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童年》读后感800字范文
吃苦耐劳
2023-11-27 01:03:21
其它
其它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诺夫哥罗德城的外公家。外公的脾气蛮横暴躁,为此,阿廖沙一直不喜欢外公。两个舅舅为了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争母亲嫁妆展开了一系列不和谐的“战争”。外公家处处充满人与人的不和谐。

外公为阿廖沙犯下的一些小错误就能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外公很喜欢挑事端,然后为此大发脾气,以此来惩罚人。外公虽然非常狠毒,但是外婆非常善良,也很关心阿廖沙。她经常给阿廖沙讲很多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外婆信仰上帝,相信善良会得到好报。

这里也有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进步的知识分子“好事儿”。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教阿廖沙认字,但生活折磨让她失去耐心,经常对阿廖沙发脾气。母亲再婚后,继父经常打母亲,继父赌博也把继父与母亲所有的钱都输光了,母亲经受不了折磨,最终在阿廖沙上三年级时死亡。

阿廖沙的上学路也很坎坷,阿廖沙读完三年级就没有在上学。他对学生与老师都很讨厌,心里对整个社会都充满恨意。

阿廖沙上完三年级,就开始学会独立生活,去闯荡“人间”。

我很讨厌外公,也讨厌阿廖沙的两个舅舅、阿廖沙后来的继父,他们身上都是充满不讲理、狠毒、蛮横、残暴、任意打骂自己身边的女性与孩子,从来不为我们展现他们人性的一面。

我很喜欢外婆,外婆她善解人意,也很喜欢阿廖沙,不无缘无故就打骂孩子,外婆给他讲的故事都是教育他做一个善良的人。

我们现在的孩子都是生活在一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中,父母与每一个家人没有《童年》中像外公那样的人,父母别说打了,教育孩子几句话,孩子就不耐烦。现在有些孩子厌学,高尔基小时候多么盼望上学,可是家里的条件不允许。自己的生活环境与阿廖沙比一比,那我就应该开怀大笑了。

高尔基说过:“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可见高尔基面对生活是坚强的,不想贫困的生活低头。

少年们,我们在这样好的生活条件中,有什么理由让我们不奋发学习呢?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