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我心中(集锦18篇)
爱情需要勇气
2024-03-11 08:38:38
初二
记叙文

孝在我心中(1)

每个人都有父母,就算是孤儿院的孩子也有父母,只是他们没有办法养育这些孩子,才会舍弃他们。除了孤儿院的孩子没法孝顺自己的父母外,其他的有父母,并且可以喝父母一起快乐生活的孩子,不一定每个孩子都会去孝顺自己的父母,有时还会认为自己的父母养育我们是天经地义的。错!要想做一个人,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就要做到最基本的,孝顺父母。

现在的我们更应该要孝顺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家里,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父母累了,可以为他们送杯暖茶……虽然这些事小事情,但是仅仅是这些就已经足够温暖父母那疲惫的心了。

那些厌烦自己的母亲,讨厌自己的父亲的人,你们想过了吗?父母为什么要管你们,为什么要为你们操心,难道为你们操心他们可以获得什么吗?不!没有,他们什么都得不到,他们只是为了你好,但是你什么都不给予他们,甚至是一点点的爱!你们这样坐,难道从不觉得害羞吗?难道你们连最基本的孝顺父母都做不到吗?如果是这样我会为你们的父母感到惭愧。

一个人,在小时候就已经是父母的疼爱了,但是,长大后就会有人产生了厌烦父母的心理,这一切,都是以为那些“黑心”的恶毒,所以才会有不孝道的现象出现。孝,这个字已经是无数人心理和自己父母的支柱了,要打倒它,除非火星撞地球、人倒立着走、邪战胜了正义,否则,这个世界最后还是会出现无数个孝道父母的人,孝会把整个地球包围起来,让邪恶化作正义,让恶魔化作天使!

孝,是世界的中心!


孝在我心中(2)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的我们应该更要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事实好象有点相反,历史的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只要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把他人的苦难置之度外。但他们可否想过十月怀胎的痛苦和把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社会的唾骂和抛弃。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常言道:“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是啊!小乌鸦还懂得吧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羔羊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想母亲表示感谢;人要是不孝敬他的双亲,就连禽兽也不如啊!

是谁给予我们的生命?是谁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拉扯大?又是谁把我们抚养成人,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是父母!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上。特别是母亲,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的。自从我们来到这人世间,父母又要给我们换尿布,喂我们吃饭,教我们学说话,学走路。如果有人问我的启蒙老师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父母!”等到大一点,父母就教给我们一些道理,送我们上学,让我们有更好的教育。而且,父母每月还要给我们零花钱。可我们却不知好歹,乱用零花钱,一点都不了解父母的心思。当我们做错事惹父母生气时,父母就会教育我们;当考试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就会奖励我们;当衣服弄脏时,是父母用双手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当我们考试考砸时,父母就会鼓励我们下次再努力;当我们……共页,当前第页12


孝在我心中(3)

我在《广西青少年网》上,认真阅读了“孝德好书大家读”专栏上的每篇文章,这些精选的一个个孝德好故事深深地震撼着我,激励着我,特别是《苹果留给妈妈吃》这个孝德故事更是令我感动不已,浮想联翩……

这个孝德故事主要说:9岁的倪东艳同学,在她8岁的时候爸爸死了,她独自一个人照顾天生智障的妈妈,妈妈患小儿麻痹症,走不了路,8岁的倪东艳就照顾妈妈的饮食起居,整天忙碌在妈妈的床前和厨房之间,有时炊烟呛得她不停地咳嗽,煮好的饭菜一口一口地喂妈妈吃,一双小小的手换洗妈妈身上的一件件脏衣服……倪东艳的家,在距离重庆市400公里外的黔江区鹅池镇方家村,她的家坐落在山腰上。爸爸走了,小东艳和妈妈在这里单独生活了一年多,她以一个孩子的坚韧和顽强天天服侍妈妈,跟妈妈一道过起了艰难而又不乏快乐的日子,并以此感动了社会各界,被评为重庆市年龄最小的孝老爱亲模范人物!在领奖会期间,一位服务员姐姐送给倪东艳一个苹果,她总是舍不得吃,姐姐不解地问她时,东艳踮起脚尖附在服务员姐姐耳边悄悄说:“我想留给妈妈吃……”尽管是到城里来领奖了,但她心里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妈妈!

我比倪东艳大两岁,与她相比真是太惭愧了,在家里我一点家务事也不会做,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我都不愿意干,总是跑去玩耍或是上网玩游戏。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有急事外出来不及做午饭了,就把面条、配料等准备好在桌面上,留下便条:“女儿,爸爸妈妈要到乡下外婆家有急事,天黑才能回来,你自己煮面条吃吧!”放学回家我已是饥肠辘辘了,想起往日一进家妈妈就为我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今天却要自己煮,心里的怨气真是不打一处来,边装锅边埋怨,而液汽炉的火老是打不起来,我气愤地把液汽炉的开关开到最大挡,突然,“哧”的一声,一股火苗蹿上炉面,我的手也被烧伤了……如今看了倪冬艳的孝德故事后,我感到很惭愧,倪冬艳8岁就能照顾残疾的妈妈,而我的爸爸妈妈半天不在家,自己煮一餐面条也煮不成,真是太惭愧了!

学习了《苹果留给妈妈吃》这篇孝德文章后,我也要像倪东艳一样,在家里要做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要自己做,减轻大人的家务负担;在学校里我不仅要尊师、孝师,而且还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位乐于助人的好少年!

孝在我心中,争当孝德好少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成为一位孝德好少年!


孝在我心中(4)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可事实并非如此。

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可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不由得问:“这是怎么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把“孝”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现在这两处。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该孝顺于自己的父母,不能总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只是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龄,能温席”也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们都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


孝在我心中(5)

一个暑假的早晨,我和妈妈提着篮子,踏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农贸市场。

在市场的一个角落里,围了一群人,他们好像在谈论着什么,好奇心使我想弄清事情的原委。我个儿小,一闪身子便钻了进去。嗬!我还以为是什么古怪的事呢?原来是一位老爷爷。

只见老爷爷白发苍苍,穿着一件破烂的布衫,鞋子连脚趾头都露出来了,额头上的皱纹像一条条蚯蚓在爬似的,身旁还有一个包袱。老人满脸愁容,眼里含满泪花。老爷爷这是怎么回事呢?被车撞了还是迷路了?一团疑云掠过我的脑海。我一打听,原来这位老人的的儿女不孝顺,见老人老了,没有劳动能力,嫌弃老人吃闲饭,身体有不好治病还需花钱,所以干脆把老人从家里赶出来。老人无家可归,想着自己辛苦把儿女抚养成人竟落得如此下场,不禁老泪纵横。啊!太让人觉得气愤了。

这时,我内心不由得同情起老人。我心想:如果老人是我的亲爷爷,我怎么忍心看他这样呢?于是,我走到妈妈跟前对妈妈说:妈妈,让老爷爷到我们家住几天吧?周围的人一听,都说我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应该向这个孩子学习。我的脸顿时红的像一只煮熟的虾子,但心里美滋滋的。因为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孝顺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可是,我心里想老人的儿子怎么不懂这个道理呢?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精瘦的阿姨对大家说:“这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不如把老人送回家去,我在民政 部门工作,我给他儿女做做思想工作,在不行我给领导汇报这件事。”

周围的群众拍手叫好。

至今,我每每想起老泪纵横的老爷爷,我就想起“百善孝为先”这句话。


孝在我心中(6)

什么是孝,不就是单单的一个字吗?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不,它有极大的意义,可不光只是一个单单的字,而且是弘扬中华民族孝敬长辈的优良传统呢! 从我们牙牙学语开始,念着三字经,读着孔融让梨的故事,就慢慢地体会这个“孝”,并依偎在父母怀抱中说长大买大房子给父母。长大了,渐渐地明白了“孝”的含义,“孝”就是恭敬父母,不让父母操心。而且孝是我们的义务。

在我的脑海中,清晰地记得这样一幅画面。那天晚上下着大雨,我突然发高烧,妈妈连忙陪我去医院。雨珠打在妈妈背上已经湿透了。那时我还小,打针时我“哇哇大哭,妈妈看着心疼地说:”好孩子,不哭妈妈在这。“那时天气比较冷,针瓶里的药水进入我身体里凉凉的,妈妈就把她那温暖的大手放在我这被药水凉着的小手上,顿时我就感觉到了温暖。每当我生病时,母亲都会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小时候,都觉得,这是全天下母亲都应该做的。先在渐渐地长大了,已经懂得孝是什么了。父母做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我们,难道我们不应该孝顺父母吗?

说起孝顺父母,这是一件长期的事情,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唠叨,然后还要多和父母交流。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是一件永久的事情。

现在我已经可以孝顺父母了。我会轻轻地捧上一盆温温的水,带走父母腿脚的酸痛,使父母没有那么辛苦:我会缓缓地递上暖暖的手,抹平母亲眼角的皱纹,使母亲永远美丽。现在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一片苦心。

“百善孝为先”,我们大家要记住“孝”在我心。因为这是我们的义务。


孝在我心中(7)

我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一个笑语不断、和谐的家,在这里面可少不了我的一份功劳,因为我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母亲节到了,我决定要帮妈妈做家务,我计划着给妈妈一个惊喜。下午,妈妈要扫地了,我连忙冲过去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您过节,我来帮您扫地。”妈妈笑着说:“好,跟着儿子享福了。”

我拿着扫把,从东头扫到西头,从北头扫到南头。不一会儿,我终于扫完了地。我拿起拖把,先用清水冲一冲,然后再把水给挤出一些,就开始拖地。我心想:这下我帮助了妈妈,看妈妈连看电视都在笑。我也情不自禁地笑了。我想起以前妈妈也是累出了汗来拖地和扫地,这下我也体会到了这种感觉。我拖完地了,妈妈笑着说:“儿子拖得真快。咱家又金碧辉煌了。”

我以后要多帮助父母,因为百善孝为先,我要继续努力,我心里这样想着。

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乖儿子长大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让妈妈天天这样开心。这样我就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和睦的家。我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从小都是爸爸和妈妈照顾我们,看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但是他们也一天一天在变老。我要好好孝敬他们,所以母亲节我要给妈妈捶背。

我决定母亲节给妈妈捶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母亲节的到来了。

母亲节终于来临了。到了晚上,我的心越绷越紧,竟然开始紧张起来。“妈妈,我给您捶背”这句话想说,但不管怎样都说不出口。看见妈妈都快要上床睡觉了,我突然又想出一个好办法。

我趁妈妈不注意,偷偷地进入了妈妈的房间。我看妈妈坐起来时,就突然蹦过去,给妈妈捶背。妈妈吓了一跳,说:“哦,原来是你呀。有什么事儿吗?”我鼓起勇气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母亲节,我给您捶捶背。”妈妈欣慰地笑了。捶背时,我想起了以前妈妈给我洗脚、洗衣服、洗头,还给我收拾房间……想到这些,我的心里暖暖的,鼻子酸酸的。于是,我对妈妈说:“我以后天天给您捶背,好不好?”妈妈开心极了,说:“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爱着我们,我们长大以后也要报答他们。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孝在我心中(8)

今天我读了《孝在我心中》这本书,里面讲了许许多多感恩孝道的故事,其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生死约定》这个故事。

里面主要讲了主人公袁其美精心照顾妹妹整整58年,妹妹很小就得了重病,一直都很依赖姐姐。姐姐为了妹妹,放弃了自己的青春,和妹妹做了生死约定,与妹妹厮守一生。70岁后袁其美也患了重病,但她为了妹妹依然坚强的活了下来。

从这个故事,我体会到了袁其美为了妹妹,而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与妹妹不离不弃的深厚感情,她的这种精神,是非常伟大而神圣的!她58年以来一如既往地照顾妹妹的事迹,体现了她高度的责任心和真挚的爱心。她照顾妹妹的事迹让我感动不已,我应该向她学习!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我的一位好朋友,几年前她的父母下岗了。更不幸的是,不久她的父母又患了重病。从此,她以幼小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每天,不仅要照顾患病的爸爸妈妈和年幼的妹妹,还要靠捡垃圾维持生计。她在学校,非常勤奋好学,成绩名列前茅。

与她相比,我感到自己十分惭愧。我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在家有父母关爱着,我总是依赖他们,对弟弟妹妹也不懂得谦让,我连自己的卧室还要妈妈帮忙打扫,妈妈催促我做作业,我总是找借口不做。

从此以后,我下定决心我要向袁其美和我的好朋友学习。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和独立学习的好学生。平时,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减轻父母的工作量。在学校,我要努力学习,争取考得优异成绩,学好本领,将来回报父母。总而言之,我要做个好女儿、好姐姐、好学生!


孝在我心中(9)

当我看完《孝在我心中》这篇文章时,张洪彬的行动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他居然可以十几年如一日地照顾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他这种超越亲情的爱,难道不令人感动吗?

张洪彬,一个平凡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每天做着平凡的事,说着平凡的话,但他心中有一种不平凡的爱。他每天只要有空,就到一位无亲无故的阿婆家里跟她聊天,陪她吃饭,自然而然地成了亲戚。

当我读到张洪彬因为阿婆的鸡而被火星溅到自己的脸上,并不是一味地怪罪阿婆,而是笑呵呵地对阿婆说没事,对这件事一笑置之时,我心中像触电一样。我也遇到过类的事:又一次,我和同学们站在操场上聊天,有一个人跑了过来,不小心踩到了我的脚,他已经说对不起了,可我还是不依不饶地骂着……现在想起来,真是面红耳赤的,觉得很羞愧呢。相信同学们也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被老师、同学、朋友、父母无意中伤害或误解了,可你是不是像张洪彬那样一笑置之呢?

当我读到张洪彬送阿婆去医院,不顾自己衣衫单薄,坐在迎风处,紧紧搂住阿婆,为阿婆挡寒风时,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当时的情景:小时候我经常生病,有一天夜里,我突然发烧了,爸爸妈妈来不及穿衣服,只穿着单薄的睡衣,给我拿上衣服,不管三七二十一,骑上车子就走了。我家离医院虽然不是很远,但我觉得非常漫长。后来,在爸爸妈妈的精心照料下,我病好了,可爸爸妈妈却因太过操劳成了“大熊猫”。是啊,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伟大的,张洪彬对阿婆的爱也是伟大的。可我们真心回报他们了吗?生活地中,我们常常会要求父母亲帮我们买这买那,不买就对他们怄气;父母批评一句就会发脾气……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我们应该自己的事自己做,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我信的父母亲开心。

看完这篇文章,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张洪彬可以照顾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我们怎么就不可以帮助身边的人?看见同学忘带笔了,可以把笔借给他;看见同学闹矛盾了,可以去调解,看见一位小朋友摔倒了,可以过去扶他;看见村里的某位老人行动不方便,可以帮他做些家务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每个人都是能这样做,献出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细小的帮助,世界将是多么和谐美好!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让我们从我做起,孝敬长辈,关爱他人,做个讲文明有道德的小公民,做个让父母放心的孩子,做个让老师值得骄傲的好学生。


孝在我心中(10)

俗话说得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人不孝连动物都不如。是啊,小羊羔吃奶时,还知道跪着向母亲表示感激,那是亲情的自然流露。而我们呢?更应该以孝为人之本也。人人都有父母,每个人的父母都会给自己带来关心、爱护。当我们考试考砸时,父母会耐心地教会我们每一道做错的题目; 当我们伤心、沮丧时, 父母会给我们温暖、鼓励;当我们为取得一点点成绩而感到骄傲时,父母会适时提醒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 渡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给我们换尿布,喂我们吃饭,教我们学说话,学走路。我渐渐长大,到四岁时,父母开始放英语光碟给我看,开发我的智力,每当这时,我总会竖起耳朵听英语,所以现在我的英语这么棒!

现在,我是一个九岁的阳光女孩,年龄不小了,应该学会孝敬父母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感恩吧。真心的为父母做些事情,哪怕是给父母倒一杯白开水, 捶一捶背,唱上一曲歌,讲一个笑话也行啊!我们要让父母知道, 父母为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们会孝敬父母的!

孝心无价。李鹏作为前国家总理,每天都为国事操劳—日理万机。但他事母至孝,每逢节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他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孝敬”是每个少先队员所要做到的,都应该做到的,就像李鹏爷爷那样,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孝在我心中(11)

孝,一个简简单单的字传承了中华民主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当违背父母,长辈 ,孝,善事父母者。就是说 孝 就是要善待父母。小时候,常常听到父母教导,长大了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不顶撞 不打骂长辈,要顺从长辈。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有一定的宗教形式。二、传宗接代。在周人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是以“敬”为前提的,对内心的“敬”最好的表达就是“顺”,“顺”就是趋向同一个方向,即“孝顺”、“孝敬”,所以孝的本质是“顺从”。

记得初中老师说过,“孝”字,上有一个“老”子的上半身,下面是一个“子”字。就是说做子女的必须背着父母,也就是说要顺从父母,要记得你身上肩负着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孝心是一种责任,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孝心是一种美德,是我们必须发扬的;孝心是一种能力,是我们必须学习的。说到孝心不得不说孝敬父母,说起孝顺父母,这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因为你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唠叨,然后还要多和父母交流,使他们不必为你再担心。这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是一件永久的事情。例如我的父母工作非常忙,与他们相处的时间总是那一会,我觉得是远远不够的,以至于我不理解他们,直到如今,我恍然大悟他们起早贪黑都是为了我们为了我们吃得更好穿得更好学得更好可是我总是使他们失望。当我看到我妈妈累的时候,我就为她做饭现在只有一点才能孝顺她,就是努力学习。报答她的一片苦心

古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古代的一个人叫王祥,琅琊人,天寒地冻的时节,继母生病了,想吃鲤鱼。王祥来到河边,脱掉衣服卧在冰上,想用身体来融化坚冰。忽然,河面上的坚冰自动裂开了,从裂口处蹦出两条活鲤鱼。王祥拿着活鲤鱼回家孝敬继母。结果继母的病就好了然后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太尉。

今有孟佩杰养母的大爱,五岁亡父,不久生母因病去世孟佩杰由养母刘芳英照顾,三年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养父不堪压力离家出走,从此以后,小小的孟佩杰开始挑起赡养养母的担子。她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做饭,然后去上学,他梦想当一个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的生活。

王祥与孟佩杰身体力行,在不同的年代中为我们诠释了子女对父母的爱。也印证了孝不仅需要我们对父母的那份真情,更需要用时间和实际行动。


孝在我心中(12)

拿着【孝在我心中】这本书,我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这本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孝在我心中】这本书,有许多教育、感动的故事,其中,【陆永的孝老情怀】一文,深深的打动了我。   文中讲的是:陆永在广西举重队第一次领取工资六十元时,本来是想先吃一碗家乡的特色小吃螺丝粉,然后再买一双旅游鞋给他的父亲。可是,偏偏那双旅游鞋刚好六十元,螺丝粉吃不上了,但是他不感到惋惜。而且陆永以后每个月领到工资第一件事就是把工资寄回家给弟弟读书,以免减轻父母的负担。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和他比起来我差多了。我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家庭里,父母很爱我,我却从来没有想过帮父母做些什么,多么不应该啊!每次我品尝好吃的东西时,只顾自己大口大口的吃,而全然不顾身旁的父母。看了陆永为家庭困难分忧,我却任意花销的行为,我连最起码的孝心都没有,我感到无地自容。我只认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事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心安理得的。所以我们不要漠视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辛劳,而忽视了父母那颗默默付出的心。   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人无疑不具有“孝”这种高尚的美德,曾经为新中国创建立下功劳的陈毅元帅,在担任外交官期间,他工作在繁忙,他都要抽空回家去看望年迈的`瘫痪的母亲,并为母亲洗尿裤。在他的身上,就有一种“孝”的美德。   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生命之始。我们要懂得父母的艰辛,理解父母的苦衷,是孝顺父母的开始。只有理解父母,处处为父母着想,才会由衷的感激、感恩、回报父母,成为一个有孝心的人。 所以,孝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对父母长辈的感恩。所以我呼吁全世界的人都用自己的爱心来报答父母的爱心。   林黎智鹏 驾鹤路小学 五年级三班


孝在我心中(13)

心灵的洗礼   ----读《孝在我心中》有感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每一件小事中都会流露出来。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是啊,连动物从小都明白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我们人类难道还不如一只乌鸦、一只羔羊吗? 我细细地品读着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那些事,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正是“孝”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看了《坚强女孩》这篇文章之后,我早已泣不成声,泪流满面。一个年仅16岁的孩子,为了救自己的爸爸,不惜牺牲一切代价,心中仅有一个念头:他是生我养我的父亲,不论怎样,我都要救活他。这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一个女孩,用她的孝心感染了每个人的心灵。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他们默默地为我们操劳。如果你很细心,就会发现父亲的脸上多了一丝皱纹,母亲的头上多了一丝银发。父爱就像山一样伟大而深沉;母爱就似水一般细腻而温柔;我们就犹如那一颗颗茁壮成长的小树,父亲就是包容我们的青山,母亲就是养育我们的涓涓溪流。   当我们做错事惹父母生气时,父母就会教育我们;当考试取得好成绩时,父母就会奖励我们;当衣服弄脏时,是父母用双手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当我们考试考砸时,父母就会鼓励我们下次再努力;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可以躺在母亲怀里诉说受到的的委屈;当我们取得成功时,可以坐在父亲膝上与他分享成功的喜悦。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而我们还给父母的太少太少。 孝顺父母和长辈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责任,一种道德,一种修养。哪怕为妈妈洗一次脚,为爸爸锤一次背,为爷爷倒一次茶,为奶奶盛一次饭。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让“孝”与“爱”在我们的生活中传递······


孝在我心中(14)

在我很小的时候,曾经和爸爸妈妈一同看过一个电视:一个小男孩看见妈妈在帮他的奶奶洗脚,小男孩想了想,也学着妈妈的样子,迈着不稳的步子,端来满满的一盆水给妈妈洗脚,妈妈开心的笑了。我的爸爸妈妈看得很入迷,可我却觉得非常奇怪,想不通这有什么好看的?

今天,我长大了,是三年级的学生了,我学会了识字,也爱上了阅读。我读过很多的书,其中也有很多是有关孝德的真实故事:有独立照顾妈妈的孝女、有牵挂双亲的奥运冠军、有为救爸爸而自己受伤的孝子……每一个故事都很感人!读了这些故事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爸爸妈妈会那么喜欢看那个电视了,那是孩子在尽孝心,对妈妈浓浓的爱啊!

在我们伟大祖国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中,孝德文化是极为重要而且是最为值得骄傲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孝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承担,更是一种责任。孝还是关心尊敬父母,是一种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一个有孝心的人,他的心地是善良的',是懂得礼让同时也是勤勉的。

今天,当我也同样端着满满的一盆水,走到妈妈面前帮妈妈洗脚时,妈妈笑了,说:“宝宝,你懂事了!”我和妈妈相对注视着,都幸福的笑了。这一刻,我们觉得温暖极了!原来,孝是多么让人感到幸福温暖的一件事啊!

我要向故事中的人物学习,做个有爱心、有孝心、有道德、尊师敬长的好孩子。


孝在我心中(15)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历来以“孝”字作为评判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准。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它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泸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看完这则报道,我不禁热泪盈眶,这位少年的孝心深深地打动了我。而我身边,也不乏有着孝。

这使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前不久,外婆的脊椎病又犯了,不得不住上医院。这时,外公又感冒了。为了照顾他们,妈妈向公司请假。每天,天还没亮,妈妈就朝医院奔去。中午,就让爸爸去照顾外婆,自己回来做饭,又送到医院去,之后,就去探望一下外公。这段时间里,妈妈经常睡在医院,也没睡过几次安稳觉,好几次都看见她的眼睛周围有一层黑眼圈。外婆也挺心疼妈妈,叫她不要这么辛苦,可每次,妈妈都说:“没事,我好得很呢。”外婆出院之后,妈妈不放心她,每天都去看望外婆。妈妈的孝心把我深深地打动了,我下定决心: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香九龄,能温席。”小黄香九岁时就能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父亲冰冷的被窝。这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被人们流传至今。

中华民族在远古时就有“礼仪之邦”之称,我们绝不能丢掉老一代流传下来的美好品德,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好好孝敬长辈吧!


孝在我心中(16)

青青的草地,磕脚的石子路,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崎岖的山间小路,我都曾牵着你的手走过;爬树,抓虾,打游戏,半夜爬起来看世界杯,我都和你一起淘气过。你包容了我的任性,你大声嘲笑我的失意,你让我为自己的无知脸红,你让我明白了面对失败,笑一笑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你们的爱像水一样浸透在生活的每一天,那么琐碎,那么细致,以至于我一度以为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应当。我知道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所以把孝深埋心中。

小时候的孝是五花八门的小卡片。从小我就不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小孩,面对爸爸妈妈的生日,我常是“如临大敌”。那时候没有钱,只能自己亲自动手,常常是提前一两个月就开始构思,然后摊开白纸认认真真地画上一幅画,再歪歪扭扭地写上“祝…生日快乐”,附上若干肉麻的话,很幼稚,但是很真诚。其实我就是喜欢看见妈妈收到礼物时开心感动的表情,比任何一门考试得满分都要开心得多。

再长大一点,孝变成了妈妈喜欢的巧克力和爸爸爱吃的.开心果。随着年级不断升高,作业也越摞越高,我已经不再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那些精美的卡片了。所以进入初中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我挣到了自己生平第一笔奖学金。手里紧紧地攥着两张薄薄的钞票,心里却满满的。我不仅买了巧克力和开心果,还请爸爸妈妈出去吃了一顿,我从来没有像那天一样骄傲过,看着他们酒足饭饱之后幸福的神情,花多少钱也买不来。

现在,孝是晚饭后洗得干干净净的碗筷。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把油腻腻的碗碟高高摞起搬进厨房,然后拿起抹布擦桌子。挽起袖子,一副干练地走进厨房对付起那一大堆碗筷。洗涤剂放多少,洗几次才干净,我都了然于心。听着隔壁卫生间妈妈洗衣服时哗啦啦的水声,想着她今天可以早一点休息了;听着客厅里爸爸看新闻时电视机里传来主持人好听的播音声,想着爸爸有时间看看新闻了,我觉得自己的劳动是那么值得。

孝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东西,孝就是一种纯粹,一种本真,一种快乐。我不想等到自己需要拖着行李远走的时候,不想等到自己只能看到他们的胖瘦时再来感受他们的冷暖,拾起爸爸妈妈给我的快乐和坚强,把每一篇成长的回忆贴上标签,随岁月洗礼她将越来越香。感谢生命中有这样两个人,让我十六岁的每一天都过得那么精彩,我会把孝放在心里,把爱进行到底。


孝在我心中(17)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可事实并非如此。

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可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不由得问:“这是怎么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把“孝”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现在这两处。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该孝顺于自己的父母,不能总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只是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龄,能温席”也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们都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


孝在我心中(18)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可事实并非如此。

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可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不由得问:“这是怎么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把“孝”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现在这两处。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该孝顺于自己的父母,不能总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只是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龄,能温席”也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们都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