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和爷爷》观后感
舵手
2023-06-26 17:05:40
其它
其它

前不久,看了《海蒂和爷爷》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小海蒂自幼父母双亡后,被姨妈丢给阿尔卑斯山上居住的古板爷爷,在她刚与爷爷建立起亲情时,又被自私的姨妈卖到了贵族残疾女孩克拉拉家生活的故事。

小海蒂善良纯真的气质虽不讨苛刻的女管家喜欢,却似有一股神奇的魔力,能够让佣人们就算违反规定,也要同她说上几句话。她的行为举止一度被女管家认为粗野,但她活泼的天性却让她为众人所喜爱。尽管海蒂很想回家,但为了好朋友克拉拉的快乐,她还是选择留在那个抑制天性的贵族家庭。她被人们所喜欢的不是优异的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

如果说健全的人格决定一个人的广度,那么我想说,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他的高度。

有人说,海蒂到贵族家庭的那段痛苦时光中,除了与克拉拉纯真的友情外,带给她的更多是黑暗和压抑。而我却认为,恰恰是那段经历,无形中为海蒂的眼界开了一扇广阔的大门。

影片的结尾,小海蒂终于回到了爷爷身边,还可以在村里的学校上学。一节课上,海蒂在说出自己想写故事的理想时,受到了同班同学的嘲笑,就连那个手执教棍的老师,也用一种匪夷所思的目光看着眼前的这个女孩。那群红着脸蛋、流着清鼻涕的孩子们,他们的梦想是什么?是铁匠、农民、牧羊人……他们一辈子的眼界,只有那永远出不去的阿尔卑斯山。剩下的,就是自己眼前的一点私利,说三道四,议论是非。

正是这次不寻常的“旅行”,让海蒂从克拉拉的奶奶那儿体会到了故事的奇妙,真正将眼界冲出田野,放向更广阔的大千世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写故事——这个与小村庄格格不入的梦想,也正是海蒂不同于那群孩子的高度所在,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海蒂特殊的人生阅历与眼界。

看着小海蒂,忽然隐隐约约地寻见了自己的影子。

二年级的暑假,我和父母去了北京大学参观。在校的哥哥姐姐们总是安静地走在校园中,他们的手中总是拿着几本书,选定一个亭子坐下,翻开书本静静阅读,任风怎么拂乱他们的头发也不为所动。即使交谈,也只是耳语一般的音量,似燕的呢喃,令人心安,舒适。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自己的足音破坏了这份宁静。从他们唇边飘出的一句句高深的探讨中,在他们轻柔的脚步声中,孕育了我心中那颗名为梦想的种子。

在未名湖畔,一位北大的姐姐看我如此痴迷于湖边的丛丛荷花,微笑着问:“等你长大后就来北京大学上学好吗?”记忆中,那一瞬,我拼命地点着头。

开学后的一节语文课上,老师问大家未来想去哪所大学求学,小毛头们纷纷炸开了锅,却一直没有人说出自己想到哪所大学读书。奈何,我早就坐不住了,还没等老师点名,我就“噔”地站起来:“我长大后一定要到北京大学读书!”

当我正准备得意洋洋地坐下时,一声霹雳赶走了我的艳阳高照,那是一个号称“万事通”的男孩儿:“我妈妈说,咱们在这小县城里长大,我们能去太原上个大学就是万幸了,上北京大学是绝对不可能的。”其他的小毛头们先是一愣,继而都冲着我哈哈大笑。我知道,那笑绝不是善意的。

那天我哭了,怀疑自己永远只能以游客的身份,去未名湖畔看荷花盛开、凋零。从那天起,我再不敢提起那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了,怕被嘲笑、被讥讽。从此,我走上了一条安逸舒适的平庸之路,北京大学与我成了两条不会相交的平行线。

直至今日,只恨才明白。每个人的眼界不同,价值观就有所不同,对于未来的取向也就不同,你的成功取决于你执着地保持自己的高度。

猛兽向来都是要登上森林中最高的悬崖上看世界的,而那成群的羊,站在远离悬崖的低处,仰头嘲笑一番猛兽的幼稚,低头还不忘争抢那口即将被同伴吃进嘴中的草。

眼界决定高度,而保持高度的持久性,在于你自始至终地不惧嘲笑。无知的嘲笑者眼界是脚下,高度是深渊。你的眼界是世界,高度是塔尖。不与牛羊争辩,请做自己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