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和远方(汇集4篇)
冬雾寒凉
2024-03-13 00:56:40
高三
散文

眼前和远方(1)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因酒驾遭遇牢狱之灾时,他的母亲用“诗和远方”抚慰着儿子的心灵。“心,永远憧憬着未来”,与普希金的这句诗一样,二者都喷出玫瑰花一般的芬芳,其思想魅力远近弥漫,人们心生亲近,悄然吟诵,流传甚广,以至今年元宵节橘子洲头的焰火晚会,主题竟然就是:《长沙:诗和远方》。

眼前的苟且来自单调、琐碎、枯燥和无奈。歌者晨光里一遍遍咿咿呀呀吊嗓子;交警暮色中一次次用哑语般的动作疏通拥堵路段;做医师天天问病史,做体查,听心肺,摸肝脾,察舌脉,别阴阳……日复一日的重复,不堪重负的疲惫,真像刘欢唱的:热情已被你耗尽。久而久之,能不苟且?

一个快递哥骑一辆摩托,天天穿街过巷。灰塵雾霾,拥堵的汽车,挑剔的顾客……够烦了吧?可九零后的快递小哥倪昌盛,就活岀了一个不同他人的别样人生。请看他的诗作:

又见城南草色青。

而来风雨两无惊。

埋头终有抬头日。

入世空怀隐世情。

货向三轮车上码。

人沿十字路边行。

送完快递回眸看。

已是万家灯火明。

这是他戊戍二月二日送完快递回家路上所记。

同样艰难的日子,在小倪的眼里竟是另一番景象:

每当忙到夕阳残。

便数今天送几单。

面向黄昏生落寞。

梦回沧海起波澜。

他乡月好终难定。

故里薪微却可安。

一路灯光斜射处。

绿三轮与白栏杆。

作者无意翻出小学时的红领巾,触景生情,心生感慨:

奈何已做打工民。

翻到童年倍感亲。

岁月犹容斯物在。

人生未许此家贫。

想教身上蓝衣服。

再配眼前红领巾。

当日岂知今日我。

不加班便不加薪。

多美的快递哥呀!他在平庸的生活中加上了自己制作的激动剂和转换剂,硬是把一个个纸盒转化成一串串诗行,把一团乱麻活成了一堆春意!读了小倪的诗,我们终于懂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是选择眼前的苟且,还是选择诗和远方,其实仅仅取决于自己的心灵。读了他的诗,我们的心一齐飞向了远方。

联想到自己的学医和从医经历,我认定,我们的职业更容易拥有诗和远方。在张孝骞先生眼里,临床诊断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笔者称之为《临床诊断过程论》)。因为“亊实上,我们所看到的疾病,只是它漫长病程中的一个横断面,我们的诊断不论如何深化、全面,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对疾病某一阶段的认识,不一定是对疾病的总体的认识”。就像一列行进中的火车,临床医师的阶段性认识,只是司机见到的一个个车站,不是目的地,也不是整个车站地域的全貌。临床医师看不同的病人,好比火车司机驱车从不同的起点到达不同的终点,风景无限,却各不相同。因此,“毎一个新的病人都是一个新的科研课题,有待深入研究。”如此说来,临床大夫每天都在见新求新,都在探索追寻。临床医师再牛,也不要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当你在一番追寻和探索之后豁然开朗,一个疑难杂症的诊断比较清晰地摆在面前时,看似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其实就浑然天成地一直陪伴着你。生活,每一天都是新的。

把平常的日子激活,把单调和重复换成探索和创新,你的眼前,就是诗和远方!


眼前和远方(2)

最近很流行一个词---“丧”。朋友圈里灰白的头像与背景墙,签名里好象失去一切的表句,席卷的生活。姑娘们的一桌开始黑白灰,脸上也带着丝颓废。愁容满面,好像每个人的世界都曾崩塌,都在深夜中不眠。

学习的繁重,生活的琐事,家长的指责……重重压迫下的我们不得已屈从于生活。在没有动力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被带入“丧”的潮流。

高晓松的《184天监狱实录》中有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在对待生活的时候,我们要用积极阳光的态度,与此同时,也要向前看。去探索生活的诗意,去探索远方的田野。去远望人间的肆意洒脱。

我们要学会踏着地上的泥泞,去向着云端舞蹈,要脚踏实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苦苦跋涉,却不沉沦。,心念梦想,最终到梦想的云端舞蹈。

李荣浩有首歌,唱的是:“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人们仰慕李白,是欣赏他的洒脱,他不顾一切的活出的神仙状态。可是,当人生在世不称意时,陶渊明、苏轼的应对心态更值得学习。他们用“自嘲”化解“无存”,用“豁达”面对“人生”,用高雅的娱乐方式去发泄内心的痛苦,而不是用Q式精神胜利法,去逃避问题,那是不成熟的。

如上:“丧”也是不成熟的,这种行为并不帅,真正的帅气是对困难毫不害怕,对挫折毫不退缩,那样勇敢的光芒才是帅气的。

不局限于生活的苟且,年轻有活力的我们有这美好的追求,诗意的生活牵引这我们走向远方,逐渐成熟的我们不仅脚踏大地,还眺望着璀璨的星空,希望我们都能够不止步于眼前,因为永远生活在黑暗中的人见不到光明,而永远止步于方寸之地的人解读不了人间。


眼前和远方(3)

谁让你是火车呢,作为火车,总是要按着固定的轨道行驶的。就算到达了远方,那又怎样呢,远方也立马就变成了眼前,美好的生活也可能变为苟且。

每天早餐大概都是豆浆,我跟妈妈说能不能做点其他的。可妈妈却只是说豆浆有益身体健康,第二天端上餐桌的照样是所谓的有营养的。我一怒之下冲出家门,去附近早餐店里吃饭,才发现仅仅的几十元钱可以买这么多不同花样的小吃。

放学回到家后,书桌上的小说早已不知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本本厚厚的名著,看着就令人害怕。我跟妈妈说能不能把我的小说还给我,可妈妈却只是说别整天看些没有一点营养,内涵的书。可这是我喜欢的,我爱好的啊。

就因为我是火车,你是铁轨,所以我就不可以有一点点的自由了吗。

是的。因为你是火车,就一定要按着固定的轨道行驶。你如果出轨,就会发生事故。

跑啊跑啊,加大马力的跑啊,你终于到达了远方。远方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因为你在努力到达并且成功到达了啊。可是,到达了后远方也就变成了眼前,美好的世界也可能会变为了苟且。在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会存在这么一个地方呢;只有幸福,没有悲伤;只有包容,没有伤害;只有真诚,没有心机。你发现,远方不是你希望的远方。

你开始埋冤铁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铁轨没有经过火车的同意,就设定了路线,就规划好了火车的人生轨迹。

可是火车啊,你永远是要沿着一条路线行走的,所以你不管走哪条路,总是会错过沿途的风景的。你注定总是会在错过的。你是无法离开铁轨的。

所以啊,既然给你设计好了的路线,那就走吧,尝试一下有何不好呢。大胆的投奔吧。向爱投奔。

如果有一天你认清了自己,沿途的风景才能成为真正的风景。


眼前和远方(4)

当你把眼前过得苟且,又如何到的了远方?

文/由牧

前不久,朋友贷款买的期房下来,装修好终于住了进去。在大伙的怂恿下,她拍了几张照片发到群里。

手指在屏幕上滑来滑去看了好几遍,想夸奖几句却实在是无从下口。真的很粗糙简陋——

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软装,墙上和地上都空空荡荡的,但也实在不好意思称之为简约;仅有的几件风格不同的家具倒像是临时租借来的;乡土气质浓郁的窗帘垂头丧气地搭在客厅的墙边;厨房摆放的简陋碗碟也让人生不出任何食欲。

没有任何风格和个性,甚至感觉不到不懂装修风格的家庭鼓捣出来的杂乱和温馨。只让人感到一切从简,所有东西都可以将就。

平心而论,朋友的工资不低,首付是家里出的,月供公积金还一部分,家里帮着还剩下的;审美上也不用说,学过美术做过设计,怎么也算得上是有眼光有品位的,虽说不至于能装出家装杂志照的效果,但是布置一个简单温馨的小家,绝对不算是有难度的事情。

很明显,她并没有用心去打理现在的房子。

我大概能猜到一点原因:她一直不满现在的工作,甚至想离开所在的城市,但苦于一直没有很好的机会。虽然家里做主买了房子,终究是有些不甘心。

在远方不知何时才能到达的情况下,她先把当下过成了“苟且”。

正是因为人们总是习惯把当下的生活和内心的渴望对立起来,所以才有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了“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有时候我会想,鸡汤本身或许并没有好坏有毒无毒之分,只是慰藉人鼓励人,但总有人把它当作治病救人的良药。

以为听上几句有道理的漂亮话,就可以改变现实得到救赎,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麻痹自己,直到病入膏肓。

也许说这话的人本意并非如此,但听这话的很多人,却是无意中就把对远方的憧憬,当成了忍受眼前“苟且”的利器,甚至成了把生活过得苟且的借口。

与其说,是眼前的苟且让我们向往诗与远方;倒不如说,往往愈是向往诗与远方,愈容易忽略眼前,把当下的生活过得苟且。

而苟且是什么?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所以,苟且其实更多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生活妥协,对自己敷衍的态度。

不是眼前只有苟且,而是你选择了敷衍和将就。

大学时有一位前辈,她刚毕业的时候在公司附近租房。每次租房都要看很多,挑选自己喜欢的装修风格;实在找不到合意的,就会尽量改造,添置或者替换一些东西。

一直觉得她太挑太能折腾。后来去她家做过几次客。

午后暖洋洋的阳光里,窗明几净,就像她的人一样素雅舒服。大大的书架摆满了书,客厅里有苍翠的水生植物,阳台上有开得正盛的花。

她端出茶和点心。点心装在精致的碟子里,不同的茶配不同的茶杯。

即使总要搜刮上一打书装包里,每次却都舍不得离开。我想,这大概就是我梦想中家的样子。

前辈靠自己还暂时买不起房子,工作刚起步待遇上也不甚满意。但她会在周末上课学习,渐渐爱好成了技能,没过两年就换了更接近自己梦想的工作。在她的身上,我看不到丝毫苟且的影子。

我们看过了太多 “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看时觉得热血沸腾摩拳擦掌,想要改造自己的房子,再多看几个订阅号,转眼冲动就和文章一起沉没在了收藏夹里。网络时代,我们的记忆和冲动,大概只有那么短暂的几秒钟。

大概因为下意识觉得,过不久可能就要换房子住,以后肯定要买房子,所以当下多么糟糕,似乎都是可以忍受的。

就像即使做着不满意的工作,我们也总能用“明天会更美好”来麻醉自己,却生不出任何动力和勇气去改变。

对于远方,对于明天,对于一切尚未抵达的,我们总是有一种超乎常理的执念和向往。

高晓松说,“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诗和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可真的万水千山走遍的三毛却说,“人生又有多少场华丽在等着,不多的,不多的,即使旅行,也大半平凡岁月罢了。”

远方固然值得向往,但大多数的人生,却是由这一个个无法抵达远方的平凡日子组成的。

而且我所理解的“远方”不单单指空间上的,还有着一层理想生活的含义。

有人说,“世界上最悲惨的事,就是把爱好变成工作,把爱人讨作老婆。”

远方,梦想和爱好都是用来放在脑海里想象憧憬的。这种美好,恰恰是因为得不到才愈发显得美好。落到这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也极易变得枯燥。

但我愿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能越来越无限接近自己心中的“远方”。所以我要把爱好变成工作,与爱人结成夫妻。每天都跟自己爱的一切在一起。

如果说“六便士”是现实的苟且,那“月亮”就是高高在上的理想。我们总是习惯将其对立起来,可是却忘记了,我们一直有抬起头来看月亮的时间。

像那个前辈一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把住所打理得整洁舒适;

周末约上好友,即使独自一人也没什么不好,去看看画展,去近郊游玩;

做不喜欢的工作之余,在自己的爱好上花点心思,说不定哪一天就能换一份喜欢的工作;

……

你是愿意把“远方”只放在想象中,让它保持着美好的模样,继续着苟且的生活;还是放弃敷衍,一步步向它靠近,哪怕冒着发现它并不美好的风险?

我相信,当你选择了不苟且,总有一天会发现眼前也可以有诗,有远方,有月亮。

作者简介:由牧,原创作者,伪文艺女青年,已婚少女。曾为“生有涯而知无涯”苦恼,直至偶然看到胡适先生一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豁然开朗,遂做了欢喜(ID:huanxijoy)。愿与你分享爱,喜悦,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