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包含信的句子 精选52句
往复随安
2023-02-12 21:53:58
感恩句子
句子

1.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朱舜水集.劝学》

2.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xxx

4. 不在其位。

5. 知之为知之,知为不知,是知

6.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之,则-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莅之。动之不以礼,未

7.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

8. 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9. 巧言令

10. 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

11.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xxx[请问之。xxx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xxx

12.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13.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蔡元培

14.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

1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16.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加乎其身。有能

17. 真正的教育与其说是言辞,无宁说是在实践。

18.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0.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柯

21. 知者乐

22.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而亲仁。行有力,则以学

23. 言必信,行必果。硁然人哉!抑亦可以为次

24. 好勇疾贫,乱也。人不仁,疾之已甚,乱

25.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xxx

26.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7.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28.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诸!仁者,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

29.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30. 人之过也,各于其。观过,斯知仁

31.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xxx

32.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加乎其身。有能一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

33. 凡是出于人为的事,人都能破坏它,只有自然的本*是不能消灭的,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34. 岁寒,然后

35.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格;播种*格,可以收获命运。——英国作家萨克雷

36.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37.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38.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xxx

39.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xxx

40.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

41.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42.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xxx

43. 子曰:君子不器。

44. 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苏霍姆林斯基

45.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6.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4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8.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0. 子夏曰:[贤贤易*;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xxx

5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2. 君子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