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风俗(精编15篇)
笑我一世沉沦
2024-03-10 06:03:35
初中
记叙文

除夕风俗(1)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除夕风俗(2)

除夕是农历中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在这一天,人们合家团圆,辞旧迎新,还有很多风俗习惯。

首先就是年夜饭,这年夜饭是迎接新年的最后一顿饭,可大有讲究。在中国,特别是在北方,年夜饭的主角当之无愧就是饺子了。全家老小一起和面、擀皮、包馅、下锅……不一会儿,见证全家团圆的饺子就出锅喽!咬一口,里面的馅料五花八门,各种时令蔬菜、肉类、蛋、海鲜“尽在口中”,美味极了。而且饺子“饺”还与“交”谐音,象征着团圆的意思。另外,餐桌上还少不了形似金元宝的蛋饺、与“高”谐音的年糕、与“富裕”谐音的豆腐鱼汤和一大桌丰盛的大餐。不仅味道好,而且还非常吉利。

除夕还有大扫除的习俗。因为后一天就是新年第一天了,所以除夕一定要先把家里里外外都清理一遍,寓意摆脱贫穷。这其中还有一段传说:据说,古代神话中的颛顼的儿子非常懒惰,身上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吃饭却要吃不少,在除夕夜,他又饿又冻,就死了。于是,后人就都在除夕这一天大扫除了。

当然,还有拜年、贴春联、放爆竹等习俗。除夕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节日,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我们一定不能让这些节日消失,要一代一代继续传承下去!


除夕风俗(3)

除夕,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贴了对联又挂年画;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声就像北京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会似的,穿过了大街小巷,穿过了高楼大厦,把漆黑的夜晚照着得如同白昼。

夜幕降临了!等候多时的我和姐姐高兴地拿出了“万花筒”。我兴冲冲地拿了焰火和打火机,准备放焰火。我们放的第一炮是“一啸冲天”,随着一声巨响,天空顿时如同白昼,好壮观哦!紧接着是

“天女散花”,所谓天女散花,顾名思义,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场面。你看,果真不出所料,仙女们在天空中把一篮子花毫不怜惜地撒向人间。那些花在空中飘飘悠悠,美丽极了!刹时,空中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随后,我们又放了“降落伞”、“七仙女”、“百花奔放”……

今年的除夕之夜,我们贴对联、挂年画、放焰火、看电视,尽管是忙了一点,但称得上是丰富多彩,使我在忙碌之中学会了许多。而最使我难忘的还是“听回忆”,爸爸的一席话使我对过去了解了许多……


除夕风俗(4)

大龙的习俗有很多,像什么“春节去拜祖宗”“发炮”“烧香”“舞狮”等等。

但我觉得大龙除夕的拜祖宗还是最有趣的,因为要磕头,烧香,烧纸,还放鞭炮,这是在请祖宗回家过年,过了这茬,就可以吃年饭发压岁钱了,所以每到这时就特别激动。大龙是山区,民宅依着山脚,人烟稀少,所以很多人家就把祖坟建在不远的山腰上。每年的春节都是如此,今年我提出这次在家烧香,因为我家里离山上老祖宗的祖坟比较远,还要爬山,所以有这个念头,却给爸爸骂得狗血喷头,直骂我不尊敬老祖宗,我只好作罢。

下午快5点钟,等奶奶、大妈、妈妈、婶婶把年饭烧好,我们一行男人,爷爷、大伯、爸爸、叔叔还有我们小家伙一起结伴去拜老祖宗。据爷爷说因为风水的问题,我家的祖宗的坟在一个地势较险的半山腰,有的地方只能让一个人侧身而过。远远望去,像一把椅子坐落在青山中。一路上,爷爷迈着方步,大伯尾随其后,爸爸手上拎着个篮子,里头装着鸡、鸭、鱼和肉,啊,色香味俱全,老祖宗肯定乐的合不拢嘴;叔叔手上则拿着几副鞭炮,等着拿去放给老祖宗听的;我们小孩嘻嘻哈哈的,一路小跑。爬山了,大人们搀扶这爷爷,我们手脚并用着爬,运气好的在山边能捡到几根树枝撑着走(因为山太陡,如果没树枝,还得爬)。你只能抱怨,一个字:烦!但这话我只能在心里说,要是给我爸听见了,还不得把我活活吃了。好不容易到了半山腰,你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却不能休息,唉!终于来到了祖坟,这座坟供奉的是太太公和太公。

祖坟由水泥砌成一个平台,周围种满松柏,中间立着一方石碑,石碑正中刻着祖先的名字,下面密密麻麻刻满小辈的名字,当然也有我的名字。站在平台放眼望去,周围一座座重重叠叠的青山,下面是一块块整齐的稻田,祖先们在这块宁静祥和的土地长眠也十分惬意。大人们把祭品摆好,就恭恭敬敬地磕头;我们小孩咚咚咚磕头,不要奇怪,因为磕的不响,就是对祖宗的不尊敬,就会遭天打雷劈,虽然我觉得是迷信,但我心有余悸,万一被劈了,我不就死翘翘了么,只好从命了。

磕好头了,第二件事就是烧纸了,大人们虔诚地烧纸,分了几堆,还嘴里念念有词,我们几个小孩子不是烧,而是直接往火堆里扔,差点把自己的衣服烧着了,七搞八搞,弄完了;还不能走,还有第三件事,就是烧香,大人们毕恭毕敬地烧香还拜一拜,我们几个小孩烧了几根,拜了拜老祖宗就像一匹匹饿狼似的逃下山去。大人们就放鞭炮,接祖宗回家过年。

我觉得拜祖宗虽然麻烦,但我私下觉得这是对先人的尊敬,没有他们怎么会有我们,饮水思源,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传统,而且拜祖时可以想想自己一年有没有进步,对不对得起先人,也是一个鞭策。我觉得大龙除夕最有趣的风俗习惯莫过于此了。


除夕风俗(5)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例:除夕,元宵节,端午节,清明,中秋节……每个节日都有它各自的风俗特色。让你们跟随我的字迹,领略我国除夕的传统风俗吧。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夕一般在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农历的最后一天,也是最热闹的一天。

照我们广东的规矩,除夕那天为了增加节日气氛,要将旧的对联换掉,换上大红的对联在门上;也可贴上“倒福字”,以示福的到来寓意,还要将大红的灯笼换上新的。上“倒福字”,以示福的到来寓意,还要将大红的灯笼换上新的。

除夕那天下午人们要换上新衣服,显示出万象更新。接下来就要开始祭祖,人们把腊月二十九前准备的年货把上桌,点上香烛进行祭祀仪式。祭祀完后一家人就要围着一张桌子吃年夜饭(团圆饭),桌子上菜肴有:鱼,鸡,鸭……丰富多彩。

吃完年夜饭后,晚辈要给长辈拜年,长辈就会发压岁钱给晚辈,表示长辈对晚辈的祝福。然后,一家人就在一起吃零食瓜果,放鞭炮。放鞭炮寓意着辞旧岁,迎新春。最后在一起守岁,守岁有强固身体,延年益寿的意思。

跟随我的字迹,是否对中国除夕的传统习俗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呢?

六年级:杨佳丽


除夕风俗(6)

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其中也包含了春节的习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提供的我家的除夕风俗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我家的除夕风俗作文1

春节快到了,大家以高兴的心情筹备新年的一切。

除夕的早上,我们家各干各的,搞扫除贴好春联,便拜神保佑来年顺景。妈妈摆好拜神的贡品,准备拜神。晚上,在远方读书的姐姐回家了,妈妈早已做好丰盛的晚饭,一家有说有笑地吃团年饭。吃完饭,妈妈忘不了包利是。

新年初一,我和姐姐穿好新衣服,向爸爸和妈妈恭喜,“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然后,他们总是笑容满面地给我们利是,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我们太早起来,吃过早餐。客人来拜年了,妈妈总是倒上一杯热乎乎的茶,我摆上糖果、水果、瓜子、年糕……来款待客人。这时,大人们问好后,总是谈及他们的工作及家庭情况。我们这些孩子就是爱闹、爱玩。我和叔叔的女儿丽丽提着红灯笼到大街小巷玩个痛快,真有说不尽的高兴!

不久元宵节又到了,杏坛文化广场可真热闹,前来观看,舞龙、舞狮在空中威风地舞着,真是栩栩如生。怪不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观看。花车到处巡回游,给杏坛增添了不少生气。

春节总令人盼望,因为我喜欢那种日子呢!

我家的除夕风俗作文2

寒假开始了,转眼间就要过年了,大人们都忙忙碌碌的准备年货,而小朋友们也盼望过年。可大家知道过年有哪些习俗吗?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在全国各地,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有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被子等,这种习俗被称为“扫尘”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上一幅大红春联,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听说这一习俗从宋代就开始了,一直传到今天。在民间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人们还喜欢在门、墙、窗花等地方倒贴“福”字。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把“福”字倒着贴吗?因为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到了”,“福气倒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过年习俗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围坐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习俗就是放鞭炮和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床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小朋友们能收到好多的压岁钱,不过在此提醒小朋友们:压岁钱可不能乱花哦!要用在学习上!

我家的除夕风俗作文3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要吃粽子,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过年了。记得有一次过年,我们正在家门口放鞭炮,因为我胆子特别小,所以每次放鞭炮我总是躲得老远看五彩缤纷的鞭炮,再看看家家户户都挂着大红色的对联。

趁爸爸妈妈放鞭炮之时,我问姐姐:“为什么新年要放鞭炮”?姐姐说:“有一个传说,是关于除夕的。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每到除夕就会到村里吃人,所以每到除夕,村里人就会逃到山上去。有一次,快到除夕时,来了一位老人,说他可以赶走年,可村里人不相信,便都收拾好东西逃到山上,老人却留了下来。年来到村里,看见有人,就飞快地跑过去,要吃老人,老人突然点燃鞭炮,穿上红衣服,噼里啪啦,年被吓跑了。于是就有了过年,也就是除夕了。

这时,姐姐拿起一串鞭炮交给我,我伸出发抖的手,接过鞭炮,用打火机点燃,火焰沿着导火线上升,我尽量把手伸直,让鞭炮离我一定距离。由于我怕声音太大,姐姐又让我去放冲天炮,我点燃导火线,飞快地跑开了,噼里啪啦,看着花似的鞭炮放上了天空,从花心慢慢散开,一个一个“小鞭炮”像流星似的从天空中滑落,美丽极了。

真是一个有趣的除夕夜。

我家的除夕风俗作文4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除夕风俗(7)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夜、岁除、大晦日,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除夕的风俗作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除夕的风俗作文1

我的家乡在金华地区,是一个经常容易被人遗忘的地方,叫武义,也是一个落后的地方,所以还是有很多习俗被传承了下来。

今天卖我就来说说除夕。如果你是土生土长于武义的人,会明白,鞭炮很重要!虽说大家也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可不属于“大开杀戒”知识按照最简单的方式进行。有一个人喊“开饭”大家先拿酒杯在桌子的转盘上敲敲以示已准备好。接着河虾这一杯就,算是开始。然后就一些“客套菜”。先上菜,再上汤,有时会有一些羹,最后一品锅饭。这顿饭一般都在8:00之前结束,因为大头是——放爆竹。

要问有什么种类,那可就太多了,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呢,就举例一些主要的。冲天炮,算是鞭炮中的“大胖墩”,粗的有两个男人大腿这样,它的发射像战车射大炮一样,一飞冲天。花炮,不冷不热,平平凡凡。虽说色彩丰富,可我也只是“冷眼相待:。最小的,要属摔炮了。顾名思义,就是扔在地上会炸开的那一种。

我好像对于炮竹声天生有一种抵触感,从小不参与这种“霹雳巴拉“的事。可是毕竟随遇而安,于是我就傻傻地坐在道路旁,任凭那灯火阑珊,映在漆黑的天空上多么绚丽,还依旧是“坐在路旁鼓掌的人”。别以为这有多安全按,其实更危险!一会儿理你两米远的地方来个冲天炮,非把你耳朵炸聋不可。马上,当我就要溜到别处去的时候,我的脚还没站定,一个摔炮就不分青红皂白向我冲来。我顿时愣了,摔炮——在我脚边炸开!

我惊魂未定,发了疯似的,一平生最快的速度,拔腿就走。突然,一只可恶的手拦住了我的去路,我心中暗自喊“苍天啊!”,又诅咒道:“那个吃饱饭没事干的!”我强颜欢笑,转过身子,硬是被拉回了“初始阶段”。

虽然说对于放鞭炮这种活动我不太喜欢。不过,家乡过除夕的喜气洋洋,使我也跟着“闹”了起来。

除夕的风俗作文2

我回想过年的事,今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那天,让我开心又难忘。那天,我们一家人开心地聚在一起吃了一顿丰富的年夜饭,菜多,人多,热闹极了。

吃过午饭,爸爸妈妈去买烟花,姑姑她们在玩,奶奶在忙着准备贴春联,过了一会儿奶奶叫我们去帮她贴春联。我听了高兴地跑了过去,这是我第一次帮忙贴春联。我看奶奶拿着“福”倒着贴到了门上,我就问奶奶:那“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奶奶笑着对我说:因为福到了呀!原来还有这层意思呀,我明白了。

又过了一会儿,奶奶开始忙晚饭了。奶奶说早点吃晚饭可以看春晚。吃过晚饭后,我们又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好看极了,特别是那个《扶不扶》的小品和魔术节目。看了那个小品,我懂得了我们什么都可以倒,人心不能倒,倒了就站不起来了。

我正看得认真,妈妈给我一盒年糕还有一个红包,里面放着压岁钱。妈妈说希望我能压住岁数步步高升。我和爸爸妈妈一直在电视机前守到12点,新年的钟声响起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外面响起了一阵阵鞭炮声。爸爸说:“我们也去放鞭炮迎接新年。”于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放鞭炮,听着鞭炮在空中发出“啪啪”的声音,我真是又高兴又激动:新的一年终于来到了!我在心里暗暗想:新的一年里,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各方面争取更大进步!

除夕的风俗作文3

在不同的地方,过除夕的习俗也都不同,最有特点的,非陕西莫属不可。

除夕傍晚,看看四周,人们早早地在门两边贴上红色的对联,在房檐下挂上喜庆的大红灯笼。突然,山中传来了串串鞭炮演奏出来的阵阵乐曲。过了不久,家家户户丰盛的年夜饭做好了,“乐曲”也停止了,大家都关上了自己的家门,和亲人们一起高高兴兴地吃着年夜饭。年夜饭吃得很慢,吃好后,人们总要留一些剩下来,代表着年年有余,过了不一会儿,人们又开始烧年火了。

烧年火的情景可壮观了。把几根粗壮的树枝点燃后,那火越烧越旺,大火苗里套着小火苗,那火燃得熊熊烈烈,把周围的景物都照得明亮。

最兴奋的就是我们这些孩子,围着年火蹦呀跑啊,直到累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才肯停下来休息一会儿。渐渐的,年夜十二点到了,人们为了辞旧迎新,又放起了鞭炮,让整个村子都变得热闹了起来,大家都在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夜,大山中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充满着喜庆的味道。这一夜,很特别,也令我难忘。


除夕风俗(8)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下面小编整理了除夕年夜饭的风俗作文,供你参考。

除夕年夜饭的风俗作文篇1

刚进腊月,重庆市酉阳土家民族苗族自治县板溪乡红杏村农民许文旭家就忙开了。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许文旭说,“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作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土家人之所以重视这两道菜,是因为以前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回肉,糯米也是稀罕东西,因此家家都把这两道菜当作年夜饭展示手艺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犒劳辛劳了一年的家人。

令人意外的是,海带还曾一度成为土家年夜饭的主菜。因为以前土家民族聚集地区吃盐巴都困难,医疗条件也差,经常有人因缺碘患上大脖子病。为了给家人补碘,土家人就在年夜饭上一道海带,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在当时的条件下,海带对土家人来说,真可谓“山珍海味”,经常吃根本不可能,因此成了年夜饭上的一道好菜。如今,海带早已退出年夜饭的“舞台”。

土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各家都会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名叫“守田埂”,以表达对田地的热爱。

吉林省延边北韩族自治州是我国北韩族主要聚居地区,春节也是北韩族的传统的和最重要的节日。北韩族的年夜饭有着自己传统的食品和特色。

北韩族的年夜饭丰常丰富,大大小小的盘子七八十个,有的人家甚至达上百个。其中占特殊位置的是‘岁酒’和‘德固’二种。

春节前夕,记者在延边北韩族自治州的各乡村看到,很多北韩族村民都在酿造“岁酒”。北韩族在年夜饭有喝“岁酒”的习俗。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多味中药材,是一种药酒。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他们认为饮用此酒可以避邪、长寿。

“德固”是一种汤饼,就是将大米面和好蒸熟后,捣成大粘团,再搓成椭圆形圆条,切成薄片,倒入鸡、野鸡、牛肉汤锅中,吃时再放些麻油或香油以及紫菜,味美可口。

在年三十那天,北韩族妇女都要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装。大多数家庭从一大早就开始做打糕。尽管现在有卖做打糕的机器,但他们还是喜欢用打糕槌自己动手做,因为感觉味道还是不一样。

除夕夜一家都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是非常幸福的时刻,全家都会守岁通宵达旦。与汉族不同的是,北韩族大年夜这顿饭会载歌载舞,伴着北韩族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年夜饭的风俗作文篇2

漳州除夕之夜有“围炉”的习俗。全家大小团圆吃年夜饭时,必须用一个新的红泥火炉,生着火炭,红红旺旺地放置于圆桌下,象征家庭幸福兴旺。开宴时,炉前还置一红纸包,内包着银元两块,寓意新年发财。现在,火炉已经用电磁炉代替。

除夕宴席上的佳肴,数字要吉祥,一般是十二样,而每道莱都要有好的涵义。如鱼象征生活富余,鸡寓意金银相挨(谐音),鸭是金银相叠(音塔),猪肝表示官运亨通,豆腐说会发家致富,韭菜是“韭菜春”,长久幸福。即使是最普通的新鲜菠菜、芥菜、或“厚皮菜”,也叫做“长年菜”,不许切断,撕成一条条,烫熟了,囫囵吃,可长命百岁,也含有不忘本之意。还得有一盘蚶,只稍用开水烫一下,掰开半生熟地吃,蚶血越鲜红味越美。蚶壳象征金银,食后应郑重地放置于床下、门后,不得倒入垃圾堆,预兆明年发财,金银满屋。

除夕聚会,如有家人未归,也得空一位留待。家主人举筷每指点一盘菜,就念一句相应的吉祥话,全家人随之品尝。酒过三巡,即可随便吃了。宴席结束,主妇要盛一碗米饭放在厅中或厨房,插上一朵红纸花,俗称“春饭”,闽南话“春”与“剩”谐音,寓意年年有余。

还有“门蔗”习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各家各户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寓意从头甜到尾。当女子婚后第一次回娘家,父母在门后放甘蔗,祝福女儿女婿婚姻生活甜蜜幸福。

下面是我家乡漳州南靖县靖城农村的年夜饭习俗:

年夜饭前要先祭拜祖先,烧纸钱,安排好先人后,才开始。

围炉时,家主人念“倒酒”,即由一“家庭主要劳力”左右手交替倒酒,家主人念“喝酒”,大家即喝一小口酒,家主人举筷再指点一盘菜,随口唱一句的吉祥话(一般都是菜名与吉祥话,用闽南话念起来很谐音、很通顺),全家人随之品尝。每次倒酒,要喝三次酒品尝三样菜肴后,家主人才又念“倒酒”,再喝三次酒品尝三样菜肴,再“倒酒”,再喝三次酒品尝三样菜肴。酒过三巡后,即可随便吃了。

鸡肉是年夜饭必吃的。倒酒后,家主人唱“吃鸡,富咧咧”(闽南语富贵的谐音),大家即开始动筷子夹鸡肉吃。一般鸡头、鸡尾、鸡翅、鸡脚是不许动的,要保持整只鸡的形状,直到初九。

还有鸭、萝卜、“金丸”(年糕)、韭菜、肥肉或瘦肉、豆腐、荷兰豆、冬笋、五香、炸豆腐、猪肉冻、手抓面、米面(粿条)等,也是年夜饭必吃的,而且样样有寓意。

除夕年夜饭的风俗作文篇3

大家都知道大年三十除夕夜大家都要一起吃年夜饭,但是你们知道关于年夜饭也有很多风俗吗?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

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吃年夜饭的风俗是不是很有趣啊?同学们你们记住这些风俗了吗?


除夕风俗(9)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除夕,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贴了对联又挂年画;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声就像北京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会似的,穿过了大街小巷,穿过了高楼大厦,把漆黑的夜晚照着得如同白昼。

夜幕降临了!等候多时的我和姐姐高兴地拿出了“万花筒”。我兴冲冲地拿了焰火和打火机,准备放焰火。我们放的第一炮是“一啸冲天”,随着一声巨响,天空顿时如同白昼,好壮观哦!紧接着是

“天女散花”,所谓天女散花,顾名思义,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场面。你看,果真不出所料,仙女们在天空中把一篮子花毫不怜惜地撒向人间。那些花在空中飘飘悠悠,美丽极了!刹时,空中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随后,我们又放了“降落伞”、“七仙女”、“百花奔放”……

今年的除夕之夜,我们贴对联、挂年画、放焰火、看电视,尽管是忙了一点,但称得上是丰富多彩,使我在忙碌之中学会了许多。而最使我难忘的还是“听回忆”,爸爸的一席话使我对过去了解了许多……


除夕风俗(10)

大年节夜的风俗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仍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目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惟、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顿的大年节夜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与珍藏。

大年节夜是我以为是我见过风俗最有趣的`节日。

傍晚,我和我的亲人们坐在客厅的餐桌欢聚一堂。刚刚坐在椅子上,扑鼻而来的香味让我巴不得立即吃掉桌上厚味可口的佳肴。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美蜜。

爸爸妈妈发给我压岁钱时,我便问:“为什么要发压岁钱呢?”妈妈笑了笑,耐心地给我解释,原来是这么回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都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烧,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法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大年节夜的风俗还真有趣哎!


除夕风俗(11)

“一眨眼又是一年”,除夕上午在家门口撕下旧对联,贴上新对联的时候像往年每一年这个时候一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多愁善感的我来说,每到辞旧迎新,岁月替换的时候我都会感觉时光匆匆,都会有一种感叹中又带有几分欣喜的感觉。

想想我是一个多么幸运的人啊,从小到大一家人都没有背井离乡,没有只有过年才能回故乡相聚团圆的苦楚;又想想我又有几分不幸,一年到头都生活在一个地方,家人不曾少见,亲戚经常往来,倒没了团圆的兴奋,而且最美家乡往往是景色秀丽,我又没了像有农村老家的人可写的最美家乡。可再细细思量,这在身边的家乡,这从未离开的家乡,这有几分市井的生活倒也耐人寻味,闲情逸致,我这土生土长的南宁市区人也应该骄傲骄傲,珍惜身边的最美。

这家乡的年味,我觉得最美好的日子还是以前小时候在人民西路的家,过起年那才是真真儿的年味。很清楚地记得,每年除夕前一天,天没亮的时候,奶奶妈妈和几个亲戚就在客厅里开始包粽子,备下年货,我特别怀念那时什么吃的东西都自家制作。而且那时我家靠近水街,常闻热闹,到了年关,水街更是热闹非凡,让我怀念除了热闹,还有南宁的特色,譬如那街上萦绕耳旁的都是白话,又譬如卖的大多是南宁的`特色食品,那五颜六色的粉利,那绿油油的粽叶,还有那晶莹剔透的粉饺和白白的粉虫和肠粉;还有我最喜欢吃的马蹄糕。

重要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寄托在这些特色上的感情。

如今虽然已拆迁,以前的水街也面目全非,但现在住的小区也不缺乏年味;特别是现在的过年时的炮声和烟花。过年那几天断断续续或震耳或清脆的炮声不绝于耳,除夕的下午,虽然街上已冷冷清清,人们都团圆于家中,可却洋溢着喜庆的炮声,那时便是第一轮放炮的,伴着黄昏,伴着团圆饭。到了快12点的时候,那才是放炮的大,炮声、烟花色、寒暄声不绝于耳,人们都在以新年第一炮来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身体健康。楼道里,楼道下,近处,远处,炮声一浪高过一浪,一声响过一声,炮声由远到近,重重叠叠;嫌恶这炮声的人,譬如我妈妈便称之为轰炸声,而我每到新年的这个时候都会在阳台浸身于这“轰炸声”中,眼里闪烁着天空上的烟花,耳中独听着轰鸣的炮声。


除夕风俗(12)

北京的春节热闹非凡,我们福建莆田的春节也毫不示弱。我们从腊月初十起,就开始了过年的准备。

腊月初十至腊月二十之间,莆田人会选一个晴朗的“双日”进行扫巡。扫巡就是大扫除,家家户户把屋里的重物品清洗后拿到院子里暴晒,后面再进行屋内的扫巡。

腊月二十四,祭灶公。也就是送灶公上天,灶公升天后,就会向玉皇大帝禀报这户人家在这一年里行善还是行恶,再进行惩罚或祝福。所以,大家在祭拜的时候总要放上各式各样的糖果,让灶公的嘴甜一点。

腊月二十六日起,家家户户都在门口做豆腐,白白嫩嫩的豆腐做好了,就可以喝豆浆、炸东西了。接下来,到了我最爱的环节——炸吃的。我们在这一天总是要炸很多东西的,如:炸豆腐、海蛎饼、炸红薯等。海蛎饼里面包的东西最丰盛了,里面包了肉、白萝卜丝、海蛎等食物只要把海蛎饼做好,再往滚烫的油里炸,海蛎饼就做好了。在看着大人做的同时,我也忍不住流口水了。

腊月二十九日,俗称“小除”。家家都放鞭炮,贴春联,在这辞旧迎新的一天真令人高兴。在晚上是,你还可以更随大队伍去点灯,走进庙里,四处都有鞭炮的响声。还听到了许多不一样的音乐,那是什么呢?看,那就是我们点灯的灯,安装了电池,自然就会唱歌了。

大年三十。这个除夕夜,一年才只有一次。白天,家家挂起了红灯笼,架起了红彩旗,每家每户都显得纳闷喜气红火。晚上,让人直流口水的是那一桌的美食。莆田人吃年夜饭也是有讲究的,除夕夜必须要有这些菜才算圆满:虾(莆田话念:和,寓意一家人和和睦睦);蟹(必须选十只脚齐全的,寓意十全十美);有一些有条件的人家会在家里厨房的鱼缸里养几条鱼,寓意年年有余。还没吃完年夜饭,就看见了窗外的天空绣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小孩们都跑到马路边去玩烟花,家长们也掏出了钱包给老人和小孩压岁钱,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正月初一,小孩跟随着父母回母亲的娘家,与外婆外公一起吃团圆饭。

正月初六到正月十五期间是我们莆田人闹元宵的时间,我们都会到庙里上香,晚上在家里吃汤圆,一家人其乐融融,开开心心的聚在一起。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羡慕吗?


除夕风俗(13)

除夕,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贴了对联又挂年画;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声就像北京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会似的,穿过了大街小巷,穿过了高楼大厦,把漆黑的夜晚照着得如同白昼。

夜幕降临了!等候多时的我和姐姐高兴地拿出了“万花筒”。我兴冲冲地拿了焰火和打火机,准备放焰火。我们放的第一炮是“一啸冲天”,随着一声巨响,天空顿时如同白昼,好壮观哦!紧接着是

“天女散花”,所谓天女散花,顾名思义,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场面。你看,果真不出所料,仙女们在天空中把一篮子花毫不怜惜地撒向人间。那些花在空中飘飘悠悠,美丽极了!刹时,空中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随后,我们又放了“降落伞”、“七仙女”、“百花奔放”……

今年的除夕之夜,我们贴对联、挂年画、放焰火、看电视,尽管是忙了一点,但称得上是丰富多彩,使我在忙碌之中学会了许多。而最使我难忘的还是“听回忆”,爸爸的一席话使我对过去了解了许多……


除夕风俗(14)

除夕,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贴了对联又挂年画;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声就像北京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会似的,穿过了大街小巷,穿过了高楼大厦,把漆黑的夜晚照着得如同白昼。

夜幕降临了!等候多时的我和姐姐高兴地拿出了“万花筒”。我兴冲冲地拿了焰火和打火机,准备放焰火。我们放的第一炮是“一啸冲天”,随着一声巨响,天空顿时如同白昼,好壮观哦!紧接着是

“天女散花”,所谓天女散花,顾名思义,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场面。你看,果真不出所料,仙女们在天空中把一篮子花毫不怜惜地撒向人间。那些花在空中飘飘悠悠,美丽极了!刹时,空中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随后,我们又放了“降落伞”、“七仙女”、“百花奔放”……


除夕风俗(15)

400字有关风俗习惯作文:体验除夕风俗

除夕,好热闹啊!人们忙得不亦乐乎,贴了对联又挂年画;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就像在锅里炒芝麻似的接连不断;啪啪啪的焰火声就像北京天安门举行盛大的庆祝会似的,穿过了大街小巷,穿过了高楼大厦,把漆黑的夜晚照着得如同白昼。

夜幕降临了!等候多时的我和姐姐高兴地拿出了“万花筒”。我兴冲冲地拿了焰火和打火机,准备放焰火。我们放的第一炮是“一啸冲天”,随着一声巨响,天空顿时如同白昼,好壮观哦!紧接着是

“天女散花”,所谓天女散花,顾名思义,那一定是非常漂亮的场面。你看,果真不出所料,仙女们在天空中把一篮子花毫不怜惜地撒向人间。那些花在空中飘飘悠悠,美丽极了!刹时,空中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随后,我们又放了“降落伞”、“七仙女”、“百花奔放”……

今年的除夕之夜,我们贴对联、挂年画、放焰火、看电视,尽管是忙了一点,但称得上是丰富多彩,使我在忙碌之中学会了许多。而最使我难忘的还是“听回忆”,爸爸的一席话使我对过去了解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