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通用5篇)
岁月的吻痕
2024-03-10 02:29:11
三年级
其他

西夏(1)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去西夏公园玩。公园里的人可真多啊!来到公园后我飞快地向游乐区跑去。

我先玩了“美人鱼”,感觉像天旋地转,晕晕乎乎。接着我玩了“海豹戏水”,坐在小鲤鱼样子的船里,船开始转圈,我边捞皮球,边进行投篮,可一个也没投进,可是我还是很开心。我最爱玩“旋转木马”了,骑在马上上下摇晃,还能听到《小燕子》、《世上只有妈妈好》、《西游记》等儿歌。我骑在马上真高兴,还向爸爸不断的招招手,做个鬼脸。最后,爸爸带我去湖上的小亭子里去看水,风吹着湖水,卷起了波浪,拍打着岸边,发出哗哗的响声。

我还看到了水里的小鱼,有的游来游去,就像在散步;有的一动不动的,好像累了一样,可真有意思。今天我玩得真开心!下次我还要爸爸带我来玩。


西夏(2)

手指划过一排书脊,轻叩,带着犹豫,停顿,似是不信——泱泱大国,皇皇二十五史中,我竟寻不到你的半点痕迹,而只能依凭后人的间接转述去认识你。西夏,今日我以一个汉族儿女的身份向你问候:你好,西夏。

身为汉族,自幼注目的皆是汉唐盛世,宋明遗风,我从不曾想过有朝一日,自己会与一个闻所未闻的党项族有何交集。直到那一日在贺兰山下,我与你初遇。烈烈朔风中,我看到那一个个孤立在大地上的王陵,星星点点,如丰碑一般,昭示着一个民族的精魂。看到你留下的精美壁画,深厚佛学,我感到你文化的精髓与丰富,似一个探秘者,我以一种惊喜的口吻向你打招呼:你好,西夏。这是一个汉人无意间踏足一篇古韵之地时的喜悦。

之后,我翻阅书籍,想要与你进一步的交流,却惊讶的发现历史对你的记载寥寥无几。起初,我不信——当年李元昊以那样雄霸天下的王者之姿建国,历史上该有它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翻阅资料,我看到的不是你的辉煌,而是你的苦难,一个王朝,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劫难。

风起云涌的年代,“铁木真”成吉思汗以强者之姿称雄亚欧,甚至让异域军队闻风丧胆。“焦土战术”不知使多少土地血流成河,战火纷飞。只有你,西夏,一个对它而言微不足道的蕞尔小国,却以强硬的姿态抵御了金兵的四次进犯。然而,终于你还是失败了。不是败给了金兵,而是败给了历史。于是,西凉各府被尽收于金兵麾下,“血洗中兴府”的悲剧在火光中上演。历代史官著史时总要对前代有所记述,而那个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究竟是怀着多大仇恨才在灭亡你的国家和民族后,还要灭亡你的历史——将你的文物,史书付之一炬,也不允许当朝史官对你有任何记载。

我想我明白你的尴尬——没有历史的尴尬,我想我理解你的伤痛——火光中的杀戮让民族的疮疤难愈。这是历史的不公,每个民族都该有它发声的权力,历史的话语权不该被垄断,历史的迭代该是文明的演进,如同马其顿王国在灭亡罗马后让其文明得以发扬,而不该以暴力的姿态将一个民族连根拔起。

如今坐在电脑前,遥想当年,贺兰山阙西风烈烈,喊杀声震天,杀伐果决之间风云变色,惨烈之状天地不忍。我闭目,不忍去回想那段历史,手放在键盘上,打出“西夏”二字,抚摸着屏幕上的西夏王陵,我仿佛能感觉到那沧桑的石质的凸起,手眼不禁微微发潮。

我希望有一天再一次走近你,带着一个民族的友好,去抚平你心中的创伤,哪怕让你在几百年的忽视中找到一丝慰藉。我希望有一天再一次站在贺兰山口,对着旷野,说一句:你好,西夏。


西夏(3)

在银川市西郊约3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中段有一座座的皇家陵寝,那一日,我们去探寻一段历史的迷,——西夏王朝的秘密。
西夏王陵可能是西夏文化辉煌灿烂的灿烂的唯一见证了。西夏王陵大大小小有九座陵墓,像一个又一个的土堆子。西夏共十代帝王,属于党项族。那么为什么有十代帝王却只有九个陵墓呢?听导游解说,最后一个帝王没什么能力,加上瘟疫和地震,本来西夏国人口就在渐渐地减少了,这么一来,走的人更多了。没有了老百姓的护拥,国王也没了信心。蒙古族又给西夏国雪上加霜,连年攻打西夏国。而成吉思汗卧病在床时还立下遗嘱,要后代把所有西夏国人赶尽杀绝。他们是十分残忍的,也就没有给最后的帝王留下陵墓。他们毁掉了整个民族——党项族,所以,在我们现在的56个民族中就没有党项族的身影了。
在西夏王陵中出土的文物是非常多的。最有特色的是一个碑,下面趴着一个长相丑陋、面目凶狠的人。为什么要把这个碑放在这么一个恶魔一样的人身上呢?原来,在当时人们认为这样可以辟邪,使坏人害怕不敢靠近。
已是黄昏时分,我疲惫地离开时,又回望王陵,夕阳西下,那巨大的塔形建筑只留下了一抹孤独而苍凉的背影。那里到底有着一段怎样的历史呢?二十四史居然都找不到它的踪迹……

西夏(4)

昨日的历史问答过后,西夏皇帝元昊到底姓不姓李这个问题一直让老爸耿耿于怀。

晚上十点,老爸就开始找反驳我的证据,今天早上刚刚六点,老爸就激动的来敲我房间的门,像是中彩票似的把我叫醒,把手机百度打开给我看,然后得意地告诉我:“看吧,他就姓李。”我的眼睛在手机的强光下艰难移动着。咦!到北宋的时候,他不是又姓“赵”了吗?我反驳老爸,老爸听后又无言以对了。

早读过后,老爸和我边吃饭边讨论元昊的姓氏,顺着百度接着往下看,我发现,在北宋时,因为北宋对党项族的歧视引起了党项族人民强烈不满。

后来元昊接任党项族首领,他废掉了自己的赵姓,自姓“嵬名氏”,称“吾祖”。虽然后来宋仁宗再赐他“赵”姓,可元昊却不愿姓赵,他便再次改回了李姓。

看来,我们的历史教材上不给出元昊姓氏是有原因的,这样一看,元昊既姓“嵬名”又姓“李”,还姓“赵”,但仔细分析起来,他的姓氏应是“嵬名”才符合他皇帝的身份,如果大家还是有争议的话,可以去看一下我们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后面的附录——我国历代纪元表,西夏的那一栏中有记录。

在古代史书中,有人说元昊是四姓皇帝,他的姓氏随历史朝代的推移而改变,在唐太宗还未赐姓时,他们家祖先是姓“拓跋”的,哎!要不是历史书上没有写元昊的姓氏,恐怕我和老爸就不会对元昊的姓有争议了,哈哈,还是编历史教材的老师考虑得周全,不写姓氏只写名字,让你们争论去吧。


西夏(5)

以前很少看盗墓小说,总认为荒诞不经、不务正业,这些天,不经意之间得到顾非鱼的《西夏死书》,一下子就被里面曲折的情节给吸引了,爱不释手,一天一部,囫囵吞枣地快速解决。

看完后仔细回味一下,作者的历史功底确实是有,但也有些硬伤;情节有其生动曲折一面,但很多也是荒诞不经,毕竟是无巧不成书嘛;文学功底,例如艺术性、思想性、科学性那就缺得太厉害了,不过这毕竟是盗墓小说,不是艺术大家的大块头,不可强求人家。总的说来,这部小说有如下方面引人入胜:

一、多线穿插,多条线索共同发展,但却是在唐风这个主人公合理汇聚。一部小说,特别是大块头,如果只有一条主线,不仅很难撑起场面,而且情节发展也受到很大限制,文似看山不喜平,作品如果开头刚展开就能猜到结尾,那还有什么看头呢?所以线索越多情节越复杂,但是这也是考验作者功力的很大一道门槛。这部作品在这一点上还是处理得较好,围绕着玉插屏展开多个方向,线索分明,却能分合有度,作者始终把有主动权。虽然有的时候有些牵强附会,但是瑕不掩瑜,基本能让人明白故事发展,顺叙、插叙、倒叙用得较好,尤其是揭穿谜底之时,能使人上溯线索,恍然大悟。

二、合理铺垫,有头有尾。好的小说就需要适当的铺垫与呼应,否者故事发展太唐突,容易使读者不明就里。特别是像这样布下很多悬念、多线作战的悬疑小说,更需要铺垫,不经意间埋下伏笔,使人猜不到结局,但是最后揭开谜底之时却又能对的上号,合乎情理。

三、适当渲染,制造气氛。盗墓小说总是需要悬疑,而且这类小说由于题材所限,财宝、凶杀、枪战、追缉、鬼神、恐怖都是不可少的花絮。有的时候我还真的是看的毛骨悚然,还有时书不看完死不休,一气通读。充满不少悬念性的描述,就能让人进入恐怖惊险的场面,不知道是我感性想象能力太强了还是我看得比较认真,不像以前那样一目十行,书看完了还不知道主人公是谁。

四、环环相扣,剥皮见骨。小说即需要神游八表跨越时空,但更需要合理布局,结构紧凑,因为大部头的小说内容毕竟内容丰富,没有适当的人适当的事适当的线索串联起来,而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很容易叫人思绪脱钩,最后不知所云。要在有限空间和时间内生动叙事,既要抓住读者思绪又不能落入俗套为读者所猜中,就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就要出得来,又要进得去,仿佛在黑暗之中穿越坑洞,前面有一道亮光指引,然而不是那么轻易走出,只是越来越亮,或者时暗时亮,使人有信心有好奇追寻,最终得到豁然开朗。

当然,小说还有很多优点,我只是指文学叙事上的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了一部作品,不能仅限于看热闹,看完了什么收获也没有,我要从中吸取借鉴,为我以后的写作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