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孩子了(优选5篇)
醉里挑灯看剑
2023-12-01 05:45:36
一年级
记叙文

夸孩子了(1)

今天,我在家里玩的高兴极了,我看见妈妈正在干活,于是我就帮妈妈干这干那,然后,又帮叔叔阿姨做事,我干完了,已经是满头大汗。

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夸孩子了(2)

今天,我在家里玩的高兴极了,我看见妈妈正在干活,于是我就帮妈妈干这干那,然后,又帮叔叔阿姨做事,我干完了,已经是满头大汗。

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夸孩子了(3)

妈妈夸我能干。每天的三顿饭,都由我来管理。吃饭前由我分勺子、筷子和碗,而吃饭后,就由我来擦桌子、洗碗。每当我写完作业,我都会帮妈妈拖地、扫地。妈妈经常摸着我的头,说:“你真是一个能干的好孩子!”

妈妈夸我聪明。每次考试我都会兴奋地跑出学校的大门,拥进妈妈的怀里,自豪的说:“妈妈,我考了满分,A+。”有时候,我有一道题不是很明白,妈妈给我“点”了一下,我的小脑瓜 就立刻转动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就把这道题正确地做了出来。妈妈说:“你真棒,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女孩!”顿时,我的心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那花朵的蜜,可是填写最甜的蜜,带我一起飞到湛蓝的天空。我像一只美丽的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妈妈夸我孝顺。早晨,我会自己先起床,(我经常比妈妈起得早。)帮妈妈整理几件衣服,放在妈妈的床头边。中午,劳累的妈妈回来了,她的脸上好似被雨点冲刷过。我赶紧跑过来,为她换鞋子,为她擦汗,为她端一杯热乎乎的水,让妈妈缓解这一上午的疲劳。晚上,我在门口等待着已经辛苦了一天的妈妈,心想:妈妈已经辛苦一天,肯定特别疲劳,晚上还要辅导我的功课......妈妈回来了,我急忙跟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然后帮妈妈换鞋、端水......晚上,要睡觉了,我给妈妈捶捶背。妈妈说:“你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夸孩子了(4)

今天,我想玩电脑游戏,就对爸爸说:“爸爸,我想玩电脑,就玩10分钟,好吗?”爸爸说:“好。”然后,我就去玩电脑了。玩了一会儿,就听爸爸说:“时间到了吧?”我一看时间,呀!都已经玩了20分钟了,可是我还想玩,就又玩起来了。过了一会儿,爸爸生气了,说:“你不是说只玩10分钟吗?现在已经玩了30分钟了。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不能说话不算数。”第二天,我又玩电脑,这次我看时间到了,就跑过去对爸爸说:“爸爸,我去做作业了。”爸爸夸我是个好孩子。


夸孩子了(5)

请不要夸孩子漂亮或者帅气!想知道为什么吗?

有一位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的人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周末,她到当地的一位教授家中做客。一进门,她就看到了教授5岁的小女儿。小女孩满头金发,漂亮的蓝眼睛让人觉得特别清新。她不禁在心里称赞小女孩长得漂亮。

当她把从中国带去的礼物送给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微笑着向她道谢。这时,她禁不住夸奖道:“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

这种夸奖是中国父母最喜欢的,但是,那位北欧教授却并不领情。在小女孩离开后,教授的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下来,并对中国访问学者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

访问学者非常惊奇,说:“我只是夸奖了你女儿,并没有伤害她呀?”但是,教授坚决地摇了摇头,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但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且她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她造成了误区。”

“其实,你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所以,”教授耸耸肩说,“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中国的访问学者只好很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时赞扬了她的微笑和礼貌。

这件事让这位访问学者明白了一个道理:赏识孩子的时候,更应该赏识孩子的努力和礼貌,而不应该知识看到孩子的聪明与漂亮。因为聪明与漂亮是先天的优势,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但努力则不然,它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可贵品质。

所以,父母表扬孩子时,别忘了以下原则:

1、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2、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 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宝宝”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成年人也是,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

4、留心孩子的努力

家长要对孩子做事情的整个过程有所了解:

1)亲眼看见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可以在总结孩子成绩的时候,详细地把所见所闻描述出来;

2)没有亲眼见到孩子的努力,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出努力的过程,然后适时地加以点评,同样可以给孩子有益的赞美。

5、夸孩子别嫌“啰嗦”

家长们对待表扬的态度不能太随便,也不要心不在焉、张嘴就来。“你真棒”等赞扬方式,看起来既省事又符合鼓励为主的教育精神,但其实对孩子毫无意义。

好话不嫌“啰嗦”,真正有益的表扬语,要用更多的话语描述孩子的努力,结果自然引起孩子共鸣,夸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6、把夸奖当“预防针”

夸奖不仅仅是事后对孩子的肯定,有时候在预见到孩子对某些事情可能有所抵触时,可以事先夸夸孩子,用表扬来打预防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