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奶奶讲故事(甄选8篇)
随缘
2023-11-22 06:15:45
四年级
记叙文

听奶奶讲故事(1)

我的奶奶是一位中学校长。岁月在她慈祥的脸颊上留下了印记。她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优秀老师。她的学生们都爱她,爱她慈祥的笑容,爱她独特的教学方式,爱她课堂上那一句句洪亮的声音,爱她……可是,又有谁知道,奶奶的那段坎坷的求学经历……

奶奶不到10岁,就失去了父亲,而太外婆又是个家庭妇女,只能靠奶奶年长的几个兄弟姐妹外出打工获得的微薄的工资,来撑起整个家。那时的奶奶,可没钱去读书,在她的软磨硬泡下,太外婆才勉强同意让奶奶去上价格便宜许多的夜校。早上,奶奶就在家里干家务活,而晚上五点,才去上夜校。那时,条件可没现在那么好,冬天,奶奶坐在昏暗的教室中,寒风像刀一般,刮在她的脸上。在没有暖气的教室里,奶奶常常冻得瑟瑟发抖,手脚冰冷,可她坚持学习着,用那冰凉的手颤抖着,写下一个个字……夜校上到晚上10点才下课。昏暗的路灯照在泥泞的小道上,奶奶穿着单薄的衣服,一个人走在小路上,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四周传来野狗隐约的嚎叫,但奶奶并不害怕,因为,知识就是她的力量。眼前的小路还很长,很长,迷迷茫茫……

就是奶奶对知识的渴望,就是奶奶认真学习的精神,她考上了中学。中学里,她仍像以前那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走好学习的每一步路。不知多少天以后,高考开始了。奶奶更加努力了。清晨,别人还在睡觉时,她早已起床,借着稀疏的日光,朗读起了英文。傍晚,别人都已进入了梦乡,奶奶还在挑灯夜战,钻研一道数学题……终于,离高考只有一个月了。

但是上苍无情地给了奶奶更多的磨砺,在这个月里奶奶不断的咳嗽,到医院检查后,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肺结核,这个病在当时需要卧床静养半年以上,而且不能参加高考。

高考结束了,一个月后,奶奶也出院了。她是多么迷茫。上大学?不,都没能参加高考。找工作?不,虚弱的身体无法做什么工作……这时,她所就读的那所中学向她伸出了援手——请她来做教师。她再一次回到了教室中。

她竭尽全力,将自己所有的知识,统统教给了学生们。有时,她与学生只相差一岁,可她就像和学生交朋友一般,教授她们。生活对她的折磨,使她有了新的见解。她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做人的道理。最终,她当上了校长。可在她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遗憾,没有考上大学,可这时,已来不及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将永远刻在我的心里,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听奶奶讲故事(2)

4月23日,正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行了海上阅兵典礼。望着电视中那整齐统一的白色军服,我总能想起我们家的“老海军”,爷爷。

爷爷世世代代是个中医世家。爷爷的爸爸救死扶伤,也被一代人誉为名医。作为好几代传承的中医,爷爷的爸爸当然希望爷爷也继承祖业,做一名中医。然而,爷爷对中医却丝毫不感兴趣。

有一天,爷爷正在看报打发时间,忽然看见报上的一条新闻:海军工程学院招生了!看了这条信息,爷爷原本有些呆滞的眼睛一下子有了神,当海军的梦想在他心中扎了根。他将那份报纸藏好,当天晚上,他便拿了个布袋,里面装了些粮食,钱和书本,准备偷偷去报考这所高中,在那里寄宿。

那是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爷爷家中灯火通明,爷爷接着上厕所的名义,溜到了门边,望着门外漆黑的小道,爷爷没有害怕,正准备开门逃走时,爷爷的爸爸正好走了出来,看到爷爷蹑手蹑脚的样子,他走了过来,一把抓住爷爷:“立中,你干嘛去?”他翻了翻爷爷的布袋,发现了那张报纸和那几本关于海军工程的书,他怒火中烧:“好啊,你竟敢背着我,不学中医,去考个什么海军?”他解下皮带,手用力一甩,“啪,啪”,爷爷的身上出现了好几道血痕。当天晚上,爷爷彻夜未眠,脑中全是海军,报考……深夜,他再一次下定决心,重拾起了那份包裹,走出了家门。最后留恋地忘了昔日居住的房子,相处的亲人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上了参军之路,路,还很长,他的步伐是那么坚定,有力。小路上,漆黑一片,空无一人,但他并不害怕,孤独。他那为国效忠的决心像是一盏灯,照亮他前进的道路;像是一位良友,陪伴他,让他不再孤独;像是一包膏药,治愈他心灵,身体上的创伤。

路,还很长,很长……


听奶奶讲故事(3)

从我记事起,爸爸、妈妈就在外地打工,爷爷去世早,我便和奶奶住在一起。我成了奶奶的影子,奶奶也常说我是她的小尾巴。空闲时,奶奶总讲故事给我听,我最爱听奶奶讲故事了。

一天,我和奶奶在吃饭,奶奶做了许多好吃的:有清蒸鱼、红烧肉等等。奶奶又帮我盛了一大碗饭,饭吃了一半我就吃不下去了,就撅着嘴对奶奶说:“奶奶,我不想吃了。”奶奶语重心长地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呀”!再吃一些吧!”我狠狠放下筷子,生气地说:“我就是吃不下了嘛!”奶奶不仅没生气,还给我讲起了她小时侯的故事。

1958年,我的奶奶当时才7岁,居然闹起了饥荒,而且一闹就是四年。

杂草、草根、树叶、树皮……都被吃光了。山坡上,四野边,看不见一丝的绿色。这些东西怎么吃呀?树叶、杂草、草根都放到锅里烧着吃,而且那时候连一滴油都没有。而树皮就被捣碎了,像米一样,放在锅里烧树皮粥喝。想想这些东西是多么的难以下咽,可奶奶她们为了生存,只好吃。甚至有时这些难以下咽的东西都没有的吃。

当时的政府勒紧裤腰,发放救济粮,然而这远远不够。我奶奶的爸爸,也就是我的太太,就出去找吃的。有一次,他排了几个小时的长队,才打到一小碗稀得不能再稀的粥。他还走了好远的路把那碗粥端回家给奶奶吃。奶奶很懂事,他不肯吃,太太骗奶奶说自己吃过了,奶奶才端起碗,狼吞虎咽地吃了。奶奶说,那是她这一生吃过的最好吃的饭。

听了这个故事,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嗅一嗅鼻涕,看了看奶奶,立刻一声不响地把饭吃完了。而且我还向奶奶保证以后吃饭,再也不把饭粒弄掉在桌子上。

此时,我又想到了祖国母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现在的您是那么繁荣, 13亿儿女每天都有饱饭吃,就连我们这偏远的山村也过上了小康生活。相信您会青春永驻,您的儿女会更富裕。


听奶奶讲故事(4)

我们的童年里充满了快乐、充满了童趣。我的童年里也有着另一番童趣。

每天晚上,我都会和奶奶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听奶奶讲故事。有时讲一些童话故事,有时讲一些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又像往常一样坐在院子里—讲故事。今天奶奶给我讲了一个笑话,差点把我笑掉大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位富人急着看戏,匆忙中穿错了一只鞋。

富人上路后,走起路来一脚高,一脚低,非常难受。

他觉得非常奇怪,对佣人说:“今天我的两只腿怎没一只长,一只短?”

佣人说:“不会吧,腿怎么会一长一短呢?”

“那么也许是道路不平坦的缘故吧。”

佣人看了看他的双脚说:“哎呀,哪里是道路不平坦,是你把鞋子穿错了!”

富人连忙叫佣人回家取鞋来换。

佣人去了很久,却是两手空空回来。他对主人说:“不用换了,家里那两只鞋底也是一只厚,一只薄。”

当奶奶讲完这则故事时,我们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顿时,院子里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听奶奶讲故事(5)

“吃饭了,吃饭了!”这是妈妈在招呼我们去吃饭。

我无精打采地走到餐桌前。奶奶看见了,问我:“怎么了?有什么不顺心的事?”

“奶奶,老师让写庆祝建国60周年的作文,可是我不会写!”我垂头丧气地说。

“是啊,你才10岁,让你写我们国家60年的事,真是难为你了。你看,奶奶都60岁了,还不知道怎么写呢!”

“哦,有了!”我望着奶奶那饱经风霜的脸,大声欢呼起来,“奶奶,你不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吗?你就说说你的故事吧,你的经历一定会给我一些启发的。”

“好啊,就说说我的故事吧。”奶奶说。

“奶奶小时候,家里很穷,每天只能喝稀粥、吃咸菜;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买一点肉。哪像现在,天天吃的是鸡鱼肉蛋,喝的是牛奶饮料。好东西吃烦了,又想着吃我们小时候天天吃的野菜了。”

“奶奶10岁那年,看到有的小朋友去上学了,奶奶也想去,可是家里太穷,就没让我去上。因为奶奶没上过学,所以是大字不识一个,算是睁眼瞎了。”说到这里,奶奶轻轻地叹了口气。

“奶奶,那时候的学费很贵吗?”我问。

“不贵,一年好像只有不到2元。可就是这么点钱,很多人家还是拿不起。当时不仅老百姓穷,国家也是一穷二白。哪像现在,国家富裕了,你们上学的钱都是国家出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制,老百姓的生活才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和你爷爷每天在地里辛辛苦苦地劳动,终于可以吃饱穿暖了。后来,我们家买了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现在又有了汽车。你看,我们住的是宽敞明亮的楼房,用的是现代化的电器,这小日子过得多舒心啊!”

“奶奶,你的生活经历不就是我们国家从贫穷到富强的过程吗,我记下你的经历,不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吗?”

说完,我转身跑到书房里,端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


听奶奶讲故事(6)

每当听奶奶讲起她当年的故事,我都听得津津有味,别的事情我都无暇顾及。

奶奶经常讲起她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奶奶说,一进腊月,腊月上旬,人人都开始为过年忙活啦。腊八那天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当年,粮食紧缺,不像现在有许许多多的干果和粮食。像花生,葡萄干儿,枣,核桃仁,大豆,红豆,绿豆,……掺合到起。熬成稀烂,浓稠,香甜,的腊八粥。当年一般的人家只是用一些粮食,脱了皮的玉米,小麦,大豆,掺和到一起,煮成腊八粥。吃起来,往下咽的时喉都拉嗓子。”

不管穷人,还是富人,过年了都要给神灵,和祖宗,上供品。地主家才能用得起蜜饯、肉和水果当供品。一般人家都用馒头当供品。身无分文的穷人,万不得已,就盛三碗水当供品,用三根高梁杆,折断了当香火。祷求神灵保佑,明年能吃饱,穿暖,别无所求了。

现在的孩子过年了,买新衣服,从头顶一直换到脚底。现在的孩子一放假,像脱缰的野马,到处乱跑。以前穷人家的孩子饿的连话都不愿意说,咽唾沫的劲儿都没有了。过年的时候,孩子们的新衣服,都是用一些零七八碎的布块缝到一起的。大人们的衣服穿旧了,退了颜色。过年了翻新一下,买点染料放到染缸里,把衣服放里边儿一染一染。

到了三十,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穷人们买不起春联儿。人们都独出心裁地,剪一些窗花贴在门窗上,奶奶到现,在剪窗花的动作还非常的娴熟。三十晚上,有钱人家,都悬灯结彩,灯火通宵,穷人们都用些纸自己糊一些灯笼。里面放一个小小的蜡烛。挂在自己家院子里,益发显得喜庆祥和。

到了正月初一,不管穷人还有富人都早早的起来,拜神灵,拜祖宗。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听奶奶讲起以前的故事,那时候的人们被贫穷,落后,愚昧,包围着,吞噬着。可今天的我们天天都像过年,随时都能吃到,香香的,甜甜的,黏黏的腊八粥。穿着崭新的衣服,嘴巴里随心所欲的哼着小曲儿,吃着零食。过年时家家都悬灯结彩,灯火通宵。


听奶奶讲故事(7)

一天晚上,爷爷在他的书房里,抑扬顿挫地吟诵起毛主席在1949年4月写的七言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我听的很激动,按捺不住兴奋,挨着爷爷坐下来,问道:“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爷爷说:“正是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举夺取全国胜利,1949年3月5日到3日的西北坡,那可太不寻常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召开了。”

我赶紧问道:“下面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正巧奶奶回来了,她接着说到:“毛主席在报告中说了一句不朽的名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道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爷爷大笑道:“当时的情形还真是一触即发的样子,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在4月21日一声令下,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统一指挥渡江作战。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在西起江西九江,冬到江苏江阴,这长达1000多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空前激烈的就要打响了!”

我听到这里十分紧张,赶紧问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啊?”

奶奶严肃地讲道:“解放军中路集团20日晚上在强大炮兵的掩护下,率先在荻港附近突破敌人防线;到21日下午,西路军在贵池,湖口间突破敌人防线;与此同时,东路军则强渡长江,打得敌人落花流水、狼狈不堪,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摧毁敌军苦心经营了三个月之久的千里江防,占领扬州、镇江、江阴等地。此时,我党地下工作者积极活动,使国民党要塞守军起义,一下就控制了江阴炮台,封锁了长江”。

我高兴地跳起来道:“打得漂亮,这下真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啦!”

爷爷配合奶奶讲道:“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24日直奔南京总统府,将五星红旗插在总统府的大楼上。当胜利的捷报传到北京城时,住在香山双清别墅指挥渡江作战的毛主席,激情勃发,写下了壮志难酬的七言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我高兴地说下去:“咱们华北人民解放军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一举解放了整个华北;西北人民解放军也在5月20日解放了古城西安和渭水流域。接下来衡宝战役、广州战役、广西战役、西南战役以及向大西北进军,一场接一场的伟大胜利,让中华大地上凯歌嘹亮,捷报频传,红旗飘扬啦!”

“好!”爷爷和奶奶为我鼓掌。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这是中国历一件光荣而又有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将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听奶奶讲故事(8)

吃饭了,吃饭了!”这是妈妈在招呼我们去吃饭。

我无精打采地走到餐桌前。奶奶看见了,问我:“怎么了?有什么不顺心的事?”

“奶奶,老师让写庆祝建国60周年的作文,可是我不会写!”我垂头丧气地说。

“是啊,你才10岁,让你写我们国家60年的事,真是难为你了。你看,奶奶都60岁了,还不知道怎么写呢!”

“哦,有了!”我望着奶奶那饱经风霜的脸,大声欢呼起来,“奶奶,你不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吗?你就说说你的故事吧,你的经历一定会给我一些启发的。”

“好啊,就说说我的故事吧。”奶奶说。

“奶奶小时候,家里很穷,每天只能喝稀粥、吃咸菜;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买一点肉。哪像现在,天天吃的是鸡鱼肉蛋,喝的是牛奶饮料。好东西吃烦了,又想着吃我们小时候天天吃的野菜了。”

“奶奶10岁那年,看到有的小朋友去上学了,奶奶也想去,可是家里太穷,就没让我去上。因为奶奶没上过学,所以是大字不识一个,算是睁眼瞎了。”说到这里,奶奶轻轻地叹了口气。

“奶奶,那时候的学费很贵吗?”我问。

“不贵,一年好像只有不到2元。可就是这么点钱,很多人家还是拿不起。当时不仅老百姓穷,国家也是一穷二白。哪像现在,国家富裕了,你们上学的钱都是国家出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制,老百姓的生活才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和你爷爷每天在地里辛辛苦苦地劳动,终于可以吃饱穿暖了。后来,我们家买了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现在又有了汽车。你看,我们住的是宽敞明亮的楼房,用的是现代化的电器,这小日子过得多舒心啊!”

“奶奶,你的生活经历不就是我们国家从贫穷到富强的过程吗,我记下你的经历,不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吗?”

说完,我转身跑到书房里,端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