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与远(必备16篇)
若是少年青涩如初
2023-12-01 06:17:55
六年级
诗歌

近与远(1)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这全然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

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瓜果清香、丛林气息。的确,这是了解自然最便捷的方式,但方便是一说,能否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便是另一说了。

我们既应感受自然之近,也应感受自然之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自然是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东西。对于我来讲,对于自然的了解也是仅局限于电脑屏幕上的那点知识,偶尔也会爬爬山,感受一下自然的气息,但这种机会真的是少之又少。但其实,我们真的应该去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现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总是追求高效、总是效率第一,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慢下来,感受自然呢?最应该做的是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感知自然,不静下心来,怎能体会到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那份闲适自得?或许我们会觉得自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当我们亲近自然、走近自然之后,才会真正地拉近我们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才可以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那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才能于漫步林间之时,享受草长莺飞、树木枯荣的乐趣,曹操之所以能写出豪情万丈的《观沧海》,是因为他有着如大海般开阔的胸襟,所以当我们面对自然时,也应当怀着曹操那样的胸襟,方能享受自然的美妙。

总的来说,自然到底是“近”还是“远”这全然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既不能只关心生物的纲目属种,而忘了那份漫步林间的自得与安适,也不能只顾漫步林间、享受愉快,而忘了去弄明白生物的纲目属种,在“了解”与“亲近”之间,应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自然对于我们来讲就不会有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的感觉了。从不同的途径感知自然,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的确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尽力多角度、全面地了解自然,感知自然。

让我们享受自然,感知自然的近与远!


近与远(2)

远与近,本是用来形容距离的远近,但是我们又可以用人心来衡量。当今科技的发达,可以使远在天边的亲人朋友相互交流;然而另一面,很多经常见面的朋友却无话可说。

远与近,是由心的距离决定。在你心中有这么一个人,即便相隔万里,仍然却觉得“天涯若比邻”相反,如果心里没有他,就算经常能够看到也是“咫尺也天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有那么一些人将自己关在一个孤独冰冷的小屋里,不愿意同别人交流,就在这种孤单的情绪中快乐一点点消失。其实人与人之间本没有距离,是心的距离造成了人之间的距离。

我们身边是不是经常会有这样的人,在微信上聊得火热,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碰面却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科技的发达在一方面禁锢了一些人的人心,使他们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在微信上对人热情,现实却冷淡。这就是明显缺乏实际的沟通从而导致人心距离的变远。

雪莱曾经说过:“当爱逐渐消失,人心也不过只是活着的坟墓。”我们应该加强彼此之间的实际沟通,不要每天窝在家里抱着手机聊天,不妨出去走走,登门拜访一下好友,拉近一下人心之间的距离,不要被流行的聊天软件所阻隔。


近与远(3)

真后悔,不应该走近。

走近,便是远离。

不走近。

天边,还有一双关怀的眼睛;

海角,还有一颗为你祈祷的心。

真后悔,不应该走近。

走近,便是失去。

是魔咒的妒嫉,还是天意的显灵?

冷漠替代了关怀。

猜忌,替代了热情!

真后悔,不应该走近。

走近,便是衰竭。

美丽,不朽,万劫不变和始终如一的象征

跌落凡尘

其实是迷茫的敌意和阴沉、畏怯的表情

真后悔,不应该走近。

走近,便是幻灭。

迷途获得光明的神话

闪光的铁路的远景

一去不复返、永不再来了

非凡的幸福瞬间冰封在冬天的严峻。

真后悔,不应该走近

让自己失去了、失去了

唯一可以取暖的仅存!

我真后悔............

肥皂泡不要去触碰。

美丽,还可多看一会儿;

海市蜃楼不要去追寻 。

绝望,才能延缓逼近。


近与远(4)

海边的人们

认识海

却不了解海

林中的人们

认识林

却不了解林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

碧波潋滟

中垂钓

远离繁华

却看透繁华

凡事

近得到认知

远得到思考


近与远(5)

有诗言:星星像地上的人们一样拥挤,地上的人们却像星星一样疏远。可见,如今拥挤着的人们的空间距离是近了,但人心与人心间的距离却疏远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的交通工具层出不穷,如火车,飞机,高铁等。这些便捷的交通工具无疑拉近了人与人物理上的距离。但奈何物理距离近了,心灵距离却越发越疏远了。

遥想当年,交通不便。人们生活在落后的乡村净土上,田间小道上陌生人谈笑风生依稀可见。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犬相闻,其乐融融的生活让人们心灵的距离始终如此地贴近。每当夜幕降临,人们也是夜不闭户,人们的相处是无隔阂的。

而反观当下,交通便利了,交际也多了,人与人接触机会多了,距离近了。但令人悲痛的是,人与人的猜疑更多了,人性变得更加冷漠了,个个都犹如戴上面具的野兽,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人们心灵的距离也在冷漠下渐行渐远了。君不见在小悦悦身旁经过的十八个路人,与奄奄一息,命垂一线的小悦悦距离是如此的近,救人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但他们却漠视而过,致使一条生命的消失。可见,这心与心的距离是多么地遥远。我不禁想问:“人还活着吗?”雪莱在《论爱》中说道:“当爱逐渐死去,人心也不过是活着的坟墓。”那我们人类的爱到底到哪里去了呢?是死去了?还是远去了?

或许人类的爱并没有死去,心灵的距离也并不全都那么遥远。君不见最美妈妈空手接婴,一个新生的生命拉近了人心的距离;君不见最美老师前扑后推,挽回了数个学生的生命;君不见最美司机重创后仍坚守,把车停稳,挽回了数十人的生命。这些大无畏的精神,让我们看到,并非所有人的心灵都麻木了,在这个冷漠的社会里,我们还是能找到希望的曙光。他们的奉献,激起了我们对缩短心灵距离的渴望。同时,我们更应清楚,我们人类的心虽然并未死去,但已然走远了。因而,我们更需拉近人们心与心的距离,让麻木的人心重回纯净。

以前远的,如今近了。而以前近的,如今却远了。尽管灯红酒绿的社会让人心受到利益的隔离,但这距离不足以阻挡我们的人性。我相信,人性会打破利益的玻璃,人心会回归原始的距离。

近了,你却是渐行渐远。


近与远(6)

人走上社会就是社会人,不是自然人了,实际上现在也没有自然人。那么所处的人群,或者说社会关系,也就变成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是,人在江湖就会存在着远与近的距离。

远与近的关系是每个人的一种选择,也有每个人的无奈。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观念、兴趣、爱好、文化等相近的人就容易走在一起,并且还会互相影响,因此也就有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说。

当然,在社会上与人远与近的距离是可以选择的,我们理应亲君子远小人,品行端正的人可以近距离接触,可以经常性联系,可以看作朋友。

对于德性卑劣的人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机警的相处,只能与之貌合神离,在心理和精神上保持远距离。对于远与近的距离选择,应该建立在对人性优劣的客观判断上,孰是孰非有个界定后,才能作出远与近的想法与行动,远与近就是自己思想上的距离,不一定是物理上的距离。

良禽择木而息,就是阐明明智选择的重要性。无论在经济战场中,还是在政治舞台上,如果有了明智的选择,与良师益友一起共事,保持时常联系,就会有所收获,或者说有了贵人相助,取得事业成功就会事倍功半。如果遭遇卑鄙小人,就有无端的障碍,就会得不偿失,弊大于利。

诚然,事物的一切都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利益。掌握好利益的驱动,就能够顺水推舟。如果能够营造共赢的机会,也有可能使小人前来助力,也能使小人一时效力。但是小人毕竟不能成为君子。


近与远(7)

的确,同学们说得对,以往遥不可及的空间拉近了,然而人心的距离却被拉大了。距离远近,与空间有关,更与人心有关。

余秋雨曾说:“由山脉相隔的距离是一种绝望,由水道相隔的距离是一种忧愁。”那么,让人们心灵相隔的是那山脉还是水道?我想应该都不是。经济的飞速发展,先进便捷的交通工具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方便。然而,城市紧张的生活节奏让每一个人都不敢怠慢松懈,每个人都埋头于那山一样高,海一样深的学习与工作中。没错,人与物质财富的距离是近了,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时间也少了。因此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慢慢远了。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尽管鲁迅与远方的人们相距千里之远,但是他们仍然心相连,彼此接近。那个时代,物质贫瘠,但心怀天下之人必有责任,因责任而彼此相连。

反观当下,老人跌倒无人扶,救护车堵在路上无车避让等等的事件层出无穷。何止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即使身边之人,也与我无关。人与人的距离变得如此的遥远。大家似乎都愿意“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而不愿做“天涯若比邻”。这些人心之间的距离该归咎于谁?而又起源于谁呢?

是的,我们是时候停下脚步去反躬自省了。是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的人心距离拉大?还是社会中麻木无情的因子滋长了人心间的冷漠?亦还是为了“保护自己”,我们亲手断绝了人心之间的桥梁?但是不管怎样,人心间的距离拉大是不不争的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缩短这个距离。因为我们就是每一个将它“养大”的“凶手”。

看着中国的GDP一路增长,我们会兴奋不已。然而看到武汉老婆婆在公厕上写着“外来工不要到这里上厕所,否则罚款200”的字眼,我们才知道心底的那堵墙有多厚。经济的发展不应是阻碍人们交流沟通的藉口与凶手,也不应是人与人身份地位的分界。物质财富的增加是为了让人们有更好的生活,促进人们更好地相处,而不是引发隔阂,形成地位区别,拉大人心间的距离。

不要以为经济发展了,物质财富和我们接近了,我们就成功。人心间距离的接近,人的和谐平等,友爱互助才是国家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正如冰心所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拉近人心的距离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马路上车水马龙,特别是近年来,办奥运亚运,开世博,蛟龙入水,神舟飞天,GDP直线上升,人们所期盼的生活似乎越来越近,幸福就在不远……

但是,回过头来,我们仔细想想,我们的物质生活的确上去了,但是,人与人心灵之间的距离却似乎被渐渐拉开。

的确,昔日里左邻右舍熟络得很,大人小孩经常串门,烧菜没盐了向邻家借,炖了鸡汤给隔壁留一碗。那个时候,人与人的心贴得很近,很暖。

但现在,人们渐渐住进了拔起的崭新高楼,厚重的钢筋混凝土也在人心之间竖起了一道墙。铁门高墙之坚实,昔日木门瓦屋难以比拟。但铁门高墙再坚实,也难以填满人们安全感的缺失。人们互相戒备,只敢在猫眼里偷窥。同住一栋楼,多年来却连个招呼都未打过的情况比比皆是。更者,巴士上装睡不让座;路见不平,围观不助……或许,当年的彭宇案可成为不少人置身度外的借口,最终,小悦悦之惨案竟有十八名路人视而不见,人心的冷漠与遥远让人痛而复痛。

所幸,有些人开始从冷漠与距离中惊醒,他们以行动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当年汶川大地震,举国倾力想助,各地市民纷纷自发祈福,捐款捐物更是不计其数;北京首都机场因大雨大量乘客滞留,结果上百名司机自发免费接送乘客;还有最美女孩为乞讨老人遮雨,吴菊萍伸手接住坠落婴孩,等等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宣示着人们开始用行动去融化冷漠的寒冰,用善意去拉近我们心间的距离!

因此,我们在此时此刻,都要行动起来,去响应先行者们的号召,或许只是一个随手的善举,或许是一个随心的微笑,我们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去拉近人们心与心间的距离。

推倒寒冷的高墙,让温暖涌动!

拉近人心的距离,你我不再孤单!


近与远(8)

又一个星期一,每当这个日子就感叹生活不容易。

上星期6,我们公司一个专柜所在的商场厂庆,为了多多卖货,我们公司组织了表演,请了一些欧美和非洲的人来表演,而让我当天就负责跟着那些表演的人。

一早我就跟着他们,总觉得这些人和我很远,不敢接近也没法接近,谁知他们一开口就一口流利的中文,甚至普通话比我说的还有味,可想他们背井离乡很多年了。要走秀了,她们要换衣服,却发现她们并没有什么好的衣服可换,每个人就带两套,其中一位的衣服是高领的并不能穿,他就只能穿另一件,可上午表演完了下午就没得换了,就把那件高领的穿上了,我们领导就不高兴了,说了他们领队的几句,他们也听的懂,当时有很多人,她的面子 上很挂不住,但一上台还要满脸微笑,还有几位非洲人是表演腰鼓,领导要求他们围着整个人流转,他们就在那做着滑稽的动作惹的人们都哈哈的笑,可不知怎么的我看着他们就是笑不出来。

这是他们的工作,拿人钱财替人办事就是应该,可在异国他乡为生活付出着不为人知的心酸,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感慨什么,只能安慰自己生活不容易我们且行且珍惜!


近与远(9)

他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他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从小一起长大,春天一起去踏青,夏天一起去游泳,秋天一起收麦子,冬天一起打雪仗。他们是邻居,两家父母关系也很好,平时来往得也很密切,邻里关系非常近。

他的父亲常年在城里打工,家里只有他和母亲。母亲体弱,不能长时间劳作。邻居常过来帮忙,搞清洁,晾衣服。很多时候还让他们娘儿俩过去吃饭。久而久之,他们也觉得不好意思,但邻居只说了一句:没事,大家邻里,互相帮忙嘛。饭后,他便和朋友一起在昏暗的灯光下做功课。两家人靠近的心温暖着彼此。

后来,他的父亲中了彩票,把一家子都接到城里来。临走时,两家人依依惜别。他的朋友送了他一本书,书的扉页写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字样。最后,他们一家含泪挥别了他们关系密切的邻居。

城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他们的新家就在城市的繁华路段。妈妈来到新家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亲手做些乡下特产,然后打包,准备送给邻居们。

他陪着妈妈敲开第一位邻居的家门。第一位邻居是个中年男子,他开门的时候,眼里夹杂着疑惑。当他看到妈妈手上的特产时,轻轻地皱了皱眉头,但还是收下了。

然后他们敲开第二位邻居的家门。这位妆容精致的女邻居上下打量着他们,一脸鄙夷。知道来意后,不屑地说:“切,暴发户的乡下特产,谁稀罕呀!我还不知道里面有没有毒呢。”然后“砰”地一声关上了门,留下一脸震惊的他们。

接着他们敲开了第三位邻居的家门。这是一位怀里抱着孩子的妇女。她先是推辞了一下,但最后还是收下了。

最后他们敲开了最后一位邻居的家门。开门的是一位睡眼惺忪的小伙子。当他得知来意后,爽快地收下了,并且甜甜地说:“谢谢啊姨。”

他与母亲相视一笑,转身走向家门。

父亲知道后,叹了口气,说:“这里毕竟不像乡下那样,邻里关系那么近。这儿人的心隔得很远,温暖不到彼此。人住的那么近,心却离得那么远。”

第二天,母亲不小心在楼道上摔倒了,惊动了邻居们。邻居都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然而,当他们看到躺在地上痛苦呻吟的母亲时,第一位邻居转身走回家中,重新关上门;第二位邻居说:“别装了,快起来吧,地上很脏的。”第三位邻居立刻拿出手机拨打急救电话;第四位邻居,就是那个小伙子,立刻制止说:“阿姨你先躺着,让我拍张照片发微博。”

就在这时,母亲看到了,楼道角落的垃圾桶里,有三盒她做的乡下特产。

有时候,距离竟是如此遥远!


近与远(10)

有些事靠得近一点,有些事离得远一点。这话其实对人来说也一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康有为、梁启超提倡西学,发动维新变法,便得到谭嗣同、康广仁等人的积极响应,虽最终失败,但却魏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若没有康、梁等人的努力,中国不知又要落后多少年。

面对世俗的功利与贪婪,谁能做到“一入江湖岁月催,功名利禄酒一杯”。想当年,张良深明韬略,足智多谋。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待到汉朝建立时,张良拒绝在朝中做官,选择远离朝堂,远离权利的诱惑。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当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解刘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奈何这“扶不起的阿斗”只顾享受玩乐,乐不思蜀。断送了刘备一心复汉的梦想。

有欲望不会实现就会痛苦。当梦想远离欲望的时候,就会把痛苦分解,自身就会相对轻松。快乐就一步步接近自身。欲望实现不了内心就难以解脱。梦想和欲望不能混为一谈。若梦想与欲望结合,那就不再是单纯的梦想。追寻梦想,必然道路艰难,而顺从欲望则不然。现在一条通往梦想的泥泞小路和一条连接欲望的宽敞大路,你会选择哪条?


近与远(11)

女娲造人,是土壤与清水的亲密无间;仓颉造字,是偏旁与部首的相偎相依;大禹治水,是人心与人心的齐头并进……当要你选择,你是愿意牺牲自己的独特换来彼此的靠近与合作,还是选择坚持自我慢慢远离与竞争?

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亘古不变的两种关系——合作与竞争。当人们面对抉择时往往会选择拉远彼此的距离针锋相对,而彼此敌视却会进入恶性竞争的死循环,反之,若双方一笑泯恩仇,靠近合作,则往往会实现双赢。

在一次小羊过独木桥的游戏中,同学们纷纷从木板两端上桥,当在桥中央相遇时,总是你推我挤用尽各种办法不让对方过桥,可最后的结果却是两人都会掉下桥,两败俱伤,而在最后一组中,当他们走到桥中央时,没有如预料中的相互推挤,反而抱在了一起,以对方为借力点成功互换位置,实现了双赢。

而对于我们众所周知的苹果公司和三星集团,同处于一个行业,摩擦不少,竞争不断,甚至于法庭上的针锋相对,可你不知道的却是,苹果的芯片技术需要三星的一部分技术支持才能完善,而同时苹果是三星最大的客户,他们之间相互竞争,但是更多的,却是合作。只有双方亲密合作,才能使得双方不断的研发出新的产品,实现互利。

在自然界中,动物与植物之间,互相靠近实现共赢的也有不少。比如:我们眼中娇艳漂亮的牵牛花正是有了枯枝的衬托才更加出众,倘若没了枯枝,牵牛花只能匍匐在地,无人欣赏,而若是没有了牵牛花的缠绕,那么枯枝就会随着水分的流失而折断,落到地上最终埋没在厚厚的落叶之下开始腐烂;而对于身形巨大鳄鱼来说,小巧的鳄鱼鸟也同样重要,如若没有鳄鱼鸟的帮助,鳄鱼就会因为口腔内食物残渣的腐烂造成牙齿脱落无法捕食,而若没有了鳄鱼嘴里的食物,弱小的鳄鱼鸟就会因为饥饿而亡。

都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在现在看来,所谓的“适者”就是肯迈出第一步与他人合作的人,如果仅仅只靠自己,一味的远离他人,闷在自己的世界里,只会是自取灭亡,只有与他人相互靠近,互相合作,才能实现共赢与进步。

“靠近”还是“远离”,这个选择,你选好了吗?


近与远(12)

即使我们知道眼前不是长久之计,即便焦急,即使无奈,可仍看不到将来在哪里,只好得过且过。于是一年一年,一不小心青春就再也找不到痕迹了。

有时候走下去不为到终点,只是为了走得更远一点。

当黑板上的计时一点点的变小,我知道我离梦想又近了一点,又近了一点,可是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教室、食堂、宿舍,好像是在机械的圆周运动,好像就是这样离梦想有越来越远……

当渐渐有了目标,于是乎便知道自己的的动力在哪,即便努力过后没有实现,可是却离梦想近了一点!后来的后来渐渐找的了梦想的模样,当他渐渐清晰又渐渐放大,我知道该拼搏了。

80天许不是特别富裕,但总是该学会节约,总是该学会挤时间,一点点的努力,总是会积少成多的。这多长时间的付出,将会在这最后的几个月里看到付出的回报。

岁月是那么漫长,漫长到有人迷失自己,有人不明是非,有人愈合了伤痕累累,却仍就不顾一切的走进伤痛里,漫长到让许多人忘记了自己是怎么走到的这里。

当你就要忘记的时候,当你忘记你前进的动力时,回家看看爸妈吧,回家去握一下他粗糙的双手,你会明白的,他们的努力只是为了让你毫无压力的去实现你的梦。

然后你会毫不犹豫的再次踏上征程,为了你的梦,也为了家人的微笑。用于追逐梦想的自由时光,却真真实实的越来越少了。

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最后成为记忆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被时间推着向前走,这不是静止的火车里,与相邻列车交错时,仿佛自己在前进的错觉,而我们是真实的在成长力变成了另一个自己。


近与远(13)

有诗言:”星星像地上的人们一样拥挤,地上的人们却像星星一样疏远。“可见,如今拥挤着的人们的空间距离是近了,但人心与人心间的距离却疏远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速的交通工具层出不穷,如火车,飞机,高铁等。这些便捷的交通工具无疑拉近了人与人物理上的距离。但奈何物理距离近了,心灵距离却越发越疏远了。

遥想当年,交通不便。人们生活在落后的乡村净土上,田间小道上陌生人谈笑风生依稀可见。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犬相闻,其乐融融的生活让人们心灵的距离始终如此地贴近。每当夜幕降临,人们也是夜不闭户,人们的相处是无隔阂的。

而反观当下,交通便利了,交际也多了,人与人接触机会多了,距离近了。但令人悲痛的是,人与人的猜疑“人还活着吗?”雪莱在《论爱》中说道:“当爱逐渐死去,人心也不过是活着的坟墓。”那我们人类的爱到底到哪里去了呢?是死去了?还是远去了?

或许人类的爱并没有死去,心灵的距离也并不全都那么遥远。君不见最美妈妈空手接婴,一个新生的生命拉近了人心的距离;君不见最美老师前扑后推,挽回了数个学生的生命;君不见最美司机重创后仍坚守,把车停稳,挽回了数十人的生命。这些大无畏的精神,让我们看到,并非所有人的心灵都麻木了,在这个冷漠的社会里,我们还是能找到希望的曙光。他们的奉献,激起了我们对缩短心灵距离的渴望。同时,我们更应清楚,我们人类的心虽然并未死去,但已然走远了。因而,我们更需拉近人们心与心的距离,让麻木的人心重回纯净。

以前远的,如今近了。而以前近的,如今却远了。尽管灯红酒绿的社会让人心受到利益的隔离,但这距离不足以阻挡我们的人性。我相信,人性会打破利益的玻璃,人心会回归原始的距离。


近与远(14)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似乎在几十年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铁飞速前进,通信卫星遍布全球。过去,我们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收到邻镇亲友的书信,如今,一条短信的方便快捷把我们的距离拉近。可是,当看到手机上的短信还有当初看到跃然在纸上的文字的激动吗?我们是亲近了,还是疏远了?

饭桌上难得一见的亲近早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久久的平静。果不其然,用手机短信来代替与同桌亲友的交流,嘴巴就真正的实现了最原始的功能——吃饭。这真的就是我们想要的吗?不!不是的,若连亲友都如此,更何况是陌生人呢?想必遇见街上的陌生人时也只能是抬起高傲的头,目不斜视地往前走吧!不禁想起姜德强,那位接到陌生人短信后义无反顾地帮助他人的“最美陌生人”。倘若他接到短信后随手删除,或许一条鲜活的生命会就此枯萎。扪心自问,我们能做到吗?

18个路人的漠视仍历历在目,人与人的距离如此的近,可人心与人心,却又在刹那间变得那么遥远。此时此刻,我们还能带着居心叵测的怀疑看着跌倒在地的老人而不伸出双手吗?我们还能漠视那些在路旁哇哇大哭不懂回家的孩子吗?距离遥远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就在你身旁,却不帮助你。还记得日本撤离后,宋庆龄带领着将军夫人们,亲自帮助流落在中国的日本军人的孩子吗?她们即便对日本恨之入骨,仍然胸怀大爱接纳和帮助孩子们找回家人。虽然国籍、身份、地位相差甚远,但她们的开阔胸襟消除了人心之间的隔阂,为后人做出典范,赢得世人的尊敬。

或许,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温暖的微笑,而不是冰冷的千篇一律的手机短信;亲友之间,要的是热烈的拥抱而非手机里的语音留言;陌生人之间,要的是亲切的问候而非漠视。科技改变的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却不应改变我们对生活和他人的热情。如一首歌中唱到:“我们没有什么不同,天黑时我们仰望同一片星空。”是的,伸出你的双手,给别人一个拥抱,带着热烈的微笑,总能得到他人的回应,我们的距离并不遥远。

我不在远处,就在你身旁。


近与远(15)

旧时明月月如钩,点点滴滴往事又聚首。

时间的记忆,也许早就是一片萧瑟的落叶,泛黄在岁月的深处。当时的智慧,铸成一场永远没有落幕的结局。

喜欢静静地走过淡淡的薄雾轻轻覆盖的涪江河畔,时间的静默,带过无声无息的城市,河畔的水面倒映着秋冬泛黄的天气里那一片无力接住的落叶。下脚的步调似乎不想盖过记忆深处的心跳,甚至连风也变的轻柔了,带过这一季的梦魇。河水也静默,似乎不太愿意我的靠近,想抹去我存在这里的时间。所以我的脚步只有更缓更轻,连雾滴掉落的声音也比脚步的声音大好多。

还记得顾城的那首《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距离也许不是最重要的,只是,心境有所不同了而已,连河岸的雾也开始朦胧了。走过的旅程,未到的风景;还没到来旅途,有过风的味道就好。曾说时间的证明是最好的验证,原来时间是最好的借口,给了从近到远的借口。命,我欣然接受;运,未曾在乎;命运,从不屈从!

也许,静静的呆,一 转身的时候才发现才走过不远,也许脚步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动过了吧?记忆再聚,凝冻的思绪只能是呆望着的时候,也许岁月的不同会带给不同的地点,而不会改变天空的表情。脚步再也没有轻碎的声响,许是今年的季节还没到吧,可能是水流带走了,河畔没有太多的落叶。而且都还带着湿润微小的水珠,像是用雾气盖着的一样,未染尘埃。

终于,还是没有打扰,不再前进。就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走近她家的门口举起手,终没能敲下去。也许,不曾靠近就会不曾远离。胆小的人总能给自己找到合适的理由让自己全身而退。 被什么抹去记忆思绪,被什么带走颜色的天空,留下时间的一个定点,带着一片飘落的梧桐叶片。

交给上天做主的剧情,原来只不过是懦弱的人逃避的借口,吾不能!

没有故事的语言,再优美也只是飘散的落叶,随风而逝。

心情总是这样,也许言语中不存在多余的表达。也许存在的开始就是注定被时间遗忘的足迹,最是明白的总是最难表达的。过往,过往的恨意,没有丝毫的怨艾,结果只是自取!时间的流水,看着它时,它是温顺的发丝轻轻抚过面颊,慢放所有;没见的时候,它就像急于出牢笼的小鸟,飞奔而过。也许从不曾走过这一段旅程,也许是梦境的欺骗。因为记忆的那样遥远,可能是阴谋的时间用很长的线来编织的这一段梦中记忆。

步出寒光一舍的时候也就是枫染红尘的开始。决定的步调,坚定的走下去。


近与远(16)

生离我们很“远”,死离我们很“近”。

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啊!”我们的一生中,无数次在抱怨时间过得慢,无数次将时间消磨于无形,甚至消磨得没有了一点时间观念。要知道,生命经不起空耗,它就在这无数次的抱怨与消磨中溜过,不会给你任何反悔的机会。接下来,就只需为生命划上一个句号了,并且,这个句号不是完美的。

善离我们很“远”,恶离我们很“近”。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是一句教人如何做个有德之人的古语,它的意思想必都懂,然而现实社会中,反其道而行之的却大有人在。我们应该明白,有时候,为善与作恶只在一念之间。虽说“人之初,性本善”,但也无法否认后天的习性更重要。若人人都“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那恶离我们有多近,善离我们有多远?

乐离我们很“远”,苦离我们很“近”。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给我们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名句,一般人,我们难以达到那种境界,但至少我们可以“不以物喜,不以物悲”,这不同样也是一种人生的豁达与开怀么?面对同样的半杯水,说“还有半杯水”的人,他的生活是幸福的;说“只有半杯水了”的人,则他不会体会到什么叫“知足常乐”。若每次都是“只有半杯水了”,那乐对其而言,便成了一个反比例函数。

爱离我们很“远”,恨离我们很“近”。

有首歌唱道:“爱恨情愁都付于一笑中。”一种多么看得开、超尘脱俗的态度啊!一个人心中应该多装点爱,把恨一点点埋葬。要知道爱恨只在一念间,若是偏离了爱的圆形轨道,便会向恨的领地做加速直线运动。那么,爱还有多近,恨还有多远?

成功离我们很“远”,失败离我们很“近”。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的快乐是只有在经历了失败之后才能真正感受得完全的。但是成功和失败,有时就像黑夜和白天,相隔一瞬间。要是错过了那个一瞬间,那成功离我们的距离就有可能会有1光年,甚至更远,而失败却与我们零距离接触。

和平离我们很“远”,战争离我们很“近”。

在诺贝尔奖中,有个诺贝尔和平奖,却从来没听过什么战争奖,想必,战争不是个受人欢迎的家伙。现在和平吗?看起来似乎很和平,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得很好啊,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而实际上,无处不潜伏着战争的危机。现今中国的焦点问题之一——台湾问题。台湾这个曾是祖国的漂亮的孩子,为何迟迟回不到母亲的怀抱?是他不想家吗?不!绝不是!我只是想知道,对于台湾问题,如果某些不觉悟的人群仍一意孤行,某些心怀鬼胎的势力继续怂恿和撑腰并变本加厉的话,战争离我们还有多远?

决定远与近的距离,有时并不一定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一个念头,一句话,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都可以引起其相互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