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石(精编6篇)
我怕的是人心
2024-02-12 09:38:26
其它
其它

关于化石(1)

“五一”期间,我去参观了柳州市博物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古生物化石馆”展示的《生命之旅》,馆里陈列着从早生代到新生代各类生物化石,清晰地展现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及进化过程。这些化石种类丰富,时间跨度长,包括各类质地清晰、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古生物化石标本,一片化石就是一幅精美的艺术珍品,犹如世界上最精美的文字、最生动的语言,记录和凝固了生命进化历程和各个地质时期的演变情景。

经过了解,地球上原来是没有生命的。最早的生命起源于36亿年前的海洋,由许多矿物质元素合成有机物质,再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地球环境变化,有机物质演化成单细胞生物,于是,地球生命就诞生了!

在其后的几十亿年的时间里,单细胞生物进化为多细胞生物、海洋生命发展到陆地生命、无脊椎生物进化到脊椎生物,从而形成了地球不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生命。而后,从恐龙灭绝再到哺乳类动物的大发展,其中灵长类的一支逐渐进化为人……

参观《生命之旅》只用不到半天时间,但它给我们展示了地球生命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知识大门,我很开心!


关于化石(2)

珊瑚化石产于湖南省湘潭市,地质年代在古生代,二叠纪,距今约2.5亿年前。

单体珊瑚长度为5厘米,宽约为2厘米,高约为2厘米。珊瑚是隶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纲的无脊椎动物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其生活习性与现代珊瑚虫可能基本相同。我国现代珊瑚化石种类较多,研究的珊瑚主要以古生代地层中的化石为主,主要种类为四射、床板、和六射珊瑚。

尽管习性基本相同,但古今两种珊瑚化石的模样却大不相同,仔细观察,珊瑚化石如同一个幼稚的小牛角,分节一段一段,十分显眼。上面都印着一条条显明的竖线。而一堆巨大的珊瑚群,集结起来,像一根根挺立而起的竹子。

当古代的珊瑚化石玉化石,又与尚未玉化的珊瑚化石又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景象。玉化后的珊瑚化石好似一个巨大的蜗牛壳,全身发出金属颜色般的美丽的光泽。而未被玉化的珊瑚化石的颜色呈暗淡的灰褐色,粗糙极了,摸起来十分不顺手。

远古海洋水生珊瑚化石是一种珍贵的地质化石标本,颇有收藏和研究价值。


关于化石(3)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化石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过对北京人化石和伴生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以及对出土化石层的绝对年代的测定认为,北京人是生活在70万年前~20万年前,一般准确说法是50万年前~20万年前的,属于直立人。对北京人所使用的工具—石器、骨器进行的研究说明,他们打制的石器已经很好,并有不同的分类,这证明他们根据使用上的不同能打制出不同类型的石器。北京人还会使用火,并能使火成堆不向四周蔓延,这也证明了他们可以控制火。50万年前的北京人能一下就懂了这么多吗?这些经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实践和总结,一代一代传授下来的。那么北京人能是最原始的人吗?

贾兰坡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王建都有相同的看法。而裴文中则认为北京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不会再有比北京人更早的人类了,贾兰坡和王建认为裴先生的看法是把古人类学关上了大门,不利于这门科学的发展。因而贾兰坡和王建写了题为《泥河湾期的地层才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的短论,发表在1957年1期《科学通报》上,裴文中对他们的短论进行了反驳,贾兰坡先生和裴文中先生对北京人是不是最原始的人的争论,引起了很大轰动。《新建设》《光明日报》《文汇报》《人民日报》《科学报》《历史教学》《红旗》等报刊上都发表了对此争鸣的文章和意见。参加这场争鸣的人除了我和裴文中外,还有吴汝康、王建、吴定良,梁钊韬、夏鼐等先生。大家都认为中国猿人不是最原始的人

1962年,夏鼐在《红旗》17期上,发表了《新中国的考古学》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1957年山西芮城县臣匼河出土的石器,据发现人说,比北京猿人还要早一些。现在我们可以将我国境内人类发展的几个基本环节联系起来。最近,关于北京猿人是不是最原始的人这一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热烈的争鸣。有的学者认为,北京猿人已知道用火,可以说已进入恩格斯和摩尔根所说的人类进化义上的“蒙昧期中期阶段”,不会是最古老的、最原始的人。匼河的旧石器也有比北京猿人为早的可能。

到了这时,这场长达4年之久的争论才算停止。


关于化石(4)

恐龙,几百万年前就已经消失了。但是,它们的化石似乎还在向我们讲述着传奇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恐龙博物馆,去一睹恐龙的风采。

一进大门,我仿佛瞬间就穿越回了恐龙时代,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只恐龙,和别的恐龙一起奔跑、打闹……

“看,霸王龙!”一个声音把我从思绪漫游中拉了回来。我们来到一只凶猛的霸王龙面前,它正张着血盆大口,好像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猎物送进嘴里。它那锋利的牙齿,犹如一把把尖刀,似乎无坚不摧。霸王龙的前脚短而小,不是用来走路的,而是像吊车一样把食物送入口中。它的后脚粗壮有力,似乎一踩就可以让脚下的猎物粉身碎骨。你瞧,此时的霸王龙后脚稍微踮起,做出向前扑的姿势,脸上露出了邪恶的笑容,仿佛要一口把我送进肚子里。看着看着,我不禁毛骨悚然,赶紧撤退!

离开让人不寒而栗的霸王龙,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身形庞大的马门溪龙面前。它可是个庞然大物!你看,它的脖子就已经占了身体的一半,就像长长的滑滑梯。我想,每当马门溪龙吃东西的时候,食物就要在它的身体里坐一次惊险的“过山车”,多有趣!它的肚子大得就像一个监狱,可以关好几个罪犯呢!它的脚就像四根大柱子,每走一步,似乎都会地动山摇。它的长尾巴一甩,似乎就会卷起一阵龙卷风,让其他弱小的动物飞到九霄云外去!你别看马门溪龙这么高大威武,其实它胆小如鼠。它是两栖恐龙,每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它就会躲进水里,直到危险消失的时候才敢上岸,是不是匪夷所思?

看完顶天立地的马门溪龙,我们又朝武士一般的剑龙走去。剑龙的头又扁又尖,像子弹一样。它身上长着一副副剑板,就像穿上了威风凛凛的盔甲,让剑龙看起来就像一位即将上战场英勇杀敌的将领一样!它的尾巴上有四根粗大的刺,锋利无比,似乎所向无敌!

最后,我们看了长相独特的鹦鹉嘴龙、身形娇小的贵州龙等。

当我走出恐龙博物馆时,若有所思:这么庞大的物种是怎么灭绝的呢?大自然真奇妙!


关于化石(5)

在我的柜子里,珍藏着一小盒化石,那是我参观浙江博物馆时买回来的纪念品,我非常喜欢它。

这一盒化石虽然不大,但外包装十分讲究,用一个透明的盒子装着,为了防止化石磕碰,在四个角上铺上了海绵,垫上了棉花。透过盒子,能清晰地看见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化石颗粒。螺旋形的是贝壳化石,扇子形的和鲨鱼牙齿形的是石头化石,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虫子化石。它们形状各不相同,颜色也各异,红的,黄的,褐色的,浅灰的,五彩斑斓,美丽极了。

要是把化石倒出来,那颗颗化石活像天空中眨眼的星星,看着看着,它们仿佛又动了起来,像大海里游动的鱼群,一群群,一簇簇,仿佛在诉说着各自的故事。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画面:那螺旋形的贝壳化石在深深的海底,它和伙伴们正在嬉戏,这时,一条张着血盆大口的鲨鱼游了过来,朝着鱼群猛扑,死死咬住了一条大鱼不松口,鲨鱼的牙齿碰坏了,掉倒了珊瑚丛里……每当看着这些化石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仿佛放电影一般,一个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正在上演……

我忽然想起了《石头书》这篇课文,地质勘探队员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我想:每一块化石都经历了地壳的运动和剥蚀,才最终形成的,它们身上的每一个“文字”和每一幅“图画”,都是这一场变革最有力的证据。读着它们,我能感受大自然的变化,而读懂它们,对人类又是一次新的启程。

我喜欢这一盒化石,每次聚精会神地欣赏它们,我总能有新的收获。


关于化石(6)

有一群小白兔在一片美丽的魔法森林里采蘑菇,她们采啊采啊,还不时地唱着歌,不一会功夫,蘑菇就装满了整个篮子。

正当她们兴高采烈的时候,来了一个庞然大物。

这个庞然大物有着尖尖的长牙齿,肚子有一个小型足球场那么大,脚趾锋利无比,背像一座山峰,上面还有一些黑洞,尾巴像一条蟒蛇那么粗大,还发出吓人的光芒。

只见他噔噔噔地走来,小兔们看见这个铁塔似的庞然大物,顿时惊慌失措,它们吓得四散逃去。

“啊”——其中一只跑得慢的小兔子被抓住啦!

只见庞然大物一口吞下小兔子手里的大蘑菇,一把把小兔子扔得老远,小兔子疼得哇哇大哭起来。

庞然大物一口气吃完了小白兔们采的所有大蘑菇,大咧咧甩掉大篮子,裂开大嘴笑笑,满意地摸着圆滚滚的大肚子。

忽然,“砰”的一声,他的屁股里响起了枪声一样的声音,紧接着从里面钻出来无数的五颜六色的蘑菇云。

这些蘑菇云挨挨挤挤着,互相打闹玩耍,像一群顽皮的孩子,跳啊唱的。

这时,庞然大物的身体突然间极速变小变老。眉毛鼻子皱在一起,嘴唇紧闭,活像一个一百多岁的老人了。

“天啊!”小兔子们这时忘掉了害怕,从角落里跑出来围着庞然大物惊呼。

“他吃下了魔法森林里的催老蘑菇。”小兔们议论纷纷。

“怎么办?”

有只小兔子急得扑倒在庞然大物身上哭了起来,它已经忘掉了庞然大物对它的不好,心里只有可怜。

慢慢的,庞然大物搂着怀里的小兔子,眼里流出了悔恨的眼泪,眼泪越来越少,最后没有了气息,他死了。

过了不久,他的身上慢慢盖满了泥土,还长满了很多颜色鲜艳的大蘑菇。

后来的后来他进了博物馆,他就是我们今天看见的恐龙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