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断舍离的作文(通用3篇)
成熟稳重
2023-10-23 04:47:06
其它
其它

关于断舍离的作文(1)

一早起来,就听到客厅里母亲在因为某件物品的去留抱怨父亲。母亲认为有些东西是还可以用的,却已经被父亲扔掉了,心里觉得有些可惜。事实上,那些物品已经闲置了很久,再被用到的几率确实非常低。

这时,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最近比较流行的网络用语:断舍离!“断舍离”的意思就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断舍离”之后才能过简单清爽的生活。

“断舍离”出自日本山下英子所著图书《断舍离》。山下英子举例说,她曾下定决心学英语,订了一年的英语教材,但一直没学推积在家里,每次看到那些教材,都倍感压力,后来干脆收了起来。过了很久再次看到,她毫不犹豫地把所有教材处理了,心里只觉得痛快极了。

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选择。对于一些搁置了很久的东西,总舍不得丢弃,留着却又发觉多余,这种感觉真的很不好。就像是有一双非常喜欢的`新鞋子,买的时候只注重外表的漂亮,没想到穿在脚上时间久了会磨脚,因此不可能再穿了,但是扔掉又觉得可惜。所以,每每打开鞋柜都会抱怨几句自己当初冲动的消费,顺势自责一下没穿两次的新鞋子就这样浪费了,进而导致心情也郁闷上一阵儿。这个时候,倒不如干脆一点,直接丢掉。也许丢掉的那一刻心有不舍,但是过后就不需要再为偶尔一次的错误消费,无穷无尽地自责,这样一想,心情却是舒畅的。

但是想到母亲勤俭节约了大半辈子,现在让她学会“断舍离”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过将家中堆积的那些无用之物若都能忍心丢弃,我想家里定能整洁的多。

只是,这还需要母亲自己说服自己,慢慢的学会舍与得。


关于断舍离的作文(2)

所谓断舍离,即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物品,脱离对物品的迷恋,从而达到舒适、自由的一种现代生活理念。“断舍离”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掀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有人说“断舍离”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人说“断舍离”着实有价值,但自己就是做不到;也有人说“断舍离”,想说爱你不容易,就让我的混乱生活继续下去吧……面对“断舍离”,我不禁要问:为何我们“断不掉、舍不了、离不开”?

物质丰富的现代生活,曾经历了贫穷、昏暗与痛苦。在老一辈人心中,贫穷是最可怕的。他们将对贫穷的恐惧寄托于无尽的保留中,总习惯于“留着、留着”。我的祖父就是如此,当家中的老式电饭锅被新型智能电饭煲取代时,他仍不忍舍弃那个老旧的物件。在他看来,留着的东西总会派上用场,而失去了却不能复得。万一出现变故,只能追悔莫及。我认为正是这些废弃之物的存在,使我们的空间变得杂乱无章,毫无生活的乐趣,但因为缺少“安全感”,“断舍离”成了一个颇具挑战的心理斗争。

“断舍离”的确能帮我们从混乱的物品中解放出来。但为何我们仍会对“断舍离”这种生活理念犹豫呢?因为有的物品看起来没有利用价值了,却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有人曾说:“当青春变成旧照片,当旧照片变成回忆,当我们终于站在分叉的路口,孤独,失望,彷徨,残忍,一扇窗打开了,那是成长。”也许,一张旧照片记录了回不去的青春岁月;一幅刺绣承载着亲人离世前给予的温情;一颗子弹头是一段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的见证。这些看来对现代生活毫无帮助的不需要、无用之物,经历了特定的事件,便被赋予了特别的情感,具有了纪念意义,因此变得难以“断舍离”了。是啊,有些东西的确没有用,但人们却将精神寄托在其上,若是将其“断舍离”,心便将无处安放了。因此,面对这些有着纪念意义的物品,我们不应舍弃,而要永远留存。

总之,面对“断舍离”,我们应当“去其糟粕”。那些老旧、淘汰之物,要尽可能地“断舍离”,以获得空间的自由,享受现代生活。若是永不失去,又怎得新生呢?至于那些具有非凡意义的物品,我们不能“断舍离”,否则就会带来悔恨。所以,让我们正面看“断舍离”,在自由、舒适的生活中尽情遨游吧。


关于断舍离的作文(3)

十年前,日本人山下英子在《断舍离》提出了断舍离的概念:断即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即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即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但五年前年这个概念才在中国被广为传播。

这是一本干货满满的书,理解起来很容易,但想要做到书中所讲的却很难。通过这本书大致可将断舍离分为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我们需要彻底地筛选物品,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判断标准来看待物品,所以在“舍”的开始,我们会觉得迷茫。已经下决心要把不用的东西丢掉,但要扔出去之前又心生怜悯“先放一下,说不定以后会用到”,往往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正视此时的迷茫。因为迷茫,所以总是不能干脆利落地扔掉东西,冗余的东西还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即便如此,也得想方设法与此时的迷茫作斗争,反复坚持实施舍离。慢慢的我们判进阶阶段,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果断下狠心的阶段。这时的我们能从“把这个东西送给用得上它的人”、“这东西就算留下来也没有任何人会用它”的方向做出明确的选择。而此时判断的速度相较第一阶段要快,甚至就连下决断本身都会让人觉得是前所未有的痛快。不达到这个阶段,谈收纳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换句话说,我们是物品的奴隶。只有物品减少到了自己可以把握的量,全都在自己的支配下了,我们才是物品的主人,才能达成先有自己,后有物品的状态。断物品是否必需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