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作文(推荐15篇)
夏天的雨
2024-05-26 01:47:46
其它
其它

民间艺术作文(1)

生活中,民间艺人处处有,但你真的细心观察过他们的收益吗?

小时候,妈妈带回一副糖画,充满好奇的我立刻拆开包装品尝,就此,我展开了对糖画的“寻根问底”之旅

一天,我走在大街上,突然看到一个人群簇拥的摊位,我挤进人群一看,这正是我心心念念想要的糖画!摊位不大,摊主是位中年妇女,她长着一头乌黑的齐脖的长发,大大的眼睛,脸上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她衣着朴素,一身黑。我走上前去,立刻与她攀谈起来:“阿姨您做这行多少年了?”她边做边回答:“好多年了,我也记不清了。”渐渐地,人们都已散去。我找到了绝佳的观赏时间。阿姨正在做“龙”,她轻轻舀起一勺糖汁,顺着勺口浇到刻板上,粗朴中透着灵巧,一点点,她握着勺柄的手似乎带着魔力。到纹“龙身”了,“龙身”是关键的部分,可阿姨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手腕往左那么一撇,唉!会不会动静太大了!原来阿姨采用的是由粗到细,由稀到密的画法,她那娴熟的技法使“龙”的身体,大小稀密无可挑剔。此时,阿姨突然停住了,我赶紧问道:“怎么了?”她不紧不慢地说:“你看,这里已经被风吹糊了,我需要再修饰一下。”我才恍然大悟。一会儿功夫,这栩栩如生的龙就做好了,“哇!好漂亮啊!”我称赞道。再看看阿姨面前,有的是动物,有的是人物,上面还有一些字呢……为了表示感谢,我买了阿姨一幅十元钱的“竹仙女”。

区区一位做糖画的阿姨就已能把民间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民间艺人无处不在啊!只有寻访,我们才能获得一次弥足珍贵的艺术之旅!


民间艺术作文(2)

众所周知,时代在进步,人们的兴趣也越来越多了,许多人都倾向于更加修身养性的那一方面。什么插花啊,茶艺啊,绘画啊,手工之类的,可是人们却不曾想起过那些中国的民间艺术,这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么?

就先拿剪纸来说,栩栩如生的剪纸不仅令人心情愉悦,而且带有着祝福的意义,火红的剪纸也代表着人们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论过年,嫁娶,还是老人生日,总会贴上一幅剪纸,用来代表着人们对他人美好的祝愿。可是如今民间剪纸艺人却寥寥无几,民间剪纸艺人只剩下了那些年龄较大的老爷爷老奶奶,而年轻的姑娘小伙却找不出来,这也令剪纸这项民间艺术逐渐销声匿迹。

大家在中学八年级下册的时候一定读过一篇课文--《泥人张》,里面讲述的就是泥人张被海张五侮辱,如何通过捏泥人来巧妙地反击海张五的故事。里面的泥人张手法巧妙,一只手就可以捏出来一个栩栩如生的海张五,很多人都想去见识一下泥人张的手法,可是如今也几乎见不到如此精妙绝伦的手法了。泥塑分为很多种,有潮汕泥塑,惠人泥塑,无锡泥塑等等,可是泥塑一人每个省份也就三五个,人人都喜欢泥塑,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学习,这大概就是民间艺术减少的原因吧。

像这样的民间艺术其实还有很多,像皮影戏---配上那朴实淳厚的方言,清唱几句,也是极其陶冶情操的。像吹糖人---可能许多大人们的小时候都见过糖人,白白的糖稀经过老人的手轻拉几下,一团糖稀就变成了龙,马等各型各状的动物,极其吸引人。

如今,民间艺术是逐渐销声匿迹了,难道我们不应该为此保护我们中国的传统吗?


民间艺术作文(3)

民间艺术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反映了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也有特定的审美理想。泥塑就是捏泥巴,可以用黄泥,也可以用面团。

民间艺术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反映了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也有特定的审美理想。

泥塑就是捏泥巴,可以用黄泥,也可以用面团。泥塑可以呈现各种各样的人物、,是我国民间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泥塑的手法灵活,有捏、搓、按、压、挤、粘、插等。

去年、爸爸送给我了一匹泥塑马,高约13厘米,长约16厘米,宽约5厘米。这匹马是白色的,身上的花纹是黑色的,马姿雄健,回首遥望,好像在说:“看,我多漂亮。”马身底部盖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胡新明的印章,听爸爸说,胡新明可是一位了不起的泥塑大师,克林顿总统访华时还专门拜会了他。这匹马是我爸爸到陕西省凤翔县胡新明家里买的,可有纪念意义呢!

如果你有机会来我家做客,我一定让你好好欣赏一下我的这匹泥塑马!


民间艺术作文(4)

民间艺术——二胡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糊口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认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仍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顿的民间艺术——二胡作文,欢迎阅读与珍藏。

有一种声音,悠扬过千江之水,凄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漂泊至海角之角,流连于尘尘繁世——二胡,那飘流在江南冷巷的民间乐器。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泛起,称“奚琴”,是北方的民间乐器。

二胡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乐器中最有特色的乐器,它的音色深挚、甜润、纯正而雅致,能给人以动听悦耳,刚劲而秀美之感,可表现各种情调的曲调、音型、长音等。改革开放以来,二胡走出国门,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回荡起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的乐曲时,震撼了世界兴趣音乐人民的心声。学习二胡是对少儿艺术素质的培养,学习毅力的'锻炼,有利于开发少儿智力;是中国知名的拉弦乐器,它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至十世纪的中国唐代,当时主要流行在中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之中。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中,二胡一直是戏曲的伴吹打器;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属于民族乐器中的弓弦乐器,产生于唐朝。由琴筒、蟒皮、琴杆、琴轴、琴弓和金属弦组成,既相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收留,也能描写气魄壮观的意境。

二胡是中国的民间乐器,独特的六边形筒,右边嵌着一块薄薄的琴皮,琴皮上的花纹煞是好看。琴皮上有一块三角形的琴马专用扣弦,琴筒上一根木柱耸立在其中,木柱顶端有两把扣弦的弦轴。两根弦间有一根琴杆,拉动它便能发出醉人的音乐声,有事我真为祖先的创造而感叹不已。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二胡作为中华民族器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跟着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二胡吹奏技艺进入了兴盛时代。二胡是能够与小提琴并列的拉弦乐器,因为二胡的发音醇厚优美、刻画入微、接近人声,且力度强弱变化天然、表现力极其丰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蕴涵丰硕和影响深远为众人所珍视。

每当那清脆动听的声音传到我耳边,我便很愉悦,仿佛置身于一个音乐世界。音符犹如一条条的划子,在湖面上航行;拉到激烈的音符时,眼前的光亮闪向了湖面,湖里闪着光,银光闪闪,把划子们飘到了更远的地方……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

在我看来,二胡固然没有小提琴那么精致、钢琴那么华丽,但吹奏起来,却比小提琴、钢琴更有魅力。


民间艺术作文(5)

尽管自己在广州出生,但我不可否认,阳江冬天的日子过得确实比广州冬天的日子要滋润多了。肃然我生在广州,可我爸妈,还有一大群亲人全是阳江人。每逢冬夏过节,都得回老家一趟。若是过夏,我倒想扔下阳江新鲜的海产回广州。可若是过冬,真想赖在那儿等到春天再出来。

冬天在十二月,一月和二月,其实二月应该算过早春了。冬天比棉被更毒,死死裹着这三个月不让它们出去,只把二月末的几天留给早春。但是如果可以在阳江过冬,我真愿意冬天把最后那几天抢过来。

阳江冬景可美,虽然那儿不是雪的天地,可那风味不是吹的,单是那小池塘都落得漂亮。北方的池塘一到冬天,哗哗地给全结冰了;阳江的小池塘可不会。枯黄色的水上静悄悄地撑着几根枯萎的弯着腰的芦苇,几片残缺发硬的桂树叶在水上曳曳漂着。有风吹过,水面上荡起微波,水纹漾开一会儿后池塘重新恢复平静。如果幸运的话,你能看到邻居家的猫爬到水池边,弓着身子,把一只爪子伸进池子里扒拉扒拉,看看有没有好运气能使它扒拉到一条小鱼。如果有人过来,它会翘着尾巴悄悄从墙角的洞溜出去。

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各类小吃啊,在广州看不见,起码我自己是没找到的。这些小吃只有阳江有,而且是用方言念的,所以不知道用汉字要怎么写,最有名的应该就是猪肠碌吧。听着很像荤类,其实这是素类。就是用一面皮把豆芽菜卷起来,撒上白芝麻,如果开心还可以沾上辣酱,这味道可是一级棒的,在阳江任何酒店都有这道菜。都说,没吃过猪肠碌,相当于没来过阳江。几乎所有人去阳江的酒店,第一道菜就是猪肠碌。我自己也挺喜欢这小吃的,那些天在阳江,几乎天天早餐都吃猪肠碌,这就是我们阳江人的主食,爽而不腻的猪肠碌。


民间艺术作文(6)

在北京有一种别致的民间工艺品——面人,它既可以放在家里当装饰品,也可以给小孩当玩具。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捏成,是一件小巧的装饰,更是一件可爱的小玩意儿!

这面人在老北京几乎随处可见,因为捏面人的原料是蒸熟的江米面,拌上蜂蜜,再掺入十分鲜艳的矿物质颜料,分别制成品红、湖蓝、橘黄、翠绿等色面。我们这很少有人买江米面,卖江米面的也少,而北京最有特色的江米糖就是用江米面做的,由此江米面多,有这门技术的人也多,就造成了制作面人的、卖面人的人多了起来。

面人和我们平时玩的橡皮泥差不多,但我们只是捏捏玩儿会儿而已,面人艺人却是将它捏成一个个深动有趣的老奶奶、老爷爷、小动物……他们是不同的捏法,也就是不同的家族的不同捏法捏出来的东西有不同的特性,他们手里可以蹦出一个栩栩如生的面“人”!

但面人这门工艺品的技术在一家一家地失传,只有极少数的家族还保留着这门技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再也不会有捏面人的艺人的踪影了。

面人是那么的可爱,有趣,让我们一起向别人请教制作面人的方法,不然面人这个名字,就真的会成为我们脑海里的“回忆”!


民间艺术作文(7)

在生活中,大家都应该有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吧,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吧!我先向大家介绍我喜欢的艺术品——兵马俑吧!

兵马俑从整体上看几乎是淡黑色,它的形状非常小,他称站立姿势。头上扎的是盘头,脖子下边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围巾,他的衣着上面是类似战服的衣裳,下面是像裙子的战袍。这是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浴血搏杀的情景!他的手很自然的放在两边,看着很英勇的样子!他好像就是一个整装待发的士兵一样!

如果你听了以上的介绍觉得还不过瘾?觉得他没有士兵的气势,那么我就在为你介绍的详细一些吧!

当我看到这个兵马俑的脸部表情时,我就认为他绝对是一个出色的士兵!因为他的眼神是充满杀气和忧愁的,让人难以捉摸。有时他的眼神让人觉得他好像对敌人有着很深的愁恨;有时让人觉得他好像为国家大事感到劳累;有时让人觉得他好像因为打仗的胜利感到高兴。从而可以看出做这个工艺品的人的技艺高超。他的眉毛和皱纹更加衬托出他的潇洒和英俊!在他那刻画细腻的鼻子下面有这两撮胡子。这可见他为国家大事费劲了心思!他的嘴角微微向下,看来他的心情不是很好!

“兵马俑”的英勇的气概和他那极富个性的眼神,让每一个人记忆尤心!我虽然没有真正到西安去看兵马俑,但是看见他的雕刻就已经在我的心底里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民间艺术作文(8)

20*年的8月7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这天气出去旅游是再好不过的了,阳江游。那天,我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美丽的阳江市。据我所知,阳江离我市不远,在我省的西南部位,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特别吸引游客。

一来到阳江,我立刻感到空气清新,舒爽无比。那蓝蓝的天空,真像是被神奇的大海染蓝了。天空上飞着很多蜻蜓和蝴蝶,它们不停的煽动着翅膀,为着你转,好像在说:“欢迎您的到来,欢迎您的到来!”

远远望去,大海就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有的时候,海浪特别大,我胆子小,被海浪吓得哇哇直叫,撒腿就跑。大胆的小朋友却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他们又可以玩冲浪的游戏了!这时候,爸爸说:“孩子,不要怕,你是跑不过海浪的,你只要顺着海浪、站稳脚跟,就不会被海浪推倒。”阳江的海水、蓝天引人注目,沙滩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呢!沙滩上的沙子又松又软,躺在上面可舒服了。有的人还用沙子来埋人,堆沙山,挖沙洞等……

阳江那里的水果特别多,有香蕉、荔枝、芒果、西瓜等,特别香甜。但是,荔枝要算那里的水果王了。那里的荔枝颜色红似火。我看到这么诱人的水果,实在忍不住再观察它的表面了,摘下一个就往嘴里塞。我觉得酸甜可口,好吃极了,忍不住又吃了一个,就这样越吃越上瘾,直到吃的肚子饱饱的才停下来。

阳江真是一个吸引游客的地方啊!我爱阳江!


民间艺术作文(9)

剪纸——读书的女孩 一天,我去往在农村的公公家时,看见了一张栩栩如生的剪纸。上面有一位蒙古族的女孩,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书,写字,见我看得这么入神,公公为我诉说了这个小女孩的.故事。 这个小女孩原是上天派给蒙古族的女神,可不料小女孩在人间的身世很是凄惨,刚出生不久便父母双亡,只有奶奶悉心照料她,可周围邻居都不愿意靠近她,说小女孩是克星,一出生就把爸爸妈妈给克死了,奶奶早晚有一天也会被她克死。所以,小女孩每天都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待着。她很爱看书,知识面很广,却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小女孩突然在梦中梦见了一位天神,天神告诉她:“过几天,蒙古族就要举行一个‘学问大赛’,这是她展示自己本领的最佳机会,她本来就是上天派来帮助蒙古人民的女神。”小女孩醒了之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奶奶,奶奶也很赞成小女孩去参加这个比赛,从这之后,小女孩每天都在很用功地读书,学习,希望自己可以赢得一个好成绩。时间不知不觉就从身边溜走了。到了比赛的时候,人们不情愿跟小女孩比赛,免得自己沾上了晦气,但裁判说小女孩也是蒙古人民,有权利比赛,待小女孩谢过了裁判之后,便专心致志地开始比赛了。开始几题很容易,人人都会做,可随着题目难度的加深人们一波波的被淘汰了,最后只剩小女孩一人站在台上,夺得了冠军。人们不相信,说小女孩在作弊,正在小女孩极力辩解的时候,一阵狂风袭来,天神下凡了。天神告诉人们小女孩就是上天派来的女神之后,便又转身飞向了天空。人们把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蒙古族人民都知道了这件事。可小女孩并不在意,依旧勤奋学习,但现在,她并不闷闷不乐,每一天都有许多人向她请教问题,而她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公公向我讲完了这个故事之后,我不禁赞叹:一把剪子一张纸,就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精美的艺术品,这就是咱们中国的剪纸 !


民间艺术作文(10)

镂金作胜传金络,剪绿为人起晋风。——题记

“过大年,贴窗花,窗花就是我的家……”贴窗花是古老汉族节日习俗,新春佳节时,中国许多地区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所以人们称其为“窗花”。

窗花是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大、数量最大、最为普及的品种,分为“南北风格”,南方以精致唯美,特点是玲珑剔透;北方以朴实生动为美,特点是天真浑厚。南北各地在春节期间都要贴窗花,从而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窗花对每个人来讲,是一个能引起许多流连和情感的`美妙称谓。农历正月初一,苏城春节,贴窗花装饰居室环境成为我国春节喜庆活动一个重要内容。

去年过年,我看到家家户户的窗户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窗花,有人、有花、有牛、有鱼,个个活灵活现,好看极了。窗花的每一种图案代表一个意思。我家的窗户上也贴上了大公鸡和大鲤鱼。听妈妈说,过年的时候贴这些,是为了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接财接福。大鲤鱼表示年年有余(鱼),大公鸡表示吉祥如意。

我回外公外婆家时,正好看见外婆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张红纸专心致志的剪着什么。我悄悄地走过去,不由得张大了嘴巴,只见外婆把那红纸折来折去,几剪刀下去,一张栩栩如生的鸳鸯戏水就剪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真不敢相信这么精细的窗花出自外婆之手。我小心翼翼的捧着窗花,它是那么轻,仿佛一吹就能将它吹跑了。

我央求着外婆教教我,外婆含笑悠悠说道:“剪窗花有四个步骤:折纸、画图、裁剪、修剪。折纸就是把一张纸横折、斜折、或竖折,构图就是把你剪的窗花图案化,要求形象夸张、简洁、优美。裁剪是剪窗花的重要过程,它可以由小及大、内及外等多种剪法,要求做到线线相连,达到弯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做到千刻不落、万剪不断。剪窗花还需要色彩简中求繁,在对比色中求协调。”听着外婆的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我听着虽然迷糊但还是坚决放弃了剪窗花的想法。或许是因为外婆从小就生在安徽吧,具有南方女子那种心灵手巧,反正我是学不会咯,但是站在旁边看看兴许也能学到什么。

窗花剪刻形势一是单色剪刻,多用于大红纸简直,应用地区较广。二是套色剪纸,一般用于宫廷、商铺厅堂和门面的窗户。三是浮雕剪纸,流行于甘肃、青海一带,它将剪刻与纸叠工艺融为一体,风格别具。四是彩色窗花,颜色种类就多了去了。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剪纸材料和所用工具决定了剪纸具有它自己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却“难精”的民间技艺,大多处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们以现实生活中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加以观摩,全凭纯朴的感情与只觉得影响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介、明快,反映了作者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


民间艺术作文(11)

在北京有一种别致的民间工艺品——面人,它既可以放在家里当装饰品,也可以给小孩当玩具。

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捏成,是一件小巧的装饰,更是一件可爱的小玩意儿!

这面人在老北京几乎随处可见,因为捏面人的原料是蒸熟的江米面,拌上蜂蜜,再掺入十分鲜艳的矿物质颜料,分别制成品红、湖蓝、橘黄、翠绿等色面。我 们这很少有人买江米面,卖江米面的也少,而北京最有特色的江米糖就是用江米面做的,由此江米面多,有这门技术的人也多,就造成了制作面人的、卖面人的人多 了起来。

面人和我们平时玩的橡皮泥差不多,但我们只是捏捏玩儿会儿而已,面人艺人却是将它捏成一个个深动有趣的老奶奶、老爷爷、小动物……他们是不同的捏法,也就是不同的家族的不同捏法捏出来的东西有不同的特性,他们手里可以蹦出一个栩栩如生的面“人”!

但面人这门工艺品的技术在一家一家地失传,只有极少数的家族还保留着这门技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再也不会有捏面人的艺人的踪影了。

面人是那么的可爱,有趣,让我们一起向别人请教制作面人的方法,不然面人这个名字,就真的会成为我们脑海里的“回忆”!


民间艺术作文(12)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免费的面粉来啰!”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白白的面粉。我一见面粉就高兴,但是,我不知道要干什么,包饺子?拉成长条炸油条?还是一人给一点?后来,我才知道要捏面人!我更加高兴了,我真想捏一个又笨又胖的大狗熊!

张老师一只手拿着袋子,一只手托起一些面,那只手指往下一斜,面就坐着滑梯听话地到了面板上,她用手指从面粉的四面八方把它往上“赶”,最后,堆成了一座平顶山!

她在中间用手扎了一个小孔,平顶山马上出现了几条裂纹,她把一个盘子里的水倒进小孔,不料,水不听话,向面板滑去,但是,被张老师往上一堆,水就乖乖地上去了。就这样,一会儿,张老师终于捏成了一个“大馒头”。

接下来,张老师给了4个代表一人一个面团,一个代表先把一小块儿面柔成长方体,是坦克的身子,又搓了一个又粗又长的炮管,再涂上颜色,就好了。

我觉得他捏的不像坦克,而像炮,因为它没有轱辘!回家以后,我一定捏一个带轱辘的坦克和又笨又胖的大狗熊!


民间艺术作文(13)

星期一,外婆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街道组织了一个捏面塑活动,我和弟弟都可以参加。我听了以后十分高兴,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在一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我和弟弟、外婆一起徒步来到了北山街道活动中心五楼。今天来教我们面塑的是一位保叔塔学校的张老师,张老师首先给我们讲了面塑的由来。原来,在古代就有人在用面粉捏小人、动物,后来在大街上就出现了“捏面人”,直到演变成现在的“面塑”。并且“面塑”还有色彩丰富、环保等优点,比橡皮泥好多了。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后,我们就开始完成这节课的作业——做一只鹤。我先把用面粉、糯米、蜂蜜调好的面团揉成椭圆形,接着我把椭圆形的一端用手慢慢拉出来一个跟我手指头差不多长的脖子,再把脖子与身子弯成直角状,把脖子的顶端弯一下,这样脖子和身子就完工了。

接下来是最难的一步:把喙、颈毛、冠、眼睛和尾巴上的羽毛粘上去。我先用刻刀把细窄的眼睛粘上去;喙和冠只要做好形状后粘在头上就大功告成了;颈毛是要把灰色橡皮泥做成长条再压扁后粘上去;而尾巴上的羽毛就更容易啦,只要把剩下的黑橡皮泥贴在已经有点扁的尾巴上就可以了。最后只需要把已经完成的身体扎在脚模形上就OK了。

后来,我做的鹤被评上了二等奖——一盒橡皮泥。以后,我要多参加这种活动,不但能增加动手能力,还会长知识,得奖品。


民间艺术作文(14)

剪纸是汉族民间艺术之一,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每逢过年或者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气氛也因此被烘托的更加热烈。

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剪纸常用的材料是纸,比如单色纸、彩色纸、金箔纸……所用的工具也很简单,主要是剪刀和刻刀。

这些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就可以剪出:象征富贵的“年年有余”、“富贵牡丹”和象征喜庆的“喜上眉梢”。还可以剪出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和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比如:飞鸟、小兔子、小猴子……

现在你了解剪纸艺术了吧?你也喜欢剪纸吗?|


民间艺术作文(15)

来到活动地点,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5张红色的正方形纸和1张画了半只小狗的纸。

我们今天做了窗花练习、小狗、窗花等有趣的剪纸和折纸。在做手工的时候,只要有不会的地方,就可以上去请教老师帮助。老师还送我们每个人一张很小的剪纸,有鹿、鸡、狗等许多动物。在做小狗的时侯我碰到了许多困难,但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反复地练习,果然“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时间在流逝,我们在为做出那么多手工的欢乐中结束了这次活动,我喜欢民间艺术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