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观后感评价
春华秋实
2023-11-09 19:05:23
其它
其它

3月份了,虽已有一部分人复工,但还是很多人仍旧得宅在家里。

在这个“宅家时期”,对电视剧的需求一下子就提升了。而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中,最有话题性的当然是《安家》。

对于我们而言,向来把房子视为安家立命的根本。关于房子的问题,以及由买房而引发的各种家庭矛盾,就是最真实的生活。

《安家》要讲的,就是“房子”的这档子事。

编剧六六,爆款剧制造机,20XX年最火爆的电视剧《蜗居》就是她的作品,同样与房子有关;主演孙俪和罗晋,客串阵容有海清、郭涛、韩童生、胡可、刘涛,个个都是实力派。

《安家》改编自日剧《卖房子的女人》,聚焦于房产中介这一群体。有了话题性,也有了好演员,但没想到播出后,口碑还是不理想。

原版日剧的豆瓣评分,《安家》的豆瓣评分只有,那么《安家》改编失败的原因究竟在哪儿呢?

人设错位

第一点是,主人公的设定没有根据本土特色做相应的接地气的改变,而是照搬了日剧中的人设——“天底下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

中国的房产情况和日本的不太一样,两国的房产中介当然也不一样。

对于房产中介这一人物的塑造,日本原版《卖房子的女人》是北川景子饰演的三轩家万智,只有面无表情和瞪眼,这种机器人式的表演在日剧里很常见,夸张中二的喜剧效果,所以并不会觉得违和。

但如果《安家》里孙俪饰演的房似锦照搬,会严重水土不服,这种开挂般的设定和肢体语言,不可能是房产中介的常态。

日剧里三轩家万智就是六亲不认,不顾行规,这个人设被看作很特别。可能《安家》并不敢去塑造一个道德感不强的女主,于是必须用原生家庭迫害把她的性格给圆回来。

塑造的人设与她的实际生活是相背离的。这种感觉就像《囧妈》里的那个母亲,她是一个非典型的老太太,特立独行,不相信集体主义。可是她在谈吐间表现出的,都是刻板印象里的那些老太太,迷信公众号的谣言,把手机插在米里等等。

《安家》用了日剧的人社,但又在她身上安插中国式原生家庭的原罪和枷锁,这是很难有说服力的。就像《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似乎国产电视剧要表达现实意义的唯一办法就是吐槽和控诉原生家庭——小时候遭到迫害,读不起书,长大后被逼着要钱。能不能有点新鲜的?

这种翻拍日剧,照搬人设,但是没有做本土化改编而失败的例子还少吗?屡屡失手的《深夜食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房似锦的人社完全可以参照中国现实里的房产中介,以及在都市奋斗的女白领去塑造。这个人物本身要接地气,才能让我们去相信她身后原生家庭的重担,否则就成了东施效颦。

不好的职场引导

第二点就是假。因为房产中介是一个与我们生活没有距离感的职业。不管你是租房买房,或者是办理其他和房产相关的业务,总会接触到他们。

所以房产中介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态度,或者是精神状态,我们多多少少是有接触的。《安家》作为一部主打“职业”的电视剧,如果在最本质的部分糊弄观众,这肯定是行不通的。

比如一开始,宫蓓蓓去看的那套房子,外观上看起来很新,还是学区房,三间屋子朝南还有双卫生间的楼王户型。

六万五每平的价格,宫蓓蓓听了之后竟然嫌贵。拜托,这可是在上海,能不能先搞搞清楚行情。

更绝的是,宫蓓蓓最后居然买了房似锦推荐的跑道房,因为在那里可以看到星星。这又是什么奇怪的购房需求?

看到一个采访,说是孙俪在开拍《安家》前还去了原型人物的家里,借了她的旧鞋子、计算器、名片夹等私人物品,模仿她的工作习惯。

这种职业素养值得肯定,但是对于一部电视剧,光有一个主角这么做怎么够?就像房产中介公司卖房子,靠的肯定是所有的员工,而不是其中某一个女强人?

第三点,也正是因为对于职场的描写有点假,所以就带来了不好的职场引导。

职业剧的正面引导,应该是赞美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在职场里取得成功。而《安家》和大多数国产职场剧一样,上位和成功的途径,是一些“不择手段”的办法。

同行间的撬单现象当然存在,想买凶宅的人也不是没有,但这绝非开单的常规方式,也不应该值得肯定和鼓励;至于打探客户隐私,扒客户家的垃圾堆,也是职业道德的问题,不该成为正面宣扬的案例。

更有不少现实中真正的房产中介发微博吐槽:都怪《安家》这个电视剧,领导看了之后,让大家回去写反思,看看人家是怎么轻易把房子卖出去的,而你们呢?

国产职场剧的通病

国产职场剧,总是把职场想得过于简单,把成功安排得过于理所当然。

这似乎也是大部分国产职场剧的通病,职场剧职里没有职场和专业人士,只有打情骂俏谈恋爱,只有互相算计泼脏水,只有离婚出轨抓小三。

这样的创作习惯或许也跟当下的职场现状有关系,毕竟除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很多地方的职场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管理的,简而言之就是乱。

你在这个地方看到的职场,换到另外一个城市很可能就是另一番面貌了。如果只取单一的切面,也是难以服众。

但是哪怕像《安家》,已经把故事背景放在了上海,拍出来的职场剧还是不够职业,只是在借助国人的房子情结来消费个中焦虑,并没有真得关心房产中介这门职业。

其实越看到后面反而越觉得,《安家》可能压根就不是一部职场剧,它就是一部户外情景喜剧,有点类似《编辑部的故事》。

在《编辑部的故事》里,我们并没有看到编辑是如何从策划到撰稿完整编写一期杂志的,看到的也只是日常生活中的插科打混,嬉笑怒骂。

换个定位,看起来倒会舒心不少。因为剧中也确实有不少幽默的桥段。

小楼在样板间里上厕所,结果大号太臭把大客户熏跑了,隔着屏幕都能闻到味儿,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还有房产中介公司每天开工前,要求员工在门口跳“抓钱舞”,看起来也是十分土味魔幻。

《安家》原本可以走情景喜剧的路线,但是非要披上职场剧的外衣。这里里外外的反差,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违和感吧。

《安家》的定位不够清晰,跑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