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尊重(必备6篇)
小成熟
2023-12-03 03:52:46
六年级
记叙文

不尊重(1)

爱迪生曾经说过:“我崇尚一切德高望重的名人,但我从不败倒在他们的脚下,我渴望用科学来否定他们的谬误。”
既然是名人,就一定在某方面有突出的能力,在芸芸众生之间,鹤立鸡群。它们是圣洁的偶像、是人们心中的“圣人”,它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言谈举止,都被人们看在眼里,并分析出其中那“无人知晓的涵义”,以致于连那位名人都惊讶了。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作家洋洋洒洒地完成了一篇着作,可他并不知道,在这篇着作之中,有一个难以发现的错别字。这个错别字似乎很得意,因为只有它才“与众不同”,竟飘飘然地炫耀起来了,旁边的字不服气了,大声质问他:“你是一个千人嫌、万人恶的错别字,你凭什么炫耀,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大呼小叫!”而那个错别字却不着急,“不急,以后就知道了!”
数年后,这个作家的文章已经名声远扬了,人们开始疯狂地了解他的资料,并从每个细节、每个动作甚至每个字都分析出了他当时的用意以及所体现的精神,当某个崇拜者阅读这篇文章时,发现了这个错别字,大惊:“作者用了通假字!”
看了这个小故事,相信大家不禁有些感触吧!我们的教科书何尝不是如此呢?譬如《木兰诗》中,老师让我们记住花木兰的精神中那条“不慕高官厚禄”那句话,我们当时信了、也背了。后听一位作家说,其实木兰当时不当尚书郎,很可能是因为他怕女儿身份暴露被杀才推辞的,而不完全是“不慕高官厚禄”。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名人的支持者都会挖空心思去找他们的一个个优点,哪怕是沾点边,也要大肆宣传,可名人再厉害,归根结底,他还是人,不可能像支持者所说的那样“十全十美”,他们也会犯错、也会失误,而这些崇拜者们的言论,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它们像一台笨重的机器,迷信地倒在了名人的脚下,他们也许会因此而一帆风顺,而更多的,则是头破血流。
早在建国初期,一些人对某些名人迷信地五体投地,终日“老大哥”长、“老大哥”短的,结果弄得无所适从,甚至四处碰壁,不是这样吗?盲目迷信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苦涩的回忆,只有自我解嘲的苦笑。
不要迷信名人——我们是清醒的凡人。
我们在仔细阅读某些定论时,是否有证明过它的行为呢?伽利略不也在比萨斜塔上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那个“物体的下坠速度与重量”的观点是错误的吗?而在此之前,所有的人都在嘲笑他,其实,他们是在笑自己。
百川归海,殊途同归。我们尊重一切名人,但我们有信心,我们绝不迷信。我们有否定的胆识,因为我们有“独立思考”这个强大的武器。我们尊重名人,但绝不迷信他们。


不尊重(2)

在我的心里,值得我尊敬的人有很多。奋斗在祖国最前线的军人们,伟大的科学家们,无私奉献的老师们,还有默默无闻的最底层的工人们。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亮。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人。他们都是值得我尊敬的人。可是也有一些人,他不值得我尊敬。今天我就要说一说一个不值得我尊敬的长辈。
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同一个单元。看起来他的年龄有五六十岁的样子。我们小区的孩子都管他叫爷爷。可是从那件事,以后,我再也不想叫他爷爷了,因为我觉得他的德行完全不足以让我称呼他爷爷。
他是一个暴发户,早年做生意发的家。所以行事说话都有一股暴发户的味道。记得有一次,我和其他小伙伴放学刚刚走到楼下,看到一位清洁工爷爷在捡垃圾。可能因为年纪大了,也可能因为太累了,看起来清洁工爷爷,非常的疲累,腰都直不起来了。一个踉跄手一下搭在了旁边的车上。我们都非常担心老爷爷。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在我们耳边响起了一声:“喂,那个老头。你不要把我的车擦花了。你捡一辈子垃圾也赔不起呀。”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皱起了眉。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个暴发户爷爷。他继续又说,老头,就是因为你这么没有眼力见所以你现在才会捡垃圾。那个清洁工爷爷,接连说了几声对不起,就走了。我看着清洁工爷爷的背影,心里难受极了。一个默默无闻在底层奉献的老人被人当众责骂,侮辱。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凉。我和我的几个小伙伴们终究都没有发声为清洁工爷爷说话。我们都觉得很惭愧。
就是那天开始,我心底对那个暴发户爷爷厌烦极了。虽然妈妈经常告诉我,要尊重长辈,爱戴长辈。可是这样的长辈值得我尊重吗?值得我爱戴吗?他都不尊重一个默默奉献的老人,那他值得我们的尊重吗?从那天起,我再也没有叫过他一生爷爷。


不尊重(3)

我拒绝你,是因为你不懂尊重

文/晚情

1

昨天进完货订机票回家,特意选了靠窗的位置,我一直都喜欢找靠窗的位置,因为喜欢写作,看看外面的蓝天白云,很适合整理自己的思绪,往往这些时候写出来的文章自己都特别满意。

刚刚找到位置坐下,一位小姑娘跑到我面前问我:“姐姐,你是一个人吗?”

我点点头,她不好意思地说:“是这样的,我们三个小姐妹一起出来玩,但没有三个一排的位置了,只好分开选了,可是我们好久没见了,有很多话想聊,不知道你可不可以坐到前面一排,实在不好意思,给姐姐添麻烦了。”

前面是个靠走廊的位置,一般是我最讨厌的位置,但我很爽快地解开安全带,让她们坐到一起。

小姑娘笑着连连道谢:“谢谢姐姐,你人真好!”

我人真好吗?不见得,我拒绝别人的时候可多了。但我宁可自己不方便,也愿意成全这位姑娘。因为她向我提出要求时,是和我商量的语气,让我感受到了尊重,我觉得她是个有礼貌有教养的姑娘,所以我不会拒绝这样的姑娘。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很冷漠吗?未必!我和先生出去玩也经常没有选到一起的位置,但凡客客气气地请别人提供一下方便,从来没被拒绝过。但如果你用那种“喂,让个座呗!”“给我看下行李。”“快送我去医院。”只要对方是正常人,那必定会拒绝你,因为你连个“请”“能不能”都不会说。

所以听到很多人说,现在的人真冷漠,连个位置都不肯让,连个小忙都不肯帮,请审视一下自己的态度,是让人想帮你呢还是想抽你?

如果你不尊重别人,人家拒绝你是理所当然的,又不是爸妈,得无条件地忍受着你的颐指气使。真的诚恳客气地提出请求时,被拒绝的概率是很小的,除非你真的遇到极品。

2

很久以前,久到什么时候我已经忘了。有一天,我正美美地听着音乐泡澡,先生的电话催命一样地响起,一接起,他在那头心急火燎地说:“宝贝,赶紧准备一下,今天晚上和我去赴李会长的约,你动作快点,我半小时后过来接你。”

我忍不住皱眉道:“我昨天不是已经告诉你我不参加了吗?你也已经答应了啊!”

电话那头有一瞬间的停顿:“我知道,可是李会长听说你也在,他希望你也来啊!”

我继续问:“那你告诉他我会去了吗?”

他说那倒没有,于是,我很干脆地说:“我不去,你自己找个理由跟他说我正在跟别人聚会吧!”

他听我这样说,有点不高兴:“你明明就没约,你是不是故意的啊?”

我听他这样质问,也有点不高兴了:“首先,你都没问过我现在在干吗,有没有事,方不方便,就直接替我做主了,这样是尊重我吗?难道我的时间就是24小时配合你的吗,我又不是你下属?其次,你若不经过我同意就随便替我做主就应该想到会有被拒绝的可能。再次,如果现在我突然打电话给你说,我的某某想见你,你半小时之后出现,你什么感觉?”

当时他恨恨地挂了电话。我继续没心没肺地听音乐泡澡。

可以说当时我也挺敏感的,由于我和他的经济能力相差悬殊,社会地位也不等同,我就更在意他是不是尊重我这一点。

后来,他和我聊天的时候,反省了自己的做法,他说这件事他确实有点大男子主义了,被我拒绝,算是给了他一个提醒。

有一次和朋友说起这件事,她说:“你呀,你就不怕他生气,不在乎他的面子吗?”

我在乎啊,在乎的不要不要的,可是我当时想的是如果我默认了他这种不尊重我的做法,那么以后这样的事件会时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他知道我会妥协,知道我会因为他的面子放弃自己的尊严,那么,他何必还要尊重我呢?我自己都不尊重自己了。

好在先生是个非常懂得自省的人,从那以后,但凡和我有关系的事,他都会事先和我商量,而我也会尽量配合他,这算是我们磨合期间的一件小事吧!

3

前不久朋友夫妻吵架得很厉害,因为男人私自给了父母一万块钱。老婆知道后大为生气,两个人从吵架几乎闹到离婚。

男人很是郁闷,跟我先生抱怨说:“这女人真是小气,不讲道理,我给我自己的父母钱有错吗?他们把我生下来,养这么大,这份辛苦是多少钱都抵不了的,作为儿子,我理当孝顺他们,结果这个女人就大发雷霆,她还跟我说要离婚,谁怕谁啊,这么不通情理,没有孝心的女人,我也是过够了。”

但他的老婆是这样对我说的:“晚情,我真不是一个小气的女人,我也不是特别在意这一万块钱,但我就是特别受不了他这种偷偷给钱的做法,他就不能跟我商量一下吗?难道我不是他老婆吗?”

我们当然不希望他们因为这点事就离婚,就把女人的感受转告给他,他一听,嗤之以鼻:“告诉她?去年我朋友要借三万块钱,我就跟她商量了,结果她呢?一口拒绝,所以我现在也懒得跟她商量了,直接就做了,她能拿我怎么样?”

后来,我听他老婆说,那个问他借三万块的朋友,之前两次的三千和五千还没还,当然要拒绝了,但公婆和朋友不同,只要跟她好好商量,她不会拒绝的。

说实话,我不觉得老婆错了,反而觉得这个男人很有问题。一次被拒绝,就可以不尊重对方吗?

经常听到很多男人控诉老婆对自己的父母不好。但是也听很多老婆说过:其实真的不介意老公去跟公婆尽孝,但老公经常自说自话地就做了,所以就非常生气,和钱没关系,和爱有关系。嫁给一个男人,就是希望得到对方的尊重和爱护,但在男人这样的做法里,总觉得自己是个外人,还是个坏人。

尊重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起码可以解决90%的矛盾,当你对另一个人付出尊重时,你会发现对方变得特别好说话,特别可爱,特别通情达理。

4

我有一位朋友是不打不相识的。

三年前,她第一次到我家里来,我带她参观。都是女人,她对其他地方都没兴趣,就喜欢参观我的更衣室。不得不承认,女人都喜欢败家,无论有钱没钱,就喜欢不断买衣服,直到家里塞不下,还要继续买,我也不例外。在买衣服这件事上,我基本上没什么理智,喜欢就买,买来不喜欢就塞到角落里。

她指着其中一个柜子问我:“这些衣服好像都没怎么见你穿过啊!”

那个柜子里我放着一些曾经很喜欢,但现在已经不适合穿了的衣服,算是我岁月的一个见证吧!虽然很喜欢,但因为喜欢买衣服,所以上身的次数不多,很多跟新的一样。

我说:“以前经常穿,现在不穿了。”

她立刻说:“那太浪费了,之前还有人问我有没有不要的衣服,捐出来给山区呢,我看看还有没有那人的联系方式,我让她跟你联系一下。”

我当时就一脸黑线,冷冷地说:“我没有想过要捐这些衣服。”

她说:“你反正不穿了,放着也是放着,我给你捐过去,还帮你腾地方了呢!”

我在心里说:那我可就谢谢你……全家了……

因为那次事件,彼此挺不愉快,就淡了往来,因为我真的不喜欢别人随便处置我的东西,因为,那是我的东西。

大概在去年,我们又见面了,她说:“我一直想跟你道个歉呢!这几年来,我经常碰到喜欢用道德绑架我的人,我才知道我当时的行为有多讨厌啊!”

于是,我们又恢复了交往。必须得说,我这位朋友是个非常有爱心的人,我们没联系的这几年里,她一直都在做义工。

这一次,她对我说:“亲爱的,做义工会让自己的内心特别充实,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和兴趣和我一起去呢?”

我问了下内容,就是每个月去一家福利园,那里收容了不少有残疾的孩子,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一起玩,节假日的时候买礼物送给他们。

这么有意义的事情,我很愉快地答应了。

第一次我拒绝她,是因为她不问我的意愿就要直接处置我的东西,所以我很不高兴,就算原本愿意也变不愿意了。第二次,我答应得很愉快,是因为她尊重了我,现在我们已经是非常非常好的朋友,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当你觉得这个世界太冷漠,每个人都拒绝你,你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方式和态度有没有问题,是不是让人反感了。我们不说请求帮助需要低声下气,但是起码的尊重应该有吧?

当你觉得别人太没爱心,你应该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别人要你做同样的事你会不会答应?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请不要开口,不为难别人,不去给别人拒绝你的机会,那是你自己对自己的尊重。

与善良相比,这个世界上更缺尊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必定在这个世界上寸步难行,还是那句话:全天下的人又不是你爹妈,没必要惯你那臭毛病。

我们也要学会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时间,尊重自己的空间,尊重自己的人格。如果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那么,其他人必定践踏你!


不尊重(4)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99%的家长不知道的秘密

曾经,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甚至“快点玩”。

熊孩子怎么这么慢!

每次看到两岁的女儿笨拙地、慢慢腾腾地举起小勺子吃饭,花上5分钟才能吃进去一口时,琳琳就在一边按捺不住,先是不停地催促“快点快点”,如果催促不管用,就干脆抢过勺子喂起饭来。

每天早上七点半我都很愤怒,眼看着要迟到了,五岁的儿子却依然不急不慢地收拾着书包、穿着鞋子,我通常会很温柔地催促儿子两遍,见儿子不为所动,顿时河东狮吼,于是每天上学都像打仗一样。

少儿科技馆里,孩子在运动传送装置边,不厌其烦地跑来跑去,转动把手,看小球前进、落下、再前进……在一旁的妈妈烦躁地走来走去:“老玩一个有什么意思?再玩这个就没时间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说,她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则不停地挣扎回头……

这样催促乃至代劳的场景,对大多数父母来说并不陌生吧?大人总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节奏行事。其实,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的生理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父母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太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于是反过来打乱孩子的节奏。

停不下来的父母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功论导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标准……都促使父母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去催促孩子,就像妈妈带着孩子匆忙地走在学琴的路上,打仗一般紧张。这其中,孩子的节奏问题普遍被忽视了。

周末、节假日,父母让孩子赶紧吃饭,吃完饭赶紧做作业、画画、弹琴……孩子们不仅在学校里承受着各种快节奏的压力,出了校门依然不得清闲。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周末不仅应该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来深切了解孩子各种需求的时机。

家长催归催,可孩子依然快不起来。教育专家认为,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节奏看在眼里,是因为他们渴望孩子与自己同步。父母会想,我们是一个家庭,一个整体,有着共同的生活节奏,这一点是天经地义的。

这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家长去顾及孩子的特殊感受。一个慢性子、爱做梦、做事拖拉的孩子让父母焦虑恐慌,他们似乎从孩子日常行为中的反应速度及活跃性中看到了他的将来。

最终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种欠缺,从而埋下了将来引起孩子焦虑的隐患。父母可能看不到这些,他们看到的只有竞争,以及未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他们变得紧张敏感,对自己生活中的空洞与空虚充满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当起孩子的教练,甚至是魔鬼教练。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99%的家长不知道的秘密!

尊重孩子的磨蹭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种正常现象,它能教育孩子,帮助孩子适应外部世界。但是,当催促过多地表现在与孩子的关系上时,通常是因为父母自身的焦虑。当父母无法克服这些焦虑,将这些焦虑转嫁给孩子时,伤害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经常被父母催促来催促去,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要么逐渐认同父母而变成一个同样焦虑的人,要么以一种极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这种被动拖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愤怒。

当然,一味地指责家长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家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社会现状已经不存在有利于人体自身发展的节奏,找到一个适合照顾孩子和指导孩子的方式更是越来越困难。从深层意义上研究,热衷快节奏,与时间赛跑是人类的一种潜意识。

如果时常感到被迫加快生活节奏,很累却不能停下来,那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需要战胜某种恐惧:幼年对长辈和老师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对消极状态的恐惧,以及对抑郁、空虚与迷茫感的恐惧。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恰恰道出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会群体心理,已影响了家长们的意识,使我们急于看到结果,这也加剧了家长内心的焦虑。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把竞争早早地引入其生活,破坏性大于建设性。在竞争焦虑氛围中成长,并被迫进入竞争轨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无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事实证明,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

作为家长,当务之急是尝试和孩子一起放慢节奏去生活。这样做不仅事关家庭生活品质,而且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父母只教会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体和头脑,却没有让孩子学会如何产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画并形成各种概念,岂不是一种失败?而勾画并形成各种概念的技能,孩子往往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一位非常有名的台湾女作家——龙应台,作为母亲,她对儿童的节奏格外尊重,并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了女性在个人事业与母亲角色之间的冲突,感动和启迪了无数读者。

她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不尊重(5)

最高级的修养,是尊重别人跟你不一样

文/艾小羊

1

去美术馆看画展,遇到阿西与她的新男友。阿西换种心情就换个男友,但这届男朋友我感觉不错。名字也好听,叫简白。是一所艺术院校的老师,说话温文尔雅。因为印象好,看完画展,大家一起吃饭。

吃饭的时候,得知跟我一起去的女友自己开摄影工作室,简白谈起日本艺术家蜷川实花。 对于蜷川老师的作品,我不反感,但我朋友不喜欢。所以当简白滔滔不绝的时候,她一直默默吃菜。

简白忍不住问:“你搞摄影的,不研究蜷川实花?”我朋友只好实言相告:我不喜欢她的风格。

饭局的后半场,成了简白向蜷川实花老师致敬的专场演讲。他使出体内洪荒之力,甩出各种专业术语,试图说服我朋友,蜷川实花很伟大,你应该喜欢她必须喜欢她。我朋友一向温和,最后也被逼急了,说:“不喜欢她的作品是我的自由啊。”

“那日本摄影师,你喜欢谁?”

“森山大道跟荒木经惟。”

“有没有搞错!你心里肯定住着个男人!”

幸好饭吃完了。我拉着朋友去停车场。问她对简白的印象如何,她说:“挺有才华的,可惜没修养。”

2

我问她觉得什么是有修养,她说像白先勇那样,让别人有“不喜欢”的权利。

台湾主持人陈文茜与作家白先勇是好朋友。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两岸三地,很多内地年轻人不是通过小说《谪仙记》、《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而是青春版《牡丹亭》才知道白先勇的。这么伟大光荣有品位讲艺术的事,陈文茜却不感兴趣。

白先勇发现以后,很少在陈文茜面前讲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情况,更不请她发表意见。但这完全不妨碍两人继续做朋友,陈文茜说:“对此,我非常感谢!他可以创新,我可以顽固,谁也不去说服谁。”

“这就是修养。宽容别人的‘不喜欢’,尊重别人与你不一样。哪怕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家、最昂贵的奢侈品、最美的人,也不必人人欣赏和喜欢。”朋友说。

很多人,可以帮你开车门,请你吃饭,夸你漂亮,但一遇到意见不同的时候,就暴露出修为不够,变得急躁、有攻击性。

3

修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的基础部分与教养重叠。比如不随地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擅于倾听、有契约精神等等。但修养与教养最大的区别是,教养是习惯,是原生家庭与学校教育教化的结果。而修养是智慧,是不断战胜自己的占有欲与好胜心,慢慢稳妥慢慢宽容,把石头一样的自己,打磨成温润的璞玉。

真正有修养的人,从不对他人的生活指手划脚。他们获得尊重的方法不是去驳倒谁、战胜谁,而是用尊重换取尊重,以自由交换自由。

我认识一对夫妻,丈夫很喜欢吃榴莲,太太觉得特别臭。但太太逛水果店的时候,会主动买榴莲回来。丈夫更绝,搬把椅子,去小区的草地上,边晒太阳边大快朵颐,吃完用湿纸巾擦干净手、嘴,嚼两粒口香糖再回家。

一对有修养的人在一起可真好。不管爱情有没有变成亲情,至少我不必变成你。

那些表面对你很好,却永远都在干涉你、管教你,希望你成为他的影子的恋人,再深的爱也补不上修养的浅。

4

修养也体现在对于少数分子的宽容与接纳上。

我被朋友拉去参加过一个灵修班,老师以前是文艺女青年,后来出了自传、当了作家,开始研究心理学与灵修。大部分学员都是她的粉丝,她说什么都点头,偶尔有一两个人站起来提问,总是问题还没说完,就被老师温柔地打断。

整个交流过程中,我始终有种被质疑被绑架的感觉,特别不舒服。后来我看她的书,里面有一段写到:每当我看到一对男女,推着孩子,其乐融融的样子,都觉得他们好可怜,他们的世界如此狭小……

原来,学习心理学,并没有让她变得宽容、智慧、有修养,反倒变得狭隘、自负、无礼,脸上永远写着“我最正确”。

有修养的人,很少认为自己正确、高级,他们尊重每个人的努力与选择。

有修养的人,既不乐观也不悲观,而是客观。他们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三观相合、趣味相投的人,就像不相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他们以极大的善意对待身边的朋友、亲人。因为你是人,我就善待你,而不因为你是跟我一样的人,我才善待你。

有修养的人最聪明。他们明白自己就是他人的镜子,你以什么态度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什么样的态度还击你。

你柔软了,世界才能温柔待你。毕竟活着不是为了考试,不必拼正确、拼输赢,而是看谁活得更舒服、更自在。

修养就是一种自在。给他人自在,给自己方便。


不尊重(6)

既然是名人,就一定在某方面有突出的能力,在芸芸众生之间,鹤立鸡群。它们是圣洁的偶像、是人们心中的“圣人”,它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言谈举止,都被人们看在眼里,并分析出其中那“无人知晓的涵义”,以致于连那位名人都惊讶了。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作家洋洋洒洒地完成了一篇着作,可他并不知道,在这篇着作之中,有一个难以发现的错别字。这个错别字似乎很得意,因为只有它才“与众不同”,竟飘飘然地炫耀起来了,旁边的字不服气了,大声质问他:“你是一个千人嫌、万人恶的错别字,你凭什么炫耀,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大呼小叫!”而那个错别字却不着急,“不急,以后就知道了!”

数年后,这个作家的文章已经名声远扬了,人们开始疯狂地了解他的资料,并从每个细节、每个动作甚至每个字都分析出了他当时的用意以及所体现的精神,当某个崇拜者阅读这篇文章时,发现了这个错别字,大惊:“作者用了通假字!”

看了这个小故事,相信大家不禁有些感触吧!我们的教科书何尝不是如此呢?譬如《木兰诗》中,老师让我们记住花木兰的精神中那条“不慕高官厚禄”那句话,我们当时信了、也背了。后听一位作家说,其实木兰当时不当尚书郎,很可能是因为他怕女儿身份暴露被杀才推辞的,而不完全是“不慕高官厚禄”。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名人的支持者都会挖空心思去找他们的一个个优点,哪怕是沾点边,也要大肆宣传,可名人再厉害,归根结底,他还是人,不可能像支持者所说的那样“十全十美”,他们也会犯错、也会失误,而这些崇拜者们的言论,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它们像一台笨重的机器,迷信地倒在了名人的脚下,他们也许会因此而一帆风顺,而更多的,则是头破血流。

早在建国初期,一些人对某些名人迷信地五体投地,终日“老大哥”长、“老大哥”短的,结果弄得无所适从,甚至四处碰壁,不是这样吗?盲目迷信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苦涩的回忆,只有自我解嘲的苦笑。

不要迷信名人——我们是清醒的凡人。

我们在仔细阅读某些定论时,是否有证明过它的行为呢?伽利略不也在比萨斜塔上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那个“物体的下坠速度与重量”的观点是错误的吗?而在此之前,所有的人都在嘲笑他,其实,他们是在笑自己。

百川归海,殊途同归。我们尊重一切名人,但我们有信心,我们绝不迷信。我们有否定的胆识,因为我们有“独立思考”这个强大的武器。我们尊重名人,但绝不迷信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