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优选20篇)
两望烟水间
2024-02-26 05:24:48
六年级
其他

两代人(1)

翻看着家里为数不多还有些泛黄的老照片,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聊起了两代人童年的故事。
我看着爸爸、妈妈小时候的黑白照片,只有我手掌一般大小,照片不是很清晰,听妈妈讲,他们在我这个年龄之前,仅有几张照片,因为照相很贵,家里很少的钱不愿花到照相上。想着我自己每年上千张的彩色照片,随时随地想照就照的情景,心里美美的,也奇怪过去和现在差距怎么这么大呀!
爸爸妈妈看出了我的不解,继续给我讲述他们童年的情景。爸爸说,那时候,家里最值钱的几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我边听边想,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汽车,衣服在网上就可以随便买,谁还用缝纫机呀。像电视机、洗衣机、计算机、微波炉等更是应有尽有。现在的生活真是太方便了!
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最希望去的地方是“天安门”,但直到上大学后愿望才实现。那时候,他们很少出远门,十里路之内的地方基本靠步行或者自行车,路面也坑洼不平。现在的我,已经走过许多地方,去过天安门,登过长城,看过大海,坐过飞机和高铁,体验过4D电影和VR的新奇,还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跟爸爸妈妈比,我的生活丰富多彩,真是太幸福了。这还让我想起我最近看过的一部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网,都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我们又聊到了玩具。爸爸说他们以前的玩具很少,很简单,比如:纸片、沙包、玻璃弹球、铁圈等。想想我自己,幸福的表情洋溢在脸上。我的玩具精致多样,玩法很多,还能锻炼思维,比如:乐高、科学实验、各种棋类,益智玩具不胜枚举。
真没想到,爸爸妈妈和我,两代人的童年区别这么大,过去的情景我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听爸爸妈妈讲述后,我开始明白,原来中国的几十年经历了如此大的变化,生活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要好好学习,等我长大了,要让未来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两代人(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无数的憧憬,是大胆的尝试,是皎洁的月光。

在爸爸妈妈的童年里,家里只有一张床,一家人挤着睡。吃饭时是吃红薯,白菜,过年都只能吃油炸,一点肉都没有,所以经常饿得骨瘦如柴。

爸爸说:“以前我们家前有溪,后有林,稍远的地方有河。雨说下就下,黄昏担着柴禾在蜿蜒的山道上,潇潇暮雨要么从后面赶上来,要么在前面拦截你,想避都避不开。但我们以前玩的游戏可多了,有扔沙包,有捉迷藏……虽然我们缺衣少食,但是伙伴可不少呢。我们放学后不是在草堆里,就是在泥巴地里。我们很自由,尽管没有玩具,却有着无数乐趣,从不被作业束缚。”

我听了好生羡慕。在星期天时不是补课就是做作业,尽管衣食无忧,却没有人来陪伴我们,没有真正的知音。放学后还要去补习,每天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

我们的童年都很快乐,只是被岁月冲洗了颜色。


两代人(3)

童年,想必是每个人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可是,时光荏苒,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两代人的童年”。

我父母跟我讲过他们的童年:父亲一家有五个孩子,因为那时经济不发达,没有电子产品,又没有钱,他们都和邻居和同学们一起玩跳房子、踢键子、跳皮筋……闲暇时,他们还会与别人聊聊天。说起来,他们最缺乏玩具,但不缺乏友情与锻炼。

我们这代童年,可以说是进入了“小康生活”。我们有手机、有平板、有玩具。样样不缺,可唯独缺乏交流和磨练。有一次聚会,我惊讶地发现除了老人,几乎所有人都在玩手机。老人们只能尴尬地坐在桌旁,望着桌旁的人们,心里真是百感交集。我想对年轻人说:“是的,我们现在生活越来越好,虚荣心怎么会越来越强?上一代的纯真去哪儿了?”大家有可能不知道,现在的人经不起挫折,稍微一点绊脚石都有可能使我们自尽。时代在变,人也在变吗?

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树其实分两种,我们先把他们叫做树1和树2。树1是一棵人工养的树,每天都浇一次水,可谓是“丰衣足食”,树2是一棵路边不起眼的树,它经历过电闪雷鸣、风吹雨打,却一次次地坚强活了下来。十年后,树2长成了参天大树,树1却早就死了。我们就像这树1,天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个小小的挫折便会让我们知难而退。而上一代人,虽说缺乏物质,但是,他们拥有的是友情和磨练,我们这代人,真的很缺交流!

两代人的童年,是如此的不同。父母们,你们要知道,孩子的教育,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两代人(4)

有人说,10岁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前是轻蔑期;30 岁前又变为理解期;40岁前是深爱期;直到50岁才真正了解父母。读罢不禁疑惑:17岁的我们是太早熟了,还是超前老化了呢? 还记得,从我们开始注意自己走路姿势的那一天起,成长的不安分便向父母提出了挑战一一 曾大段大段往日记本土涂抹牢骚,满腹疑虑地捍卫那些自以为是的小秘密,三五成群地议论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从父母那儿得到些自由,怎么这么难?父母为何要指定一条路让我们去走?父母干吗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却偏执地要求我们处处完美?

一年暑假,我硬是预先制定了外出旅游的计划,临行前才T 告父母,并不顾他们的千言万辞,“愤然”拎起行李,踏L南下的火车。好一派“独闯江湖”的豪迈......曾几何时,对父母的要求越来越高:既不能干涉我们的生活,又必须理解我们所有的欢乐和苦恼;既要用同我们一样的眼光审视世界,又得给子女正确的引导;既应授于我们纯粹的独立,又不可以让我们领教被忽视的味儿。每个人理想中的父母形象都不一样,心中却同样嘀咕自己的父母不够完美。 然而,这样滑稽的矛盾随时间的推移在不知不觉中一一化解了。当我重病手术后,母亲三天三夜紧握我手,以防我昏睡中拉掉伤口处的引流管。

父亲记下我幼年每一件趣事。厚厚一本子,装着多少沉沉的爱。直到有一夭,父亲出差,母亲患病卧床不起,整整一周由我照料母亲并操持家中一切。我终于体会到平时父母承担家庭的艰辛,才明白独立背后的责任,仿佛忽然看清父母的敬业爱家、里外忙碌的背影。忆起奶奶去世时父亲无限的惆怅,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在”才是莫大的痛苦。这时,我们那些自私自大的苦恼,才被震得粉碎。 其实,每一代人都代表了各自时代的特征,时代的进步必然使得两代人有不同之处。然而时代毕竟是连贯的,在红旗和语录下成长起来的上一代,他们的“苦难与风流”我们永远不可能忽视。两代人之间,除了“沟”难道就没有“桥”吗了 也不知是父母变得完美了,还是我们真地长大了。


两代人(5)

“现在的孩子啊,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哪像老底(以前)啊,吃的穿的都是问题。”奶奶感慨道。

我说:“奶奶,你们以前是苦,没吃没穿的,但是你们多自由啊!我们现在无一点自由可言诶,爸爸妈妈管我多严。”

(两代人的“辩论赛”正式开始)

……

奶奶:“你否晓得哉(方言),我书读到两年级就不读了,帮家里种田。有时还要刺绣赚钱。领你那些舅公姨婆。想想看,我那时几岁啊?”

我:“你以前总没有人管你吧,我干什么事爸妈就要说,你有时也要来说我。东不让做西不让做的。我六年级才第一次和同学去安昌诶。在学校,整天都是做作业。好歹有节体育课,又是自己去打羽毛球球。无聊死了。春天到了没的去春游。”

奶奶:“哪里有你想的这么好!我很小就要赚钱,领孩子。你看你,就一个妹妹,家里活都不用干,不要你赚钱,也不要你领妹妹,只要你好好读书!

我:“……但是……但是你以前睡觉肯定不用那么迟,我每天作业到九点多。

奶奶:“琦琦啊,我以前起码到12点才能睡,夏天有时还睡在门口的草地上,晚上下雨了,人淋的很湿,你想想你一个人睡那么大的床,晚上有温暖的被子,夏天有空调,电扇,我以前只有扇子,现在的你多幸福啊!

我:“啊……我也要睡草地,这么好玩你还叫苦。

奶奶:“你真当是犯贱……”

……

生活是多彩的,我们的童年是不同的。我与奶奶的“辩论”还未完。但是,我知道,以前奶奶生活虽然苦,可她们自由快乐。虽然我们学习苦,没自由,但是,我们幸福,有文化啊!


两代人(6)

童年,应该是清澈的小河,冰凉又激情;童年,应该是洁白的云朵,轻盈又无暇;童年,应该是天边的星星数不尽,道不完。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深深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听着这甜甜的《童年》,父母童年时的情景跃然纸上。

听妈妈说,他们小时候从来都不用担心学习,家长也从来不管,因为家长还有许多繁重的农活要做。

她们在家独自做完作业后,就三五成群的出去玩。一说到这,妈妈就神采奕奕起来了。她说:“那时候,我们都爱玩滚铁环,捉迷藏,跳山羊。”

妈妈告诉我,当时她们在学校上学时都渴望下课铃赶紧响起来,放学的铃声赶紧响起来,因为这样她们又可以一起去教室外面的黄泥坑里玩泥巴了。要么捏个坦克,要么捏个泥人,要么捏个人间天堂。

虽然上一代人的童年缺乏玩具,但是却不缺乏友情和锻炼。我们现在如果一说到黄泥,肯定会说,“咦,脏死了。”

我们现在有许多玩具、游戏机、电脑、洋娃娃。

可是一到周末,我们就要去补习班或者被堆积成山的作业压垮。就算是完成了这些,或许也不会和伙伴们出去玩,只会在家玩电脑游戏吧。

虽然我们这一代人不缺乏玩具,但是却缺乏交流和磨练。

两个相同的词语,却有着不同的概念。

如此看来,所谓真正快乐就是与伙伴们度过吧!


两代人(7)

我喜欢周杰伦,但我爸爸却一意孤行始终喜欢老一代的歌唱家。搞得我们总是因此而斗嘴。

一天在车上,我正津津有味地听着周杰伦的CD,突然爸爸开口了:“真不知道你一天到晚听那个死人唱一些听不懂的歌干什么。”

我一听当然不高兴了,马上回到:“老爸,你看路边的行人巴不得把头贴到车上来,还不是周杰伦的歌,你的车回头率是99。9%。”

“切,他们是想听听是谁在唱这些听不清的歌。”爸爸又回攻到。我无语,爸爸见我不说话,又说了:“唱的歌没句听的懂得,像鬼叫一样,真是的。”

我哪坐的住,又说了:“看歌词就行了,歌词就是专门印给个别听不清的人的嘛。就算听不清,那就欣赏曲调啦,你不觉得很好听的吗?”

“不觉。”爸爸冷冷地说,我气的肺都要炸了……

在家的时候,爸爸每天中午必报到的体育新闻中间广告时间插播了一段广告。这段广告偏偏就是周杰伦拍的,他又开始抱怨了:“怎么又是他。也不知道在唱什么,眼睛怎么那么小,他可能还没我高呢,梳什么头型啊,盖着眼睛干什么……”

我在一旁为周杰伦打抱不平:“那叫酷知道吗,他哪里矮了,不矮,要矮也矮不过你。给我一个理由,你为什么那么讨厌周杰伦。”“讨厌一个人也需要理由的吗?”“我……”“别吵,我要看新闻!”

在60年代出生的爸爸和在21世纪出生的我在看周杰伦就有那么大分歧,下次我要做出什么他不理解的事来,那我的骨头都要被他拆了。


两代人(8)

妈妈总是说: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呀!你们这些孩子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可是大人们哪儿懂得我们的苦呀!我们学习压力大,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周末还要上各种培训班。我很好奇,妈妈的童年到底是怎样的呢?于是,在一个清风袅袅的早晨,妈妈给我讲起了她的童年……

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生长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住的是土坯房。炎热的夏天,没有空调,也没有电风扇,唯一的制冷工具就是那把芭蕉叶大蒲扇。寒风刺骨的冬天,冷风会从裂开的墙缝钻入,冻得你瑟瑟发抖。特别是晚上,几个人挤在一张床上,只有一床被子,夜里常常会被冻醒。因为穷,家里一年里只有逢年过节才吃上一两回肉。每一次外婆买肉回来,妈妈和舅舅阿姨们就围在灶前,眼巴巴地看着锅里的肉翻滚着不停咽口水,吃饭时每个人虽然只分到一块两个手指大小的肉,但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山珍海味。穿的呢,妈妈穿的都是舅舅退下来的衣服。我有点儿不可思议,妈妈不是女孩子吗?怎么穿男孩子的衣服?可是妈妈说,有穿的就已经不错了,有时候一件衣服还要打了几次补丁呢!

我沉默了一会儿,问:“那学习呢?大人们只顾着去山上干活,一定没时间管你们吧!学习压力没我们大!

妈妈苦笑了一下,说:“学习?我倒想着天天读书做作业呀!可是每天放学回来要帮外公外婆做家务活,割猪草,周末要跟着父母上山砍柴,下田干农活……”原来妈妈从小最大的愿望就是不用晒太阳,能坐在教室里读书做作业是她感觉最幸福的事。可是,妈妈读到初二就辍学了……

听完妈妈的叙述,我沉默了。看看自己的小公主房,房间里应有尽有——舒适的小床,漂亮的装饰,可爱的布娃娃,学习用的书桌、电脑,高档的书柜……这些爸爸都是根据我的喜好定制或购买的。我们这一代孩子都是父母的手中宝,住的是高楼大厦,上下楼乘电梯,出门有爸妈小轿车接送。一到周末,妈妈们放下一切事情,专门陪我上培训班,培训完后还带着我们吃大餐,犒劳我们呢!

两代人,两个不一样的童年呀!


两代人(9)

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题记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奇妙又值得回味的童年。我和爸爸也不例外,但我们俩的童年却是天壤之别。

一个凉爽的夜晚,皎洁的月光装饰着春天的夜空,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水花,闪闪烁烁的。我小憩片刻,欣赏美丽的星空,只听“啪”的一声,停电了。妈妈立刻从沙发上跳起来,在黑夜里摸索着跑向厨房拿蜡烛。爸爸不再爬格子了,姐姐也不再继续赶着繁多的作业,纷纷从各自房间走向了餐桌。

妈妈正将蜡烛点在桌子上,姐姐便撅着嘴向妈妈报怨道:“妈,还有没有蜡烛?”妈妈略带歉意地对姐姐说:“抱歉,亲爱的,只有这根了。”姐姐听后,十分的不高兴。

我想了想说:“不如趁此时机,我们来忆回思甜,比比各自的童年吧!先从爸爸开始。”大家纷纷同意了。爸爸一听,摘下了厚重的眼镜,思绪飘向了远方,娓娓向我们道来:我出生在农村,那时的生活条件差,住的是用石头砌成的平房,又矮又窄,一到下暴雨,屋子里水泛成灾;穿的衣服也很破,只有过年时奶奶才把裁缝请到家里做件新衣裳,平时穿的都是哥哥穿不下的,还经常是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很少能吃到大鱼大肉,大多数都是吃自己家里种的蔬菜。而且爷爷奶奶不识字,每次去学校报名,都是我自己去的。

爸爸刚讲完,只听“啪”的一声,房间一下子又明亮起来了,爸爸、妈妈、姐姐一溜烟回到了各自的轨道里。我坐在椅子上,思琢爸爸刚刚的一番话,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童年生活要幸福、快乐多了,住的都是楼房,三餐鱼肉不间断,上下学小车接……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富民强,国泰民安。我一定要珍惜时光,刻苦学习,为祖国的下一个40年增光添彩。


两代人(10)

说起童年,或许是像霓虹五光十色;或许是像片片雪花纯白洁净;或许是像风儿自由随性……总之,童年是美妙的。

时常听父亲谈起他的童年,每次都是眉飞色舞,语音绕梁,仿佛是昨天刚刚经历过的一般。他的儿时是精彩纷呈的,春天是暖和的,草刚刚冒出头来,一群孩子早已抑制不住性情,跑着跳着,逆风前行也没关系。父亲总是喜欢手握纸鸢在外玩耍,纸鸢在天空匆匆飞行,父亲亦在地上匆匆而行。

夏日是炎热的,父亲总是和几个朋友在小河旁玩,十分热的天气时,几个人不顾一切,纵身跳进河里玩,溅起的水珠都是凉滋滋的,惬意得很,时不时有几条小鱼有过,父亲便敏捷地捉住几条,晚上就有一道菜了。

秋日是清爽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煞是娇艳,果园里硕果累累,果香四溢。父亲喜欢桂花,每临这时,父亲就去看看这沁人心脾的桂花,那时家里穷,父亲也会去偷一点来,尝尝鲜。

冬日是寒冷的,最有意思的当然是雪花,打雪仗和堆雪人,每一项都能带来无限的乐趣,雪花飘飘,笑声连连。当然,父亲的童年也似这雪,白得无可挑剔。

现在呢,怎么能算是童年,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喜闷在家里。我们就像恋家的小鸟,不愿离家,电脑、手机、电视……遍布在生活中,无论是天高气爽,还是阳光明媚,雪花纷纷和落叶飘飘,都无法勾起我们出门的欲望。宁愿在手机上与他人调侃聊天,也不愿出来走走,与他人面对面交流,所以现在的人就是有点固步自封,手指在屏幕上不停的敲,现实呢,却无话可说,网络是真的挺可怕的。

曾经与如今的差别是多么大,网络发行起来,多数人的童年变成了三色:黑白灰,没有别的趣味与色彩,没有了曾经的童年的欢乐,我们就会任时光虚度吧,管它呢……

两代人的童年,一代充实,一代虚度,网络改变了许多,放下你们手中的电子产品吧,别让它令我们的心愈来愈冷,离真实愈来愈远。


两代人(11)

在我的老家有这样的风俗:小孩子十岁时,外婆要送些衣服食物为孩子庆生。并且食物要分给村里的左邻右舍,一是为了将孩子成长的喜悦之情告诉大家,同时也为了增进邻里间的友好情谊。用当地话说就是“做十岁”。

今年的正月对我来说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因为我十岁啦,外婆要来给我“做十岁”。正月初二那天上午,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外面冷得让人直打哆嗦,不过我爷爷奶奶的家里却热热闹闹,暖暖烘烘的。瞧,太婆(妈妈的外婆)、外公外婆、姑姑姑父、小姨姨父、表弟表妹、还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全部聚到一块了。更让我兴奋的是:外婆带来的礼物装满了三辆轿车的后备箱呢!看着那些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的礼物,我真想扑上去打几个滚。

香香糯糯的大粽子、红红火火的桶装面、香甜诱人的巧克力、又大又红的苹果、浑身通红的红鸡蛋,还有旺旺雪饼、爽歪歪、长鼻王、棒棒糖和大橙子。哇,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口水直流。特别是那巨无霸一样的粽子,都用红丝线绑着、捧在手上沉甸甸的,用秤一称,足足有两斤重。里面还嵌着又大又饱满的红枣呢!这是外公外婆早早托人专门定做的。

外婆笑眯眯地说:一共有一百份礼物,每份有十样东西。“一百”表示圆圆满满;“十”表示十全十美,希望我这个小寿星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成长。细心的外婆还特地准备了一百只画满爱心的手提纸袋用来装礼物。于是,大家一起动手把礼物装进纸袋里。那场面真是热火朝天啊!装完后,爷爷和姑姑自告奋勇,乐呵呵地蹬着三轮车去村子里分礼物。最后,外婆又变魔术似的拿出一个纸袋给我,里面有五只大小不一的粽子,从大到小用红线串在一起。外婆说这叫“五代粽”,寓意“五代相见、人丁兴旺”。

我的太婆已经九十岁了,满头白发依然神清气爽。她一直不停地露着牙床笑,(呵呵,她跟我一样掉牙呢。)满脸的皱纹让我想起了植物园里的菊花。太婆说:二十六年前,她也给我妈妈“做十岁”。她用扁担挑着两只自己编的竹篮,走十多里路来到我的外婆家。篮子里装着粽子、面条、红鸡蛋、甘蔗和纸包糖。那时候农村里很穷,家里没有钱,外面也没什么东西可以买,这些东西在当时已经是很体面的十岁礼了。粽子是太婆自己包的;面条是太婆自己做的;鸡蛋是太婆自己养的鸡生的,用洋红染了色;甘蔗也是太婆自己种出来的。只有纸包糖是从集市买的,当时是一分钱一颗糖。为了包粽子,头一年的夏天就要去山上把粽叶摘下来,摊在通风的地方一张张晾干,还要用砖头把粽叶压平整,因为不平整的粽叶是不能包出挺括有形的粽子的。要准备这些东西,要花掉太婆多少时间和功夫啊!

听完了这些,我恭恭敬敬地给太婆捧上了一杯茶。妈妈说:这短短的二十多年,我们的生活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天翻地覆的变化。妈妈和我的十岁礼,虽然东西不一样,但我们的外婆的爱是一样的,都是那么深厚、那么珍贵!我想我是多么幸福啊,生活在这么幸福的时代,我要好好珍惜!


两代人(12)

一个梦想,是点燃一对父子希望的火花;一个梦想,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齿轮,一个梦想是造福人民的力量之源。梦想如此伟大!一个两位平凡村民的梦想,可它决不平凡!梦想背后,是个感人的故事——《油菜花父子》。

1978年,村民沈克泉突发奇想,要种出产量高的油菜。他与其子沈克昌健凭着钢铁般的意志,超越逆境,研究出“贵野A”油菜。父亲去世后,子继父业,立志解决家乡吃油问题!

梦想如此伟大!这是两位平凡村民的梦想,可它决不平凡!三十多年的狂风暴雨,三十多年的严寒酷署,是什么让父子三十多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是梦想!”“我要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这是父子的梦想,也是他们永不泯灭的星星之火!正是梦想,使他们有了信念,接着不断向着目标奋进,不畏困难,矢志不渝,再大的困难也坚持得住!“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梦想,使汗水化成胜利的果实,泪水凝成成功的喜悦,付出有了回报,父子终于留名青史,打开我国科学技术新篇章。

由此,我想到自己。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建设工程师,建设祖国的未来。我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虽然时有发生跌跌碰碰,可还是一帆风顺,毕竟未经大风大浪。但我有时会因为小小的拦路虎而过不去,甚至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畏缩不前。而在这对父子的眼里,这点痛算什么!凡遇难题,只要勇于克服,就会绝境逢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认为:人要有自己的梦想,朝着目标奋发向上,勇往直前,胜利就在眼前!

“父亲留恋那油菜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这就是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节目给予他们的高度评价。

梦想如此伟大!这是两位平凡村民的梦想,可它决不平凡!这就是梦想的力量!那对父子在中国人的心中永存!梦想的力量无穷无尽!只要我们每人胸怀大志,共筑中国梦,就能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中国,一个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中国!


两代人(13)

每次,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BRT上,看着两旁的景物从窗边一掠而过的时候,当我漫步在校园宁静优美的小径上,感受和煦的微风轻拂我脸颊的时候,当我静静的端坐在学校的梯形教室,看阳光穿透玻璃,照射在那雪白的墙壁上的时候,经常地,我就会想起爸爸给我讲的他的童年的岁月,他那童年岁月里漫长而又艰辛的求学路。

听爸爸说,由于爷爷的望子成龙心切,我爸他十一岁就上初中。他的家离学校有二十多里的山路,全靠步行。由于离家太远,只好住学校,每周往返一次。每到星期天早上,爸爸总是挑着几斤大米,两罐咸干菜和简单的衣物深一脚浅一脚地朝学校走去。由于年龄小,个子小,又要挑东西,总是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到达。天晴还好,遇上下雨天,浑身淋得湿透,裤子鞋子全是泥巴。如果碰上下雪天那就更糟了,冰天雪地,山路崎岖陡峭,爸爸的上学路上不知摔了多少个跟头!要是不小心把菜罐打碎了,那就更难办了,一周都没菜可吃了……

现在,我的上学路不知道比爸爸好了多少倍。家里离学校虽然有点远,但交通便利快捷多了。有时坐BRT,有时爸爸开车接送我上下学,有时乘坐同学爸爸妈妈的便车,没了爸爸以前上学路上的日晒雨淋,没有了父辈们求学路上的饥饿和疲劳。我的求学路就如同那刚刚铺好的柏油马路一样宽阔平坦。

有人说,童年就像一首歌。我想,爸爸的童年岁月,像歌曲中那带着的一丝丝苦涩的音符,而我们的童年岁月,就像歌曲中那欢快的音符!


两代人(14)

原来,我一直不明白,同样一个我,在爸妈的眼中不求上进,而在爷爷、奶奶眼中是那样乖巧懂事。

我在妈妈眼中,是一个这样不好,那样不行的一个人,特别是对我的钢琴演奏,妈妈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百个不满意,一到不顺心处就“面孔板板六十四”,破口大训。这不,我一开小差,手指按错了一个音,妈妈的嗓门立刻提高了八度:“你动动脑子好不好?这首曲子我们弹了n遍了,你怎么还是不记呢?”我张开嘴刚想辩解,立刻被她堵住:“别把你那些歪理搬出来!”我只得含着满腹委屈继续弹琴。

有次,我考了91分,要知道,全班只有6个人在90分以上,我占六分之一呢!我一蹦一跳地把考卷给妈妈。谁知,她仔细看了看考卷之后,把刚刚那张带笑容的面孔藏了起来,换了一张苦大愁深的面孔,怪吓人的。她指着考卷对我说:“这些小数乘法怎么会错,应不应该?能做对的做不对!这完全是一张一百分的考卷!”我小声嘀咕道:“真是的,人家考了前六名,还批评人家。”妈妈听后,严厉地说:“前六名?你到时候差一名,就甭想进好中学了!”我一下就蒙了。

可爷爷奶奶眼中的我就不一样了。每当奶奶看到我那双小手在琴键上欢快地上下翻飞时,总是一个劲地夸奖:“他小小年纪,就能驾驭这乐曲之王——钢琴,真是了不起啊!”

爷爷眼中的我到了几乎让他崇拜的地步。有一次,他帮我的书房搬家,电脑的各项配置全都拆了下来,当他把所有东西归位时,发现我正在拼装各项配置,连忙上前阻止:“这高科技的东西,你不会的,还是请专业人员来安装吧。”我朝他微微一笑,钻进了配置堆里。不过二十分钟,一堆配置整齐地排列了起来。我一开机,成功!爷爷惊得目瞪口呆。

现在想想,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他们其实都很爱我,只不过爱的形式不同,他们眼中的我当然也就不同喽!


两代人(15)

《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目送》是龙应台最为温情的“三部曲”。而于我而言,却唯有《目送》,让我在多少个平凡的日子里,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体会到了骤然的成长。

父母和自己,孩子和自己,不同时代,不同关系的两种亲情,在这本书中,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展示出了作者心中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哀叹。

孩子,是每一个母亲的心头肉,怀中肝。有多少作品都是在描述母子间的融洽与和谐,却唯有龙应台的《目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那成长背后作为一个母亲的心酸。“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的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清冷的现实,就如此清晰地在作者的笔下显示出来。成长,长大的不只是身体,还有心智和精神也均会成长。长大了,母亲以前温暖的臂弯就成了阻遏我们飞翔的囚笼;母亲以前亲切的话语就变成了喋喋不休的絮叨。长大后的我们,如此偏激地想着,那么任性的做着,却从未考虑过,在我们恣意妄为的言行中,身后那双疲态流露的眼眸。是的,从未考虑过。直到我看了这本书,读了这段话,我才明白,明白我们成长中自以为是的独立,会对身边的亲人造成多么大的伤害。《目送》这本书中,描写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心酸有很多很多,它让我明白了许多浅尝下的深意,明白了父母在我们毅然前行奔赴远方的背影后的无奈哀叹。了解了,领悟了,我也便放慢了行走的步伐。因为,我想让父母紧紧跟上,跟上我,与我一同前行,而不至于让他们与我的距离日渐遥远,内心愈加凄凉。

父母,是每个成长中的人心中的包袱,更是心中不舍的挂牵。作者的母亲,很可亲,爱漂亮,在作者的笔下就像一个年轻的小女孩。她描眉,涂口红,甚至还涂指甲。她会在作者的要求下自拍美照,也会在作者的言语中吃吃傻笑。但,她毕竟不再年轻,她也会想家,想她那个只封存在记忆中,永远也回不去的家。“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可以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下,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嬉闹,厨房里煎鱼的香气阵阵袭来……这才是作者母亲要回的家,一段快乐无忧,自由自在,亲人相伴的时光;一段父母健在,合家欢乐,其乐融融的时光。只可惜,那只能是回忆!那纵使是作者,也无法满足母亲的要求,只能将其付诸笔端。以致作者发出“记忆是长的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是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感叹!人老了,总是念旧的,而作为儿女,我们却无能为力,只能在背后默默陪伴,让她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儿女的陪伴下尽可能快乐如孩童般的生活!

而作为作者的父亲,一个退伍的老兵,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一个迟暮的老人,他与作者的母亲是不同的。也许,每一个父亲都是这样,总是把情感掩藏,把内心真实的意愿悄悄封锁,化为无声的行动。但这样,他会更加孤独,更加落寞。这就是父亲!他不会劳烦子女为他做些什么!这就使得作者在父亲去逝后十分自责、后悔,但却无以为报!

整本书,用其独特又质朴的语言,为读者展现出了一个温暖的世界。两代人的生活,两代人的成长,两代人的亲疏别离,都是对时间的无言,是对生命的目送!


两代人(16)

童年,应该像春天里的风一样温暖;童年,应该像夏天里的风一样热烈;童年,应该是秋天里的风一样凉爽;童年,应该像冬天里的雪一样纯洁;童年,应该像雨后的彩虹一样美丽。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

一天,爸爸给我讲起他的童年,爸爸小时候,有许多朋友,他们一放学,回家扔下书包,跟家里说一声,就和小伙伴出去玩了。听到这儿,我羡慕爸爸小时候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可我却被一堆作业压得喘不过气。爸爸还说,他小时候玩的东西可多了,有滚铁圈、翻纸片、弹弹珠等,而我却整天待在电子产品前。

爸爸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常吃得了上顿吃不了下顿,虽然爷爷家里养了鸡、鸭、鹅、猪、虾,还在旁边的园子里种了桃树、枇杷树、西瓜,但这些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我想到了自己,现在家里很宽裕,但我很挑食,听到爸爸说的,我羞红了脸。

爷爷也跟我说,他们家里有五个孩子,他是家中的老二,因为家里没钱供养五个孩子,就把最小的两个孩子卖给别人。我再想想自己,作为家里的独生女,爸爸妈妈一有好东西就给我用,一有好吃的东西就先给我吃,我有时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年代。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叽叽喳喳地写歌不停……”


两代人(17)

前不久,老师发放了一套普鲁斯特问卷,请我们和我们的父母共同完成。在父子两代均完成了这份问卷后,仔细品味,我发现两代人的心灵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这份问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成长给人带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从而分析回答者思想价值观念成长的程度和阶段。

经过我的对比研究,我发现两代人心灵的差异,最大程度的体现在第一,第二,第十二和第十三个问题上面。

对于第一个问题——“你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怎样的?”——我们父辈那一代人的想法多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让自己满意。而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可能就会认为最完美的快乐是在完成自己的目标,让自己开心的基础上,也让周围的人为自己感到开心,让周围的人都感到满意,得到快乐。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长辈们答的就要比我们好了。因为长辈们希望拥有的才华是可以不仅给自己,也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才华,比如说音乐、创造美、治病等。而我们这一代人大多就只顾着一些较浅显的方面,如金钱、学习成就、以及现在与未来的生活质量上面了,并没有考虑过这时别人的感受。

第十二个问题是“你认为程度最浅的痛苦是什么?”父辈的答案就又比我们略胜一筹了。我们这一代人刚好处在国力强盛之时,物质需求应有尽有,而在我父亲年少时,各种物资都十分匮乏——娱乐设施、学习用品、出行工具和现在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连食物也是极度简单匮乏的,你说那时的一个人是要有多么强的意志力才能忍过“饥饿”呀,而我的父亲却只是视其为最表面最浅显的痛,这是有多么的可贵啊!而我们能想到的,只是挨个批评、拍几巴掌的皮肉之痛,我们有时居然还嘲笑当时的父母,可真是幼稚可悲。不过无知者无罪,这也是一种无奈了……

紧接着也是最能体现出差异的一个问题,“你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的评估的?”——肯定就是自己对公认美德的自己的一些理解了。从我们的父母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会怀疑“真诚”“谦虚”等一些在我们来看还是可以赞赏的美德,而他们却忽略了最根本的错误,是因为完全服从而导致的。这会让一个人高估世界万物,并且在最后恍然大悟时同时悟出世界丑恶的那一面。

所以综合来讲,父母那一代更多的是为他人考虑的多,愿意吃苦,有奉献精神;而我们是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感受,更注重享受,注重个人空间和自由。我想,两代人各有其长,与其选其一,不如结合两者优点——顾己不失彼。


两代人(18)

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杨捷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相交。近日,我读了《向孩子学习》这本书,书中提出的“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口号让我无比震撼,受益匪浅;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向孩子学习》由六十一个平凡的小故事组成,都是生活中家人、教师互动与成长的故事。仔细读完,静心思考,发现每个小故事都真实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都用心体会,都被我们忽视了。

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是啊!每个孩子身上有着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大人好好学习。只要我们静心观察,你会惊讶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个性十足,就像那树上的`叶子一样独一无二!

比如快乐,孩子很容易得到满足,所以很容易快乐,而大人为了更多地赚钱、更高地升职等等永无止境而烦恼;比如情感,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总是主动投入母亲的怀抱,主动邀请父亲玩闹,而大人各种应酬除了忙还是忙,有多少时间真正地与家人交流;又比如,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我们大人真的自愧弗如……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孩子的身上有着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令我们惊讶、感慨和反思!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孩子的世界里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有着惊人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大人。虽然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大人最好的镜子,大人的不良习惯会悄无声息地传染给孩子,孩子的纯真美好也会无声地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不仅是成就了大人的发展,更是成就了孩子的成长;大人和孩子是平等的主题,两者在生活、学习中互相教育、互相感染、共同提高。

“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值得每位家长、教师深思。


两代人(19)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两代人的友情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阵轻风吹过,吹开了放在桌上的那本《喀布尔人》,两个不同年代的人的交情再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5岁的女儿活泼可爱,熟识了一个喀布尔人。从此,两代人沉浸在他们不同寻常地笑声与玩耍中。除了我,似乎没有人能够与女儿米妮和谐相处,拥有共同语言。但是,这个喀布尔人拉曼却能和我一样,听得懂米妮的语言,让我感到很意外。

哦,喀布尔人!喀布尔人!你的口袋里究竟装了什么呀?一只大象!那么,你呢?你什么时候到你公公家去?你要去吗?我要把公公头揍一顿!这样简简单单的话语,却是不同年代的两个人别样的友情,这样稀奇古怪的笑话,却是两个人极大的乐趣。可是,在喀布尔人拉曼回家的前几天,犯了蓄意伤人罪,被判了几年徒刑。

就这样,喀布尔人被我们渐渐遗忘,米妮也忘记了她的老朋友,身边多了许许多多的女孩子。终于有一天,米妮要出嫁了,在那一天,拉曼也被放出来,到了我家找米妮。但现在,他不能和米妮重温以前的友情了,我们都有些伤感了。

在生活中,我也有过像米妮和拉曼这样两代人的交情。那还是四五岁的.时候,我经常碰到小区的保安叔叔,他们常常和我打招呼,我也经常与他们说笑,天天都兴奋得不得了,眼睛里时常发出兴奋的光芒。后来,我长大了,不再和保安说说笑笑了,他们和我打招呼,我也只是害羞地低下了头,这友情便随着时间的慢慢变动,一点一点的少了,变化得快极了。

是的,没有谁和谁的交情能一直那么好的走下去,妈妈和女儿,女儿和儿子,儿子和朋友,爸爸和儿子

掩卷沉思,我明白了,没有人能把交情一直保留下去,但回忆却是美好的。


两代人(20)

凡凡是个六岁的小男孩,笑起来很甜,就像红透了的大苹果。可凡凡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他总是喜欢和邻居刘爷爷呆在一起,听刘爷爷讲过去的故事。凡凡喜欢刘爷爷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他喜欢刘爷爷养的那只猫。

刘爷爷告诉凡凡,猫的母亲是一只纯种的波斯猫,浑身雪白,而猫的父亲则是一只黝黑的野猫。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个凄惨的爱情故事呢。当年白猫爱上了黑猫,但白猫的主人为了让它诞出纯种的小波斯猫便到处捕杀黑猫,黑猫连夜逃亡,才勉强保住了性命。只是这时白猫已经怀了小猫,作为母亲,白猫只好离开了家,过着流浪的生活,终于有一天,它倒在了刘爷爷的门口,生出了小猫,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刘爷爷说,这只小猫他养了十几年,比凡凡的年龄都大呢。

凡凡仔细的看着,猫更像它妈妈吧。全身雪白雪白,一只眼睛是柠檬黄,一只眼睛是钻石蓝。凡凡问:“爷爷爷爷,你给猫的眼睛染颜色了?以后颜色掉了怎么办?”刘爷爷笑了:“没有,小猫出生时就是这样,眼睛永远是黄色和蓝色。”

刘爷爷叫猫大白,凡凡也叫猫大白,可是他正在换牙,说话丝丝透风,总是把大白说成了“蛋白”。那时,凡凡和大白一起去田地里奔跑,一起爬到树上偷鸟蛋,一起在繁星笼罩的凉席上睡觉。

凡凡很幸福,他很爱大白,很爱刘爷爷。燕子去了又飞回来,一年过去了。

刘爷爷是在立春那天去世的。刘爷爷的儿女都在远方工作,他的老伴很早就离开了。刘爷爷一直和大白相依为命,那天清晨,大白发出惨痛而绝望的叫声,低沉的声音撞击着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抬走了刘爷爷的尸体,大白也随之不见了。

凡凡为这事难受了好一阵子,他让几乎出动了所有亲人去找大白,但都一无所获。有人猜测大白去了刘爷爷的坟头,有人说大白去了隔壁的村子,也有人认为大白已经死了。凡凡总是感觉大白还活着,却怎么也找不到它。

又过了一年,凡凡家进城了,到村口的时候,凡凡看到了一只正在捉老鼠的猫,猫是灰色的,凡凡觉得那个背景好熟悉,好熟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两年后,凡凡因为一些事情又回到了村庄,在家门口的台阶上,躺着一只猫。这个姿势。凡凡忽然记起了什么,大声喊:“大白!”猫扭过头来,一个眼睛是柠檬黄,一个眼睛是钻石蓝。

“爷爷爷爷,你给猫的眼睛染颜色了?以后颜色掉了怎么办?”

“没有,小猫出生时就是这样,眼睛永远是黄色和蓝色。”

凡凡全都记起来了。

凡凡确定了,它就是大白,它就是大白!大白跑了过来,在凡凡的周围环绕着。

他们注定会相遇,他们注定会认出对方。

因为他们彼此深爱着。

这是初二学生写的一篇生动精彩的小说,本文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刻画形象生动,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心灵相通的爱,感情在结尾处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