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教你做人
梦中飞翔
2021-10-14 12:22:00
高三
散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往今来,好的书籍,好的作品,数之不清,中国惊现最有名的书籍,四大名著,当之无愧。当你第一遍读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就是一个故事,但当你反复观看,就会发现其中蕴含很多人生道理。

鲁迅先生曾言:“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这一论断,概括了历代美学对于美的共同看法:美离不开人,有了人,世界才有美。美是人在对现实生活发生审美关系的过程中诞生,认识这一审美关系的主体。

“世界的美,”不在乎自然,而在于人。

人之所以会成为“世界的美”,这就涉及到人的本质问题。我们知道,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美存在物”,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因为有意识,人不仅能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而且能认识到客体的对象,并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中中关系。这种关系,有的是实用性,已在满足生理的物质需要,有的是伦理性的,意在满足群体的社会需要,如道德和规范,等等。这些关系,都是外在的,带有强制性的,显得不自由,而审美关系则超越了这种关系,主体对客体没有实际厉害的要求,只是某种形象的观赏和精神上的满足。美就诞生于这种自由行的审美关系之中。

只有拥有自由意识的人,才能实现发生审美关系,一次,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当人尚处在动物式得自由生命状态,还未能从物质性的需求中解救出来,也就是说,当人还是不自由的时候,他即使有了意识,也还不能审美。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对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叛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其原因就在于忧心忡忡的穷人和叛变矿物的商人在美丽的景色和具有审美特色的审美关系,正因为如此,所以美虽然产生于人与现实的关系之中,但它却超越了这个关系,使人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总之,一本好书,可以教会你许多,做人的道理,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