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苦乐(汇编4篇)
余生不能没有你
2024-03-14 05:23:44
初三
散文

人生的苦乐(1)

人生,没有纯粹的甜和苦,常常是像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苦乐参半,像一杯咖啡一样在苦里藏着甜,甜里含着苦;人生之路,亦没有坦途,总是在笔直和曲折中不断的交替。生命的珍贵和美丽,便在于懂得顺应自然,在曲折中,走出自己独特的人生之路。

人生最为曼妙的风景,应该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应该走好选择的路,吾仅是选择糟糕走的路,这样,便能拥有真正的自己。遇到人生的难题要淡定。淡定是一味良药,它能够熄灭内心熊熊燃烧的火焰,能让浮躁的心灵趋于平静,能让冲动的魔鬼消弭在无形。淡定的人生,绝不浮躁,绝不呆滞,绝不狂妄,绝不自弃,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我心依然平静。

若要追求真实美好的人生,首先要用心选定人生的方向,选好行走的方式。缘木求鱼,徒劳无功,悔之晚矣。

人生是一次长途跋涉。你现在不累,之后便会越来越累;现在不苦,之后便会越来越苦。我们一路奋战,为的绝不是改变别人,越来越不是变成别人,或者做好自己。走于生活的风雨旅程之中,如果你羡慕别人住着高楼大厦时,或许瑟缩于墙角的人,正在羡慕你有一座可以遮风的草屋;如果你羡慕别人坐于豪华车里面,因而失意在自己于地上行走时,或许躺于病床之上的人,正在羡慕你也可以自由行走。成功于坎坷之中孕育,胜利于失败之中诞生。我们不仅绝不能否认坎坷,亦绝不能掩饰失败。顺畅与美好或许会不期而遇,但是坎坷与失败实时均可能发生。所有的挫折均绝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淡然的心态,没面对的勇气,没战胜的智慧,而且没站起来的毅力。遭遇多少坎坷是运气,能否走过坎坷要凭意志,能够拯救我们的只能是自己!人要堕落,苍天亦救绝不了;人要坚强,绝处亦能逢生。因此,不能对于一件别扭的事纠缠不已。

纠缠久了,你的心会烦,意会乱,头会痛,身会疲,人会累,神会伤。最后,你绝不是与别人这么绝不去,或者与自己过不去。一生辗转千万里,莫问成败重几许,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与其在别人的辉煌里面仰望,不如亲自点亮自己的心灯。人生苦短,不仅不能活得甚累,亦不能仅贪图轻松。该拼搏时须拼搏,该放松时便放松。有泪便哭,有乐便笑,要活得洒洒脱脱,即使生活不如意,也能苦中作乐。


人生的苦乐(2)

农历三月,正是槐花飘香的时节。

走进村庄,循着渐行渐浓的槐香,来到外婆家。依旧是朱门苔院,依旧是一树槐花。一阵微风拂过,细小洁白的花瓣纷洒如雪。

这株槐树,是外婆初嫁时亲手栽下的。那时候,十八岁的她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成了这个农家小院的女主人。终于不用再因饥荒而四处漂泊,终于不用再穿哥哥姐姐们穿剩的旧衣……自小就受尽贫寒的她,对这桩婚事自然是心满意足的。

然而,自诩为“进步青年”的外公,对这桩父母包办的婚姻充满了不屑。他要自由地恋爱,他要自己的人生。他将自己的不满一股脑儿地发泄到了外婆身上。他开始夜不归宿,偶然回来也总是对外婆冷眼相对,甚至拳脚相加。他凭着那张英气的脸,给这个家庭招致了那个“传统”的年代里难以想象的丑闻。

在这里,外婆不再是那个受到疼爱的小女儿。她不得不承担起本该由一个男人承担的家庭的责任。她同许多身强力壮的男人一样,一年四季,没日没夜,在棉田里、麦地里、菜圃里辛勤地忙碌着——不管是烈日炙烤,还是寒风凛冽。

“简直要强得不像个女人啊!”这是家中的长辈忆起 她那段苦日子时最常用的评语。我不知道当年的她面对镜中黑黑的脸颊、手脚厚厚的老茧和内心累累的伤痕时,究竟流了多少泪。但在承载了那段岁月的照片里,她始终目光明亮,那是千锤百炼之后的熠熠华光。

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面对始终如一的外婆,外公也终于慢慢收回了他那颗不羁的心,回归到这个对他来说多少有些陌生的家庭。只是这样安宁的日子并不太久,外公在一次下田劳作时突发脑溢血,成了植物人。外婆再一次陷入了苦痛的漩涡……

可在我们面前,外婆对那些苦涩的往事始终只字不提。她只爱给我们讲述那段短暂的快乐时光——外公第一次帮忙做饭,结果在灶膛前烧焦了自己的一绺头发;外公与她一起采摘槐花,两人在密匝的槐花雨中相视大笑;外公第一次带她进县城,给她买了一件她一直没好意思穿出去裙子……

提起这些,外婆总是咯咯地笑着,笑得像个小姑娘,笑得像春风中微颤的槐花。

也许外婆的快乐在常人看来实在微不足道,但那短暂的快乐时光,如槐花一般洁白、芳馨,在她的心里一季一季绽放;那股幸福的气息注入了她的生命,历久而弥香……


人生的苦乐(3)

责任无所不在!只是大到可以压人,小到可以隐形罢!而今我只愿做一平凡小人,了那平凡小责!

想让自己持有乐趣不一定要怀啥大梦想!我确信一份朴实的工作也能开出成功的一朵花!

当你厌倦了攀龙比凤,不妨收缩一下你的脚步!完成新生活给你的指示,你一样过得精彩!

别有太多抱怨,人生需要历练!喜糖吃多了得喝一碗悲凉的水来中和它!


人生的苦乐(4)

农历三月,正是槐花飘香的时节。

走进村庄,循着渐行渐浓的槐香,来到外婆家。依旧是朱门苔院,依旧是一树槐花。一阵微风拂过,细小洁白的花瓣纷洒如雪。

这株槐树,是外婆初嫁时亲手栽下的。那时候,十八岁的她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成了这个农家小院的女主人。终于不用再因饥荒而四处漂泊,终于不用再穿哥哥姐姐们穿剩的旧衣……自小就受尽贫寒的她,对这桩婚事自然是心满意足的。

然而,自诩为“进步青年”的外公,对这桩父母包办的婚姻充满了不屑。他要自由地恋爱,他要自己的人生。他将自己的不满一股脑儿地发泄到了外婆身上。他开始夜不归宿,偶然回来也总是对外婆冷眼相对,甚至拳脚相加。他凭着那张英气的脸,给这个家庭招致了那个“传统”的年代里难以想象的丑闻。

在这里,外婆不再是那个受到疼爱的小女儿。她不得不承担起本该由一个男人承担的家庭的责任。她同许多身强力壮的男人一样,一年四季,没日没夜,在棉田里、麦地里、菜圃里辛勤地忙碌着——不管是烈日炙烤,还是寒风凛冽。

“简直要强得不像个女人啊!”这是家中的长辈忆起她那段苦日子时最常用的评语。我不知道当年的她面对镜中黑黑的脸颊、手脚厚厚的老茧和内心累累的伤痕时,究竟流了多少泪。但在承载了那段岁月的照片里,她始终目光明亮,那是千锤百炼之后的熠熠华光。

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面对始终如一的外婆,外公也终于慢慢收回了他那颗不羁的心,回归到这个对他来说多少有些陌生的家庭。只是这样安宁的日子并不太久,外公在一次下田劳作时突发脑溢血,成了植物人。外婆再一次陷入了苦痛的漩涡……

可在我们面前,外婆对那些苦涩的往事始终只字不提。她只爱给我们讲述那段短暂的快乐时光——外公第一次帮忙做饭,结果在灶膛前烧焦了自己的一绺头发;外公与她一起采摘槐花,两人在密匝的槐花雨中相视大笑;外公第一次带她进县城,给她买了一件她一直没好意思穿出去裙子……

提起这些,外婆总是咯咯地笑着,笑得像个小姑娘,笑得像春风中微颤的槐花。

也许外婆的快乐在常人看来实在微不足道,但那短暂的快乐时光,如槐花一般洁白、芳馨,在她的心里一季一季绽放;那股幸福的气息注入了她的生命,历久而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