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合集8篇)
玫瑰
2024-02-22 08:47:23
其它
日记

关于死(1)

《庄子》中曾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命的开始是死亡的开始,生命的结束却是重生的轮回。我们活着一秒,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向死亡迈进一秒?生与死,无法逃避,无法拒绝。面对生,人们总是充满了希望;面对死,恐惧会占据我们的内心

《入殓师》讲述的就是这样一场关于生与死的故事。做为大提琴手的小林大悟所在的交响乐团解散之后,不得不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入殓师。期间事态的变化,小林心态的变化,也让影片的主旨渐渐清晰。

若要用音乐来诠释生命,大提琴无疑是最好的乐器。电影要请来著名的NewAge作曲大师久石让为此片配乐。

这部电影延续了久石让以往唯美、简朴、纯净的音乐风格,可听性极强,即使没有看过影片也会深受感动。大提琴深沉,极具感染力,复杂却带着质朴,用它诠释生命这一复杂而又简单的概念,是最为贴切的。因此,久石让在配乐时就以大提琴为主奏乐器,贯穿全剧。而大提琴手就成为了主人公原来的职业。

电影前半段都透着一种悲伤哀沉的情绪。色调也多是灰,白,黑,棕色,营造了一份失落、伤感的气氛。钢琴在低音区不断重复,则代表了男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在妻子询问自己事业时,音乐变化的烘托,更将小林内心深处的紧张和怕别人看穿时的惶恐、犹豫刻画了出来。

久石没有简简单单地只呈现这一首名为Momery的大提琴演奏曲,而是通过转调的方式连接上了电影主题音乐Okuribito,全曲一气呵成。单听这一曲,就好似经历了整个生命的旅程。

这曲子第一次出现是在小林在参加完第一个入殓仪式后。漫漫长夜,辗转难眠,白天的经历在眼前挥之不去,它拉起了儿时的大提琴,同时出现的还有那块寓意深刻的石头。深情款款的琴声,悠长深远的旋律,打开了沉寂已久的记忆。小林本是恨父亲当初抛下他和母亲,可却在亲自见证了一次生离死别之后,他拉起了父亲最爱的曲子。随着音乐的深入,画面中出现了小林儿时练琴的场景,河边寻石,母亲的笑容,父亲模糊的脸……这些都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伏笔。

圣诞节的那段音乐,可以说将电影第一次推向了高潮。旋律如丝如缕地述说,将三个有故事的人都带入了各自的思绪中。之后,主题音乐又再一次加入,镜头不停地切换着小林各种忙碌的工作场景,有笑声,有哭泣,同时,也暗示随着小林对自己工作的不断深入,更理解了入殓师这个职业对于一个失去亲人的家庭的重要性。

石头在电影中包含着父与子的亲情隐喻,那是在小林记忆里唯一可以触摸到的关于父亲真实的存在。父亲留给他的大石头,后来他又送给妻子的小石头,都说明在内心深处小林一直对父亲是有所牵挂的,也似乎意味着最后时刻他对父亲的原谅。父亲死后,小林来到父亲身边。看到这儿,我本以为那一箱箱小林父亲的遗物全是小林父亲在离开这么多年间想给小林的石头。然而最终当小林为父亲做入殓仪式时,从父亲手中紧握的那颗当年小林给他的小石子滑落,这一个镜头,这一颗石子,就足够体现父亲对小林的爱有多深。此处也是导演的匠心独运之处。

小林心头一震,音乐再次适时响起,犹如父子二人超越时空无言的对话,将影片带入了另一个境界。这时,一切都不再重要,唯有爱是永恒。之后,记忆中父亲模糊的脸的脸渐渐清晰明朗,音乐退去后,一切怨恨已不复存在。

影片结束,小林在一片草地上拉奏着大提琴。影片色调也变得明丽轻快,从白雪皑皑的场景转换到了春意盎然中。曲子的下段也完全显现了出来,音色的转化也带着情绪的转变,形成了一个高潮段落。这是象征着一段美好的旅程,不仅通往天国,也延续着生命的意义。像画面中的草一样,冬日的枯竭,却是为了春天的新生。死亡不是离别,逝去也不是终结。这时的情绪已不同于之前的哀怨低沉,悲伤凝重,而是有着不断前进的推动力,影片在此时已不再是简单地阐述如何面对死亡,而是对未来的畅想。音落,结尾处轻缓。那是将一切看开,迎接未来的暗喻。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没有哭,因为我会觉得那是一种失败。只有真正理解生命意义的人,才会与失去亲人的人感同身受,才会同他们一样悲伤,一同落泪。大概是因为我还没经历过生离死别,所以自己没法理解那种刻骨铭心的伤痛吧。

写这篇文章不是说我已对生命十分了解了。而是在看过这部电影后,自己对生命有了一份思考。生与死是一种在自然,也是一种必然,无法改变。然而,请记住,在生于死之间还有一段旅程,叫做生活。这段旅程美丽与否,精彩与否,都看你的选择。


关于死(2)

昨晚我失眠了,在我回忆往事时,我突然想到了“死”这个问题的。

第一次对“死”这个字眼有感觉时,我才6岁。那天,又跟妈妈为小事大吵起来,妈妈气急败坏,喊道:“……把你打死算了!……”我听到“死”这个字眼呆住了,脑海里禁不住想起了我姨太去世时的情形:我的姨太静静地躺在棺材里像是睡了,旁边的人们号啕大哭。

我浮想连篇,那我死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眼前浮现出一幅这样的景象:我满脸皱纹,嘴角上还挂着一丝安详的微笑,双手放在胸前,静静地躺在水晶棺里,我的儿孙们虽然工作都很忙,但是此时都来了,他们批麻戴孝,跪着、哭着、喊着让我回来。我的小曾孙还小,不知怎么回事儿,也学着大人们哭。我很想回答他们,却什么也做不了。

我又想,死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疼吗?难受吗?听大人们说,好像是睡着了,什么感觉都没有了。我想:这不是很无聊吗?一个人单独呆着,没有人说话,没有人陪着玩,也没有电视看,只懂做梦。不好,一点也不好!

我的心里顿时充满了寂寞,猛扑到妈妈怀里开怀大哭:“我不要死!我不要死!”妈妈可能是看出了我的异样,连忙安慰我:“不要怕,不要怕,你离死还远着呢!”……

现在想起“死”来,还是那样:先出现景象,然后一股莫名的空虚感席卷而来,想哭又哭不出来,真不知道死的时候感觉是否真是这样!

不管它,现在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想那么多干啥?反正离它还远着呢!


关于死(3)

一提到死亡,几乎所有人的脑子里都是一片空白,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但曾经读过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却让我很感动。

有一种鱼叫黑鱼,鱼妈妈每次生鱼宝宝时就会失明一段时间。这时鱼妈妈不能觅食,不知道是母子天性还是鱼宝宝本来就知道鱼妈妈是因为它们才看不见的,所以都争先恐后的游进妈妈的嘴巴。当鱼妈妈复明的时候,她的孩子已经所剩无几了。这些小鱼为妈妈的生存而死,因此也被叫作孝鱼。我认为小鱼们的死很伟大。

同样是死,含义却不同。有些人为别人而死,这是伟大的死。在救治病人中因感染而死亡的抗疫英雄、在扑救森林大火时而被火吞噬的年轻的消防员叔叔们、因拯救落水儿童而失去生命的那些无名英雄,他们的死都很伟大,我们为之赞叹。而有些人一生中做尽了坏事,最后被绳之以法,那就是该死。这些小人之死,无人为之惋惜。比如杀人犯,杀了人被警察抓住了要被执行死刑,这种人就死得其所,没有人会为他的死而伤心。

有些人很怕死,不敢去尝试任何新事物,而有些人又不怕死,什么事都要去尝试,一些很危险的事也要去尝试,一不小心就失去了生命。人类的生老病死,自然的死亡并不可怕,因为这是自然的规律。但是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却让人痛心疾首,科比飞机的失事,翼装飞行的女大学生。还有无数在这次疫情当中失去生命的那些英雄和平民百姓,他们都是在意外中死亡,让人难过。我认为,面对死亡,我们应该更加珍爱生命,珍惜现在宝贵的幸福时光。

许多人认为,好人死后会上天堂,坏人死后会下地狱。《天蓝色的彼岸》中说人死后会去天蓝色的彼岸,而我认为人死后会去另一个世界,但是没有人能证明我们死后究竟去哪里。

你是否也对死亡充满恐惧,你是否也曾幻想过死后的样子,不过不要担心,过不了多久,这种恐惧和疑惑总有一天也会死亡的。


关于死(4)

一谈到死亡,大家可能都会为之色变,可是,如果你这样,就说明你害怕死亡。

首先,你肯定要发问:“你认为死亡是何物?”没关系,死亡,我觉得不过是一种结束而已,对于死者而言,是生命的终结,但他给周围的人带来的,却是很多悲伤。

其实死亡也算不了啥事儿,只不过死了就死了,下辈子再见,不就得了吗?当然,自杀是不好的,强行结束自己的生命,只是对生命的讽刺!当你寿终正寝的时候,只要笑着,只要没有遗憾,即使你走到了尽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人出生是为了生活,生活当然要活得精彩,虽然不说出人头地,只要活得让自己满意就行了。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含笑而终”。

“含笑而终”还是“遗憾终生”,这是一对反义词,也可以说是形容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一种人珍惜时光,一种只是浪费光阴,等我长大以后,我要想成为一个科学家,探索宇宙,不求什么金钱名利,只求寻找和发现。我还想发明一些东西,这也是我的一个爱好,就像爱迪生先生那样,发明创造。如果真的有一天,我快要死的时候,请所有人都不要太悲伤,因为我已经达成了我的人生目标,我的生命充满精彩,也就不会遗憾终生,为整个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那些不珍惜时光的人,这些人临死前还有许许多多的愿望没有完成,那就太使人难过了。本来死亡是一种结束,而现在却变得非常痛苦,心事重重,后悔当年没有珍惜。

所以请珍惜时光。我们要“含笑而终,不要抱憾而亡。”


关于死(5)

“死亡”似乎是个很不吉利的词,感觉很令人害怕和恐惧,越少说、越少听则越好。就连在生活中说话不小心说到“气死了”“笑死了”这样的话,我奶奶一定会瞪我一眼说:“呸呸!不要这么说,不吉利的。”

许多人之所以对“死亡”恐惧,是因为大家对它不了解,很陌生。因为人死是不能复生的,所以没有人会知道死后真实的情况。但我并不觉得死亡很可怕,生老病死都是人类生命的正常轮回,恐惧或者因为身边的人离去而悲伤,又能改变什么呢?就像庄子的妻子死后,惠子来到他的家里准备安慰他,却发现庄子在鼓盆而歌。惠子当时愤愤不平,觉得庄子很过分,为什么不悲伤难过。庄子却说:生死的过程不过就像四季的运行一样,没有人会长生不老,没有人不会死亡,所以就平静面对吧。

是啊,与其悲伤不如鼓盆而歌。

既然不可以改变死亡,每个人都有一天会经历死亡,那只有过好当下的生活,对他人更友善一些;对亲人更有爱一些;对自己要求再高一点,学习上认真一些,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珍惜和朋友的友谊,快乐一起分享;生活中再大度一些,不计较得失,每天都很开心;这样才可以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再无遗憾,无须悲伤害怕了。

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用平静的心态面对“死亡”这个词。


关于死(6)

对于生命,我们有着无限的留恋,可是生老病死是人世常理。因为留恋,我们会害怕死亡;因为留恋,我们会感到痛苦;因为留恋,我们甚至会忌讳死亡的词汇。从古至今,代替死亡的词汇有很多,比如老去了、上西天了、驾鹤云游了等。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在现代社会,对于死亡并不是太忌讳了,人们会赞美那些坦然面对死亡的人。人们承认了自己会死亡的事实。

除了绝望的人,所有的人都害怕死亡。对于绝望的人来说,死亡就是他的希望,谁会拒绝希望呢?希望就是黑夜里的灯火,即使渺小,依然会让人的眼睛一亮。死亡确实是可怕的。它让我们切断和这个世界一切的总总的联系,甚至,我们会害怕死后未知的世界。对于未知可怕的想象,一些人都会觉得恐惧。

有两个人,他们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一个人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的精神崩溃了,不久就带着深深的哀痛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的世界。另一个人他变得格外珍惜眼前的一切,他坦然接受事实,为自己制定了一系列有意义的计划并去实施了,在他有限的生命里,他过得很快乐,最后他在家人的祝福里含笑离开了世界。一个事实,两种态度,我们应该坦然面对生死,珍惜眼前,心无所累,快乐的过每一天。

有一个因为重病将要死亡的人,临终前她说,她感谢生命赐予她的一切,她也感谢生命的离开。当死亡真真切切的降临,我们会感到对生命无限的留恋。但是,我们应该坦然面对,坦然接受,然后带着感恩之心感谢生命的馈赠。

我们会死,但是我们坦然面对生死,并且感谢和珍惜生命的赐予。


关于死(7)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的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活下去。”很多时候,活下来更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选择生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死,无非是自我终结和生命的结束,它可以瞬间使人解脱,不再承担任何责任。伟大的作家老舍先生和傅雷,他们能够用文字治愈读者的内心,却无法用那双写出灵动文学的手抚平身上的伤痕,在动荡的--时代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西楚霸王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却不愿忍辱负重,东山再起,而是选择在四面楚歌中拔剑自刎,既然他们敢于面对死亡,为什么却不敢面对更为容易的生存呢?须知道,绝境中的生存更需要坚强的灵魂。在这种境地中,选择死亡是逃避现实,不战而退,只给后世留下无尽的惋惜和遗憾;而选择生存,是不辜负生命的表现,它昭示着与困难抗争到底的毅力和勇气,绝不轻言放弃。

同样是--中饱受迫害的大家,巴全顽强地挺了过来,他经受住了滔滔人群向他吐来的恶毒的唾沫,并处之泰然。他大可以像老舍、傅雷、闻捷那样,为尊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选择活着。这位可敬的百岁老人,勇生存换取了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录,成为替--中诸多含冤而死的作家正名的重要证人。

同样是饱受屈辱,勾践,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却依然能忍受为奴的耻辱,卧薪尝胆,苟且偷生,无数个夜晚,他都在描绘着重振霸业的蓝图,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在历史的丰碑上刻下“大丈夫能屈能伸“,并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君子的价值取向,人格定位。他当然也可以选择战死沙场以逞一时豪情。所有的痛苦都会随着生命而完结。但倘使那样,历史将会改写,而”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复国理想也将褪色为无力的苍白。

当生命的不幸与痛苦袭来,那些选择了坚强活着的人们,才能延续千万年的人类的历史,才有了我们。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着祖先强者的血脉,流淌着历经积积淀的坚忍,相比于那些轻易便赴死的人而言,我更敬仰坚忍的灵魂,并为他们喝彩。



关于死(8)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您的尊称,“老师”,则是呼叫您的密语。轻轻的一句话,却为我们点亮了多盏亮灯,小小的一个动作,却蕴含着满满的关怀。啊!这就是您,我的老师!

每一节课的黑板上,总是密密麻麻地爬满了字,您讲的那么详细,生怕我们听不懂;每一次作业,总是有您鲜红的笔记,一钩一叉,从不马虎。我们永远也忘不了,您对我们打满叉叉的作业本,摇头叹息的神情,那时,我似乎看到了您的眼角,又爬上几条皱纹,眼里又多了一点忧虑,仿佛考试的不是我们,写错的不是我们,而是您。老师,调皮的我们让您操心了吧?每当我们悠然自得地在操场上奔跑,玩闹得满头大汗时,您却为我们的成绩操碎了心。寒风习习,寒不了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的视线,冻不住我们的满心感动。

我亲爱的老师,您用智慧之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您用理想的绘笔描出了我们光明的前途,当我们迈入社会时,你会站在路旁,静静地守候着我们。老师,雏鹰会长大,会冲破云霄,会滑翔在一整片天空;娇花也会长大,会散发淡淡清香,会绽放灿烂微笑,但是,雏鹰和花朵都需要温暖的怀抱和长长的羽毛,为将来做准备。

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您的每一次付出,都会埋在我们的心里,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