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了(精选20篇)
口琴
2024-01-02 06:10:15
初中
记叙文

()远去了(1)

我们都经历过自己的童年时代,在我们的童年时代,都保留着一段段美好的回忆,那些回忆,增添了我们童年的色彩。它们就像风筝,慢慢远去……

记得那一天,老师说,这节课会带我们去春游,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期待已久的春游终于来了,我们都背起装满了零食和饮料的书包,跟随着老师,坐上了大巴,来到了春游地点。

下车后,老师告诉我们可以自由活动。我和几个小伙伴找到一块草坪,然后拿出一块大布,铺在草坪上,将自己带的零食和饮料放在布上,与伙伴分享,开始了我们的野餐。

老师不知从哪儿拿来几个风筝,给了我们一个。我们中一个小伙伴拿着风筝,剩下的伙伴则争先恐后地围着她。

她牵着风筝奔跑在草坪上,不停地放着线,风筝离开了地面,忽高忽低。风筝飞低时,伙伴们脸上充满着期待,让我想起了她们等待考试成绩时的模样;风筝飞高时,伙伴们脸上充满笑容,让我想起她们取得好成绩时的模样。牵风筝的人跑在草坪上,十分累,脸上浸满汗水,让我想起伙伴们与考题作斗争的情景。

风筝飞起来了,在天空中翩翩起舞,越飞越高,越来越神气。那是记载了我们童年美好回忆的风筝。我们的风筝越飞越高,可是,不知怎的,它突然低了许多。眼看风筝要掉下来,伙伴们两只手紧握成拳,眼睛看着风筝,奔跑的奔跑,扯线的扯线,我们的热情唤来了一阵风,我们的风筝又飞起来了。伙伴们放松拳头,笑了起来。这不就是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的情景吗?成长之中,有多少的困难,我们不都是这样团结协助度过吗?

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一起围成一个圈,一起为自己的好伙伴讲着自己听到的故事,一起唱着好听的歌儿……此时,风筝正在天空中与风儿翩翩起舞着,那么自由,那么自在。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像江河里的流水一样,童年时代渐渐逝去,少年时代即将到来。紧张的学习,让我再也没有时间和伙伴们一起放风筝了,那童年的风筝,从我手里逃走了,飞向了远方。

每到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时节,我坐在书桌前,写着作业,一抬头望向窗外的白云,似乎总能看到我和小伙伴们蹦啊跳啊的景象,还有白云间自在的风筝,我的脸上就会露出纯真的笑容。我真想守住这个时刻,留住那远去的风筝。


()远去了(2)

踽踽而行,昏黄的路灯拉长了我的身影,踩在碎石铺成的小路上,夜晚的微风吹散我的思绪,回想起那些记忆,那些犹如荆棘般纠缠我的记忆,那些像梦魔一样呼唤我来到深渊的记忆,那段让我心痛的泪打湿枕头的记忆。永远忘不了的是你,我最亲的人。

来不及说抱歉或感谢的话语,因为你已经远去不见,你逃到哪个我看不到也找不到的世界。真的好想你,母亲。

你彻底离开我的那天是一个阴沉的上午,天气灰蒙蒙的,太阳不知道躲在那里,我穿好衣服急匆匆地向外走,你向我追来,手里拿着一把蓝色的雨伞,可不知道为什么,我那天的心情就像这阴沉的天气,推开你说:“你快回家吧,我上学来不及啦,你烦不烦啊。”你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望着你消瘦的背影和你手中那把蓝色的雨伞,心里一阵酸楚,但还是转身离开。

一整天我的脑袋里什么都没听进去,你的背影在我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放映着。终于挨到了放学,想回家和你说声对不起,可谁知道,我永远都没机会和你说了。

放学时,外面下起了大雨,这让我更加后悔,我冲向雨中,飞奔回家,但在路上看见你,你出了车祸,鲜血打在那把蓝色的雨伞上,你来给我送伞,面对这一切,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到了医院,还是那种常见的戏码,这一切都以医生无力的摇头告终。紧接着是哭泣和亲友的安慰,我攥紧手中那把雨伞,陷入无限的自责中,都是因为我,因为我的不懂事,都是我的错。

那晚,我梦见了你,你像往常一样,往书包里给我放水果和零食,还笑着对我说:“上课时不要溜号,认真听讲作文。”可我都知道那些是假的,你的声音,你的唠叨,你对我的关心,都随着那场车祸彻底远去,消失不见了。

回忆起从前,你陪伴我的点点滴滴,假如这一切都能重新来过,我一定好好听你的话,在玩游戏时放下电脑多陪陪你,在你伤心时多安慰安慰你,在开心时和你一起笑的没心没肺,在你唠叨时用心去仔细听听,因为你是为我好不是么。妈妈,如果这一切都回到那把伞,我一定会好好地把它放进包里,如果你能听到我还是想说那句话,妈妈对不起。

时光匆匆地从我指尖滑过,夕阳的余晖照在我的身上,花瓣不知道因为秋风的吹散掉落了几片,心中的难过也和秋风一起远去,你的声音虽然早已消失,但却永远的镌刻在我内心深处。母亲,我又想你了,你能听到女儿的呼唤么。永远爱着你的不孝女儿。


()远去了(3)

那熟悉的背影,时常出现在我的身旁,每当我进出小区的时候,那个身影总会缓慢地从小屋里走出来,用他那宽大的手为我扶开铁门,面带微笑地看着我,他的笑容是那么的引人注目,浓厚的眉毛,细长的睫毛,亮黑的眼镜,露出两排大大的白牙,头戴一顶黑帽子,这使我每当看到他的时候不禁想要笑,心情也会变得愉悦许多,是他,让我每天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来到学校,是他,让我每天抱着一种满足的心情回到家里,他就像一颗开心果,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有一次,下午放学特别晚,我拖着疲惫的身子,推着单车,提着沉重的书本,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夜色下的我,显得有些无奈,但还是坚持地往家走,到了花园门口,我又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背影,他正在保安亭里与别人谈笑,我继续朝前走去,见了我之后,马上从里走出,再次为我扶开铁门,紧接着另一只手接过袋子,我说不用,但他还是接了过去。我们两就这样并列在花园里走着,月光下的我看到自己的身影,有时很远,有时很近,感到一种力量驱使我的脚步,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温暖,不再孤独,不再无奈,我转过头去看那位熟悉的背影,他回应我的还是那令人愉悦的笑容,不久后,我到家楼下了,于是我从他手中小心翼翼地接过袋子,说了声“谢谢”,他微笑地点点头,接着转身离去,我看着他的背影逐渐远去,在月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清晰,那熟悉的身影,消失在了我的视野里……


()远去了(4)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时间飞逝,我曾经开心过、伤心过、也愧疚过。那远去的回忆一次次提醒着我,莫忘时间。正是那段迷离的时间,令我永生难忘……

那还要追诉到2009年的春天……

晚上,身在湖北的我们听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最疼爱我的奶奶离开了……

回到2008年冬天,在父母的陪同下,我带着对湖北的向往赶赴哪里。当我们来到病房时,奶奶正痛苦的躺在床上,我对此毫无所知,只是说:“奶奶,你一定会好起来的,胰腺炎很容易治!”就悄无声息的离开了病房。在家中,我竟未想到奶奶正在病床上回忆着带我走过的童年……

晚上,“奶奶去世了……”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耳际。望着窗外的漫漫星空,我不禁想起三岁时奶奶给我蒸甜饭的温馨场面,一张张奶奶慈祥笑容的画面映入眼帘……

“奶奶,我想您了……我想与您度过的一分一秒……我思念那段迷离的时间……”

这就是时间,它在我眼中来无影,去无踪。那段我虚度的光阴,那记忆犹新的回忆。时间需要用心来体会,时间需要回忆来保存。时间,希望来生带给我的不是内心的愧疚,而时美好的回忆……

时间,要好好珍惜!


()远去了(5)

冬天离开了

远去了白雪下伙伴的嘻笑声

记忆中冰冷却冒着热气的手

远去了围炉边父母的唠叨声

记忆中琐碎的温馨

春天离开了

远去了春暖花开齐放花百

记忆中踏足的青绿水柔

远去了蔚蓝天空如洗空碧

记忆中遥遥一线牵飞的远影

夏天离开了

远去了花田李下柳下田花

记忆中绿荫下慵起的慵梦

远去了郁郁葱葱苍苍郁郁

记忆中呜叫的青蝉归路

童年离开了

远去了我的春春

记忆中无虑的嘻戏嘻闹、嘻嗟嗟悔

终于

秋天来到了

神兽

终于

上学了!


()远去了(6)

冬天离开了

远去了白雪下伙伴的嘻笑声

记忆中冰冷却冒着热气的手

远去了围炉边父母的唠叨声

记忆中琐碎的温馨

春天离开了

远去了春暖花开齐放花百

记忆中踏足的青绿水柔

远去了蔚蓝天空如洗空碧

记忆中遥遥一线牵飞的远影

夏天离开了

远去了花田李下柳下田花

记忆中绿荫下慵起的慵梦

远去了郁郁葱葱苍苍郁郁

记忆中呜叫的青蝉归路

秋天却来了

来了不走了

神兽终于

要上学了


()远去了(7)

远去的日子。

远去的情感。

隔着一堵墙啊……

任水流向那堵墙冲击——

墙抵挡不住这力量——

终于成了海峡。

海峡——又是什么样的呢?

我苦苦跋涉到了这海边。

看海浪沸腾如我心潮在澎湃!

可是——还的彼岸呢?

我看不见!

我没眼花。

我终于没有看见。

也没有船载我过去啊。

我淡然了——这凭什么,凭什么?

我的心孤独地滞留。

我的心戛然而止———


()远去了(8)

一棵树,她从破壳而出的那一刹那,轻轻的一颗种子壳开了,我仿佛就已经能看见,她满树繁花,随风摇曳的样子。她从一颗幼苗长成小树,少不了阳光的温暖,细雨的滋润,大地的呵护,更少不了一份爱的哺育。

她生长在一片小树林之中,那里也有许多小树苗,他们的身边总有一棵,两棵大树庇佑。他们遮去了滂沱的大雨,留下浅浅的细雨;他们遮去了毒辣辣的太阳,投下点点温暖的光斑;他们挡住了刺骨的寒风,给我们一片温暖;他们挡住了冰雪给我们一片他们给我们建起的天堂。

那时的我们总是淘气,总是想打破那片我们自认为的禁锢,总想着外面的景色更加的美好。当我们伸出枝丫去探寻外面的世界是如何一片温柔乡,可受到的却是那被挡住的寒风,是那被遮住的冰雪,那里有温暖,却与那片天堂比起来微不足道。

渐渐地,渐渐地我们还是学会走出了天堂,学会了独自一个人行走,慢慢去接触那些天堂以外的事物。现在的我们还是没彻底的走出起来。我们接触外面的世界很少很少,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我们为此痛过,哭过,却依然的坚定的向前,因为我们要成长,要给他们也建造一片净土。

时间教会了我们真多,在那远去的时间里,我哭过,笑过,悲伤过,感动过,流泪过,那远去的时间,有过太多的成长的心历路程,太多的爱与期待。

最后,我想将怀着那些远去的时间,继续向前,因为人生就是两个选择,前行亦或是死亡,而我选择了前者,所以远去的时间就让他远去,那伤感动我将藏在心头。


()远去了(9)

一个周末,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看着在院子里翩翩起舞的蝴蝶,脑子里情不自禁地冒出了一个念头:捉蝴蝶!

于是,我拿出一个空罐子,决定用它当放蝴蝶的容器。一切准备完成后,我就要开始捉蝴蝶了!我看准了一只蝴蝶,嗯,真漂亮!它全身黑白相间,一对黑翅膀上布满白色的点,就像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它在一株金黄的油菜花旁飞舞着,好像一位出色的舞蹈演员正在表演,美丽极了!我打定主意要抓它了。可是我一个猛扑,没有抓住。不过我决定再试一次。正好,那只蝴蝶停在了花朵上。我看准了时机,终于把蝴蝶抓住了!

接着我把蝴蝶拿到屋里,准备慢慢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只见那只蝴蝶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在罐子里拼命挣扎着,罐子发出了蝴蝶撞击外壁的声音……可这些在我听来,像是为我歌颂的赞曲。

没过一会儿,那声音停止了。我定睛一看,那只蝴蝶躺着罐子里,已经奄奄一息了,这时我才意识到不对劲,于是我马上把罐子打开。可一切都结束了,那只蝴蝶再也不能和同伴们一起在花丛中玩了,再也不能翩翩起舞了。那一刻,我好恨自己,恨自己如此无视生命……

这只远去的蝴蝶,让我懂得了生命是多么短暂!又是多么渺小!我们要珍爱生命,不能让宝贵的生命白白流失!


()远去了(10)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未免有些夸张了,但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以及蜿蜒于山腰峡谷中的栈道,也多少令人生畏,令人激动。

父亲便在我身后,与我一同仰望这古栈道的雄伟巨作。父亲极为少言,经常奔波于生意,即便在家中也极少与我沟通交流。因此我们之间多少有些隔阂,父亲也在我心中留下了不近人情的形象。我不愿去理会父亲,便独自一人出发,先走上了古栈道。

栈道前一段是用厚重的青石板铺成的。路旁边各种书法的崖刻或大或小:有的笔峰尖锐,力透石壁;有的字形圆润,委婉含蓄。栈道和崖刻在山雾中若隐若现,散发着浓浓的古韵气息。我便久久站在青石板上,企图透过鞋底感受清晨躲在洼槽中露珠的冰凉,妄想在这历史的见证者身上也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脚印,直到身后传来父亲不满的询问,我才不舍地向前走去。

此时山中的美景渐渐送至我眼前。偶尔有奇形怪石令我驻足欣赏,又遇悬泉瀑布,只想裸足戏水,却总被身后父亲的催促给打断,我心中不满却又无奈,只好继续向前。

我执意要甩开父亲,便用足力气,奋力向前奔去,正以为把父亲甩得老远,却没想到父亲不急不缓,仍紧紧地跟在我后面,似乎有意与我作对一般,这更加令我不满沮丧,旅途的兴致也已消磨大半。

临近中午,阳光已撩开云雾泄了下来,直直地刺在我脸上,汗水顿时集流成溪。我又累又乏,却又不想让父亲看见我疲乏的样子,想要父亲走在我前面,却被一口回绝。我心想这一定是父亲在暗笑我的体力不继,要看我有气无力的笑话,心中堆积了更多不满。

终于到了整个栈道最陡的一段了,道路极其狭小,道路一边是狰狞的石壁,另一边是深深的峡谷,却连护栏也没有。我此时早已身心疲惫,既无心观看风景,走路也是心不在焉。一不小心被路上石坎绊了一下,身体竟向峡谷方向倒去,我正魂飞魄散之际,一双大手托住了我。我惊魂未定,心中豁然开然,明白了父亲紧跟在我身后的真实原因。

走过这段山道,我收获了风景,经历了险情,更明白了在我成长的路上,我留下脚印的地方,身后都有一双叫父爱的臂膀在紧紧跟随。


()远去了(11)

说到声音,对我刺激最大的莫过于救护车那刺耳的笛声,一段时间它就像梦魇一样缠绕着我,我曾想努力摆脱,却始终挥之不去。

还是从我记事起,邻居张奶奶就是我身边一个很重要的人,她总是喜欢把我领到她家去,搬出一大包好吃的,把我抱在她的腿上,给我讲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这种幸福的时光一直持续了很久很久……

直到有一天,楼下响起了一阵刺耳的鸣笛声,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停在楼下。几个身着白衣服的人,抬着一副担架艰难的从楼里下来。躺在担架里的正是张奶奶。她面色蜡黄,用手紧紧捂住胸口,脸上带着从来没见过的痛苦的表情。这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张奶奶塞进了那个白色的车子里。伴随着呜里哇啦的笛声,一阵风似的远去了。那一幕让我惊骇,因为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过亲爱的张奶奶。

这种恐惧伴随着我的成长,行走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一看到拉着鸣笛的救护车,我的心就会猛的一紧,记忆中那骇人的一幕就会浮现在眼前。

深秋初冬的一天傍晚,妈妈开车载着我,行驶在回家的路上,车窗外,凛冽的寒风将枯黄的树叶毫不留情地撕扯下来,我和母亲坐在温暖的车内,聊着一天中的趣事。

又行驶到那条不宽不窄的马路上,下班时间自然是车多人多,正当我们来到路口时,红灯不识时务地亮了起来。妈妈熟练地把车停在线后,忽然一阵急促的令我心悸的鸣笛声由远及近,不一会,一辆救护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了我们车的身后。

听着身后那急促地笛声,望着前面迟迟不肯变脸的红灯和对面堵得死死的车流,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张奶奶那面色蜡黄,痛苦万分的面容。我坐不住了,我看了看母亲,低声说道:“妈,闯红灯吧。”妈妈怔了一下,但是短短的一两秒钟,她的眼神就坚定起来,她死死地盯着前方,一踩油门,车子便迎着红灯开了出去……车子驶到前面一条较宽敞的路上,母亲便靠边停下,听着救护车的声音渐渐远去,我和母亲如释重负,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几天后,手机上的罚单如约而至,扣六分,罚200元。但一向斤斤计较的母亲却十分平静。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对我说:

“儿子,你记住了,在生命面前,任何东西都要让路!”


()远去了(12)

“妈妈的吻、甜蜜的吻、叫我思念到如今......"

童年里,是在无数个夜,我蜷进世上最温柔的怀抱,伴着世上最优美的歌声,缓缓入睡。

即使进入梦中,那歌声依然回荡不绝。看!我的梦境多美啊!

秋日将和煦的气息洒向大地,地上长满盛开的菊花,它们张开花瓣,舒服地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菊花灿烂,编织成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海洋,它们律动着,花海上扬起层层波浪。

遍地的菊花绽放着各自的美丽,释放各自的芳香。在阳光的普照下仿佛闪闪发光,映出如诗如画般的迷人秋景。

花海的深处,女人安静地坐在红叶的树下,怀中抱着正熟睡的男童,上下粉唇轻碰,空中哼着记忆里熟悉的旋律。

树的红叶被金黄的菊花包围着、衬托着,就像花海中的扁舟,乘着母子游荡其间。

微风吹起,抚摸着每一朵菊花,将无数的金黄色花瓣带上天空。菊花的瓣本不适合飞行,而在这里,它们却能牵着风的手,自由的飘来飘去。顿时,天空也变得金灿灿的了,异常美丽。树,被风吹的舒服,竟抖动起满头红发,一片片枫叶缓缓落下,好像一束束火苗,尽显它的热情。

一片红叶悄悄落到女人的肩上,便安静下来,聆听那温柔的歌声。

风又起,女人的长发随之舞动,她的目光放在怀中正熟睡的孩子稚嫩的脸上,竟痴痴的笑了......

我站在不远处,欣赏这大好秋景,而那女人根本注意不到我。

可我深深地知道,她就是我的母亲,而幼小的我,正沉溺在无限的宠爱中熟睡。我以为自己会被眼前这唯美的画面感动而笑,不料,思念的泪水却先流下来。

突然,周围变成一片漆黑——梦醒了。

凌晨两点,我呆呆地躺在床上,枕头已经半湿。

我无法再入睡,便起身打开灯,用手机播放起那首《妈妈的吻》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

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

过去的时光难忘怀、难忘怀

妈妈曾给我多少吻、多少吻

吻干我脸上的泪花,温暖我那幼小的心

妈妈的吻、甜蜜的吻、叫我思念到如今

妈妈的吻、甜蜜的吻、叫我思念到如今

......”

泪,如骤雨般倾泻!

这首歌一直存在手机里,却仍有遗憾。对于我来说,歌手朱晓琳的声音怎能比得上我的母亲,那长久远去的歌声?


()远去了(13)

著名作家史铁生如是说道:“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地坛是史铁生家附近的一座遗迹公园,在他残疾后陪伴他度过了无数个星辰、霞光。如今,地坛已面目全非,只存在于史铁生的记忆中,带着他,史铁生一路向前。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个珍贵的地坛,纵然我们已经离开它,纵然它已不复存在,它仍是我们一段亲切的怀念。对我而言,家乡度过的童年时光将永远是我亲切的怀念。

四五月份的春季阳光已十分热情,大片大片地泼下来,四处都沾了金粉似的发着光,暖烘烘地蒸着爽气。奶奶戴上大草帽,我戴上小草帽;奶奶挎着竹篮,我拎着小板凳。一路上暖风拂面,鸟语花香,青草的清香气味凉凉地沁着全身。我哼着幼儿园里学到的儿歌,一路蹦蹦跳跳跟着奶奶健朗的步子。到了,到了,眼前是大片大片令人看着便觉舒服痛快的绿颜色,涂抹在连绵的小山坡上,远远地便涌来茶叶苦中含香的味道。

奶奶走到一株茶叶前,站稳脚,挎好篮子,便开始采茶,只见她捏住一枝嫩叶芽,手腕一转,咔嚓清脆一声,再利索一丢,淡黄的竹篮里便多了一抹喜人的绿。绿色越来越浓,阳光越来越热烈。我在一棵板栗树下找寻了阴凉来享受这惬意风日。从山坡上往下看,是一片延伸的绿意,此起彼伏。一直往前,是一条河流,我曾在那玩耍过无数个暑日,那儿的水总是清凉舒爽,多年后它仍流淌在我们的记忆里,哪怕它已不再清澈……

和风吹过,板栗树的叶子飒飒作响,地上斑驳的光影晃了晃,抬头看到澄澈的阳光透过青葱的叶子泻下来,一束一束,好似多年后这光束,这青葱的光束也时不时从我的记忆里倾泻而出……

傍晚,日色渐微,奶奶在灶房里打理家务,柴火噼噼啪啪的爆裂声,锅碗瓢盆叮叮当当声,随着烟囱里的青烟,越飘越远……

小河流水已不再清澈,灶房厨具已蒙上灰尘,奶奶的步伐不再健朗,我也已经长大。只听《采茶纪》里唱道:“风吹着,蝴蝶跑,谁家捉红苕。木犁松,土地龙惊兮……采茶诗里一歌唱破春晓。”

如今,我已远离家乡,童年时光已不复存在,它却永远是我亲切的怀念。我将带着我的家乡,我的童年,越走越远。


()远去了(14)

寒假时,我经常和朋友们一起玩耍,那欢声笑语、那放声高歌,总是引起邻居一阵阵的抱怨,我们则满不在乎的哼着小曲,扬长而去。我们也在有时间时逗一逗隔壁的黄狗,看着它冲我们“汪汪”大叫,肚皮都差点笑破.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离我远去!

现在我已步入一个新的文学殿堂,长大了,同样,也学会害羞了,我们不再被邻居指责而熟视无睹,不再觉得放声歌唱还是很好玩的游戏,只是觉得那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我们不再把逗黄狗玩当作一种乐趣,只是每天“默默无闻”的埋头苦学,听着家长唧唧歪歪说着学习、长大为祖国出力!我梦想有一天,我和伙伴们又勾肩搭背的哼着歌,身后有一只大黄狗狂吠着、追赶着我们,而我们则大声唱着流行音乐,双脚不停的奔跑,并且冲着邻居做鬼脸!多么怀念以前那无拘无束的日子啊!

我讨厌这虚伪的面具,多么想和伙伴们打着口水仗,相互打打闹闹,而并不是见了人礼貌的说:您好您好!不厌其烦的重复着这句话。我真的真的厌倦了现在的生活。

我向往以前那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远去了(15)

江。

离我而去;

风。

擦肩而过;

人。

任意东西.

夕阳。

带走了光辉。

留下了无尽的黑暗.

落叶。

带走了季节。

留下了永恒的思念.

眼泪。

带走了痛苦。

留下了淡淡的心酸.

流星。

带走了心愿。

流下了幸福的瞬间.

人。

彷徨徘徊;

风。

漫无方向;

江。

远远离去.


()远去了(16)

第一缕春风轻轻地拂过“冰河”河畔,那锃亮的冰河,就像易碎的玻璃,在一缕又一缕的春风的袭击下,已然破碎。这轻柔的春风,使寒冷的天气变得温暖了;史使冷漠的枯木变得柔和了;使大地疲惫的身躯变得有精神了。春风你好,春天,好久不见!

这一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此时,奶奶坐在阳台边的藤椅中,藤椅也随着奶奶的动作开始有规律的“吱呀吱呀”地响着。窗台外,有一棵去年我和奶奶一直种着的桃树,他她望着那棵桃树,像慈爱的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哎,发财的年来了,可你还是没有长大呀!”奶奶说罢,“还是好好过大年吧!”她起身,便望向了我,用嘶哑的声音竭力地对我诉说着:“孙女!咱们一起好好过大年!”说罢,她没有再次作声。我一脸茫然地望着奶奶:,她那苍老的眼神已不再像之前那么黯淡无光,取而代之的是激动和兴奋,满脸的皱纹也随之舒展开来。是的,她很高兴,又要过一个新年了,她喜欢过年,更喜欢年味。

回首过去,每逢除夕和春节,奶奶总是会早早地起床,早早地洗漱,最后奶奶便会展示她的得意之作:南瓜小米粥。我这时便会会立即冲出房间,头不梳,脸不洗,牙不刷地吃完了一碗小米粥,这时奶奶便会用纸擦干我嘴边上的残留的粥,笑嘻嘻的对我说:“你这个小馋猫呀!”除了小米粥,奶奶还会做一些形式各样的饺子,主要是快到除夕夜的前一天,奶奶会立即在集市上买好包饺子所需的面粉,加上水,和成团,拌好饺子馅儿。在奶奶灵巧的手中,原本普普通通的饺子,并有了自己的特点:有的是一只只呆萌的小兔子;有的是一座座高耸的宝塔;有的是一块块形状独特的饼干……饺子蒸好后,我们这些孩子便会你争我抢,吃上奶奶做的饺子,大写地幸福感!

可就是这一天,奶奶像往常一样,早早地为我们熬上南瓜小米粥,可我们仨早上已经在外吃好了早饭,奶奶只能心疼的把她的得意之作给倒掉。除夕夜的前一天晚上,当奶奶要开始做饺子时,却发现集市早已关门了。此时的南昌城,已经不像往年那么热闹:没有鞭炮,没有焰火,没有烟花,黑夜孤傲的主宰了属于他自己的领地,新年的年味儿也随之消散了。这天晚上,奶奶默默地吃着年夜饭,一言不语,她走到桃树下,向“桃神”祈求着,窗外仿佛已有万家灯火,但又似乎熄灭了。

今年,有一种味道已飘远……


()远去了(17)

——题记

崭新的行李箱在我五岁时步入了我那欢声笑语的童年。记得那时,爸爸那瘦高的身影后面跟着一只能够滚动的箱子,用粗糙的大手紧紧的拽着。我高兴的跑过去掰开爸爸的手:“爸爸,我要拿它去上学,同学们肯定会羡慕我的。”他转过身,用那双大手抚摸着我的头:“爸爸要去赚钱了,回来就给你买很多个,对了,还有你爱吃的糖……”隐约的感觉到爸爸的手有些颤抖。5岁的我,真的很天真,就只想着爸爸去赚大钱了,就会有很多好吃的。第二天,爸爸拖着箱子走了,我没有伤心,远远的望着那模糊的人和箱,喃喃自语:“要赚好多好多的钱”以后每日我都会踮起脚尖,眺望那个行李箱与爸爸消失的路口。后来,听妈妈说,晚上我都会在梦里哭着要爸爸。

褪色的行李箱过了好久好久之后又再一次来到了我身边,爸爸还是瘦高的样子,我拉着妈妈的手飞快的奔向记忆中的一人一箱,用最大的声音喊了句“爸爸”。他眉开眼笑,连忙把行李箱放在一旁,大步的走过来,双手搭在我肩上,凝视着我:“呵,又长高了。”我只是呆呆地笑,视线投向了搁在一旁的行李箱,它变胖了,鼓鼓的。爸爸蹲下来,用大手轻轻地拔下了齿轮,拉链往两边一拉,哇!爸爸真的赚钱了!给我买了大书包,还有好多糖……我拍手围着爸爸打转。爸爸终于又可以陪我一起欢声笑语了。可有爸爸陪的日子在一个电话中结束了,他又拖着行李箱消失在路口。我知道,爸爸又走了,而且会很久很久。我很想哭,但我忍住了。

破旧的行李箱在温暖的夏天回来了。我恨那个行李箱,那个会给我带来好多礼物的行李箱;那个我曾经发疯似的喜欢的行李箱;那个越来越丑的行李箱。它总是会把爸爸从我身边拖走,它总是让我落泪,伤心。我讨厌它,在寂静的夜晚,我生气地把它丢在了黑黑的仓库,可是我错了,错得离谱,错得天真,我以为没了那个行李箱,爸爸就会陪在我身边,陪着我学习,欢笑……果然,在一个阳光的早晨,他还是拖着新的行李箱走了。我哭了,眼泪不受控制像珠子一样掉下来,我转过头,怕爸爸看见我可笑的样子,我紧紧地闭着嘴巴酝酿着一句温馨的话:“爸,我会想你,爱你。”但我最终没有说出来,把它埋在了心里唯一的位置,我做的,只是诚心的为爸爸祈福。

爸爸一次次回来,一次次又从身边溜走,行李箱换了一个又一个。周而复始,春夏又秋冬,我不知道又长高了多少。那句被我酝酿很久的话始终没有跳出口,尘封在我的沉默中。

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我要它沐浴在阳光下,在微风的带领下,飞到爸爸身边亲口告诉他:“我想他,我爱他。”

爸爸,请不要质疑我对您无边的想念,无限的爱。我对您,只是爱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后记


()远去了(18)

家乡有一条溪,名字叫英溪。小时候我常与小伙伴去溪边戏水。午后斜阳放射出明媚却不刺眼的金光,好似母亲的大手,温柔地抚摸着脸颊。我们站在岸边上,向对岸丢着鹅卵石。总有几颗鹅卵石会掉在对岸的草丛中,发虫极轻的"扑"一声,很快便随着潺潺的溪水流走了。这时伙伴们便会欢呼雀跃,夸赞着丢石头的人力气大,那被夸奖的就越发得意了,"嘿"地叫喊一声,脸上写满了骄傲。那时满溪的粼粼波光,大概是天上的织女不小心掉落的绣花针吧?岸边的我们这样猜想着。奶奶在溪边有一小块好菜地,年龄渐长的我知道帮助她做农活儿了,放暑假时吵着要去浇水。踏着溪岸松软的泥土,我提着一个小水桶踉踉跄跄地走道。终于到了菜畦边,清澈的溪水已撒得剩下一层晶莹,而我的裙摆却像刚从水里拖出来的一样。损了倒忙呢。我不好意思地笑着,转身撒个欢儿跑去岸边捞小鱼儿了。岸边的花草生得正繁茂,五彩缤纷的世界收费点缀在嫩绿和红褐色交织的地上,就像繁星悬挂在夜空中。我采了一摔野花,将它们吹敞了,随风飞去。对岸,是否也会染上这野花的色彩呢?岸边的我,盼望风儿把小小的快乐送到对岸。

许久不曾回到故乡了啊。看到这样的巨变,到底是在意料之外,还是情理之中?那昔日活泼的英溪,清澈见底的英溪,昼夜不息欢快地奔流的英溪,去哪儿了?那芳草茁壮鲜花盛开的岸,那星星点点散落着卵石的岸,那一片片碧绿的菜畦整齐地排列着,故乡人们辛勤劳作的岸,去哪儿?"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景色固然美好,可英溪她不是一个生满水藻浮着泡沫的水潭!她不是一个没有岸,只有砖石谁泥高强限制着的,死寂的大水池!她不该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什么水利工程的一部分。可是有什么用呢?在英溪上建造水坝虽然引起了故乡人的争议,但毕竟是造福了故乡人,我有什么资格什么权利去抗议呢?

心中的岸,远了。为了修建水坝,人们在英溪两旁建筑起了高墙。并挖开了原有的岸,让溪画拓宽了几丈,成了……一池死水。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后果,我只是集劳地伤悲着,为英溪远去的岸,为心中那远去的,美好的发生在岸边的回忆。

但是!岸远去了,记忆还在,希望还在。故乡,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吧?那么,远去的溪岸。终有一天会变成光明的彼岸,重回更加繁荣的故乡!我相信!那时心中远去的精神家园的岸,也一定,会回来。


()远去了(19)

百无聊赖,翻着一本已泛黄的日记本,书面早已出现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痕迹,书的封面有几处粘贴过的地方,显然这本书经常被翻,而且已放了很久。

我轻轻翻开一页,一张旧的黑白照片映入我的眼帘,一个长得十分清秀的少女,两条辫子垂在胸前,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脸上正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嘴角上扬的弧度可以表现出她此时多么幸福她便是我的奶奶。她手里是一支正绽放的油菜花。虽然是黑白的,但不知为何我似乎可以看到这油菜花正在洋溢着生命的色彩——淡淡的金黄,情不自禁,手触上了照片的油菜花,仿佛它是活的。我似乎可以感觉到油菜花花瓣那细腻的触感和淡淡的清香。原来这便是奶奶最喜欢的油菜花。平平淡淡但却不失那高雅之气。

我将照片夹回日记本,继续翻着那泛黄的纸张,才发现奶奶对我的爱意,无声无息。思绪飘飞,记忆渐渐被打开,如同水滴落在湖面上形成的涟漪。

仿佛是过了千年,油菜花中,一个年过五旬的妇女,眼前已有了皱纹,头上已爬了些许银丝。她开心地追逐着正在她面前又蹦又跳的女孩,女孩充满童稚的声音响起清脆的笑声,他们似乎是在捉迷藏。那女孩便是我。而我们就在这片美丽的油菜花田中不断追逐,奔跑,是那样快乐,开心,自由,仿佛一切世间的事与我们无关。

小时,我总是爱缠着她,我的奶奶,她也总是不厌其烦的陪着,我记得她曾对我说过:”人的一生平平淡淡地,比什么都好。而且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做好一件事才最真,不要投机取巧,到时弄巧成拙了。”到时的我,什么也不懂,只是装模做样得点点头。只是现在回忆起来,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呢!是啊!平淡最好—— 那些远去的记忆在奶奶的日记本里找回,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蕴含了多少爱的哲理——


()远去了(20)

古代中国,作为文人,已经不幸,当其临遭大难,更是如此。

十年寒窗,不管春温秋肃,还是星辰白昼,独自捧着几卷经书,焚膏继晷,夜以继日,用岁月的年轮驱走了缕缕青丝,挽留住的却是根根银发。朝思暮想数十年,终于有一日,高中的喜榜呈送于前,不禁老泪横泣,尽管腿脚早已蹒跚,年龄的法则也将整个人生历程消磨了大半,仍然是大喜过望。毕竟,能从书堆中熬出头的,的确不多。

过了科举,就得做官,文官之名,往往在文而不在官。险恶官场,宦海沉浮,又岂是一个文化人所能够把握的。修齐治平,一切的君子之道总是在官场上显得惫倦不堪。虽然时时注意,处处小心,还是惹得龙威震怒,朝堂上的君主满脸溅朱,而跪在堂下的文官却不寒而栗,君主呵斥几声,叫唤来几个兵丁,将文官架出朝去,严加审问,看你居心何在?而被架的文官,心里却完全没有底。

审,怎么审?打!

一个瘦弱的书生,被两个横肉满身的兵丁死死按住,一五一十的打了起来。凄惨的哀嚎在空气中游离,俄顷,顺滑的白发乱作一团,两股之间脓血淋漓,这种场面,简直让人瞠目结舌,生理性的存在强烈的提醒着每一个受刑的犯人:原来自己竟还是一个人!

历经如此的审讯过程,任何受刑的犯人都会失去辩诬的本能,完全缄口。况且,任何辩诬,也仅仅是一种徒劳。现在重要的不是认罪伏法的问题了,而是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为何有罪,该承担什么样的罪名,审判官将已经拟定好的罪名拿来,逼着要求承认,毕竟是文化人,觉得罪名太过牵强,实在看不过去,怕承认了有失体面,可刚想辩驳几句,只见狱吏收敛了笑容,又不敢辩驳了,只得承认。一切理性的逻辑在古代审判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的尴尬:中国的社会要讲道理,但也不能完全靠讲道理,用思想来辩驳思想,用理性来面对理性,中国社会向来就没有这等的好事。

承认了,心存悖逆之想,估计是活不成了,只有在牢房里面等死。无所冀求,唯愿皇恩浩荡,不要连累妻子儿女,可是结果常常事与愿违,全家上下,妻儿老小,一齐押赴刑场,就等着监斩官一声令下,法场上变得头颅滚滚,血迹斑斑。

当然,也有几个受刑者,或者因为是学富五车,亦或是功勋卓著。皇帝会网开一面,选择轻一点的刑罚。皇帝的恩赐呈送于前,双膝不禁又自然曲下,痛哭流涕,大叫皇上仁慈。遭受惩罚还引得受惩罚人感恩戴德,天下也仅有中国有这样的道理。

但是,一个在文化上并不太差的文化人毕竟因此而躲过了一次人生浩劫,这就不仅仅意味着一个书生的幸运了,有时就是整个文化史,也会跟着增色不少。

贬谪似乎是中国政治上的常用的惩罚手段了。任何有违政治规则的政治家们,先是被皇帝以及其矫情的方式褒佳一番,然后调离京城,居赋闲置,中国政治之开明大抵也在这里。数年后,当我们重新检阅这些卷宗后不禁发现,这里面居然还有不少才华横溢又人品出众的大学者,唐代的柳宗元就算一个。

唐顺宗永贞元年,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柳宗元先是被贬谪到了永州,后又改迁到了柳州。任何历史的大豪迈或大悲壮之后总是潜藏着不少历史个体的喜怒辛酸,这本也算不了什么,但是,一旦历史的大线条与文化人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就值得后世之人震撼几分了。

柳宗元的贬谪行程是从长安到永州的,两千多里的行程,都得由这位大学者一步又一步的走出来。倘若是普通人,承受一下生理上的劳累也就罢了,而关键是柳宗元是一个书生,是一个文化人,他得想得更多,想得更远。就这样一路想、一路走,想了许多,有对君王的哀叹,有对奸佞的愤恨,有对亲朋的牵挂,也有自己的反躬自省,想得多,就痛苦;想得远,就更痛苦。就这样,即使到了永州。

跌荡的心绪仍然无法平静,索性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但刚刚触摸到自然的淳朴,又不免对文化人的尊称产生了怀疑,恨不能让自己愚笨一点: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为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而专名”(《全唐文》卷五百七十八)

但是,这是官话,是气话,也是文人的迂腐气。毕竟,心绪还是眷念着朝廷,只是有心无力。面对着时乖命蹇的窘态,也只有任岁月蹉跎,空叹怀才不遇: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夫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遇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朝也。”(《柳河东集》卷三十)

显然,作者心有怨气,极不平静。而这样的文章,后人读之,感受至深,无不拍案称绝。想不到,文化的精神即使在穷乡辟壤也能复苏,当大师的文化结构超越灾难时,则灾难,亦是一种福音了。

但是,好景不长,柳宗元在永州做了十年的司马,终于于元和十年被贬到了更为荒凉的柳州,做柳州刺史,而这一次,柳宗元彻底绝望了。

“假令病尽身复壮,幽幽人世,不过三十年客尔。前过三十七年与瞬息无异,后所得者,不足把玩,亦已审矣。”(《柳河全东集》卷三十)

从对生的执著到对死的惊觉,柳宗元的人生彻底哲学化了。AlbertCamus说:哲学的根本问题就是自杀问题。但是,从一个文学家蜕变为一个哲学家,对文化本身来说,并没有因此而遭受丝毫的损失。而真正不幸的是:四年之后,年仅四十六岁的柳宗元客死于柳州。

解读了一个柳宗元,已经让我们对这位远去的书生无所适从了,似乎人类的情感本身就是一个两难,这也难,那也难,只有静下心来,然后大哭一场。

与文化人受刑相比,柳宗元倒也是幸运了。向来,政治犯是不用受刑的,而在中华法系中,政治犯连如此微薄的权利,竟也被无情的褫夺了。“笞、杖、徒、流、死”,行刑的伎俩万千,花样百出,而行刑的时候,又远不及文本上写得文明,人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可能成为苦痛的由头,整个行刑的过程,变成了一场可供细细品味的精彩大戏,这些方法,也只有那些充满了想像,又完全泯灭了人性的法律家们才想得出来。

太史元年,一位史学大师在遭受了如此残酷的摧残后,拖着疲惫的脚步,缓缓的走出了大狱,他就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司马迁是因李陵案的牵涉而下狱的,下狱时,司马迁万万没有想到事端竟然会变得如此严重,还对自己的罪行不以为然。直到行刑时,司马迁才对他受的刑罚感到惊惧了,他竟要受宫刑,这会让一个名誉卓著的血性汉子名誉扫地,永远低头。司马迁不得不痛苦了,他的心绪烦乱,一切可以他后来的书信作为佐证: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诟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于斯,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昭明文选》卷四十一)

受刑后,他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死,他一次次的想了却余生,但文化的责任感和文化人的使命感却一次次的阻止了他,他终于忍辱负重的活了下来了。

“仆窃不幸,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纪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昭明文选》卷四十一)

上述大著就是廿五史中的首部——《史记》。当然,没有这场灾难,司马迁同样也写得出来,但是,可能远不如此发人深省,感人肺腑。更难能可贵的是:就是对汉武帝的功过得失,司马迁也作了公允的评述,而这一点,是以后许多的史学家自愧不如的,也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史记》就成了廿五史中成就最高的一本著作了,连挑剔如鲁迅,对其也是啧啧称赞。

想不到最后,笔墨竟会点落在流放的刑种上了。不管是贬谪还是受刑,毕竟还只是个体性的文化灾难,文化的伤害还是会轻许多,而流放刑种则不然了,往往是一个书香门第,上下老小,被一群兵丁驱赶着,一步步的向荒凉迈进,因为是书香门第,每个人的学问自然都不会太差,因此,流放反而转化成了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大灾难了。

一大群人,有的早就不相往来了,想不到一场灾难,又从新将血缘关系扭结起来了。而在这时,任何因连累而有怨气的文化人却将怨气完全收敛了,回去的希望既然已经渺茫了,心灵憧憬的心理防线也就自然脆折了大半,而情感,也就成了心理存在的唯一支撑了。

“嗟呼!此札南飞,此身北滞,夜阑秉烛,恐遂无期,唯愿尺素时通,以当把背,唱酬万里,敢坠斯言。”

(《寄顾舍人书》)

此人就是清朝的著名学者吴兆骞。顺治十四年,吴兆骞卷进了南闱科场案,顺治帝震怒,于顺治十五二月在中南海亲自考试此次中榜的正副举子,每个举子都带上刑具,由护军营的军校持刀监视。吴兆骞一看,自己是江南名士,怎么会因区区一个举人而行贿考官,引得如此考试,范得着吗?一向文章“惊才绝艳”的他,这次竟交了白卷。

本来这也算不了什么,书生的木讷与迂腐,忍一忍也就算了,想不到年方二十的顺治帝对此却大动肝火,对其惩罚之严,已完全达到了离谱的程度:

“方章钺、吴兆骞等十八名考生,具著责四十大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妻子流徙宁古塔。”(《清世祖实录》卷十八)

吴兆骞来到了宁古塔,这里自然条件之恶劣已完全超出了他的想像,他到了宁古塔后的第一个愿望,就是赶快回去,闲暇时间,他就写诗,他后来送给纳兰容若的两首《金缕曲》,写得悲愤慷慨,感人至深,当纳兰容若看到这首词时,竟被催得声泪俱下,甘心帮着赎回吴兆骞。

除了劳作,吴兆骞还写诗。宁古塔是荒凉野蛮之地,想不到文化的热度最终温暖了人心,融化了愚昧,一个个粗壮彪悍的东北汉子,也能静静地聆听君子之道、圣人之言,我不知道当吴兆骞面对如此的情景时作如何感想,反正我是被这种对文化的虔诚深深的打动了。本来,文化就不应该对任何人类群落吝啬,而应该去惠及众生,当二十三年后,吴兆骞离开宁古塔的时候,不说桃李天下,也是学生满堂了,对于东北的开化,吴兆骞的确是有贡献的。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直到康熙二十年,吴兆骞终于奉诏赐还,而这时候,早年的英姿不见了,只留得满头银发,连他在东北生的儿子,也足足有了十七岁。而尽管这样,重新回来仍然使得这位老者泪眼盈眶,感慨万端:

“与亲友相聚,执手痛哭,真如再生也。流人复归本土,玉门之关既入,才子之名大振。(吴振臣《宁古塔记略》)

吴兆骞回来的时候,纳兰容若也赋诗一首:“星沉渤海无人见,枫落吴江有梦还。”

纳兰容若的评价无疑是中肯的,吴兆骞二十三年的流人史,除了留下一个凄冷的故事外,也仅剩下几卷动人的诗稿了。

显然,我仅仅是撷取了流放刑种中的一例,来说明了文化灾难之残酷,当政治强权引得一个文化整体走向灾难时,那么一个王朝的政权,也要因此而覆灭了,清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眼睁睁的看着伤痕累累的书生离我们而远去了,我恨不能拔腿追赶上去,但是,面对他们因此而留下的文化经典,我又只能将指点方向的手指垂放下来,停驻行进的脚步,浩叹一声。

灾难在造就书生痛苦的同时,又彻底把他们从书生的学究气和迂腐气中剥离出来了,在灾难的旋涡中,他们渐渐明白,什么是鲜活的人情世故?什么是实在的事态人情?什么又是真正的人生大义?这一点,当然不是能在冰凉的书本中入木三分、洞若观火的。由此而对比整个中华文明的脆弱点,也正是在于如此实证的功夫下得太少,因此,在近代,我们的文明就必然要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