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飘零久(推荐8篇)
好好爱自已
2024-03-28 05:59:23
其他
读后感

我亦飘零久(1)

读《我亦飘零久》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从去年的二月份开始到今年,她带给我的感受太多太多,有时会令我哈哈大笑,有时会令我眼泪泗流,有时会令我满脸浅笑……

独木舟独特的文笔将其旅途中所见所见所感记录,时而平淡,时而轰烈,平淡中带有不平凡的色彩,我喜欢她的许多看法,比如,她的“随性”,走过许许多多的地方,看过许多人,她的想走便行,随意前行。面对她所感动的人和事,她仍保持着她特有的纯真与善良,对街头卖艺的人寄以同情,她的看法独树一帜,即使只是“不善”,仍无独特的厌恶推就。这表现出人性之“仁”。

“我亦飘零久”是独木舟对其青春与现实的剖白、独到、真实感浑烈,随书有许多她在旅途中拍摄的相片,给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视觉体验。色彩斑斓的孔雀墙和房屋,深夜里满天的星辰笼罩下的高山地带,广阔湖面前,似乎有些许愁绪的红衣女子,走于汽车,火车站台的长发女子。这些照片正如她文章的句子一样,悉数感染着读者一颗“我亦飘零久”的心,她不断前行,与过去挥别,书写着自己独特的青春。

每个人都有过孤独,亦可以说孤独伴人一生,然而,我们的心是不甘孤独的,我们向往生活的每刻都充实、幸福。于是我们追求飘零于世寻找幸福,奔走于旅途人生中,期待有一天,我们能得到停留,建立一个家庭,笑脸终将充盈我们幸福的脸庞。

看着落地玻璃窗中反射的灯光下的我,突然莫大的孤独感来袭,我不甘,我想到了自己的梦想,想到了独木舟,想到了青春……行走于莫大世界,唯有守住本真的自己,才不至于迷失,成为生活的傀儡;唯有守住最初的梦想,才不至于没有追求,碌碌无为。

一年,断断续续,我将《我亦飘零久》这本书看完。期间,我面临了高考,走入了大学,结识了更多的人,看到了许多前十几年来未见过的风景。而独木舟,她独特的魅力一直感染着我,让我的心更为宽广。


我亦飘零久(2)

距上次读独木舟的作品已有一年之久,没想到自己会再次捧起她的另一部作品细细品读。

可以说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那些先前读过的文字在于我看来用“煽情”这两个字来形容再也不为过了。

直到读到后一部分的时候,她才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一一吐露出来,毫无保留的。正如在序言里荞麦说的那样,你们要好好珍惜这位用心掏给你们的作家,她把她所经历的都交给你了,她代替你帮你去你想要去的地方,然后用笔把一路的感想都写下来,帮你完成你的心愿。

越读到后面才发现那些煽情文字背后藏匿着一个个悲凉的青春故事。没有人会体会一个从小就比同龄人隐忍更多的人是怎么活过来的。

从小生活在一个不被母亲偏爱的家庭里,长大之后自然会有孤僻和暴躁的性格。父亲软弱无能,面对着母亲的责骂和训斥,他只能用沉默来作为回应。

可以说在那次她母亲背着她父亲做出那种无耻之事被发现后,那一刻仿佛就长大了,自此沉默不语,只想快快长大逃离被看成是人间地狱的家。

也许真的是上天对她不公平,从小缺爱让她被迫拔苗助长,一个人撑起自己的整片天空,那些写在书中零零散散的游记便是最好的凭证。

有着种种经历的人,对生活的感悟就会与常人不一样的体会。友情一直是贯穿着我们整个人的一生,有时不怕你面对面跟互相揭短,怕的是在后面的闲言碎语。

读者一读多了书便会把作家个人的感情经历和小说里的人物进行匹配,这可能是读者们一直墨守成规的思维。虽然自己没有看小说的内容,我想你还是会塑造与你差不多性格,和你命运相似的一个人在书中。

在你写的那些游记里,我发现你在寻找那些丢失的人性美,那些现在社会人缺失的一些东西,遇见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事。

很多时候,感情最好的发泄口便是将它付诸于文字里。

你说,我要起身走了,于是我会有安宁,我想在这路途上展现的才是一个真正的你吧。


我亦飘零久(3)

回到长沙的生活,看起来似乎跟从前没有区别。

依然是独居,找不到一起吃饭的人就每天打电话叫外卖,盒饭的分量总是很足,吃不完的就放进冰箱里等到又感觉到饿的时候拿出来,放进微波炉里热一下。

十月的长沙依然热得令人窒息,每到黄昏的时候我会穿上人字拖出门去离公寓不远的水果摊上买一些红提回来,洗干净之后装在透明的碗里。

夜里写稿子写累了的时候,会听着豆瓣FM随机播放的音乐,随意地刷一下微博,或者看一下帖子。

偶尔心血来潮的时候,会在上午去一趟超市,买两条鲫鱼和豆腐,配上辣椒和紫苏就能做很好喝的鲫鱼豆腐汤,或者拿玉米炖排骨,但总之一个人怎么都吃不完,放在冰箱里过两天只好拿出来倒进马桶。

这种时候,心里就会觉得特别特别难过。

那个时候的我,还不是一个能够跟寂寞和平共处的姑娘,每天晚上站在窗前抽烟的时候,总会问自己,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才会终结?

那段时间,我经常莫名其妙地流泪,情绪像一只饱涨的水球,稍微给它一点儿压力,便会汁液飞溅。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

四年级:白晗月


我亦飘零久(4)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吸引。平时一般不看同龄人的书籍,当仔细看完之后,觉得离我的生活比较接近。我不知道,可能像我们这样神经纤维敏感脆弱的人,总是带着伤痛前行,异常偏执,已近不愿意再去接受新鲜东西了。故事背景非常简单,用我的笔触写就是,“我希望你能够知道,但我知道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其中夹杂一些自己成长的感想,多少能掀起我们成长旅途中的共鸣。

笔触也柔软,可以展现作者内心温情细腻的一面,以《过程》的诗开头,“一月你还没有出现/二月你睡在隔壁/三月下起了大雨/四月里遍地蔷薇/五月我们对面坐着 犹如梦中 就这样到了七月/七月悲喜交加 麦浪翻滚连同草地 直到天涯/八月就是八月 八月我守口如瓶 八月里我是瓶中的水 你是青天的云 / 九月和十月是两只眼睛 装满了大海 你在海上 我在海下/十一月尚未来到 透过了它的窗口 我望见了十二月/十二月大雪弥漫”。

所有人都明白,没有牢不可破的感情。一个人坚持的爱情没有任何意义。可是依然有人前赴后继地追逐爱情,绚烂如烟火,惊鸿一瞥也永志不忘。每个人都在努力蓬勃地生活,即使漂泊在城市的边缘。我们都在努力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可是有时候并不是通过努力就可以改变,这是现实生活中比较无奈的地方。

也许不止我们,很多人的内心都盛满不安挑挞,它时而铺天盖地袭卷,时而蠢蠢欲动潜伏,有时像没有缰绳的'马驰骋,有时像安静的花怒放。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大部分人都借助语言和大脑相互交流,常常对彼此的心灵地带视而不见。相互接壤着几桩人情世故,原先那片丰盈充满灵气的心灵也渐渐干涸。沈从文说过,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都是与众不同的。我相信,爱好文学的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能捍守自己的一片灵气之地。“越是有能力有资本有才华的人越不甘心被人群淹没,在努力挣扎向上的过程中,她们都需要出卖一些真实的自我,掩饰真实的伤与痛。”


我亦飘零久(5)

我最喜欢的作家叫独木舟,一个小有名气的85后伪文青,比起那几本魅丽力推的青春小说,那封写给韩寒的长信更让人对她印象深刻。

这几天在重读她的游记《我亦飘零久》。这是一本超乎想象的游记,直到现在我都坚持这是我读过的游记中最真诚、最打动人心的一本。我喜欢这本书喜欢到甚至放言,看了这本书,别的游记就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没有办法,这本书里的情绪和情感太真实、太清晰,以至于让人不得不直面人生中的那些孤独和那些求不得。在一篇介绍新作品的文章里,独木舟提到王巧琳问她为什么那些心理描写如此真实。她回答,因为亲身体会过。“如你所知,真实的东西永远有一种难以言明的感染力。”

至今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补习班最难熬的那段日子,一边与全班为敌,死死对抗着同学的这种不满和厌恶、针对与排挤,一边像个陀螺一样复习、练题,应对着波动的成绩带来的压力,像一只蜗牛,背着沉重的壳,缓慢而艰难地行走、成长。

在那段几乎已经触底的日子里,每天坚持读一点点这本书就是最大的抚慰。从来没有一个作家能够替我发声,把那些岁月中沉淀的伤痛、那些青春生硬粗粝的孤独付诸文字,一字一句地描绘出来。那些从小人见人爱,学习、人际顺风顺水的人永远无法明白,一个人成长、对抗、战斗的感受有多孤独、多无助、多绝望。

你坚信自己没错,却得不到任何认同,于是只能选择全副武装地战斗、抗衡,披荆斩棘地获胜也好,遍体鳞伤地落败也好,都是一个人在面对,毫无退路可言——认输吗?求饶吗?那样只会换来更多的冷眼、嘲笑、讽刺、轻蔑。如果转身是悬崖,粉身碎骨我也跳,可惜,我的背后只是一片虚无。

再后来,进了大学,每次心情不好就会翻开它读几页,浮躁静不下来的时候也会重读,它能让伤痛在共鸣中得以修复,也能轻而易举地抚平我的毛躁和不安。

每个人都一根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这本书就是我的那一根。

我一度认为别的毒药用“信仰”来形容独木舟过于沉重,后来发觉,她之于我,也是这样的存在,她是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支撑着我一步步走了过来。

这本书,它不写任何攻略,不详细刻画任何人的穿着,它只是记下了一个内心痛苦而丰盛的女子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出发、观察到了哪些打动人心的细节,引起了她怎样的联想,勾起了她怎样的回忆、带给她怎样的冲击和感悟。

这本游记写的不是人也不是景,是一个女子真实的心路历程,是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在一路颠簸中寻找和修复的漫漫长路。

如今重读这本书,心绪已经有了很大不同,随着阅历的增加和自我认知的深入,对这本书的认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初读这本书,内心是座活火山,满是惴惴不安的伤痛,时不时会喷发出来,旧伤未好新痛又添,每一天都是一场战役。如今内心变成一座死火山,伤痛积淀成养分,笑也好哭也罢,不过是一种经历,渐渐有了处变不惊的定力。

当时以为跨不过的坎儿,已随着时间慢慢风化,变成一粒粒尘埃被风吹散,很难想象当年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哭到半夜的边缘少女会长成现在这个就算天塌了也有人一起顶着的元气萌货。那些自怨自艾、躲在角落瑟瑟发抖的时光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

当从阴霾天走了出来,再读这本书,开始慢慢地有所思考。某些伤痛是真的过不去呢,还是不愿正视、克服呢?

每个人都需要有直面过往、直面伤痛的勇气,这个作家的勇气让我钦佩也鼓励着我坦然面对自己的回忆。

可以面对以后是不是就可以试着修复呢?那些曾经流下的血和泪凝聚成文字,成为那些同样孤独的人的慰藉,同样也可以是一股更强大的力量冲洗着心灵的斑点、洗涤着人生印记上的污垢。

我当然知道逼着一个病人去求医是一件多么残忍多么而极易起反效果的事,可若不是这样的残忍、这样的逼迫,若不狠狠痛这一次,伤口就会糜烂、发臭、直至腐朽。然后呢?看着它们干瘪、衰退、死去?从此心底是一片沙地,再无生机?

不得不承认独木舟选择了很多人向往的方式疗伤,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她的勇气和资本,我们都只是尘世的一株草芥,终究被凡事纷扰、为世俗牵挂。

能够上路固然好,若是没有那个机会,我们也可以有别的选择。正视然后与之抗衡,生活本就是一场博弈。能不能赢,取决于能不能真正面对。

很多自我认知的文章都在重复,真正的幸福和安全感要考自己才能建立,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永远无法得到真正的安宁,却鲜有人说一切的本质。他们都在说,他们说,执行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他们说你要自己去建立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把我们需要的方法早早地准备好了,等着人们使用,却忘了告诉人们在使用前要做哪些准备。

更可悲的是,大部分人只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靠自己”指的不是努力工作、不断对外索取物质、金钱、名誉来填补内心的空洞,它指的是凡事不对外求,对内求,尊重自己的内心,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么看来,那些作者似乎在教人们如何“自私”。

其实不然,自私指不为他人着想、只考虑自己的欲望。而“对内求”意味着为自己而活,了解自我真正的需求,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意愿,寻求自己对自己的认同。

然而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明白不了,他们之所以得到了方法却得不到真正的幸福,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选择正视。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奇怪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人不允许吐槽和发泄,若一个人过于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对生活、对命运的种种困惑和不解、烦恼和忧虑,会被视为负能量过多而遭到排斥、挤兑甚至嘲笑和厌恶。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人的痛苦只会增加和放大。原本应当放发泄的情绪未能有适当的出口,只能在心里挖个洞藏起来,堵住。等到那些不愉快的记忆发酵成了一汪一汪的苦海,人们也就丧失了原本的快乐和幸福。

我曾经以为方式和方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良药,直到今天才发现,真正的那味药叫正视。

我想这样大概就能说通了,只告诉你怎么去处理问题,却不引导你看见问题的根源。文字也好、书籍也罢,终究只是远方的太阳,提供希望却不告诉入口在哪儿。我们真正需要的却是一盏蜡烛,指引我们找到路的源头。

而独木舟这本书的魅力和价值就在于,它看似消极且矫情,实则用一个真实、鲜活的案例向世人证明:正视内心的伤痛和苦难,远比想象中容易和轻松。


我亦飘零久(6)

这不仅是游历,更是时间的足迹。

从甘南到泰国,从厦门到印度,遇见的不仅仅是世俗风景,还有触动人心的人事,更是独木舟对生命以及自己的诚恳审视。《我亦飘零久》这本书是作者出道以来,最具勇气的诚意创作。在我看来,好的书籍不必用华丽的词藻装饰,无需批判和讽刺,而是去安抚焦躁的心灵,充实生活,完善自我。

“命运是公正的,它知道你的极限在哪里,它不会把你承受不住的苦难强加给你。”这句话我记忆犹新,因为这本书教会我太多道理。随着时间流逝与时代发展,互联网的影响至深,“丧”不但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主流文化,更成为了许多人负面情绪的代名词。大家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以潮水一般的攻势所占据。快乐虽唾手可得,随之而来的也有“丧”文化的声音。抱怨、浮躁、不安等负面情绪让许多人止步不前,然而这种情况却引起了不少网络人的共鸣。

凡是过往都有序章,所有未来都值得期盼。人们不应该随波逐流倡导“丧”文化的传播,让这种负面文化成为主流。人生的某些障碍,是我们难以跨越的,与其费尽周折选择逃避,不如勇敢克服,或许这会铸就我们人生的新高点。不管前方的路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多么坎坷不平,都比站在原地徘徊不定更接近目标。不用担心路途遥远,近一步也是进一步,同样有它的惊喜。

现如今,越来越少数的人选择去读纸质书,但当我时隔三年再去读这本书时,我依然热爱,依然热泪盈眶。我再一次被它深深吸引,忘记了身旁的喧嚣,所有的烦恼仿佛被我遗弃到孤岛,周围的一切似乎与我毫无关系。我,只是文中最平凡的字眼,但至少也属其中一员,似乎和作者同样历经市井纷繁,见识人生百态。“世界给了我们黑暗,也给了我们星星”。这本书赋予我烦恼存在于过去的理念,教会我缓慢坚定的成长。

风吹落枯叶,枯叶滋润土壤,肥沃的土壤帮助果实,缓慢而茁壮的生长。在阳光的沐浴下,捧着淡淡清香的纸质书,感受书中的故事,聆听书中的声音。虽然时间联合命运将我磨平了棱角,但这不会让我半途而废,放下手中的笔杆,我选择积极向上的生活,平稳坚定的生活。

后记:我认为可能有些人选择删除在这个城市或者这个世界的痕迹,选择逃离。那么或许这些人也还会热爱一些事物,燃起对一些事物的希望,本身就是美好的东西只是被暂时隐藏,不应该被遗忘。那么请读一读这本书,就算不是最闪耀的星星也可以照亮黑夜,相信苦尽甘来。


我亦飘零久(7)

时间路过宿命的转轮,覆盖纷繁的过往,指引着路,欣然前行。事过境迁,蓦然回首,稚嫩的花绽放出成熟的果。

——题记

在窗边、夕照下,觅一本好书,拾一束不昏不暗的余晖。龙井在热水中舒展,翻开一书风景,品味一个世界。

一路行走一路怜,人事相与不相念。

作者一路孤独,行走在印度、泰国……历经井市纷繁,众生百态。行走在路上 ,邂逅的不仅仅是尘世风景,更是触动人心的辛酸往事:孤独的在风中撒着纸风马的藏族男子、麻木而悲伤的新郎、一直强调自己不是骗子只是母亲的妇女、温和纯真又让人落泪的“哈利·波特”、与十七颗流星的不期而遇、菩提迦叶的法会……这虽是一场有人陪伴的出行,但读来却仿佛只是作者一人的旅程,是一场内心的洗礼……

一人孤独一人伤,迷茫醒悟两相妨。

这是一本最直言不讳的青春剖白书,这亦是对人生的剖析:梦想、羁旅、自由、青春的伤与痛……漫步人生,经历的,不仅仅是悲欢离合,更是森罗万象!在路上,行走着,回忆着,摸索着,感悟着,后悔着……原来,人生一世的冷暖,只如盲人摸象般。似小说又似游记,待读完才发现,这只是时间的足迹。

一叶孤舟一片心,稚嫩褪尽雨泪隐。

独木舟——作者的名字闪烁着孤独与叛逆。的确,她的年少,特立独行,叛逆不羁,然而一路风雨,令她成长。站在青葱岁月的尽头,看离别摇曳生姿,看过往渐行渐远,回忆也悄悄袭来,隐没在回忆中的是后悔:曾经,在若干年前的“我”,是出了名的不良少女,其实我真正做过的坏事又有那些呢?伤害的,不过是自己,和爱我的人。欲落泪,可成熟不允许,因为在某片天空下,她决定褪下幼稚的外衣,开始承担,开始顽强地活着,开始爱这世界……

一场追忆一场梦,回首不见皆成空。

在时光的波涛里,沉淀着的,只有那些珍藏一生的挚友和那些分道扬镳的陌生人,那些无以为继的梦想和那些恍惚而过的时光,那些求之不得的爱情和那些一事无成的岁月与回忆……

北宋的龙井,就着月色喝下,披一身月光,轻合洒满星光的书页。偶尔有风,树叶沙沙,从高处倾泻而下,一匹匹胜似绸缎的乐曲。一书读毕,多么多么的向往,来到你的城市,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悟你悟过的人生……

因为,你教会我:

生,是见识,不是活着。


我亦飘零久(8)

与其说飘零的是人,不如说飘零的是心。年轻的心,又有几颗是安定并且可以生根发芽的呢?无关乎书的情节,有人说,飘零是一种孤独;有人说,飘零是一种说走就走的自由,是人生最灿烂的奢侈,也是最孤独的自由。路上风景千千万,谁知道你会为哪一片风景停留呢?

只是行在路上,邂逅的又哪里只是风景呢,还有令人沉吟的悲欢离合。面对沿途的点点滴滴,有人选择勇往直前,于是很快碰到新的美好;有人沉浸在苦痛中无法自拔,于是悲伤的影像逐渐在脑海成形。就这样两种生活状态分别拉开了序幕。

有人说,独木舟只是失了个恋,何必弄的满城风雨?可是读过书你会发现那不仅仅是失恋,而是失去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好好的活着,可是不知道她是否活的`很好?人在生活中总要找到一个情感的输入口,或是言语、或是文字、或是某种情感的寄托。不然,为什么朋友圈、微博、QQ动态每天都会催生出无法计量的数目呢?

与众人不同的是,独木舟选择让思绪在书里飘荡,她把自己的生活状态散布于书中。前半部分大都是旅途中的遇见与离别,后半部分更多的涉及自己的故事。于是更多人在书里面只是看到了她的个人情感,便私自认为这样的书缺少价值。

其实,看书自然是要有求知识的目的,但是看一本书有时或许也是为了情感需求吧。或许对于别人的故事,我们没有办法切身体会当事人的心理历程,但是我想,看过书后多少会有一些悲悯之心吧。就像看别人的朋友圈,你可能心里有时还会不自觉的悸动一下呢。

一本书,一段年轻岁月的剪影。我在路上一边编写着自己的故事,一边体验着别人故事里的悲欢离合。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同的年轻岁月,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