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优质15篇)
幸福遥不可及
2023-11-09 01:38:18
高二
记叙文

实践出真知(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简短的十二个字,一条永恒的真理,理论本身只不是一行行的数字与符号,只有在实践的土壤中才能焕发它的青春与活力,而它结出的果实便是真理。

明朝的理论家――王阳明,空有一幅聪明的大脑,却没有爱动手实践的爱好,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次,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就决定要“格”院子的竹子,他就搬了一条板凳坐在院子里面,看着竹子硬想了七天,却并没有很好的答案,他并没有用自己的手去实践,只考自己的头脑去硬想,却什么也没有得到,最后因为头痛受不了而以失败告终。

王阳明这样的做法,显然在当时社会是很多人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想要观察竹子的结构或它的生长过程,就必须得用手去把叶子切下来,然后拿到显微镜下进一步观察,绝不是像王阳明那样坐在板凳上空想,袖手旁观是绝对得不到理想中的成果。

哥白尼是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经过40年的天文观测,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个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转的同时还环绕太阳公转。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来一段空管子,一头嵌了一片凸面镜,另一头嵌了一片凹面镜,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天文望远镜。实验证明,它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3倍。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了一个。他带着这个望远镜跑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波涛翻滚,看不见一条船。可是,当他拿起望远镜往远处再看时,一条船正从远处向岸边驶来。实践证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断地改进和制造着,最后,他的望远镜可以将原物放大32倍。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真理面前,我们只有多实践才能成功。格物致知的目的,是让人能大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目的,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格物致知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


实践出真知(2)

10月13日,我们五年级全体学生要去射阳实践活动基地训练三天。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同学们欢呼雀跃,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这天终于来了,我早早起床,带好包疾步奔向学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谈笑风生,坐车赶赴实践活动基地。哇!好大的实践活动基地,宽阔的操场,整齐的楼房,葱郁的树木,置身其中有种校园的亲切。教官和蔼可亲的笑容,让我感受到老师般的关爱。上午的开营典礼隆重热烈,王校长热情洋溢的讲话,让我深刻感受到这次训练的重大意义,我们个个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包饺子可是我的拿手活,这次活动可派上用场了。我不但发挥自身特长,而且认真履行组长职责。“众人划桨开大船”,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我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拣菜、做馅儿、包饺子、下饺子,个个忙得热火朝天。值得一提的是,厨房可是古典型的哦,锅灶连台,独具特色的农家气息。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一盘盘新鲜美味的饺子“脱颖而出”,大家吃着、笑着、乐着,欢声笑语阵阵回荡。

接下来的活动更精彩,待我一一道来。“天使之手”让你真正体会胆战心惊,有的女生吓得大叫,实在没办法只好半途而废;“四桥小趣”感觉名字挺有韵味,可是身临其境,喜忧并存,高兴的是稳站其中,担心的是一不留神会掉下来,可谓“才识小桥真面目”啊!“圈圈轨道”就要看团结协作精神了,十个人相互抱着,十指相扣,有条不紊地走在只有十几厘米宽的轨道上,情况危急,竭尽全力,轨道是绕了一圈,但是因为方法不当,视作犯规。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我们并不灰心,牢记教训,以便掌握更好的方法。科技课、素质教育课,更是精彩纷呈。让我们在情境中深受教育,在体验中感悟人生,在互动中感受真情。


实践出真知(3)

寒假生活像一首歌,它美妙的音乐让你回味;寒假生活像一首诗,诗行的内容总让你陶醉;寒假的生活像一串葡萄,每一粒果实都有不同的滋味。

——题记

一个快乐而短暂的假期悄悄地从我们的身边溜走,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发生在寒假的趣事数不胜数,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每一颗星星都闪闪发亮,每一件往事都刻骨铭心。

在我们放寒假的这一个月里,有许许多多的同学参加了社会实践,体验了靠自己双手挣钱的滋味,使大家深有感触。作为将要离开美丽的校园,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苏东坡写过一篇《日喻》,说的是:一个天生盲人不知太阳为何物,问“有目者”有人告诉他太阳像铜盘,并敲了铜盘让他听;过了几天,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又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芒像蜡烛,并让他摸了摸蜡烛,过了几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就认为是太阳,苏东坡在文章中还说:南方有一种“没人”能长时间潜在水里,只因为他“日与水居”“得于水道”所以,七岁能涉,十日能游,十五就能“没”了。假如北方有一名“从不识水”的勇士来找“没人”学“没”“没人”给他讲得再好,他“没”到水里也只有死路一条。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亲身体会,因为无论再简单的事情,不亲身体会也是永远都不可能会的,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实践出真知。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来到职专已有两年的时光了,我们马上就要踏上工作的岗位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的身上还有很多不足的缺点,我要不断的完善自己,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才,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次经历会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学习和需哦那个个方面去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性社会人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想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状元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就要经历的比别人更多。因为那也是你的人生财富,而且是无价的。所以,努力吧!只要你去拼搏,去努力,每个人的人生都将会是辉煌的。

或许,有些人认为寒假应该是毫无压力的假期,不过我觉得,寒假固然是平紧张又充满规律的快步调生活暂时停歇,放松的假期,但总是以“吃饱睡,睡饱吃”的方式度过整整三个星期,那么试问,以高等文明自居的人类,和其他动物又有什么差别呢?所以,人必须保持在充满思考,力求进步的状态,才不会辜负了人类与生俱来的智慧及潜能。

转眼间,寒假已经进入了尾声,整整一个月都和家人相处在一起,使我不禁想起同学及老师的笑容,而我相信,经过这些日子的休息,新的学期里我更能凝聚所有的心力,力求更好的表现。


实践出真知(4)

以前外婆跟我说过一句话:“实践出真实”,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说的道理。

今天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尝一尝食用油的味道,比较一下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组的四个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愿意第一个尝。我想我是班干部,应该带着个头,于是我自告奋勇地用餐巾纸沾着食用油放在嘴里。哇!油油的、腻腻的,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我觉得一阵恶心。这食用油炒菜不是很香的吗?怎么下载吃起来一点也没有平时炒菜的香味。我们组的其他三个同学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我,好像在问:“食用油的味道怎么样啊?”

哈!要问味道怎么样吗?我告诉你们哦,虽然味道不好,但是我知道了食用油和水的味道有什么区别。而且我还知道了,食用油炒菜很香,但是不能这样吃。

通过科学课上的这件事,我明白了实践出真知,就是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亲手做一做,亲眼看一看,亲口尝一尝……这样就能掌握原来不懂的知识啦。


实践出真知(5)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的学习终究是要离开书本,去往更广阔的课堂。当学生们跟随老师踏上实践的旅途,看过了岳阳楼的胜景,行过了丝绸路的艰辛,走过了藤王阁的斑驳,他们学会的,领悟的,将远远超出书本。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提升的过程。

实践,是遍尝百草,只为书华夏药典。

一部《本草纲目》,不知惊艳了多少世人。而这部奇作背后的故事,却更值得我们深思。因为旧有药典的模棱两可,李时珍毅然决定踏上寻药之旅。他一点一点地探寻,每一种药材都要见到实物,描摩样貌亲尝甘苦,试验疗效……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本草纲目》赫然出世,带给世界的是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更是实践出的巨大成效,它雕缕人心,携刻山河,永不漫患。

实践,是踏千山万水,只为寻旧时文化。

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的序中这样说道:“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旧物,听它们讲述过去的兴衰。”的确,当我们看着那少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四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别的风声鸟声。就仿佛触摸到文化的生生不息,吞土千年。城市里的图书馆留藏着许多古籍,而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之间,落在这苍莽大地之上。余秋雨历时近半生,踏阅中国几乎所有故事的土地,终于将自己所见所感,凝炼成一部《文化苦旅》向后辈娓娓讲述着实践的力量。

实践,是步步前行,只为圆复兴之梦。

人需要实践来充沛自己,国家更是如此。中国在政策上的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促成了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梦的实现。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这些原本存在于纲领中的事,被敢于实践的中国人用于国家的管理。在中国之前,极少有人相信,一个国家可以存在两种制度,但我们的实践告诉世界,不仅可以,甚至还促使国家更富强,民众更安康。

实践,是对书本知识的总结,它让我们看到事物真实的一面。因为实践,所以思考,因为思考,所以那灵魂丰盈的花蕊也灼之其华。


实践出真知(6)

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想彻底的了解一个事物和明白一个道理,还是要亲自实践,去亲身体验,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记得寒假里的一天,我在房间写作业,妈妈在厨房忙着包春卷,我下楼来看妈妈,只见妈妈把适量的馅放在春卷皮上,一翻一折,三下五除二就把包完一个春卷。这时,爸爸刚回来,刚坐下就被妈妈拉去当苦工了。我见爸爸笨手笨脚,即使给他三头六臂也包不好,我不禁幸灾乐祸,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爸爸竟然不会,真是的,看我的!

我挥挥手,坐在桌前,胸有成竹地拿起春卷皮,往中间放了一堆馅,一翻,二折,好不容易做出了一个勉强可以看的春卷。突然,春卷皮破了个洞,馅就争先恐后地向外逃走,爸妈哈哈大笑,我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妈妈对我说:“包春卷看似容易,可想包好却要掌握好馅的多少,多就会破,少就会扁,接着又做了一个春卷。

我照葫芦画瓢,虽然不娴熟,但还是做了出来,我望着我的成果,心里美滋滋的:我成功了!太好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句诗告诉我们,只有实践才能了解一个事实和道理,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7)

实践出真知日记1

一天晚上,我在家里朗读课文《我喜欢昆虫》,读到“蜜蜂跳着‘8’字舞”时,妈妈问:“蜜蜂为什么跳‘8’字舞?”,我说:“我不知道。”妈妈就让我体会一下跳“8”字舞的感觉。我趴在地上学”走“8”字,感到重心在往右边压。我想起前几天看的《动物大百科》里说“蜜蜂的右边存放花蜜,右边要比左边重”,那么蜜蜂的重心就应该压向右边了。我恍然大悟,原来蜜蜂跳“8”字舞是由它的身体结构决定的呀。

第二天让语文课,我正准备回答老师的提问,有位同学抢先回答说:“蜜蜂跳圆圈表示花源很近,跳‘8’字就表示很远。”

我回家后,怏怏地告诉妈妈:“我的结论错了。”妈妈鼓励我说:“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你的结论是你亲自实践得来的,是最宝贵的。而且,你的同学回答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你们两个的答案加在一起就完美了。”

妈妈还给我讲了《郑人买履》的故事,告诉我千万不要“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知道了什么叫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日记2

数学课上何老师出了一道题,如果已知半圆的周长30.84cm,怎么求出这个圆的`面积。经过讨论总结,同学们得出了一致意见:整圆周长是∏d,那么半圆面积就是∏r+2r,也就是5.14r,那么上述半圆的半径就可以用r=30.84÷5.14得出,即r =6cm,再用62×3.14÷2=56.52(c㎡)就算出了半圆的面积。

这时一个念头涌上心头: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算出这道题呢?对了,用(半径÷2) 2×3.14不也是半圆的面积吗?想到这里,我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面:我神采飞扬地向同学讲述着我的见解和方法,同学们听了以后报以热烈的掌声,向我投以羡慕的目光!老师也拍手叫好,赞不绝口……想到这里,我迫不及待地高举起手来:“老师,我有更简单的方法!”

我把自己的方法告诉了老师,老师却一口否认了:“你这种方法绝对是不对的,回去再举几个例子想一想。”怎么可能?老师没有经过思考就轻而易举下结论,我一定要证明给老师看,我的方法是对的!

回到家,我马上画了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半圆,先用常规方法算出面积:3.14×62÷2=56.52(c㎡);再用我的方法3.14×32=28.26(c㎡),咦,结果不相同!难道我的方法真的错了?再举几个例子试一试,还是不对。怎么回事呢?经过深入地思考和研究,我终于恍然大悟:把3.14×62÷2经过变形是3.14×(6÷2)×6,而我却理解成3.14×(6÷2)×(6÷2)了,怎么会不错呢!

经过自己的动手证明,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以后肯定不会再出同样的错误,这时我也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只有经过自己动手实践,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真正学会知识!


实践出真知(8)

实践

三年级的实践课,是我最开心的一堂课。这节课上的资料是讲评自己的展板,展板的主题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各个都摩拳擦掌,等待这老师的吩咐。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熙宇、蒋家豪和段浩文的展板。他们的展板很有想像力,一半是手工绘画,一半是打印的。传统文化分成很多种,他们主要讲了中秋节和端午节的习俗。展板的创意就更加丰富了,打印出来的圆,被他们想象成一个太阳;打印的漂亮瓷瓶,手工画上了美丽的鲜花。他们的展板真是资料丰富,多姿多彩!

裴雅琦的展板也很漂亮,而且是纯手工制作。她讲的习俗是我国的十二生肖。她在纸上画了十二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来表现十二生肖。然后剪下来,用剪纸的方式把画好的十二生肖贴在了展板上,这些图案立体生动,好像是活的一样!

你明白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吗和四大发明吗伊倩就把这些宝贝和发明放在了她的展板上。她每张图片都十分漂亮,纸墨笔砚样样精美。

当然在我心中,我和朱伟茹的展板才是做的是最好的展板!我们的展板表现的是过年贴年画的习俗,还有少数民族的“长街宴”。同学们看着那长长的桌子周围站了那么多品尝的观众,再看看那桌子上的美食,是多么的诱人啊!大家恨不得都扑到桌前,大吃一场。不是吹牛哦,我们的美术字,写得也很有特色!

说了这么多,怎样样,我们的实践课是不是很有意思呢我们还介绍了很多很多搞笑的展板,如果有机会,让我讲给你听吧!


实践出真知(9)

今天,当我还在床上美美地熟睡时,妈妈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说是今天要带我去乡下采菱。我一听到这个喜讯可着实乐坏了,一骨碌从床上爬起,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三下五除二地吃完了早饭,和爸爸妈妈一起坐车直奔乡下。就这样,采菱生涯就这样悄然无声地拉开了帷幕,而我今天的生活也随着采菱变得更加充实,更加富有乐趣。

来到河边,我一眼望去,大片大片的菱叶,把水塘挤得满满的。菱叶又大又宽又绿,就像许多小绿伞,而红彤彤的菱,就躲在这几把小绿伞中,若隐若现。仿佛是个害羞的小姑娘,可爱至极。

看着一只只可爱的菱,老爸已经等不及了。你瞧,他已经把一只小船放入水中开始采摘了。他坐在船上,两只手像船桨一样划着,木盆所划过的地方,便留下了一条水路。随后,妈妈也坐在菱桶里采起来。我东张西望,只见他们俩人采得真可谓是“不亦乐乎”,忙得不可开交。没多久,我就开始某了,我难道在这儿只是看爸爸妈妈采菱的吗?不,我也要采!我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所以,我也加入了采菱的队伍,忙活了起来。

我跳上船,兴致勃勃地采起来。但不一会儿,我就发现我不怎么懂得技巧。我便开始注意观察大人们采菱时的细微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通过妈妈采菱时发现:要采菱的话,就一定得把菱盘先翻过来。我这才看见原来在菱盘下面有一个个大小不等的菱角,把成熟的菱角摘下来即可。是呀,听起来似乎毫不费吹灰之力似的,但做起来却是相当辛苦的。因为我还发现:采菱不仅要用手把菱盘翻过来挑成熟的菱,还要弓着背。哎,你说这能不称得上是“辛苦”吗?当然有时候一定有一些“斜意外,就是我不小心把菱连根扯断……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不知不觉,已近中午了。啊!腰酸死了!我挺起背,坐在船上,把一只红菱去皮,放进嘴里。哇!咬起来脆生生的,吃起来甜津津的,果然是刚摘下来的菱,新鲜得不得了!

不一会儿,我们采菱都采好了,菱可真多,足足有两大筐呢!更令人欣喜得是:吸在泥土和菱叶上的螺蛳也堆了小半桶!分给左邻右舍一些,我们还剩很多,中午我们开开心心地吃起了菱饭,可真是味道鲜美可口啊!更重要的是,这里面有我自己靠双手劳动的成果啊!因此,我吃了满满一大碗耶!(我可是很少吃一满碗的噢!)这次采菱生涯,不仅让我大饱口福,还让我学到了一些平时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生活常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亲自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且,正是通过这次的采菱生涯,让我体会到了自己平时所吃食品的来之不易,使我学会珍惜粮食。这也正应验了一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从这次采菱中所学到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可谓是“实践出真知”啊!我也相信: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领略到这些耐人寻味的道理吧。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再来采菱!


实践出真知(10)

最近听说一个故事:青蛙向鱼儿讲述陆地上的新鲜事儿,鱼儿将人理解为用尾巴走路的鱼,将小鸟想象成长了翅膀的鱼……

这其中,鱼儿将自己已有的经验联系到人和小鸟身上,虽十分形象,却与真正的实物相差甚远,生活中的我们有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有一次放学回家,发现家中多了一盆颜色鲜艳,外形奇特的植物。我歪着满是问号的脑袋对着这个新鲜事物,仔细研究起来。看着那一个个淡紫色中间中空外表圆滑且有盖子的葫芦状的东西挂在一株绿色植物的藤蔓上,我不禁好奇的问妈妈:“妈妈,这东西是不是植物喝水用的啊?”,妈妈被我的这一番问话逗乐了道:“这植物呀叫猪笼草,看见那一个个挂着的,像小灯笼似的杯装物了吗?它们都是用来捕捉虫子的,灯笼草爱吃小虫子哦!”什么?植物还能吃虫子?根据我的经验,能吃虫子的应该都是长有牙齿的才对呀!不然怎么咀嚼呢?

妈妈似乎看出了我心中的困惑,耐心地讲解道:“这植物很特殊,别看这一个个小灯笼,外表十分光滑,里面可大有玄机!笼子底部会自动分泌出像花蜜一样带有甜味的黏液,它会吸引小昆虫前来,当小昆虫停在杯子边缘寻找香甜味儿的发源地时,往往会一不小心失足滑下去,结果就会被黏液粘住腿脚再也爬不上来,慢慢的就会把它消化掉再转化成养料,猪笼草就是靠这个特殊的本领赖以生存,如果你想试试就去捉只昆虫来。”

我听罢迫不及待的从外面捉来只小蚂蚁,将它放在猪笼草的边缘。只见它刚接触到小笼子的边缘,以乎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它,它不停的在“笼子”的边缘转圈圈,最后脚下一滑,一头栽进笼子里。我小心翼翼地把笼子盖拨开,以便观察,只见蚂蚁周身被一层液体包裹,他拼命挣扎,却丝毫没有用,越挣扎被粘的越牢。过几天来看,只见“杯底”只剩下蚂蚁的前足了。原来猪笼草真的如此神奇。

我想感谢妈妈,是她改变了我根据微薄经验就妄下定论的坏毛病,耐心地为我讲解分析,并让我亲身做出实践,来探求其中的奥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探求新生的事物。

从此猪笼草就成了我们家一件不可或缺的装饰品,点缀着温馨的家,驱走并吞食蚁虫,给我们带来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它更是一件纪念品,我用它第一次在实践中探求真知。


实践出真知(11)

在我们放寒假的这一个月里,有许许多多的同学参加了社会实践,体验了靠自己双手挣钱的滋味,使大家深有感触。作为将要离开美丽的校园,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苏东坡写过一篇《日喻》,说的是:一个天生盲人不知太阳为何物,问“有目者”?有人告诉他太阳像铜盘,并敲了铜盘让他听;过了几天,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又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芒像蜡烛,并让他摸了摸蜡烛,过了几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就认为是太阳,苏东坡在文章中还说:南方有一种“没人”能长时间潜在水里,只因为他“日与水居”,“得于水道”,所以,七岁能涉,十日能游,十五就能“没”了。假如北方有一名“从不识水”的勇士来找“没人”学“没”,“没人”给他讲得再好,他“没”到水里也只有死路一条。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亲身体会,因为无论再简单的事情,不亲身体会也是永远都不可能会的,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实践出真知。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来到职专已有两年的时光了,我们马上就要踏上工作的岗位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的身上还有很多不足的缺点,我要不断的完善自己,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才,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这次经历会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学习和需哦那个个方面去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性社会人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想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状元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就要经历的比别人更多。因为那也是你的人生财富,而且是无价的。所以,努力吧!只要你去拼搏,去努力,每个人的人生都将会是辉煌的。

或许,有些人认为寒假应该是毫无压力的假期,不过我觉得,寒假固然是平紧张又充满规律的快步调生活暂时停歇,放松的假期,但总是以“吃饱睡,睡饱吃”的方式度过整整三个星期,那么试问,以高等文明自居的人类,和其他动物又有什么差别呢?所以,人必须保持在充满思考,力求进步的状态,才不会辜负了人类与生俱来的智慧及潜能。

转眼间,寒假已经进入了尾声,整整一个月都和家人相处在一起,使我不禁想起同学及老师的笑容,而我相信,经过这些日子的休息,新的学期里我更能凝聚所有的心力,力求更好的表现。


实践出真知(12)

2、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蒙古谚语)

3、数不尽的土粒,渡不尽的学海。(蒙古谚语)

4、聪明来自见多识广。(阿拉伯谚语)

5、少时所学至死不忘。

6、打水靠井绳,学问靠实践。

7、不愿看的人,比瞎子还瞎;不愿听的人,比聋子还聋。(法国谚语)

8、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9、知识无底,学海无涯。(蒙古谚语)

10、打铁才能成为铁匠。(法国谚语)

11、学者的一天,比不学无术的人的一生还有价值。(阿拉伯谚语)

12、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麦谚语)

13、凡事都得从头学。

14、烂笔头胜过好记性。

15、思索,就是跟自己争论。(西班牙谚语)

16、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法国谚语)

17、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18、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

19、从胜利中学得少从失败中学得多。

20、天才在于磨炼。

21、无生而知之。

22、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捶。

23、欲速则不达。

24、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25、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南斯拉夫谚语)

26、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27、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8、羽毛使孔雀千姿百态,知识使人聪明能干。

29、一分学问,百倍工夫。

30、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朝鲜谚语)

31、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32、行动是通往知识的惟一的路。--萧伯纳

33、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

34、实践是打开理论宝库的钥匙。

3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6、舞剑是一回事,作战是另一回事。(朝鲜谚语)

37、知识贵于纯金。

38、久住坡,不嫌陡。

39、两脚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40、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非洲谚语)

41、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42、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

4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4、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尔谚语)

45、十艺半懂,不如一艺精通。

46、麻雀落田要吃谷,狐狸进屋要偷鸡。

47、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48、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拉丁美洲谚语)

49、贪多学百艺,一事无成白费力。

50、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得自己亲自尝一尝

51、身体越炼越壮,脑子越用越灵。

52、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日本谚语)

53、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54、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55、学习不日进则日退。

56、追逐双兔两落空。

57、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5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59、不离家园,满脑偏见。

60、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1、博学出于实践。


实践出真知(13)

第二天让语文课,我正准备回答老师的提问,有位同学抢先回答说:“蜜蜂跳圆圈表示花源很近,跳‘8’字就表示很远。”

我回家后,怏怏地告诉妈妈:“我的结论错了。”妈妈鼓励我说:“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你的结论是你亲自实践得来的,是最宝贵的。而且,你的同学回答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你们两个的答案加在一起就完美了。”

妈妈还给我讲了《郑人买履》的故事,告诉我千万不要“宁信度,无自信也。”

我知道了什么叫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14)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提升的过程。

实践,是遍尝百草,只为书华夏药典。

一部《本草纲目》,不知惊艳了多少世人。而这部奇作背后的故事,却更值得我们深思。因为旧有药典的模棱两可,李时珍毅然决定踏上寻药之旅。他一点一点地探寻,每一种药材都要见到实物,描摩样貌亲尝甘苦,试验疗效……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本草纲目》赫然出世,带给世界的是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更是实践出的巨大成效,它雕缕人心,携刻山河,永不漫患。

实践,是踏千山万水,只为寻旧时文化。

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的序中这样说道:“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旧物,听它们讲述过去的兴衰。”的确,当我们看着那少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四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别的风声鸟声。就仿佛触摸到文化的生生不息,吞土千年。城市里的图书馆留藏着许多古籍,而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之间,落在这苍莽大地之上。余秋雨历时近半生,踏阅中国几乎所有故事的土地,终于将自己所见所感,凝炼成一部《文化苦旅》向后辈娓娓讲述着实践的力量。

实践,是步步前行,只为圆复兴之梦。

人需要实践来充沛自己,国家更是如此。中国在政策上的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促成了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梦的实现。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这些原本存在于纲领中的事,被敢于实践的中国人用于国家的管理。在中国之前,极少有人相信,一个国家可以存在两种制度,但我们的实践告诉世界,不仅可以,甚至还促使国家更富强,民众更安康。

实践,是对书本知识的总结,它让我们看到事物真实的一面。因为实践,所以思考,因为思考,所以那灵魂丰盈的花蕊也灼之其华。


实践出真知(15)

10月13日,我们五年级全体学生要去射阳实践活动基地训练三天。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同学们欢呼雀跃,期盼这一天的到来。这天终于来了,我早早起床,带好包疾步奔向学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谈笑风生,坐车赶赴实践活动基地。哇!好大的实践活动基地,宽阔的操场,整齐的楼房,葱郁的树木,置身其中有种校园的亲切。教官和蔼可亲的笑容,让我感受到老师般的关爱。上午的开营典礼隆重热烈,王校长热情洋溢的讲话,让我深刻感受到这次训练的重大意义,我们个个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包饺子可是我的拿手活,这次活动可派上用场了。我不但发挥自身特长,而且认真履行组长职责。“众人划桨开大船”,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我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拣菜、做馅儿、包饺子、下饺子,个个忙得热火朝天。值得一提的是,厨房可是古典型的哦,锅灶连台,独具特色的农家气息。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一盘盘新鲜美味的饺子“脱颖而出”,大家吃着、笑着、乐着,欢声笑语阵阵回荡。

接下来的活动更精彩,待我一一道来。“天使之手”让你真正体会胆战心惊,有的女生吓得大叫,实在没办法只好半途而废;“四桥小趣”感觉名字挺有韵味,可是身临其境,喜忧并存,高兴的是稳站其中,担心的是一不留神会掉下来,可谓“才识小桥真面目”啊!“圈圈轨道”就要看团结协作精神了,十个人相互抱着,十指相扣,有条不紊地走在只有十几厘米宽的轨道上,情况危急,竭尽全力,轨道是绕了一圈,但是因为方法不当,视作犯规。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我们并不灰心,牢记教训,以便掌握更好的方法。科技课、素质教育课,更是精彩纷呈。让我们在情境中深受教育,在体验中感悟人生,在互动中感受真情。

市实验小学五(1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