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的实验(优选16篇)
雨下的芭蕉
2024-02-06 09:23:51
其它
其它

记一次的实验(1)

上次的物理实验课让同学们流连忘返,记忆深刻。这周四,我心心念念期盼了一个月的第二次物理实验课来了。

一下了第四节数学课,积攒了一上午的兴奋与激动终于释放出来,抓上书和笔记本冲向实验楼的门口。已经有一些同学比我更早到达,原来他们的心情也和我一样啊!同学们情绪高涨,互相谈着上了楼。快慢不一的脚步声,说笑声与互相管制的声音融合在一起,充斥了整个实验楼。同学们的热情也塞满了实验楼,好像马上要从窗户中溢出去。近了,更近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

到了实验室,物理课代表分好座位后,这节实验课就正式开始了。与我一组的是三个熟悉的同学,实验的过程中一定会更顺利!这节课要研究的课题是“平面镜成像”可现实与我想象的不太一样,诺大的实验桌上只摆了一个巴掌大的小木盆,什么?就这么个小玩意?与我想象中高大复杂的实验工具完全不一样啊,心中不免生出一丝丝失落。

老师开始讲课了,为接下来的实验做铺垫。内容很少,动手操作的环节很快到了,轻轻掀起这小东西的“头盖骨”神秘的面纱终于揭开了,——一块不大的玻璃板和一些小巧的塑料“不明物体”显露了出来,老师为我们做示范,简单的实验很快便可以上手。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用工具中两个小塑料架把玻璃板架在白纸上,架稳后,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将一个笔盖放在任意位置,就可以看到“镜子”后的像了。再将另一个相同的笔盖放在与像重合的地方,标记位置,在进行测量,就可以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了。

物理实验课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是难忘的记忆,无尽的思考。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科目,它能培养我们求知的精神,在玩中获得知识,只有亲身体会,才能真正掌握。兴趣是从探索中获得的。期待每一次物理实验课!


记一次的实验(2)

我从小好奇心极强,尤其是对飞行这方面.我最希望能在天空中滑翔,所以十分喜欢飞行.

那是一个中午,我无聊地摆弄着眼前这块金色的布.玩着玩着,我忽然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用这块布做一次降落伞实验呢 说干就干,我立刻找来四条长短相同的细绳,分别绑在布的四个角上.绑好了,我尝试着拉了拉四条细绳,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我才找来一个小玩具,将四条绳子都拴在玩具身上.一切就绪,我兴奋地爬上一个较高的柜子,站起来,抓着我的降落伞和伞兵,大手一挥,原来以为这个降落伞一定能稳稳当当地落下,可天有不测风云,伞兵居然直线形下垂,最后还是没能安全着陆,英勇牺牲了.我愣了:怎么可能 难道实验品有误 便不假思索地跳下柜子,抓起伞兵,左看看,右看看,啥问题也没有啊 思考良久,我终于得出结论:玩具偏重.于是,我立刻换了个轻些的玩具,又将绳子捆在玩具身上,又实验了一次,可结果,伞兵结局还是那样悲惨.难道还是有问题 我十分纳闷.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我灵机一动:一定是缺少风力.于是,我再次提着伞兵,来到顶楼.正好刮来一阵风,说时迟那时快,我赶紧扔下伞兵,嘿,神了!只见降落伞一撑开,伞兵便悠悠地降落到地面,安全着陆.我一阵欢呼,冲下楼,捡起伞兵,激动得大呼:"我成功了!成功了!"

这虽然只是很早以前做的一个小实验了,但它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当遇到困难时,那张降落伞和伞兵总出现在我眼前,促使着我去克服种种困难.在人生中,困难就像个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所以,只要你能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再强大的困难也只有被打败的份儿!


记一次的实验(3)

今天,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报纸不用胶水就能粘在墙上。
我先找来了一支木质铅笔,再找来一张报纸。我把报纸平铺在墙上,然后用铅笔快速在报纸上摩擦,可是,我把铅笔一拿开,报纸就掉下来了。
可我并没有放弃,我又按照同样的方法做了一遍,可还是失败了。接着我又试了好多遍,可是依然没有成功。
为什么实验总是失败呢?是摩擦的时间不够、还是速度太慢?我整个下午都在做着这个实验,直到有一次,我用铅笔在报纸上快速的摩擦了较长时间,把铅笔拿开后,报纸不但没掉下来,反而牢牢地粘在了墙上了。我又掀起报纸的一角,它又粘回去了。这现象让我很疑惑:为什么铅笔摩擦报纸,报纸就可以粘在墙上呢?妈妈告诉我:“报纸之所以能粘在墙上,是因为铅笔的快速摩擦让报纸产生了静电,静电将报纸吸附在墙上了,就算你掀起报纸的一角,还是会被吸回去的。”
听了妈妈的话,我才明白,原来报纸不用胶水也能粘在墙上,是因为有静电,是静电将报纸吸附在墙上。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静电。比如:我们冬天脱毛衣时,发出的“呲呲”的声音,那就是静电。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实验。

记一次的实验(4)

暑假的一天,妈妈带我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妈妈先准备好了四个杯子,有两个杯子里放了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鸡蛋,另外两个杯子装满了水。妈妈指着装鸡蛋的杯子问我:“你猜如果我往这两个杯子里倒水,哪个杯子剩下的水多呢?”我挠挠头小声地说:“我也不确定呢!”妈妈笑着开始往杯子里倒水,奇迹发生了:鸡蛋大的那个杯子剩下的水多。妈妈说:“你要细心观察呀!你看鸡蛋大占地多,所以杯子里剩的水多。”

通过今天这个实验,我知道了生活处处皆学问,用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多么美丽!


记一次的实验(5)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这个实验叫做“火烧纸船”。

需要的材料有:一个三角架,一个石棉网,一个纸船,一盏酒精灯,一盒火柴和一杯清水。可我家没有这么专业的东东啊,咳,咱就因陋就简了。酒精灯没有我就用蜡烛,石棉网嘛,就免了吧,三角架干脆就用老妈给我的“原始工具”_手来代替了,可我又怕把手烧伤,纸船也改成带提手的小纸篮了。

开始做啰!我先给纸篮里倒上水,然后点上蜡烛,再把篮子放在火上烧。没过几秒,篮子的底部已经是漆黑一团。过了一分钟,篮子的底部出现了一个“白蚂蚁”,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滴水,啊,不好,篮子已经开始漏水了!又过了一分钟,水越滴越多了,水滴在火苗上发出“哧哧”的声音。很快,蜡烛被滴灭了。我赶快又点燃,继续烧。不一会儿,水开始冒烟了,我试了试水温,还挺温暖呢!我心里可真美啊。可能是蜡烛生气了吧,8分钟的时候,蜡烛又一次罢工了,可这次,它似乎铁了心,无论我怎样点,它就是要跟我作对,总是不燃起来。我想一定是水滴在烛心里太多了,它承受不起了。我灵机一动,找了一小张破报纸裹住烛心,再点燃报纸,果然,报纸在火里跳了一阵舞后,蜡烛也听话地燃烧了起来。我又把篮子放到火上耐心地等待。大概又过了两分钟吧,篮子底部的水不停地很下滴,终于又把火浇灭了。我又试了试水温,哈哈。比刚才又热了很多,而且还很烫手呢!再看看篮子,已经是面目全非了,似乎去非洲旅游过很长时间。

实验结束了,可我心中的疑惑却有很多。网上说火烧纸船烧不破,最多只是烧焦而已,我又仔细想了想,一拍脑袋,哦,对了,我不是没用那个石棉网吗,说不定答案就在这个石棉网上呢。我马上就上网查,原来石棉网是由两片铁丝网夹着一张石棉水浸泡后的棉布做的,火长时间在一个点上烧,会让容器爆裂,可是用了石棉网,火焰热量分散到容器的每一个角落,长时间烧容器也不会爆裂的。

虽然这次的实验不怎么成功,但我却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也不枉我忙活一场呢。


记一次的实验(6)

“爆炸能灭火?”听了表哥的话,我觉得这简直是异想天开。火的威力那么大,爆炸只能为火加大威力,怎么能灭火呢?可表哥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还邀请我去看现场表演。

我将信将将疑跟着他,来到了院子里,看见一堆废旧的报纸散在地上,旁边还有一个小火坑。表哥又拿出一盒小鞭炮就开始做起实验来。

表哥向火坑里塞了一些报纸点燃了。顿时,一股火苗窜了起来。不会儿,就蹿出了火坑。眼看火势越来越猛,我不由得转过头去看了表哥一眼,可他仍信心十足地站在一旁,脸上还露出得意的的笑容。把鞭炮扔进火堆里,真能来火?搞不好把院子炸了倒有可能。

火烧得真快,不一会儿一大堆报纸全烧着了。随着火势,还冒出了浓烟。这时,表哥竟拿出了一根小鞭炮点燃后,就直接向火坑里扔去。要爆炸了!我赶紧闭上眼睛,捂住耳朵。一声巨响还是穿透了耳膜。我向火坑里看了看,令人大吃一惊的是火坑里的竟然都火灭了。表哥在一旁得意地对我说:“这回你该相信了吧!”

这是怎么回事?在我的一再紧逼下,表哥告诉我,火的燃烧需要空气,而小鞭炮的爆炸也需要空气,在小鞭炮爆炸的一刹那周围的空气都被它吸收了,火没了空气只能自灭。哦!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


记一次的实验(7)

预备铃打响,我抱着科学书飞奔到了科学教室,一头冲进实验室,哇——看见摆满一一讲台的实验器材,我不禁热血沸腾了,大步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汪老师正在调着,我揉了揉眼睛,饶有兴趣地盯着器材。“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试验,那就是区分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下面我告诉大家试验过程······” 汪老师发话了,大家带着激动的心情听着,我的同桌兴奋得直搓手,恨不能马上“大显身手”。“请每组同学上来领材料。” 同桌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就在我还没回过神时,器材已经“端”上了桌。

我扫了一眼器材,有酒精灯,火柴,小铁夹,络合碘,一张纸,一小块鸡蛋,一颗花生米和一块生土豆,我们都摩拳擦掌,做好了准备。

我拿出一根火柴,想将它点燃,而它却落在了地上。王志雄不耐烦地夺过了火柴,一擦,温暖的小火苗缓缓升起,而王志雄却开始手忙脚乱了。李思眼疾手快地拿开酒精灯的盖子,我接过火柴点燃酒精灯。坏了,火柴要烧到手上了,我赶紧把火柴扔到地上,谭珂眼疾手快一脚踩灭了火柴,大家都暗暗松了一口气,这或许就是我们合作小组的默契吧!

李思拿起花生米,用力在纸上按压起来,平时看她那么文静,实际上蛮力还是很大的,只见不过五秒,一颗花生米都快成一堆烂泥了。这个小迷糊,怎么能用这种方式去检测花生有脂肪呢?我实在看不下去,便把她放在下头的那张纸抽走,对着光一照,有些透明,“花生米有脂肪。”记录员赶紧把试验结果记下来。

紧接着,我用小铁夹夹起那一小块鸡蛋,放在酒精灯上烤,只见谭珂表情有些怪异,凑过去一看,络合碘不小心滴在她手上了,只见她淡定的擦擦手,之后把络合碘潇洒地滴在了土豆上,土豆由黄变蓝又渐渐变成紫色,王志雄念道:“当络合碘遇到淀粉时会变成紫色。”谭珂马上抽出笔,在纸上写第二项试验结论:土豆里有淀粉。

突然,王志雄吸吸鼻子,问:“什么香味?”之后眼睛盯住了我手里的鸡蛋,本来淡黄的鸡蛋变成了金黄色,发出了浓郁的香味,李思一个饿虎扑食般抢走了我手里的鸡蛋,边塞进嘴里,边嘟囔着说:“鸡蛋里有蛋白质,地球人都知道!”我和谭珂笑着摇摇头,低头记下第三项试验结论。

这时,抬头看其他的小组,试验也基本尘埃落定,正在整理桌子,准备听老师总结。

汪老师见我们试验完了,便开始总结:“同学们,不光土豆中有淀粉,米饭中也有,肉类食品都有脂肪,有蛋白质的就更多了。”顿了顿,汪老师问:“同学们,通过试验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要学会用科学指导我们的生活。”

“络合碘和淀粉和其他的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用来检测物质的成分。”

“平衡膳食,吃饭要注意合理搭配。”

“哈哈……”这是谁?回答这么无厘头?大家不禁笑了,汪老师也笑了,说:“学以致用,品味科学之乐,探索奥秘生活,人生一大乐事也!”

笑声中我们心满意足的.结束了这节科学课。


记一次的实验(8)

上个星期三,科学课老师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回家把鸡蛋放进一个有水的碗里,不停地加盐,看看鸡蛋能否浮上来?

晚饭后,我迫不及待地开始执行老师的这项光荣任务。首先,我拿出一个空碗,盛满自来水,接着挑了一个又圆又大的鸡蛋轻轻放进碗中,然后从厨房的架子上拿来一罐盐,一勺一勺地往碗里倒盐,一边倒,一边在心里默默地念着数字,一连倒了五勺盐后,我目不转睛地看着那鸡蛋,希望那“胖宝贝”能从凉爽的“泳池”里“探出头”来。

可是,令我大失所望,碗里的鸡蛋一如既往还是那么纹丝不动,一点儿反应都没有,我心急火燎地等了3分钟,见没任何变化发生,心里的无名之火顿时迸发,一把捞出鸡蛋,往桌上用力一放,只听“啪”的一声,鸡蛋被我磕碎,弄得我浑身都是飞溅的汁液,真是狼狈不堪。我不禁有些气馁,两眼发呆,像没了骨头似的一屁股瘫在椅子上。妈妈走过来,问明了情况,安慰我说:“儿子,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耐心细致,不能半途而废,浮躁不安。自己要动脑筋分析一下鸡蛋没浮上来的原因,是不是盐放得太急了,没完全化开?你重新再做一次实验,倒进盐后用筷子在水里多搅动搅动,让盐充分稀释,五勺盐不够就继续加盐,继续搅拌,鸡蛋肯定会浮起来的。做实验没有一蹴而就的,要耐得住性子反复试。”

我听妈妈说的非常在理,暗暗责备自己太心浮气躁了,于是,我长吁一口气,让自己静下来,调整好情绪,在刚才的盐水里放进另一个小一点的鸡蛋,用筷子不停地搅动盐水,还是不见动静,又倒入第六勺盐,继续用筷子搅拌,终于,鸡蛋“依依不舍”地从“泳池”里探出了“小脑袋”。我按捺住兴奋的心情,乘胜追击,倒入第七勺盐,哈哈,“小宝贝”终于“受不了”了,“无奈地全身浮出水面”。“我成功啦,成功啦!”我激动地喊着,一蹦三尺高。

“且慢高兴!”一旁看报纸的爸爸一下喝住了我。“儿子,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个实验还不能算完成,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爸爸这一问,我可傻了眼,张口结舌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赶紧跑回书房,从书架上拿出《十万个为什么》丛书,找起答案来。

原来,水的密度小,浮力就小,所以鸡蛋在清水里肯定是沉下去的;放进盐,盐充分稀释后,盐水的密度不断变大,浮力也相应的逐步增大,鸡蛋也就自然而然地慢慢浮上来了。

通过亲自做这个实验,我不仅搞清楚了一个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记一次的实验(9)

“火山喷发”,大家一定在电视里见过吧,但你有没有亲眼见过呢?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关于“火山爆发”的模拟试验,回家我亲自动手做了一回,还挺有意思的。按书上的实验要求我拿来了一个玻璃杯、一瓶醋和一瓶洗涤剂、一包小苏打、一张报纸。首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洗涤剂,然后把报纸垫在玻璃杯下。实验马上开始了,我往杯子里倒入一些醋,奇迹很快就出现了,刚刚瓶子里还只是一些小苏打和洗涤剂,它们安安分分的,怎么才过了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泡沫呢?我心里打满了一个个小问号。而且本来只是一点点的泡沫,现在竟然不断地疯涨,才过了十几秒,就从玻璃杯口蜂拥而上,溢出瓶口流到报纸上了。这时,我又兴奋又惊讶,目不转睛地看着浮上来的泡沫,生怕错过了什么细节。大约过了18分钟,泡沫又渐渐地消失。哈,这个实验真有意思。可我的心中的疑问都还没解决,便来不及兴奋,就急忙拿过手边的书查了起来。可翻了好久,却发现书上一个字也没提。唉!没办法,只好自己琢磨琢磨了。刘老师不是在课上讲过了吗:小苏打与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泡沫。就像汽水一样摇一摇也会产生一些泡沫。那么洗涤剂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为了搞清其中的奥秘,我又把这个实验重做了一遍,发现泡沫之所以会疯涨就是因为洗涤剂起到了催化作用。这不是与浮石的形成原理差不多吗?做科学小实验,让我在玩中懂得了科学道理,还锻炼了我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是两全其美。


记一次的实验(10)

这次课,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次实验。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

老师先从包里拿出一个空的透明塑料罐,然后,又从包里拿出一些核桃。原来,老师是要拿这些核桃装满这个塑料罐。她边装边问我们:“满了吗?”最后,实在是装不下了。靳燕霞说道:“虽然塑料罐已经被核桃装满了,可是里边还有很多小小的空隙啊,这可怎么办呀?”老师二话不说,又从包里拿了一些小米倒进去。只见小米顺着核桃之间的缝隙一个劲儿往下钻。此时此刻我想到:“这应该能装满了吧?”看着好几把小米就这么钻了进去,我不禁又想到:“每个空隙看起来都不大,却能容纳下那么多的小米,真是不可思议!如果我能像小米占领空隙一样,把平时无聊的点滴时间用来背英语单词,那岂不是也能积少成多,还省去了集中记忆的辛苦。小米是靠一个钻劲儿填满了核桃间的空隙,我要是也有这么个钻劲儿,生活得一定更充实。”见有的小米钻着钻着就挤到一起塞住了,以至于没办法进入下面的空隙,杨尚霖就捏了捏罐子。这样一活动,小米就又动了起来,一直钻到最底层。这下,那些空隙虽然快要装满了,可是核桃就要被顶下来了。靳燕霞很生气,生怕核桃掉出来,所以赶紧拦住了杨尚霖,不让他再捏了。同学们都说,这下真的是装满了。

可没想到,老师又从包里拿出了第三样东西——淀粉。只见她抓了一大把淀粉撒在核桃和小米之上,淀粉一点儿都没有动,好似固定在上面。然后,它们越堆越高,又好像形成了一座冰激凌山。看着这座特殊的“山”,我又想到,一个小小的塑料罐,装满了核桃还能装小米,装完小米还能堆淀粉,真是了不起。我在学习上也应该像这塑料罐一样不满足,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永远也学不完。我学完学华数,学完华数学英语。还可以用背单词,弹钢琴来弥补那些时间上的空隙。另外,小米之所以能钻进空隙去,是因为它又小又圆,善于滚动。而淀粉呢,它虽无法钻滚,但却可以堆积起来。真可谓“丈有所短,尺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不同的特点,我应该尊重每一个人,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实验结束了,但它给我的启迪是长远的。


记一次的实验(11)

今天下午,我们班开了一个班会,题目是“我们爱科学”。在班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自己准备的小实验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用洗衣粉推动玩具船”这个小实验。大家都知道,真正的船只能在人用桨划,或用发动机带动的情况下才能前进,但是这个实验却不依*任何工具,只用洗衣粉就能使船在水中游动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的脑海中充满了一个个疑团。放学后,我带着这个疑问,赶紧回到了家,按照刚才看到的实验过程,做起实验来。

我先准备了一个挺大的盘子,一包洗衣粉,一张较硬的纸板,螺丝刀,一把剪刀,一根铅笔和一杯清水。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便开始做实验。

首先,我用铅笔在纸板上按照图样画了一个简易的玩具船,并剪下来。然后将清水倒入盘中,离盘的边沿两厘米左右,让船漂浮在水面上,试一试它的浮力。接着我拿起螺丝刀,盛上少量的洗衣粉小心地倒入船后面的三角口中。“小船会游动起来吗?”我耐心地等待着最后的结果。一秒钟过去了,两秒钟过去了……都等了一分钟了,怎么还没有动静?这时我俯下身仔细观察,发现船边儿上已经渗有水印了,原来我把船放到水里时,不小心让船沾上了水,增加了重量,所以小船没能划起来。但我没有灰心,又连忙在纸板上画了一个船,重新做起实验来。这回我小心地把小船放在了水面上。“这次小船一定会划起来”我很自信地想着。果然,过了一会儿,小船慢慢地划了起来。“小船划起来喽……”我高兴得又蹦又跳。

通过这个实验,我知道了洗衣粉可以破坏水的表面张力,并且能从狭窄的三角口中膨胀开,推动小船,所以小船就游起来了。而且樟脑、油、肥皂和洗涤灵等都能起到相同的作用,使小船划动起来。

这个实验可真有趣,它不仅使我懂了一个科学道理,还让我明白了:任何结论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道理。


记一次的实验(12)

一天,当我从学校回家时,我看到时钟下的钟摆来回摆动。我不禁想知道:什么样的钟摆摆动得更快、更频繁?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我决定做一个实验。

首先,我安排了三组实验。第一组实验是看钟摆是越重,还是越轻,摆摆动得越快,摆动的次数越多。第二组实验是看钟摆是越大,还是越小,钟摆越快,摆的次数越多。第三组实验是看钟摆的摆绳是长还是短,摆绳摆动得越快,摆动的次数越多。我开始做第一组实验。我先用手机计时一分钟。然后他拿起一个有重物的钟摆,让钟摆变得更重。实验结果表明,钟摆在一分钟内可以摆动51次。然后我又捡起来了。去掉重量后的钟摆重量轻,一分钟可摆动50下。看来钟摆的重量和重量与我想要的结果无关。

我又开始了。在第二组实验中,我首先拿起一个钟摆,让它以资本振幅摆动。一分钟内,这个钟摆移动了47次,我拿起了一个和前一个完全一样的钟摆,让它以较小的振幅摆动。这个钟摆在一分钟内摆动了49次,通常1到3之间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振幅的大小与我想要的结果无关。

我很快开始了第三组实验。我用一根长摆绳拿起一个摆。在一分钟内,摆绳的摆摆摆动被冻结了454次,我在一分钟内拿起了摆绳的短摆摆动,摆绳的摆摆动很短,摆动了72次。似乎摆动绳索的长度与我想要的结果有关。换句话说,摆绳越短,摆摆动得越快,摆动的次数越多。为什么摆动的绳子越短,摆动的时间越快?我很困惑,所以我上网寻找原因。

我终于找到了摆绳越短,摆摆动越快,摆动次数越多的原因,因为摆动速度与摆长和局部重力加速度有关。钟摆长度越长,钟摆摆动越慢,局部重力加速度越大,钟摆摆动越快,所以它与摆绳的长度短有关。

通过这个实验,我认为科学真的是智慧的殿堂。每个人都需要进入寺庙大门继续探索!


记一次的实验(13)

一个月前的一个中午,奶奶在种菜,我在一旁观察植物的生长需要,看着看着,我心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把种下去的菜,拔了,然后再次种下去,一株菜能成活吗?于是我便问奶奶,奶奶听了,哈哈大笑,说:“自己试一下,看看结果,不就知道了吗?”奶奶边说边把毛刀给了我。

我拿起茅刀,便找起好的菜来,忽然,我眼前一亮,看见一株又大又绿的菜,我拿起茅刀,使劲一按,一株又大又绿的菜,被我拔了起来。接着上,我把菜重新种到土里,为了不跟另外的菜搞混,我特意找来一根小木棍,把它插到那株菜跟前。完工以后,我每天放学到家都来到那株菜跟前,可是一个月过去了,那株菜还是没有长高。又过了几天,那株菜渐渐变黄,枯死了!我跑去问奶奶,奶奶笑着说:“甜甜,植物一但被拔出土,它的根就断了,所以不管怎么样被拔出土的植物必需当天吃掉,或者当天被扔掉,不然它就会发黄。”我听了奶奶的话,高兴地笑了。


记一次的实验(14)

五颜六色的色彩充满着许多的秘密;形形色色的玻璃杯装着浓浓的乐趣。今天,我要做的是一项有趣的实验——史莱姆橡皮泥。

首先,我在一个大盆里加入了300毫升左右的面粉,然后用取样勺取了十分之一勺的盐和面粉一起搅拌,直到搅拌均匀。我再在一个量杯中加入一勺透明的明矾颗粒,加热水,用搅拌棒不断搅拌,最终溶化成透明色的液体,再往液体里加了几滴食用油和色素水搅拌一下,最后把冷却的明矾水倒入了面粉盆里,揉捏成了橡皮泥。过程简单吧,但我做出来的橡皮泥惨不忍睹,一捏就碎,就像一堆泥土一样,根本没有韧劲。

我尝试了几次都失败了,抱怨道:“你看看,我就说做不出来吧!”。爸爸也觉得奇怪,仔细查看操作步骤与材料的包装,突然大叫一声,说找到原因了。爸爸指了指面粉的包装袋,说:“你这个不是面粉呀,是米粉。米粉筋度完全不够,你再看看操作步骤里,要用高筋面粉呀,这怎么不会失败呢!”

原来如此呀,我恍然大悟。找到失败原因后,我们又重整旗鼓,拿来高筋面粉,再做了一次实验,这次果然成功了。做出来的橡皮泥又软又有弹性。我高兴地手舞足蹈。

科学实验要有严谨的态度,同时也要懂得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找出失败的原因的决心。我想这就是科学实验的魅力所在。


记一次的实验(15)

“耶,耶!”教室里传来了欢呼声,原来老师今天给大家做了一个实验让鸡蛋浮起来。我纳闷极了,鸡蛋怎么会浮起来呢?我尽管纳闷,但还是很想赶快做实验。

实验开始了,老师拿来准备的材料:一把勺子、一杯水、半罐盐和一个生鸡蛋。我们期待的实验开始了。老师拿起鸡蛋,小心翼翼的把鸡蛋放入杯中,原本清澈的水,顿时变得混浊起来,可鸡蛋却纹丝不动,像在冬眠,老师又加了一勺盐,鸡蛋像个顽皮的孩子,才把脑袋探出来,又沉了下去。教室顿时炸开了锅:“老师不会在骗人吧!”同学们在下面窃窃私语,老师又加了一勺盐,不停地搅拌,鸡蛋像皮球似的浮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同学们像泄了气的皮球,可有的同学还是不死心,想看个究竟,有的踮起脚尖站起来看;有的伸长脖子认真的看;有的索性站起来趴在桌子上近距离的看。大家都盼望奇迹的发生。

老师又加了几勺盐,可鸡蛋依然没有浮起来,老师有用勺子搅拌了一下。“鸡蛋浮起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我凑过去一看,鸡蛋真的浮起来了。老师用勺子吧鸡蛋压到杯底,但杯子下面好像装了弹簧,又跳了上来。两个同学按着老师的样子试了几次,可结果还是一样的,同学们高兴极了,但鸡蛋为什么会浮起来呢?可结果还是一样的,同学们满腹狐疑,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心思,问到:“鸡蛋为什么会浮起来?”“因为里面有盐啊”我回答到,老师摇了摇头说:“不对,因为盐有浮力。”

原来大自然有这么多的奥妙,我们要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记一次的实验(16)

我小时候最爱玩磁铁了,而且变着花样玩,总是玩得不亦乐乎,在这一次实验,我们要利用磁铁的电能转化为磁能。怎么才能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呢?

老师提前让我们准备了电池、电池夹、漆包线、铁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这堂实验课。听完老师的“啰嗦”,同学们两两分组迫不及待地大干一场。

我们先用电池夹把电池夹上,然后将漆包线认认真真密密麻麻地缠绕于铁芯。噢,对了!还要把漆包线头尾两端预留出来,这是为了把缠绕着漆包线铁芯固定在装有电池的电池夹两端,大功告成!只是怎样知道磁力已经产生了呢?老师发给我们一些回形针,我死死的盯着这见证奇迹的时刻,“啪啪”,铁芯紧紧吸住了回形针,数一数,一共八个。成功啦,我们成功将电能转化为磁能了!真奇妙!接下来,老师让我们尝试用什么方法改变磁力的大小。我们转动起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动起了手。我首先想到的是电池的大小,不过很快被否定掉。因为无论电池是大是小,电池所产生的磁能是相等的。那这个变量又是什么呢?不会是电池的节数吧?想着,开始动手实践。

我用胶卷把三级电池粘连起来,试了一下,却得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一个回形针都没吸上来。怎么回事?难道是三节电池中间隔着的双面胶把磁力阻断了?正在我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点悟:“你看,电池正极接正极,负极接负极。能行得通吗?”我听了,尴尬地抿嘴一笑。

改正错误后,我再次试验,竟一连吸了十七个回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