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智慧读后感
天天开心
2023-10-21 15:07:17
其它
其它

也许现在读这些书的人很少是自愿的,包括我刚开始也是这样,我之所以会选择《智慧的老子》这本书,一个原因是我这个学期选修了《读老子》这门课,清风老师讲得非常好,所以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再之,《读老子》这门课只能选修半个学期,所以老师也没办法把所以的内容传授给我们,由于读了一部分,我深知老子思想的重要性,所以我毅然而然的去图书馆找了这本书,迫切地想要把老子的思想了解。

先让我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智慧的老子》一书的作者是湖北枝江张起钧,他1916年生于北平,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曾前往美国华盛顿、夏威夷、南伊利诺各大学讲学,是国际驰名之老子哲学专家。

老子,原名李耳字伯阳,河南周口鹿邑人,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道教的道祖,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来自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的思想从古自今都一直存在,一直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后代的影响实在深远,这是不可否认的。

老子《道德经》一书不过五千字,却涵盖了宇宙人生,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在作者的眼中,老子是智慧的,其用智慧二字足以彰显老子《道德经》之精妙绝伦。

我记忆最深的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无中生有,老子说的非常的巧妙,“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还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下万物生育有,有生于无”老子认为,天下的万事万物原来都是没有名字的,正因为没有名字,所以才出现了名字,还有,一个房子正是因为是空的,才发挥了它是一个房子的作用,才可以住人,才可以存放东西,如果它是实心的,是结实的,那根本发挥不了它的用处……这一字一句都是那么的生动,一句一解都是那么的精辟!

第二个就是老子的以柔克刚,老子说在我们的身体上,牙齿最硬,可谓“刚”而舌头则是“柔”者。但是,等人的年纪大了,牙齿都脱落了,而舌头完好,这是为什么呢?大树比小草坚强得多,但是,但台风来时,大树经常被连根拔起,而小草全然无恙;风无形无体,却能拔屋倒树;水可方可圆,可谓至“柔”却能怀山襄陵。这不是说明了刚强的未必是强,柔弱的才是真正的强吗?

最后一个就是心中无岸,所到皆岸。这里的岸,本人理解为目的地。心中没有目的地,但所到的每一处地方都是目的地。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提倡要有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目标就会有欲望。人在满足不了自己欲望的时候,就难免会失望,失落,给自己带来烦恼。而当人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他的欲望就会得到满足吗?也许这会暂时地满足他目前的欲望。但在这之后,他会有更大的目标,更大的欲望。人的欲望是满足不了的。而《智慧的老子》所说的心中无岸,所到皆岸。在我看来,为人的目的性不要那么强,只要你带着平常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那样你获得的每一个成就,无论大小,都会给你带来快乐。这样的你在工作中也是在享受,你不必时时被目标压着。但是,生活总有那么多的无奈,以至于我们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也就迫使我们走向了极端。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运用作者在《智慧的老子》中的精辟见解来理解,都是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思考的。

《道德经》一书带给我们的哲理和启发实在是太多太多,这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就能领悟和接受的,这需要我们慢慢去品味,慢慢去体会,等我们真正领悟到了其中的奥妙,那么我觉得我们的人生也就不会有雨天了!面对错综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读读《老子》能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机会,更好地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