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填报志愿的时候
口琴
2021-07-22 23:31:29
高中
其他

时间过得可真快,三年的初中生活转眼即逝。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填写报考志愿了。我们将面临自己人生道路中的第一次,也是重要的一次选择。

“报个什么学校呢?”这成了同学们近日来凑在一起的热门话题。“我看还是读高中,将来上大学,那才叫有出息呢!”有的同学这样说;“上中专最实惠了,既能免去高中那几年苦日子,又可以早参加工作,早挣钱!”也有的同学这样说。我没有参加他们的争论,其实,我早已在心里拿定了自己的主意。

填志愿的前一天晚上,家里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也进入了激烈的阶段。家里分成了两派:爸爸和哥哥支持我读高中,妈妈则主张我报中专。他们都滔滔不绝地陈说自己的理由,并都竭力想说服我。

“妹妹,你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呀?”哥哥催促说。

“我想报考师范……”

“什么?”他们异口同声,似乎都很诧异。接着便是什么“当老师太辛苦”啦,“待遇低”啦……我顿时觉得平日可亲可敬的父母、兄长,竟变得那样俗不可耐。我再也无心听他们的“大论”了,只说了一句“我自己会有主见的!”就回到了自已的房间,关上了屋门。我走到窗前,眼望着夜空中那闪烁的群星,此时,我的思绪已然飘了很远很远,我仿佛又回到八年前,回到了那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小山村我的童年是在姥姥家-----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度过的,而且还在那里读了两年小学。至今,我依然记得第一天上学时的情景:我扎着两只羊角辫,挎上书包走进学校,感觉一切都那么新鲜。虽然是一所那么简陋的小学校,也使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兴奋。我和一起来的小朋友们,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这时,--位年轻的姑娘朝我们走过来。她个子不高,长得很单薄,梳着两条又黑又粗的辫子。清秀的脸庞,那双大眼睛尤其好看,清澈得像山泉。我望着她的眼睛,忽然觉得那双大眼睛在看着我们笑呢!她走到我们跟前,微笑着说:“同学们,欢迎你们来上学!从今天开始我来给你们上课。以前的同学们都叫我‘小沈老师’,你们也这样叫我吧!”她说话的声音真好听。

那天回到家里,我兴奋地和姥姥说这说那。“姥姥,我们的小沈老师真好!眼睛笑得可好看哩!”“瞎说,哪有眼睛会笑的!”姥姥不信。“真的!是她的眼睛笑嘛!还有啊,小沈老师说话可好听了!”

“小沈姑娘是前几年从城里来的,同来的几个都回去了,只有她留下来了。她待孩子们可好呢,你可要跟她好好学习呀!”“嗯……”

从此,我跟着小沈老师从“a、o、e”学到了“人、口、手”,学会了“加、减”,又懂得了“乘、除”……小沈老师一字一句地认真教,我们一字一句地用心学。每当这时,我都会看到她那双大眼睛在望着我们笑,真的!我看得出。

小沈老师待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弟妹们一样无微不至,同样,她也占据了我们的心灵。那时候,不论有什么事,同学总会说,我们小沈老师说过……”,这句话,在当时是我们的口头语。

那时候,学校条件很差,我们班二十几名同学的试卷,都是小沈老师一份一份地抄写;同学病了,又是小沈老师煎了自己仅有的几个鸡蛋,给患病同学送去……这一切,我是永远不会忘的!那时,我们还都是不懂事的孩子,只是从心里觉得小沈老师真好!现在回想起来,她——一位来自大城市的姑娘,付出的难道仅仅是这些?不,决不只是这些!

记得有一次,小沈老师带着我们到郊外采野花,忽然看到公路上驶过一辆汽车,在当时,我们这些山沟里的孩子,看见汽车可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欢呼着,往汽车行驶的方向追逐着,直到汽车远得看不见为止。

我问小沈老师.?“老师,城里有好多汽车,是吗?”

“是啊,城里有好多汽车,还有好多的楼房……”

“那您为什么不回到城里去呀?”

“我?”小沈老师抬起头来,若有所思地望着远方,半晌,她似乎是回答我,又似乎是自言自语地说:“我要留在这里!我们需要有知识的下一代,将来,你们学好知识,也能造汽车,建楼房,建设好我们的家乡。”

“真的?”

“真的!”

我只在小沈老师身边度过两年的幸福时光,就远离开了那个山村,回到家乡读书了。此后不久,姥姥也去世了,我就再没回过那山村,再没见过小沈老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她的思念,却有增无减。她那双会笑的大眼睛,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她那深情的话语时常回荡在我的耳畔……第二天,我来到学校,老师发下了报考志愿表,我提起笔,郑重地写上了“师范学校”几个字。我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又想到了小沈老师那双大眼睛,她正看着我呢。那双大眼睛,甜甜地、深深地笑了……文章用回忆的形式,展现了自己在校生活的一幕幕往事,抒写了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敬业爱生、无怨无悔的崇高精神与品质,以此来坚定自己选报师范志愿的决心。

文章的语言质朴无华,对话自然,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感情真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自始至终流露着一种真情——那就是自己对老师的热爱,对教师职业的向往。而这些又是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护的回应。正是老师对学生如此的关怀与爱护,正是老师用科学文化知识浇灌着学生,用自己的言行熏陶着学生,用自己的高尚情操感染着学生,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作为学生的笔者才有深厚感情的抒发,以感染读者。

文章的肖像描写很有特色,它打破了一般学生泛泛描写的俗套,而是真的抓住特征去描写,如“她个子不高,长得很单薄”,以及她的会笑的眼睛等的描写,都很有特色。

文章结构严谨,前后呼应,过渡自然,一气呵成。特别是结尾再次点明“那双大眼睛,紺紺的,深深的笑了”,不但照应了上文,抒发了感情,而且很有含义,给人以余味无穷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