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畅想(汇编5篇)
绿水悠悠
2024-03-09 02:48:48
小学
写景

春的畅想(1)

春,确是诗意的。以至于古今中外的诗人几乎都写过她。而“赞春”的题材,也似乎从来不缺。哪会缺呢?只春雨就能写满苏东坡的二十把扇子(《走进文言文》苏东坡画扇)。

但今年,似乎缺了一点儿,一是贵如油的春雨不想让人看见它似的,每次都在晚上抢月的风头;二是春的嫩叶儿、嫩花儿才刚让人瞅见,尤其是学生,哪得闲空去细数迎春有几瓣,嫩叶有几片哟!

那咋办?就从窗户往外看,还得装作“我爱作业”的样子。隔着玻璃触摸不怎么温暖的阳光,也切记别被窗台上的仙人球扎着手,虽然它拥有生命般的绿色。

拨开青绿色的绿萝,低头往下看去。春日不怎么起风,好在有静默的美供我们夸赞。树叶子绿得发亮,从沉睡中醒来的它们,也总要看看天,瞅瞅地,于是就想尽办法摇摇身子,惹得鸟儿飞过去看看。

小区里不爱见人的白猫也出来遛弯儿了。踏着猫步,优雅地走。走到一处,晃晃身子,慵懒地一卧,甜甜白爪子,就在阳光底下睡着了。

住在水乡的人,尤其是在水边,最能瞥见水乡的温柔。桃花儿的粉、柳叶儿的绿,全都汇聚在水乡的古镇里,手捧着糖画儿的娃娃在里面跑来跑去,身穿唐装的老人捋着胡子笑望他们。

拿起挂在脖子上的陶瓷哨子一吹,整个古镇的树叶子都在摇着应和。余音温润圆滑,倒是像极了笛子。

手里摇着糖画儿,脚上穿着祖母给做的老虎鞋,不热不凉。沿着镇子的青灰瓦走,就又是一片水乡之春。

也不知走到了哪儿,手里的糖画儿不见了,身后的老人走不动了,娃娃也不见了,只剩下一个青年,感慨着今日春光。


春的畅想(2)

有人迷恋夏日里的悠闲自在,有人陶醉于秋天的落叶纷飞,有人赞美冬雪的圣洁无瑕。但我,却对春天独有情钟。因为它的花枝招展,因为它的活力阳光。

小草悄然钻出了地面,骄傲地昂着头欣赏这个新的世界,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绿,在阳光下泛着光,展示着它们独有的坚韧与生命力。踏青的人们尽情在青草中漫步,吃野餐的,放风筝的,踢球的……每一个人都在欢笑,每一个人都在赞美春的韵味。清晨,草上那晶莹的,滚动着的水珠,不是露珠,而是一滴滴纯真的梦,倒映着满园青葱活力。草香在湿润的空气里轻轻荡漾。这气息绝不亚于麻辣香锅,番茄汤……这些美食的诱人气味。

人们都说春是百花仙子,点开了百花,点绿了杨柳,点醒了这个明媚的世界。漫步在公园的湖畔,空中飘荡着的垂柳轻拂着我的肩头,那样的青翠欲滴,又那样的惹人喜爱。柔长的枝条缀上小巧的叶子,轻触着平静的湖面,荡开一片涟漪。路的尽头是一棵大樱花,满树繁花,粉艳艳地吐向春日的晴空。柔韧的花瓣在风中摇曳,散落的一草坪都是,像粉嫩的星星,又像一朵朵小野花,藏在草丛里眨着眼睛。几片花瓣落到湖中,惊动水底的金鱼,它们都游到水面上来了,一甩尾,一摆鳍,像个统治者似的巡视着自己的领地。蒹葭也随风轻盈地摇摆,几片狭长的叶子使她苗条的茎显得愈发修长。芦花飞向空中,像冬日的雪,又好比翩翩起舞的蝴蝶。有花,自然也有花香,那是一股蜂蜜的味道,完全可以想象它的甜蜜。

春雨是春天的代表之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是柔和的,它从不炫耀自己,从不摆大架子,它只轻轻地敲你的窗子,告诉你:春天来了。或许花会被打下几片花瓣,但是,你看——屋顶像是新刷过漆一样,人像是重生过一样,小草更青得灼人的眼……这一切都变得明朗起来了,一切都丢下了苦恼和忧愁。细雨密密斜织着,映着夜晚的街灯,静谧地散发光芒。突然想唱一唱《成都》:“陪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春天,是黎明的曙光,照亮了人们的心,点燃了人们的希望。

独自一人坐在长椅上,听鸟啼婉转,看百花争艳,举起手中的咖啡,迎着夕阳品下一口春日的美好。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先生也穿了一身绿色的新衣,带着满满的喜悦之情赶回了告别已久的大地。

大地上的植物依然秃着顶,一片叶子也没有,光着身子瑟瑟发抖,打着寒战。森林里的小动物还都躲在树洞里冬眠,只剩下坚强的松柏与寒风搏斗,森林显得毫无生机。城市里的人们都穿着厚重的羽绒服,在大街小巷里缓慢地挪移着。春先生看到这些景象,很是惊讶,想:天气怎么还这么冷,大地怎么一点生气都没有了?我一定要把春天带回大地,现在该我大显身手了!

于是,春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根巨大的绿色弹簧,放到大地上,用力一压,突然,手一松,只听“啪”的一声,巨大的弹簧弹走了冬日的沉重。人们脱去了厚重的冬装,换上了轻薄的春装,纷纷跑到家门口迎接春先生的到来,孩子们欢呼着,在公园里嬉戏,在绿油油的草坪上打着滚、踢着球,你追我赶地跑着、笑着。树枝上长满了嫩芽,嫩绿嫩绿地,煞是可爱,谁看了都忍不住要夸赞一番;蚂蚁在树杆上爬上爬下,“一年之计在于春”,就连蚂蚁都在辛勤地搬运着粮食呢!

天空中飘满了五颜六色的风筝,有五彩斑斓的蝴蝶形的,有黑白相间的春燕形的,还有威风凛凛的老鹰形的,都在空中忽高忽低地飞着。一群从南方归来的大雁,它们有时排成人字形,有时排成一字形,向着春先生的方向飞去。

看到眼前的景象,春先生高兴极了,又从他的大口袋里掏出了一大把鲜花种子撒向大地。几天后,大地密密麻麻地开满了花朵,春先生就用画笔把它们涂成五颜六色。蜜蜂们高兴起来了,围着花朵嗡嗡地闹着,围着花瓣飞来飞去;蝴蝶们也兴奋起来了,拍动着漂亮的翅膀在五颜六色的花边翩翩起舞,孩子们用五彩缤纷的鲜花编织成了花环,戴在头上,高兴地手舞足蹈。春先生看着这一切,也笑起来了。

春先生又来到农田里,发现这里的土地都张着干瘪的嘴巴,农田光秃秃的,一颗绿色的苗都没有,整个农田死气沉沉的,农民们坐在田埂上耷拉着脑袋、唉声叹气。春先生看到这幅景象,很是奇怪,抬头看了看太阳,这里的阳光好刺眼啊!他忍不住打了一个大喷嚏。天上立刻聚起了朵朵乌云,遮住了太阳,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小雨,这场应时而生的春水滋润了大地,淋在农民的头上,农民们抬起头,立刻眉开眼笑,兴奋地从田埂上跳了起来,在田埂上来回踱着步,望着一望无际的田野自言自语道:“这下小麦终于有救了,这真是一场通晓人情,润物有功的好雨呀!”

雨越下越大,地上积起了一个个小水洼,农田里聚起了一道道水渠,鱼塘的水面也涨高了许多。雨水淋湿了农民们的衣服,雨水给农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每个农民的嘴角都挂着一丝久违了的微笑。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农田里呈现出了一片崭新的景象:桃红柳绿,蔬菜拱土,田野里冒出了许多小麦的嫩芽,嫩芽尖上顶着水滴,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亮晶晶的,十分惹人喜爱。鱼儿在水塘里欢快地游着,嘴巴在水面上吐着泡泡。树枝上挂满了雨水,在太阳下,枝叶上的雨水晶莹剔透,像一粒粒诱人的珍珠,漂亮极了!春先生看到了这一切,高兴极了,于是又从他的大口袋里掏出了一只画笔,在天边画了一道七色彩虹桥。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有的是畅想。

太阳变暖了,轻柔地洒进了我的床,啊!春天要来了!

春天播下了生命的种子。小草顽强地从地里钻了出来,叶子嫩嫩的,冒出了红的、黄的芽儿。草坪又软又细,真想光着脚来回走走、用手摸摸。窗台前的绿萝,洗净枯萎的枝叶,吐出新的绿枝,一切都变绿了,都有生命了。

春天播下了顽强的种子。当梅花还未全凋谢时,迎春花便争相开放。白的、红的腊梅花与黄的迎春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俗话说“春寒料峭”,果然如此,时不时会刮来刺骨的大风,让人冷得瑟瑟发抖。可那些顽强的迎春花,仍冒着寒风,尽情展示她们优美的身姿,朵朵像洒了一层薄薄的金粉,在阳光下闪烁,金灿灿的,既朴实、却又高贵美丽,给黯淡的早春添上了一抹色彩。

春天播下了五彩的种子。当迎春花渐渐凋零时,更多的鲜花竞相怒放。桃花、杏花、梨花、山茶、海棠、蝴蝶兰……各种各样,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一路上,满眼五彩缤纷,花香扑鼻。

春天播下了勤奋的种子。当春渐渐来临,寒假也渐渐结束,同学们又聚集到了校园,迎来了新的学期,又开始努力学习,发奋向上。同校园里草儿、嫩叶一起,在春天播种;同辛勤的农民一起,在生机的春天勤奋努力,收获意想不到的果实。

春天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在每个人的眼里,春天是个好季节。我的心里也有一颗种子,它已经发芽,而它,比起去年,更加高大、顽强。它已经比去年成熟,它也懂得了努力扎根,努力生长,它想长成一颗大树!

漫步在春天的路上,阳光暖暖地洒进我的心房,闻着淡淡的花香,啊!春天来了!努力发奋的时候到了!

春天的来临没有声音,树木在不知不觉中泛绿抽青,湖水在悄无声息中呼吸苏醒,暖暖的阳光给大地镀上一层柠檬色的新衣。一切都被时间赐予了全新的生命。

泉水是指尖的清音,繁花是眼角的笑意,轻风是发丝,抚过人脸酥酥的、暖暖的。春天的朝气,已经不满足于躲藏在万紫千红里。空气中游荡着潮湿的新草的味道,有一种专属于大地的质朴的感觉,那种味道不属于夏天,也不属于秋天,更不属于冬天。那是一种真真正正只属于春天的味道,充满新生的朝气,充斥着一种向上冲的拼劲,让人神清气爽,充满干劲。

春天的雷,据说可以惊醒冬眠里的动物,所以称惊蛰。惊蛰后是春分,春分后就是谷雨。春天的雨次数不多但是温柔又绵长,就像古琴的声音悠扬又清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朝诗人杜甫的千古绝句。春雨不像夏天的雨闷热潮湿,噼里啪啦个没完,令人厌烦。春雨是滋润万物的,是令人喜爱的。花瓣上滑落的水珠,里面仿佛倒映出整个世界。

春天的阳光很温暖,太阳懒洋洋的横卧在空中,阳光垂落到地上,把昨夜的雨留下的露珠拂的晶亮。初升的太阳,霎那间穿透奶白色晨雾,光芒万丈,催促人们起床工作。“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可不能错过这学习工作的最好时机。沐浴着春天的朝阳,干活都变得元气满满。


春的畅想(3)

春,一个被写过了千百遍的话题。但迄今为止,依然有无数人用手中的纸和笔描绘着,赞美着这一季节,尽管如此,我仍忍不住把我的发现写下,去描绘那些藏匿在身边各处,春带来的美好。——题记

春天,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虽然,它没有夏天的夜间蝉鸣;虽然,它没有秋天的秋高气爽;虽然,它没有冬天的银装素裹。但是,它有漫天飞舞的彩色风筝,有如丝如线的纤纤春雨,有沁人心脾的油菜花田,有鸟语花香的林间物语......

春,是一本活生生的书,似散文,似诗集,似小说,似寓言,让人百嚼不厌,翻阅不够。它以艳丽的插图,隽永的语句,多变的文体,丰富的内涵,不断地吸引我们去期盼它,亲近它,探究它,吟咏它。

春雨—梦幻

春天的雨,好似一把钥匙。她趁我们不注意,把春天的大们打开了。

春雨和着春雷、随着春风,淅淅沥沥、如丝如缕地飘落大地,为大地织起了一张无涯的绿茸茸的地毯。春雨如丝、如雾、如烟、如潮。透着这缕缕蚕丝,世界的万物如同淡淡、蒙蒙的写意画,忽隐忽现。

滴答,滴答,雨珠儿落在地上渗进了肥沃的小土地里,麦苗儿伸展着嫩嫩的绿叶,顶着亮闪闪的小雨珠,像翡翠那样绿得发亮;小草苏醒了,舒展着它的小身子,钻出了湿润的小地皮。

春草—生机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天一到,小草就忍耐不住了,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那绿草绒绒的林间,细细的春雨把颗颗闪亮的珍珠,洒在绿草上。有一群痴迷的孩子,像似在草地上捡拾珍珠,兴高采烈地来回的奔跑......

春风—魔法

春天的风是花神, 她一来,就让百花齐放......春天的风是剪刀,她一来,就把柳树剪成千丝万缕......春天的风是设计师,她一来,就给大地铺上绿色的地毯......春天的风是调色匠,她一来,就把世界染成万紫千红......春天的风是少女,她轻轻地在柳树的枝头,荡着秋千......春天的风是清洁工,在地上清扫着人们留下的碎纸片。

春景—痴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缓缓的抒情,这柔柔的语词,无不显示着杜甫对春雨的喜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令人陶醉的意境啊!“明月空间照,清泉石上流”,那幽清明净的自然之美,那如诗如画之景,那清新之气,那空旷无边的皓月清洗过的山涧,以及那“随意春芳歇”的自然之态,让我眼前仿若出现了一幅巨型的山水画!

如果四季是本图书,那么,春便是浸满霏霏细雨的扉页,以她那奇艳的笔画勾勒出一篇篇令人沉醉的语句;如果四季是幅图画,那么,春便是缭绕丝丝光辉的封面,以她那鲜艳的颜料描绘出一幅幅令人陶醉的图画;如果四季是首歌曲,那么,春便是倾泻缕缕旋律的音符,以她那美艳的声音演奏出一首首令人迷醉的歌曲;如果四季是支舞蹈,那么,春便是点缀道道舞影的舞姿,以她那惊艳的姿态舞动出一支支令人情醉的舞姿!如果四季是座雕塑,那么,春便是妆扮点点残痕的印迹,以她那光艳的色泽绽放出一座座令人酣醉的雕塑......

我爱春,因为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因为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因为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因为春,魂牵梦绕,“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因为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所以,我更要“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春的畅想(4)

春天到了,小树发了嫩绿的小芽,花儿变得又香又美丽。小河上的冰融化了,小鱼在河里吐着又大又圆的泡泡,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
“哗啦哗啦哗哗哗——”天空下起了滋润大地的雨水;“呼呼呼呼呼呼呼——”大地刮起了让植物长高的清风。万物在雨里快乐地成长着,小草长高了,花儿的清香飘到了世界各地,小树都痛快地喝着甘甜的雨水,比冬天的时候长得更壮了。
“滴滴嗒嗒”雨停了下来,我推开我家的窗子,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了看那被滋润了的大地说:“春天真的与众不同呀!”
外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色满园,整个世界像被施了神奇的魔法,焕然一新!
啊,这个春天真美丽呀!

春的畅想(5)

春,确是诗意的。以至于古今中外的诗人几乎都写过她。而”赞春“的题材,也似乎从来不缺。哪会缺呢?只春雨就能写满苏东坡的二十把扇子(《走进文言文》苏东坡画扇)。

但今年,似乎缺了一点儿,一是贵如油的春雨不想让人看见它似的,每次都在晚上抢月的风头;二是春的嫩叶儿、嫩花儿才刚让人瞅见,尤其是学生,哪得闲空去细数迎春有几瓣,嫩叶有几片哟!

那咋办?就从窗户往外看,还得装作”我爱作业“的样子。隔着玻璃触摸不怎么温暖的阳光,也切记别被窗台上的仙人球扎着手,虽然它拥有生命般的绿色。

拨开青绿色的绿萝,低头往下看去。春日不怎么起风,好在有静默的美供我们夸赞。树叶子绿得发亮,从沉睡中醒来的它们,也总要看看天,瞅瞅地,于是就想尽办法摇摇身子,惹得鸟儿飞过去看看。

小区里不爱见人的白猫也出来遛弯儿了。踏着猫步,优雅地走。走到一处,晃晃身子,慵懒地一卧,甜甜白爪子,就在阳光底下睡着了。

住在水乡的人,尤其是在水边,最能瞥见水乡的温柔。桃花儿的粉、柳叶儿的绿,全都汇聚在水乡的古镇里,手捧着糖画儿的娃娃在里面跑来跑去,身穿唐装的老人捋着胡子笑望他们。

拿起挂在脖子上的陶瓷哨子一吹,整个古镇的树叶子都在摇着应和。余音温润圆滑,倒是像极了笛子。

手里摇着糖画儿,脚上穿着祖母给做的老虎鞋,不热不凉。沿着镇子的青灰瓦走,就又是一片水乡之春。

也不知走到了哪儿,手里的糖画儿不见了,身后的老人走不动了,娃娃也不见了,只剩下一个青年,感慨着今日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