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自我作文(精编8篇)
漫雪独思
2023-09-27 01:11:31
其它
其它

真实的自我作文(1)

曾经,我是那样羡慕李清照年轻时那“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快乐;曾经,我是那样折服于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狂放;曾经,我是那样向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适……多少文人雅士,才子佳人有着自己传奇般的人生,成为了人们口中代代相传的佳话。

然而,现在的我依然感叹于他们的人生,却也明白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我有我的世界,在我的世界里,我也会展现别样的精彩。

或许,我的志向没有周敦颐口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般高洁,但我的世界里,依然有一种小情怀。每天,我都会和朋友畅谈身边的事,或是难以抉择的,或是滑稽搞笑的,或是痛苦不堪的……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什么买新巧的小玩意儿啊,看热映的电影啊,和别人谈论着哪个有趣,哪个精彩,我也会盲从,和别人争着抢着做某些事,并以此为快乐;我也会跟朋友拌嘴或吵架,甚至于“君子动口亦动手”。有时,我的情怀显得平庸甚至低俗,可我依然觉得是那样的开心。

或许,我没有杜甫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而我有的,是一颗平凡却也丰盈的心。我只想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家看看电视,玩玩电脑,偶尔组装个模型什么的。我不是争强好胜的人,只喜欢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偶尔在某个闲适的下午,伴着咖啡的香醇,品着小说中扣人心弦的文字,听着MP3里令人陶醉的歌曲;或是在某个寂静平和的夜晚,和朋友环坐在槐树下,数着天上的星星,谈论着自己的前途,似懂非懂地思索着人生,这不是也很好吗?

我不曾想过有曹雪芹笔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般的财富,只是想和家人一起,过着最平凡的生活,感受最温暖的真情。我感谢我的父母,给予了我生命,让我能够体验世界的多彩与斑斓;我感谢我的家庭,给了我一个可以为自己的人生拼搏的机会;我感谢陪伴在我身边的人,让我感受到人间的至性,至美,至純;我同样感谢这个世界,给了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

我的世界,可能并不完美,可能还有太多不如别人的地方。可在这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我能欣赏到真实的自我,就像一团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真实的自我作文(2)

遇见真实自我你真锦绣作文

在学习、工作、糊口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认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朴利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顿的遇见真实自我你真锦绣作文,供大家参考鉴戒,但愿可以匡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遇见真实的自我,要从善良做起,把你造成的事,向主人说一句:“对不起,”而不是撒谎。所以,假如你想见到自己的真面目,那你要从“锦绣”开始做起。

遇见真实自我,你真锦绣。锦绣这二字要从做善事啊!匡助他人。

哎!我一出门就看见了“锦绣”。一个小姑娘看扫地大爷满头大汗,就拿出本要给老板的湿巾和矿泉水,塞进大爷的怀里,大爷感谢感动不尽,连忙道谢,那小姑娘咋办呢?被老板开除?哎,这也许就是世界角落中锦绣的景象吧!也罢。

有了锦绣还差一件,那就是真实的.自我,只有获取这两样物件,那你的身上就完整了。

真实的自我,我跨过山和大海,一个人影都没有。直到一位“神仙”,送了我一句话。回过头来,我脑袋里泛起曾经的画面。

在半岛里,有一件事情,是有些人不所知的,那就是同学之间的事情,这件事情看上去不大,但里面有着内心的老实,里面的主人公是“蜘蛛”,我们就是角色里的配角。

要说这件事,确实是我们配角闹的,连她的爸妈都来了,这件事闹大了,我们一个个低下头来,不敢面对正脸。

从那一瞬间,感觉心里有两大选择,一个是撒谎,另一个是真诚,那我就选真诚吧!在一次次讨论中,蜘蛛的爸妈放过了我们,这次真幸运。也多亏了真实的自我吧!

遇见真实自我,你真锦绣,从这两件事中我看见真实自我和善良的人,在现在懒人时代,已经没有人能做乐于助人的人和真诚的人,这也就是世界的人缺少的部门。我真但愿,世间处处有真情。


真实的自我作文(3)

真实的自我

美丽的花朵

开放过后就凋落

不只是为何

我永远是那么不受宠

被定义为白痴

有什么难过

只要不被忘记

再特别一点有怎样

我也是个淑女

怕被别人忘记

只得装的的大大咧咧的

女汉子一般模样

没有人真正了解我

只知我爱数学

我是真的爱么,答案是否定的

我热爱跳舞,热爱唱歌

这些有人知道么

我想卸掉女汉子的伪装

真正做一个淑女

只为了心中的那一片花田

种下最真实的花朵

永远都不会凋落的花朵。

真实的自我

我既没有婀娜的身姿,也没有美丽的外表,成绩不算好,也不算差。无须用那华丽的词藻来赞美我,也无须用豪言壮语来歌颂我。因为我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棵孤立草。

我很孤独。每一天,放学回到家,家里总是冷冷清清的,冷冷的饭菜,昏暗的灯光,照出来的是我孤单的影子。小时候我不懂孤独的含义,以为只是觉得无聊,就去找小伙伴玩;可现在长大了,不会再那么幼稚的去找别人的乐趣来填补自己冷淡的心灵,更不会哭着去找朋友倾诉衷肠。因为冷漠的我也总是喜欢自己默默地去承受一切,冷静地对待一切。

我爱笑,但也不能因此判断我是一个快乐无比的人。同学们总说我成天就会傻笑,对什么事情都“笑脸相迎”,因为这个,奶奶经常对我说“女子三笑为妖”这句古话。可我百思不得其解,总以为,多笑不是很好吗?电视上也说过,笑一笑,没有什么事情过不了。本来就是这样,把自己的不愉快抛到九霄云外,世上没有过不去的河,干嘛成天阴着脸?笑一笑会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

我爱看书。书是为我们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是人类走向成功大道的阶梯。她象一只小船,带领我们游向成功的彼岸。每当寂寞的时候,我的手里总是托着一本书,坐再书桌前,静静滴朗读着。读到精彩的地方时,我会把书放下,双手托腮憧憬当时的情景河未来。我读的书,不是世界经典名着,就是记载先一辈革命的丰功伟绩的历史书籍,因为我酷爱历史。

我也很坚强。我从小不喜欢与别人一起分担我的痛楚,包括家人。而我总是喜欢把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不顾一切地告诉别人听,把不悦藏在心底。我讨厌哭,特别是再外面。即使再心中默默流泪,也不愿意让别人看到我微弱的一面。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去打预防针,我从小遇到任何事情总是显得镇定自若,那次也一样。陪我来的奶奶再我耳边嘀咕不停,要我打针的时候不要哭,因为一点也不痛,我只是附声和着,心思早已不在这事儿上了。到我打针了,我按照护士姐姐的意思去做,一点也不像同龄孩子那样胆怯退缩。虽然我感到无比的疼痛,但也只是挤出了三滴眼泪,随即擦掉,给奶奶一个大而灿烂的笑容,朝她说:“真的一点也不痛呀”。从那时起,我便很佩服我自己。

这就是我,一个不加任何色彩而又真实的我!


真实的自我作文(4)

“你看,遥遥成绩多啊!你再看看你,那点比的上别人!”刚出门,就遇见了母亲的同事,正教训着自己的儿子。而我,却在一旁傻笑着,直到一个声音狠狠的震撼了我的心灵。

“你不累吗、”他看了看我,有些不在意,也许只是随便说说。尽管声音小的不能再小,可擅长观察别人脸色的我,也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你再嘀咕什么呢?快点……去上课啦!”母亲的同事只是一股劲的拽着她那十分不情愿的儿子与正和母亲去买小菜的我擦肩而过。

只是不经意间的回头,却似感熟悉。是啊!这不正是以前那个学习不是很好的我吗?以前那个淘气却又可爱的我吗?可是,我却又感到陌生了。另一个声音,凭空响起:不!那不是我!现在的我,才是真正的我!这个学习前五的我,在老师面前是三好学生的我,在父母面前是乖乖女的我,在同学面前那个光彩四射的我,这才是我啊!可是……我没有底气了,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垂死挣扎着却又无能为力,我到底是怎么了?

是啊,我找不到自己如此的反常是为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的纠结,以前的我,生活的指标无非就是简单、简单、再简单。可现在,我的思想逐渐变得复杂,让我很累,我开始学会伪装、开始学会如何和同学打交道,就像大人的世界,竞选班干部,以前的我,是无所谓。可是,现在却学会了去收买别人。

或许,按父母的角度去想,这也许是所谓的长大,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可这样的我,却让我很累,但又身不由己的去适应,直到变成现在的我,一个充满“心机”的`我。原来,成长也有“副作用”。

我开始变得虚荣,仿佛爱上了这种飘飘的感觉,每次老师在前几名叫到我名字的时候,我很不自主的认为;没有人可以超过我!当第一次有了这种想法的时候,我感到害怕,我这是怎么了?怎么会这样?可是,我逐渐被这样的想法征服,变成了,一个自己都陌生的自己,可是,着了魔,这种想法不自觉的已经深进我的神经。

我想,我多想给自己放一天的假,卸去伪装,找回那个真实的自我。


真实的自我作文(5)

从前,回忆是一片空白。久到理所当然的应该忘记,后来发现,我不是不记得,只是把这些埋在了心灵深处。原来我一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一个借口。

我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找借口,为了撒谎我承担不了的,我选择了逃避,不反抗、不去挣扎……,也许是命运注定了里吧。在人生的选择中,我想我会一次次的选择服从。

时常在看书中写满了一个个主旨为诚实守信的事,但那充满墨水的味道的中国字仿佛在张牙舞爪的嘲笑我,让我无可事从,那时侯总会安慰自已一下。

有向往却没去追求,因为这仅仅是向往而不理想,而我的理想有不是圣人,我一直在沉思着这样的……懦弱的活着,我对已经注定的事。不会像别人那样不顾一切的去拼搏、对我而言,那种类似于飞蛾火的`做法不是伟大的,只是一种愚蠢的想法。

后来,我以为我自已就这样事不关已,碌碌无为的过,平平凡凡的生活,但这也是一种在完成自已的理想吧,我对自已的了解不甘心。

我想让自已完美,但这也是想想罢老,我发现我好象没有任何的行动。束缚着我而且,并没有想要去改正,我想也许这是我在骨子里烙上的一个印记吧,没有去克服,但是我又不明白,也许这是借口。

我活在谎言中,从别人欺骗到我自欺欺人,最后我自已也在欺骗自已,其实我也不想这样,但是这又确实是我自已所做下的,每一次扯一个谎。我就会感觉自已活在这个纠结的世界,怎么走也走不出去,有时会想,这个世界本身就存在这个谎言吧,我有时还会想自已是在做梦,就像你认为活在充满阳光的光明处,旁观者却说、其实你活在阴影下。

那些书中记载的由运气的灵感来改变自已目前的处境,对我而言那些人的,人生就像梦境一般迷离到不可思议,我有时会怀着…的理想。然后自我解嘲;我的未来不会像那些人的曾经、早已流失了就像蝴蝶样美丽地飞,也就想红尘滚滚,你始终找不出两只相同的蝴蝶、古人说‘人生就好似一台戏,我们就是台上的戏子咿咿呀呀唱着戏的戏子,照着早已安排好的剧本演下去,是啊。’如果人生是一台戏,那我不想当戏子,编导就是我想要的职业,我要主宰自已、去创造自已的人生舞,演出自已的梦。

我想要是,是属于自已的那一片片天空,也许我回语无论次的、口无遮拦的。也许会变得心里不平凡,也许……但是对于未来,我始终会保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因为后来只是一个假设,却没有一个正确的假设未来是怎样的。

我没有远大的志向,也没有生存的目标,对我来说一切随缘,现在努力再努力,到最后得来的只是泛泛之辈,我不想在受打击,所以我不会为打击而埋没伏笔。

心中是暗暗的黑,找步到一丝亮光,以为现在的自已才是最真实的存在,未来永远也不会像曾经那样,曾经已过去了,而未来还没有到来,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先知的,就没有人完美,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就像你出去逛商厂时,上楼不小心被楼梯坎拌倒、树玉静风而止,属于你的你总会得到,不是你的不可强求,强求也强不来,命运只是在考验你会不会把握时机罢老,如果你不会把握好时机,那么也许你本该在17岁时就应得的东西,你却在25岁时才拿到本属于你的。

命运是平等的,你是否都得不到一人的命运的轨迹。

现在的我有珍视的人,有重要的人,于是我会小心翼翼的不让他们不受伤,即便会使我遍体鳞伤,因为有些人是羁绊,却不是说放弃就放弃的,我重要的人对我来说是我的全部,就像他们所说的,每个有良知的炎黄子孙都会保护好自已的祖国,即使倾尽所有一样……

旅人即使是四海为家的浪子,也总会回到自已的故乡,因为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心中的伤痛会随着光阴所流失,然后被抹擦掉,所以你也不必说人生若只如初次。


真实的自我作文(6)

在这里,我给大家看一下真实的自我。

我的名字叫丁乔力,热爱物理学和哲学,善于写作以及讲故事。我最崇拜的人是爱因斯坦,最喜欢读的书是《沉思录》,最爱观赏的电视栏目是《走近科学》。我性情温和但不缺乏大气,无论做什么都要追求完美。

我在六岁那年开始上学了,那时我最怕的事就是读书学习了。七岁时,我正式读一年级,那一年我获得了第一张奖状,此后我对读书学习有了一点感觉,但成绩一直处于中等,直到小学五年级时我才爱上读书学习,这一年,我很勤奋努力,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夺得总分班级第一名。

我勤学但不好问,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总是试着自己解决,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问老师和同学。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都很强,一遇到奇异现象,我便会立马查找原因;一有写作的机会,我便会在脑海中构思成精彩的故事;一遇到老师提问,只要心中有一点儿轮廓,我总能积极的举手发言。

我最大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因为哲学家要有卓识的远见,敏锐的思维,独特的视角和非凡的理解能力。为此,我不懈地努力着。

不过,我是一个缺点很多的人。我高傲自大,总是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自己还没有能耐,就学三国时曹操藐视天下英雄。我嫉妒心很强,看到别人有什么地方优于我,我便在心中极力的诋毁他;我自视为自己是男子汗大丈夫,以天下为己任,从来就不帮家人做一丁点儿家务事。我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做作业时总把题目抄错,写字还没有小学生漂亮、工整。我总是炫耀自己的“才华”,可总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总是被别人当着笑柄。我有许多的创意,别人说我异想天开。这也许是我最大的败笔吧。但是,我并不自卑。

就好像你看到的那样,这就是真实的自我。我虽然很“失败”,但是我一定会战胜缺点,实现自己伟大的理想。相信我吧,你以后一定会看到一个全新的我。


真实的自我作文(7)

1.为高考作文命题确定一个基本的内容取向。

笔者认为既然高考分省市自主命题制度将长期实行,既然我们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命题方向,我们就应该在尊重写作规律和有助于提高我省写作教学效率的前提下,为高考作文命题确定一个明确的基本取向。换一种说法,这个“基本取向”也可以理解为“鲜明特点”,也就是说,点,而且让大家都知道,从而形成对中学生写作的很强的导向作用。目的是让广大师生经过几年的思索和实践,知道在这样的一种基本取向内,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并且知道好文章应该是怎样写出来的,从而发挥出考试促进教学的良好效能。

这个“基本取向”不能狭窄,要有相当的丰富性;不能脱离实际,要与中学长期的作文教学保持很好的延续性;也不能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但不偏离,相反,还应是有利于我省全面推开的课程改革。因此这样的“基本取向”就只能是紧密联系生活,就应该是便于学生表现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所思所悟,便于学生写真实的自我。笔者感觉,从我省过去三年的作文命题来看,这一特色是不够明显的,因而有必要形成共识,以明确共同的努力方向。

能否形成这种共识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着能否把考试这一最重要的激励机制引入到教学中来。人都需要鼓励,需要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效。教师如此,学生也是如此。而高考的形式与成绩又是大家所极为关注的一件事情,在这件事情上,实在应该让大家方向更明确些,努力更富成效些。

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材。20xx年开始,我省各地市高一普遍选用的人教版必修教材有一个很大优点,那就是写作训练设计得比较好。例如第一册中有四个写作专题:

(1)“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3)“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4)“‘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每个专题又分三部分内容,即“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和“写作练习”。整个内容有很强的指导性,又始终以“写”为核心,很实用的。比较我们以往教过的写作“教材”,它最成系统,最好运用,尤其是它注重从基础抓起,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联系得比较紧密,是很难得的。有了比较理想的教材,我们更应该考虑一下,考试命题应如何与平时的写作训练结合得较好一些,如何让教材的优势在我们平日的写作练习中得到发挥。集中精力和明确目标,往往是办好一件事的有效方法。阅读可以有精读和略读之分,写作为什么不可以突出重点,着重培养最有用的那一部分能力呢?生活中退与进往往是相对的,乍一看,在一段时间内为考试作文命题确定一个基本的取向,好像范围有所限定,好像是一种退步;但如果它的导向性增强了,与基础训练联系得更加紧密了,学生作文因此更加本色了,更能反映他们的实际生活和真实面貌了,那就应该看作是一种进步。

我们现在其实很需要这种进步。

2.实现教师评文观念的转变,多鼓励联系生活的好文章。

说到教师评判作文观念的转变,我不由想起20xx年中考评卷中的一件事情。有一天,评一篇《语文为我们架起友谊的桥梁》的作文时,老师间意见有些分歧。作文内容是写“我”(看得出,“我”是一个腼腆的姑娘)原本不喜欢语文,上了中学以后对同学、对环境也都感觉有些不适应,尤其是对同桌,更感到与自己性格差异很大。有一天老师要求写作文,题目是《我的同桌》。“我”一时竞不知从何下手,可同桌却写得很快,不但写出了“我”的很多优点,而且写得很像“我”。“我”读了很受触动,便也认真地写下了自己的这位同桌。两个人通过互看作文一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从此便经常交换阅读。这样,“我”不但培养起爱写作文的好习惯,还因此而有了一个好朋友。当时一部分老师感到这作文写得很朴素,很实在,还很有性格特征,是一篇好文章;尤其是感觉作者对“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很真切,在领悟力上也显得很突出,更应当给予鼓励,可判为一类卷。可也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它行文较粗糙,语言也不很美丽,应评为三类卷。我觉得这个例子表明教师在评文标准上其实是存在着一些差异的:一些人较注重语言、形式,一些人则更看重内容、情感。由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一时很难做到文质兼美,于是老师们的意见就难免会有分歧。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有两类文章同时出现在教师面前,一类是生活气息浓郁,兴致勃勃,而语言切相对幼稚;一类是文化色彩明显,语言也相对精致而“成熟”,但却有较多的模仿借鉴痕迹,那么教育更看好哪一类呢?――实际情况是往往更多地肯定后者而忽视前者。这当然很值得商榷。但现在的情况是教师的喜好对学生平日的写作正在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反映为他们的作文状况。

评文标准的转变其实取决于教学思想的转变。大家,写作的核心过程就是学生实现“双重转化”的过程。即学生首先要有从现实生活、从所闻所见的客观事物实现向思想认识的转化,然后才会有从认识、情感向文字的转化。在这双重转化中,第一重是基础。第二是关键;第一重联系着更多的人文性,第二重显现着更多的工具性,都是不可或缺和不可偏废的。但现在的情况是,因为第一重转化关系着人的整体提高,非常困难,而且不是语文一个学科就可以承担得了的,因而大家就容易把注意力放到我们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第二重转化上来。但没有第一重转化就没有我们所期望的第二重转化,因此我们往往对学生所写内容感到不满意。现在我们要实现教学思想转变,就是要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无法回避,也不应当回避的,不但不回避,相反,还应看到它为我们语文教师展示才华和对学生施加影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记得顾振彪先生曾经说:学生对写作没兴趣,是因为没有“动情点”,而没有“动情点”又是由于思想和情感境界比较低下的缘故。因而培养写作能力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境界,促使他们从根本上提高的过程。这当然很不容易。也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这表明,要承担起我们应当承担的工作,对我们教师来说,又首先面临着一个再学习和再提高的任务。而且牢固地树立起这样一个观念,对我们教师来说,或许还是最为重要的呢!

3.在日常的读写教学中处理好以下三个环节。

如何在我们平日的作文教学中更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更多地认识社会,也认识自己,从而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与思想意识获得同步提高呢?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处理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显示作者是如何联系生活的,高考作文指导《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自我4》。也就是说,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文章的写法,还要让他们感受其中的生活和作者的情感。例如教《社戏》这一类课文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问学生,作者认为一个男孩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是学习吗?是长相吗,是搞好人际关系吗?都不是。作者用自己的描写表明,一个男孩子的最可贵的品质是能干,是热情,是无私,是对他人的体谅。作者认为“双喜”、“阿发”等小伙伴是具有这些品质的,也正是因为跟这样的一群小伙伴在一起,“迅哥儿”才感到那夜他看了最好看的戏,吃了最好吃的豆。同样,教《藤野先生》这一类课文时,我们是不是又可以问学生,作者心目中一个成年人的最宝贵的品格是什么,显然,那是藤野先生的正直。这种正直表现于他对学业的专注,对事实的尊重,尤其表现于他的平等待人(哪怕对方是一个弱国的青年),于是他成为鲁迅心目中最可敬重的人。阐释课文中的这些观点,这些看人看事的角度、方法,正是把教书和教学生认识生活结合起来了。经常这样做,就能给同学们一些启发,就能让他们在生活中有类似的发现和感悟,就能让学生在读和写的过程中有发现的乐趣。

在课本中,像这一类能给人以启示,能教学生如何去感悟生活的例子其实是很多的。像《背影》一课,它告诉我们,苦难可以聚拢亲情,感动需要背景。试想,如果没有家庭的一连串的不幸,没有作者父子对未来的共同的迷茫,和他们彼此间黯然伤神的离别,又哪有“我”面对“背影”的感动?像《最后一课》,它告诉我们,感动可以激发感动,而美好的情感又可以在瞬间把一个普通的人照耀得非常美好。不是吗?正是由于有了韩麦尔先生的感动,于是才有了小弗郎士的感动;正是由于有了爱国情感的照耀,于是韩麦尔、小弗郎士等这些非常普通的法国人才一下子显得十分美好。老师们倘能经常地引导学生去认识课文中的这些思想内容,实际上也就是在教学生如何发现和捕捉感动,就是在教学生如何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美。一句话,这样做,就是把生活引入了我们的阅读教学。

二是引导学生借鉴阅读而进行写作。把生活引入阅读教学是把它引入作文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的规律之一,就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较充分的联想、感悟、融情、共鸣。怎么联想?由文字符号到实际生活,由课本内容到自己的所闻所见。要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见闻、记忆“移人”到文本中来,并形成习惯。感悟什么?感悟文中所叙事件的意义,所些人物的性格,体会文本的主旨,并习惯于把它当成活活泼泼的生活来看待。同样,所谓融情,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融入自己在生活中对类似人物、事件的真实感受;所谓共鸣,就是指在文本的启发下,使学生内心原有的情愫、感受在共识中进一步得到强化。――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的写作也就有了很好的借鉴。因为经验告诉我们,阅读中善于“联想”的人,写作中也善于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经过提炼而写人文章;在阅读中善于感悟的人,因为有这种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基础,在写文章时当然也会有较明确的主题意识。同样,那些在阅读中善于融情,并经常能获得情感共鸣的同学,在写作中自然也更明白渲染的作用,更会重视细节的描写效果,更会抒发自己的感情。总之,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借鉴读而学会写。读,倘若善于联系生活;写,自然也不至过于空泛。例如在现今的“话题作文”中,面对着一个个很宽泛的话题(宽泛是“话题”固有的特点),学生们往往不知从何下笔。像“开始”、“等待”、“细节”、“名与实”、“进与退”等话题,都曾使一部分同学感到很为难。这时,那些善于联想的同学,那些善于向生活索取素材和获得感悟的同学,就显出自己的优势了。他们往往先是运用自己的积累给“话题”注入一些相关信息,使之由宽泛变为具体,然后再围绕着这个经过改造的新话题来选择可写的材料。如将“开始”改造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将“等待”改造成“等待是成功的要素之一”,将“细节”改为“细节决定成败”,将“名与实”改为“实至自然名归”,将“进与退”改为“进退之间便成节奏”等等。由于这种改造能使他们选择材料的方向变得明确起来,于是可写的材料便常常会“自动地呈现在眼前”(学生语)。尤其可贵的是,有了可写的材料以后,他们还能运用自己的习惯,想想这材料(材料记叙的是一种生活现象,而生活现象也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到底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然后再以这生活的启示为中心去连构行文,效果往往很好。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学生是可以通过对读的借鉴而领悟写作的正确方向的。

三是要让学生明白,作文的根本目的在于与他人进行交流,因而应尽量表现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要告诉学生,这种观察应是真实的、细致的、独到的和富有启示性的,这种思考应是诚实的、清晰的、合乎逻辑的和耐人寻味的。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针对现实生活的,因而文章中应有涉及生活的实际内容,应有针对这一内容的内心体验。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有的积累、思索、体验,都应服务于这样一个目的:对生活、对社会、对宇宙、对自身形成较真实和较深入的认识。这才是青少年体现于文章的最有价值的聪明,这才会给我们的交流奠定较高的基点。现在多数学生最缺的就是这种认识,他们只注重主观感觉,而不重视客观世界,把幼儿时代“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定势延续到了中学时代。由于只重主观感觉,于是便觉得实际生活中的所闻所见跟写文章没有关系,便觉得生活中没东西可写。勉强去写当然也只能是发一点感慨,只能是“借鉴”他人的文字——或是想象一个情意浓浓的画面,或是描写一个发生在外国的故事。这样对现实生活总是隔着一层,自然也就难以有所“发现”,难以展现中学生本来所具有的聪明。现在有些学生为了早见成效,喜欢模仿,这虽然也不失为一种学习方法,但它却只相当于绘画学习中的“临摹”,而不是“写生”。这样做或许也能够看到别人在生活中的发现,看到别人的某些聪明,却难以表现自己的独到感悟。尤其是难以“发现”生活的乐趣。为什么我们常常感到一些同学的文章内容稚弱,气色苍白?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文字的背后缺少敏锐的目光,缺少鲜活的思想。

事实表明,只要我们的引导是正确的(同时还得有点儿坚定),学生在生活中其实是很能有所发现的。记得有一位学生写自己的奶奶信教,原来用不以为然的语气来写,有一个先人为主的概念,于是就写得很一般。后来笔者让她增添细节,让她融人自己的真实感受,文风就变了。其中既有对奶奶“虔诚”、“执著”的描述与感叹,也有对长辈皈依“我主”的思索与质询,显得很沉实。而好文章往往又是可以带出其他好文章的。另一位同学于是写自己的姑姑,命运多舛,长年吃素,最终憔悴而死。难得他在结尾处还引发出自己的三重感慨:即一方面是姑姑临死时对亲人的依恋,另一方面则是亲人(也就是作者的父母)只希望姑姑“上天”后“保佑”自己的“错位”,以及作者对姑姑凄凉一生的深切悲哀。记得念这些作文时,不但同学们神色凝重,就连我们这些成年人也是深受触动的。

笔者常想:如果这样的学生能多一些,如果这样的经历能多一些,我们语文老师该是多么的幸运啊!生活中,为什么我们常常感觉自己不够走运?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也许就在于我们还不是那么坚定。我们往往在身不由己中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同时又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另一套做法。于是我们便常常感觉尴尬和苦闷。现在,倘若我们众多的语文教师确实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并且还能旗帜鲜明地加以提倡和热情洋溢地予以实践,尤其是我们相信这样做可以和考试有很好的衔接,相信学生坚持这样的练习将可以获得很好的回报,我们将会是多么快乐啊!

从20xx年开始,我省已加大了作文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相应的,作文教学也引起了人们的更大的重视。笔者以为这实在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变革。虽然它的继续推进还需要一些相应的条件,虽然它的深远影响还有待于更多的时日才能充分展现,但对我们语文老师仍不失为加强作文教学的难得机遇。我们实在应该及时抓住这一机遇,尽快改善中学生的写作状况。不但努力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而且致力于改善他们的文风和精神风貌。如此,则不但作文考试将更具信度,就连我们语文教师平日的工作也会更显有益和有趣吧。


真实的自我作文(8)

三人的生意不难想象.大概没人会真正相信前两位裁缝门前的招牌:"目标"太远,不现实.大多数人宁愿相信第三位,因为他离真实的自我最近,相比之下更为亲切可信.若是第三位挂出了诸如"全世界最好的裁缝"这类招牌,这竞争怕是没完了.正是因为他在这样的世界中没有迷失自我,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从三人中脱颖而出.可见,做真实的自己有多么重要.

做真实的自己,才不会在这个世界上迷失自己的方向.

现代人越来越像社会这台高速运转机器上的零件,不断被打磨成"制式"型号.真正自我的人已变得越来越少.时常有人在闲暇之余回顾往事时会发出" 这是我吗"的感叹.许多人正在变得离自己越来越远.更有甚者,多少人先把自己弄得不成样子,再去压倒别人.这样的恶意竞争在当今比比皆是.而第三个裁缝的明智之处,就在于他能认清自己是"本街"的裁缝,而又自信是"本街最好的裁缝".

时常有人会叹息这个世界充满龌龊,这个社会满是畸形.人们在叹息和抱怨的同时,也在逐渐迷失,因为他们失去了内心的一分属于自己的平和.而第三个裁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以一种难得的平和心态,直面那种喧嚣而浮躁的竞争,做了一回真实的自己.

坚持自我是一份信念.这是屈原的"葬身鱼腹",是陶渊明的淡泊明志,是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是川端康成对美的执著……现代人早已渐少了这些信念,现代的社会也少了些对个人的尊重.但这些都不是人们迷失自我的理由.缺乏信念固然遗憾,内心的失衡也使许多人放下了自己的底线和精神,而刻意对自己进行"改造".须知,心境对人是重要的;人生的"境"要靠自己去看破.心境的背后则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这个世界有多少人是非不辨,贵贱不分.与其说是素质低下,不如说是内心空虚,因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迷失了自己.

诚然,保持自我并不是食古不化,更不是单纯的保守或封建."自我"只是个人的态度和原则,现在流行"与时俱进","自我"同样可以有所变化.变化之"度"也只有个人心中有数了.

有人问:将来做什么答曰:像第三个裁缝那样,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