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底色(必备12篇)
不惑
2024-03-10 01:44:31
初三
其他

生命底色(1)

底色,多么厚重的两个字。底色,可以是淡淡的,而那种淡,有一种不可言说的隽永。

有时候,一个人,一片叶,一把刀,单调的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生命才尽显它的底色。

走过的青石小路,渐渐远去。那么喜欢霜林染醉的天气,落叶飘零,归根大地。它自始至终都在装点着我们的世界。

立秋了,在诸多文人笔下,秋是一个感伤的季节。但在他看来,这是留住记忆的最美的季节。

走在街头,看见这样一幕,一位老人,默默行走在街头,看着独自漂零的落叶,默默地捡拾。他不是在伤春悲秋,而是为了做——叶雕。

老人是一位叶雕艺术者,做了大半辈子,却也只是在这样一座小城里,默默闪光着。人生有味是清欢,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此淡淡的生活,或许是另一种生命的底色。

走近,静立,凝望。老人的两鬓几乎已斑白,架于鼻梁上的老花镜也有那么几分往事的味道。在老人的小小工作室里,墙上只挂了几幅令他满意的作品。

采集回来的法桐叶经过漂洗、晾晒、药液浸泡等诸多复杂过程之后,老人开始了今天的工作。这也是他从年轻时一直坚守到现在的工作。他此时正在进行阳刻,手中握刀的姿势就如毛笔那般,不同的是,少了几分挥劲方遒的气势更多的是小心翼翼,眼底尽是无尽的温柔。

常听人提起他,于是渐渐对他有了更多的理解,敬慕之情油然而生。他毕业于建筑学院,原可以有体面的工作,却在毕业之际,选择了叶雕这个鲜为人知的领域。他从一开始就对叶雕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说过:我想要的不多,只是想把叶雕做好,让传统文化中多份辉煌,将生命中的底色着色。

此后,他执着于叶雕创作,坚持内心的选择,有所突破,成为左氏叶雕的传人。这是他的一生,可算波澜,但波澜之中透露的是淡淡的心境,是生命的底色。

一个人大半生只专做于一件事,可能会单调,也许甚至有人觉得,这不能实现全部的意义。可当你从开始到现在的坚持化成成功,到达心之所向,这才是最后的终点。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欲望不能过多,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这才是心最终到达的地方。

抬头赏花,低头雕刻,举目自然,一切都淡淡的,就这样独对一窗风月,尽享生命底色的清幽。


生命底色(2)

一个生命,是那么的可贵,在生命的背后,他的底色是到底是什么颜色呢?

我打开电视,想从电视中获得答案。打开电视,映入眼帘的是《新闻联播》。新闻里讲述着疫情中的感人故事,画面中有北京z支援河北的坚定,有村长喊话时的心急,有各方院士会谈时的严肃……这时,画面聚焦在了几位医护人员身上。他们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正在争分夺秒地抢救一位生命垂危的病人。虽然不知道手术的结果,但我觉得生命的底色应该就是着这在手术室里分秒必争的白色。这白色,是天使的颜色,是生命的底色。

我出门转了转,路过我家院子的小草坪,那小草生机勃勃,啊,我突然想起了什么?原来在小草背后还藏着爷爷告诉我的一个道理呢!在一个风吹雨打,雷雨交加的夜晚,小草被雨冲刷得湿透,被呜呜的北风吹打得东倒西歪,耷拉着脑袋,直不起身子。我和爷爷在房子里看到了这一幕。爷爷跟我说:“小草生命力非常非常的顽强,我们也应该要向他学习。”我不信,因为我觉得小草应该已经没有了生命。 第二天雨过天晴,我来到院子里见证了奇迹,没想到小草真的复活了,它还是挺起胸,仰起头,站在那里享受阳光的沐浴。看来,生命的底色是翠绿色,小草的颜色。

我翻着历史的书,看到革命的战争时代,我感慨于革命前辈的勇敢无畏,是他们将热血挥洒于一个又一个战场,是他们用鲜血铺路让新中国有了成立的可能。革命圣地延安,毛主席革命的地方,几代代革命先辈的传承地方,让我不禁想起我们学到的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杨家岭讲话的会场,南泥湾开荒的堀头,传承延安精神,继承延安精神,学习延安精神,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想起当初我们中国受到的侮辱,我泪流满面,关上书,望着学校鲜艳的五星红旗,思绪渐渐飞向远方……原来生命的底色是鲜红色,这是五星国旗和鲜血的颜色。

想来想去,生命的底色好像还有很多很多,谁是最合适他的颜色呢?哦,我知道啦,五颜六色,没有比他更合适的颜色了!仰望天空,我愿让这生命的底色继续流传下去,让他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生命底色(3)

立于树木,底色决定它是否能成为栋梁之材;立于画卷,底色决定它是否和谐美观;立于人生,底色决定它是否拥有深度和厚度。为生命注入奉献的底色,在追梦路上才会行稳致远。

寒风袭来,落叶归根,转眼又是夏去秋来。一夕之间,攀枝花突然降温了,秋风如同一把巨大的刷子,那满山遍野的绿色仿佛一夜之间被漆成橙黄,我把头往厚厚的牛仔服里又缩了缩,但风还是把我头发吹起,凌乱了我眼前的视线。为了锻炼,我起了个大早,向大渡口的东华山走去。

清晨的东华山,林间的缝隙之间渗透出一缕橙黄,秋雨也带来湿漉漉的凉意。地上撒下一片光影,疏疏、摇曳,那羊肠小道这一刻仿佛也变得静谧,望不到尽头的小径,静静垂在曲径一侧,仿佛早已安排好似的,静候着有缘人的驻足。

拾级而上,我看见一位穿着一件橘红色夹克的老人,拿着一把巨大的扫把,正扫着地上的落叶和路人留下的垃圾,老人扫好一堆,又去其他地方扫。他是谁呢?要知道东华山不属于清洁工清扫的范畴,他是志愿者吗?

他利索地挥舞着扫把,一气呵成,是那么的熟练。可秋风这个顽皮的孩子轻轻地跳过去,把刚拢好的垃圾和落叶吹开,又撒乱开来,老人见状,又走过去扫好这堆,可那堆又散了......

天空泛起丝丝鱼肚白,看着老人的头发,一片银白色中,依稀看见几丝灰黑,那一颗颗晶莹的、如同珍珠般的汗水挂在发际,但脸上洋溢着浅浅的微笑。我疑惑起来,像这位老人一样年纪的很多人都在喝茶聊天,谈天说地,可为什么这位老人不去享福,而在这里辛苦呢?

与老人攀谈得知,他就住在山下、为了保持步道的干净。每天五点多就开始清扫,若是碰上下雨,还要把台阶的积水清除,让登山的徒步者方便。就这样,一年365天,天天坚持,一天往返十八公里。

东华山的小道特别长,一阵大风袭来,这风一吹,又吹散了三堆落叶。老人耐心地将三堆落叶扫完。突然在一棵树前停住了,我好奇地探头看了看,那是一只幼鸟,缩在那里瑟瑟发抖,应该是被风吹下来的吧,老人轻轻地将那小鸟捧了起来,看了看,开口了:“哎呀,这么不注意,鸟妈妈该想你了!”

太阳渐渐升起,在山边,露出半张脸来,橙红橙红的。老人站起身,把幼鸟小心翼翼的捂在夹克里,向亭子边的长椅走去,一边走一边说着:“啊,这样温暖多了吧!”

老人越走越远,望着老人的背影,那件橘红色的夹克慢慢融进橙黄的晨光。那一抹绚丽,泼洒在布着橙黄色的树林中时,我也顿觉温暖,更明白了生命的底色在于奉献——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生命底色(4)


今天,我读了《给爱涂上生命的底色》,心里很不平静,被一种感动包围着,温暖着。
爱,有着迷人的风采;爱,有着神奇的力量。人生的旅途上,我时刻牢记: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温暖着自己。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他人的内心温暖,生命因此而快乐和生动。人生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总要经历一些磨难,人生的信念需要历练。苦难中找到的目标是人生不灭的航标,逆境中培育的爱是人间最珍贵的情感。想想班上的学生,有的聪明,有的愚笨,有的文静,有的淘气。但无论是怎样的学生,都是可爱的,他们需要帮助,更需要爱。孙程隆同学家境困难,和奶奶相依为命,他不能遵守纪律,经常打架骂人,学习不够努力,我便找他谈心,了解他的想法,并且私下和同学们商量,想办法帮助孙程隆,我希望同学们多包容他、谅解他。
慢慢地,孙程隆变了,他变得开朗了,特别是大扫除时,他非常能干,不怕脏不怕累,非常主动为班级做好事,我抓住机会,在班里对他大加表扬,我看见他笑了,大眼睛里闪着泪花。接下来的日子,他越来越好,学习也不断进步,虽然偶尔他还会犯错,但我已经很欣慰了,相信他会成为优秀的学生。郝阔同学因不听告诫,违反校纪,私自玩荡船,造成摔伤骨折。发生这样的事,我很难过,也很自责。家长要求学校承担责任,我当时很生气,觉得家长太过分了,但冷静想一想,如果是我的孩子摔伤,我会怎样,同样会非常心疼难过,这样我理解了家长的心情,不但给孩子垫付2900元药费,每天打电话问候,还多次去医院看望孩子,给他送去热乎乎的饺子和爱吃的水果。
一直到孩子出院。寒假家访时,家长被深深感动,握住我的手多次感谢,并且请我原谅他们的过激言行。那一刻,我的心释然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感动由然而生。我渐渐懂得:爱可以创造奇迹,所有的心灵就像小草一样,都渴望爱的阳光。于是,我开始尝试着给予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追寻和体验一份付出者的快乐,并由此一点点坚定着自己爱的信念。

生命底色(5)

不知从何时起,我与母亲之间渐渐形成了一种默契每当离家时,都要紧紧相拥。拥抱时,有许多感情流露在两人之间,那种感觉特别美好。

相比于父亲,我与母亲呆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一些,父亲由于工作的原因,总是一连几天不在家,好不容易回到家,我也住在学校难以相见,所以与父亲聚少离多。再加上女孩子渐渐长大,有些事也羞于和父亲沟通,几年下来,与母亲便亲热了许多。

高中以后搬了新家,比原来的家更大了一些,我与父亲离家后,母亲一个人更加孤独。每次回家,她总会说:“你回来了才有家的感觉呀!”似是向我倾诉,又似是喃喃自语。我们一起说话的时间愈少了,她进了作协,比平日更加忙碌了,她常会出门采风,笔下也生出了很多优秀的文章,而我们的交集却少了。

我离家,临走时她叫住我:“就这么走了吗?都不抱妈妈一下吗?”不知道是否是散文写多了的缘故,她也变得有些“江南女子”的样子。听到这话,我回头与她拥抱,长大后从未如此亲热过,拥抱时竟还有些尴尬。

大概是从那时起,每周离家我俩都有了“例行”拥抱,气氛不再尴尬,拥抱愈来愈近,也多了几分感动在心间,我感觉得到,我与母亲的距离愈近了。

母亲爱看书,我阅读的书籍都是母亲推荐给我的,她看书有个习惯,那就是喜欢用笔在文章旁做标记和随笔,遇见好的画出来,遇见不懂的标个问号,遇见喜欢的标个三角,随时找空白的地方就批注、写随笔。从前家里条件不好,但印象中母亲埋头阅读的身影从未消失:从狭小房间的床头前,借着昏暗的灯光提笔阅读,到宽大卧室阳台边,晒着太阳品着茶,她的阅读习惯从未改变,顾城,朴槿惠,杜拉斯,龙应台,李叔同这些都是母亲带我认识,带我感受他们的人生,品味人生百态。母亲的温文尔雅,在我心中无人能敌。

她对我的爱温柔而强烈,不是一下子灌输,而是轻柔的,浪漫的,但时刻都能让我感受到的;她对我的爱不是口头说教而是以身作则。如若她不让我沉迷于手机,她不会严厉斥责或是直接没收,而是自己戒掉微信戒掉朋友圈;如若她要让我调整作息,她不会疯狂地叫我起床,而是自己早早休息,早晨早早起床;如若她要让我合理规划零花钱,她不会苛刻零花钱,而是带我买菜购物精打细算。

有时她也非常幽默。父亲比母亲大四岁,母亲常唤作父亲“先生”,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叫,她反问那该怎么叫,我说应该叫老公吧,她笑了笑说:“因为他比我先生啊!”我被她逗乐了,笑得前仰后合,在厨房的父亲也笑得合不拢嘴。

她给了我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给了我倾尽其生的温柔,她的美,只有我感受得到,她的爱,是凸显在生命底色上的,最特别的爱。


生命底色(6)

不知从何时起,我与母亲之间渐渐形成了一种默契——每当离家时,都要紧紧相拥。拥抱时,有许多感情流露在两人之间,那种感觉特别美好。

相比于父亲,我与母亲呆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一些,父亲由于工作的原因,总是一连几天不在家,好不容易回到家,我也住在学校难以相见,所以与父亲聚少离多。再加上女孩子渐渐长大,有些事也羞于和父亲沟通,几年下来,与母亲便亲热了许多。

高中以后搬了新家,比原来的家更大了一些,我与父亲离家后,母亲一个人更加孤独。每次回家,她总会说:“你回来了才有家的感觉呀!”似是向我倾诉,又似是喃喃自语。我们一起说话的时间愈少了,她进了作协,比平日更加忙碌了,她常会出门采风,笔下也生出了很多优秀的文章,而我们的交集却少了。

我离家,临走时她叫住我:“就这么走了吗?都不抱妈妈一下吗?”不知道是否是散文写多了的缘故,她也变得有些“江南女子”的样子。听到这话,我回头与她拥抱,长大后从未如此亲热过,拥抱时竟还有些尴尬。

大概是从那时起,每周离家我俩都有了“例行”拥抱,气氛不再尴尬,拥抱愈来愈近,也多了几分感动在心间,我感觉得到,我与母亲的距离愈近了。

母亲爱看书,我阅读的书籍都是母亲推荐给我的,她看书有个习惯,那就是喜欢用笔在文章旁做标记和随笔,遇见好的画出来,遇见不懂的标个问号,遇见喜欢的标个三角,随时找空白的地方就批注、写随笔。从前家里条件不好,但印象中母亲埋头阅读的身影从未消失:从狭小房间的床头前,借着昏暗的灯光提笔阅读,到宽大卧室阳台边,晒着太阳品着茶,她的阅读习惯从未改变,顾城,朴槿惠,杜拉斯,龙应台,李叔同……这些都是母亲带我认识,带我感受他们的人生,品味人生百态。母亲的温文尔雅,在我心中无人能敌。

她对我的爱温柔而强烈,不是一下子灌输,而是轻柔的,浪漫的,但时刻都能让我感受到的;她对我的爱不是口头说教而是以身作则。如若她不让我沉迷于手机,她不会严厉斥责或是直接没收,而是自己戒掉微信戒掉朋友圈;如若她要让我调整作息,她不会疯狂地叫我起床,而是自己早早休息,早晨早早起床;如若她要让我合理规划零花钱,她不会苛刻零花钱,而是带我买菜购物精打细算。

有时她也非常幽默。父亲比母亲大四岁,母亲常唤作父亲“先生”,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叫,她反问那该怎么叫,我说应该叫‘老公’吧,她笑了笑说:“因为他比我‘先生’啊!”我被她逗乐了,笑得前仰后合,在厨房的父亲也笑得合不拢嘴。

她给了我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给了我倾尽其生的温柔,她的美,只有我感受得到,她的爱,是凸显在生命底色上的,最特别的爱。


生命底色(7)

“绘事后素。”孔子如是说。素,是丹青水墨下一纸洁白,是翠绿山林中潺潺一泓清泉,是青花釉里不染胚胎。素为万物之根本,犹百川万折,必归于海,生命的底色即为素。吾辈应守望平凡纯净的素色底色,成就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命底色之素是平凡与平淡,智者安于平淡,乐于平凡。平淡是一种源于智慧的朴素。司马光“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以简朴为家训教子,安于平淡却尽显风骨,在节俭中体现生命底色之素。《道德经》云:“五色令人目盲”,绫罗绸缎令人眼花缭乱,凡事皆过犹不及。有时玉盘珍馐不如家常清粥小菜、充斥烟火气的一荤一素。且看陶渊明不流连于世俗为五斗米折腰,乐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回归生命最初的平凡。生命如同宣纸画竹,疏落几笔浓淡有致。平凡与平淡,亦是生活之卷上素净的艺术留白。生命底色之素,是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享受平淡,不被世俗名利所诱惑,濯清涟而不妖。我们安于平淡,乐于平凡,固守生命素净的底色。

源自生命底色之素的平凡与平淡,亦是大千世界里那明媚而不炫目的美。《诗经·卫风》载道:“素以为绚兮。”美人在骨不在皮,只需淡妆轻抹,素粉之饰就足够美丽。反观当下,人们将美局限于皮囊之上,艳妆浓抹,使得美丽沦为平庸。李子柒身著布衣,种花载草,酿酒烹茶,以双手创造喧嚣外平淡而平凡的清欢。视频下最平淡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田园生活,却是与自然为伴的诗意栖居,处处彰显中华文化之美,成为无数城市人心中的“白月光”。

我们乐于平凡而绝非平庸,吾辈当保守住生命底色之素,以成就平凡的伟大。庚子年病虐桀桀,华夏山河危亡难。君可见无数战士着素色战袍奔赴前线,只为换取山河无恙。每袭白衣之下都是平凡的人,他们怀揣著守望著生命平凡却纯净善良的素色,尽医者职责。无数平凡的英雄做着不起眼的工作,众志成城,以平凡却伟大的力量击退疫情,护国于风雨飘摇之际。那平凡一袭素衣,却是庚子春天里万花不及的美。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时代里每一个这样的人、每一颗平凡渺小的尘埃,却都保守住生命素净的底色,将素色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平凡而绝不平庸,平凡亦伟大。

素为生命的底色,但我们的生命只有素色吗?非也,艳丽花簇锦攒,只因素白胚胎而衬,我们固守生命素净的底色,从而以五彩绘制自己的人生画卷。正如《红楼梦》所言:“淡极始知花更艳”。在见过“淡”后,我们方能知晓“艳”,若牡丹绽于锦绣之中,亦会失掉颜色。我们以一双平凡的眼、一颗素心去观世界,感受世间花开花落,让我们的一切经历成为色彩,绘制在生命画卷之上。我们的生命画卷也因色彩的挥洒、勾勒,砌出我们独立的人格,塑造独一无二的人生之路。

青花胚白,三彩胎素。纷扰世界里,生命之素何其可贵,吾辈应守护自身最素净的生命底色,以色彩勾勒人生画卷滚滚向前,成就属于自己的锦绣人生之路。


生命底色(8)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绿的象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红的代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白的典型。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红色代表着炽热,红色代表着激情,红色代表着永不服输的倔劲儿,红色代表着坚持到底的信念,红色又代表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底色from贝多芬

命运总是这样捉弄人,让中年的你遭受了妻子的离开。双耳的失聪,让如此热爱音乐的你倍受打击。命运将你推入黑暗的深渊,但你并不屈服。“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声呐喊,回荡大地,振奋着后人。于是有了让人听了热血沸腾的乐章——《命运交响曲》。那雄壮的乐曲,燃起了生命的激情。那便是生命的底色——红色。

底色from张玉霞

她是盲人,但她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唱进了每个人的心里。35岁的张玉霞是个盲人,在台北淡水做街头艺人。三个月大时,由于视神经萎缩,导致失明,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歌唱事业,一曲《独上西楼》把命运的孤寂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与那英合作唱的《征服》,却又将不被命运征服的决心表现得气势磅礴,那种为了梦想,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让人可敬可畏。那便是生命的底色——红色。

底色fron我们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朝气蓬勃,我们就像初生的太阳,永远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栋梁。正值青春的我们,要像那火红的太阳一样,带着一份激情,带着一份自信,去追寻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一份贡献,永远坚强、乐观、永不放弃,向着成功前进。那便是生命的底色——红色。

追寻生命的价值,寻找生命的底色,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生命底色(9)

从教二十余年,已经渐渐习惯了老师的各种工作,上课、备课、改作业,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渐渐的,看书的时间也少了。最近总在想,现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是怎么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走进它们,让他们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想我该看看书,在书中寻找一下答案了。现在有幸拜读了《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真是获益非浅。

本书的作者是北京实验二小校长李烈女士。书中,她以“用生命书写爱的信念、”“让爱洒满儿童的心田”、“‘以爱育爱’成就办学理念”、“在爱的分享中体现生命价值”“让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拓展”、“成长诠释爱的真谛”为题,记述了她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原汁原味的事例和感悟。在整本书中,李烈校长诠释着这样的一种信念:“爱是教育的核心,用生命书写爱的教育。”她娓娓道来的爱如同一股暖流充盈满身,成了一条温暖的河,流向我内心深处。

欣赏她的“快乐生命学说”——容言,容人,容事。不管你是一位成功人士还是默默无闻的平凡人,都要做到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这就是李校长的“快乐生命学说”。在一起工作,生活,就要能容言,容人,容事。不要被别人的“满腹牢骚”所烦恼,积极的面对,思考解决的办法,生活就会一定很快乐。想必,这就是一位成功女性比他人更快乐的原因吧!

生活中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控制生命的厚度。李烈校长因为拥有了爱,而使她的生命显得如此厚重;因为付出了爱,而使她的生命显得如此绚丽。

在她诸多的教育理念中,印象最深的是“爱心育人,首先要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可以决定成败。”也就是说,她所倡导的爱的教育其实就是细节教育。爱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点点滴滴的细节。有时候一个微小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是爱的语言、爱的表达。对学生她提出了“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注视孩子的眼睛,抚摸孩子的脑子”、“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出错的权力”等一系列细节教育。为了让老师每天都快乐起来,她先后提出了“快乐加减法”、“角色复位”、“适合学说”、“扬长意识”和“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统一学说”等。她倡导老师要学会调整思考问题的方式、调节心态、调节期望值,让生命在天空中自由快乐的飞翔。

“爱”——人世间最美好的字眼,人世间最动人的字眼,人世间最伟大的字眼,它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希望。我愿当一名充满爱心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携爱而行,诠释爱的意义,用生命书写爱的教育,在孩子心中播洒爱的阳光。


生命底色(10)

梦——一个多么美妙的字眼,它带给人们无限的憧憬与希望,使人似可爱的精灵般漫步在天使的国度,豪华的别墅,越野的赛车,华丽的服装,耀眼的首饰等等,这些都是人们梦境中最渴望得到的"宝贝",而我的梦想却没有那么缤纷多彩,反倒透露着朴素淡雅的气息,那就是——成为一名钢琴家。 小的时候,我做梦都会梦到自己成为了钢琴家,可能是受到了艺术的感染与熏陶,我从小就对那些拥有琴键的乐器爱不释手。曾经有一次,我梦见自己身着一袭纯白色的蓬蓬裙,头发高高盘起,那紫色的蝴蝶结在我的发髻上显得十分耀眼,我端坐在琴凳上,微笑着面朝观众。灯光渐渐黯淡下来,突然,一束银白色的光芒洒在了我的头顶上,慢慢地,我将双手轻轻地搭在琴键上,5秒钟之后,优美而缓慢的乐声从我的指缝间悄悄地倾泻出来,也许是受到了琴声的感染,台上的气氛顿时显得十分融洽而美好,我微微闭上了眼睛,长长的睫毛就那样慵懒地倚靠在我的眼皮下,我的身体也因那微小的激动而缓缓地摇摆起来。一曲终了,台下霎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连绵不绝的掌声似乎在请求我再演奏一曲,我微微侧身,用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便又转身演奏了起来,这一次的演奏似乎比上一次更加恬静、温馨,台下的人竟莫名地流下了晶莹的泪滴,梦做到这里,我就醒了,之后我还想再把它串联起来,却再也做不出那样的梦了。 后来,我去找妈妈谈了一次,当然是为了钢琴的事情而去的,我想学弹钢琴,我不想让我的梦想一辈子都始终活在一个虚拟的梦境里,妈妈望着我那坚定而又充满信心的眼神,默默地点了点头。 从那一刻起,家里面多了一架钢琴,它被安置在客厅里,它虽然没有精雕细琢,也不华丽高雅,但是自始至终都散发着一股清新之气,使人无法抗拒它的诱惑力。 我开始学习钢琴,一有时间就钻进钢琴这奇妙的世界里,感受它的气息,有时竟废寝忘食,由于我练习的时间很长,效果也不错,基本的知识要点也已经掌握了,老师便试着让我考四级,自从拿到了四级的琴谱,我更是每日每夜拼命地练习,有时竟然能一天好几个小时都坐在钢琴前研究琴谱与弹奏技巧,正是我的一份辛勤的耕耘,才收获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可见,我对钢琴的喜爱程度已达到了极致! 虽然现在,我离我的梦想还很遥远,不过不断地朝着梦想前进,这可是一个好的出发点,兴趣果然是最好的老师!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请你们记住,生命中最纯的底色,不是其它,而是——梦......


生命底色(11)

《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 周围同事早就读过李烈校长的《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一书,终于有幸我也能拜读了,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着, 书中的每个事例,包含着真挚的“爱”,给了我莫大的教益。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李校长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诠释和对“以爱育爱”教学理念的体悟。书中举了不少例子,例如:水晶鞋的故事、永远爱你亲爱的妈妈,还有后来当了校长以后与教师之间发生的种种故事等。这些事例让我更清楚地知道:生命正因为有“爱”,才有了五彩斑斓的色彩;才有了抵抗风雨的力量。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是“爱”的使者。只有把“爱”作为生命的底色时,教育才会显现出它的价值。   在平日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经常有个别学生上课不听讲、不守纪律,也就是简单处理,不是深究其根源,仔细分析,是不是这位学生上课没有听懂?还是我讲课有问题呢?很少从学生的角度想一想,从而真正做学生的引导者,帮助学生逐步改正自身缺点。李列校长深深地教育了我:教师不仅仅是一名管理者,对学生的具体行为提出要求,更是一位引导者,从一些小事中启迪学生行为背后的“思想”,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做人。教师要让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爱,从而才能培育出爱学习、爱他人、爱生活、爱世界的具有“爱心”的生命个体。我想这就是“以爱育爱”的价值所在吧。   既然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的引导者,那么教师的态度、价值观等就会通过平日的一些行为直接影响感染着孩子,因此教师的健康和快乐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们也要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情和心态。 李烈说:“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浓浓的深情,才会执著地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才会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才会写出最真诚、最美好的教育诗篇,才会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读了此书我更加明白了怎样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生命底色(12)

佛说:“一花一世界”。我说:“一书一世界,一人一世界。”轻轻翻开北京特级教师李烈校长的《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这本书,细细品读,慢慢走进了李校长的世界,和她一起感受心灵的成长,思想的蜕变,和她一起倾听课堂的对话,教师的心声,和她一起寻求教育的目标,探索教育的真谛。

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我选中了北京特级教师李烈所著《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之所以捧起这本书,是因为几年前读了她的一本书《我教小学数学》,让我对这位名师有了初步的了解,想从书中进一步了解她成长的经历。

生活中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控制生命的厚度。李烈因为拥有了爱,而使她的生命显得如此厚重;因为付出了爱,而使她的生命显得如此绚丽。书中,她以“用生命书写爱的信念、”“让爱洒满儿童的心田”、“‘以爱育爱’成就办学理念”、“在爱的分享中体现生命价值”“让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拓展”、“成长诠释爱的真谛”为题,记述了她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原汁原味的事例和感悟。在她诸多的教育理念中,印象最深的是“爱心育人,首先要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可以决定成败。”也就是说,她所倡导的爱的教育其实就是细节教育。爱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点点滴滴的细节。有时候一个微小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是爱的语言、爱的表达。对学生她提出了“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注视孩子的眼睛,抚摸孩子的脑子”、“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出错的权力”等一系列细节教育。为了让老师每天都快乐起来,她先后提出了“快乐加减法”、“角色复位”、“适合学说”、“扬长意识”和“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统一学说”等。她倡导老师要学会调整思考问题的方式、调节心态、调节期望值,让生命在天空中自由快乐的飞翔。

在整本书中,李烈校长诠释着这样的一种信念:“爱是教育的核心,用生命书写爱的教育。”她娓娓道来的爱如同一股暖流充盈满身,成了一条温暖的河,流向我内心深处。读罢此书,心头豁然开朗。“疙瘩”解开了许多。

“以爱育爱”是李老师一生的追求,也是她担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期间的办学理念,她认为要做一位好教师很简单,有两个要素四个字:“爱心”、“思想”。可能很多老师都会说,自己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谁不爱呢?是啊!爱心说来简单,但当面对性格各异、千差万别的学生时,有很多老师都会发出感慨“爱你不容易”。面对质量是教育追求的主题,面对细微差异排出的名次,让多少教师能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付出同样的'爱,这“爱心”其实正蕴涵着对教师基本功和专业素养的要求,如果没有真正意义上一视同仁的学生观,如果没有真正建立关注“全人”的教育观和评价观,如果没有深层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巧,那么这种教学中的“爱心”是无法实现的。“以爱育爱”引起了我对爱更多的思考,让我明白老师不仅要有对学生爱的情感,对学生有爱的行为,更要对学生有爱的能力,要对学生有爱的艺术,要为学生真正创设一种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帮助的安全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

“以爱育爱”的办学理念——能让人读出一种心态。看来,很多问题来自自己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师必须要心中装满爱。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还都是小孩子,他们有情有意,有优点有缺点。尽管有些学生有时是很“气人”。但是你要想到是他们的自制力差,是他们管不住自己,这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就不必 “当面锣对面鼓”的和他们发脾气,只要积极的沟通,以“真诚”为基础,相信这份“真诚”就会让你卸掉身上沉重的“盔甲”。

敬佩她的“适合学说”——“强调优势、避免不足、以优促短; 没有‘弱势’的概念,只有‘流动’的概念;总结老年、重用中年、培养青年。”在李校长的眼中没有干这这不行,干那那不行的教师,只有更适合干什么。让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他们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是作为校长的职责。

欣赏她的“快乐生命学说”——容言,容人,容事。不管你是一位成功人士还是默默无闻的平凡人,都要做到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这就是李校长的“快乐生命学说”。在一起工作,生活,就要能容言,容人,容事。不要被别人的“满腹牢骚”所烦恼,积极的面对,思考解决的办法,生活就会一定很快乐。 想必,这就是一位成功女性比他人更快乐的原因吧!

李校长讲述了自己成就特级教师的艰辛旅程:对教育的挚爱,名师的指点,还有不断接受的磨练。她在“每节课的前三分钟” 、“把可用时间变为有效时间”、“学生需要机会深刻思考”、“错误其实是一种教育契机”、“摔倒的地方恰恰是教学的重点”等文中的精辟观点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使人读后不仅能够发现自己教学中的局限和浅薄,同时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由衷地认识到,真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取,需要教师注重细节,减少随意性,需要从学生的问题和思考出发,调整、设计自己的教学,彻底打破“走程序、走设计”的上课方式,真正转向“以学施教”的思路上来,真正实现学生主体。

教学我们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心理和现象:课堂上,惟恐学生听不懂,便在学生思考时“唠唠叨叨” 地一遍遍要求学生“好好想一想”、“认真琢磨琢磨”;课堂上,类似的类型题做过多遍,而学生仍然错误连连,张冠李戴,自己便生气急躁,……看了李校长的《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后,真是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茅塞顿开之感。“学习的过程是认知的过程,既然是认知的过程,就不该怕有错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即所谓摔倒了,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有时候,教师甚至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陷阱,使学生先摔倒然后再爬起来,效果会更佳;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思维往往需要的是一种静静的环境、无声的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做到:话不能太多,学生思考时时间要给够,减少无意识的干扰,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方法;教师必须对出错误的孩子的行为有个正确的认识,需要教师‘内归因’,查一查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是否讲的清楚,是否指导到位,教法是否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习题难易程度是否合理,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等”。这些理念与细节,是我们青年教师的课堂中很少注意到的,现在回头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悟出了“所以然”,我想,“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进行课堂教学,是成就一个优秀教师的关键所在。

爱的教育并非新思想,但教育家一般在情感教育的层面来理解和实践之,李烈却把爱提高到整个教育的核心的位置。她在探索教育的本质时,也在探索爱的本质,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双重启迪意义。

爱的本质在于给他人以生长和生命的能力,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无不如此。今天,爱的内涵经常被与欲望、索取、感觉混为一谈,是对爱的矮化。爱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无私的给予,是对责任坚韧不拔的坚守,是情感与理智的高度平衡,是能量的传递。

爱人如己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人格。施爱需要能力、智慧和艺术。人人需要爱,但缺少爱的能力、知识、智慧和艺术的人比比皆是,这就产生了爱的缺失、缺憾,甚至引发冲突和悲剧。大力开展爱的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而学校应当成为爱的教育的基地之一。

实践的成功说明“以爱育爱”在当代中国教育领域绝非空中楼阁。作为北京实验二小校长的李烈,在学校明确要求以教师自己的爱育出学生的爱。事实上,这所小学的教学活动,把爱的教育贯穿于教育实践各环节。教师努力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教育的智慧,唤起学生爱的共鸣,最终教会学生理解爱、主动体验爱、自觉付出爱。

下面就简要介绍几点有关以爱育爱教学原则:

平等原则。尊重学生,公正的真诚的朋友般的接纳每个孩子,平等地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老师期待的目光里。

差异原则。承认学生存在着差异,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努力使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发展性原则。承认孩子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要看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的进步,要强调努力过程中的体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激励原则。要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与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到爱,在这中爱的情感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无错原则。适度宽容学生在求知和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重在因势利导,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加以改正。

交互原则。理解学生,善于和学生沟通,要蹲下来和孩子讲话,用一颗童心和学生经常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并且根据孩子的要求和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育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爱”——人世间最美好的字眼,人世间最动人的字眼,人世间最伟大的字眼,它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希望。我愿当一名充满爱心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携爱而行,诠释爱的意义,用生命书写爱的教育,在孩子心中播洒爱的阳光。

最后,我想借用李烈老师的一段工作感言作为结尾,也以此与大家共勉之:

教师工作对于我们来说。

不仅是职业,不仅是事业。

还是我们生命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