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涉及三代人:爷爷、婶娘和小花。三代人的品质代表我国建国以来的三代人的思想品质的发展状况。影片令人深思爷爷一代是经过艰苦朴素的一代,因为他对生活苦难实践太多,他更能理解生活,所以他坚强和善良,他能承受更多的生活的艰辛。他会对小花具有爱心婶娘一代,他们在继承了爷爷一代的劳动成果却没有沿袭老一代的优良品质,他们更懂得珍惜自己,具有了更多的自私,他们更懂得生活的享受,没有对生活艰辛的挑战,她会对小花排斥。
小花一代,理应是富足的一代,受宠的一代。但影片给了我们一个特例:让7岁的孩子处于爷爷一代的艰苦环境,他继承了爷爷的优良品德,善待别人。
从三代人的生活我们知道:爷爷一代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赞赏的,婶娘一代人的`品质是需要修改的,我们的下一代应该是小花那样的。其实影片给我们现在的生活指引了一个方向:发展中的婶娘一代经济建设富足却精神建设不足,而他们却是中流砥柱,他们的正歪,直接影响着我们民族的发展。影片认为通过上下两代人的共同努力来纠正婶娘一代的错误,这样三代一心,在具有良好思想品质下共同发展我们的民族。
可我们的生活发展令人担忧:我们的下一代没有小花那样的环境,也就没有象小花一样继承爷爷的优良品质,更无从让小花一代来影响和感化婶娘一代,下一代的娇奢更不如婶娘一代。可是我们正处在婶娘一代,我们在为小花流泪的同时为什么不对自己做更多的反思呢?我们应该勇敢的拾起我们丢掉的东西:老一代坚强、善良、爱心的优良品质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我们中流砥柱正了,下一代才可能不歪。我们婶娘一代是关键的关键。
老一代渐渐退去,可他们的优良品质应该由我们婶娘一代继承并传给下一代,而不是由老一代直接传给下一代,他不符合生活规律。我们在实践老一代优良品质的同时更应该给下一代创造实践生活的环境,这样生活才会象影片的结尾一样;皆大欢喜。我们的民族才会稳健发展。
【拓展阅读】
一个春天的下午,当老师走进教室,有意识的看了看靠窗坐的小男孩又没来,这已经是刘老师接四年级丙班半月来好几次发现他迟到了。私底下刘老师也问问其他的代课老师,小男孩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就是在最近这学期有所退步。此时一个不大可以听出怯懦的报告声从半掩的门外传进。得到老师的同意后,走进一个身体瘦弱、喘着粗气的男孩,刘老师上下打量着这个经常迟到的学生,一双补过的黄胶鞋,好像还大了很多,深蓝色的裤子上油渍斑斑反着亮光,咖色的小外套,显然穿了很久,袖口和衣角都已磨出毛边,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隐约看手指间有些没有洗掉的面糊,不停的搓着,满头的汗水弄花了稚嫩的小脸,一双惶恐的眼神让刘老师不忍再去责备这个已经不知所措的孩子。
刘老师对男孩心存许多的不解和好奇心。放学后踏上了她的家访之路,目的地当然是小男孩的家。骑着自行车30分钟的路途还算好走,来到一个七里拐外才找到的农户家,推开院门,一个不大但很干净整洁的小院落。听见有人进门,从小房里走出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应该是小男孩的姐姐,知道来的是弟弟的班主任,小女孩马上请老师进屋坐,急切的问弟弟是不是在学校调皮惹事了,当知道老师来家访的目的时,姐姐眼泪止不住的流出,向老师讲述了一切事情的缘由。原来在放寒假时卧病多年的母亲突然病逝,母亲看病时欠下的外债,使这个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一家人更是省吃俭用,姐姐说,她和哥哥在县里上初中,中午回不来,懂事的弟弟为不让父亲每天中午赶回来给他做饭,就自己一放学就往回跑,自己做饭吃,还要喂鸡、喂猪,准备晚上蒸馍馍的发面。中午就两小时的休息时间,光来回就得一个钟头,这还的快跑,要不根本来不及。在回家的路上,刘老师耳边始终回响起出门前姐姐嘱咐的的话,弟弟不想让同学知道自己家的事。
第二天小男孩放学后,刘老师把他叫到了一边,递给他一把自行车的钥匙,在老师善意的谎言下小男孩欣然接受了他一生第一件最贵重的礼物。
从此小男孩再也没有迟到过,每天骑着老师家不要了的自行车飞奔在上学与回家的路上,下雨或下雪天还能在学校吃到老师亲自做的午饭。数干年后小男孩长大,回到他成长的小县城工作,时不时的看望那个在他心里最亲爱的老师。但他们谁也没有提起那个暖暖的春季里发生的故事......
对了,忘了告诉你们,我就是那个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