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菜(集合4篇)
青丝到白发
2024-02-20 03:37:00
小学
状物

大头菜(1)

我的故乡在湖北襄阳,我爱故乡的大头菜。
大头菜也叫孔明菜,具有1800余年的历史和文化。相传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古隆中,每当寒冬腊月,他就把称为“蔓茎”的野菜挖回来,凉拌下饭。有一次,诸葛亮出门访友,临走前做了一盘蔓茎丝,数天后回家,见没有吃完的蔓茎丝无异味,就试尝了一下,一吃感到又脆又嫩,非常可口,立即悟出了其中的奥妙:新鲜蔓茎用盐多腌一些时间就能变成美味佳肴。故相传诸葛亮是腌制大头菜的创始人,所以大头菜也叫孔明菜。
大头菜是用芥菜的肉质根和茎叶进行腌制而成的。一般经选料、初晒‘拌料、复晒、加料、密封和腌制等工序,加工后的大头菜只有原重量的四成左右。腌制后的大头菜呈黄褐色,可做成香油味、微辣味、麻辣味、鲜香味等,脆嫩可口,生吃、炒吃都可以。
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我都要吃大头菜,有时一个晚上我就把一大包大头菜给吃完了,有时我只吃米饭和大头菜,其他蔬菜我一个都不吃。
现在,大头菜成了襄阳的一张“名片”。如果你来襄阳,可一定要带袋大头菜回去尝一尝哟!

大头菜(2)

我们家乡襄樊有一种特产,名叫大头菜。

大头菜又名孔明菜,这个名字还有一段来历呢!相传,在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曾驻大军于襄阳,以抵抗曹军的进攻。由于运粮缓慢,导致粮食供应不上。大军缺粮,战事不顺,诸葛孔明急中生智,将大头菜腌制后作为军粮发给众将士。将士们吃了以后,士气大增,连连打退曹军的进攻。后来,大军凯旋回师前,诸葛孔明将腌制大头菜的方法传入了民间。民间为了纪念诸葛孔明,便将此菜命名为“孔明菜”

大头菜其实就是一个疙瘩,其貌不扬。它是酱色的,因为用上等酱料腌过。在酱色的大疙瘩上还凝结着一层薄薄的盐晶。不过,你可不要因为它其貌不扬而抛弃它。它可是一道清脆爽口的小菜。它既可以切成条拌在稀饭中吃,又可作为饭前的开胃小菜。你可以根据口味的不同,在大头菜上加辣油或糖。因为价格便宜,味道鲜美,深受大众喜爱,大头菜才代代相传,久盛不衰,风靡襄樊几千年。

随着时代的变迁,家乡的大头菜也发生了大变化。如今,襄樊已有了一个大头菜种植基地,采集、挑选、切丝、包装已经实现了一体化。还有一个名叫“孔明菜”的公司专门管理销售。听说,大头菜还上了国宴呢!许多来襄樊旅游的人都爱买一盒“孔明菜”带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连一些老外也不例外。从此,大头菜走出了襄樊,走出了湖北,走出了中国,走向了全世界。

家乡的大头菜啊,你令我魂牵梦绕。我虽然离开襄樊很久了,但还是时刻想念着你——家乡的大头菜!


大头菜(3)

星期六的下午,我们学校全体小记者乘坐28路公交车,去城郊农民的菜地体验乡村生活,去感受一下收获蔬菜的喜悦。由于司机师傅对地形不太熟悉,走错了两次,耽误了许多时间,结果用了两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一下车,我们的眼中就呈现出一大片菜地。地里有很多大头菜,小记者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就想去拔,老师赶快叫住了我们说;“那是别人的菜地,我们的还在前面呢!”还好,被老师及时制止了,不然我们就要挨骂了。

大家继续赶路,过了一会儿,小记者们又看见前面有一片大头菜地,老师说;“这就是我们的菜地,大家可以收菜了!”我们直接奔向菜地,第一次真正的认识了大头菜,只见大头菜的叶子像白萝卜的叶子,它的根部比起萝卜可就小多了,形状像桃子,上绿下白,长着许多须根,闻起来有一股辛辣味,它的学名叫芥菜。据说襄阳大头菜现在在全国都很有名气了。

大家一边笑一边拔,而且挑大的拔,每个人的布袋都快装满了,只听见老师说;“今天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准备回家吧!”于是,大家一个个排好队,满载而归的离开了这片令我们激动的菜地。


大头菜(4)

今天是5月22日,天气晴。我和全班同学一起要去城阳海西社区参加拔大头菜的社会实践活动。

坐在行进的大巴车上,我的心情好得不得了,感觉心里都在哼唱小曲儿。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放眼望去,好大一片葱绿的大头菜地啊!一棵棵饱满的大头菜像一个个滚圆滚圆的小脑袋整整齐齐地坐在地上开大会,可爱极了!

活动开始了,我一眼就相中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家伙,它稳稳地坐在菜叶上。我抱着它的小脑袋,左转转、右转转,来来回回好一顿折腾,一颗大头菜才总算被我拔下来了。看着同学们都拔了两三棵了,我也迫不及待地寻找下一棵。

活动结束的时候,我总共拔了6棵大头菜,满载而归。回到家里。我吃着妈妈爆炒的香喷喷的大头菜,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三年级:孙广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