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作文指导(通用4篇)
似水流年
2023-11-07 07:27:17
中考
其它

初一的作文指导(1)

作文指导: 我有一个的家

学生出现的问题:

1、作文没有新意,体裁陈旧。许多同学就是爸爸妈妈等家人如何爱自己,小学是这些材料,初中还是,自己都没有写作热情,别人哪来阅读兴趣。特别是有的同学居然改写课文《散步》。

2、立意不深刻,只是笼统的爱等。作文的主题应该新颖深刻,就是“爱”,也应该表明怎么爱,怎样感激“爱”,而不能只停留在为爱唱赞歌,因为大家都这样立意就太普通了。

3、作文形式和结构很随意,没有养成构思安排结构的好习惯。

4、语言表达多数同学还是以平淡的叙述为主,记叙文应该以描写为主,把人物写活。

作文构思指导:

一、分析标题

这虽然是个半命题作文,写作的中心就是所填的词语,但是题目中的“家”也是可以重点利用的词语——初了本义家庭以外,还可以引申为集体、国家、甚至世界,这样就可以写寝室、班集体和学校等,一下就拓宽了写作的面,就可能写出新意了。

所以同学们在完成作文的时候,首先要阅读材料、题目、要求等,三思而后写,作文除了写对(不偏题),更重要的是写出特色,作文不是数学题,不是写了就可以得高分的。

二、作文形式指导:

1、传统形式:

这类作文多采用总分总的形式来写,所以开头结尾应该注重文彩。尽量少些俗话套话,例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有点的家庭幸福,有的家庭温馨······”这样的`开头就是废话一堆,除了凑字数,毫无意义。作文,展现的是文彩,所以语言要生动。可以利用比喻、排比等写“家”对你的意义来作为开头。

主体部分:注意选材的角度和代表性,并注意过渡。少一些雷同的材料,少一些“有一次、还有一次、例如”这样的词来过渡。没文彩没新意,表达的时候多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凸显人物性格特点。

结尾部分:呼应开头,深化主题。表达自己对家的责任(期盼)。

2、新颖形式:

除传统形式外,书信是最好的形式。刚读初一,可以向他人(同学、家长、朋友的等)介绍家庭学校班级等,这样更容易激发写作热情。

例文结构:

我有一个快乐的家

亲爱的爸爸妈妈:

(开头)你们好!和你们分别已经快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里,你们一定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我——在学校快乐吗?学习跟得上吗?吃得饱睡得好吗?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的牵挂,请你们放心,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因为在柳园,我找到了一个快乐的大家庭。

(主体部分):

在这个大家庭里,有 。(用具体的片段描写展现老师特点)

在这个大家庭里,有 (特点)兄弟姐妹(同学)。(先概括整体,后选取几个油代表性的人物来写)

(结尾)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不觉得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里是一件幸福的事吗?老师和蔼可亲,同学活泼有趣,这样的环境每天都让人心里美着,脸上笑着,快乐生活着,努力学习着,为自己的梦想拼搏着。

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你们的

XXXXXXXX 完成作文:

我有一个初一上第2单元亲情作文指导 的家

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幸福、快乐、温馨、麻烦、遗憾等等词语。

2、内容尽量真实,情感一定要真实感人。

3、表达通顺,语言生动,书写工整。

4、字数不少于600个。


初一的作文指导(2)

前几日,与同学闲聊,恰巧聊到了志向和人生规划。竟赫然发现那些与我同龄乃至更小的人早已有了完整的计划,再不济者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

“我要读北大心理系!好吧,就算考不上也要读心理系!”

“语言系是不变的了,现在就在看学校了。”

“我嘛,成绩你们也知道肯定考不上什么好学校了。混完高中,就出去打工。嘿嘿,我想开间车行,等攒够了钱就回老家,开间小车行,等到生意差不多了就找个合适的女人结婚过一辈子……”

……

“你呢?”问到我了。

“我……”无言以对,我竟发现我对未来是真真切切地一片迷茫。学校、专业、职业一项都没有计划。甚至可以说,不要算目标了,我连白日做梦的“梦”都没有。

我就像在生命之河中的一叶孤帆,漫无目的地在浩瀚无边的生命之河中飘荡。

又想到从小每当亲戚们又聊到我的未来时,我好似每次都只能露出尴尬的笑说:“走一步看一步吧。”

生物老师曾在课上说过:“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阶段。”我想在我现在这正处于青春期的阶段,真是与这话再贴切不过了——即回不到无忧无虑的童年,又进不到,也不愿意进到成人的世界。

我喜欢看人,无论是高峰期的人流,还是静静地观察着一个人的表情、动作。我认为这是再愉快不过的事了。但我尤其喜欢静静立在原地,看流动的,川流不息的人潮。这会让我产生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我会感到我脱离了这个浮躁的世界,也就更能静下来思考。

但当我对未来感到迷茫之时,如此本该令我清醒的行为却令我更加的迷茫。

“眼前这个拎着大包小包超市购物袋的女人,其实轮廓蛮漂亮的,可惜已经被岁月折磨成了‘黄脸婆’了。唉,当年可能也是个‘万人迷’吧!”

“啊!那是_大学的学生啊!……真是的,寒窗苦读十几年,考上了大学后竟成日流连于烟花之地!”

“又有老人摔倒了啊,为什么大家都是熟视无睹地离开呢?”

我害怕,我恐惧,我怕多年后,我也会被时光无情地腐蚀,我怕多年后,我也会在本该奋斗之时肆意地挥霍青春,我怕多年后,我也会这般的冷漠……

但我又像每一个孩子一般,渴望着成长,渴望着早一步踏入成人的世界……

身体中的两个,不,也许是多种不同地想法冲撞着,快把我那原来就不太“坚强”的大脑撞昏了。

我站在时间的隧道中迷失了方向,想停下来问问路。可惜时间隧道的主人一如既往的专横——“不许后退!不许停留!只许前行!”我只得摸黑在这隧道中继续前行。

十五岁,我多了一分茫然。


初一的作文指导(3)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着《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

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初一的作文指导(4)

秋风,秋风中有着凉凉的记忆,有着痛苦的回忆。

我还记得那一天,天气十分晴朗,奶奶对我们说,问我没去不去给他帮帮忙。我想:给奶奶帮忙也是好事……再说了,奶奶也这么大年纪了。想着想着,穿上衣服,问哥哥去不去,他说:“我不去了,你去吧!”我穿好衣服,就跟奶奶去一间小屋子里。在路上,心想:哥哥也真是的,也不来帮帮忙。

想着想着,就来到了一间小屋子的门前,打开屋门,里面又潮湿又阴冷。奶奶打开灯,里面放的是烟花呀,奶奶拿出两把斧头,我向外面扔烟花,一会儿的功夫,已经向下搬了很多。心想:奶奶留这么多烟花干什么,在心里憋着,还不如说出来,就问奶奶:“这么多烟花干什么呀?”奶奶说,可以卖钱,但是要把里面的沙土砸下来。

我们一起砸掉里面的沙土,一会儿的功夫,成山的烟花已经砸完了,奶奶清扫时,一不小心歪倒了,我一害怕,就冲过去扶奶奶,左手和左脚没了知觉,心想:奶奶这是怎么了。围上了几个好心人,其中一个是医生,说是脑出血,一听见这个词,我心里更加害怕了,医生把手机跟我,让我打给家人,我打给妈妈,心里想:快点接!快点接!通了我让妈妈过来,打了120,救护车来了。

妈妈和二姑上了车,陪着奶奶。我心里想:奶奶对大家也好,对我们也好,怎么成了这样,要是哥哥来就好了,奶奶就不用这么使劲砸了,也不会累倒了。

我把这件事刻在心头,使我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