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思考力》优秀读后感范文
人非圣贤
2023-09-12 08:06:32
其它
其它

给你三十秒,你是否可以把一件事情讲明白、道清楚。傻眼了吧,抓脑了嘛,无从下口鸭。如果还不改变这种状态,升值加薪赢取白富美,下辈子吧。

上面提到的三十秒,其实就是麦肯锡提出的“电梯法则”,讲的是麦肯锡的一位项目负责人在电梯中遇到一个客户的董事长,其董事长要项目负责人简要说明项目的纲领大要,最终由于负责人没有做准备,因而失去这个客户。

从《金字塔原理》到《结构思考力》,这两本书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让人自我构建一种富有结构和逻辑的思考能力,李忠秋老师这本书的思想是其在芭芭拉明托理念上的延伸和细分的阐述。

“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是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思想。“结论先行,以上统下”类似从小写作文的总分结构;“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则是对每个分论点的整理,按照纵向分层,横向分序,使每个论点有理有据,逻辑分明。

李忠秋老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快速搭建结构的三个步骤:

1、吸收信息,针对要论证的结论要多方面的找资料、理由;

2、对所有信息进行相应的分类整理,用关系图表明信息中的相互联系;

3、用一句话概括中心思想。

可以用通俗话可以来概括这种结构力:

1、 用一句话把想说的写下来:提出论证中心点。

2、 把想法分点写下来:发散论点。

3、构建故事框架:分论点按照大纲排列。

4、加入血肉:搜集信息分别加入到各个论点里。

5、重读一次进行精练。

注意事项:

1、 按照结构思考力原则,每一个中心谨记三七原则,即不超过七个论点,至少三个论点。根据人的记忆,七是一个临界值,再多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三是一个让人很容易记住的数字,一般事情只说三个方面,就会让人印象深刻了。分论点也要按此原则。

2、 2W1H,即WHAT, WHY,HOW,也是中文我们常见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原则特别适合电梯法则,可以记住一个万能公式,就不怕尴人的30秒了“在______基础上______,从 ______, ______,______,N个方面,说明了什么______ 。”

3、5W2H,即5W: what(什么情况) why(为什么) who (谁) when (什么时候) where(在哪儿)

2H: how (怎么) how much (多少)

把其简单理解为当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自己要先开洞脑筋想。这个事情是什么情况 ,为什么会是这样,我该怎么想或者别人是怎么想的,要达到什么效果,我应该怎么处理。

按照以上的原则来写作,就会对作者提出的“基于目标定主题、纵向结构分层次、横向结构选顺序”有了全新的理解,对于自身表达就会有形成一种固定思维,脑海中就会形成一种: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的思维模式。

那形成这样的模式对自身有什么好处呢,举个栗子:

1、解决问题,当遇到这样的困扰的时候,现在我们是不是明白了首先要收集信息,然后再归纳中心思想,按照这样的思路,再难的问题也会被解决,这就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金字塔模型。

2、汇报工作,当问题已经解决,需要想领导汇报,我们是不是先说中心思想,然后再说分论点,如果领导忙,可能只需说一级大纲,老板轻松,可以多说几级大纲。讲话的清楚,听话的是不是明白了。这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模型。

3、管理手下,当你升职加薪,进入管理层,有了结构思考力,还怕不好管人吗?作为管理者,面对事情,是不是先有一个假设,然后迅速提出一个3-7级的论点,可以把论点依次安排下去,作为领导者等员工把各个论点做完就可以归纳整理啦,然后按照这个原则,管理起来特别轻松。

把结构思考力的模型深深额印在脑海中,并以此实践,可以在生活工作中给我们带来更高效的回报,再也不会在面对决策的时候抓头搔挠,因为我们知道看重点做决策;不会苦恼材料写作,因为我们知道文章应按照层次分明而作;我们会越来越喜欢沟通,因为我们知道交流就是语言的表达清晰和准确,再总结说话要点的事情。

其实作为中国人,我们的表达喜欢自下而上,一般先说很多理由再得出结果,例如你说一个人多好,肯定先说他做了什么什么好事,然后结论。然而歪果仁思维,喜欢自上而下,先说结果再有论点,这样的观点更适合在职场中的我们,让我们把这样的结构思考力运用起来,不断的升级认知,才能不断的让我们走向高帅富白富美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