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集合6篇)
天镜云生
2023-10-31 04:40:39
初一
散文

返璞归真(1)

毕加索与拉斐尔皆是主张返璞归真的画家,其中就以毕加索为甚。返璞归真者,去其外饰而还其本质者也。拉斐尔冲破了当时绘画题材的局限,擅长于女体以表达对人的纯粹美、曲线美的歌颂。今天我们欣赏文艺复兴时期巨匠的杰作时,我们看到了什么?对透视法的严格运用,对光影的精心布置,复杂的分型拓扑……而毕加索却主张推翻这一切,向孩子学习,原因是孩子的画是对感受最直觉的表达,不加任何修饰。

归真返璞正像是孩子的画所要表达的:质朴,不经雕琢。线条天马行空,色彩洒脱奔放,“砰”,把你的心一下子搅得天翻地覆。

然而,想要做到返璞归真是不容易的。无知的少年热烈地追求爱情与名利,只有在拥有了一切或一切都落空后才会体会到“平淡是真”的道理,安然投入“清静无为”的怀抱。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自然会产生欲望,设法满足欲望。“放弃希望换取解脱”这样的道理并不难理解,但是究竟有几人肯权衡再三后埋葬自己的梦想呢?

印象派画家雷诺阿以擅长女性画与拉斐尔齐名。他的代表作《康达维斯小姐像》是我认为对返璞归真最好的诠释——没有变幻的高光与阴影,没有精雕细琢的纹理,甚至整幅画中都找不出一丝确切的线条——但只要你看了一眼,就再也忘不掉画中人物苍白的肌肤、瀑布般的亚麻色长发和楚楚动人的神情。离开了作者十年如一日的磨炼,世事的变迁和对艾琳深刻的同情,如此质朴却又传神的肖像是不可能完成的。

返璞归真是难能可贵的,但近来却越发成为了一种廉价的口号。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嚷嚷着“平淡是真”作为不思进取的借口,以“淡泊名利”自居。殊不知平淡出自风雨后,极简中蕴含着无限繁复。返璞归真好不好?当然好。

但未经琢磨,谈何返璞?粉丝白菜不是返璞归真,开水白菜才是返璞归真。一个人参过军打过仗,在动荡中受过迫害,老年时仍能对世界抱以善意和热爱可谓是淡泊,相比之下手脚健全的青年只因为爱情、事业的变故就退缩不前,自当是“看破了红尘”,未免有妄自菲薄,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

返璞归真,人之至难,人之至求…...


返璞归真(2)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精神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质朴纯粹,简单闲适的生活都是古人所喜欢,所向往的。于是便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中国文化情怀。然而工业化的冲击,科技化的冲击,使我们的文化走向混乱,我们的精神陷入了迷途。

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可我却恋上了书信,恋上了松竹民居,恋上了简单闲适,恋上了返璞归真。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羡慕那些寂寞的人,开始恋上一种单纯简单的生活。内心坚定地想要一份安静与纯粹。于是,努力减去繁复,视单薄为完美;努力减去浮躁,视清凉为超脱。希望自己像植物一样生长于尘世间,安静美好,孤独骄傲。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渴望纯粹的生活。喜欢王维诗中的意境。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现在,看着人们背着沉重的行囊疾步匆匆,心里暗叹:这是为了什么?何时才会停留?唉,世人竟不知,人的一生不过是清晨至午后的距离,月上柳梢,茶凉言尽,一切皆可落幕。

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恋上这沉寂唯美的画面,在盛夏的午后,炙热的阳光透过繁密的绿叶,点点光斑在地板上舞动,皱是好看。一个人,坐在竹藤椅上,泡一杯浓茶,赏一本诗集,注视阳光下自己的影子,阵阵清风拂过,飘来阵阵花香,片片虫鸣鸟叫。

然而这种种情愫,殷殷深情,与这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是这般的不符,这般的突兀。呜呼,哀哉!

现在有了短信,有了QQ,有了E-mail,邮局都很少收寄书信了,大都是包裹了。想表达什么只需动动手指,敲敲键盘。没有了面对破碎山河时,杜甫写下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跃然纸上的思念,没有了在西征途中时,岑参写下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那跃然纸上的牵挂。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瑰宝,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感动。倘若他们有了手机,有了电脑,他们是否还能写下这样动人的千古名句呢?

现在有了别墅,有了商品房,有了高楼大厦。人们都生活在这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里。少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刘禹锡陋铭,少了南阳诸葛庐,少了西蜀子云亭。

现在有了小车、有了火车、有了飞机。却少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往来不绝者”的游乐美景。

少了、少了。工业化的冲击,科技带来的便利,使我们失去了生活的质朴纯粹、失去了往昔的自然情怀、失去了我们传统的文化精神。

我的一位老师在鉴赏李白《月下独酌》之后无不黯然地说:“我不是说工业和科学不好,而是现在工业和科技多了诗意却少了,往昔的快乐美好也少了。将来有一天,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月亮了如指掌,那时候的月还会是张若虚,李白诗中的那个充满诗意的月吗?

我苦笑:“我正在努力地留住它,正在努力地返璞归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返璞归真(3)

在不同的环境下,便有截然不同的选择。

在沙漠中,大部分人在黄金与食物面前,会选择食物,这无疑是最明智的抉择。纵然,黄金在城市中可以买到一切,但在沙漠中,人的目标是生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然而,在沙漠中进行抉择,是一种非常态,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大部分会选择黄金,因为黄金等于财富,因为黄金等于权力,因为黄金等于“无所不有”。

商人为了逐利,不惜违背道德的底线,做出伤天害理的丑恶之事,官员为了得权,不惜官官相护,在背后干着违法乱线的勾当!他们在纸醉金迷中迷失,在纸醉金迷中疯狂,在纸醉金迷中倒下。当公众对商人非法经营被处罚,官员锒铛入狱的现象,屡见不鲜之时,我们是不是该三省,人来这世上走一遭,到底为了些什么?

我想,大部分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好好学习,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找到好工作,有了好工作才能有好收入。我们应该为这种教育孩子的思想感到悲哀,因为,他们已在这金钱至上的社会中迷失,无法找到真正的人生之路。

当你在路上行走,看到穿着上世纪的衣服,背着一个破旧的皮包,光脚穿着布鞋的六、七十岁老人的时候,你必定会认为,这是一个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但在中国科学院中,有着这么一个“老农民”,每顿只吃咸菜与稀粥,却进行着最高端的科学研究,并将国家奖励给他的奖金,全部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就是返璞归真的陈小春院士。他曾说:“钱,够用就好,为什么要追逐他们呢?你们总以为山珍海味才是最有营养的,但到最后还不是简单的氨基酸?”他的话,字字珠玑,是啊!钱够用就好,为何要过于追求呢?那些外表光鲜的富豪背后,那种疲惫之感,也许,连一个普通人也不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淡泊名利,归隐山林,得到了心灵的平静,返璞归真,这不是我们最应该追求的吗?


返璞归真(4)

茵茵菜园,万物葱茏;莽莽自然,奥秘无穷。当丝瓜藤与肉豆须纠缠错乱之时,我们又当怎样抉择呢?是绞尽脑汁分辨二者还是任其成熟享受果实呢?

英国诗人海涅有言:“生命的本质在于简约。”当我们苦苦纠缠于如何在大千世界中分辨两片相同的树叶之时,不如认清事物本质,抓住主流,在浮华躁动中享受返璞归真的乐趣。

提倡知行合一的王阳明是一位懂得返璞归真的思想家。他自幼天赋异禀却厌恶成为一名禁锢于经史子集中的腐朽儒生。他渴望冲破传统的束缚去追寻属于自己内心的桃花源。父亲的“圣人之言,长者之教”没有让他丧失天生的好奇心;家族的一心入仕没有让他丢掉善辩之思。枯了灯油,白了发丝。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冲破了不适合自己的学优则仕的禁锢,于曲躁静疏中寻得了内心的清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是一位懂得返璞归真的文学家。百草园中的私塾没能改变他“叛逆”的性格,他放下了不适合自己的手术刀,擎起了真正医人内心的如椽之笔,在众生纷扰中找到了属于自己桃源。一句“公仆为民,道义成章”是对他最中肯的评价。他认清了人生的本质,让生命返璞归真。

相同之例,文学作品中也常有体现。

韩愈在《马说》中塑造的千里马是一位渴望返璞归真的追梦者。假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食马者能够认识其才并让其食饱力足,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奔跑之路,那么千里马又怎么会“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呢?

知行合一,探寻内心是王阳明的选择;以文愈人是鲁迅的选择;渴望物尽其用,一展胸怀是千里马渴望的选择……

孩童因为不懂得丝瓜与肉豆最终都要用来吃的本质而错误地去分辨两者的不同。正如海明威所言:“抓住主流才可享受自然的魅力。”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们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物尽其用,方可在大千世界之中寻得内心的本真与一方的宁静。

认清本质,返璞归真。


返璞归真(5)

迷上了在夜晚仰望天空,看若隐若现的星星闪着神秘的光芒。一直认为大自然最神奇的造物便是夜空了——那漆黑的天幕中,点缀着繁星,像孩子一样扑闪着大眼睛,月亮是夜空中的大人,她一出来,调皮的星星就安静下来了,多么祥和,幸福的景象!

一向很喜欢星星,那般自然,淳朴,不像人工的灯光一样拥有令人眼花缭乱的颜色,却让人对它一见钟情;月亮倒也迷人,只是,想到月光是反射太阳光的,便对月亮少了些许好感,况且,她会因为地球的移动而变化呢。

至于灯,我承认很长一段时间都很羡慕那种灯红酒绿的情景,一个人站在灯火阑珊处,略带落寞地慢慢行走,给街道留下一个华丽的背影。这是张爱玲式的孤独,美得让人心疼。后来,便喜欢上了“灯火如豆”这四个字,想象着山脚的小山村,在夜晚降临的时候点上几盏小灯,昏黄的灯火透过灯罩弥漫在整个屋里,这是种温馨的美丽,带着平凡,却满溢着温暖,似乎在宣告着这里的人们又多幸福。

不可置否,灯的发明,确实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可也让人大大失去了体验星光的美丽,很羡慕在古时候,葡萄架下,小扇轻摇,灯火流萤,这是幅多美的图画啊!可自从有了电灯,人们开始争分夺秒地在灯下完成白天未完的工作,后来,有了电视,有了电脑……当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的时候,人们却没有想过要去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这美丽的大自然,去发现身边那些美好的信息,这将是多么大的悲哀!

当初看历史书籍的时候有种感觉就是人类不断地追寻不断地探索只不过是为了回到原点,诗人苇岸在《大地上的事情》中也写道:“有一天人类将回顾他们在大地上生存失败的开端,他将发现是1712年,那一年瓦特的前驱,一个叫托马斯 纽科门的英格兰人,尝试为这个世界发明了第一台原始蒸汽机。”

所以也很喜欢看梭罗的文字,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美丽,听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低吟浅唱,我知道那是真正的哲学,真正的生活。


返璞归真(6)

作文的本真是生活简单的返璞归真

听于永正大师作文观摩课心得体会 王雪芬

在2月28日,这个春意生发的季节里,我有幸聆听了于永正大师小学作文教学观摩研讨会现场。我怀着敬重、钦佩,更带着学习的心情,聆听了于永正大师的讲课报告。素有“中国苏霍姆林斯基”之誉的于永正老师以“生活”为源泉,使学生“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 这其中激情四溢的睿智老者——于永正,他那幽默的教学语言、精湛的驾驭课堂的技巧以及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更使我聆听后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多年的作文教学困惑令我顿开茅塞!

我从教虽不算太长,但也算有几多年头了。之前,只是在一些杂志上看到过于老师的`大作,从未近距离接触,更别说零距离了。今日一见可谓三生有幸!于老,一身庄重朴素的着装,一头银发,戴着一幅眼镜,一脸的智慧和慈祥。举止端庄、言谈和蔼可亲。大师,毫无专家教授的派头,谦逊得很;也没有那傲气十足的势头,和善得很、朴素得很、儒雅得很。

听完于老师的课,我感觉自己的眼睛一亮,是啊,身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想让学生写好作文的首要前提应是,把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令我折服的不仅仅是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更有他伟大的人格。

听了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我觉得我眼前一亮——找到作文指导课上自己的位置。小学生作文其实就是依托简单的生活和生活简单的本真!作为教师首先做一个善于发现者。于老师之所以能把作文课上得非常有意思。就是抓住了学生的兴趣。于老师就认为写作很简单,教写作并不难,只要教师把作文课上得有意思,他强调有意思和有意义并不同,有意义不一定有意思,而有意思必定是有意义的。教师要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发现到新奇生动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诚然,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陶行知先生曾大声呼吁:“要解放儿童的空间,提倡让儿童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活动中去。”因此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广泛地去关注生活,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事、物都要留意观察。引导学生到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去学语文。让学生走出封闭的空间,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观察大

自然的花草树木、风雨雷电、日出日落。这样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所感。为写出属于他们的闪耀个性色彩的作文奠定了基础。

聆听于永正大师讲习后。我深深明白:小学生作文是习作,习作不同于成人的创作,习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作文。虽然要求学生自能作文,那也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提高,逐步达到自能作文。小学生作文不同于中学生作文,更不同于大学生作文。小学生作文时开始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求不能过高。对小学生作文的要求,在“新课标”中已有明确的规定,在课程总目标中要求作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于永正大师不正是这样要求写作的返璞归真的生活真实写照的吗?

我由衷的敬佩大师!因为大师让我从教学的迷茫中找到前进的曙光!教学本真在于生活的简单中返璞归真!

莘县十八里铺镇中心小学 王雪芬

2012年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