不是溺爱(必备10篇)
随缘
2024-03-13 02:26:09
初一
说明文

不是溺爱(1)

我们的爱仅此而已,转眼我们已不再是懵懂的孩子,而是一个初三的学生。

爱离我们越来越远,我能做的到底是什么?处了好好学习之外,我能做的还有什么?爱已经离我远去,而我还只停留在初一初二之间的生活,以前您是那么的和蔼可亲,而现在,你好像似乎离我远去了,我最敬爱的老师!

我已近一步一步长大,我已经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您却还以为我什么都不懂,我已近长大,我也学需要的是好好学习,天天读书,一步一步的往上爬,直到成为全班第一,全校第一,全镇第一,全市第一!

我有自己的理想,我需要的是真爱而不是溺爱!


不是溺爱(2)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对化学夫妇只有一个儿子,自婴儿出世起他们就一直喂他蒸馏水,结果不到六岁,孩子由于缺乏免疫能力而夭折了

可悲啊!你们这一对化学夫妇!你们具有科学家的头脑,但你们却没有正确抚养孩子的普通常识;你们对自己的孩子爱得极深极深,但正是你们,一手造成了孩子的悲剧。

可怜啊——那个不满六岁的有可能成为祖国栋梁的孩子!你还没来得及长成,便死在父母深深的爱中。

俗语说,“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爱而不教,爱而无度,浇灌失当,结出的却往往是苦果。“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句话有其合理的成分。

有人曾把这一代独生子女称为‘小皇帝’,话虽然有点儿过分,但也反映了几分真情。现在国家实行优生政策,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于是,自然而然地,孩子就成了父亲地掌上明珠。他们对孩子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晒了,大有要星星不敢给月亮,要月亮不敢摘星星之意,他们对孩子地一切都进行包办,不让孩子学穿衣,不让孩子学自己洗衣服,不让孩子独立上学……总之,哪怕是一件极小的事,哪怕是孩子自己能办到的事,他们也要给包办了。真可谓“万千宠爱第一身”啊!

据一家报纸披露,当今青少年犯罪地种种原因中,有一种就是由于家庭地过分宠爱而造成的。由此可见,正确地爱孩子﹑教育孩子也是对社会的负责。愿天下多一些明白的家长吧!

总结许多材料,我们还会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凡是被家庭所宠爱地孩子,往往缺少应付困难,适应环境地能力。他们当中的不少人一碰到挫折,便立刻退下阵,从此自卑沉沦者不乏其列,不是还有一位在外地上学,因不能适应环境而休学在家的学生么?这诸多的类似的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地深思。

一棵就要上架地瓜苗,人若把瓜秧移到架子旁,然后任其自然,它就会沿着架于茁壮地成长起来,但若担心它怕不上去,每天都要扶它一把那么它不但怕不上去,甚至还有可能枯萎。我们的家长应该给孩子以一席自由的天地,有意识地让孩子在生活中自我磨砺,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

《河南晚报》上载有这样一则故事:

在澳大利亚某校园里,一对青年夫妇带着三岁的儿子在散步,小孩子不小心掉进了泥沟,几位中国留学生正欲上前扶起,青年夫妇却制止了他们:“让他自己来,”果然,小孩子歪歪斜斜地爬了上来——这对青年夫妇是多么明智的人啊!

请千万记住:溺爱不是真正的爱!


不是溺爱(3)

无意间翻开课外书,一页一页地随意翻阅。翻到最后一页时,却看到了一幅引人深思的漫画。

画中一个看似已经十二三岁的男孩躺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他的爸爸就站在旁边,腿好像已经站麻了,手里拿着水杯。满脸笑容的看着自己的儿子。而妈妈就坐在沙发上,小心翼翼地给这个男孩喂饭。

我看到这会儿有点惊讶,难道这个男孩十多岁了还不会自己吃饭吗?难道当父母的看到他这样不会着急吗?还这么惯着他,这种爱已经不是爱了。这种爱已经变成了一种溺爱,而溺爱不是爱,是一种伤害,溺爱会把一个孩子从温柔中无形地毁掉。

这幅漫画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现在的家庭都是一家三口的形式,很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很多家长因为就这一个孩子,所以十分爱他。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口里怕化了。溺爱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这样的家庭造就出来的孩子大多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独立性差。

我就先举个例子吧。

一个高中生考上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大学,入学了以后,晚上睡觉的时候,自己不会铺床,要叫自己的妈妈来铺,不是因为过度依赖妈妈,而是因为他自己根本就不知道怎么铺床,而他的妈妈得知以后不仅没有责怪他,而且还千里迢迢的跑过去。给他铺床,到大学时已经是第二天,而他的儿子足足坐在床上等了她一夜。后来这位高中生因为自理能力太差而退学,这就是溺爱的后果。

溺爱是成长的绊脚石。溺爱是一种温柔的杀人武器,溺爱会让人误入歧途。溺爱是一种错误的爱。家长们,请你们不要再把我们放在蜜罐中了,我们也需要飞翔,也需要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不是溺爱(4)

今天我值日,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戴上红袖章站在自己的执勤岗位上。

第一个到学校的是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她好像没睡醒的样子,下了车还在揉眼睛。突然,她对着爸爸喊到:“都怪你,喊我起那么早,快带我去买好吃的!”她爸爸像一只顺从的小猫,马上带她到旁边的小卖部。过了一会,小女孩抱着一大堆零食,脸上的睡意消失得无影无踪,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小女孩对爸爸说:“中午过来接我,别忘了带巧克力和酸奶呀!”说完,小女孩便一蹦一跳地离开了,爸爸看着女孩进了校内才苦笑着离开。

第二个被送来的是一个带着红领巾的小男孩,看样子很听话,走到学校门口,妈妈帮他整了一下红领巾,便温柔地说:“孩子,快进学校吧,放学我来接你。”可小男孩却又哭又闹,硬让妈妈送他进校园,这位年轻的母亲拉着孩子那白白嫩嫩的手刚准备进校门,我便迎了上去:“阿姨,对不起,学校有规定,家长一律不能进校内!”“那好吧,孩子,你自己进去吧!”小男孩极不情愿地走了。那位母亲直到看不见小男孩的身影,才转身离开。

快上课了,被送来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哭哭啼啼地跑来,埋怨家长送的太晚;有的开开心心的走进来,不知家长答应了什么好条件……

看到这,我真想对全天下的父母喊一声“请放开你们的手,让孩子自己走!”


不是溺爱(5)

爱,可以让人感到温暖,也可以让人迷失方向。《四弟的绿庄园》这本书主要写了四弟为了追求自己的喜爱和向往农村生活而反抗父母及母亲极度溺爱他的故事。

四弟生活在上海繁华的大城市里。他唯唯诺诺,温顺。生活上他听从家人的摆布、指使。妈妈总会把他的一点儿喜好都当成他的闪光点,让他做的最好。并且自信的认为,这个喜好会对他的人生发展前途有很大的帮助。然而,期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多。四弟对事物总是有喜新厌旧的习惯。他总是玩了这个,随后丢了那个。妈妈由于过分的望子成龙和家庭的约束力使他变得一蹶不振,再没有了往日的精神了。然而,这源自于家庭对他的溺爱,其实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自身规律。身体如此,智力、心理、心态也如此。他的喜爱,理想,父母给予他一定的束博。而在农村,他跟随爷爷的生活方式,每天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还有了一番作为,开辟了自己的绿庄园,并成为了成了种瓜高手。这一些,都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在这样一个块饱含泥土气息的土地和情有独钟的生活环境下,使他的精神面貌有了一个很大的改变,变的比城市里更加矫健,开朗。而爷爷的一生,更是四弟心灵上最大的触及点。他从爷爷衰老的脸上和豁达的言举看到年轻时的风采。对他那种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心态成了四弟的偶像。在幼小的心灵上立下了要追随爷爷的脚印。

的确,爷爷的话也更有一番的哲理。“命运召唤每个人,人在哪里活都是有苦有乐,穷也好,富也好,心里不苦遂了意愿就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而且四弟还是株苗,不一定适应每一种土质,但总有一种土壤能让他长得茁壮。”因为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有大期望,希望孩子能在将来有所作为,所以对他的爱好强加干涉。其实,这种行为已经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规律。

由于他的妈妈望子成龙,希望他有所成就,对他的爱好强加干涉,甚至完全将之埋葬。四弟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设想:如果母亲能够让四弟留在那块让他痴迷的美丽土地上,那四弟的人生也许就会被改写。是母亲的溺爱,把他的发展空间缩得小之又小,这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母亲为何要如此溺爱?我真希望天下的父母也能读读这篇文章,好好体验一番其中的滋与味。

五年级:闫语晗


不是溺爱(6)

小树苗红红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爸爸妈妈对她百般宠爱,细心照顾,希望她健康成长。

这不,夏天到了,树妈妈见天空火辣辣的太阳,那强烈的阳光照射着小树苗红红,于是急忙用茂密的叶子为小树苗遮挡住太阳。就在这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勇敢的爸爸立刻弯下腰,用他那庞大的身躯保护着红红,不让她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精心呵护着她。

就这样日复一日,经过了秋风送爽的秋天,度过了寒风刺骨的冬天,迎来了绿意盎然的春天。别的小树苗都争先恐后地成长,可红红一点儿也没有长,就连叶子也没有。爸爸妈妈根本不知情,仍然溺爱着她,不让太阳照射她,也不让雨水滋润她。到了四月,其它小树苗都枝繁叶茂,而红红依然是一棵弱不禁风的小树苗。爸爸妈妈疑惑不解,便去问经验丰富的爷爷。爷爷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不让红红淋雨、晒太阳,得不到适当的营养,她当然不会长大了。有的时候无微不至地照顾,反而会适得其反!”听了爷爷的话,他们俩羞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的红红已经奄奄一息了,爸爸妈妈见了,赶紧让温暖的阳光照射她,滋润万物的雨水浇灌她。红红终于重活了生命,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不是溺爱(7)

晚饭后,我去公园里散步。余晖洒满大地,天地完美地衔接在一起,通红一片。游客们都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眯着眼,欣赏着这画一般的景色。

突然,一阵哭声打破了此时的宁静。原来是一个由妈妈抱着的六七岁的小男孩的哭声,只见四周围着一群人。在旁边开道的是爷爷,拿玩具逗着的是爸爸,在旁边尽力哄着的是奶奶,真可谓是众星捧月。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地去讨好小男孩,可他仍旧大哭不止,胖胖的小脸儿憋得通红,手脚乱蹬,一下一下地打在妈妈身上,听那声音好像还不轻。可他妈妈却毫不在意,反而更加亲切地给小男孩讲故事,逗他开心。小男孩完全没听,只是张着嘴,嚎啕大哭,一大粒一大粒的眼泪掉下来,如断了线的珍珠似的。看这架式,我就像穿越到了皇宫,亲眼见到了皇帝。别说,小男孩还真有点小皇帝的范儿。

这时,走到了一个椅子旁,“忠臣”爷爷用讨好的语气问:“乖孙子哎,坐会儿?”“小皇帝”看都不看,反而哭得更凶了。“忠臣”吓了一大跳,急忙说:“好好好,咱不坐,不坐!”“贴身奴隶”奶奶又小心地问:“心肝儿哟,荡会儿秋千吧?”“小皇帝”瞪了一眼,扭过头去。奶奶接到“圣旨”,便乖乖地不言语了。一会儿,又到了一个滑梯旁,妈妈轻轻地问:“宝贝儿,滑滑梯好不好?”这可中了“小皇帝”的心,挥着小手大嚷:“滑滑梯!宝宝要滑滑梯!”“哎——”大伙应着,心里都乐开了花。

爸爸小心翼翼地抱着“小皇帝”上了滑梯,“小皇帝”可乐坏了,得意洋洋地挥舞着。这个举动可吓坏了底下那些“忠心耿耿的保镖”,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皇帝”,张开手,随时准备接着,生怕摔着了。千钧一发的时刻到了!三!二!一!滑!“嘭——”坏喽,人多手杂,这一个不小心,还真摔着了。不得了,不得了,皇宫里发生这样的事还了得?“小皇帝”又哭得梨花带雨,又回到了刚开始的一幕。

天,沉了下来。像一盏油尽了的灯。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父爱、母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抱效祖国的栋梁之材吗?恐怕连自力更生都不能够吧?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那么我想将来的“啃老族”也将越来越多。在我心中,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世上任何的爱都无法替代的。如一首淡淡的歌,朴实无华,却会尽自己的全力,去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溺爱能吗?溺爱只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没有独立思想和意识,处处依赖他人的人。这样的人何以在社会上立足?

溺爱不是真正的爱!


不是溺爱(8)

生活是温暖的,它处处充满着爱,但什么是爱?许多人无法给出答案,他们并不是不懂爱,只是不知道怎么去爱,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那绝对不是真正的爱。

佛列格从小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父母对佛列格很愧疚,便对他有求必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缺少父母关爱的佛列格越来越骄纵,放肆。直至一次佛列格犯下大错,送去监狱,佛列格的父母才明白,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是他们自己亲手毁了佛列格。

其实从小生活在父母溺爱中的孩子,是不幸的,是悲哀的,现在的父母为了挣钱,忽视了孩子,而处于对孩子的补偿心理,便对孩子一呼百应,这种孩子是生活在极度不幸下的,他们的生活会笼罩着阴郁。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父母又对他的要求,能做的都做了,不管在不在理,这样会养成一种极端的性格。

孩子们渴望被父母关爱,当他们生活在,只有那所谓的爱——溺爱时,他们像黑暗中的人紧紧抓着那一缕阳光不放,生怕被黑暗湮没。当父母不对他们有求必应了,他们已经养成习惯了,仿佛只有这个可以证明父母爱他们了。在之后他们会认为自己被抛弃了。他们只能在黑暗中沉沦,他们已经绝望了,甘于被毁灭在这尘世中……

王某,他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他的母亲觉得亏欠他,在物质上,对王某有求必应。一次王某在网吧上网,没钱了,向母亲要钱,母亲已经没有钱了,没要到钱的王某在一怒之下捅伤母亲,并拿着从母亲身上拿到的一百块钱去上网……

网上,这样类似的案件比比皆是,一件件都触目惊心,我们不禁感叹:溺爱真的是爱吗?不是,这并不是爱,这是害,是一种罪恶的开端,溺是“爱”,也是害。

溺爱不是真正的爱,他是一种害,他是杀人于无行的恶。爱是从小事上去关心孩子,去爱孩子,去真正地为孩子着想,而不是一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


不是溺爱(9)

爱,可以让人感到温暖,也可以让人迷失方向。《四弟的绿庄园》这本书主要写了四弟为了追求自己的喜爱和向往农村生活而反抗父母及母亲极度溺爱他的故事。

四弟生活在上海繁华的大城市里。他唯唯诺诺,温顺。生活上他听从家人的摆布、指使。妈妈总会把他的一点儿喜好都当成他的闪光点,让他做的最好。并且自信的认为,这个喜好会对他的人生发展前途有很大的帮助。然而,期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多。四弟对事物总是有喜新厌旧的习惯。他总是玩了这个,随后丢了那个。妈妈由于过分的望子成龙和家庭的约束力使他变得一蹶不振,再没有了往日的精神了。然而,这源自于家庭对他的溺爱,其实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自身规律。身体如此,智力、心理、心态也如此。他的喜爱,理想,父母给予他一定的束博。而在农村,他跟随爷爷的生活方式,每天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还有了一番作为,开辟了自己的绿庄园,并成为了成了种瓜高手。这一些,都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在这样一个块饱含泥土气息的土地和情有独钟的生活环境下,使他的精神面貌有了一个很大的改变,变的.比城市里更加矫健,开朗。而爷爷的一生,更是四弟心灵上最大的触及点。他从爷爷衰老的脸上和豁达的言举看到年轻时的风采。对他那种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心态成了四弟的偶像。在幼小的心灵上立下了要追随爷爷的脚印。

的确,爷爷的话也更有一番的哲理。“命运召唤每个人,人在哪里活都是有苦有乐,穷也好,富也好,心里不苦遂了意愿就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而且四弟还是株苗,不一定适应每一种土质,但总有一种土壤能让他长得茁壮。”因为每个父母对孩子都有大期望,希望孩子能在将来有所作为,所以对他的爱好强加干涉。其实,这种行为已经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规律。

由于他的妈妈望子成龙,希望他有所成就,对他的爱好强加干涉,甚至完全将之埋葬。四弟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设想:如果母亲能够让四弟留在那块让他痴迷的美丽土地上,那四弟的人生也许就会被改写。是母亲的溺爱,把他的发展空间缩得小之又小,这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母亲为何要如此溺爱?

我真希望天下的父母也能读读这篇文章,好好体验一番其中的滋与味。


不是溺爱(10)

看了这则触目惊心的新闻,我不禁为之震撼。小男孩的承受能力如此之差我想是父母的溺爱所致!

现在90后的孩子们都是父母的掌中宝,放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久而久之,使得孩子失去了独立自强的能力,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离开温室便经不起风吹雨打。俗话说:“花盆里长不出苍天大树”。父母的百般呵护,使孩子们丢失了人生的三大树——自强树、自立树、自信树。失去了这些,孩子在这样的社会上很难立足。

看似温柔的爱却酿造了今天的悲剧,爱要适度,温柔与严厉并举。

而美国的家庭就是这样的,不完全依靠父母,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自己的路。

的确,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人必须从小磨练自己、锻炼自己,从父母的温室里走出来,独立生活,勇敢地接收挑战!因为溺爱不是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