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摩登时代》观后感作文
浅吟旧情歌
2023-07-19 17:03:09
其它
其它

《摩登时代》中的夏尔洛就是这样一个乐观善良机智幽默的流浪汉,卓别林通过这个倍受欺凌的失业者形象对资本主义工业化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和控诉。他被变成机器的奴隶,他被无数次的炒鱿鱼,他为了温饱而试图犯罪回到监狱,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对现实的抗争,在影片结尾处,夏尔洛牵起女主角的手,两人一起向着远方走去,留给观众两个充满希望又弱小的背影。观众在被这些滑稽讽刺的喜剧场面逗笑的同时,也感到了心酸与悲哀,因为“他们(观众)在这个穿着破衣破靴的小丑身上发现了一个装载无数灵魂的大灵魂,他们就是大灵魂中的一点一 滴”(《谈卓别林传》,王元化,原载1943年8月15日《万象》第八期),夏尔洛就是观众中的每个人,他们来自社会底层,被资本家或者残酷的命运所压迫,他的快乐就是观众的快乐,他的痛苦就是观众的痛苦。

业社会与人性的冲突,资本家对工人的压榨,经济危机对失业工人带来的痛苦,就这样被卓别林写在了《摩登时代》中的夏尔洛悲戚惊恐的脸上,他从来就没打算只是为了把观众逗乐而拍喜剧,对社会深刻的思考、对问题尖锐的讽刺、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才是卓别林致力表达的内涵。他曾经说:“所谓幽默,不仅仅是来自只有玩笑性质的痛苦,而是我们在貌似正常的现象中看出了不正常的现象,在貌似重要的事物中看出了不重要的事物。幽默还增强了我们生存的意义,使头脑清醒。由于幽默,我们在变幻无常的人生中可以较少受到打击。幽默促进了我们调和的意识,同时让我们看到,那些夸大了事态严重性的话中含有荒谬可笑的成分。”卓别林的幽默,区别于其他的喜剧演员的单纯搞笑,它来自对生活痛苦的理解,对荒谬的戏谑,他的喜剧往往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其中的欢笑总是与泪水相伴,“用丑代表美,用笑代表泪,用蠢代表真,用傻代表爱,这是卓别林对于世界无可奈何的讽刺”(《谈卓别林传》,王元化,原载1943年8月15日《万象》第八期)。

和卓别林“好莱坞第一代拓荒者” (1919年他与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和戴卫?沃克?格里菲思等人一起在好莱坞成立了联美公司)身份并不相符的,是他在电影技术方面的保守和滞后,“他的技术是极简单的:他的拍摄角度是明显易见的,他的拍摄工作从来不是惊人或特别的,他的剪辑只是颇为幼稚的把突出表现他的喜剧才能的少数镜头连在一起”(《电影的观念》,斯坦利?梭罗门)。当格里菲斯在好莱坞引领起叙事蒙太奇的主流之后,卓别林意外的还在强调着单个镜头的表现力,虽然他也运用了一些类似《摩登时代》开头绵羊和工人的两个镜头那样的表现蒙太奇手法,但更多的时候他还是在忠实的用全景镜头表现动作的经验时间,《摩登时代》中夏洛尔在餐厅中唱歌的场面,固定的正面全景视角,类似戏剧的观看方式,观众只能看到夏尔洛的独角戏,仅仅能从镜头之外的笑声中得到餐厅里人们的反应,这当然是为了更全面清楚的表现其喜剧动作和场景,但却难免有“附逆”舞台表演之嫌。

虽然从1927年开始有声电影出现后就很快占据了电影主流,但是在整个1930年代内卓别林始终拒绝拍有声电影,“这位靠动作就能传达一切意思的天才哑剧演员,担心他的作品用了对白以后,反而会使得全世界的观众不易理解”(《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著)。然而为了迎合已经习惯了有声片的观众,卓别林从《城市之光》开始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拍摄办法,那就是拍摄包含声音的“无声片”,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白片。《摩登时代》就是一部“无声”电影,但是实际上它包含声音,比如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声音。同时,《摩登时代》也是第一部可以听得到卓别林本人的声音的电影。电影结束时他哼的那支歌是他自己亲自哼的。虽然如此这部电影一般仍被看做是一部无声电影。

即使在一些方面仍然存有争议,但不可否认,卓别林的喜剧电影和他的喜剧观念,是电影史上一个极具特殊性的重要现象,他对美国喜剧电影的贡献更是无人出其右。英国著名的喜剧演员彼得?塞勒斯说:“我们,这些小丑们,悲惨的存在着。”事实上,你看,并不是所有的喜剧演员都只是小丑而已,至少,查理?卓别林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