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的民居(汇总8篇)
我在此端你在彼岸
2024-02-23 04:23:32
其它
读后感

特色的民居(1)

《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讲述了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各自的特色,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异彩纷呈。

客家民居是客家人为了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而建筑的,稳固而耐用,布局均匀,宏伟壮观。令我惊奇的是:客家民居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仍能完好如初,简直比现在的防震建筑还厉害!并且客家人不分贫富贵贱,都能团结同住,和睦相处。客家民居深深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勇敢和勤劳。

傣家竹楼掩映在一片翠绿欲滴的竹林中,环境幽雅美丽。竹楼建造虽然简单朴素,却宽敞舒适,坐在楼中,花果阵阵清香不断袭来,多么惬意!而且竹楼能防酷热和湿气,真是避暑乘凉的好去处!

这篇文章运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等,让文章更为生动,具体可感。以后我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也要把这些说明方法用上呢!


特色的民居(2)

我多少数民国有许族,每个数少民族都有各自的风俗文化,他们的民居也是各具特色的,下面就让我来向大家介绍以下几种民居吧!如果你总觉得自己住的房子不够安全的话,那就不妨搬进羌族独具特色民居——碉楼里去吧。因为碉楼的高度在十米之三十米之间,所以令许多盗贼束手无策。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是平顶房,成正方形,十分坚固。

如果你觉得羌族碉楼缺乏艺术感的话,那么白族的住宅倒是个不错的地方,尤其是坝区的白族人的住宅,他们的住宅院落宽敞,阳光充足,多数人家还设有花坛,用来种植山楂、石榴、桂花、香橡等,花草芬芳四溢,环境优美舒适。并且住宅四周的山楂也有十分强烈的艺术气息,墙上彩绘着各种山水、花鸟、虫鱼图案,每个角落的装饰都很讲究,给人以生动活波、均匀对称、和谐优美的感觉。他们的门扇也十分好看,是由镂空三层的花、鸟、虫、鱼、人物等以及浮雕图案所组成,显得玲珑剔透、精巧优美。

如果你是一个大自然爱好者,那么也许蒙古族的蒙古包比前两个居所更适合你。蒙古包呈圆形,有网状编壁“哈那”,条木楞子“乌尼”,圆形天窗和门等构成。走出蒙古包,望着无边无际的草原,还可以一边拍色这美好的画面,一边品尝草原的野味,也是一种享受。

好了,今天就介绍到这儿了,快去寻找自己最喜欢的特色民居吧!


特色的民居(3)

要说最有特色的最有代表性的民居,那非藏族的碉房莫属。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 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藏族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因而对于居所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常见的有在室内墙壁上方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画蓝、绿、红三条色带,以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则的民居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竭力渲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势不凡。

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显的标志。

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

富有宗教意义的装饰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标识,外墙门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悬红蓝白三色条形布幔,周围窗套为黑色,屋顶女儿墙的脚线及其转角部位则是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观中,此五色分别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来表达吉祥的愿望。

还有以墙体装饰表达藏传佛教派别的。如萨迦民居的墙上涂有白色条带,在条带上再涂以相同宽度的土红色和深蓝灰色色带,中空为白色,在建筑主体或院墙直角转弯处及较宽的墙面上,还自上而下地用土红色和白色画出色带,以标识该地区信仰的是萨迦派。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聚落方式是宗教聚落。宗教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西藏民居的魅力,如拉萨的八廓街民居群即是围绕大昭寺发展起来的,是城镇宗教聚落的典型代表。农牧区的民居聚落的形成以寺院为中心,自由布置、彼此错落,形成不相联属的格局。

西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也用开辟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

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大部分居民住着低矮的窝棚,无家贫民只能寄居檐下,栖身道旁。西藏自治区成立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居民住房,到1994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12.24平方米,农村人均20.36平方米。由于旧西藏经济发展缓慢,建筑材料仅仅局限于块石加粘土,现在的民居已经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建筑材料,盖起了许多高层建筑,使藏式建筑风格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旧西藏绝大部分人家的室内设施极其简陋,现在电视、收录机、成套的藏式家俱已进入普通的藏族居民家庭。中国人的改革开放使藏族居民身上有了更多的钱,他们将自己的住房装修得漂亮且具特色。

怎么样,大开眼界吧!


特色的民居(4)

我是客家人,老家虽然在梅州,但是我在老家从来没有见过土楼,我们村子里就只有长方形的红砖房和围龙屋,围龙屋也是客家人独具特色的名居。

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名居建筑,遍布于全市各县(市、区),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围龙屋的客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从建筑风格到民风民俗处处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被众多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璀璨的明珠、世界上的民居建筑奇葩、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且开始启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围龙屋就是一个封闭的长方形或圆形,在中间位置开个大洞,叫做天井,门口有两至三个门,都会贴上一副对联,围龙屋的特点是“背靠山,前面有口塘。”背靠山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后面进行偷袭和前后包夹,门口有口塘就是为了如果敌人防火烧你的房子,你就可以马上打水把火扑面,减少财产损失。

围龙屋现在已经没多少人住了,现在里面都安放着神像,用来在清明节祭奠或者许愿,围龙屋是很有价值的,它蕴含了客家人智慧的结晶,是用自己的双手建造出来的房子,是非常有纪念价值的,无论做得再像也没有了那种以前人们的辛勤劳动的感觉。


特色的民居(5)

《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讲述了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各自的特色,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异彩纷呈。

客家民居是客家人为了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而建筑的,稳固而耐用,布局均匀,宏伟壮观。令我惊奇的是:客家民居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仍能完好如初,简直比现在的防震建筑还厉害!并且客家人不分贫富贵贱,都能团结同住,和睦相处。客家民居深深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勇敢和勤劳。

傣家竹楼掩映在一片翠绿欲滴的竹林中,环境幽雅美丽。竹楼建造虽然简单朴素,却宽敞舒适,坐在楼中,花果阵阵清香不断袭来,多么惬意!而且竹楼能防酷热和湿气,真是避暑乘凉的好去处!

这篇文章运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等,让文章更为生动,具体可感。以后我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也要把这些说明方法用上呢!

六年级:郑可意


特色的民居(6)

改写作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一

踏上蒙古等游牧民族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辽阔而又美丽广阔的大草原,点缀着数以千计的蒙古包。蒙古包古称穹庐,又称毡帐、毡包等。蒙古族称格尔,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

蒙古族中游牧民族为了便于游牧,就创造了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的侧壁分为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级四壁覆盖或用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小的可容十几人。蒙古汉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XX人。

蒙古包分固定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还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牧畜托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托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凡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听完我对蒙古包的介绍,大家是否觉得蒙古包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国少数民族中,有很多各色各异的民居。现在我就给你介绍几种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吧!

改写作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二

NO.1 藏族

藏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感想粗犷,并且结构严密,楼角整齐,既得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可见碉房是藏族人民智慧的象征。

藏族人民不仅聪慧,而且还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所以在他们的房子里的墙壁上绘上了吉祥的图案,在客厅的内壁上还画上三条为蓝、绿、红的丝带,表示为蓝天、大地和大海。

这就是藏族民居的特点。

NO.2 傣族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就仿佛走进了绿色的世界。放眼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幽静而和谐。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要是在那里住上几天,简直就是享受啊!

看了前两个少数民族的民居特点,或许会让你感受到了它们的魅力所在,但下面这个民话的民居特点更会让你无尽的向往。

NO.3 朝鲜族

你看,那晨曦中,袅袅炊烟笼罩下的小村落,一个个院落,一幢幢小房,黑瓦和白墙相映的传统朝鲜民居,是多么像一幅民族风情画啊!就说这屋顶就各种各样,房间的结构排列如同“月”字。并且他们都选择住在经常有阳光的地方,在那里住几天,心情也会格外得好。

这几种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你喜欢吗?

改写作文《各具特色的民居》三

蒙古族中游牧民族为了便于游牧,就创造了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的侧壁分为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级四壁覆盖或用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小的可容十几人。蒙古汉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xx人。

蒙古包分固定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还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牧畜托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托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凡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听完我对蒙古包的介绍,大家是否觉得蒙古包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特色的民居(7)

蒙古族中游牧民族为了便于游牧,就创造了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的侧壁分为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级四壁覆盖或用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小的可容十几人。蒙古汉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xx人。

蒙古包分固定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还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牧畜托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托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凡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听完我对蒙古包的介绍,大家是否觉得蒙古包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改写《各具特色的民居》(篇二)

蒙古族中游牧民族为了便于游牧,就创造了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的侧壁分为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级四壁覆盖或用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小的可容十几人。蒙古汉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XX人。

蒙古包分固定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还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牧畜托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托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凡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听完我对蒙古包的介绍,大家是否觉得蒙古包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特色的民居(8)

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读后感作文篇1

今天我预习了《各具特色的民居》这一课,了解到了民居是人类生活基本要求之一,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

在我们中国960万平方公理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受各种文化、习俗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居,它们绚丽多姿,异彩纷呈。我走进民居的奇妙世界,感受了一下那浪漫的旅行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

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读后感作文篇2

《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讲述了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各自的特色,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异彩纷呈。

客家民居是客家人为了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而建筑的,稳固而耐用,布局均匀,宏伟壮观。令我惊奇的是:客家民居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仍能完好如初,简直比现在的防震建筑还厉害!并且客家人不分贫富贵贱,都能团结同住,和睦相处。客家民居深深体现了客家人的智慧、勇敢和勤劳。

傣家竹楼掩映在一片翠绿欲滴的竹林中,环境幽雅美丽。竹楼建造虽然简单朴素,却宽敞舒适,坐在楼中,花果阵阵清香不断袭来,多么惬意!而且竹楼能防酷热和湿气,真是避暑乘凉的好去处!

这篇文章运用了许多说明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等,让文章更为生动,具体可感。以后我在写说明文的时候,也要把这些说明方法用上呢!

拓展阅读: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

在《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里为我们介绍了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中我先是放手让孩子自学课文,讨论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然后说说你学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结果我发发现,孩子们对民居和竹楼的特点可谓是小菜一碟,瞬间就讨论完毕了,而且有哪些说明方法,也是容易之至。短短的几分钟就完成了我布置的自学任务了。

于是我临时布置了一个讨论题:自读课文,找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本组内讨论讨论。

结果交流的时候我才发现孩子们多么有创造力,现将孩子们精彩发言摘录如下:

1、如果四川住的是客家民居,地震的时候是不是会减少很多悲剧的发生?是不是可以把客家民居在地震多发地带进行推广?

2、从客家人的居住情况你们想象下客家是怎么样的一个民族?

3、如果你坐在傣家竹楼闻着阵阵瓜果的香味你会想写什么呢?请写一个片段。

4、用自己的话把”树满寨,花满园“的情景描写下来。

5、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写写我们的民居,要写出特色。

然后我和孩子们在第二堂课里就围绕着这几个话题展开了层层讨论,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兴趣盎然的。特别孩子们在说怎么写出我们民居的特点的时候,更是让我捧腹大笑,让我大开眼界。

尽管这课的教学好象偏离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但是我觉得给孩子们带来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是功劳,再说孩子们也是学有所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