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乡愁的作文(集锦6篇)
贵在坚持
2024-04-25 00:45:27
其它
其它

描写乡愁的作文(1)

中秋节晚上,我们全家人围坐在阳台上一边喝茶,一边赏月。

我抬起头,望着天空中那轮甜橙饼一样的月亮。仔细凝望,那宁静的夜空中月亮犹如一个清冷美人的眼睛,波澜不惊地打量着大地和大地上进入梦乡的人们。她是那样的温柔和安详。月亮从不像太阳一样火急火燎地把光辉洒向大地,也不像风儿一样忽急忽缓地工作,更不像云朵那样懒洋洋地在天空中飘荡。她总是柔柔地注视着大地,在星星的映衬下,轻轻地向我们微笑。

“你瞧,今天的月亮真是又大又圆!”我感慨道。一旁的爸爸笑着说:“中秋节来临之际,月亮也会更懂人们的心思,拼命地鼓起她的腮帮,活像从画中走出来的唐朝美人圆润的脸庞。”月亮又散发出皎洁的月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霜。月光如水,好似从夜空中倾泻了下来。突然,我感到月亮是那么的无奈,她是否在像嫦娥等后羿一样,在等太阳?想到这儿,我不禁吟诵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是否像苏轼一样忧愁,一样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好月亮啊,您到底在想什么?在担忧什么?我想问问您,您在天宫和嫦娥、玉兔都过得好不好?快不快乐?

我的爸爸来自青海高原,是一个有着浓浓乡愁情结的人。每到中秋佳节,他就更加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今天,看着这天上的圆月,我似乎开始理解爸爸那绵延千里的无限乡愁了。我回过头望着月光下的爸爸,我问爸爸,你在想什么呢?爸爸遥望着月亮对我说:“我想起了小时候,每到中秋,我就会和小伙伴儿们拿着竹竿到各家院子里摘核桃吃。剥核桃皮时,手上脸上经常会被弄得黑乎乎的,坚硬的外壳会割伤我们的手,但我们丝毫感觉不到疼。如今的核桃品种再好,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我顿时想起了爸爸写的那篇《云中谁寄核桃来》,此刻,我终于深深理解了其中的浓浓思乡情。

天上的月亮啊,你真是善解人意!你了解游子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离愁别绪。在亲人们遥举酒杯,互诉思念时,你就悄悄升起。正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你呀!因为你最懂思乡情,最知离别愁。


描写乡愁的作文(2)

近乡情更怯。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心中忽然有种莫名的感受。院子,还是原来的院子。但是,人,不再是原来的人,用“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来形容此刻的心情,一点儿也不夸张。就是这个院子,陪我度过了整个童年,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这里——黑山。就是这条路,这条,我不知道已经踏过多少次的路,这条伴我回家的路……记忆中,每下一次雨,它就会变得软酥酥的,让你的脚在踏上去的时候,深深陷入其中……打从记事起,但逢雨天,我总是提着裤子,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走过这条路!

那个碾盘,孤独地伫立在路边,守望着这一片天地!一回头,姑奶奶的院子便出现在眼前,原本在这个屋檐下,是最热闹的时候,院子里的男女老少常常聚集在此,谈天说地,我经常被带到这儿,被姑姑,姨姨轮番抱着……那时候,是这个院子里人气最盛的日子。随着乡亲们相继搬迁,加上风吹雨淋,院墙已经坍塌,到处一片残垣断壁,甚是荒凉……我不忍再看下去,索性移了视线。

再往前走几步,就会走到我大爷家,记忆中,大爷和大奶奶对我总是那么和蔼,他们的脸上永远洋溢着笑容,他们是极心疼我的,有好吃的,总会留给我。但是,时光转瞬即逝,他们,也已相继离开人世……但他们一样坐在场院里晒暖暖,一个偎着门,丢盹儿的样子,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他们家后院有一片竹林,小时候,我总往里跑,因为,竹子,可以做弓箭,可以拿着玩。那里,有我太多的足迹。

继续往前走,就到我家了,那熟悉的大院,那熟悉的房间,那熟悉的味道,那熟悉的——家。可如今,房子还在,人,却早已改变。这个家,早已不常住啦,即使偶尔回来几次,但,也不在这里住。踏进后院,只是一派荒凉的景色,空气中永远混杂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中酝酿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天空,已被夕阳染成了七彩色,好像是织女与其他的仙女织成的锦缎一般绚烂。记得,当年,就是这个小院在我孤独之时陪我长大。拿起锄头,在地上挖坑坑,这是我最常干的乐此不疲的事。但是,一旦被奶奶发现,那可就会被"教育"一通。"再在地上挖。就打手!"这是她老人家常说的一句话,那时候,自己可是很怕被奶奶打手的哦!现在的后院,早已被爷爷用砖头铺了起来,它们就像一些忠诚的战士,守卫着脚下的土地,守望着这个小院落。在这小院之中,还有一棵核桃树,(大约已经有四五十岁了吧,它的皮肤已经开始皲裂。)小时候空闲的时候,总是往树上爬。后来,父亲在它上面用绳子做一个秋千,于是,那个秋千,变成了我的玩伴,我甚至可以不吃也不喝,就在那荡秋千。记得,我姑姑从新疆回来过年,一眼就瞅到了这个秋千,二话不说,就跟我抢,我说:“咱们石头剪刀布,谁输了,谁就离开。”她说,“可以”。第一局:我石头,她剪刀。我赢了,第二局:我剪刀,她石头,我输了,第三句:布,石头,我又赢了,可是,她硬赖着不走,我又拉不动她,便说:"你入(输)了,你应该起来!快点,这是我的!"……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好天真啊!内心深处,我也很向往那时无忧无虑的时光。

再次驻足我和父母的房间。这里,曾是我的安乐窝,这个方寸之地,承载了太多属于我和爸爸妈妈的美好回忆……小时候,就在这个房间睡觉,在这个房间看电视,在这个房间吃饭……总之,你能想到的,你想不到的,我基本都在这个房间里。如今,这个房间早已凌乱不堪,用"一片狼藉"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再去爷爷奶奶的房间看看,一开门,那熟悉的味道就扑面而来,也形容不上来这是什么味道,但是,就是很熟悉。那盏小台灯,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生病时它亮着,看电视时,它亮着……

此趟回家,回到久别的故乡,心里五味杂陈,是留恋?是不舍?是凄凉?究竟是什么?一种用文字无法描摹的乡愁……


描写乡愁的作文(3)

像冰凌刺破胸膛,有什么东西汩汩流出,热得发烫。——题记

海浪拍岸,激起点点浪花,打在脚背上,有些凉。

幼时,每逢学到思乡诗,都会觉得诗句真是不错,念在口中别有韵味,但它其中蕴含的思乡之愁未免太过矫情,当真是年少不知愁滋味。

如今的我,站在异乡的沙滩上,却生出几分欲说还休,说,又能到何处去说?怕有些人又笑我多愁善感。

望海,碧海蓝天,悠哉悠哉,好是惬意。但此景却令我想起一句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绿水,莺啼燕鸣,均是客路;碧海蓝天,沙鸥翔集,是为他乡。又是矫情了吧,我笑。

可那是乡愁啊!每每思及至此,五味杂陈。乡愁,乡愁,反复念你的名字,就会生出一丝愁绪,这两字是感情的突破口,一着不慎,深埋已久的情感倾泻而出。那些家乡的事,家乡的人,甚至只是家乡的名字,都像一束束冰凌刺破胸膛,乍觉冰冷,回过神来,才晓有热流从中汩汩流出,那是与血液混合的浓浓思念。它叫乡愁。

我也不懂乡愁究竟是什么,但若仅说它是一种思念家乡的愁绪,似乎还远远不够。一个人,哪怕只是在一座城里生活一段日子,就会滋生出感情;而故乡,承载了许多回忆,承载了许多心情,甚至于承载着人们的灵魂。俗话里讲叶落归根,鸟倦飞还,而游子也应归乡。只是许多人,因某些羁绊无法归家,便只有铭记。这份铭记,也称作乡愁。

我想,乡愁应当是千万根丝线,风稍稍吹起,便牵扯到心,牵扯到灵魂;它应当是寒风凛冽间的一丝呼唤,虽身寒僵劲,却会因此微笑回首;它应当是漆黑深夜,空旷街道上的一盏昏黄孤灯,明明灭灭地闪着,却执着不愿熄灭,它像是有生命,时常在耳边哼唱儿时的曲调,有着温暖窝心的触感。它是灵魂的一部分,融入骨血,念起来便愁上心头。

乡愁的滋味说不上好,怎么能说愁的滋味好呢?愁必然是牵着内心,勾出思念,令人越发怀念从前,可乡愁,它也有那般勾人的力量,却会在最后给人更多温暖,这样的愁,如何割舍?

乡愁,如此难以割舍,于我,更是不愿割舍,我贪恋它温柔缱绻的守护,我贪恋那愁萦绕在胸口的惬意,难以割舍,不愿割舍,所以铭记永存于心。


描写乡愁的作文(4)

因是每年春节回乡,所以每每忆起故乡,便是那遍布田野的油菜花了。

在深冬萧瑟的田野上,刚栽下的油菜花正在返青;度过冰冷安静的冬天,她将要在田野上盛大亮相。从不屑于那万紫千红的娇弱花儿争奇斗艳,只是无声无息的便开满整个田野。微风荡起,一层层金色的波浪汇聚成了金色的海洋。

春季在我的故乡,油菜花已然开了,把一个浪漫的季节送到了我们面前,正午拥挤着开满油菜花的乡间小路,一阵阵香甜使人眩晕。仿若梦回前朝,碎片似的梦境将我的童年串联在一起,变得越来越清晰。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寒冷的冬季,田里无一作物存活,便是种上那菜花,以填补漫漫冬季的空缺。

每每这时,就会来大批的游客,他们在油菜花中拍照,采摘,玩乐。而我们这帮孩子也是不会闲着的,在地里玩捉迷藏,地里那么大,又有高高的菜花挡着,愣是让找的人一通迷茫。有时候还会跟着大人采未成熟的菜苗,回到家中餐桌上便能够多一道好菜—素炒油菜,春天的味道便从这里溢出。

待到菜花成熟,每家每户都要出动了。通常是两个人一天能收一亩地,一个人拿着锋利的刀子在前面砍,另一个人在后面收。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四轻:轻割、轻放、轻捆、轻运,这是因为油菜花刚成熟时很脆弱,一不小心就要给碰坏。

到了晚一些,油菜花已经晾晒了四至五个日头,便收集起来,放在一堆,下面垫上塑料布,用手搓按油菜荚,黑亮亮的油菜籽就会争先恐后的蹦跳出来,径直落在塑料布上,再使劲揉搓,拍一拍抖一抖。望着油菜籽堆成了一座小山包,外婆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菜籽全部打好吹尽晒干后,就送到了村里的榨油坊榨油。榨油机里流出了黑亮亮的菜籽油,像是从高山上流下的水,源源不断。菜籽油黑得发亮,有一股浓郁的香气,使人着迷。

外婆说以前家里穷,一年到头难得买几回猪肉和板油,菜籽就成了家里主要的食用油,一部分拿来供自己家人吃,另一部分拿来补贴家用。

油菜花,把它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乡村,让那些乡里的人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私啊!

走出了故乡,但是走不出记忆中那片满眼金黄的油菜花地。我的乡愁,也始终关乎那片油菜花地,在那里弥漫、停留。


描写乡愁的作文(5)

灯是城市的星河,星是乡村的灯火。

常在书上看到“乡愁”一词,听上去很厚重,对作者来说像是化不掉、甩不开的一种情绪。

对我来讲,乡愁更多是一种年味。

过年,相比大城市的冷清,我更喜欢故乡的热闹。

我的故乡在农村。在那里,过年的时候家人的热闹团圆,村子里炊烟袅袅。远方的游子归来了,东家西家地串门拉家常,每一家都非常热情。常常是一大帮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前,吃饭喝酒打牌一热闹就是一整天。

通常轮流做东请客吃饭。做东的一家一大早把菜洗好,鸡鸭杀好,鱼虾处理好。一般来讲中午会简单一点,直到下午,“宴会”才正式开始,客人三三两两来了。有的是突然到访,做东的一家也不介意,热情地唠上两句,递上一支烟,留对方坐下吃饭,而对方也不客气,大大方方坐下来。预约的客人通常会带点随手礼,酒啊肉的不一而足。不一会饭菜就全部端上桌了,大约有十几个菜呢!大家迅速入席,开始吃起来,有时来的人多还要加桌。饭一直吃到黄昏,主人家就会把桌子拉入光亮的屋内继续,饭方吃完,大家继续聊天的聊天,打牌的打牌。

晚上还是小朋友们最快乐的时刻。他们攥着大人给的钱,村里唯一一个小卖部门口围了很多小朋友,孩子们掏出口袋里所有的钱,换成各种各样烟花爆竹。然后边跑边放。家门口最热闹,摔炮、甩炮、窜天猴、飞天鼠、风火轮、烟花棒、烟花、鞭炮……“百炮齐鸣”,村子里只听得噼里啪啦地响,似乎要把天都点亮。有的孩子丢一两个鞭炮进屋内,屋里的大人们被吓了一大跳,差点炸开了锅,父母起身要教训孩子,客人们哄笑起来,拉他们坐下。孩子们却早早就跑开了……就这样一直闹到深夜。

城,还是那个城。村,还是那个村。我留恋故乡的,是这浓厚的乡土味。

我想,这大概就是乡愁。



描写乡愁的作文(6)

描写乡愁的优秀高中作文800字篇1

雁南飞,东风归,岁月的年轮又沉淀下斑驳的印记。夜寂人静之时,客居他乡的游子,那颗早已看穿时间浮沉的心,是否也被苍穹中的圆月深深打动,泛起层层乡愁的涟漪。

秋月楼中,春水东流,往事不堪回首,李后主在东风中轻抚心头,浅吟低唱思乡愁绪,那是怎样的婉转动人?那是怎样的凄美如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般潺潺,却又似东风般婉转。魂断汴京的李煜,道出了那如水般“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那是他对南唐,对人民的思念,字里行间,也透漏了那很无奈与懊悔。那是对自己灵魂的懊悔,对现实江山的无奈。那别是一番的滋味,那千丝万缕的乡愁,包含了多少遗憾,夹杂了几多凄凉,李煜的乡愁虽不算完美,却也足以显现这一份悲中彻悟的凄美动人。

塞下秋风,四面边声,是谁在长河落日的孤城中独自流泪?浊酒一杯家万里,何时得归,羌管悠悠,奏不尽他心中如水般的乡愁。他是寂寞的,家乡远在万里,亲人多年未聚;他也是成功的,戍守边关,保家卫国。将泪化作相思雪,霜雪满地,却无法湮没男儿心中的那一份思而不得的乡愁,它饱含对职责的肩负,对国家的忠诚,对正义的坚定;这一份乡愁,也是白发夜夜不寐的想念。无花岁月,雾涣风月,故乡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曲终人未来,壮士只感到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听罢,拿起冰刀利刃,眺向敌方,待到功成名就时,举酒把家还。这一种寂寞的乡愁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那需要太多的无怨无悔,也正因为如此,仲淹的乡愁也便成为一种壮美辽阔。

别家园,出雄关,昭君琵琶马上弹。女儿情,连胡汉,从此长城无烽烟。含着泪眼,挥手作别长安,纵马离别。来到大漠,寂寞难耐,你,心中何时不是充满这那淡淡的却无穷无尽的乡愁,大漠孤烟,夕阳下的你,孤单瘦影仿佛已飘向长安,何时才是回去的日子?恐怕今世难求。难道你未曾想过离开,怎会没有,可是人民与国家,在你心中早已超过了自己的一切,恨否?怨否?你只是轻摇铜镜,独自叹息,尔后满心都是一股催人泪下的想念,一股源源不断的乡愁。古来皆道昭君怨,谁知红颜为江山,昭君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昭君的乡愁,胜过大漠的落日,唯美而永恒。

撕开乡愁,若能仔仔细细地辨认,分明是两分的无奈自责,一分的借酒浇愁,却有七分的美丽动人。这酒是早已酿制于心中的,为的是微醺自己,让乡愁更有一种意韵,一种滋味,一种长久的撩拨。于是,乡愁便是一面揭竿而起的旗帜,在所有异乡人的心中召唤,飘扬。

乡愁的凄美动人,仲淹乡愁的壮美辽阔,昭君乡愁的唯美永恒,都清晰地向我们诉说,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人生处境何如,乡愁都是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乡愁是线,也是风,人生这一枚风筝,便能永远高高地飘荡在空中。

描写乡愁的优秀高中作文800字篇2

小时候,“余光中”这个名字并不被我熟悉,《乡愁》这篇思乡佳作也未见过。然而,当真正离开了自己生根的家乡,不远万里来到异地时,才知思乡之痛,才知恋乡之情,才知隔着千山万水遥望家乡的难……

20xx年的夏天,还穿着稚嫩童装的我踏上了火车,驶向了陌生的城市———兰州。

到了兰州,到了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学习、生活又开始了紧张的循环。可是在学习、生活,生活、学习中却总感觉少了什么,无法寻觅。就在那一天,中秋节,当万千游子翘首望乡之时,我才知道,那是乡愁,无尽的乡愁。

那一夜,无法入眠的我向窗外睁大了双眼,仿佛想像余光中一样,“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而不同的是,我希望的是看家乡的一轮明月。

心,在灿烂星空中仿佛脱缰的野马,向遥远的家乡奔去,向灿烂的海滩,向澎湃的大海奔去。

看着这一轮明月,同时想起的还有我那年老的外婆。外婆是一个纯朴的农村妇女,有着沿海惠安女的一种自然、奔放。她已七十四岁高龄,唯一疼爱的就是我———这个她仅有的外孙,小时候,伏在外婆的背上,听着优美的一曲《外婆桥》小谣,满心欢喜地想象着虾仁饼的味道,向那发出诱人香味的小店走去。最美的享受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美的诠释。

不知为何,此时突然想要爬上母亲的背。想从她那儿感受到外婆的爱与温馨,想在她的背上尽情地睡,尽情地想,想家,想家乡的山与海,家乡的花与草,家乡纯朴的人,家乡的每场雨,家乡的每一次成功与遗憾;还想家乡的每一幢楼,每一座桥,每一条路;更想家乡的小吃,家乡的海鲜,家乡的名菜;甚至还想翻开地图,饕餮那小小的板块上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小县,每一个小镇。

我希望自己有一双千里眼,那双远望家乡美景的眼睛,从厦门到武夷山,从铁观音的产地安溪,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再从闽江驶船,直到中国台湾,去尽情游览东南的美景与人文。

家乡,家乡,这个令我热血沸腾的字眼,看到是那么的温馨、如此的贴心,我希望,能够用这饱蘸热情的文章,转换成一双翅膀,飞向我魂牵梦萦的家乡,飞向我出生的地方。飞向双鬓斑白的外婆身边,一起看那最美、最皎洁的一轮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