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红于二月花(优质13篇)
快乐生活
2024-01-17 00:16:06
初一
其它

霜叶红于二月花(1)

秋天来了,世界从绿色变成金黄色,我是千万叶子中的一员。

我变成了金黄色,朋友们从树上落了下来,落在了地上成了漫山遍野的金地毯,所有的树上犹如结了金黄色的小金子,所有的绿色在眼前。渐渐地,渐渐地变成了黄色的天地,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我们在树上跳舞,树爷爷也跟着摇摆。整个世界成了叶的海洋,金黄的世界。苹果红红的,好像为世界增加了喜庆的色彩;麦子成熟了,也跟着我们一起在风中舞蹈,微风把麦子吹成了黄黄的;桃子粉粉的,好想为这世界的美丽色彩而感到惊叹,变得更加可爱了。

我请风婆婆把我吹到远方去看看世界,风婆婆一吹,我飘在了空中。啊!洁白的云朵如雪花一样白,如彩虹一样美丽。透过几片树林从天空中看见了那美丽又清澈的湖水,湖水静静的,仿佛一面小镜子。湛蓝的天空映在湖面上,使湖水变的碧蓝碧蓝……我落在了草丛里,草丛上还有几颗露珠,它们把草当作滑滑梯,顺着滑了下来,如一颗珍珠,似一颗宝石,像一颗琥珀。露珠透过了阳光,它如一面镜子,将阳光洒向大地,成了金色的海洋。小鸟从天空中飞过,展翅飞翔,像一名英勇的战士,去保家卫国。

我闻了闻,嗅到了小草的芳香,露珠的清爽,落花的芬芳,让我陶醉,让我如痴如醉……

嘀嘀嘀,要下雨了,啪啪啪,雨来了,哗哗哗,啊!雨水可真美啊,给我洗了个澡。雨洒向了大地,大地湿润起来,清凉起来,万物生光辉,一切犹如新的一样。小草被雨水洗掉灰尘;小花儿更加干净了;大树如同个小孩子,摇摇身子,淋了场雨。虽然身体打湿了,但是心情却好了许多。

大自然可真是奇妙无比,蕴含着许多奥秘,我多么希望,时间就这样暂停下来,一直暂停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暂停在这个最温馨的时刻,暂停在这个最幸福的时刻,让我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霜叶红于二月花(2)

河南南阳油田第七中学210班

骆捷

大家一定知道通常的植物的叶子到了秋天会变成黄色的。但你们知道枫叶吗?这种叶子到秋天时竟能变成红色。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知道叶子的颜色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叶子里的色素在捣鬼。色素是随着酸、碱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花的颜色随之变化。同样,枫叶颜色的变化也是由色素决定的。

叶子里不仅含有绿色的叶绿素,还含有橙黄色的胡萝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等,在一般情况下,叶绿素在其中是含的最多的,其它色素含量却很少,之所以叶子会呈现绿色,就是因为其它颜色被绿色遮掩住了。

但是,叶绿素也不是没有弱点,就是它非常容易被破坏。秋天时,叶绿素会因为温度太低,逐渐分解消失。这时,橙黄色的胡萝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就会逐渐显示出来,叶子就变黄了。同样的原因,枫叶里的叶绿素在秋天逐渐分解、消失。而不同的是枫叶里含有大量的糖,在秋天时,糖大量地化为红色的花青素,于是枫叶就变红了。

这就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3)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杜牧把红叶写得胜于二月花,这一点儿也不过分。春天里的红花虽然鲜艳,却不像秋天里的红叶那样深沉、透彻。那么,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呢?

这首先要从树叶的变色说起,原来树叶的颜色都是由它所含的色素决定的。正常生长的树叶中含有大量的绿色色素,称为叶绿素。还有一些黄色或橙色的类胡萝卜素,以及红色的花青素,但后两者的含量很少,平时不易显现出来。叶绿素本身很不稳定,容易被光和酸破坏。因此,需要不断的产生新的叶绿素来取代被破坏的叶绿素。在夏天里叶子之所以绿油油的,主要是由于水分充足气候适宜,叶子不断生产新的叶绿素的结果。可一旦到了秋天,气温降低,水分也不那么充足了,有些树的叶子经受不住这种“考验”,生产新的叶绿素的速度大大下降,而老的叶绿素仍遭到破坏。于是,树叶中的叶绿素含量越来越少,居于含量第二位的类胡萝卜素就相对增多了,树叶就由绿变黄。

那么,为什么风也能由绿变红呢?这是含量最少的红色花青素在“作怪”。秋天气温很低,不利于叶绿素的产生,却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在叶子凋落前半个月,红色花青素大量增多。叶子就变红了。叶子产生花青素的能力与它周围环境的变化程度有关,如寒流霜冻的侵袭,有利于形成较多的花青素,所以称“霜叶红于二月花”。

美丽鲜艳的红花对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红叶也不逊色,它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百花凋零的秋天,红叶如盛开的的花朵,一枝独秀,傲然不群,似乎在鼓励人们要勇敢地同即将来临的严寒做斗争!


霜叶红于二月花(4)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全诗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我把车停下来是因为我喜欢这枫林的晚景。这句诗表现了作者喜爱枫林晚景的思想感情,也说明了要热爱大自然的道理。


霜叶红于二月花(5)

谈“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全诗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让人感受到满山红叶的美,不仅给深秋季节带来热烈的气氛,还给人以一种“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感受。


霜叶红于二月花(6)

我刚转学到有我唯一亲人——奶奶的城市,我的心已经死了。一场大火,把什么都烧光了。我的心,也被烧成灰了。我不知道我该怎样,也不知道我会怎样。奶奶害怕失去她唯一的,也是最后一个亲人,就硬把我接到她那里去了。她做得的确很对。要不,也许哪一天,我也会不见了。我已经什么也无所谓了,没有任何的眷恋。只是没有目的的活着,没有方向地走着,漫游在这个喧嚣的世界。只是有时候回无意识地想到猪儿——这个我从小最最好的朋友会怎样了。

以前,我一直以为,我是全世界最最幸福快乐的孩子——我有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被亲爱的爸爸妈妈宠着,他们的细心呵护让我感到好温暖!不仅如此,我还有一个温柔贤淑的姐姐,她也十分地疼爱我,什么都不和我争,什么都让着我。我也很爱我的家人。我朋友也很多,整天。我都被亲情和友情浓浓地包围着。猪儿和我最好,她什么都护着我,我就象温室里一朵娇艳欲滴的小花。

可是!一场大火!就是那场大火!什么都没有了!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我老是做一个同样的梦,可怕的噩梦!当天所有的事!特别是消防员来的时候,爸爸顶着快要到下的柱子,眼泪汪汪的看着被熏晕的妈妈,叫我和姐姐先走,他说过的!他说,我马上就能出来,燕燕你和姐姐先走。我会把妈妈一起抬出来的,不用担心。可是!可是!爸爸却第一次骗了我!为什么?为什么!我一直很乖啊,我也一直很听话啊!为什么要骗我?姐姐也在半路被熏得晕了过去,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燕燕乖姐姐走不动了,休息一下就出来。”可是,她也再也出不来了!早知道,早知道!我就不出来了!出来有什么意思?我忽然觉得好冷,就好象温室突然消失不见了……我不想在回忆,可我却怎么也忘不了!我现在就象是秋天的最后一片叶子挂在枝头,等待着霜雪来临的那一刻,我就可以随风飘落了。我走在街头,我没有方向,我根本就无家可归!

雪轻悄悄地落下了,就象姐姐温柔的手抚摩着我。风呼呼地吹我却异常地温暖。我想,就让它将我带走把,我要去找我最亲最爱的人了。我一定会比以前更快乐的!不知不觉中,我睡了。的确,我真的累了……


霜叶红于二月花(7)

腊梅抵过隆冬的鞭骨寒风,才开出朵朵妖艳,在漫天风雪中更显得盈盈动人;苍鹰抵过幽谷的狭黯,日夜啄食残羽,才搏击长空发出颤人的鹰唳,翱于苍穹;而我们挣脱风霜的束缚,才能击响生命之鼓,在人生长廊中留下阵阵回响。

“下个礼拜就要比赛了,你看看你弹得成什么样子。”老师摔门离开,我坐在椅子上,眼泪啪哒啪哒落在琴键上,手紧紧攥着衣角,喉咙中涌上一股酸涩,酸涩中掺着些委屈,或许还有几分不甘。选的曲很难,但如果考不过去我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我看了看琴谱上复杂的音符,抹了把脸上的眼泪决心要把它练会练熟。天不遂人愿,总有几小节的大跨度我始终越不过去,指法也是乱的。我深呼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急躁,按照着谱子弹出断断续续的声音。一次,两次,数不清多少次,汗珠顺着后脖颈流下浸湿后背的衣服。渐渐的,一个个小节逐渐被攻克的自豪感让我慢慢地忘记了手指的酸痛。就这样三个小时过去了,琴房中原本断断续续的声音被串在了一起,我的手在黑白之间来回滑动,飘出的旋律溢满屋子,也像丝丝星火般跃进我心中,燃起稀有的火焰,我的失落委屈也随之被燃尽。

曲子弹完了,周边空气似被烘干,阳光透过窗帘边缘洒在琴键上,映着点点跃动的流光在琴键间舞动奔跑。比赛开始那天,我揣着这份光芒上台,琴键按动,大厅中流动着动人的旋律。我才懂得,那考验与挫折使这曲子更悠扬动人,携着熠熠光亮,照亮所有听者,丰盈我内心的勇气。

我尊重那风霜,感激那考验,它们为我生命添上一道道绚丽的痕迹,人生因这些风雨而精彩,因这些风雨而动人。人确确实实是应该把这些挫折小心地装进人生的行囊中,背着它们走过一座座山丘,跨越一条条河流。它们在心中滋长,一半开出花,一半做泥沙,装点着青春年华,伴着心跳与呼吸,填补人生的信仰。等光阴将你我催白了头发,回看这些被收藏起的风雪,心中的花朵自会绽放,生命也如琥珀般包裹这娇艳的美丽在黑夜中蓦然发光。


霜叶红于二月花(8)

大家一定知道通常的植物的叶子到了秋天会变成黄色的。但你们知道枫叶吗?这种叶子到秋天时竟能变成红色。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知道叶子的颜色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叶子里的色素在捣鬼。色素是随着酸、碱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花的颜色随之变化。同样,枫叶颜色的变化也是由色素决定的。

叶子里不仅含有绿色的叶绿素,还含有橙黄色的胡萝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等,在一般情况下,叶绿素在其中是含的最多的,其它色素含量却很少,之所以叶子会呈现绿色,就是因为其它颜色被绿色遮掩住了。

但是,叶绿素也不是没有弱点,就是它非常容易被破坏。秋天时,叶绿素会因为温度太低,逐渐分解消失。这时,橙黄色的胡萝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就会逐渐显示出来,叶子就变黄了。同样的原因,枫叶里的叶绿素在秋天逐渐分解、消失。而不同的是枫叶里含有大量的糖,在秋天时,糖大量地转化为红色的花青素,于是枫叶就变红了。

这就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9)

那么到了秋天,枫叶为什么会变成红色呢?原来枫叶的颜色是由它所含有的各种色素决定的。正常生长的枫叶中含有大量叶绿素,其他色素的含量少,其他颜色完全被绿色掩盖住了。于是,叶子就显现出绿色来。

到了秋季,叶子经不住低温的影响,产生新叶绿素的能力逐渐下降,叶绿素在叶子里分解、消失得很快,而叶子里面的糖分大量地转变成红色的花青素,于是枫叶就变红了。叶子产生花青素的能力与气候急骤变化的程度有关。如寒流的侵袭、霜冻的降临等,都有利于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一到深秋,漫山遍野的红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艳,煞是好看,所以称“霜叶红于二月花”。

分析: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释理说明文。特点:1、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全文紧紧扣住“到了秋天,枫叶为什么会变成红色呢?”这一中心问题。2、采用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从红叶的特征说到红叶的成因。平实生动地说明枫叶的颜色是由它所含有的各种色素决定的。3、自然的联想,文章以杜牧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结尾,更突出说明了枫叶“红”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第二册第三单元作文:《怎样做拔丝地瓜》事理说明文范例:

清朝爱国将领林则徐,在一次宴会上用嘴吹冰淇淋上冒出的“热气”,而被洋人嘲笑。他灵机一动,上了一道外表看似冰冷,而内部却是奇烫的“方块菜”,烫得洋人有口难言。这道为国人挽回面子的“冷食”,便是俗称的“拔丝地瓜”。

当然,洋人被烫除了他们自以为是而外,主要是不懂吃法。实际上,“拔丝地瓜”是一道外焦里嫩、香甜可口的风味名菜。下面,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它的做法。

第一步是准备原料,即准备好去皮后切成块状的地瓜、花生油、砂糖、水等。

第二步是炸地瓜块。首先,往锅中注入花生油。注油前,锅必须干燥,否则,加热后会因为有水而使花生油四处飞溅。加入的花生油以能淹没地瓜块为好。待油烧至八成熟(油面油沫基本消失,且微冒油烟)时,将地瓜块倒入锅中。等地瓜块炸成金黄色时,用漏勺将地瓜块捞出。

第三步是熬糖。这一步很关键,它直接影响这道菜的口味,也影响这道菜的形象,即是否拔得出“丝”。先往锅中倒入少量花生油,等油烧到七成熟左右,加入砂糖,并不断搅拌。如因油过热而使砂糖烧燃,可加入少量水,但一定要不停地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汁状为止。

最后-步就是拼盘浇汁。将地瓜块均匀地排放在盘中,然后浇上糖汁。再准备一碗凉开水,放在旁边。这样,一道可口的“拔丝地瓜”便做好了。顺便提醒一句,吃前可要放在凉开水中浸一下哟,不然,又该闹出“洋人被烫”的笑话了。

分析:这篇程序事理说明文写得很有特色。特色之一:作者把“拔丝地瓜”的具体做法归纳为四步程序,对于每一步程序.包括一些注意事项,作者解说得非常清楚明白,语言也相当准确,读后令人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特色之二:开头引用的小故事生动有趣,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出了说明对象--“拔丝地瓜”的具体做法。结尾看似闲笔的一句提醒,既顺便介绍了“拔丝地瓜”的吃法,又回应了开头的小故事。语言幽默风趣,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霜叶红于二月花(10)

到了秋季,叶子经不住低温的影响,产生新叶绿素的能力逐渐下降,叶绿素在叶子里分解、消失得很快,而叶子里面的糖分大量地转变成红色的花青素,于是枫叶就变红了。叶子产生花青素的能力与气候急骤变化的程度有关。如寒流的侵袭、霜冻的降临等,都有利于形成较多的花青素。一到深秋,漫山遍野的红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艳,煞是好看,所以称“霜叶红于二月花”。

分析:本文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释理说明文。特点:1、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全文紧紧扣住“到了秋天,枫叶为什么会变成红色呢?”这一中心问题。2、采用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从红叶的特征说到红叶的成因。平实生动地说明枫叶的颜色是由它所含有的各种色素决定的。3、自然的联想,文章以杜牧的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结尾,更突出说明了枫叶“红”的特征。

人教版高中第二册第三单元作文:《怎样做拔丝地瓜》事理说明文范例:

清朝爱国将领林则徐,在一次宴会上用嘴吹冰淇淋上冒出的“热气”,而被洋人嘲笑。他灵机一动,上了一道外表看似冰冷,而内部却是奇烫的“方块菜”,烫得洋人有口难言。这道为国人挽回面子的“冷食”,便是俗称的“拔丝地瓜”。

当然,洋人被烫除了他们自以为是而外,主要是不懂吃法。实际上,“拔丝地瓜”是一道外焦里嫩、香甜可口的风味名菜。下面,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它的做法。

第一步是准备原料,即准备好去皮后切成块状的地瓜、花生油、砂糖、水等。

第二步是炸地瓜块。首先,往锅中注入花生油。注油前,锅必须干燥,否则,加热后会因为有水而使花生油四处飞溅。加入的花生油以能淹没地瓜块为好。待油烧至八成熟(油面油沫基本消失,且微冒油烟)时,将地瓜块倒入锅中。等地瓜块炸成金黄色时,用漏勺将地瓜块捞出。

第三步是熬糖。这一步很关键,它直接影响这道菜的口味,也影响这道菜的形象,即是否拔得出“丝”。先往锅中倒入少量花生油,等油烧到七成熟左右,加入砂糖,并不断搅拌。如因油过热而使砂糖烧燃,可加入少量水,但一定要不停地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汁状为止。

最后-步就是拼盘浇汁。将地瓜块均匀地排放在盘中,然后浇上糖汁。再准备一碗凉开水,放在旁边。这样,一道可口的“拔丝地瓜”便做好了。顺便提醒一句,吃前可要放在凉开水中浸一下哟,不然,又该闹出“洋人被烫”的笑话了。


霜叶红于二月花(11)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每每入秋,总是喜欢在周末空闲之余独自穿过公园。秋携带着盈满凉意的风半缓半促地拂过人们的面颊。近黄昏的时候,走过两旁栽着枫树的小路,踏着还薄薄一层的落叶,聆听若有似无的虫鸣鸟叫,心底就会被秋的寂静所感染,脑袋里空空的,没有过多繁杂的琐事,心下澄净空明,安然自得。有时,秋风会急急掠过树叶枝杈,黄褐色的、深红色的树叶便伴随着“沙沙”作响的自然之音,缓缓落下。叶子拥抱大地母亲的喜与叶子离开树木的悲交织在一起,为这安静更添一种美。秋的静谧是四季中最为安详却充满苦涩的。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从古至今,诗人作家无不例外地将秋天作为抒发慨叹,伤感之情的背景。从杜牧“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的伤秋,到徐志摩“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对人生岁月一去不返的感慨,无不充斥着秋日凄凉的萧索。漫漫秋日之中,盛开的不是朝气万分的迎春,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不是傲雪怒放的梅,而是令人伤神,“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的孤寂的秋菊。秋的萧索是四季中特有的悲凉。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文人墨客之间的离别总是在秋天的衬托下显得更为凄凉。飒飒的秋风若有似无的将你我之间的不舍之情渐渐扩大,裹挟着浓浓的思念寄向远方的彼此。沉重的相思又将无言的分别伤感分散到这有着浓郁愁苦的秋天里,使得那黯然神伤的心绪又增加几许深沉。正如“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悲戚,与“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惆怅。秋的离别,充斥着不溶的思念。

也许,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秋天就是代表分离、凄苦。其实不然,秋天亦昭示着崭新的希望。九月初秋,我们便迎来了新的学期,将会有新的目标,新的向往,新的梦想,新的拼搏。如果说春天是一切生命的开始,那么秋天就一定是这些新生命成长的开始。无论是农田里丰盈的硕果,还是大雁的乔迁这都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开始,崭新的希望。正如现在正努力奋斗着的我们,从这充盈着新气象的秋天,开始我们的旅程,向前出发。

我独爱秋的静谧,秋的萧索,秋的离别及秋的希望。“霜叶红于二月花。”纵使秋日没有春天百花齐放的艳美,我依旧热爱这个别样的季节。


霜叶红于二月花(12)

我变成了金黄色,朋友们从树上落了下来,落在了地上成了漫山遍野的金地毯,所有的树上犹如结了金黄色的小金子,所有的绿色在眼前。渐渐地,渐渐地变成了黄色的天地,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我们在树上跳舞,树爷爷也跟着摇摆。整个世界成了叶的海洋,金黄的世界。苹果红红的,好像为世界增加了喜庆的色彩;麦子成熟了,也跟着我们一起在风中舞蹈,微风把麦子吹成了黄黄的;桃子粉粉的,好想为这世界的美丽色彩而感到惊叹,变得更加可爱了。

我请风婆婆把我吹到远方去看看世界,风婆婆一吹,我飘在了空中。啊!洁白的云朵如雪花一样白,如彩虹一样美丽。透过几片树林从天空中看见了那美丽又清澈的湖水,湖水静静的,仿佛一面小镜子。湛蓝的天空映在湖面上,使湖水变的碧蓝碧蓝……我落在了草丛里,草丛上还有几颗露珠,它们把草当作滑滑梯,顺着滑了下来,如一颗珍珠,似一颗宝石,像一颗琥珀。露珠透过了阳光,它如一面镜子,将阳光洒向大地,成了金色的海洋。小鸟从天空中飞过,展翅飞翔,像一名英勇的战士,去保家卫国。

我闻了闻,嗅到了小草的芳香,露珠的清爽,落花的芬芳,让我陶醉,让我如痴如醉……

嘀嘀嘀,要下雨了,啪啪啪,雨来了,哗哗哗,啊!雨水可真美啊,给我洗了个澡。雨洒向了大地,大地湿润起来,清凉起来,万物生光辉,一切犹如新的一样。小草被雨水洗掉灰尘;小花儿更加干净了;大树如同个小孩子,摇摇身子,淋了场雨。虽然身体打湿了,但是心情却好了许多。

大自然可真是奇妙无比,蕴含着许多奥秘,我多么希望,时间就这样暂停下来,一直暂停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暂停在这个最温馨的时刻,暂停在这个最幸福的时刻,让我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霜叶红于二月花(13)

晨读随手翻开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当读到“秋,今日来了。芙蓉开了,寒蝉叫了,太阳赫然散发着热力,秋思已经弥漫天地了。”仿佛被深深地蜇了一下,再也坐不安稳了,想去看一看秋色、听一听秋声的欲望,似溪流奔涌而出。

只是城市的秋天,无非是天高云淡、气候宜人之类;或许在城市的一角,也能看见飘零的落叶、枯萎的小草,可是这种感受并不真切。唯有乡野的秋天,给人以粗犷雄浑的美感,甚至带有某种意义上的悲壮。于是我走向乡村秋野,明净的长空,犹如一片蔚蓝的海洋;徐徐的西风,悠悠地吹拂着片片白云;娇小的野花,摇曳在无际的山野里;到处是一片平淡而又深遂的寂静,让人安详、恍惚、惆怅、感动、神思。而最令人心悸的是远山层林,艳似霞、红如血,秋色竟比画家笔下的色彩来得绚丽神奇!当静下心来聆听秋声时,耳际便响起树叶的沙沙声,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空里,数不清如蝶般飘零的树叶纷纷从眼前坠落,令人为自然的无情叹息!不禁引起人们对它们曾经过的春孕夏蕴的追思,也勾起人们对自己走过的生命旅途的追忆,深味起眼前的自然秋意和经历的人生旅程。

当我睁开眼睛看世界,正是满山红叶时。所以秋天是我的季节,有着我生命的密码。我那终生跋山涉水从事水文地质的父母,信手采集了一片枫叶夹进我的名字,说桂是秋的魂魄,枫是秋的血液,于是我成为了一棵桂树一片枫叶,清朗而丰富地象征着秋,从此我与秋就有了难解的“情意结”。秋季的天空最宜人,湛蓝而宁静,犹如成熟男人的胸怀;秋天的阳光和气韵最柔美,仿佛古典女孩眼中射出的柔情和现代女子头上飘逸的秀发;秋天的山林最动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恰似燃透的青春和断魂的爱情;秋天的原野最富实,硕果累累,才是成熟的生命和收获的季节。而最令我眷恋的则是红枫,虽然生命短暂,但却红得灿烂辉煌,落得从容自在。受其熏陶感染,人届初秋,我的心依然脆弱,依然流淌着年轻的血。

感受秋天,领略秋意,我自嘲地笑了。种种冲动、激动可以张扬出来,委屈了可以倾腹倒出,失意了可以大醉一场,失恋了可以大哭一通。而今不行了,唯存感动,倾吐让人笑话,大醉会让人小瞧,大哭更让人鄙视,因为人到初秋,或多或少都有些身份有些面子有些成果了。无论何时何地,脸色都要发光,微笑都要自信,口气都要坚定,步伐都要稳健。时光的流逝,给生命带来悄悄的变化。年青时心思很大,年长后世界很小;年青时有无限的想象力,年长后只听得懂领导和老板的话语;年青时崇拜父母和英雄,年长后崇拜权利和金钱;年青时随心落泪,年长后泪忍心头;年青时琢磨事业,年长后琢磨人际;年青时热爱自然,年长后迷恋小室;年青时向往生活,年长后贪图生存。诸多难以接受的现实,到了年长后已是很透明了。以至于飞得越来越高,看到的事物越来越宏观也越来越虚化;走过的路越来越长,心灵越来越密集也越来越闭塞;知识越来越多,举措越来越规范也越来越机械;阅历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高深也越来越说不成自己的话了,故而才有着透明却是难言的酸楚。

我流连于乡村的秋野,沿着铺满枯草和落叶的小径,走向深秋。也许是起点低微,且生性孤高,又常常自我感动的缘故,所以跋涉在泥泞的春季和忍耐在酷热的夏季里太长大久。今日直面秋景,心境难免有些不安和隐痛起来。行走在秋天的田野,此刻没有了市声的喧嚣,没有了林立的高楼,以及为生计而匆匆忙碌的人群,只有斑斓多彩的秋色和来自天籁的秋声,凝望拾掇的红枫,忽地思想起童谣:妈妈告诉我,红叶是悲伤的叶子;但我在叶子落尽的树上,看到的却是绿意盎然的春天!让我看到了生命与自然之间建立起来的相互折射光线的镜像。我似乎又找回了一些自信和安慰,浮躁的心绪宽释了许多。当广袤的大自然与微妙的心迹融为一体时,对自然的热爱和生命的敬畏,就会在人生中谱出高亢的旋律。虽失年轻,心中无梦,但也消退了浮躁,培养了情商,情绪已像秋水一样平静了,情怀已如秋野一样宽阔了,情愫已似秋空一样深遂了,情感已若秋山一样沉稳了。唐朝诗人刘禹锡曾咏秋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上碧宵。把豁达向上的心胸表现得淋漓尽致,抒发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于是我有了几分断云飞渡不惊、落霞腾空不喜的气度,也有了一些“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潇洒。

把自己站成一季的秋,季节能感染心境,但心境也能影响季节,动静结合,相互作用;春秋轮转,因果互补。其实人生并不复杂,只是一场生命的耕耘和收获。既然年轻不再,但生命还须清新自如:人海沉浮,当以做人做事为任;大千世界,当以自尊自重为根;儿女情长,当以家庭社会为本。尽管我的红叶要纷杂一些,生命给予我的苦涩还没有停止,但已能坦然地面对一切了,还能沉吟起“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