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了什么(汇编19篇)
女人花
2024-01-02 07:05:04
其它
其它

我们做了什么(1)

一个万里无云的日子,一棵大树上鸟妈妈用一根棍子指着一块小黑板,正在给的鸟儿们上课呢!你听——“孩子们,你们外出寻食一定要小心我们的天敌——人类呀!”

鸟妈妈正在对它的小宝宝们说。一个小宝宝迷惑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祖先不是说人类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吗?怎么现在又成了我们的天敌呢?”这时,鸟妈妈用棍子指着小黑板上的画的图正要说,另一个小宝宝迫不及待地问:“妈妈,妈妈,左边的那个是什么东西,右边的那个又是什么东西呀?”鸟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左边的那个是鸟笼,右边的那个是弹弓。人类以前的确是我们鸟类的好朋友没错!可是近几年来,人类开始猎杀和捕捉我们。

人类把小石头放在弹弓的橡皮胶上,趁我们不注意时,把石头弹出来打伤我们,然后便把我们关进鸟笼里,整天以玩我们来取乐。”“那这只鸟儿不是没有自由了吗?多可怜啦!”又一个小宝宝难过地说。“是啊!所以你们外出要特别小心,不然后果就可以想象了!”“妈妈,妈妈,你平时不是常教育我们要练好本领帮人类捉害虫吗?那我们以后还帮他们吗?”“当然要帮。他们不仁,我们可不能不义!只可惜人类永远不会明白,我们和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呀!我们如果不吃害虫,田里的庄稼就长不起来,人类就没有食物吃了。

同时我们鸟类自己也会因饥饿而死亡。”小宝宝们听了,都异口同声的说:“为什么人类与我们是敌而非友呢?”这时鸟妈妈也愤怒地高喊道:“人类呀,听到了鸟儿们的呼喊了吗?为什么不能做朋友!”


我们做了什么(2)

一个万里无云的日子,一棵大树上鸟妈妈用一根棍子指着一块小黑板,正在给的鸟儿们上课呢!你听——

“孩子们,你们外出寻食一定要小心我们的天敌——人类呀!”鸟妈妈正在对它的小宝宝们说。一个小宝宝迷惑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祖先不是说人类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吗?怎么现在又成了我们的天敌呢?”这时,鸟妈妈用棍子指着小黑板上的画的图正要说,另一个小宝宝迫不及待地问:“妈妈,妈妈,左边的那个是什么东西,右边的那个又是什么东西呀?”鸟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左边的那个是鸟笼,右边的那个是弹弓。人类以前的确是我们鸟类的好朋友没错!可是近几年来,人类开始猎杀和捕捉我们。人类把小石头放在弹弓的橡皮胶上,趁我们不注意时,把石头弹出来打伤我们,然后便把我们关进鸟笼里,整天以玩我们来取乐。”“那这只鸟儿不是没有自由了吗?多可怜啦!”又一个小宝宝难过地说。“是啊!所以你们外出要特别小心,不然后果就可以想象了!”

“妈妈,妈妈,你平时不是常教育我们要练好本领帮人类捉害虫吗?那我们以后还帮他们吗?”“当然要帮。他们不仁,我们可不能不义!只可惜人类永远不会明白,我们和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呀!我们如果不吃害虫,田里的庄稼就长不起来,人类就没有食物吃了。同时我们鸟类自己也会因饥饿而死亡。”

小宝宝们听了,都异口同声的说:“为什么人类与我们是敌而非友呢?”

这时鸟妈妈也愤怒地高喊道:“人类呀,听到了鸟儿们的呼喊了吗?为什么不能做朋友!”


我们做了什么(3)

2014,一个足以让亿万中国人骄傲,自豪的数字!而对于我这个小南京人来说则有一种热血沸腾的冲动和难以名状的幸福感!因为2014,全世界瞩目的第二届青奥会将在我的家乡——南京举办!

这是一个青年的盛会,也许,你要说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到2014年你才11岁,离14岁还远呢!你也参加不了!但我要说:“这是整个南京的盛会,我们每个南京人都将以主人的身份迎接四方来客,展示我们南京的风貌。所以,你能说这和我没关系吗?”

作为主人——一名小学生,我将和青奥一同成长。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讲文明,懂礼貌,自觉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爱护公物,努力学习,积极的宣传青奥知识,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支持青奥,迎接青奥,参与青奥,为这场即将召开的伟大盛会,贡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除了做一个文明守纪小学生,我还想给青奥提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建议:

1:治理好青山和绿水。紫金山,玄武湖都是南京的活名片。所以门面很重要哦!

2:扩充公交线路和地铁线,倡议少开私家车。确保道路畅通!

3: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和大型院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减少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

青奥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到青奥开幕那天,我们美丽的南京城,天,一定会更蓝,地,一定会更绿,水,一定会更清,花,一定会更艳,空气,一定会清新,交通,一定会更畅通。而我,青奥的小主人也一定会向你展示我们南京人的热情,文明,向上的风采!

支持青奥,创造未来。我们都是青奥的小主人,我与青奥同在!


我们做了什么(4)

看过新闻上一个又一个关于疫情下“英雄”的报道,我心中感到敬佩和一丝疑惑:我们是学生,能力不足不能奔赴一线,条件不足不能捐赠物资,那做什么才能有一份贡献呢?应该怎样做呢?
后来,我又看到许多同学作的文章,写了疫情带来的感受,歌颂了坚守在疫情中的英雄人物……许多同学说到“想上学。”学生的职业不就是学习吗?不管怎样也不能完全置学习与不顾,在家中“停课不停学”就是疫情中的学习途径。学生在家里可以放松,但一定上好网课课堂。其实静静想一想,可能有那些勤奋努力的同学变得更优秀,让人难以超越;可能还有那些“潜力股”的同学,进步的突飞猛进;但大部分人可能还是平平常常,甚至退步,这就在于自主学习了。这么一想,突然觉得自己可能是没有进步的一类,不觉有点后悔。
虽是假期,但也不能影响作息。许多心理医生说过,假期里觉得无聊、心烦,最好保持和之前一样的作息时间,闲的时候读读书,听听音乐,可以做自己很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想做又没做的事情是不是还挺多,想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就开心,这样可以使无趣的假期充实一点,有趣一点。
面对这次疫情我们应该都有感触,它也给我带来很多感受:见识到我们伟大国家的力量;感受到英雄的精神;见识到野生动物给人类警示;感受到对那些曾经伤害过野生动物的人一次严厉的惩罚。如果不想再次受病毒折磨,请善待野生动物。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如果能让自己受到启示,能让自己的假期充实,那就再好不过了。总觉得我们不能为疫情做些什么,但少年当自强,我们能做好学生,担起自己的责任。提高免疫力,其实就是在尽自己的责任做一份贡献,当然我们可以赞颂疫情中的那些“英雄”,怎样来赞颂呢?我们学生可以用写作的方式!同学们,让我们现在开始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吧!

我们做了什么(5)

水,是什么?水,是生命的源泉。如果没有水,任何生物都将无法继续生存,由此可见水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啊!但是,人们都把“节约水资源”这五个字时常挂在嘴边,家长们也时常教育我们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可是今天我才发现,我妈妈虽经常这样教育我,可是连妈妈自己都没有做到。

晚饭前我到厨房帮妈妈一些忙,正忙活的乐此不疲,我无意间注意到了水龙头,换洗盆上的水龙头,那两个水龙头都在滴水!我惊讶了,问妈妈为什么不拧紧两个水龙头,妈妈竟然无所谓的说:“哎呀,没关系的,这俩水龙头早就坏了拧不紧的,滴就滴嘛,还能浪费多少水啊?”天啊,妈妈怎么可以这么说呢?要知道,这样,每秒,每分,每时,每天,每周,每个月,都无所谓的话,那么每年呢?每年会白白浪费掉多少水?我简直无法想象了。世界上有许多严重缺水的地区,而我们这些自来水丰富的地区呢,却在浪费水,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水的重要性,它是多么的珍贵啊!

日常生活中,我也仔细观察过,我的父母在这些方面做的也很好,譬如:把每次的洗脸水都倒在一个桶里,积攒在一块儿留着拖地,如果积攒的水真的不够的话再选用自来水

拖地;用洗毛巾的水擦我的电瓶车……这些方法都可以节约不少水呢!爸爸妈妈这样做我认为是非常对的,但是他(她)们也犯了错误,为什么不拧紧水龙头呢?如果水龙头坏掉了的话,为什么不买新的呢?不要在乎水龙头的钱,节约水资源才是真正的大事,大家说我说的对吗?

地球上的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正的淡水资源也不是很多,如果人人都不珍惜的话,那这地球上的水会愈来愈少直至消失,水,也是有限的。朋友们,节约水资源,珍惜水资源吧,我们的地球母亲在哭泣,她为身上的水源不足而哭泣,然而,我们不应做点什么吗?

你可能也喜欢:珍惜地球资源建议书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建议书 珍惜资源的建议


我们做了什么(6)

最近,拜读了索尼娅 尼托主编的《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一书,感受颇多。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教师作为个体,怎样步入到教育行业中来,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这一份职业的真实过程。读着读着,不免联系自己,我为什么做教师 1,因为喜欢这个职业 2,因为这个职业比较稳定,不喜欢动荡的感觉 3,因为自己的某位老师对自己影响很大,所以选择了他的职业 因为……一,认同观点《我们为什么做教师》里21位教师也并不都是"天生就是教书的材料"。

他们或许是中途改行的中年人,或许是刚入行的新教师,但他们都认为教书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教书使得他们成为更完整的人。教书可以帮助自己成为更完整的人 珍妮弗 韦尔伯是一位中学科学教师,她说:"我做教师是因为给了我一个明确的目的。""我做教师是因为我相信教育能够带来的影响和认知效果。""我做老师是因为我相信我帮助了孩子们,让他们喜欢来学校上学,喜欢学习,并且乐于面对风险和挑战。""我教书是因我知道做老师是起模范带头作用的。" 安布瑞莱斯 马利,是一位年轻的公立学校的双语教师,她说:"我到底为什么要教书 对我来说,教书是欢乐,悲哀,快慰和无助的结合体,但它也是一项有着明确目标的任务:改变我的学生,也改变我自己。我教书是因为这个行为本身能够触及我精神和灵魂的很多侧面,使我一直保持内省并不断推动我向着意识的醒悟。""我教书是因为教书给我带来希望。"在这些教师的言谈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做教师可以亲历创造的过程,追求真实健康的成长,主张"成事""成人",并在创造中提高总结。这么多优秀教师的现身说法,也使我更多地感受教育的使命,教师的责任和作一名优秀的教师的任务。我有幸成为一名新课程下的教师,它站得高,看到的是教师,学生发展的需求,社会的未来需求,它引领师生,学校对教育的认识,明确的是个人,学校的使命,学得多才更感觉到学习的必要。

用美国本杰明。拉什的话说:人站得高些,不但能有境早些领略到希望的曙光,还能有幸发现生命的立体的诗篇。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这诗篇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你可能没有成为一个美丽的词,一个引人注目的句子,一个惊叹号,但你依然是这生命的立体诗篇中的一个音节,一个停顿,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足以使你放弃前嫌,萌生为人类孕育新的歌声的兴致,为世界带来更多的诗意。所以,我愿意成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去实现我的人生价值。二,联系实际我为什么做老师,是因为这份工作让我感到光荣;一个个学生的进步让我感到喜悦;让我体现人生价值与意义。我为什么做老师,是因为天真无邪孩子熏陶影响着我保持着一颗珍贵的童心。

我为什么做老师,是因为学校的环境和谐温馨。我为什么做老师,是因为校园环境幽雅美丽,空气清新。我为什么做老师,是因为学校环境有利于我学习,不断地探索,思考,丰富自己的学识与道德修养,尽管我物质上并不富裕,但我却是精神上的富翁。学生总是模仿教师,所以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喊破嗓子,不如做样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自己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心灵来影响教育孩子。每一个学生都是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教师要爱自己所教的全体学生,一视同仁。我们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理解是产生关心和爱的情感的前提,不善于理解人则很难去关心他,很难对他产生爱的情感。我认为;即使是对一个表现很差的学生,也要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此来促进其转化。作为老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多引导,不要武断,武断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学生喜欢我,能够演化为他对我所教的学科的喜欢,听从我的教导。让学生与我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互相好感,互相尊重,是助学成功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能够是学生的情绪稳定,有助于学生心智发展;相反,往往容易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压力和挫折,则会让学生反感,害怕,从而阻碍心智发展。老师的情绪如何,对于学生能否积极愉快的进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上课始终注意保持着高涨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接受我的教诲的作用。要做好老师这份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为了应付课堂上学生们千奇百怪的提问,花大量的时间来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我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地理解吸收讲解的知识,绞尽脑汁研究出行适应学生个性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接触学生,了解每个学生丰富而又具有个性的心灵世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努力帮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潜力与天赋。 师生之间是平等的。

我从不强调"尊师"超过"爱生",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尊重他的人格,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不能挫伤其心灵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尤其尊重后进学生的人格,因为我知道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够被人重视,成为有尊严的人。作为一个老师,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作用,从正面引导,启发。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对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肯定,信任,增强学生信心,产生不断奋发向上的力量。对于学生的缺点要进行批评,但我注意把握好"度",适可而止,使学生"知耻"为止,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热情,赞扬的方式对待学生,比过多的指责,否定批评,效果好得多。三,反思重构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我想我会积极的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勤于写作,努力去理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我也认为只要今天的我比昨天有进步,长此以往,必然将越来越好,从而尽可能达到自己所可以达到的最好程度,同时也就为教育事业做了自己最大的贡献。做一个好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我为之付出青春和全部的热忱,我无怨无悔。


我们做了什么(7)

五月,阳光灿烂,暖风拂面,那是因为在这亲情融融的季节里,我们又一次迎来了“母亲节”。母亲,多么神圣而纯洁的字眼。喊一声母亲,是那最纯真,最动人的原始蕴藏,那是我们对母亲最深切的呼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传诵古今的游子吟道出了人世间最诚挚,最深切,最令人动容的母子情怀。

都说世界上有一位最善良,最伟大的女性,她就是我们慈爱的母亲,都说人世间有一种最美丽,最温和的声音,那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呼唤。都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最伟大、最无私、最勤劳的人,她,还是我们的母亲!

从我们发出第一声啼哭,母亲便承受了人世间最揪心的痛楚,并赋予了我们生存的权力,从我们开始呀呀学语的时候,母亲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抚育我们成长,从我们迈入学堂的时候,母亲给予的是无尽的关怀与爱护;当我们走向社会的时候,母亲给了我们最真挚的思念,当我们受伤,跌倒的时候,母亲依旧是我们坚强的后盾,依旧为我们遮风挡雨,不离不弃。看着母亲眼角渐渐爬上的鱼尾纹纹,那是岁月的沧桑不经意夺去了母亲的青春;握着母亲那布满丝茧的手,那是为生活奋斗的一双手;望着母亲日渐憔悴的面容,那是为儿女成长操劳了一生的见证。母亲,用她那视儿女为生命的那双眼。

注视着我们成长,献出了她生命中最凝重、最隽永的年华,成就了我们一条条前进的道路。母亲,经历了一场艰难的人生跋涉,给了我们平坦的人生旅程;母亲,穿过了一道纷杂喧嚣的生活迷雾,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让我们用温馨的康乃馨和五彩云霞编织成最美丽的花篮,和着天籁之音,带上最纯净的祝福一同献给所有的母亲,祝所有的妈妈笑容永驻,心情愉悦,身体健康!


我们做了什么(8)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我们能做什么》,受益匪浅。

我觉得这书的作者是以敏悦的眼睛观察着世界,用近乎写实的线条描绘着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冲突既体现在她时时留心、处处在意的细腻描写中,更深深融进了流淌跳动的血液。在作者的笔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在人类的肆意毁坏下,不再和谐美好,变得满日疮痍,一场拯救地球的行动势在必行。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一批人就在时时刻刻拯救着地球,他们就是——环卫工人。环卫工人每天三更眠五更起,脚踏实地、默默地奉献着。有些垃圾在马路中间,有危险,可他们还是小心翼翼地清扫掉。虽然他们一天攒不了多少钱,活又脏又累,有人会看不起,可我要说,从社会文明、人的精神文明上来说,他们是富翁,是精神富翁。

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创造了优美的环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幸福。但是,还有一些人在肆意破坏着地球,他们每天早上睡懒觉,看时间已经很晚了,就在路上买一点吃的东西然后,随地扔垃圾,如果每个中国人一个早上扔一次,那就会有13亿个垃圾出现,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呀!所以,拯救地球的行动,光靠一人、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人多力量大嘛。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美好生活,为了拯救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我们行动起来吧!


我们做了什么(9)

十年之前韩寒写了一篇《穿着棉袄洗照》让中国的教育热了点,但那似乎没有达到韩寒想要的效果,现在我想让中国的教育冷点儿,看能不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

——题记

高考过了,中考过了,现在我想说点什么了。

作为一个被中国教育毒害了数十年学生,说实话对于中国的教育我实在不耻(希望这句话没惹毛那些个爱国愤青)。

首先我想说一说中国的教育精神。

中国的教育精神向来就是失败的。从古代第一次弄科举考试开始。科举可以让平民子弟的才华得到发挥,这个发挥么?说得好听就是“蟾宫折桂”“为国家做贡献”,说的不好听,那就是一旦中举就意味着我他妈发达了,老子读了一辈子书终于混个人模狗样出来了。所以无数人为了这个“人模狗样”在书海中混了一辈子。可到头来呢?有多少人混出个“人模狗样”出来了?大多数人在书海中挣扎了一辈子最后还不是溺死了?空空浪费了一辈子美好年华。小朋友,“人模狗样”不是那么好混的,科举也不是那么好玩的。

我以上所说的这些无非就是想说明一个观点,古代人不是喜爱读书,而是由“人模狗样”这一精神在支持他们读书。

在古代支持人们读书的精神是“人模狗样”,在现代其实也是这个东西,不过先到叫得比古代好听,现代那叫“为推动社会主义发展而作贡献”,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现代人变得虚伪了。

在家里,父母说,孩子你要好好读书啊,光宗耀祖啊;学校里,老师说,同学们,要努力啊,考个好大学,将来好发财啊;社会里,人们说,你们不努力读书将来就只有扫大街的份儿。

由此看来中国的大多数学生都是被逼的,他们怎么可能学的好,中国的教育精神一开始就是错的,又有哪个狗屁教育家敢面对钱老的“钱学森之问”?

其次,我想谈谈中国的教育方法。

我不知道该说中国的教育学家和老师是太笨呢还是太聪明,因为他们就只三招,第一,照本宣科的教课本,第二,拿着一叠叠的卷子让学生朝死里做,第三,遇到哪些管不了的学生就叫家长。

说实话,这三招本人已领教过,不过效果实在不怎么样。第一招,傻子都会干,第二招傻子也会干,第三招,傻子不会干,但我觉得比傻子更傻的人都会干,另外我觉得这是一种悲哀,一个成年人教育不了一个未成年人反而要叫家长,这是一种无能的体现。

由此推断,中国的教育学家和老师连傻子都不如。

最后,我想说说中国教育的结果。

“钱学森之问”就不说了,中国的教育家和老师到死都完成不了。但可惜的是中国的教育教出来的大多数人连社会都适应不了。虽说中国的大学生录取率达百分之七十多,可能考上一类的有多少?好吧,不说一类,我们说二类,考了二类又能怎么样呢?温饱是没问题,但住房呢?

想给大家说个关于我朋友的事。

一次,我朋友去相亲,与女方见到了。那女的开口问“有车吗?”

“有。”

“有房吗?”

“有。”

那女的眉开眼笑的问:“在哪儿?”

“农村。”

那女的二话没说转头就走,临走时还不忘丢下一句:“想要和我结婚,等你在武汉有了房有了小轿车再说吧?”

其实我那朋友条件也还算不错,他在农村有一套小洋房,一辆摩托车。人也还可以,但别人就是看不上他。这就是现实。

好了,回到正题,读个二类,出来一月三千,而在武汉买套房至少八十多万,你想结婚住房,算算自己不吃不喝要奋斗多少年吧。

其实有一个方法好赚钱——做鸭。不过现在做这也不容易了,一要脸蛋,二要身体,难啊,但它却可以给你带来高收入。


我们做了什么(10)

青奥会,一个青少年们称雄的地方,一个体育馆,造就了无数美丽的梦想,一个体育馆辉煌了无数青少年的心。

而我们又能为它做些什么呢?

我们是学生,是一些体育细胞不充足的人。我认为,我们只有好好学习英语,与外国友人交谈,做他们的翻译官,让他们了解南京,了解热情的南京人。陪他们去游览中山陵,逛夫子庙,玩玄武湖,告诉他们六朝古都的辉煌历史,南京的风土人情,让他们了解这充满热情的历史名城。我们还能做的是呼吁环保,用低碳物,做低碳人,少开汽车,多走路,多骑自行车,让PM2.5封锁的城市变得青山绿水,焕然一新。还有一点,就是铲除地上的口香糖,消灭电线杆上的“牛皮癣”,让在中国的外国人见到满是文明,处处散发着清新气味的南京!

我们虽然不能成为体育健将,但是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成为文明使者,成为环保健将,在南京的文明历史上天上一道靓丽的色彩。

加油吧!为青奥加油,为所有参加的体育健儿加油,为我们成为优秀青少年所迈出的每一步加油!


我们做了什么(11)

时间一年又一年的流去

我们已长大

美好的童年悄悄逝去

我们留下了什么

时间一分又一分的过去

我们已步入了初中

快乐的时光离我们远去

我们能怀念什么

时间一秒又一秒的过去

我们已成为青年

学习的担子压在身上

我们可感受到什么

数年以后我们都成为老人

回想起少年时的快乐

回忆起青年时的时光

我们还能记得什么

美好时光已逝去

留下的只是一本本的作业

留下的只是一丝丝的想念

我们能抓住什么

在我们的花季中

除了深奥的数学题

除了难背的文言文

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做了什么(12)

我个人认为,拓展知识,不仅对于现在,对于升学以及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要想完好地做到着一点,需要足够的时间和兴趣。

先谈谈兴趣方面。如今,很多孩子迫于压力与没有兴趣,总认为拓展做不做无所谓,将这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一笔勾销。正如有了电脑,就无须写字一样。

再看看压力的作用。曾经看过一则笑话:视力测试中,分别有德,智,体,美,劳等等。而最大的是什么呢?——分数,测试老师告诉我们:“能看见最大的字就行了。”表面上看它是一则笑话,实际上,这更是现代化教育引发的令人深思的后果。

老师说,我们在态度上出了偏差,从作业能够很清晰地感觉到很多作业完全采取了应付的态度,面临小学阶段的冲刺,以这样的形式完成收官之战显然是不行的。可是我们不禁要问:这完全是我们的错误吗?不是。其实我们知道的,或许比大人还多。我们虽然才11,12岁,可是也有了自己的感想。如果仔细思索,我们甚至可以做出大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来。不过,也不能完全推卸责任。家长与学校是一方面,独立思考,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现状,面临六年级升学的压力,我们需要问,六年级了,我们需要做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家长为什么要求我们学到出色。学到出色意味着什么,机遇,无论升学,还是面对竞争,只有出色才有更多的机遇,才能够展示自己并让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提升。今天,孩子可能不明白学习糟糕将遇到怎样的麻烦,失去多少机遇,但是家长肯定明白只有优秀才搏得了更多的重视,机遇也总是降临在及早准备人的头上。

其次,我们如何做到出色。端正态度方面是很重要的,孩子做题目不审题,答与问风马牛不相及,有的时候我们的答案会使自己也笑得不好意思,但是仍然屡教不改。六年级了,犯这些低级的错误有些可惜了。尤其作业应付的现象值得我们家长重视,遇事不思考是不可能将学习搞好的。

我希望在这个关键时刻家长多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我想,如果家长对我们还有一定的期望,就必须对自己有一些要求,从各个方面对孩子的学习给予关心帮助支持将有利于我们的进步。


我们做了什么(13)

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首先,我们作为南京的公民,在不远万里来到南京参加青奥会的青年面前,应当有主人的模样。我们要热情的欢迎他们,与他们共处时,要保持友好、谦虚,在任何细节表现出南京人营造的良好社会风气。我们要讲文明,懂礼貌,自觉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爱护公物,积极的宣传青奥知识,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支持青奥,迎接青奥,参与青奥,为这场即将召开的伟大盛会,贡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我们作为南京的青年,可以为青奥会做一些贡献。有空时可以去当志愿者,零距离地为运动员们和观众们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火一样的热情。第三,我们作为南京的学生,学习是头等任务。青奥会固然重要,但我们在关心比赛状况、期待比赛结果的同时,不能耽误了自己的功课。而且,我们要努力学习英语这个工具,为外国来宾介绍我们美丽的家乡——南京,并把中国的文化传到世界各地,把中国人的友谊带到四面八方。让我们行动起来,为青奥喝彩,为南京加油,人人争做青奥小主人。最后祝愿2014年南京青奥会在全南京人的共同努力下圆满成功,给世界一个不一样的青奥,与全球青年分享青春,共筑未来!


我们做了什么(14)

为什么现在的我们,连做一件小事都不能坚持?

许多人很迷茫,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为什么不能坚持的七种原因,适合困惑中的所有人。

我们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节奏感。

高中阶段我们都比较容易坚持做一件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良好规律的生活,我们每天按时起床,按时上课,按时自习,按时睡觉。在一个有规律的生活里,人是容易有相对固定的受控时间去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

到了大学阶段,课表不是天天相同,生活也开始多了很多可能性。这意味着你的生活变得丰富的同时,你获得各种自由的同时,你开始失去你过去养成的节奏感。

你开始慢慢变成被不同的事情推动去行动的人,而不是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干一点什么的人。

这种被碎片化事情推动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大学,一直到了职场,都会越来越严重。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要养成坚持的习惯,你最好要让自己有一些固定的时间去做固定的事情的习惯。

我为什么总是建议大家做一些小事情?比如每天坚持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写日记,练字,锻炼,一切你喜欢的事情都好,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哪怕就15分钟。

这些小事情会慢慢形成你新的时间锚点,有了这些时间锚点,你才能在不同的环境里慢慢养成你生活中的新节奏感。有了时间节奏感的人,才能逐渐掌控自己的时间。

大家要明白,对自己时间无法掌控的人更容易觉得累,而不是对自己时间有掌控的人,我们只是更有产出。

我们没有找到好的志同道合者互相激励。

你和怎样的人交往越多,你就越可能变成怎样的人。

在高中,因为有各种制度和外力约束,大家都被集体化成一种行为模式,往往能为某个特定的目标长期全力以赴,互相追赶激励,很多人觉得自己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很有充实感,和这个环境是分不开的。

我上班以后和我很多从小玩到大的老同学关系越来越淡,倒是和一些不在一个城市的朋友关系很好。我发现一个特点,我们这些玩得好的人往往是同一个生活节奏的人。

我们没有选择一个更适合目标的环境。

我们往往缺乏和自己有同样目标的同伴,这也导致我们很难一个人特立独行下去,毕竟人是群体性动物,很难摆脱从众的自然基因行为模式。

在高中即便你的同学不求上进,我也不太担心你不会坚持,因为班主任、家长和学校构成了一张网,为你设计好了每天的行为模式。中国的高中不如看做是一种学习集中营模式更为恰当,它的升学率成功是以牺牲人的个性、人的自由意志为代价的。

但这种模式在短期内能让你在某个点上快速突破,脱颖而出,所以还是有其存在的理由。

到了大学,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辅导员,又或者是学校,对你的管理都是很粗放的,没有人天天监督你上自习,甚至是上课!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人才会发现没有外力约束,他很难建立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

不仅仅是大学,即便是在职场,我也是比较反对在家办公这种模式。真正办过公司的人都知道,让新员工在家办公而不是集中到办公室管理,不但不会产生工作效率,往往还可能毁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因为他会养成很糟糕的工作习惯。

绝大部分人离开环境的约束就一无所成。想享受自由的生活,前提是你为自己选择了某种有控制的生活。

这是像我这样经过十几年修炼的人才能勉强做到的功力。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考研时那么多人会去报考研班,一需要同伴环境,二也需要上课的环境。没有这个环境,他们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

我们丢失了自己真正想做的目标。

有一名大一学生,从新学期开始他做了很多打算、计划,但是一学年下来,他几乎没怎么实行过,现在上课他没啥兴趣,要不看小说,要不睡觉,要不宁愿发呆,但过后他又特后悔,特纠结,他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

在大学里,他过得混沌,看不到啥希望,一味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甚至有不想念书的念头。他很烦,想改变这种现状,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我们即便能够坚持,但是前提是为自己找到一个坚持的理由,或者叫目标。

高中阶段我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大学,而且被同伴和环境驱动去努力。到了大学,就业一时半会还很远,考研也得三年后,经过十二年艰苦求学的日子,人都想为自己放松一下,大学又不缺乏这种放松的方式。但正在这种放松的环境中,我们想不起自己的奋斗目标了。这是第一个问题:没有目标了。

高中有一个现实的目标叫上大学,上好大学。其实大学倒是有一个现实的目标叫就业,就好业。

为了上好大学,高中阶段发展了一套以拿分为导向的应试教育体系,虽然这套体系影响人的思维开放性,但是它能帮你拿分。

在大学里,课程体系设置往往让你看不到和就业这个目标的关系,它的实用性和社会现实脱节的确很严重,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往往看不到自己和就业需求之间的进展,只是感觉到自己一天天在混日子。

如果你没有办法衡量你现在离目标的距离是否更近,你就会慢慢忘记自己的目标。甚至慢慢用还在学习这件事情安慰自己在接近目标,其实这是自欺欺人。

如果不自欺欺人,大学生就应该主动在大一了解自己想去的就业单位,了解他们的就业岗位,了解这些岗位对人的素质要求,主动在大一就明确自我成长的目标和实现的手段,并找到恰当的手段衡量自己的进展。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好的教学体系应该做到的事情,但是在中国,你是选择抱怨国家呢还是先去改善自己?

我们无法确定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离目标更近。

有的大学生倒是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依然很难坚持。为什么?在高中你遇到任何自己不能突破的困难,都有老师教你答案。但是在大学,一切似乎都没有人给你答案,或者给你太多的答案。到底哪种是你想要的?这真很难讲。

所以很多同学在走向目标的路上,往往看不清自己坚持的方向是否是对的,因为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而总是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是最佳的,在这种畏手畏脚的犹豫中,如果没有太多的进展,也就慢慢放弃了坚持。

我们的性格中有太多好逸恶劳的成分。

还有一些同学看到了进展,但是也没有最终坚持下去,这很可能和他的性格有关。心理学家说习惯推迟满足感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推迟满足感这个概念可能有的同学并不清楚,这里我分享一个摘抄来的故事,也许对你有启发。

不久前,一位30岁的财务分析师请求我的帮助,她想纠正在最近几个月里,总是拖延工作的恶习。我们探讨了她对老板的看法,老板对她的态度;她对权威的认识以及她的父母的情况。

我们也谈到她对工作与成就的观念;这些观念对其婚姻观、性别观的影响;她同丈夫和同事竞争的愿望,以及竞争带给她的恐惧感。尽管一再努力,但这种常规心理分析和治疗,并未触及问题的症结。终于有一天,我们进入久被忽略的一个领域,才使治疗出现了转机。

“你喜欢吃蛋糕吗?”我问。她回答说喜欢。

“你更喜欢吃蛋糕,”我接着问,“还是蛋糕上涂抹的奶油?”

她兴奋地说:“啊,当然是奶油啦!”

“那么,你通常是怎么吃蛋糕的呢?”我接着又问。我也许是有史以来最愚蠢的心理医生了。

她不假思索地说:“那还用说吗,我通常先吃完奶油,然后才吃蛋糕的。”

就这样,我们从吃蛋糕的习惯出发,重新讨论她对待工作的态度。正如我预料的,在上班第一个钟头,她总是把容易和喜欢做的工作先完成,而在剩下六个钟头里,她就尽量规避棘手的差事。

我建议她从现在开始,在上班第一个钟头,要先去解决那些麻烦的差事,在剩下的时间里,其他工作会变得相对轻松。

考虑到她学的是财务管理,我就这样解释其中的道理:按一天工作七个钟头计算,一个钟头的痛苦,加上六个钟头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钟头的幸福,加上六个钟头的痛苦划算。她完全同意这样的计算方法,而且坚决照此执行,不久就彻底克服了拖延工作的坏毛病。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我们会因为一点点小成功替代了真正的目标。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当人为目标奋斗得到一点点进展的时候,往往会奖赏自己放纵一下,这样就很容易让自己脱离正确的轨道。所以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点点进展的话,一定要提醒自己,要继续加油,因为目标还没有实现呢!

写在后面:

不知道你是哪种原因造成的不能坚持,也许还有更多的原因,我想通过高中和大学的对比,让我们看到很多细节的不同,这些不同的细节恰恰影响了你现在的行为,你如果要改变,也只能针对每个细节,一点点去想办法完善。

我还想说:

每天坚持做一件小事,会改变你的性格。我建议你们不妨从按时吃早饭开始,这会带来意志力的提高,增强你的自控力。


我们做了什么(15)

当我们害怕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什么

文/安乔Lily

01

有一个读者在群里倾诉,他最近很苦恼:喜欢了一个姑娘,但不确定那个姑娘对自己到底是什么想法,很是纠结,到底要不要告白?

大家于是给他出谋划策。

几个热心的小伙伴几乎一边倒地劝他:去告白啊,喜欢就要上,爱她就要让她知道。

“我约她出来吃饭,她都不单独赴约,还要拉个女伴……”

“她说我对她的喜欢只是套路,是假扮深情……”

“我不知道怎么办了,她究竟是不是喜欢我呢?”他犹豫地问我。

我笑,如果他鼓起勇气直接去告白,直接去问那个女孩,一切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所以他的问题不是姑娘喜不喜欢他,而是,他害怕告白。

害怕告白以后,被拒绝,告知自己是不被喜欢的,害怕以后连朋友都做不成,害怕连单相思都不能了……在意的越多,越在乎那个结果,就会越害怕。

我们的害怕来源于,不知道前面究竟有一个怎样的结局,在那个强大的未知面前,我们胆怯、惴惴不安,生怕走错一步,就蝴蝶效应地一步步错下去。

02

然后我想到,一直学不好的英语。

中学时期,我曾经某一次考试没有达到老师的期待,被当众训斥后,产生逆反心理,从此不再好好学习,由此恶性循环。

高中时期,英语学得已经很吃力,直接影响了我的高考成绩,和第一名相差三四十分,几乎都差在英语上;

大学里,英语四级考了两次,第二次贴着及格线过了;英语六级报了两次名,没进考场;

考研失利,虽然专业课排在第三,可英语没有过国家线,几分之差被刷下来。

可以说,我一直痛恨死英语,但与其说痛恨,不如说害怕。工作焦虑的时候,我无数次做梦,梦见自己在英语考场上,奋笔疾书,可是空白的卷子上什么字迹都没有,我努力答题,最后还是交了白卷。

如果说,我们的害怕来源于对未知的不确定性,那么再往前推进一步,我们害怕的本质,其实是担心自己无法承受那个坏的结局。

所谓“未知的不确定性”,说到底,我们不是不知道结局,因为结局永远只有两种:好的和坏的。人们之所以会害怕,是先入为主地认定,自己注定会失败,且无法直面那个失败所带来的后果和挫败感。

我学不好英语,是从一开始就缺乏底气,觉得它难,毕竟我已经被它难倒那么多年了,一旦从心理上开始畏惧、退缩,则大势已去,即便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装装样子。

那个纠结要不要告白的读者,他害怕告白,大抵是因为心里并无多大把握,认定一经告白一定会被拒。这样想着,便更加反复犹豫,自信全无,扭捏之间越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喜欢的人,进退为难。

03

我们一直误以为大千世界里,我们一定有两种选择:开始,或不开始;继续,或者放弃。

理论上是没错。

但事实上,所有选择“不开始”、“放弃”的事情,你以为当下巧妙地绕开,但命运从来没有放过你,它日后一定会换个方式重新考验你——凡你所逃避的,必将再次挑战你。

你因为害怕,不去告白,那么“不知道对方是不是喜欢我”这个问题就会一直困扰你,直到下一段,下下一段亲密关系,你都会遇到这类问题;

我因为害怕,不去好好学英语,那么“我英语超级烂”就会在日后反复影响我,直到我考研惨败,直到未来我或许还会因为英语而错失什么外派学习的机会……

我们因为害怕,放弃的那部分可能性,那个世界对我们大门紧闭,但它没有消失,恐惧如影随形,它一直提醒着我们,自欺欺人是徒劳。

所以你看,我们其实是没有选择的,你只能选择开始,勇敢地往前迈出那一步,直面你的恐惧。

04

小的时候,我很怕黑。怕到屋里即便开着灯,也不敢走到窗子边,伸手去关窗户。

我怕,漆黑的外面蹲着一只巨大的怪物,只要我把手一伸出去,它就会张开血喷大口,把我的手臂咬断。

后来爸爸跟我说,你越怕什么,就越要走近了,把它瞧个明白,看个仔细,当你看到它是一个确切的实体,反而就不怕了。

是的,后来我知道了,我所害怕的那只怪物,只是窗户外面在月光下摇曳的树叶的影子。

我们害怕,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认定自己会失败,但实际上,是否真的如此呢?

显然不。好的,和坏的结局,概率其实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如果那个读者去告白,他的成功率和失败率是一样的,但导致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如果不告白,他便永远不会知道对方喜不喜欢自己,机会不会等人,爱情也不会等人,你不给自己机会,就等于给别人机会。

如果告白,失败了呢,这个结局是否真的可怕到无法接受?不是的,这个结局其实一早就在那里,只不过,你让自己更清醒直观地去面对它。

如果告白,成功了呢,当然没话可说,这是你最期待的结果,但其实这个结局也是一早就写好的。

你害怕的事情,其实结局一早就已经在那里了,不管是好还是坏,所谓“未知的不确定性”根本不存在,所有恐惧皆是虚妄。

所以,别怕,你的害怕只是一个泡沫,去行动、去开始,就是戳破它的那根手指。去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去直面你的恐惧,去把未知变成现实,把那二分之一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泡沫破碎,一个更清晰的世界,逐渐显形。

好的结局,我们欣然接受,如愿以偿。

坏的结局,也不急,来日方长,怕什么前途险阻,当我们不再恐惧,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后,一切努力就都有章可循,朝着更好的自己慢慢前行。


我们做了什么(16)

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记得你的样子;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是为了春回大雁归。

庚子鼠年,一场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如迅雷一般划过五千年中国的上空,撕裂了中国春节原有的热闹和祥和。

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朝武汉赶来,即使亲人劝阻,即使道路难行,他们也毫不懈怠。正如基辛格的一句话“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可是,这些最勇敢的人往往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人,也许他们只是医院里一名的护士、工地里一名的工人、城市里一名的警察,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遗忘的人。也许,他们没有伟大的追求,但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朝哪儿奔去。

当20XX年非典的恐慌从满人们的内心时,钟南山却说,“把最严重的病人送到我这!”当20XX年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时,年过八旬的钟南山院士又一次踏上了征程,他用行动诠释着什么叫做“若有‘战’,召必回”’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志,始终未变。“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拼命让他们活。”这句话是武汉的一家医院院长说的,他叫张定宁。说这句话时,他已经患了渐冻症,可他还是在与时间奔跑,与命运叫板。他愿用渐冻的生命,与千千万万白衣卫士在一起,托起全中国人的信心与希望。

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被称作“最美逆行者”。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讲着不同的乡音方言,却同样奋不顾身、挑战极限,托起“火神山”,创造出新的“中国速度”;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主动请战,不管自己的安危,赶赴一线;他们放弃假期,在工厂里加班生产医疗物资,他们没有穿白衣服,却也是天使。他们披着万千星河,载着日出日落,奔赴前线,用时间谱写责任,用生命歌颂希望。

总会有一天,这里没有歇斯底里的哭喊,没有绝望与黑暗,春风会吹开这里的樱花,一树又一树。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归,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望穿天涯不知你何时回。
#p#副标题#e#


我们做了什么(17)

我,是个15岁的活泼女生,我喜欢15岁的一切。

比如第一次的恋爱、第一次自己独立、第一次可以认为自己长大了、第一次……好多的第一次,好多的满足。

但现在,想想……15岁的我们该做什么?

每天上网、打游戏?不是的,家长们认为我们上网只是打游戏、聊天的话,那你们就错了。我们的学习太累了,而你们——这些大人,你们有为我们想过吗?你们自私的把我们看作希望,看作一切……每天教育我们学习要好……你们想过没?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啊!你们自作主张的把负担压在我们身上,我们也是人啊,我们也需要你们的理解啊!我们上网,那是因为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我们感觉不到负担的沉重!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不受束缚,不用担心作业没有做完,不用担心会被家长训诉…………

15岁的我们只是想可以开心一点…………而已………………

给我们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吧!

你们认为好的,我们不一定就这么认为!


我们做了什么(18)

莽原,枯叶瑟瑟,一辆汽车载着两大一小,在奔驰;眩目的阳光,白衣少年,奄奄一息的黑熊在怒吼:“谁也跑不掉,太阳会杀死所有的生命!”猫流下了眼泪,鱼吐出白沫,谴责人类破坏了大自然??人与动物的对话,一场沉重的环保话题在拉开;科学家与少年对大气层的拯救也在紧锣密鼓进行着?? 紧张的情节,唯美的风格,将我的心始终牵引着。影片将环保主题与童话色彩有机揉合在一起,将科幻与现实真切地契合起来,揭示了人类的贪婪与盲目对大自然所造成的种种伤害,让我们警钟长鸣。 近年来, 用来制造冷气机、电冰箱、发丽香、灭火器等产品的原料——氟氯碳化合物CFC ,大量散布至空中并且进入了臭氧层,从而导致臭氧层被破坏并逐步消失,地球南极已出现了臭氧洞。所以,《大气层消失了》决非杜撰!其实,被污染的岂止是大气层!目前,人类正面临着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灾难。而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这已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难题。干旱、洪水、飓风、酸雨、温室效应、沙尘暴等灾害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叫苦不迭。 影片塑造的少年让我肃然起敬。当很多人忙于赚钱而无暇顾及大气层在消失这个“无聊”话题时,多方求助无果的少年踏上了寻找污染源,拯救大气层的道路。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找到了正在“滋滋”冒着毒气氯化烃的三个大气罐。途中结伴而行的糙哥和长发姐姐为了弥补过失,尝试引爆气罐均告失败,命丧剧毒之中。心急如焚的少年毅然举起火把,幸亏爱犬狂奔而至,叼下火把,冲向罐车??多么英勇的爱心少年啊!堪称环保典范!自诩为环保小卫士的我都感到汗颜了!从少年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当今社会上正在为环保事业而日夜奔忙的许许多多环保卫士的影子,感慨于他们所付出的种种努力,立下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作为地球村的一份子,我们不能只把拯救地球的行动寄望在他人身上!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微处做起。无须豪言壮志,不要眼高手低,勿以善小而不为。 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 我们可以回收旧电池,节水、节电、节约纸张、节约粮食、骑自行车、控制噪声;可以在特定的日期,去种花、种草、种树;可以倡导大家将垃圾进行分类存放以便有关部门分类处理;可以为了保护臭氧层而选用无氟冰箱、不含氟的摩丝、空气清新剂;可以为减少白色污染而限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饭盒??总之,我们能做得事情很多很多,举手投足间就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做,那么,曾经的世外桃源会重现人间!


我们做了什么(19)

刚才读到一位网友的文章大体是谈论人类生存交往中产生的一种互不信任感。文章写得很好,很有感染力,但我有些不同看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现今城市的流浪乞讨人员可以说是与日俱增,流浪乞讨已经不单纯是为了生存,一些刚进城的农民工因为难以找到工作或者是认为工作太累加入了流浪乞讨大军,使得乞讨成为了一种职业。这些人靠出卖自己的尊严博得那些他们认为是善良有爱心之人的同情。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他们以前给予过帮助的那些人,并不是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困难,细心的人们还会发现那些自称残疾之人实际上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人假扮的??人们的爱心同情心一次次被这些职业乞讨人踩在了脚下,人们便不再相信他们??但我认为这不能代表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信任,更不能代表人们“认为所有的事都是阴谋和盘算”这只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是一种警惕性。当然,在众多的乞讨者当中,不乏有少数人真正需要人们去帮助。难道我们就应该为了少数的真实,而容忍更多的欺骗和惰性吗?一个民族的强盛需要每一个人的自强和勤奋,倘若我们选择了不理智的同情,就如同让劣迹慢慢的侵蚀我们这个民族健全的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