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叙事(精选3篇)
初夏的雨
2024-03-21 00:24:57
高一
叙事

春的叙事(1)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向我们走进了。她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春光和活力,鼓励我们走向新的一年。她送来了绿茵茵的小草和五彩缤纷的花朵,送来了一个绿意盎然的世界,同时也送来了像春天太阳般温暖的世界。

春姑娘刚迈出步伐,我就迫不及待的去杭州游玩。我走在大街上,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抱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婴儿,可怜巴巴地哭喊着:“各位好心肠的人啊,你们行行好吧,我的孩子发烧了,我没钱医治,你们可怜可怜他吧,他才十个月大,你们行行好吧,求求你们了,捐点钱吧,我求求你们了……”大多数人都视而不见,只有几个好心人才去捐点钱,可这对一个生病的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二月春风似剪刀”,今年的春天就应着这句话,寒冷的风,吹得这对母子瑟瑟发抖,望着这凄凉的一幕,我有点不知所措了。

这时,我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在我身旁快速跑过,奔向那对母子:“给,我只有这点钱了,不过我会想办法帮您的。”只见那个小女孩给了那个人一大堆一块钱,然后在她旁边大喊:“路过的人啊,你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钱吧,如果你的孩子生病了,你们没钱医治,也没有人帮你们,你会怎么样,伤心?着急?是不是?你们要体谅一个做父母的心,哪怕你们只捐出一块钱也是好的,人人献出一份力量,这个世界才会变得美好。”许多人都被这个小女孩打动,纷纷向前捐赠,而且一个比一个捐得多,那个母亲眼里含着泪水,我为自己的犹豫不决而羞愧,同时也为那个女孩的勇气而佩服,为她的善心而打动,我不由自主地上了前,捐出一份钱,还帮那个小女孩一起叫喊,不一会儿,许多人加入了我们的队伍,有一个司机还主动送那对母子去医院。这时,一阵暖意流进我心里,原本阴沉沉的天也晴朗起来,太阳公公也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路边花坛里的小花摇摆着身体,在微风的吹拂下,不禁微微点头,好像也在夸奖我们似的。

这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人间处处都是春”的含义。


春的叙事(2)

在不知不觉中,春已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随着春的到来,世间万物开始复苏。

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大自然——醒来了。

春,是一个令人心情愉悦的季节,由内而外,身心也舒展了,或许是好久没有呼吸了的感觉,憋了一个冬天,终于能尽情的呼吸大自然的空气了,在身上裹了一个冬天的棉袄,也终于可以“蜕”去了,浑身轻轻松松,没有压力,活动起来也方便了许多。

小草也在慢慢钻出大地,冰冻了的大地,坚硬的土块,被春天的气息一点点软化了,小草也就更有了力量,迸发出积攒了一冬的'力量,终于破土而出——萌发了。

瞧那远处,一根根黄嫩的马鞭,从上垂到下,轻拂着大地,像驱赶着千军万马,驰骋在沙场,一会,像春姑娘细而嫩的长发,迎着春风轻盈的飘飞。

走在通往田间的小路上,看远边的田野,一片绿意,一片生机,小麦也开始了他的生长历程,冬天的雪花为它盖了一冬,它坚持过了最难熬的时候,终于雨过出彩虹了,相信不久之后,他就长大了,长高了,小草从远处看是一片绿莹莹的,可到了近处,却没有那样繁茂,这也就像诗句里说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吧。

春天那温暖的阳光,温和的照在田野大地上,阳光照在人们的身上,血液流动的更快了,骨头也变得更健壮,万物融合成一体,共同吸收着大自然的精华。

雨,在春天也是最常见的,毛毛细雨,朦朦胧胧,温柔的贴在小草的身躯上,抚在人家的房屋上,黏在宽阔的马路上,这种小雨不会沾湿你的衣服,而会让你变得更清醒。

春漫步在田间小路上,生活在人们的世界里,到处充满了春的气息,一年之计在于春,要珍惜一年中的春天啊。 希望有用......


春的叙事(3)

有的人以为鲁迅是座大山,尊崇的是鲁迅的人格魅力与思想高度;他们以鲁迅为师,乃大山的攀登者。有的人则出于所谓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怪调,把鲁迅文章的苦涩与难懂当作压在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时刻想着如何能从这五行山下逃脱,以重振齐天大圣的威名————其实他们顶多就算群皮肤光滑些的猴子!在这两种人之外,还有一种人,他们则把鲁迅当作一座话题大山,常以鲁迅为题广设擂台,让天下英雄前来各抒已见,竞先争锋。当然,他们在提供一个讨论平台的同时,也不忘了趁机会在山脚下以各种方式开煤挖铁掘银淘金。

可以想象,当这三股势力交汇一起时,那将是多少壮观的场面!80年前毛主席的名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新时代的发展下,一溜烟就变成了“岁岁鲁迅,今又鲁迅”了。这不,因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最近在语文教材中再次削减鲁迅文章,鲁迅话题又一次在媒体上被炒得热火朝天,差点成了一件老百姓街谈巷议的“国家大事”。

其实这几年关于鲁迅的讨论,一个紧跟其后的关键词都没离开“教材”二字。有些人以为鲁迅文章是我们教材的脊梁,如今脊梁一根根地被抽走换掉,我们的学生将难以抬起头来挺起腰来,其严重程度不亚于当年共工怒撞不周山,把天柱

撞折,以至于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位。其实这种观点挺好笑的,因为它总让我想起一个成语:杞人忧天!

如果我们将现在的教材与过去的教材对比,我们会发现,鲁迅文章之所以近年来频频被削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过去我们教材里的鲁迅文章放多了。如果我们不适量地削减鲁迅作品,又如何从篇幅有限的教材里引入另一些优秀作者的文章呢?时代在进步,百花园里愈发需要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至于有人担心鲁迅文章在教材中的减少,会使得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日渐式微。其实这种担心窃以为也有些多余。难道我们对于鲁迅的学习,就只局限于教材里的那几篇文章吗?须知,教材里的鲁迅文章,只是一个引子而已,真正对鲁迅精神的学习与体悟,远在教材之外;而且,只要我们的社会一日未真正和谐,鲁迅文章就依然会有市场。

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俞樾参加礼部科考。当时的考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在卷首首句答曰:“花落春仍春。”对于鲁迅文章被削减,我们也可如是观。

注:俞樾,晚清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国学大师。1850年因“花落春仍春”而深得主考官曾国藩的赏识,获得朝考第一,并从此声名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