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优质19篇)
冷酷的云
2024-02-22 09:17:19
二年级
记叙文

走到(1)

杨绛杨先生,我在国馆中看过对她的介绍,也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看过她的性格,同样在微博里瞥见说能被称为先生的女子为数不多。《走到人生边上》,杨先生高寿,即便是老了,腿脚不灵活也依然坚持写作和阅读。她在承受了阿媛和钱钟书先后离世的惨痛后,“我们仨”走散了,却也依然没有消极。她说,“拉一位古代的大皇帝作陪,聊以自豪吧!”。让我想到王小波,万寿寺里失忆的年轻人也同样有一颗乐观的心和自嘲的勇气,我崇敬这些人。

很多的书是需要静下心来阅读的,否则你读不懂。我在书屋值班的时候,就在书屋里面朗读这本书,读完了我才稍微懂一点点这其中包含的意义。她分析肉体和灵魂的关系,也论神与鬼的问题。在一个无所牵挂的老人心中,会想到这些问题,那么答案也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何其有幸可以读完一个人一辈子的思想,只是这其中的感悟,就像劳神父给杨绛的那盒巧克力,她九岁听到的话,一直到九十岁才恍然大悟。你说孔子到底有没有女儿呢?如果有他对他女儿又是如何呢?

今天天气有点冷,让我读到“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功名显赫之人。你我不过皆为凡人,所以即便如此我们也是有着自己的快乐,即使后人记不住你。那么我们又何苦为了身后名而劳神呢?大抵俯仰无愧于天地即可。


走到(2)

文明无处不在,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要把它珍藏心底。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讲文明,讲礼貌,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讲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在校园的某个角落,有人乱扔垃圾,有人随地吐痰,有人见到老师不问好,有人出口成脏…

乱扔垃圾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很多地方、很多场合都可以看到有人乱扔垃圾。走到街道上,很容易找到垃圾的踪影。常常是戴口罩的环卫工人在前面扫,后面的人便把垃圾扔到了刚扫完的地上,毫无公德心。在拥挤的人群中,有人还随地吐痰,导致了疾病的迅速传播。特别是一些传染病,传播速度极快,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因为卫生条件差,讲卫生的意识淡薄,我国的人均寿命均低于发达国家。例如:在日本,人们都很讲究卫生,家中卫生条件好,连地板都擦得一尘不染。户外环保做得好,行道树都青翠欲滴。讲文明,就是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讲文明既能体现你的家境,也能体现你的家教,最重要的是它还能体现你的人格。有的人认为讲卫生,去做公益活动是惯坏了那些没有公德心的人。我却记得法国思想家萨特说过:“人从他被投进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要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人应该有公德心。

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应该牢记文明。讲文明,小的来说,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大的来说,能体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进程。所以,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见到有人乱扔垃圾,及时制止,耐心劝解;见到有人随地吐痰,说服教育,打扫干净;见到有人出口成脏,悉心教导,转换态度…

相信只要无论走到哪里,每个人都能把文明放在心里,这个社会就会越变越美。


走到(3)

这本书是杨绛先生在九十多岁高龄时的著作。鬼神,灵魂与肉身这些在中国民间中议论千年不断的东西出现在这本书中。杨绛先生想明白自己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么。《走到人生边上》的前言中,杨绛先生这样写道:“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了,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从这一段话可以知道,杨绛先生的这本书分两个部分,一个是人生的价值,一个是灵魂的去向。

杨绛先生提出人生的价值在于灵魂对肉体的支配。这两者在同一个个体中相互斗争又相互统一。人的本性中包含的懒,贪,色等七恶,七恶与人的灵性良心背道而驰。所以这两者相遇时,人就会出现各种烦恼忧虑,若处理不当自会有一些心理的问题。而当人的肉体经过千锤百炼拥有足够的灵性良心时,人就会要求自己不断的完善自身,驱动自己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所以人生在世遇到的一切困难需要我们坦然面对,因为人肉体上的磨练会得到灵魂价值上的累加,灵魂的价值长久不灭。


走到(4)

走在人生边上,除了年龄,还有灵魂。当然,这两者相辅相成。希望将灵魂洗净铅华然后“回家”,对人生来一次深思,对生命进行拷问,到底我们匆匆忙忙来往真正的意义所在何方。

之所以会为人是因为“灵性良心”,杨先生,百岁老人,到底善良,把生而为人的定义放到最低;她也最通透,懂得人啊,形形色色,粘上些“灵性良心”就可称人。所以,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能容忍、容纳很多其实不配称人的人皮、人尸。

“人性善”论看到了,人初生为赤子时的纯白,我认为这是一种乐观主义,努力去纠正和塑造人性里黑色的东西。而我认为“性恶论”更加符合对现下人的认知,人性里最多最广泛的是灰色地带,首先要做的是正视,其次才是纠正。人,生来就像一艘破船,余生的精力都要用来修修补补。这艘船上有“灵性良心”,然而在浩瀚而风浪的大海上,这一点点的东西要经受一生的吹打和考验,风平浪静时见不了可贵,最可贵处当在漆黑夜里的狂风呼啸、海浪夺命中。

作为掌舵者的自己,当时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努力反思自己,努力提升自己。


走到(5)

我站在山脚下,看着山顶,问当地人:“从山脚到山顶,需要多长时间?”

当地人说:“少说也得两个小时吧。”我说:“怎么可能呢?山不高。”

当地人说:“那是你看到的,而不是你走到的。”

果然,从山脚登上山顶,我花了两个多小时。

我们用眼看到的,只是树立的目标,只有用脚走到的,才是实现的目标。眼里看到的目标是直的,而脚下走到的目标往往是弯的,其间的坎坷、挫折和障碍,不是我们能用眼看到的。


走到(6)

鱼儿告别池塘,可能会面对干涸;鸟儿告别竹笼,可能会面对死亡;石头告别大山,可能会面对寂寥。

当你渐渐长大,告别亲人独自到外求学或生活时,你可能会面对很多困难,但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有一颗感恩、责任、友善、宽容的心,一切不顺心的事都将迎刃而解。

无论你走到哪里,请别忘了感恩。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当你遇到危难时,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心中的烦恼;有人为你加油鼓劲,使你有信心继续奋斗;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无论如何,所有帮助过你的人,你都应当感恩。

无论你走到哪里,请别忘了责任。生活中处处有体现你责任心的地方:当面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时,你是选择认真完成还是放任自由?当你不小心损坏了公物时,你是选择请求处罚还是逃之夭夭?当你看见地上的垃圾,你是选择主动捡起还是置之不理?愿你把责任之心携带在身,做个有心人。

无论你走到哪里,请别忘了友善。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到处都是陌生的面孔,你是会友善地主动与人交流还是不予理睬呢?我想,一个友善的人会受人欢迎,有人尊重;不友善的人会有人排斥,受人唾弃。如果说隔阂是一条河,那么,友善就是划向对岸的小船。

无论你走到哪里,请别忘了宽容。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是的,我们要学会宽容,但是,必须得有豁达大度的气量。 宽容别人的不同之处、不同观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鱼儿告别池塘,找到了新的海洋;鸟儿告别竹笼,寻觅到了一片森林;石头告别大山,寻找到了用武之地。无论你走到哪里,做最好的自己。


走到(7)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正文,注释和杨绛先生百岁答问。正文是杨绛先生对于人生一些问题的思考(自问自答),注释是用散文的形式记述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正文部分形成了对照,也就是感悟与实例的结合,第三部分是就着杨绛先生百岁生日,文汇报记者代表光大读者与其展开的一次真诚问答。

读这本书是因为杨绛先生思考的这些人生问题恰好是我感兴趣的,而这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总是令人好奇又无从解答,杨绛先生也一样,她总是想着想着就在某个地方堵住了,她也似乎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百岁的她回顾一生对这些问题有了一点自己的见解,而尚处青年阶段的我通过阅读这本书对这些形而上的问题有了一点思路和新的视角,但是还不足以形成一套自己成熟的看法,所以我就在此把我觉得有启发的杨绛先生的回答做简要的整理摘录。

1.神和鬼的问题,看不见的东西未必不存在,科学和迷信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过于科学也是一种迷信。很多问题是解释不清楚的,信与不信,都不必绝对。

2.有关人的问题,人是有灵魂的(虽然看不见但是它确实存在)。人有个性(体质不同,性情各别,每个人天生有个性,个性一辈子不变)。人有本性(一“食色性也”,一灵性良心,也就是每个人都具有双重本性,灵与肉既有矛盾,必有斗争,经过斗争必有统一,我们的一生总是处在这两种的斗争之中,其中任何一方都是时而占下风时而占上风,最后总有一天会统一,斗争的结果就是我们最后的样子,比如有的人的私欲占了灵性良心的上风就走上歪路成了“坏人”)

3.人类的文明,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不在于他创造的文明,他创造的文明可能会走向灭亡,他创造的伟大文明可能是牺牲人自身换来的,并且他置身的文明还可能会对他自身有伤害(比如大气污染)。天地生人的目的是修身,自我完善,让灵性良心战胜私欲。当然,人皆有私欲,克制自己,当恰如其分,修身需要又合适又和悦的方法。

4.人生实苦,要认清这一点,接受这一点,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持的品质,能让人不被摧毁反而越来越好的品质是肯吃苦。受锻炼的是肉体,由肉体的媒介,锻炼出来的是精神。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有了这一些成绩也就不虚生此世了。

整理下来发现,这几个问题和答案其实都是互相联系的,围绕人一生最根本的也就是那么几个问题(好像哲学上的人生的基本问题),可是人们总也想不通,总得自己亲身经历了碰壁了才能有所体悟,就像杨绛先生说的“我九岁就听到的话,到九十岁才明白。”

其实相比于前面的部分,我对第三部分的百岁问答更有感触,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一直传为佳话,看了她真实直白的回答,更是顿生羡慕和感慨,找不到那么喜欢的人,至少要和互相欣赏理解的人在一起吧,像他们两个这样心心相印、志同道合的结合简直只应天上有。而他们对文学的博学和热爱,以及做人处事方面有原则能吃苦,谦逊低调等优秀品格更是感染了我,钱钟书先生和女儿圆圆先后离开了杨绛先生,她非但没有倒下,而是在通过翻译经典著作缓解悲痛,她的很多成就都是在她老年完成的,百岁之际,她依然热爱生活,每天看书写字,每天都有新的期待,而她这种沉稳向上的心态,正是通过人生的历练和孜孜不倦的读书学习锻炼出来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真正爱读书的,读书多的人大都像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这样豁达通透,沉静内敛,既有大格局的心态和视野,也有自己充实有趣的小世界,希望我也能朝这个方向发展呐。


走到(8)

无论你走到哪里,当你回头看见黑色的影子形影不离,是阳光在告诉你: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心里有我,我永远跟随。

沐浴于阳光的波浪之中,任温柔的光芒潮水般铺天盖地地将躯体淹没,这种阳光海洋能把你心中的烦恼统统冲洗干净。

伫立于阳光之下,你无须用眼睛和鼻子就能感到春回大地的气息,那是一种仅凭皮肤就能唤起的美好记忆。请你闭上眼睛,屏气凝神,便顿时感到阳光笼罩下暖洋洋有如叶子舒展花朵绽放般的感觉。这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吸入清新的氧气和原野里草木的芳香,睁开双眼,四处搜寻你闭上眼时就已感觉到气息的那些草草木木,直到找到后用你贪婪的目光把它们饱餐才够。

当然,也有刮风下雨、雷电交加的时候。曾经阳光下灿烂的花朵和茂密的草木都病恹恹地低下头。但是,只要你心中有阳光,她就会给你希望,给你力量。清晨从远方海平面升起的第一抹阳光带给勤劳朴实的渔民们无穷的希望,告诉他们又是美丽的一天的开始。冬天雪地里照耀得一缕缕阳光告诉人们冬天就要结束,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春季就快到来,我们都要加快步伐跟上春天的脚步。

当然,也有孤单寂寞的时候。慢慢人生长路,总有孤独一人的落寞,遇到磕磕绊绊倍感无助的时刻。无论你走到哪里,阳光给予你温暖和快乐。你可曾发现,当你独自走到路上,城市的喧嚣,路人忙碌的嘈杂你都置之不顾,内心恐惧烦躁和不安时,身后的影子是最忠实的朋友。阳光赠与我们叫影子的朋友,赠与我们默默地温暖。

无论你走到哪里,阳光永远陪伴、跟随。


走到(9)

童年对我来说似一场梦,有我所憧憬的一切。梦,初醒。我,成熟。睡眼朦胧的我找到梦的尽头,找到目标的我整装待发。——题记

时间轮回,回忆重播,画面浮现像是昨天,我像个瞌睡虫,做了一场场的梦,梦醒,童年仿佛昨天一样,它是糖果流出的小河,甜的幸福。

儿时的我,不知道是傻的天真还是什么,就算自己跌倒了也会笑着站起来,就算知道错了也会硬着头皮去做。也就是这样,现在的我依然是很乐观,很要强的。

小时候,我有一个非常喜欢的布娃娃,整天爱不释手。有一次,我发现布娃娃的肚子瘪了,我觉得他是饿了,就拿过一瓶水,把布娃娃的嘴掰开,然后把水倒进去,谁想到布娃娃反而不领情,还把我给他的水吐了出来。这可把我气坏了,我把布娃娃扔到地上,“哼,我给你吃的你还不要,那你就饿着吧。”过了一会儿,我想“不对呀,如果布娃娃饿死了,那谁和我玩呢?”我赶忙把布娃娃捡起来,把一块肉松面包塞到了他的嘴里,谁想他还不咽下去,我只能给他动手术了。我先用剪刀剪开了布娃娃的肚子,然后把肉松面包塞到了他的肚子里,再用线把布娃娃的肚子缝上了。终于,看着布娃娃的肚子又鼓了起来,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又和布娃娃快乐的玩了起来。

爸爸回来了,我骄傲的和爸爸展示我的大作,爸爸笑着说“傻儿子,你怎么会这样想呢?”

那时候,童年就像是一块巧克力,先是用心劳作时的苦,然后是收获时的甜,现在呢,童年只是我时不时想起的过去,他载满了我最天真的遐想,装满了我最快乐的时光,充满了我最美好的回忆。


走到(10)

早就听过无数人推荐这本书,一直想找个安静的午后细细品读。之前读《我们仨》时,就体会到了杨绛先生文字的力量,文中以隐喻的手法写"我"与家人的离别过程,虽不着一字,却字字流露着老先生心中的思念和痛苦,全篇朴实的叙述中都饱含着浓浓的亲情。那么在她96岁的高龄时,又道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呢?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杨绛先生摆脱世俗成见,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一步一步探索人生的真谛——一是人生的价值,二是灵魂的去向,前者指向生,后者指向死。我们读下去便知道,其实这两个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随后杨先生提出了"灵性良心"的概念。其中,"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遵守上述道德标准为人行事的道德心。她认为,"灵性良心"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良知良能。"食色性也"则是人的肉体本能,智力和感情也属于肉体本能。佛家所谓的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六大罪恶,都植根于人的血肉之躯。灵性良心与肉体则是相互对立的两方,肉体总有无尽的欲念,而灵性良心总在克制着"我"的纵欲放肆。修身就是清欲,超越小我,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在人这个复杂的矛盾体上,灵与肉的斗争实时都在,贯穿着人的一生。

那么我们的灵魂又偏向哪面呢?灵魂虽带个灵字,却始终附于肉体之上,与肉体一同感受,一同欲念,一同放纵。所以灵魂实则在肉体一面。"感情是很难控制的,人是很可怜的。"我们的灵魂一生都在这两方中间飘摆不定。

"我们如果反思一生的经历,都是当时处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关键时刻,做主的还是自己。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运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命造"里,还有"命主"呢?如果船要搁浅或倾覆的时候,船里还有个"我"在做主,也可说是这人的个性做主。这就是所谓个性决定命运了。"

毫无疑问,人的灵魂需要通过肉体这个媒介来历练,锻炼的成绩只属于灵魂上;灵魂接受或不接受锻炼,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或罪孽;人死之后,肉体没有了,但灵魂仍在,锻炼或不锻炼的结果也就仍在。所以她说:"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杨先生问得好:"‘真、善、美’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看不见、摸不着的,不是只能心里明白吗?信念是看不见的,只能领悟。"我们的问题正在于太"唯物"了,只承认物质现实,不相信精神价值,于是把信仰视为迷信。而杨绛先生所求教的那些来自社会各界的"聪明的年轻人"对精神信仰都抱着不思、不信乃至不屑的态度。杨先生说:"什么都不信,就保证不迷吗?"

杨绛先生没有被普遍浮躁的风气蒙蔽双眼,而是努力拨开迷云,坚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身体切实的去体会。杨绛老先生在96岁的高龄下,将她毕生的感悟总结于此,这已经过时了吗?非但没有,而且比当下的年轻人看的更加清楚透彻啊!我们这个时代确实存在种种问题,最大的问题正是信仰的缺失。孔子尚且感慨:"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如果人没有信仰,又何谈修身呢?

书后的注释也极具特色,它不像其他书那样精短,几乎每篇都是一段尘封的往事,也正是对正文部分人生思考的鲜活例证。辑零碎而显真知,文丛取名"碎金"正是此意。

杨绛先生不如钱先生下笔即用典故,写文章也罢,读书也罢,总是贴身贴肉地去感觉。我总惭愧自己理论知识不够,不能上纲上线地分析作品只能说感觉,试体温。读了杨绛先生后才觉得,这样做也未尝不可。比如杨绛先生书后的《论语》趣,让曾经对古文敬而远之的我都忍不住想去好好拜读一遍《论语》——孔子最偏宠的子路如何"野哉"?孔子又为何训斥宰与"朽木不可雕也"?

周国平说:她的心态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却有一种令人钦佩的勇敢和敏锐。她如此诚实,以至于经常得不出确定的结论,却得到了可靠的真理。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倘若能够像杨先生这样读书做人,做一枚恬淡的知识分子,我辈这么妄望一下,可否?


走到(11)

久在“桃花源”,总有一个声音在向我大喊: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于是我决定,走,到另一个地方!(开头逐层深入,写作意图逐渐明朗)

曾经的伙伴“邀请”我留下,我也似乎听到了玩具的叹息,沾衣的桃花也想挽留我离去的身影,可我不会这样,我必须要离开,到另一个地方去。为了不枉在人世间走这一遭,我要去实现我人生的价值。

于是,我走在了“学海无涯”路上。

“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人生有时也如蜀道,使人感到前途渺茫。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何尝不是在一级又一级的攀登中决出高下呢?每当面临一个巨大的转变,就如承受一次在险峰之间的磨砺。

我时常会呆呆地站着,看着以前成筐的玩具。它们不变的笑容似乎还在召唤着我去与它们一起享受“无尽”的欢乐。我不由得潸然泪下,面前的欢乐终究是一去不复返,如今将要面对的是发奋与拼搏。

于是,我抹去泪水,放下恐惧,与学业中的困难作长久的搏击。

在这里,清晨,我学会抵御住疲倦,让思维的碧波流淌在空气里,填补内心的空白;中午,我学会沉淀下内心的浮浪,让笔杆以阳光般的活力在空中舞动;黑夜,我学会忍受夜的寒冷,踏着如歌的行板,在道道题目间劈荆斩棘。

偶尔也会想起我的“桃花源”,那里“无训斥之乱耳,无作业之劳形”,每天的在蜜汁中浸泡着,的确也是一种人生,但那样的人生,会有怎样的意义?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活,才让我有力量在另一个地方奋斗。时光荏苒中,我明白,奋力拼搏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滚滚车轮。

从彷徨失落里爬起来,决定再一次开启我的新征程。

我渐渐觉悟到,如果我的内心仍然停滞不前,那生活也就失去了价值,正因如此,我才选择前行,去另一个地方。无论未来如何,是光辉灿烂还是平淡无奇,我依然前行。

我定会用灿烂的梦想与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努力,再绘出最精彩的画卷!走,到另一个地方去,开始新的征途吧!(呼应文题,点明中心。)


走到(12)

大家好!我是一个月球的公民,当然了,我和这里所有的人一样,都来自地球,我在这里已经将近四年。四年前的地球已经是千疮百孔,树木枯竭,寸草不生,天空不再是湛蓝色,而是灰蒙蒙的一片,一条条河流都干涸了,露出白花花的石头。人类的生命难以维系,所认为求生存,我和许多人一样来到了月球,成了这里的公民。

实在月球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荒芜,也不是由于没有空气而不能传播声音,只不外我们自作智慧,认为攻克了它的秘密。我们所看到的不外是表面现象,这里和几亿年前的地球一样,布满着生命和生气希望。

“铃……”急促的闹钟铃声把我从美梦中叫醒,已经七点钟了,我伸了个懒腰,突然看到了墙上的日历,不好,今天是3月12日,植树节。我赶快起身穿好衣服,心想要是今天迟到了可了不得,那不仅是极难看的事,而且说不定还会由于“不热爱环境”这个罪名被扔到太空上去呢!那样就糟了。我手忙脚乱的冲出家门,飞快地跑向学校。一路上,我要十分小心,不能遇到街上的动物和植物,否则要罚款的。好不收留易到了学校,远远的我就看到老师严厉地向我走来,她对我说:“你怎么这么不当真,今天是植树节,是个比所有日子都重要的一天,你怎么才来呢?”“我错了,我错了,一会儿我一定多栽几株树。”谢天谢地,我的话刚刚说完,使用太阳能做动力的公共交通车就来了,我松了口吻。

我们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才到了月球最南边的华西山,我们植树的这个地方,是华西山仅剩下的一片旷地。预备停当,我们开始植树,因为早上我对老师承诺多种几株树,所以我只好埋头苦干了。

苦干之余,我只能悄悄的赏识一下风景了。华西山的景色真的美极了,大片大片的树木笼盖了整个山脉,五彩斑斓的花草像星星一样,点缀了像天空一样广阔的树林,空气是好闻的绿色,你肯定要问绿色是什么味道,我也说不清,就是绿色的味道,和小草的颜色是一个味道。

啪!一本书打在了我的脑袋上,糟了,原来老师发现我走了神,她严肃地对我说:“你要再不用心植树,就不要怪我不客气!”我无奈,脑袋里却忽然想起,曾经有一个地方也是如斯的锦绣,那就是地球,可是现在……唉!我无奈的摇了摇头。经由一上午的奋斗,我们收成颇丰。树苗已经整洁地排列在原来的那片旷地上,望着我们的劳动成果,师生的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笑脸。

下战书两点,太阳慢慢地着落,在桔红色的余照耀照下,四周的景色如仙境一般,锦绣、迷人。我们在歌声的陪伴中,驶在回家的路上。


走到(13)

生活每天都会上演着离别的镜头,如今的我正身在他乡,家书便成了我寂寞日子里稀少的快乐和光明。我枕着母亲的来信,在心底里背诵着信上的每一句话。

传递爱心是一种美德

无论你走到哪里,孩子,你都要记得将爱心撒在你所走过的路途。你要试着去倾听河流中鱼儿们的心事,并将它们的苦衷和请求告诉人们,让大家动员起来,用爱去创造一个碧水蓝天,芳草如春的世界。

当你经过那座小屋前,看到生病的`孩子和忧郁的老人,你要用你的爱去温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看到希望之光。

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要传递爱心,知道吗?孩子。

别折下那朵花

孩子,你要记着你只是一个路过的人,在你的旅途中会有许多你从来都没有看见过的话开在路边,它们守在小道旁边,在风中舞蹈歌唱。

不要忽略它们,因为我们的眼里永远不能忽略美。但过度的留连是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而且也不能随手折下那朵花,花儿也会因为你的呵护而绽放地愈加美丽,在你累的时候为你送上一阵芬香。

拥有大海般的宽容

这些日子以来,我的耳边总响起大浪敲击岸边岩石,汹涌的涛声。孩子,你的旅途是否也遇到了生活的大风大浪?

你不要止步,因为你的鞋子还很有用,你的双腿还健壮有力,你要向大海学习,学习它那容纳百川的胸怀,它曾多次容忍我们在她那蔚蓝的外衣上撒下墨汁,它曾多次容忍我们在它的耳边大声宣叫,曾多次。因此,孩子,当玫瑰刺破你的手指时,不要愤怒,你要用那拨打的胸怀去宽容生活中的小磨小难,将生活中骤然激起的浪花当成一个美妙的音符,你那漫长的岁月便会如歌,如旋律。

亲人的离别,人难团聚是一种缺憾;然而,家人因牵挂而寄来的家信,成为孤独岁月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亲人的叮咛和教导,我拾美丽的放在心中。


走到(14)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阿姨的死虽然没有泰山如此得重,她的死是如此的平凡。阿姨因为得到了肝癌而离开我们,阿姨已经离开我们快两年了,想起以前与阿姨相处的日子我是多么的幸福,我是多么的快乐。从来没有想过看着一个原本还应该有着大好年华的生命陨落,看着你被疾病日夜侵蚀的愁容,感同身受你切骨的疼痛。人的生命在死神面前是多么的无助,真想留住时间,让它永远凝在这里,永远不要流逝,让你能感受更多一些温馨的时光。然而人总敌不过无情的时间,无论当初多么的辉煌,也终究会像天空中滑过的烟火,灿烂过后不留痕迹。

看着病床前已经奄奄一息的眼神,看着身边亲人无奈的叹息,我努力的想记住这一张曾经绽放过无数活力的脸,记住你曾经陪伴我走过的日子,记住你曾经的生活点滴,但是这个生命一旦陨落,谁能确定我们是不是还能拼凑出一幅完整的容颜?

人说相见不如怀念,可是当我们努力的尝试回忆你已远去的背影,是否还能保持那种魂牵梦绕的挂念。

床上的母亲不堪重负而又不舍的眼神,慈爱的看着自己的女儿,吃力的想伸出手来,想陪伴孩子再走上一段路,哪怕是一小段,但是自己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凄凉的看着恸哭的女儿,风雨过后,那条路注定难走。小小而稚嫩的肩膀,注定要自己独自承受生活的磨难,注定只能倚靠回忆孤独地前行。固然有身边亲人的扶持,也不能取代与母亲的携手同行。

如果注定人生有难,如果注定难逃一劫,不如让它来吧,早点来。让我们哭过,好好洗把脸,早点开始,早点结束,早点收拾行李,早点准备下一程。

即使你身处遥远的天堂,即使你的女儿前面的路多么的崎岖,只要怀着对你的思念,我相信,这条路她肯定会勇敢的走下去。

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现在身在遥远的天堂,我们都永远怀念你。

愿在天国另一边的你能够永远开心,无论你离我们的距离有多遥远,无论你是否能见到我们的的面孔,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永远怀念你。


走到(15)

山再高路再远,双脚可以丈量;亲情似乎很近,却永远无法测量。

母爱如水,静静地永不停息地流入子女的体内,从不奢求获得什么,只要孩子平平安安地生活就好。既是祝福也是心愿。

“我第一次听到的哟,是你的喊;我第一次看到的哟,是你的脸。”是的,无论是黑夜,还是白天,无论是风雨交加的黄昏,还是炎炎烈日的午后,我们总会听到母亲那神情的呼唤,呼唤着我们的乳名,呼唤着我们的生命。也许在无边的黑夜里,母亲的一声呼唤让我们绝处逢生。也许在我们迷失可方向时,母亲的一声呼唤,然后给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母亲就是如此伟大,她的一声呼唤,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母亲就是如此伟大,她的一声呼唤,可以突破苍穹,划破夜空,传入我们的耳朵里,传到世界任何孤寂的角落!

家是温暖的港湾,母爱是停泊在港湾上的风帆,你若是驶出港湾的船只,那么请回头望望。

离乡后的异乡人,每回头望路漫长。徜徉在故乡的山山水水里,心连广宇,乐亦无穷。故乡,那个站在门前的母亲,系着游子的思念,审着游子的灵魂,在每逢月圆的深夜里暗自流转,暗自神伤。母亲把辛和酸留给自己,将甜美和温馨寄给远方的儿女;把苦与寒留给了自己,将鲜艳和灿烂告诉了远方的儿女。走出了故乡,才能更加刻骨铭心地明白,什么叫做亲情。

母亲如一只迟迟不忍长大的蝉留在树上的蝉蜕,那些爱意浓浓的岁月依然在阳光里,温柔无比。

不管顽石多么固执,也总有被风化的那一天。时间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爱,深深的爱,款款的情。不管身边的环境如何变迁,“母亲”的身份永远不会改,那份情也永不褪色。

母爱,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它就像大自然本身不需要雕琢一样。贫穷可能让我们的生活更艰难些,可是母亲依然会给我们最纯真的爱。虽然不能给我们带来这样那样的富裕,但却让我们更多地品尝到富足永远代替不了的爱。“无论你在哪儿,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你都是咱的妈。”


走到(16)

下午茶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一种社会时尚,当时贵族绅士,名媛淑女都爱在下午三四点钟品一小杯茶,吃几块甜点,下午茶也就成为英国民众普遍的时尚,从伦敦地铁的咖啡馆到曼彻斯特乡间的啤酒店,都可以找到下午茶的踪迹。如今,有着百年历史的下午茶早已成为都市白领的一种时尚。昔日的经典依旧时尚。

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也算得上是从时尚走到经典的一个例子。拍摄于1995年的《泰坦尼克号》是美国电影史上耗资最多的电影。上映后立刻风靡全球,大街上随处可见它的海报,印有男女主人公画像的服饰更是屡见不鲜。如今整整十年过去了,那个男女主角站在船头像鸟般飞翔的镜头早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时尚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后,照样可成为经典)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时尚与经典是不矛盾的,不仅如此,时尚与经典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时尚走到经典,也许要经过数百年,也许只需短短的几十年。但无论长短,时尚都得接受时间的考验,只有那些经历了岁月的变迁依旧能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时尚,才能积淀成经典,绽放耀眼的光芒。

既然这样,我们又应当如何对待现实中的时尚呢?

某个事物成为时尚,就必然有它的优点。比如网络歌曲,因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深受大众的喜爱。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歌曲就是好的,相反,多数乐评人认为它缺乏深刻的内涵以及制作简陋,必定会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我们对待时尚,既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彻底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而应该有选择地利用。

千年之前,宋朝民间流行的宋词与市井文学,如今成为我国文化的瑰宝,成为文学中的经典;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如今成为芭蕾舞剧的经典……这一个个从时尚走到经典的事物,总是给予我们美的享受。我们期待着更多的时尚走向经典。


走到(17)

走到小岛上,望着海那边的沙滩,看着人们捉虾鱼的情景,一切似乎都是僵硬的。忽然小岛被一团雾围住了,四周渐渐迷茫眺望不到海那边的情景。贪婪的人们察觉不到自己已经是在孤岛上的野人了。雾越来越深,弥漫着恐怖的信息。小岛上的鱼被人们捡光了,人们这才察觉到自己已经漂流。

晚上雾渐渐散了,天上的星星跑出来,天空变得不会单调,人们望着一望无际的海,仰着天空的深蓝心中的恐惧越来越大。不时有几位小孩哭闹,人们的恐惧越陷越深。望着互不相识的人,没救了,没救了。人们的心发出这样的呼救。

第二天,天空很蓝,白云漂浮着。那是龙头,那是龙尾。但不一会儿就消失了,阳光照在小岛上显得特别的温暖,但人们的心还是冷的。有不少的人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挥舞着等着人们来发现;有的人把吃剩的鱼骨头摆成了一个巨大的sos的救命信号。经过一天的认识人们渐渐熟起来,男人安慰女人,女人维护小孩,一切似乎那么和谐。不再恐惧。

食物已经所剩无几了,饥饿折磨着人们,人们再一次恐惧,再次感到死神的威胁。

不知是谁大喊一声前面有座小岛,人们的希望再一次点燃,有些人等不了时间的折磨跳进海里想靠自己的力量游过去,海深水草多,鲨鱼也多,不少人又到一半就死了。有些人游到快要到小岛时筋疲力尽支撑不住也死了。岛上的人还不到1/2妇女占大部分,现在只能靠上天的保佑了。一天、两天小岛终于靠近孤岛,人们欢呼着,绝望的心情彻底的没了,天空很蓝。

就这样人们的心彻底的温暖起来,天使的爱在燃烧着。人们对生活有了自信,对自己有了信任。这就是奇遇,只有这样的折磨才能让自己长大。


走到(18)

那么,城市,那么,我们。走吧,到另一个地方去,那个有着木格花窗的眺望的童年。

记忆中的木格花窗是用松木做的,阳光照射的时候,窗棂就飘出令人精细的、特有的清香。

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花朵那迷人的清香令我们所留恋;青草那独特的气息令我们所向往;木格花窗那优雅的气味令我们所陶醉。

雨,又下了起来……

透过木格花窗的一切仿佛都具有生命力一般,欣欣向荣。雨中的蔬菜们更是别具特色啊!原来苦着脸的黄瓜立刻变得如一位位士兵高傲地抬起头:原来暗淡无光的茄子在雨水的洗礼之下变得更加饱满与生机了。

啊!快看!池塘,荷叶,青蛙,歌唱,与雨水落在绿叶上的声音相互对应,演绎着了一首特殊的曲子。熟悉的音律,简单的曲调。但,给人带来了一种温暖,给人带来了一种回忆的感觉。

远处,红伞,母女。这一把红伞在灰蒙蒙的雨帘之中显得格外晃眼。伞下,一对母女默默地走着,一言不发。但,却可以看到这伞已经偏斜了。伞偏向于女儿,而母亲,肩,已经湿透了。女儿已经发现了,接过母亲的伞,向母亲微微一笑,没有说话,继续走着。很快,母女融入了这一块雨帘……

雨后,天空很蓝,这些是城市所没有的。在城市里,人情冷淡,及使有太阳,也丝毫感受不到温暖。而在村庄,及使是在最寒冷的时候也可以感受到温暖。因为……这里的人热情质朴……

雨停了,一缕刺眼如一位天使的阳光拨开云层的阻扰,透过木格花窗落到地上,降临到了我的身旁。窗外,阳光普照大地,一切都变得那么新奇。昆虫们又开始了自己的劳动,彩虹渐渐织上天空。

走,我们一起走,到另一个地方去!走吧,去欣赏木格花窗的宁静吧!


走到(19)

孙膑,战国人,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一部书。经多次邀约,我终于在两千多年后的一个秋夜采访到了他。

梅子煮酒,梅雾氤氲,酒香浓冽。我与孙膑相对而坐,话题由“剜膑”切入。一、荒凉的枯泪

记者:孙膑先生,您智谋过人,心思缜密。却遭庞涓毒手,被剜双膑,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孙膑(深默片刻):我与庞涓,同师鬼谷,同习兵法,拜为兄弟,亲如手足。我从未设想过他会加害于我,作为一个谋士,我熟谙兵法,知道不可过于相信别人;但作为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情的人,我……(哽咽)我太信任他,从不疑他。然而,害我的恰恰是我最信的庞涓兄!……

记者:如此说来,正是因为您对庞涓太过信任,感情上太亲而使您没有认识到潜在的危险,从而遭此大祸?

孙膑(缓缓点头):灾萌于不疑……

二、冰冷的铁血

记者:那么,孙膑先生,在后来的两次交锋,——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您如何下此狠心痛歼庞涓之军,尤其是马陵一役将他逼死?

孙膑(沉默不语)

孙膑:也许是吧……我常想,自己在那次大战中扮演的到底是什么角色,是单纯的敌方谋士,还是一个有着冰冷铁血的复仇者。

记者:复仇者?

孙膑:剜掉的膑骨是仇恨的种子,我与庞涓的情谊彻底断绝了,这让我的心在刹那间变冷,我用冰冷的目光看待与他的交锋。用冰冷的头脑酝酿每个陷阱……

记者:是感情上的疏远让您对与庞涓的战争有了一个新的定位?或者说,感情的疏远让您重新认识兵法,认识战争?

孙膑(无奈一笑,拂袖而去)

西风残照,落木萧萧,却又不知是哪朝哪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