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精选7篇)
好好活着
2024-01-10 04:41:46
五年级
其他

临摹(1)

临摹画,临摹一幅美好的甜美的画,是一种幸福。

今天临摹的这幅画是《像自由一样美丽》书中的一幅选作封底的画。它,是出自一个犹太女孩——埃丽卡·陶西戈娃之手。

我先要观察一下这幅画。哇,好简单!比我画画班的画简单多了!但……细致观察后,我认为这幅画不简单!一前一后,一大一小!这时,我觉得:它们被一条线隔开了!上面的架子床是真实的,下面的花、蜜蜂,果实是想象的!可是,看着看着,怎么觉得把想象的捧在眼前,把真实的推得远远的?我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说确实是这样的!

开始画画了。老师让我们把纸对折。很简单:要把想象和真实分开画!对折后开始作画,可我笨手笨脚的,刚画了一个架子,就觉得它是个“四不像”怎么看也不是个像样的东西,只好翻过纸来重画。

我先画架子床。老师一再提醒我们:架子床画小!架子画窄!我一次也没犯过老师说的错误。

现在画下面的部分。我感觉,这画并不简单!花要不直了要不斜了,果实的盆子更是状况百出。哦,花瓶!花瓶上的爱心,我本来画得可爱,可一看,人家画得跟我不一样,只好改了。

接下来是涂色。我看一步走一步,却不知道我的彩笔里没有的颜色怎么涂。不知道,配呗!自己配,画了一阵儿,总算像个样了!

接下来涂背景。我拿着彩铅,结合以前的“经验”“轻盈”地猛涂一阵,成了!呵呵,还行吧……

终于完成了,同时我也感到犹太孩子的不容易。希望她的梦想成为许多犹太孩子的现实,永远不被敌军侵扰!


临摹(2)

画画,就像是两只手在钢琴上灵活地跳跃,能用无声的语言表现有声的世界,它能让我低沉的心情变得活跃起来,所以,我还是很喜欢画画的,在我的课余生活中,画画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今天我要临摹的这幅画来自一本神秘的书,当然现在对我而言已经不再神秘,因为我已读了数遍了。书名叫《像自由一样美丽》,书里选了几十个犹太孩子的画作和诗。我所临摹的就是其中的第十二幅画《有着架子床的房间》,作者是一位快满十岁的小女孩,她叫埃丽卡·陶西戈娃。

埃丽卡被德国人抓进了犹太人集中营,无法想象,对于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女孩来说,在监狱里生活是多么可怕的事,她一定想逃出去,又急又怕,不知所措。后来在逃出无望的情况下,小女孩安静下来了,在敌人的监视下,她竟然用捡来的一些破旧的纸画了很多美妙的画,真是奇迹啊!

刚看到这幅画时,我发现画里的东西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张床,一瓶花,一盘果实,一只蜜蜂,仅此而已,画如此简单的画,对我而言应该易如反掌啊!可又仔细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让我们画这样简单的画呢,肯定是别有用意吧?细细观察画面许久之后,我才发现画纸边缘参差不齐,中间还有断接的痕迹,画纸颜色也灰暗无比……

瞬时,我的思绪回到了小女孩画画时的那个时代,小女孩在画里反映的是她的生活状况啊,在集中营里,她睡的架子床又小又挤,每天又冷又饿,时不时还要挨打挨骂,她讨厌、痛恨这样的生活,她渴望得到快乐,得到幸福,渴望获得自由。所以她想用笔把她心里的想法告诉所有的人,于是,她把那张架子床画在远远的地方,仿佛要把她痛苦的生活远远地推开。她多么希望吃上一盘美美的食物,在鲜花蜜蜂的簇拥下,幸福快乐地活着呀。所以在画中她把这些东西画在了最醒目的位置,并画得大大的,似乎在告诉所有人,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

理解了画意,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我画起画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好像是要代替埃丽卡·陶西戈娃去完成她的心愿。先找来一张颜色比较暗的白纸,还有意把它揉皱了,还有意撕了一下画纸边缘,想留下点破旧的迹象,纸选好之后,我开始作画了,首先我在画纸的上半部分画架子床,也许是跟小女孩有同感吧,我下意识地把那张床画得又小又窄,床边的人也画得弯腰驼背,恨不得让这架子床马上消失才好,不到一分钟我就画完了架子床。

接下来我就用心地画那瓶花,那瓶装满小女孩美好愿望的花瓶,尽管花瓣不多,花瓶也不算漂亮,我却用了很久很久才画好,因为那是小女孩载满希望和幸福的花瓶,我想让小女孩永远都沉浸在这幸福之中,随后我还小心翼翼地在花瓶上画了一颗红红的桃心,那是小女孩当时最美的心愿啊!心情好时自然又想到了食物,于是我又在花瓶旁边画了满满一盘果实,肯定是埃丽卡爱吃的,她在幻想中幸福地吃了个够。我带着美好的祝福慢慢地勾画着下面部分的每一样东西,仿佛看到了小女孩在朝我幸福地微笑。

画里的景物画完了,我在左下方写上了作者的名字:埃丽卡·陶西戈娃,右下方还附上了我自己的名字。最后该涂色了,上半部分是小女孩现实中拥有的东西,是小女孩不想要的生活,所以我把它涂得灰暗一些,希望这种苦日子尽快远离开小女孩。下半部分是小女孩渴望得到的生活,所以我把它的颜色涂得尽可能地亮一些,希望这种好日子永远罩着小女孩,让她过着美好一点的生活。

画完成了,我看着自己临摹的画,心里有点沾沾自喜,既是为我,更多是为小女孩。以前我画过很多的画,但从没像今天这样带着这种心情画过,我心里默默为小女孩祈福!愿她能永远幸福快乐!

我明白了:画画不光是要用笔去画,更要用心去画,这样才会把画真正画好。


临摹(3)

画画,是一件幸福的事,会让你在黑暗中找到光明,也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我要临摹一幅画,这幅画来自《像自由一样美丽》,名字叫《有着架子床的房间》,作者是埃丽卡。陶西戈娃,她是一个犹太小女孩。

在画画前,老师让我们观察了一下,哇!对于我来说,这幅画真是小菜一碟,应该让一年级的孩子去画,不!最适合这幅画的是幼儿园的孩子。当你仔细观察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个架子床很小,下面的花很大,碗里放的果实很饱满,原来作者这样设计,是想把现实生活推得远远的,她心中渴望的美好快快来到。老师问我们颜色有什么特点?我发现上面的颜色是灰暗的,下面的十分鲜艳,我一下子读懂了这幅画,我久久凝视着它,似乎它闪现出一个小女孩的心灵世界。她是多么希望离开这个有着架子床的黑暗世界,去美好的地方。

现在,老师正在讲怎么画,我全神贯注地听,当老师讲到画这幅画用的纸时,我惊呆了,竟然是捡来的,我可以用一张很干净的素描纸画,已经是非常奢侈了。现在我要大展身手了(开始画)。

画画第一步:把一张素描纸对折,因为这张纸是拼起来的。第二步:画一个又窄又小的架子床,我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才画好,定睛一看,画得有点宽了,我又埋头苦改起来,这次好了,那个有着架子床的黑暗世界画完了。我想:画一幅画蛮累的,那个小女孩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画出这么好的画,真是不可思议!我一定能画得更好。

画画第三步:画花瓶,我画了半天,也没把这个小小的花瓶画好,要不是太小,要不太别扭,这可白白消耗了不少时间,我悟出了一个道理,看着简单做起来难。太好了!我终于画好了!

画画第四步:画花,这个没把我难倒,好了,画得不错,继续向前攻克。

画画第五步:画果实,要画一个大大的碗,里面装满饱满的果实,我想:作者画这个,可能是太饿了,很渴望吃一些东西,哪怕是别人剩下的。这时,老师提醒:碗要比花瓶低。哎呀!我画的碗太丑了,得擦掉重画,呼——画好了。我拿起来一看,还行吧!

最后一步:涂颜色,我心中一阵窃喜,终于要完成了。老师说:“上面的颜色要涂得灰暗,下面的颜色要涂得鲜艳。”我飞快地涂了起来,没想到画画的时间到,我还是在拼命地涂,太好了,我涂完了。拿起来和书上的比了比,挺像的,我觉得十分满意,不!是十二分满意。

对于学画画的我,画画是小菜一碟的,可今天这幅画却把我给难住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小女孩埃丽卡在那么糟糕的环境下画出这么美的画,展现出这么美的心灵,我觉得这幅画中留着埃丽卡心灵的印记。


临摹(4)

画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就像黑暗中的一支蜡烛,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可你肯定没想到,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群孩子他们生活在黑暗饥饿恐怖中,他们用找到的几张废纸创造了奇迹,给别人带来了欢乐,正如同我们说的,画画是快乐的。

犹太艺术家们用几张纸和几支画笔鼓励并教孩子们画画,一个叫埃丽卡·陶西戈娃的小女孩在纸上画了一幅画,名叫《有着架子床的房间》。

这幅画出自《像自由一样美丽》一书,以数十幅犹太儿童的幸存画作为主,《有着架子床的房间》就是其中的一幅画。我不敢相信,在那样恶劣的情况下,在德国人的威胁下他们竟然能画出这么美的画来,真使人感到惊讶!

我仔细端详了这幅画,发现画十分简单,我心里不禁微微一笑:这么简单的一幅画,就是让三岁儿童来画也能完成。老师又给我们讲解了一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简单的画不一定画起来就那么简单,老师特地叮嘱:“在画床的时候要画得窄一点,画下面的花瓶和果实的时候要画得大一些。”我们很奇怪为什么上面的要画小,下面的要画大呢?我又仔细看了看,才终于明白了。因为上面的架子床是恐怖的事实,充满了黑暗、寒冷与饥饿,埃丽卡不想让坏的东西影响整幅画。所以专门把架子床画得很小,下面的花瓶和果实画得很大很鲜艳。因为在那个地方没有鲜花,而且在集中营里,人们经常吃不好。所以下面的鲜花和果实,只是埃丽卡想象的。她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回到那样美好的地方。

在我即将提笔画时,心里暗想:在犹太儿童被囚禁的地方即使是半张纸也是珍贵无比的,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用这么多的信纸,稿纸,与犹太儿童比起来真是巨大的差别。我开始画画了,首先大概比较了一下又在稿纸上比划了一下,发现床架只用四个方格就能画完。我十分吃惊,没想到犹太儿童的床窄的差不多只能睡半个人。他们的生活真是太艰难了。我又继续画床架,修改了七八次才画好。当我画那个孩子的时候发现他的一只手臂不见了。于是我皱着眉画了一支胳膊。

我开始画下面的了,看看书,发现颜色既鲜艳又明丽。我想到作者想让美好的事物都变成活泼开朗的东西,就像埃丽卡以前的生活一样充满憧憬。

我又继续画花瓶,用食指量了量花瓶和左边的纸只空四厘米的距离,于是先画好了花瓶的底部又慢慢地画出了花瓶的上部分。画完后,越看越觉得不满意,一气之下把花瓶全擦了。这次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花瓶的左边是稍微圆点儿的,右边的一个地方微微凸起。看完之后又画了起来,我又接着画花。画完花后突然紧锁眉头,因为我看见了一朵枯萎的花朵,我心想:埃丽卡下面画的不应该全是美好的想象吗?怎么出现了一朵枯萎的花朵呢?真是奇怪!剩下的果实十分简单,我三下五除二便画完了。

开始涂色了,老师刚才说涂颜色不要把颜色涂出外面。我小心翼翼地把柱子涂完,然后故意把架子床涂成灰暗的,接下来为鲜花和果实涂上艳丽缤纷的色彩。

终于画完了,我希望埃丽卡能够在天堂画出五彩缤纷的图画!


临摹(5)

2月24日星期五天气小雪

今天下午,我上书法课。冯老师教我临摹欧阳询的《兰亭记》,我便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些古人的字非常有意思,比如“坐下”的“坐”,写它的时候就像个天平;“流水”的“流”写的时候没有上面的“、”。这篇书法作品的第二句话“暮春之初於嵇山之亭”的第一个繁体“”和第二个不一样,第一个由“人、一、由、日”组成,第二个是由“人、一、田、日”做成的。

临摹古人的书法作品可真有趣呀!!


临摹(6)

思念一段时光的纹络,躲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人;回忆若能当酒,往事便是一场宿醉。醒来时,天依旧清亮,风仍然分明,而光阴的彼岸,终究无法以一苇航之。悲伤和幸福,是不速之客,无法掌握它的运行法则。而相遇却是件很奇妙的事,人生旅途中总会遇见一个人,他扰乱你心湖,打破你平静的生活,让你的世界从此变得不同,使人成熟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

一场流光,倾情演绎着生命的轮回,踌躇于渡口的我满腹心事,害怕看见回忆;很多事情就像天气,似乎就在某一个点由热变冷,等到惊悟的那一刻,却已过了一季。人生的遭遇难以控制,满满的委屈和疼痛,能与谁诉?多年过去,还是忘不了曾经的浑身是血;然而时光匆匆,冷眼待世,彼此马不停蹄地奔向远方。一些人被带向幸福,徜徉一世眷恋的风景;一些人被搁置在回忆,重复着无尽的煎熬。沉溺在旧时的笙歌,难舍难弃,其实我们都明白时光的残忍,只是害怕伤染了离人,怕惊醒了寂寞。

誓言是寂寞者的编曲,承诺是孤独者的填词,然后再让骗子来歌唱。茫茫人海,真爱何存?倘若不曾相遇,彼此是否也已在別人耳边嘶声力竭?时光,就在我们的念念不忘和低眉浅笑中,渐行渐远,经年的莫失莫忘,也只是生命中刻骨铭心的一笔。尘世间有多少人来人往,就有多少擦肩而过,就有多少刻骨铭心。风景再好,也不属于自己,有些情感,路过交错,已然是最好的结局,而疼痛回忆中,却有些瞬间,能温暖整个曾经。

时间是孤独的,所以注定我们要孤独的行走;一个人穿行风雨,一个人路过晴天,不管你接不接受。一个人可以很好的生存着,但却不是很好的生活着,生存是生活的基础,有了生存,才谈的上生活;人生怎可能永如初见,除非故事根本没有开始,既然享受了故事的美好过程,就必须接受最终潦草的结局。在生命里,总有一些人注定从陌生到熟悉、再从熟悉到陌生。

人生是一场修行,不在于你能走多远,而在于心能有多静。生活中许多事,总会猝不及防就已经发生;我们以为追求不到精彩,就可以重复着平凡,岂不知,即使每天在同一条路上行走,有时也会跌得遍体鳞伤。别以为,固执地牵着某人的双手就可以天长地久;也别以为,偶尔的成就就可以一辈子辉煌;然而,纵然是顽石,也禁不起时光的打磨,终究归于沉寂和平静;再坚贞不渝的爱情,也受不了时光的揉捻,终究会沦为平淡。有一些人,在等待的过程中选择离开;有一些东西,在索取的过程中只能放弃;就这样,人们在岁月中坚持,经过曲折才明白坚持与放弃的间隙。

我们总是在起点上徘徊,生怕稍有不慎,就会迷失方向,并错过了时间。人生其实很简单,在没有选择时能安于现状,在可以选择时能果断坚持,并在有限的生命中学会享受,其它的就留给时间来定夺。不是每一种喜欢都有一个理由,但是每一个伤感却不一定莫名。一念千山,谁是谁的永远?一别天涯,谁又能记得谁的容颜?千帆过尽,尘缘散尽,谁悲?谁喜?谁哭?谁笑?我们有时就是那么的奇怪,在受到天大的委屈时不言不语,但听到了零丁安慰的话就泣不成声。

似乎,秋在所有感性的思维里,是一场凄美倾城的决裂。秋就如一个婀娜女子,随着叶的离去,演绎着一场催人泪下的别离。飘向冥冥凡间,终归沉静。谁能够挽回一片落叶,让它重回枝头,鲜绿如初?流逝,一段天然的过程,也是落叶漂亮的霎时的永恒。

真正的失望,不是怒骂、不是嚎啕,而是沉默不语。心如止水,无波、无声;生活如水,人生似茶,没有一马平川的人生,就得面临和克服痛苦;必须心悦诚服,不要试图做任何的抵赖和逃避。如果不想得到那么多的痛,那么就不要付出那么多的爱。

寂寞,是听见某个熟悉名字,是不小心想起某个片段;孤独是路过我身边的影子,笑着对我说似曾相识。每个人都有一个思念的人,亲人、爱人又或友人,虽然我们无法停下前行的脚步,但可以沿路丢失负心的累赘;有时影响我们翱翔的不是暴风骤雨,而是心事重重。伤感,只是一种态度,一种最真实的情感表露;没有痛苦不堪,也没有刻意营造;伤感,也是一种美丽。情感的纠结与利益的盘桓,是活着的痛苦。聚散皆是缘,相伴须珍惜;不必相守时常伤害,走远后长叹息。

一生,有多少故事值得回忆?在岁月的河流,一花一草、一木一叶。烦恼,是用过失折磨自己;后悔,是用往事摧残自己;忧虑,是用风险惊吓自己。如风的日子已远去,如梦的日子已消散,一颗沧桑的心尘埃落定,细品曾经的风霜。哭过笑过,爱过恨过,拥有过失去过,只是曾经,与现在无关。

生命里,有一种温暖,无需朝朝暮暮,也可以相守到老;有一种陪伴,无需海誓山盟,却也可以相伴天涯海角;有一种懂得,即使不言不语,却总会暖到落泪.......

夕阳下,秋风轻抚树叶,倾诉着无穷哀思。习惯盈一怀静谧,安坐在一剪不期而至的清风,聆听岁月渐近渐远的脚步。当时光划过心弦,每一阵痛楚都是一点成熟;原来长大,是一种代价。你可知,百年的孤寂只为你一人守侯,千夜的恋歌只为你一人而吟唱?

苦是生活的原味,累是人生的本质。人生,纠结、释然,选择、割舍,万般无奈,也是美丽的期待。没有宽恕何来未来?没有驿站何来遥远?没有一望无边何来生命的豪迈?太多的放下,是不在意纵或是输不起,该发生的总会发生,不管你是否为此焦虑,有些不舍,只能放在心底;有些不禁,只能刻意忘记。诸多的随缘,是不值得纵或是痛彻心扉?当岁月无情掠过,风雨来袭,只想找一个安静的、属于自己的港;可以流泪,让疲倦的心可以短暂的休憩,还原生命一小片澄清纯澈的天。

秋来了,有什么值得伤感?有花赏花,无花看叶;明月照秋,也是一种诗意。世上没有长存的事物,也没有永远的风景,来了,去了,起起落落,不过是一个辗转的过程。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与结果,都需自己承担;不必意气,不是有情人都能白首,过去,就让他化作时间长廊里的一粒尘埃。寂寞只是人生预约的美丽,面对沧海桑田,无需过于执著,沿着顺流的时光,随遇而安。不要怪无语的相伴,不要说相守很难,只要懂得,咫尺已是天涯。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故事,看淡了心境才会秀丽,看开了心情才会明媚;累时歇一歇,随清风漫舞,烦时静一静,与花草凝眸,急时缓一缓,和自己微笑。任性是因为爱得太真,沉默是因为伤得太深,客套是因为失望透顶;曾经美好的悲伤的都已是过往云烟,渐渐,逆向而行的身影越来越远。蓦然回首,岁月已逝。

记忆如果被碾成碎片,那是因为里面全摆满了心痛。春去秋来,曾有过多少欲说还休,曾有过多少欲罢不能,都付诸浅浅一笑中。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最后成为记忆里的某一天,才突然发现那所有不曾珍惜的每一天,不知不觉中已被时间催化成悔不当初的一天。

有一种爱,叫做假装坚强。只有躲藏在一个无人的角落,才会从眼眸透出那股令人心碎的忧伤。你可知,我在等你找一个可以不再让我等你的原因,在这个不完美的人生里,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可以用来浪费。人是一个矛盾的动物,希望被理解却又是害怕被看穿。深信,时间不会因为谁的离开而乱了节奏,也不会因谁的等候而作停留。等,终究颠覆不了一分一秒,只会浓了过往、淡了眼前、肥了思念、瘦了流年。在路上,只有经历过痛苦与无奈,才会对幸福与温暖倍加珍惜。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人生是一场旅行,时间是最公平的,彼此是看客也是风景。无论你我有怎样的交集,都会被时间定格。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时光的涵意,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这世间并没有分离与衰老的命运,只有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

遇见,并没有多大的玄机。茫茫人海,有多少人似曾相识?又有多少人能从相识到相知?所谓缘分,只不过是对某人某事所编造的谎言。然而星空永远是如此浩淼,不要眷恋已逝的风景,做回自己,总有一扇门为梦想打开。

初秋,我用文字临摹回忆。


临摹(7)

今天我要临摹的这幅画来自一本神秘的书,当然现在对我而言已经不再神秘,因为我已读了数遍了。书名叫《像自由一样美丽》,书里选了几十个犹太孩子的画作和诗。我所临摹的就是其中的第十二幅画《有着架子床的房间》,作者是一位快满十岁的小女孩,她叫埃丽卡·陶西戈娃。

埃丽卡被德国人抓进了犹太人集中营,无法想象,对于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女孩来说,在监狱里生活是多么可怕的事,她一定想逃出去,又急又怕,不知所措。后来在逃出无望的情况下,小女孩安静下来了,在敌人的监视下,她竟然用捡来的一些破旧的纸画了很多美妙的画,真是奇迹啊!

刚看到这幅画时,我发现画里的东西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张床,一瓶花,一盘果实,一只蜜蜂,仅此而已,画如此简单的画,对我而言应该易如反掌啊!可又仔细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让我们画这样简单的画呢,肯定是别有用意吧?细细观察画面许久之后,我才发现画纸边缘参差不齐,中间还有断接的痕迹,画纸颜色也灰暗无比……

瞬时,我的思绪回到了小女孩画画时的那个时代,小女孩在画里反映的是她的生活状况啊,在集中营里,她睡的架子床又小又挤,每天又冷又饿,时不时还要挨打挨骂,她讨厌、痛恨这样的生活,她渴望得到快乐,得到幸福,渴望获得自由。所以她想用笔把她心里的想法告诉所有的人,于是,她把那张架子床画在远远的地方,仿佛要把她痛苦的生活远远地推开。她多么希望吃上一盘美美的食物,在鲜花蜜蜂的簇拥下,幸福快乐地活着呀。所以在画中她把这些东西画在了最醒目的位置,并画得大大的,似乎在告诉所有人,这才是她想要的生活。

理解了画意,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我画起画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好像是要代替埃丽卡·陶西戈娃去完成她的心愿。先找来一张颜色比较暗的白纸,还有意把它揉皱了,还有意撕了一下画纸边缘,想留下点破旧的迹象,纸选好之后,我开始作画了,首先我在画纸的上半部分画架子床,也许是跟小女孩有同感吧,我下意识地把那张床画得又小又窄,床边的人也画得弯腰驼背,恨不得让这架子床马上消失才好,不到一分钟我就画完了架子床。

接下来我就用心地画那瓶花,那瓶装满小女孩美好愿望的花瓶,尽管花瓣不多,花瓶也不算漂亮,我却用了很久很久才画好,因为那是小女孩载满希望和幸福的花瓶,我想让小女孩永远都沉浸在这幸福之中,随后我还小心翼翼地在花瓶上画了一颗红红的桃心,那是小女孩当时最美的心愿啊!心情好时自然又想到了食物,于是我又在花瓶旁边画了满满一盘果实,肯定是埃丽卡爱吃的,她在幻想中幸福地吃了个够。我带着美好的祝福慢慢地勾画着下面部分的每一样东西,仿佛看到了小女孩在朝我幸福地微笑。

画里的景物画完了,我在左下方写上了作者的名字:埃丽卡·陶西戈娃,右下方还附上了我自己的名字。最后该涂色了,上半部分是小女孩现实中拥有的东西,是小女孩不想要的生活,所以我把它涂得灰暗一些,希望这种苦日子尽快远离开小女孩。下半部分是小女孩渴望得到的生活,所以我把它的颜色涂得尽可能地亮一些,希望这种好日子永远罩着小女孩,让她过着美好一点的生活。

画完成了,我看着自己临摹的画,心里有点沾沾自喜,既是为我,更多是为小女孩。以前我画过很多的画,但从没像今天这样带着这种心情画过,我心里默默为小女孩祈福!愿她能永远幸福快乐!

我明白了:画画不光是要用笔去画,更要用心去画,这样才会把画真正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