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美食(汇编4篇)
乐知天命
2023-12-26 04:06:24
其它
其它

苏州的美食(1)

清明节快到了,苏州的大街小巷遍布着卖青团子的店铺,每家店铺前站满了买青团子的人。青团子深受苏州人民的喜爱,是苏州地区人们清明节祭祀先人的传统食品,也是苏州人春季的时令食品。

青团子是用艾草、糯米粉加各种馅做成的。现在让我来教教大家制作的方法。首先,艾草汁是用艾草榨成的,而艾草十分常见,野外到处有它的身影,闲暇时外出踏青可以顺便摘些回来哦!把艾草榨成汁后把它倒进纯糯米粉里。记住,一定要纯糯米粉哦,因为这样蒸好的青团子才会更加软糯。馅就要根据个人的口味而制作了。如果你爱吃甜的,就准备豆沙馅,吃上去甜而不腻;如果你爱吃咸的,那就是春笋、猪肉、雪菜馅,吃了定会让你回味无穷。

刚蒸好的青团子青翠欲滴,扑鼻而来的清香在你鼻尖回落,让人垂涎欲滴。青团子看起来绿油油、圆润润的,散发着春天的气息,挑逗着吃货们的味蕾。忍不住咬上一口,浓浓的艾草的清香,淡淡的甜,爽而不腻,而且馅料也足,软软糯糯的,十分好吃。

介绍了这么多,吃货们一定口水直流吧。让我来介绍几家比较正宗的卖青团子的地方:山塘街的荣阳楼、观前街的黄天源,还有盘门的正仪青团子,大家可以去一饱口福哦!

苏州的美食还有很多哦,欢迎大家来苏州品尝!


苏州的美食(2)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景点有名,小吃也非常有名。苏州的小吃花色繁多,有香气四溢的小馄饨,有香酥可口的芡实糕,还有香脆酥松的蟹壳黄,而我最喜欢苏州的糖粥了。

“笃笃笃,卖糖粥”每次听到这叫卖声,就会让我垂涎三尺。白白稠稠的粥,热气腾腾的样子立刻浮现在我脑海里。只见粘稠的白粥上泛着一点点黄花,仿佛平静的湖面上漂满了枯黄的树叶一般,那是被淋上了桂花汁的缘故。香香的白粥还被盖上一层厚厚的红豆沙。这时如用勺子一翻,米香豆沙香夹杂着桂花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馋涎欲滴,说不定碗底还能翻出些小圆子呢。

糖粥不仅看相好,尝一口,味道更棒!吃糖粥时,我喜欢先用勺子把粥和豆沙拌在一起,这时粥被渗透进了豆沙的香甜,豆沙里也有了粥那独特的米香。一勺糖粥入口,啊!一股浓浓的香甜味充满了我的口腔,细细咀嚼,慢慢品尝,舌尖上的每个味蕾都在享受着这满口的香气。把粥咽下去的时候是最美妙的,一股桂花的清香从舌尖到喉咙,再到胃中,感觉全身上下仿佛都浸在桂花的清香里,舒服极了。

那么好吃的糖粥是怎么做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大米淘洗干净,用慢火熬成粘稠的粥,撒上一些糖,淋上桂花汁,最后盖上豆沙,一碗香气扑鼻诱人的糖粥就做好了。

有一天,我吃糖粥时,不小心把碗弄翻了,糖粥全 倒 翻在身上。一回到家,妈妈就闻到了一股香味,她在我身上闻了又闻,像只小狗似得,问我怎么回事?我说:“把糖粥打翻在身上了。”妈妈哈哈大笑地说,糖粥让我变成了一个小香人了。于是,我便给糖粥取了外号叫“满身香。”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尝,如果你到苏州来,一定要记得去尝尝苏州小吃——糖粥哦!


苏州的美食(3)

金秋十月里,是丹桂飘香的日子。我们的小区里到处都是桂花的清香:小巧玲珑的桂花像一个个穿着淡黄色的四叶裙摆的公主一样,一团团、一簇簇的躲在高高的枝丫上,这时,你若是从桂花树那里经过,不仔细寻找的话,还会纳闷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是从哪来的呢?

说到桂花,我不得不提到苏州的特色小吃——桂花糕了。没错,这个季节,也正是我这个新苏州吃货的解馋季节,因为每年这个时候,我的父母都会带我去苏州的各地大快朵颐,而其中不得不去的地方,就是做桂花糕的老字号———黄天源了。

看到盘子中整齐码放的一块块洁白酥润的桂花糕,就已经令人浮想联翩了,拿起一块,浓郁的桂花香气已经“花香袭人”,细细咀嚼,滑软油润、软糯甘饴,又甜而不腻,清香可口。米香、油香包裹着桂花香,重重美味又层层分明,甜中回味着甘。香糯里伴随着丝丝的凉。再配上一杯老板自酿的酸梅汤,或是西山的碧螺春,简直都可以把“山寺月中寻桂子”的意境融化口中了。满足了肚子里的馋虫以后,我的好奇心又出来了。

由于爸妈和老板是朋友,所以在我的再三央求下,老板才勉强同意我进制作间看一眼。我好奇的把小脑袋伸进制作间,立刻就被

一阵醉人的桂花香包围了。只见糕点师傅们把收集好的鲜桂花挤去苦水,用糖蜜渍,并与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和经过蒸、炒磨、、拌、擀,形成了一块块又大又圆、热气腾腾的桂花糕,再用一个长方形的模具往下用力一压,一块块桂花糕就做成了。整个过程纯手工制作。

说到桂花糕,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呢:新都有个叫刘吉祥的小贩,他从状元杨升庵桂花飘香的书斋中得到启示,将鲜桂花收集起来,挤去苦水,用糖密侵渍,并与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和,装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

桂花糕一经售出,便引来人们争先购买。后来,由当地糖果坊将此糕的制作传成下来,并且不断提高质量,使桂花糕成了远近闻名的苏州特产。

我喜欢苏州的时令美食,是因为它不像天津的狗不理和麻花,北京的烤鸭和驴打滚一样,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而苏州的美食是季节性的,比如说三四月的青团子,过了清明,就只有在梦里吃了。被老苏州称为“水上人参”的鸡头米,过了中秋,就只有眼巴巴的等待来年吃了。

亲爱的朋友,我想大声告诉你们:我爱苏州,更爱苏州的时令美食!


苏州的美食(4)

初到江南,若是北方人免不了是不适应的:缠绵的细雨,湿冷的气候——那是姑苏的秋冬了。此时,若是苏州人,定会早上起床后,吃碗面暖暖身子才工作的。说到面食,遇上几位老苏州,他们定会响堂堂地报出几个老字号:“朱鸿兴”、“万福兴”、“近水台”、“陆振兴”等。

苏州的面馆几乎随处可见,虽不大,但里头还算宽敞:都是曲尺形的柜台,沿窗排上几张八仙桌,一碗面均价在4。5元左右——那是三四年前的事了,现在一碗面要6元起价,而且桌子似乎也排的拥挤了些。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古朴型的面馆吧。苏州由于地处江南,天气有些湿冷,早上吃碗面是极惬意的——这面是做的极其精致的,细如发丝的面条从锅中如青龙出水般被捞起,然后静静地卧在汤水中。近观面条,色泽光亮,散发着淡淡的麦香。而此时如果你去喝上一口汤水,更是妙哉不可言,鲜香一下就从口中泛出。据说这汤水都是熬汤师傅隔夜用猪骨、鳝骨、鸡汤熬了一夜才成的,鲜美之感自不必多言。

如果仅是这些就诱惑住了你,那姑苏面文化的精髓你还没领略到。关键在于吃面时的浇头与汤水的搭配也是十分讲究的:细嫩爽口的虾仁面必是配上清淡吊鲜的鸡汤;传统又鲜香的焖肉面必是配上醇厚顶鲜的猪骨汤。

此外,吃面还有“免青”、“重青”、“宽汤”、“紧汤”等学说——那是一般老苏州才品鉴得出其中差别的了,对于外来人来说,一碗正宗的苏式汤面足以勾魂半日了。我去过其他许多地方,也品尝过所谓的“日本拉面”,但也许是对于乡土的眷恋吧,我独爱姑苏的面。

有句话叫“宁愿听苏州人相骂,也不愿听某某(某地方)人讲话”。从中,可窥见苏州人的脾性:温柔,不愿争执。“阿要来碗啥个面?”一句吴侬软语,让你吃面前就感受到了苏州“糯”的文化底蕴。况且,面店多是薄利多销,一碗面真的是好吃又不贵。

然而,日益入侵的外来文化,打破了姑苏传统的饮食文化。也许在小朋友眼中,更亲切的是“肯德基”等等。面店有些生意也大不如前,甚至被人奚落到“随便填饱肚子”的地方。但店主们似乎也无怨无悔,依旧传统着,依旧坚守着经商最基本的道德。这就是我独爱的苏州的美味——爱在一个冬日的早晨,吃着一碗澄澈的汤面,听着“欸乃”的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