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作文鲁迅(推荐3篇)
微笑面對未來
2023-10-14 00:28:49
其它
其它

我的偶像作文鲁迅(1)

提起偶像,也许有的人会眉飞色舞地谈起在绿茵场上驰骋的梅西、卡卡、C罗,也许有的人会眉飞色舞地谈起在篮球场上主宰比赛的科比、詹姆斯、加索尔,也许有的人会充满热爱地说起成龙、周润发、周星驰,也许有的人会赵薇、周迅、章子怡……但我要说,我的偶像并不是那些文体明星,而是鲁迅先生。

我的心目中,先生是位于古今中外文人骚客之首的。

崇拜先生,首先崇拜他那“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

鲁迅是勇敢的。在我看来,在那样黑暗的年代,敢于抒发愤慨之情的能有几人?先生的勇于斗争是其他人无与伦比的。在白色恐怖中,能够“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又能有几人?

崇拜先生,更崇拜他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

仙台学医,本想让国民拥有健全的体魄,可面对清国留学生的麻木不仁,他意识到国民如果没有健全的灵魂,那么即使拥有强健的体魄,也只能是行尸走肉。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致力于批判改造国民的灵魂。《狂人日记》借狂人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希望人们觉醒“掀翻这吃人的筵席”。《阿Q正传》表现了农民面对革命时的落后、不觉悟,竟然同室操戈,认敌为友。面对侮辱,竟然总能找到精神安慰的“济世良方”,真是十足的“东方不败”!《药》则表现了国民的愚昧:华老栓竟然把人血馒头当成治痨病的良药!众茶客竟然以烈士的壮烈牺牲为饭后谈资!甚而至于,连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也不理解儿子!《祝福》中祥林嫂在封建礼教的迫害之下一步步走向绝路,最后在一片祝福声中凄惨地死去。而鲁镇的人们竟然在她流血的伤口上撒了一把又一把的盐。而且在这些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其冷漠,从而构成了一幅幅畸形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风情画。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一个麻木不仁、愚昧落后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没有出路的。先生在诸多的作品中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希望“引起疗救的注意”,表现出了先生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然而,先生又是孤独的。不是吗?如今满屋子贴的都是苏有朋、林志穎的图片,周迅、章子怡的写真,又有谁能把先生的遗像挂在房间最显眼的位置呢?如果说,先生依然活着的话,他一定会为在角落里尘封已久的《鲁迅全集》而发出沉重的叹息。

中国需要鲁迅,哪怕来一千个,一万个也不会嫌多!

收起赵薇、林心如的漂亮图片吧,多看几遍《鲁迅全集》吧,那样你会受益匪浅。

如果有人问我,我的偶像是谁,我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他:鲁迅!因为中国确实需要千万个敢于直言、针砭时弊的人,需要千万个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人!


我的偶像作文鲁迅(2)

我的心目中,先生是位于古今中外文人骚客之首的。

崇拜先生,首先崇拜他那“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

鲁迅是勇敢的。在我看来,在那样黑暗的年代,敢于抒发愤慨之情的能有几人?先生的勇于斗争是其他人无与伦比的。在白色恐怖中,能够“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又能有几人?

崇拜先生,更崇拜他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

仙台学医,本想让国民拥有健全的体魄,可面对清国留学生的麻木不仁,他意识到国民如果没有健全的灵魂,那么即使拥有强健的体魄,也只能是行尸走肉。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致力于批判改造国民的灵魂。《狂人日记》借狂人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希望人们觉醒“掀翻这吃人的筵席”。《阿Q正传》表现了农民面对革命时的落后、不觉悟,竟然同室操戈,认敌为友。面对侮辱,竟然总能找到精神安慰的“济世良方”,真是十足的“东方不败”!《药》则表现了国民的愚昧:华老栓竟然把人血馒头当成治痨病的良药!众茶客竟然以烈士的壮烈牺牲为饭后谈资!甚而至于,连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也不理解儿子!《祝福》中祥林嫂在封建礼教的迫害之下一步步走向绝路,最后在一片祝福声中凄惨地死去。而鲁镇的人们竟然在她流血的伤口上撒了一把又一把的盐。而且在这些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其冷漠,从而构成了一幅幅畸形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风情画。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一个麻木不仁、愚昧落后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没有出路的。先生在诸多的作品中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希望“引起疗救的注意”,表现出了先生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然而,先生又是孤独的。不是吗?如今满屋子贴的都是苏有朋、林志穎的图片,周迅、章子怡的写真,又有谁能把先生的遗像挂在房间最显眼的位置呢?如果说,先生依然活着的话,他一定会为在角落里尘封已久的《鲁迅全集》而发出沉重的叹息。

中国需要鲁迅,哪怕来一千个,一万个也不会嫌多!

收起赵薇、林心如的漂亮图片吧,多看几遍《鲁迅全集》吧,那样你会受益匪浅。

如果有人问我,我的偶像是谁,我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他:鲁迅!因为中国确实需要千万个敢于直言、针砭时弊的人,需要千万个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人!


我的偶像作文鲁迅(3)

最初识鲁迅,是在七岁那年。妈妈指着书中大标题下的两个小字,教我读,我跟着妈妈一字一顿地用我认为最标准的普通话念道:鲁——迅,然后听妈妈介绍他。妈妈说了很多,可我记的不多,只记得他是个非常有名的作家。那一刻,我开始走进他,走进他的作品。 会读书以来,我接触的文学作品无数:我领略过余秋雨散文的优美,痴迷过泰戈尔诗篇的纯真,惊叹过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的传神,欣赏过宗璞随笔的美妙??可是,百文之中,我最爱鲁迅的杂文。鲁迅的文章,可谓空前绝后。他的文章,每一篇都看似浅显,实则深邃,文章中,倾注了他太多的思想,每一篇文章都能引得我心潮起伏。如《二十四孝图》,初读让我觉得轻松幽默;二读让我感受到封建旧伦理、旧孝道的荒谬;三读让我忧思封建社会中百姓的苦难无助;四读我为鲁迅的无情批判而深感畅快。同一篇文章,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觉,越读越有劲,越读越不能自已。这就是鲁迅文章的特点,也正是他的文章的魅力所在。 鲁迅敢说敢做。他敢说,说出对于左翼作家的意见;他敢笑,笑那“二丑艺术”;他敢骂,骂那“聪明人”和奴才;他敢打,痛打“资本家的狗”。他的杂文,揭露了那些“正人君子”最阴险的一面,强有力地讽刺了那些伪君子的愚昧和狠毒。他的文章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子,刺中了敌人最丑恶的一面。他的笔杆,胜过枪杆,让伪君子们闻风丧胆,深恶痛绝,可他的文笔又着实好,连伪君子的代表陈西滢都不得不“我不能因为不欣赏鲁迅的人格,就不欣赏鲁迅的小说。” 鲁迅的死,是旧中国的悲哀。他是伟大的思想者,是大无畏的革命战士,是勇于讽刺揭露“正人君子”的文学家。 他,是我心中永远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