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影响(热门8篇)
坐在花园看日落
2024-02-06 01:36:07
高中
读后感

教育的影响(1)

书就像一位良师,把所有知识传达给我们;书就像一杯茶,细细品尝它就能尝出其中的美味;书就像一位知心朋友,我读懂了它,它也读懂了我。我有一本对我童年影响最大的书——《爱的教育》。
这本书对我有很深的意义。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书,而这本书是在我生日时爸爸送给我的书,我还记得爸爸当时对我说:“女儿,这本《爱的教育》里充满了无限的爱,希望你看了之后能感受到爸爸对你的爱。”这句话让我难以忘怀。当我翻开第一页的时候,心里就蹦出了爸爸对我说的那一句话。这一页一页地翻,一个又一个充满爱的故事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章节让我特别感动。这一章节主要说一个叫西西洛的孩子突然接到一个坏消息,他的爸爸脸上生了丹毒,正卧病在床。西西洛一接到消息就马上赶到医院看爸爸,当时西西洛爸爸已经是没什么精力在说话再起身,他就像一个睡得很沉的病人,怎么叫也叫不醒。一次,西西洛丹毒与父亲对话,父亲竟然能艰难地说出话来,西西洛听到了:“小西,虽然爸爸快不行了,但是,你不能因为爸爸而放弃自己的前途。小西,以后的路爸爸不能与你共度,但爸爸的心会永远伴随着你奔跑。”说完不久,西西洛父亲就去世了……这一章节让我感受很深刻,从中我体会到了父亲伟大的爱,就像我的父亲对我那样,无怨无悔,什么都愿意为我去做。这真是世间最伟大的父亲。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看见了各种各样爱的表达方式,还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爱。从这本书的启发中,我的童年彻底改变了,在我的童年里都是充满爱的画面,这让我的童年变得更加五彩缤纷。我要谢谢爸爸,他的一本《爱的教育》是影响我童年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使我一生难忘。

对我童年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书就像一位良师,把所有知识传达给我们;书就像一杯茶,细细品尝它就能尝出其中的美味;书就像一位知心朋友,我读懂了它,它也读懂了我。我有一本对我童年影响最大的书——《爱的教育》。
这本书对我有很深的意义。这是我看的第一本书,而这本书是在我生日时爸爸送给我的书,我还记得爸爸当时对我说:“女儿,这本《爱的教育》里充满了无限的爱,希望你看了之后能感受到爸爸对你的爱。”这句话让我难以忘怀。当我翻开第一页的时候,心里就蹦出了爸爸对我说的那一句话。这一页一页地翻,一个又一个充满爱的故事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章节让我特别感动。这一章节主要说一个叫西西洛的孩子突然接到一个坏消息,他的爸爸脸上生了丹毒,正卧病在床。西西洛一接到消息就马上赶到医院看爸爸,当时西西洛爸爸已经是没什么精力在说话再起身,他就像一个睡得很沉的病人,怎么叫也叫不醒。一次,西西洛丹毒与父亲对话,父亲竟然能艰难地说出话来,西西洛听到了:“小西,虽然爸爸快不行了,但是,你不能因为爸爸而放弃自己的前途。小西,以后的路爸爸不能与你共度,但爸爸的心会永远伴随着你奔跑。”说完不久,西西洛父亲就去世了……这一章节让我感受很深刻,从中我体会到了父亲伟大的爱,就像我的父亲对我那样,无怨无悔,什么都愿意为我去做。这真是世间最伟大的父亲。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看见了各种各样爱的表达方式,还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爱。从这本书的启发中,我的童年彻底改变了,在我的童年里都是充满爱的画面,这让我的童年变得更加五彩缤纷。我要谢谢爸爸,他的一本《爱的教育》是影响我童年最大的一本书,这本书使我一生难忘。


教育的影响(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三辩
我方观点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阅读对方辩友的辩论陈词,令我方觉得对方的言辞之苍白,辩论之无力。
一请不要避重就轻
对方辩友要明确我们辩论主题,请问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就只指《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对方辩友一直偏执的认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就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忽略了什么是规范,请参阅我方一辩中就“规范”的科学全面的解释阐述。(何谓“规范”?规:尺规,范:模具。这两者分别是对物、料的约束器具,合用为“规范”, 即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规范是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它存于规章中,它存于课堂上,它存在于统一管理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规范是为了便于管理而产生的产物,不是为了促进个人的个性发展而制定的。我们的现实教育中各校的《校纪校规》、各班的《班级公约》、甚至还有据不同老师的喜好而产生的各种“约定式的”口头规范……请不要避重就轻,这包不包括是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对方辩友您能肯定:在这样的规范中,我们克隆、复制、量产出的学生都做到了:统一样式颜色的包书皮,统一颜色的书写用笔,统一着装校服的学生,答题中这样的声音“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这样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能促进出有个性的学生吗?
二请不要避实就虚
我方二辩已经具体论述:(近期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沈曙虹,在微博中建言教育部,认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过于抽象化、理想化,告诉学生具体怎么做,远比只告诉他们原则,甚至大道理,要实在和有意义得多。)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引正方二辩)“《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小处着眼,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实践性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且与时俱进,不断修改,更符合时代发展。”(引正方三辩)“故规范的出现是必然的,是符合学生个体成长规律的……”穷极言辞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现行的是2004年修订的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中,对方辩友请不要避实就虚,您能回答:我们的学生应该怎么做,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怎样是有个性的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还有,请您解惑:“热爱科学”,“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具体体现是什么?(是语文、数学、英语吗?)“热爱”是什么意思,是要拼命读书,还仅仅是兴趣上的喜爱?再比如“自尊自爱”,我们通过什么样子的具体行为,可以做到“自尊自爱”呢?“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那么啥叫“大自然”呢?我们家门口的花坛里的树是大自然吗?我们多久才有一次旅行的机会,去看真正的大自然?我们怎么热爱它呢?“生活环境”指什么?是指我们的的城市,还是指我们的教室,亦或是我们的家?什么叫爱护?如何爱护呢?
乌呼哀哉!我们的学生根本不懂,只能被动的规范成喊口号式的大声疾呼!这样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吗?
三请不要避害就利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个性”,请参阅我方二辩就“个性”的科学全面的解释阐述:(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恰恰与之相反,为了便于日常的管理,而不断的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请不要避害就利,我们的学生真的出现了怕站歪了队伍,而漠视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怕和同学们不一样,而珍藏起和妈妈一起精挑细选的书皮;怕明天被记名批评,而不让妈妈去洗的那条脏红领巾……常常用一些抽象化的、笼统式的规范,侵蚀着学生的行为与思想。要求学生在行为上、思想上烙印模具式的规范套路。当规范告诉学生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要那样,只能这样……”不断约束了学生的外在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而不断禁锢孩子们内在的创造性,这样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如何能说明是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请尊重事实
(引正方二辩)(“只有有行为规范的教育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向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只有在正确的行为规范下的个性发展才是被社会所认可,才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好孩子!长大后才会在国内外各种场合有礼有节,展现出我们文明古国应有风范!”)深思古今中外,我们一直引以为豪引领世界各方面发展了几千年的都还是我国的古文明。再看现如今,远的咱不说,就说“诺贝尔”奖项,根据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统计:瑞士每100万人就有1.111个诺贝尔奖得主,英国是0.540,美国是0.712,德国是0.341,法国是0.187,而中国10多亿人中获奖的有几个?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人获不到奖?原因只有一个,中国人缺乏自主性、能动性,更加匮乏创造性。而这些恰恰就是我们从小就被日常行为规范给潜规则了。
对比中美教育,我们就知道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抑制的惨痛结果。1979年6月中美曾互派代表团考察两国的基础教育。中国代表团见闻一:美国孩子无论品质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二仅仅知道10个手指来算10以内的加减法,却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好像把地球转过来都易如反掌;三重视音体美,忽视数理化;四课堂乱如菜市。凑巧美国代表团见闻也有四点:一中国小学生上学的时候喜欢把手放好,在老师提问的时候就举右手;幼儿园的孩子喜欢把手放在背后,除非到了外面,要不然他们就一直这样;二早上7点以前,在大街上见到的多数是学生;三学生有一种叫做家庭作业的东西;四把考分高的学生称为优秀学生,期末会得一张证书。中美两国代表团的结论惊人类似:美国基础教育病入膏肓,中国的学生最为勤奋,中国学生的成绩远远超过美国学生。预测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必将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然而34年过去了,结果呢?美国又出现了近百位诺贝尔奖得主。
国外教育从小就引领孩子去发现,去彰显个性,所以敢想、敢做、敢创造,以至国外进大学容易,出来难,所谓先小人后君子;国内是进难出易,却是先君子后小人。如今的教育让文明古国的风范早已不存。
对方辩友请面对现实。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靠的不是老祖宗的荫护,而应是自立、自强、自己开创属于自己这一代的辉煌!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学生的日常规范教育抑制学生个性发展。
谢谢大家!

教育的影响(3)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除了承担抚养义务,更要为孩子的负责,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阐释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希望大家喜欢!

其一,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很少有人对我们说怎么做父母。即使有人说过,也只是长辈们。他们或许会说“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长”……这些在生活中流传的观念对吗?这需要我们去。要做驾驶员需要到驾校学习3个月才能拿到执照,而要做父母3个月能学会吗?父母不同的语言、行为、教育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不同的烙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父母们难免会出错。

其二,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与孩子间有天然的感情联系,特别是母子一体,自然产生期待,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期望于孩子来完成,难免不切实际。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卖了几百万册,正是父母们这种心理的反应。父母的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间。《扬子晚报》的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从小到大不要考虑任何事情,怎么会有成长呢?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过多限制、过多干涉也会阻碍孩子潜能的释放。我们常常居高临下地待孩子,以“家长”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让你听,你不听,找揍!”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联合国宪章》规定的根本精神,怎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其三,很多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俗话说:三岁看老。孩童时代所受的教育影响着人的一生,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父母们惯有的家长概念在英文中其实是个贬义词,含有“家长制”、非民主的意思。而要孩子完成一件事必须有真正的理解、接受,才能去做好。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易出错。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父母们把孩子送到小学、中学时,总喜欢说:“老师,这孩子全交给你啦,拜托啦!”其潜台词是“与我”无关啦。其实,绝对不是如此就行的。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随着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坏的家庭往往给孩子负面影响。有这样一个真实的可以印证。张家港×校一位初二的孩子星期日晚在家复习迎考,他父母邀了几个朋友来家搓,其响声搅扰了孩子,孩子无奈说:“11点多了,还打,我明天怎么考试?”麻友们正在兴头上,对孩子的话不予理睬。孩子生气了,就将电视打开,并把音量调大,弄得左邻右舍上门某,他父母觉得丢了面子,将他打了一顿。孩子连夜出走……朋友们常问我每周有多少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我说由于工作忙,我与孩子相互交流并不很多,但只要孩子看到,我一定是在看书,写作,不需要讲话。身教远大于言教吗。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读书,家中有多少书,培养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样的。2004年,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了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没有书香家庭,哪有书香校园,书看社会?父母不进步又怎指望孩子成龙、成凤。

学习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甚至相互影响的。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响方式,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其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1、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点点滴滴的影响,将会对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我们注意到不少父母过多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什么承诺都兑现。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有些孩子说谎,拿家里东西或别人东西,自我中心,不考虑别人感受。这样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忧虑。

我的孩子小时候也拿过家中东西,但我们让他知道犯这种错误受到的处罚远远胜过考试学习知识的失败,让他知道了爸爸、妈妈不是很看重分数,而很重视品德,使他成为了一个谦和的人。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很重要的。我的孩子小时候整天丢三落四,今天买的尺子明天丢,到三年级骑车上学,钥匙也常丢,常要我们送。怎么行!后来我们决定:钥匙再丢得自己跑回来拿备用钥匙。四年级还这样,他自己把车扛回了家。那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呀!但换来的是钥匙再也不丢了。所以,父母们应充分重视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

2、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实验有句:“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现实情况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状态”。实际上,人与人的差距是状态。有了状态就有了方法,有了状态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前不久,复旦大学一位研究生跳楼某,他曾是某省的文科高考状元,应当说学习成绩是出类拔萃的,可又怎么样呢?父母白养了他,还不如考上大学留在身边的子女,对社会也没有贡献可言。一位学者说过,哲学家与普通工人的差距远小于野狗与家犬的差距。哲人与工人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一个单位里同工种的人其差距是状态造成的。有些人聪明,但他无所事事,怨天尤人,他就无所成。所以说,最重要的是状态,是精神方法。凡有助于精神状态培养的,就要去做;凡无助的,就要少做或不做。

大家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只要进了学校就没有好日子。在入幼儿园前,父母们怀着许多梦想,让孩子弹琴、画画、、跳舞……一进学校,进了考试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游戏。当然学习也不是为了给孩子快乐,而是寄托了许多幻想。逐渐地,现实让他们梦破,到了初中,那些美丽的幻想中的便被斩尽杀绝。剩下的是“苦”。正如孩子们所说:“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是的,每天早晨天没亮就匆匆赶在路上的是孩子,每天夜晚熄灯最晚的还是孩子(可能还有搓麻将的)。现在的孩子真比农民还苦啊!他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体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追问孩子幸福吗?答案是不。可孔子《论语学记》首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应当是快乐的呀。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在游戏、活动、玩耍中学习呢?为什么关在书房才叫学习呢?我们的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快乐指数啊!别让范进重现!

1、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先让我们从男孩、女孩身上说起吧。我们给女孩的玩具是布娃娃之类的,给男孩的玩具常是各种模型、而且是活动型的。那里面含着我们希望女孩温柔、文静,希望男孩勇敢、活泼的意思。女孩子打架的结果会是挨训:现在就这么疯,以后怎么办呀?男孩打架的结果是被赞赏:调皮的孩子聪明。孩子长大了,人们说:女孩到了中学就不行了,男孩子到了中学就好了。要知道谎言重复千遍成真理。女孩子受到的暗示是“不行”,男孩子受到的暗示是“行”,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状态,于是就如笔者在《享受幸福》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爱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欣赏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责他们吧。

2、孩子的潜力恒大于已经实现的一切。现代科学的研究早已证明,人的潜能是具大的。残疾人周舟不也成为很棒的指挥吗?聋哑女孩周婷成长为美国大学的高材生,正是其父周洪赏识教育的杰作。让我们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吧!

父母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

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每个孩子,在家庭中、学校中都应使他有个。什么?特色。现在分数,人都是失败者。其实,孩子学的太难了,有的是一辈子都用不上的知识,有什么价值?教育应该让孩子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学,考不上,也会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价值。复旦那个某的研究生有什么价值?很多优秀人才,他们并没有接受正规大学的教育。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诸如善良、勤勉远远超过大学的收获。每个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长道路,让他喜欢一样,会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乐,这很重要。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神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

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爱读书的民族,如犹太人。近代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均来自犹太民族:马克思以唯物辩证法改变了人类对社会的看法,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确立了崭新的宇宙观,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让人更准确地了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犹太族人。他们读书态度近乎宗教。孩子刚生下来,就用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他们也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他们每人年均读书60本,中国人均只有5本。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是否读书跟他是否大学没有关系,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乐园。

宁静才能致远。读书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

写日记是个好习惯。通过写日记,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和深化思考;可以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驶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子女倾诉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不仅孩子写、老师写、父母也可以写,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有的甚至彻底改变了一个孩子,一位家长,一个学校的状态。因为要想写得精彩,就必须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正因为父母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别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个命题肯定是正确的,只要父母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尽管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

阐释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相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育的影响(4)

家是每个人的港湾,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们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总结了一下家庭对孩子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家庭教育是个体成长的奠基性教育。家庭教育是人接受的最初教育,它开始于胎教。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胎教的科学性逐步被证实,胎教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逐步得到了完善。新生婴儿降临到人世间,最早接受的也是家庭教育。在每个人的人生之初,他都是作为一个对外界一无所知、基本生存能力极低的生物个体离开母体来到世间的。

刚刚出生的婴儿,仅仅是一个还缺乏社会性的头脑,像一张白纸一样无知的生命个体,之后逐步学会走路、说话,初识人间烟火,逐步懂得了一些最基本的生活知识和社会规范,并参与范围越来越广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不断认识社会。这些是人生发展中最基础的知识。

可以说家庭是人们接受教育的摇篮,也是人们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在教育这个由浅人深的过程中,对于任何人来说,最浅显、最基础的教育都是通过家庭、特别是通过父母来完成的。如果没有家庭教育所传授的那些基本知识、本领作基础,人是很难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

家庭教会在教育体系中,就象是建高楼大厦的基石,基石打得好,才能建优质的高楼大厦,家庭教育搞好了,才能为培养优秀人才打好基础。这种伴之以深厚浓烈的亲情之爱和细致人微的体贴方式而进行的家庭基础性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它对任何人一生的成长都起着奠基作用。

其次,家庭教育是个体全方位和终身性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那样,主要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为主体及一些专有知识为主体的教育,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最为广泛。它对人的教育,从最基本的生活本领,即吃、喝、拉、撤、睡、说话、走路、喜、怒哀、乐起,到劳动、社会交往、文化知识、人情世故、世态炎凉等无所不包,凡是父母掌握的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都会毫无保留地、无私地通过家庭教育传授给自己的子女和其他后人,同样,凡是家庭成员所获得的新知识、新经验,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感染、影响其他家庭成员。

家庭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性教育。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那样,总是以一定的时间段规定人必须完成的学业,获得毕业或结业证书。家庭教育却没有毕业证可拿,对每一个人来说,只要不离开家庭而生活,也就永久地接受着家庭教育,有时即使是暂时离开家庭而生活,也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进行相互了解、鼓励和教育。在家庭这所学校里,教育没有时间限制,它是人终身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

因此,作为内容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其他类型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特别在人的未成年时期和老年时期,教育和影响作用最为重大,关系着人的成长方向和晚年生活质量。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使人全面接受知识,熏陶品性,实践人生。

将近一百年前(1914年),美国的斯特娜夫人对中国的发展有一个大胆的猜想:“中国是最早开设学校的国家,尽管如此,他们的文明落后了。这是由于他们没有认识到妇女教育的必要性。过去,中国人认为妇女不应受教育,因此,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绝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现在看来,这个美国人的猜想并不周全,因为中国妇女受教育的状况已经不断改善。不过,这个猜想有一点是符合事实的:中国家长普遍愿意把孩子成长的责任推卸给学校。如果孩子的成长出现了问题,家长愿意批评学校的教师,"一般不愿意承认那是家长自己的失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满意的效果。”可见学校教育的成败,与家庭教育的支持密切相关。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一个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意味着个体做好了接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准备。倘若家庭教育未打下良好的基础,个体就会变成“不可教”、“不好教”的人。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展教育改革运动,实行教育补偿政策,就是为了改善劳工阶层家庭的不利处境,促进劳工阶层家庭子女在学校教育中能取得学业成功。

19世纪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家庭教育对社会的现实利益有重要影响。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其一但失败意味着一个人可能一辈子无法从动物人向社会人转变,这可能会致使一个人变成无用之物甚至变成危害社会的角色。家庭教育的缺失将导致人格缺陷、性情偏颇,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更改判断能力,对自己的情绪冲动没有自我控制能力,于是做出害人害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反之,家庭教育的成功,则可奠定一个人走向成功的人格基础,使之不但能够自立于世,而且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文化的载体之一,家庭教育对社会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本质而言,人类文明的终极价值无不是引领人类精神世界日趋丰盈,促使人类灵魂获得安宁和永生。家庭教育关注的核心便是人的灵魂的奠基和塑造。1995年,联合国在“国际家庭日”发表的纪念文告中指出:“家庭作为最活跃的社会细胞,把个人和社会联系在一起。它必须适应全球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深远的,它不仅影响人类的物质生活,还将影响人类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当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家庭建设,重视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创造美好的家庭生活,为建设一个文明、富裕、繁荣的社会奠定基础。


教育的影响(5)

家庭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作文范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糊口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统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披发甚至无主题。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顿的家庭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作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从我呱呱落地那一刻到现在,已经有10多个年头了。在这10年间,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和良好的家庭氛围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无论是糊口学习,仍是做人做事,有无数的记忆让我难以忘怀,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记得有一次,我被一道数学思索题难住了,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只好去请教妈妈。妈妈给我讲了一遍,可仍是没有听懂,因怕妈妈说我笨,便撒谎说听懂了。于是,妈妈又给我出了一道类似的题让我做,我因弄不清题里的数目关系,半天也没做出来。妈妈见状,狠狠地把我批了一整理,我很勉强,豆大的泪珠从脸上滚落下来。妈妈严肃地说:“做学问要老实,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能不懂装懂。”听了妈妈的话,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才深深熟悉到自己的错误,“是呀,假如刚才让妈妈多给我讲几遍,问题也许就解决了。”

于是,我如实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并哀求妈妈再给我讲几遍。妈妈耐心地给我讲了起来……,她边讲边用线段图把题里的数目关系表示出来,这样便于我更好地舆解。一遍又一遍,我终于明白了。而妈妈呢,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脸。从此以后,每当我碰到困难时,总能静下心来当真分析,其实想不出来,就虚心向别人请教,直到弄懂为止。这个习惯,使我受益匪浅,学习成绩逐步进步。

我的爸爸也是一个老实讲信用的人。他允许了别人的事情从不食言;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从不许诺。“言必行,行必果”是他的座右铭。他常常教育我,做人要老实。有一次,我在家里玩,不小心打坏了一个爸爸特别珍爱的杯子。

当时我吓坏了,心想:这下完了,爸爸肯定饶不了我。怎么办?我灵机一动,赶快收拾残局,到时就说不知道。说干就干,我四肢举动麻利地收拾好,然后坐到书桌前装模作样地看起书来。平时我最喜欢的故事,这会却怎么也看不下去,心里老想着杯子的事。我想到爸爸的老实取信,想起爸爸平时对我的教育,我对自己刚才的愚蠢设法主意感到羞愧,我决定斗胆勇敢向爸爸承认错误。

爸爸回家后,我如实向爸爸说明了情况;没想到,爸爸不但没批评我,反而还表扬了我呢。

我们这个辑穆的三口之家,我是爸爸妈妈的法宝,是他们快乐的源泉。爸爸妈妈勤奋工作,为我创造恬静的生长环境和学习环境,我在这温馨的家庭里快乐成长。我坚信,我会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让爸爸妈妈因我而骄傲,因我而自豪!


教育的影响(6)

《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名著19中》这本书收录了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学名著19种,作者首先对名著作者及作品本身进行了简单介绍,而后又对作品本身和其历史地位做出了客观评价、分析,既有有史以来第一部论述教育的柏拉图的《理想国》,又有代表古希腊教育发展史上最高成就的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既有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又有被誉为“标志西方哲学、社会和教育思想的主要转折点和17世纪学校教育的大宪章”的洛克的《教育漫话》;既有完成了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卢梭的《爱弥儿》,又有被称为“教育先锋”的斯宾塞的《教育论》;既有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和“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又有被认为是“超越了它自己的时代及其作者的时代”的弗莱雷的经典之作《被压迫者教育学》;既有被认为是“可以与哥白尼学说带来的革命相媲美”的`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又有被称为人力资本研究领域的“独立宣言”的舒尔茨的《教育与研究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书中还介绍了裴斯泰洛齐、杜威等人的著作。这本书是专门介绍教育家及其教育理论的书籍,很适合教师读,为教师完善自身专业素养提供了理论的养分。 洛克《教育漫话》 约翰·洛克,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巨子,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他在教育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由体德智三育构成的教育体系,是第一个提出精密体育理论的教育家。其绅士教育理论,直接影响和培育了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洛克的教育思想在现当代的教育教学中,影响依然是深远的! 洛克非常重视健康教育,提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为此他提出一套保持健康的建议。如他认为儿童从小时候开始,就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少吃药,衣服不能过暖或过紧;他主张饮食要清淡,认为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儿童的卧床要坚硬以锻炼身体,这样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强壮、勇敢又坚定的人。 洛克在品德教育方面也有明确的思想。他认为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拥有理想的德行,可以使个人获得幸福,也有助于他的事业成功.洛克主张对儿童实施德育时父母要做榜样和示范;要充分练习好的行为使之成为习惯;要和儿童讲道理,还应该给儿童奖励,这包括尊重、称誉和赞扬,但洛克反对体罚。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但必要的责备、斥责也可保留,但不可挫伤儿童的自尊心。 在智育方面,洛克强调培养有学问的人。关于智育的方法,洛克认为关键要使孩子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自己,提高求知的欲望。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再读《教育漫话》,洛克教育思想的高瞻性和先进性,让我体会的更为深刻。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洛克的思想也有一些值得人们商榷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光辉的思想、观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照耀着孩子不断健康的前行!


教育的影响(7)

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培育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所以我从小就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如今,我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抱着满腹兴奋与追求,加入到了辛勤园丁的队伍中,骄傲自豪地站在讲台上,用我的所能,竭尽全力地培育着每一个聪明活泼的学生。但是,如何扮演好新时期教师的角色?作为新走上讲台缺乏教学经验的我心中充满着困惑!看了这本书后我似乎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在这100个教育例子中,可以说处处让我感动,处处令我深思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这样一则故事:  皮尔·保罗这时担任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走进这所小学,他发现这里的'孩子无所事事,旷课、斗殴,甚至砸烂黑板成了家常便饭。当罗杰·罗尔斯这个孩子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上讲台的时候,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手指就知道,将来你就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杰·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校长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它。从那天起,纽约州的州长就成了飘扬在罗杰·罗尔斯精神领域上的一面旗帜。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也不再污言秽语,走路也挺直了腰杆,他成了班长。此后,他一直以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纽约州的州长。在就职记者招待会上,他没有提及个人的奋斗史,他只提及了一位点燃过他信念的校长——皮尔·保罗。  如果校长没有为他所点燃的这盏信念之灯继续燃烧的“灯油”,而只是把说这样美好的字眼作为心血来潮偶然为之,那做为他学生的罗杰·罗尔斯一定会怀疑这位校长所说的话的真实性,而失去为之努力的动力吧。我们有理由相信皮尔·保罗校长一定在之后的工作中,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不断的,持续的把握了每一个鼓励孩子的契机,让他们相信自己——我能行!反观我们平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又说了些什么呢?也许我们更多听到的是:“你看!家庭作业又没有完成!默写又不及格!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会做!再这样下去,你都不能毕业!将来走上社会,你还能做些什么?”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也许代替我们极力想让他们明白顿悟懂事的却是孩子渐渐失去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甚至也许在那小小的心灵滋长出厌恶仇恨的情绪。所以当我再一次听到不完美的课堂回答,我希望自己可以拍拍他的肩膀,说:别紧张,大声的说出来,你可以做到!所以当我再一次看到字迹潦草的作业时,我希望自己可以微笑着说:老师相信你下次一定可以写得更好。所以当我再一次看到令人叹息的成绩时,我希望我的眼中一定要闪烁的肯定的光芒,说:如果你能从即刻就开始努力,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实现你的理想。 “教学和教育的全部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成功的乐趣。”真是太精辟了!当我耐心地读过这本书后,才发现原来教育理论的真谛和教育变革的“秘密”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育的影响(8)

教师岗位培训要求看看《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并且写读后感,初入教师行业对各个方面都充满好奇,也都会认真对待,对于学习过程中的贵人,愿意对我的工作进行批评指正的人们,我会非常感激。一下是我的读后感以及总结出的一些方法,虽然不知道是否能运用的顺利,但是怎么说都是一份宝贵的经验。

一、对待孩子要多一些耐心

其中的一篇案例记叙了一个可爱的8岁小男孩,不爱写作业不爱静心读书,一到下课就爱跟在老师后面:“胡老师,昨天我被狗咬了”;“胡老师,李强上课踢我”。“胡老师,我不想和赵小路坐一位了”。看着他说个不停,他的老师总会不耐烦地对他说:“知道了,知道了。老师很忙,今天就这样吧。”而他并不生气,很宽容,慢慢地扭头走了。一天,当他的老师布置完作业准备去开会,他又站了起来,没等他开口,他的老师先说话了:“又有什么事?快点,我忙。”“我没有本子,还有……”“好了,自己想办法吧!”说完老师就去开会了。等开完会来到办公室,这位老师便看到自己位上放着一个色彩鲜艳的小蛋糕,旁边还放着一张小纸条:“胡老师,你很忙,也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看我的纸条。今天是我的生日,原先我想当面告诉你,让你和我分享快乐。可你太忙了,那就请你品尝小蛋糕,好吗?”这位老师很惭愧,拨通了孩子家的电话号码,给他送去祝福,并告诉他其实老师并没有那么忙。

读后,我和那位教师一样的惭愧:曾经我也觉得自己很忙。感觉与学生交流是浪费我宝贵的时间,有了这些时间我能改多少本作业、有了这些时间我能备多少节课。殊不知,在自己打着“我很忙”的旗号拒绝倾听学生的心声时,丧失的是为人师的耐心、爱心、丢失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和亲密。

二、关心爱护问题学生

盘圭禅师是一位诲人不倦的禅宗良师。他的一名弟子却染上偷窃的恶习,当其他弟子请求盘圭禅师赶走这名偷窃的弟子时,盘圭禅师却把众弟子召来对他们说:“你们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只要你们愿意,到什么地方去学都可以。但是这位兄弟甚至连是非都还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来教他?”这番饱含深情的话语温暖了偷窃者的心灵,也涤净了他的心灵。从此偷窃的冲动如烟消散。

读了这则故事,我们不禁被盘圭禅师大慈悲的胸怀所感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在现实中,不管教育表现形式多么纷繁复杂,但“爱”应该是它的核心。教育不能没有爱,可我们现在的教育由于种种原因,却逐渐偏离了这一核心。教育需要呼唤爱的回归,需要一个充满爱的心灵去震撼另一个心灵。盘圭禅师的故事不仅向我们告知了这样一个真理,同时也用它完美的结局证实了---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三、以人为本,创造适应人的教育

设计迪斯尼游乐园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格罗佩斯,在设计游乐园的路径时受启发于一位葡萄园主老妇人,这位老妇人因缺少劳动力而让买葡萄的人到园里自己摘葡萄。于是,他让工人在游乐园所有的空地上都撒上了草种,不几天小草发芽了。格罗佩斯让游乐园提前三个月对外开放。一开始,因没有路,游人不敢走,格罗佩斯告诉游人,在游乐园里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没有任何限制。于是,几天过后,草地上清晰地呈现出被人踩出的.优雅自然的小道。这些小道,走的人多的地方就宽些,走的人少的地方就窄些。格罗佩斯就让人沿着人们自然踩出的痕迹修了路。因为游乐园的路径设计既和谐自然,又满足了游人的需要,尊重了游人的自主选择,因此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并且感触很深。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有谁能够像格罗佩斯那样,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大多数教师唯恐学生走了歪路,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始终牵着学生不肯撒手,到后来活泼可爱充满创造精神的儿童都被我们“培养”成了统一标准的“老实”“听话”的学生。实际上,过多的束缚,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只能压抑学生的天性,只能阻碍学生健康的成长,而“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才能令其茁壮成长,趋向完美。教育必须是而且只能是适应人的教育,而不是使人适应教育的教育。我们要学习格罗佩斯“以人为本,顺其自然”的思想,让教育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