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通济(通用13篇)
律政先锋-
2024-04-12 01:04:47
五年级
其他

行通济(1)

元宵节下午,李老师带着我们去行通济。

路上,有许多地摊在出售风车与生菜,卖主高声吆喝着“风车转转,转来好运!”“生菜生财,快来买哟——”高音喇叭一会播放着“行通济,无闭翳”谚语和温馨提示,一会儿响着喜庆的岭南音乐。人们用笑容和祝福互相打着招呼,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今天的通济桥到处都是红彤彤、金灿灿的。路两旁的树上、灯柱上,两旁人家的门上、阳台上,到处都是红彤彤的灯笼。通济桥牌坊也与平日的不同,牌坊前树起高高的柱子,柱子上贴上大红的对联。柱子和牌坊之间高高拉起一根根绳子,绳子上挂着一个个足球般大的红灯笼,红彤彤一大片。走到牌坊前,人渐渐地多了起来,越往前走人越多,到了通济桥上,行人接踵摩肩,十分拥挤,自己根本不用迈步,都会被人群推着走,既拥挤又令人兴奋。

走过通济桥,远远地看见生菜池旁围了一大堆人。有人闭着眼睛,双手合十,将随风旋转的风车夹在手间,在祈祷来年事事顺意,好一会儿睁开眼睛,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手里拿着生菜的,纷纷向那棵大生菜雕像上方扔去。只要有人扔到顶部,就会跳起来大喊:“我扔中了!好运好运!”见状,我也闭上眼睛,站在池边许下了新年愿望。

在回校途中,我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在行通济过程中……


行通济(2)

星期二,我们小组组织大家参加了一年一度的行通济。

行通济是佛山的传统民俗活动,几乎每一个佛山人都参加过。走在去通济桥的路上,我们看见了一大堆人,有外国人、外地来的游客和一些大公司的人。他们手拿着风车,举着自己精心设计的旗帜,浩浩荡荡地走向通济桥。一位大爷身上带着红围巾,手拿着大风车,看上去好像是小学生,感觉好喜感哦!

快了!快到通济桥了。远望通济桥那边人山人海,桥四周都插着风车,往里面走,两边也插满了红色的风车。风儿吹过风车转了起来,两边风车好像一条长长的火龙。我和小伙伴们一人拿着一个大风车,将它高高举起,挤在人群里,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了。

通济桥长大约有30多米,宽10米左右。桥上的人非常多,我仰头往上看的时候,感觉太美了!通济桥上面全是红风车,风儿吹来,转动的风车像是红色的海浪,美不胜收啊!

好不容易才来到了扔生菜的地方,我买了一把生菜,把生菜一扔,立刻开始许愿。这时一大堆愿望涌进我的大脑里,要选什么呢?对了,我希望我们家庭幸福!爷爷奶奶长命百岁!

热闹喜庆的行通济啊,我希望我许下的愿望成真。


行通济(3)

元宵节到了,又可以去行通济了。我们五年级同学一起去行通济。

路上,许多卖风车的铺子,五颜六色的风车们,在微风中跳起了圆舞曲,风车像海里的鱼,在人群中涌动翻滚,我和同学们继续他的欢快的步伐,向通济桥走去,看到消防队员,看到了卖风车的志愿者,还看了一位中年大叔,拿着一个大风车,大风车在微笑中不停地转,格外耀眼。

通济桥的周边张灯结彩,旋律优美的歌曲在通济桥上方回旋。桥边的墙上挂满了以前行通济桥的图片,贴满了福联,通济桥牌坊前挂着一大片红灯笼,我数了数大约有好几百个红灯笼,从上面看就像一张红色的网。还有许多闪着灯的小风车,风一吹,一个个转了起来。通济桥牌坊上写着六个字“行同济,无闭翳”。

这里人山人海,我被人群包裹着向前走。随着人群的移动,我们终于上了通济桥。人们一边走一边热闹地聊天,说着笑着不停地拍着照,热闹极了。通济桥旁电视台的摄像头不停地拍照,班里的同学一看到摄像头就举起手欢呼,不够高的同学就把风车举起来,生怕摄像头错过了自己。人太多人了,被人踩着脚后跟是常用的事,有些小个的同学就直接被人群裹挟着挪动。

顺着通济桥走去,我们来到生菜池前。看到很多人手里拿着生菜,生菜上系着利是封和香。如果人们把生菜扔到生菜雕像顶上就会欢呼,生菜谐音“生财”。我们在生菜池,许了一个愿就返校了。

回到学校,耳边还能听见行通济的热闹的声音。


行通济(4)

元宵节到了!我们又可以行通济了!

行通济的人真多呀!路边,站着许多不同单位的叔叔阿姨,有的披着红彤彤的围巾;有的举着牌子;有的举着金色的风车……牌子的内容也很热闹:有的写着“温暖大爱”;有的写着“低价闹元宵”;还有的写着“心想事成”……一位叔叔特别有趣,脖子上挂着一条红色的围巾,手上举着粉嘟嘟的牌子,上面写着“身体健康”。

同济路上方拉着红彤彤的横幅,写着“祝全体人民身体健康”“祝全体人民心想事成”“祝全体人民合家幸福”……就像一大片红色的海洋,一会儿风平浪静,一会儿汹涌澎湃。

来到通济桥前,才真正感受到过年的喜庆。一抬头,我被通济桥前的风车与灯笼吸引住了。风车有的是红的,有的是黄的,有的是绿的……风车在微风中快乐地旋转,像一张五颜六色的的网,捕抓住那些不好的记忆,让人们变得开心快乐起来。风车网前面的红色架子上,贴着红红的大横幅,上面写着“禅城区市政府祝全市人民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通济桥牌坊前是黑压压的人群。我挤在人群中,常常被后面的人踩着脚后跟,被人群推着走。我和同学们举着风车,有说有笑,随着人流往前面移动。旁边的吕锦鸿举着金红相间的风车,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嘴巴张的得大大的,全都是喜悦。

过了通济桥,来到生菜池前,许多人都买了生菜往前面的生菜池扔生菜。虽然我们没有买生菜扔,但是我们都很虔诚地许愿。我和瑜欣和泳琳两手合十,闭上双眼许愿:我希望我今年学业进步,身体健康!

回到学校,耳边还听见行通济喜庆的音乐……


行通济(5)

今天,我们班同学一起走通济桥。真太高兴了!

市政府旁边的小花园鸟语花香,红的、粉的杜鹃画开了,紫荆花开了,美极了。我们一路走过,许多人笑着看我们,纷纷举着手机给我们拍照,许多叔叔、阿姨举着风车感受着节日气氛,许多警察叔叔在路上巡逻。我还看见一位漂亮小姐姐给小朋友派小风车,小朋友脸上就像开了一朵花。

来到通济桥前。快看!柱子上包满了金红色的纸皮,插上风车,有七色风车,喜气风车,幸运风车……据说,风车一“转”就可以把好运传递大家呢!看,一位老奶奶一边卖风车,一边喊:“生菜,生菜,生财生财。”一位小女孩一手拿风车一手拿生菜骑在爸爸肩膀上准备往“生菜池”扔生菜。虽然她没有扔上,但是从她笑容上就能看出她的开心。

同学们一会儿挤在桥上看两侧雕刻着的各神仙法器,一会儿仰头看头顶红彤彤一片的大灯笼。同学们随着人流叽叽喳喳移动,好像在巨浪中欢悦的鱼儿。

晚上十点,人群还未散去,人们手中的灯笼照亮整个佛山禅城。


行通济(6)

佛山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元宵节活动,可要数佛山民间自发的“行通济,无闭翳”活动。元宵节自清晨到夜幕,几十万人不约而同地来到佛山通济桥前,呼朋唤友,或者一家老小,每人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传承400年的从未间断的习俗在继续演绎。 人们汇入拥挤的人潮,施施然迈过通济桥牌坊,口中默念“行通济,冇闭翳”,祈求时来运转……

“行通济, 冇闭翳”的谚语在佛山尽人皆知,意思是走走“通济”,就没有烦恼、忧愁,事事顺利,“行通济”这一民间活动寄托着佛山人的美好祝愿。我也有过一段走同济的经历。大概在三年级时去的。那时我拖着爸爸妈妈的手,从家里步行到通济桥,一路看见许许多多的人也在赶往通济桥。还没到通济桥,已经人山人海了,人们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后跟。我们一家三口仅仅是“海”里的一滴水。爸爸想让我看清,走通济桥时的热闹情景,便让我坐在他肩膀上,我在爸爸肩膀上喊道:“驾——”爸爸便快速向前走几步,在肩膀上的我开心的笑着。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通济桥的牌坊下,牌坊上高高挂着“通济”的木碑额,稍下一点有一对对联:

左联是“济万人之来往曲桥跨水艳称村尾垂虹

右联是“通七堡之游行逸客寻春任得渡头饮马

过了牌坊,上桥前还要跨上共九级的桥头石级,过了祈求消灾、寻求平安桥,下桥的石级有十三级,代表“九出十三归”,我们都拿着过桥必需品:我手举着带帆船平面模型的风车,风车在微风中呼呼地旋转着,妈妈看了就告诉我:“风车转了下一年我们全家将会一帆风顺、风车转来好运了。”爸爸妈妈手提着生菜和葱,“生菜”也就是“生财”的谐音,所以爸爸妈妈都希望在下一年发大财,他们提着葱,是因为“葱”字跟“聪明”的“聪”是同音字,爸爸妈妈希望我聪明伶俐,而就我寄托着他们美好的祝福。我骑着“马”“咯得,咯得驾”的喊着,不知不觉地来到了“生菜池”,我们默默地祈福把“生财”带回家。绕过生菜池就差不多走完通济桥了。我的那匹“马”也累了,便从他身上下来,我们一家三口就带着祈福和生菜带回家,一路有说有笑的。第二天妈妈就煲生菜鱼球粥,喝过粥后就要开始新一年的新工作、新学习和新生活了。

后来的几年我没再去行同济,但在元宵那天我必定会看行同济是的现场直播。同济桥上依然是那样的热闹,壮观……


行通济(7)

元宵节到了,我们可以行通济啦!今天,我们五年级同学一起行通济。

出了校门,人行道上有许多人。他们穿着各式的新衣服,举着各种各样的风车。他们举着横幅,横幅红底黄字,写着祝福语。

街道上有卖风车的小摊,各式各样的风车让人看花了眼。不只卖风车,还有生菜、宠物、发饰、挂坠、玩具。一位卖生菜的老奶奶的店前贴着:买生菜,生财!

绕过市政府,走了一段路就看到通济桥了。通济桥上有好几百个红灯笼整整齐齐高高地挂着。红灯笼后是彩色小风车,飞快转着,形成了一个个彩色的球。牌坊前挂着大横幅:“禅城区政府祝全市人民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人们举着风车往通济桥移动,风车转了起来,阳光照在转动的风车上,显得格外耀眼。风车已经看不清了,只见一个个球挂在绳子上。桥上人山人海,人们肩膀碰肩膀,鞋子碰鞋子。桥边有一台摄像机,楼顶上也有,大家争先恐后对着摄像机做鬼脸。

生菜池前,大家纷纷把生菜扔向大生菜雕塑上。不用看,光听到“耶,中了!”的欢呼声就知道有人投中了。生菜“生财”扔中的人带着满满的希望回家了去。

路口,人们分成了两股红流向左、右两边流去,人群慢慢分散开来。

回到了学校,耳边仍回响着人们的欢呼声。


行通济(8)

终于盼到了元宵节啦!我们又可以行通济啦!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去行通济,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排着队出了校门,向通济桥进发。

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大家叽叽喳喳地讨论着通济桥到底有多热闹。看!马路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条幅,行人道上站满了许多来行通济的队伍。有格力的、苏宁的、美团的……他们手上举着各种风车,还举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广告牌子。看!还有外地的旅行者呢!

大约十五分钟后,我们走到了通济桥前。一个巨大的牌坊映入眼帘,上面挂着大约有几百个灯笼,灯笼前还挂着一串又一串的大风车。牌坊整个呈红色,再配上南瓜般大,火焰般红的灯笼和五颜六色的风车,到处都洋溢着一股喜气、祥和、热闹的气氛。

走上通济桥,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人,人流络绎不绝。兜售风车的摊位密密麻麻排列在大街与通济桥的两旁,俨然成了人与风车的海洋。

风车、生菜是行通济的吉祥物。人们一手拿着风车,一手提着生菜,随着人流挤过通济桥,来到桥西头的生菜池,把生菜使劲地往生菜池里扔。他们都希望把生菜扔到生菜池中那颗巨大理石生菜的最高处,把好运带回家。我们在那里呐喊助威,大家都融进了这欢乐的笑声中。

时间过得很快,该回学校了。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通济桥,明年再来吧!


行通济(9)

今天,是一个让我十分激动的日子,也是一个让全班同学十分开心的日子。“今天的行通济之旅开始了!出发!”老师话音刚落,我们便高兴地向通济桥出发。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在三千四百米的路途上,我们聊了不少东西:什么一会儿在通济桥上可能会被挤成肉饼啊,什么通济桥的生菜可以养活一村子的人之类的。走了一小会,我看见了许多由一些公司组成的行通济队伍,有国美电器,有市政府的……呀!竟然还有“歪果仁”(“外国人”的谐音)!看来大名鼎鼎的通济桥名气还传到了外国呢!

站在通济桥前,我放眼望去,桥上人头攒动,人群如潮水一般在通济桥上流过。在这么多人里,我好像不用走,人群就把我往前推动。在桥上,我看见了许多的摄像头,当它转过时,我便努力踮起脚尖,让它可以拍摄到我,让我上电视。

下了通济桥,我们就到了生菜池前。这里围着一大群人,我粗略地算了一下,十分钟里大约有三十多棵生菜飞进了白菜池里。

回学校走的是一条小路,道路两旁是各种各样地摊,里面有卖挂饰的、有卖小零食的、有卖用铁丝做成的装饰品的、有卖植物的、有卖风车的……什么都有。微风徐徐吹过,各式各样的风车便慢慢转了起来,像许许多多的小旋风,看起来很喜庆。

大约走了十来分钟,我们就回到了教室。去通济桥时,我的心中充满了烦恼。回来时这些东西都消失不见了。这就是“行通济,没闭翳”吗?


行通济(10)

盼望着,盼望着。行通济的这一天终于到了。

一路上,看见许多人的脖子上围着大红围巾,许多人都举着格式各样的风车,乐呵呵地与他人聊着,走着。路边有许许多多卖风车的摊位,上面插着各式各样的风车,风车被风吹得“呼啦呼啦”转,好像大声欢唱着喜庆的歌。

不一会儿,我们便到了通济桥的牌坊前,“通济”两个金色的大字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红灯笼被吹得摇来摇去,好像为我们欢快的舞蹈。风车一个连着一个,“呼啦呼啦”地转着,好像在乐呵呵地笑着。

通济桥上,人群熙熙攘攘的,全城似乎都出动了。儿童、大人、老人,就连行动最不方便的残疾人也来了。每一个人脸上泛着红光,一位正在哭的小婴儿看到这样的情景,眼泪也没了,眉毛弯了起来,拍着手,嘴里“呀呀”地说着。大概,他正在表示心中的激动吧。

下了通济桥,我们走到生菜池了。因为没有生菜扔,我们就开始许愿。我们双手合十,眼睛轻轻闭上,认真地许着愿望。许完后,又非常诚恳地看了一眼,祈求马上实现。

绕着通济桥走了一大圈,我们要回学校了。金色的风车却一直在我脑海里转动。


行通济(11)

今年元宵节,我们行了通济桥。

下午两点钟,人行道上就挤满了“格力”“工程制作”等公司的职工们,他们披着红围巾,举着风车和广告牌,原来,他们也是来行通济的!道路上每隔几米就有一个通济桥的指示牌,道路中间的树和人行道上的树上挂着横联和红灯笼。指示牌是红底黄字,横联也是红底黄字。

路上到处都是卖生菜和风车的,愈靠近通济桥就愈发多。通济桥周围的小道都变了,到处都有红色,几乎什么都以红色和金色为主。

一跨进通济桥小广场,就发现这里是一片风车的海洋。各种祝福语都有,如“风车转,好运来”“行通济,无闭翳”等,也是红底黄字。树上挂有喇叭,路上架着直播机,楼顶上站着扛摄像机的摄影师。

通济桥上更是拥挤。密密麻麻的人,穿着各色衣裳的男女老少举着各种款式男女老少,说说笑笑,好不热闹!风车以红色、金色为主,金灿灿、红彤彤,非常喜气!

在往前走,就是生菜池了。人们买了翠绿的生菜,再在上面绑上艳红色的红包,往生菜池里扔,有的扔远了,有的扔近了。光听声音就知道了“中了,中了”“轻一点嘛”……不久后,生菜池里就堆满了生菜,特别是顶上,都已经堆成厚厚的一层了!

夜深了,通济桥依然熙熙攘攘,红红的灯笼照亮了整个夜空。抬头望天,今晚的月光也特别明亮!


行通济(12)

近日,佛山传媒集团联合报道组专门采访了知名民俗专家,揭秘“行通济”有趣的缘起和演变。

■缘起:

“行通济”缘起明代

台阶数寓意“九出十三归”

通济桥是佛山最早修建的桥梁之一,建于何时已无从考究。明朝户部尚书、乡人李待问回到佛山,见此桥年久失修,于天启五年倡建修桥,翌年建成并取名“通济桥”。

“行通济何时成为佛山人的习俗已经不可考了。不过,根据我们的研究分析认为,可能是从明清时期开始的。”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认为,这一结论,是根据通济桥的时代建筑文化特色而考证的。

“通济桥的上桥台阶数是9,下桥台阶数是13,寓意九出十三归,这是典当行的行规——九块钱买的东西要用十三块赎回,也就是‘小本大利’的寓意。从明代开始,典当行在佛山是非常盛行的。”余婉韶说,通济桥如此设计寓意了外出的人们都能够顺顺利利,赚大钱回家,这说明通济桥的习俗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程度是有关系的。

余婉韶说,当年通济桥上的一副对联则说明了通济桥的地理位置和为何要建这座桥。这副对联的上下联分别用“通济”开头,以前通济桥的桥头有个通运社,是一个土地庙。桥尾则有一座南济观音庙,南济观音是白衣观音,是求福求子的。通济桥横跨佛山涌,是佛山的水上交通要道,更是佛山商贸交流的重要通道,无论进京赶考还是出外做生意,都要经过这里。因此,佛山商民为求来年生意顺境,便行通济桥讨好意头,逐渐成风,便有了“正月十六行通济,行过通济冇闭翳”之说。

余婉韶认为,从这副对联的下联就能看出珠三角岭南文化的特征。“济祠联广宇,康元社稷共升平”,寓意了通济桥虽然只是一条桥,但它却可以“联广宇”:从这里出发,水道通向全国各地,可以看到整个天下,行通济就能够和谐、天下升平。

生菜寓意“胜意菜”

行完通济要拿回家

佛山人“行通济”,最大的特色就是要带风车、风铃和生菜等吉祥物。不过,余婉韶却表示,“买生菜”的确是“行通济”的习俗,但带风车和风铃却是后来逐渐演变出来的。

“旧时行通济,生菜被叫做‘胜意菜’。行完通济,买棵生菜带回家,寓意这一年都会‘万事胜意’。”余婉韶说,至于“扔生菜”的习俗则是人们的误解。据她考究,“扔生菜”是上世纪80年代后恢复“行通济”后才出现的,当时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佛山工作,参与“行通济”,一则不了解佛山的习俗,二则因为家不在这边,觉得拿了生菜没用就随手一扔,久而久之,就成了个“美丽的误会”。

个人祈福到通济天下

随着时代的推进,“行通济”也在不知不觉中演变着,在政府与传媒的积极引导下,这项古老的民俗被融入了更多的时代元素。

“行通济”民俗活动原为禅城及周边乡人的自发祈福活动,在政府的引导下,把古老的个人祈福活动注入了慈善募捐新元素,体现“通济天下”的精神。如20xx年举行了“佛山市献爱心捐善款元宵万人行”活动;20xx年禅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制作了大型生菜灯,倡导引菜(财)归家,并把生菜灯拍卖所得用作善款捐献给佛山福利事业;20xx年更组织了“畅行通济·引财归家”——万家通济系列文化活动,为古老的习俗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行通济”民俗活动体现佛山人“和谐”、“仁爱”的人文意识和价值观念。这种自发的民俗活动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吸引四面八方群众参与,从10万人行通济,到20万人行通济,再到20xx年的40万人,20xx年更是达到了创记录的53万人,本地人和外地人共同经历佛山的发展,共同分享佛山今天的成就,共同期盼佛山美好的将来。“行通济”大大增强了民众对佛山的认知和认同感。

不过,“行通济”延续至今几百年,一直没有变的就是每年几十万人行通济都平安无事,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对此,余婉韶也深有体会,“这不能不承认行通济真是一种淳朴的佛山的地地道道的良风习俗,是人们一种对和谐幸福的企盼。”

开辟旅游点宣传佛山优良风俗

“行通济”延续几百年,从建国后一直保存至今,余婉韶认为,政府支持必不可少,也应该给予更大的支持。

“‘行通济’是佛山人非常淳朴的习俗,这种习俗促进了人们的和谐相处,促进了民间的友好来往。”余婉韶建议,应该把行通济扩展成为旅游项目,不仅仅是佛山人走,还要对外来游客开放。

“比如我们有‘行通济,冇闭翳’之说,这是每个人都企盼的好意头,外地人肯定能够接受,也乐意参与。而‘先通后济’这种做善事的呼吁,也是大家乐意去做的。我们只要通过一些宣传的方式,与旅游项目结合起来,开辟一个行通济的旅游点,不仅仅是正月十六走一次,平时都可以走,通过宣传,旅游部门带外面的游客来游览这个地方,了解佛山的这种良风良俗的渊源,宣传佛山的这种优秀的风俗,对宣传佛山也有好处。”余婉韶说。

据了解,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行通济”已经作为春节习俗的一项内容,被列为广东省级及佛山市级的“非遗”名录。目前,佛山正在申报成为国家级的“春节习俗保护基地”,如申报成功,将进一步促进这项传统习俗的保护。

传媒助力 擦亮民俗文化品牌

元宵节,岑桑等岭南文化名家将应邀前来与市民一起行通济

筑桥搭台,聚省内外名流共赏共论盛事;穿针引线,邀境内外媒体宣传助势。佛山传媒集团巧心烹烩,不断为“行通济”这一佛山民俗盛宴注入新的内涵、新的活力,为这张佛山文化名片增添更加夺目的光芒。

今年元宵节,佛山传媒集团又策划了“岭南文化名家行通济”。届时,著名岭南文化人岑桑、中国著名作家范若丁等名人,将与市民一起行通济。

■传媒助翼

民俗文化声名远播

20xx年元宵节期间,佛山传媒集团在组织旗下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对“行通济”这一民俗活动进行全方位报道的同时,还主动介入这一民俗盛事,策划举办“著名作家闹元宵”,邀请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总裁张胜友,《天下无贼》原著者赵本夫、“北极村”女作家迟子建、《暗算》作者麦家等20多位全国知名作家齐集佛山,品味畅谈佛山民俗文化。

应佛山传媒集团邀请,20xx年的元宵节,来自全国知名媒体及省港两地的传媒精英齐聚佛山,一同见证“行通济”的空前盛况。他们中间既有省政协常委、省广播电视协会会长胡国华,省新闻出版局局长陈俊年等领导,更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广州日报、凤凰卫视、TVB等媒体高层,也有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等媒体的知名主持人。他们与50余万之众的浩浩人流同行一条引财归家路、共越一座祈福通济桥,亲身感受佛山民俗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借助文化名人的名气,通过境内外媒体的覆盖率、影响力,佛山民俗文化名声远播。“行通济”作为一张城市文化名片、作为佛山城市精神的载体,为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巧心烹烩

民俗文化味层次更丰富

民俗活动不只是民间盛事,佛山传媒集团为“行通济”佐以丰富的内容,为传统文化增添魅力增添活力,为这场民俗盛事烹制出无穷回味。

20xx年,著名作家来佛山闹元宵,在为佛山增添喜气的同时,更浅吟低唱,挖掘这一民俗盛事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为这一民俗盛事增添文化气;坐而论道,将文化产业发展、多媒体互动做强文化产业等话题不断引向深入。著名作家白天光说,一个城市的文化品质在于对民俗的认可程度,佛山民俗文化人气旺盛,城市文化特征明显,佛山具有佛气、人气和文化气。

20xx年传媒精英的到来,除了为“行通济”增添人气、扩大影响力,更为佛山的跨媒体合作写下序言。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南方月刊》总编辑蔡玉明说,今后《南方月刊》以及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其他媒体,将继续加强对“行通济”等佛山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报道。香港TVB中国业务部总监刘建辉表示,今后将与佛山电视台合作联合直播。

■再出新意

佛山传媒人今年助兴又助势

前年是著名作家佛山闹元宵,去年是省港传媒精英行通济。佛山传媒集团董事长刘宁说,集团今后每年都将在元宵节举办类似活动。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不但要在本地传承,还要在海内外传播好。

今年元宵节,佛山传媒集团又策划了“岭南文化名家行通济”。届时,领导、嘉宾及著名岭南文化人岑桑、中国著名作家范若丁等一众名人,将与市民一起行通济,并在“行通济”活动最高潮的时间——晚上10时30分,一同出席“岭南文化节启动仪式”。叶问长子叶准将从香港赶到佛山,参与行通济活动,畅谈咏春拳与佛山的渊源,并亲自率徒表演咏春拳。

当晚,佛山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将首次采用大型晚会直播的形式,通过现场连线和精彩的节目,呈现数十万人行通济的盛况,及作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的佛山的欢乐与祥和。晚会上,学者名流们还将从城市建设的角度解读“行通济”这一古老的民间习俗,包括佛山民俗与岭南文化、民俗文化与城市经济等,将“行通济”这一民俗盛事引向更深更远的思考,带向更宽更广的领域。

■相关链接

行通济为何要带“吉祥三宝”?

现在市民行通济,都习惯于带纸制风车、风铃、生菜这“吉祥三宝”:风车象征时来运转、风铃象征迎来福音、生菜象征祈求生财。

据民俗专家余婉韶介绍,旧时行通济,生菜被叫做“胜意菜”,行完通济,买棵生菜带回家,寓意这一年都会“万事胜意”。后来人们取“生财”的谐音,又赋予生菜祈求生财的寓意。

至于带风车和风铃“行通济”,余婉韶说是上世纪80年代后才出现的。当时刚恢复行通济,还没有农民敢带生菜出来卖,烧香拜神又不被允许,有些头脑灵活的商家,就拿风车和风铃来卖,取其“时来运转”、“迎来福音”的好意头,又能吸引小朋友,渐渐地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到底是十五行还是十六行?

“现在人们还有个误解,以为是在元宵节‘行通济’,其实不对,应该是在正月十六行。”今年已70多岁的余婉韶从孩童时便开始“行通济”,她说,按照传统的做法应该是正月十六“行通济”。因为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而正月十六则是人们结束假期开始工作、商家开市的第一天。人们希望在这一天走过通济桥后,取个好意头,希望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赚大钱。“而且以前人们行通济不会拿着花灯,解放前又没普及电灯,基本上人们都是白天走通济桥。”余婉韶说。

■小资料

行通济

通济桥是佛山最早修建的桥梁之一。在明代曾几次重修。据《佛山忠义乡志》载:明天启年间,明朝户部尚书、乡人李待问回到佛山后,见此桥年久失修,于天启五年(1625年)倡建修桥,翌年建成并取名“通济桥”,寓意“桥以通济名,必通而后有济也”,“以正义通,以亨屯济”。

清代嘉庆十二年(1807年)通济桥再次重修,保持原貌。民国时期,该桥虽然完整,但河道已淤塞,船只不便往来。60年代后,通济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随着佛山城市化的发展和河涌的演变,通济桥下的河涌被改为暗沟,桥面也被建成马路,通济桥名存实亡,但“行通济”习俗仍得以继续。

20xx年1月18日,佛山市政府斥资1700万元在原址旁重建通济桥,并整治美化周边环境,扩充建成通济广场。通济广场以通济桥、闸门楼及南北两个广场为主轴线,再配以桥下水体、周边绿化,形成一个面积7300平方米的公园。重修后的通济桥长32米、宽9.9米。桥两端的抱鼓石,以祥云和蝙蝠衬托风车,体现出通济桥民俗的象征物——风车。桥身上雕刻着相传八仙过海时所执的神器,寓意市民过桥时祈求消灾、寻求平安的美好祝愿。

每逢农历正月十六,佛山民众及四乡男女老少,联群结队,携男带女,步行至通济桥,或在社坛焚香烛、烧炮仗,或步入南济观音庙烧香,参神叩拜,男子求签,妇人则扯神前花灯灯带,求赐丁财。接着购买“行运风车”,持着游行于通济桥上。凡行通济桥的人,须一次从桥头(北岸)行至桥尾,不能折回复返,并由桥尾右傍大基而去,经尾窦到澳口返回。


行通济(13)

路线一:卫国路(汾江路口)——普君西路兆祥路——文华路(同济东路入口)――同济东路――骑楼通道――通济桥――济世广场――普澜二路(同济路、同华东一路、同华东二路)。该路线的管控长度较去年约延长3公里,市民可从卫国路、普君西路、兆祥路沿线支路进入,并统一经文华路入口进入。

路线二:季华路(汾江路口)——季华路(岭南大道入口)――岭南大道――同济东路――骑楼通道――通济桥――济世广场――普澜二路(同济路、同华东一路、同华东二路)。该路线的管控长度较去年延长约1.3公里,市民可从季华路沿线路口进入,并统一经岭南大道入口进入。

备用路线:季华路(岭南大道以南)――文华公园(电视塔广场)――文华路――同济东路――骑楼通道――通济桥――济世广场――普澜二路(同济路、同华东一路、同华东二路)。

人流从岭南大道、文华路进入同济东路由东向西行进,进入骑楼通道和通济桥,最后由济世广场出口到普澜二路向北、西、南三个方向疏散。经由普澜二路、同华路疏散的群众,可通过季华公园天桥及东建世纪广场天桥向南通过离开。

紧急疏散通道:市府南小公园、厚源路(普君南路至岭南大道路段)、后龙东街、后龙西街、后龙横街、金鱼街(普澜一街至同济路路段)、同济路(普澜路至金鱼街路段)、同济东路北侧(金鱼街至岭南大道路段)、普君新城等路段。

管制区域:卫国路、季华路沿线不予车辆通行

元宵当晚19时起,管控范围为汾江中路(卫国路至季华六路)以东,卫国路、普君西路、兆祥路以南,朝安路(兆祥路至季华路)以西,季华六路以北区域。在此区域内车辆禁止出入,直到管制措施解除。此外,为了避免交通拥堵,19时开始,禅城警方将禁止外地车辆驶入禅城辖区。

与往年相比,管制区域和禁行路段均有所增加。警方增设了朝安路以西及绿景路(岭南大道至文华路)以北的外围管制区,卫国路、季华路沿线也将取消去年的单向行驶,转而实施全线封闭,不允许车辆通行。

交通管制开始后,以下路段将禁止机动车通行:卫国路(汾江中路至岭南大道)、普君西路、兆祥路(市东下路至文华路)、文华路(兆祥路至季华路)、同济路(文华路至汾江中路)、岭南大道(普君西路至季华路)、季华路(汾江中路至朝安路)、金澜北路(华远街至季华六路)。

以下路段允许机动车单向通行:祖庙路(卫国路至建新路)、卫宁路、福宁路(卫国路至建新路)、市东下路(兆祥路至南桂西路)、朝安路(兆祥路至南桂西路)只允许机动车由南往北方向行驶;兆祥路(文华路至朝安路)、新风路(文华路至朝安路)、同济东路(文华路至朝安路)、忠义路(文华路至朝安路)只允许机动车由西往东方向行驶;平远直街、华远西路、岭南大道(季华路至绿景路)、文华路(季华路至绿景路)只允许机动车由北往南方向行驶。

以下路口将禁止车辆驶入:汾江路与平远街口、汾江路与影荫路口、汾江路与园南大街口、季华路与汾江中路口、汾江中路与同华西二路口、汾江中路与同华西一路口、汾江中路与同华横街、汾江中路与同济广场南侧路口、汾江中路与同济路口、汾江中路与乐园北街口、汾江中路与卫国路口、祖庙路与建新路口、建新路与卫宁路口、建新路与福贤路口、卫国路与福宁路口、市东下路与南桂西路口、文华路与南桂西路口、南桂西路与文华路口东侧小路口、朝安路与南桂西路口南侧小路口、兆祥路与朝安路口、朝安路与新风路口、朝安路与同济路口北侧小路口、同济东路与朝安路口、朝安路与忠义路口、季华路与朝安路口、文华路与彩虹路口、文华路与绿景路口、岭南大道市一医院停车场入口小路口、岭南大道与绿景路口。

警方呼吁,有关市民尽量选择在实施管制前出入。

警方表示,在分别以普澜路、卫国路、普君西路、兆祥路、南桂西路、朝安路、季华六路为界线的内围区交通管制区内,除了停放在停车场内,“行通济”路线内禁止机动车停放。“行通济”当日上午10时开始,警方将开展清理占道停车的专项行动,建议市民提前停放好车辆或选择公交出行。

1、安保警力由1600人增至2300人次

禅城警方表示,为了保证有充足警力维持活动现场秩序,应对各项突发事件,警方将再次增加了安保警力。由去年的1600多人次增加至2300人次。所有警治力量将在安保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共同开展安全保卫工作。元宵当日,行通济核心区域平均每1米都有1名警力值守。

为了避免外围路段的堵塞现象,禅城交警细化了交通疏导方案,加大警力投入,由去年的250名交警增至今年的450名,扩大疏导范围,对人、车辆更加合理的分流、疏导。

2、管控路线延长4.3千米,增加禁行路段

今年行通济活动与往年相比,参加人数可能超过70万。为了确保群众安全行通济,禅城警方将管控路线延长了4.3千米。今年行通济同时设置了2条主路线以及1条备用路线,将2个入口分别设在文华路路口(北线入口)和岭南大道路口(南线入口),南北管控路线比去年分别延长了1.3公里和3千米米,同时开放两条路线。高峰时期如果人流过于拥挤,警方则会立即对岭南大道采取封闭措施,启用备用的电视塔广场路线。备用线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有效地分流主路线的人流压力。

同时,为了确保人流有序通过,警方增加了季华路、卫国路及汾江中路以东、朝安路以西等多条禁止机动车通行路段。

3、管控范围扩大5平方公里,搭建应急通道

今年管控范围比去年增加约5平方公里,管控范围内充分利用物理隔离措施(水马、铁马等物理隔离措施)进行人流、车流分隔,确保人流安全、通畅。管控区内设置多条畅通无阻的应急救援绿色通道及应急疏散通道,保障人群有足够疏导通道,并保证应急救援人员、车辆等救援措施及时到位。

4、新增8道人群分割点,增设近600人应急救援队

为防止大量群众突然涌入而出现拥挤情况,今年禅城警方在行通济沿线设置8处人群分割点。当出现拥堵踩踏等事件时,警方将马上利用水马、人墙形成区域封锁节流,防止后方群众对前方事故地点产生冲击,避免出现更严重的事故。

此外,禅城警方还在核心区域内部署近60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每组应急队伍均由分局民警、市武警支队武警、市局特警、消防战士和医护人员组成,在行通济活动中全程待命,负责处置沿线有可能发生的群体性踩踏事故、暴恐事件等各种突发性事件。

5、行进路线全部纳入监控,新增60个LED提示屏

禅城警方表示,行通济行进路段将全部纳入视频监控范围,并有专人监测人流密度。当人流密度达到一定数值时,便发出预警,确保指挥部有效全面掌握整个行通济的人流情况,利用科学手段,对人流进行分析,据此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警方还为沿线各执勤单位新增配置了60个LED执勤提示屏,确保在夜晚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有效引导群众配合执勤民警指挥。

安全提醒:推荐公交出行 避开人流高峰提前或推迟行通济

由于行通济路线较长,如有群众因体力不支无法行通济的,可以向现场执勤民警提出,执勤民警将打开水马让市民离开行通济队伍。同时,相关部门还在行通济沿线设置医疗救助点,方便市民求助。另外,为方便外地市民行通济,警方协调相关部门在外围区、管制区和核心区设置了近200余块路线指引标牌,在普君北路、祖庙路等地铁站周边设置了行通济路线指引标牌。

元宵节当晚,因公安机关将对通济桥周边区域进行管制,也将影响通济桥周边区域居民出入,警方呼吁有关市民尽量选择在实施管制前后出入,同时警方将尽可能做到便民利民,尽量方便通济桥附近区域居民通行。

警方还提醒,由于行通济人数众多,警方建议市民尽量乘坐公交车、地铁、的士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当晚行通济的市民一定要服从现场执勤民警指挥,自觉按照指引路线行走,不在牌坊、桥面等管制路段逗留,不推挤、打闹和起哄;禁止携带烟花爆竹、香烛、氢气球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此外,按照惯例,元宵节晚20时到24时是行通济的高峰时段,比较拥挤,有老人、小孩行通济的家庭最好避开行人流高峰期,提前或推迟行通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