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一世界(汇总14篇)
花香满园
2024-03-23 03:31:01
高考
议论文

一枝一叶一世界(1)

树的年轮是时光的足迹,花的凋谢是生命的规律,草的复苏是坚强的意志,叶的飘零是世界的信息。一枝一叶一世界,万物皆是其放大。

父亲爱种些花花草草,家里种着几盆文竹和仙人掌,文竹长势倒挺好,但仙人掌几个了都不见一个花苞,我一直以为它已经死了。

前些日子测试,我考砸了,人像凋了的花,无精打采的。回家的路上,望着窗外的风景,天空中几朵云慵懒的打着卷,风一吹便散了。树的枝叶上沾满了灰尘,低下了深绿的“脑袋”天是暗淡的,稀疏散在地上,反带来一阵凉意。回到家,桌上摆着丰盛的饭菜,我惊异道“怎么了?”眼光不经意的一瞥,一抹清新的嫩黄闯入我眼帘,我不由得张大了眼睛,使劲揉了揉、眨眨眼,定睛一看,呀,真没看错。“爸,花开了?”我赶忙起身,快步走到仙人掌跟前。仙人掌肥厚的枝叶足足有我两个巴掌大,旁边还堆着几个绿油油的小刺球,上面布满了深褐色的“长针”在枝叶的正中,开着两朵拇指指甲盖大的小黄花,可爱的嫩黄色犹如初生的小鸡的绒毛,沾着几颗珍珠般的水珠,轻轻的用手触摸,凉凉的,上面还有些细小的绒毛。这两朵小花,在布满长针的深绿中是那样显眼,戳中人内心最深处的柔软。几个月前,还是一片死气沉沉,如今却是那样的俏皮可爱。父亲走到我身旁,温柔地说,“仙人掌是最坚韧的植物,在沙漠中,唯有它能够一直生长,它是旅人的希望,是沙漠中仅存的绿色。”

小小的刺球,忍受着烈日的暴晒,寒冷的侵袭,却默不作声,坚持着;它们是旅人的希望,是沙漠的点缀,再艰苦的环境也掩盖不住它内心深处的细腻、柔软。那小小的身躯,在我眼里,却如山一般伟岸。

生命的长河永无止息,人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此时,我们需如逆流而上的扁舟,峡谷中翱翔的雄鹰,沙漠中坚韧的仙人掌。我们要勇往直前,在生命的长河中蜿蜒前进。一叶飘零而知秋至,细微中见伟大,一枝一叶都是一个世界。


一枝一叶一世界(2)

深棕色,一个大盒子,书柜最底部,妈妈从不让我触碰的旧物,却在每次大扫除的时候从不丢弃。

小心翼翼地打开,霉腐和灰尘,是时间的味道。里面东西并不多,零零散散的团员证,准考证,旧影集年历卡……最下面是几本笔记本,没有精美的装帧,红色的塑料封面,古旧泛黄的纸张。

轻轻一翻,里面散落的树叶掉了出来,那是一小片红枫的叶子,细细的脉络,形美色淡的植物标本,仿佛留住了那个秋天的故事。会是怎样的故事呢?我轻轻地捡起枫叶,生怕惊动了本子中的故事。原来,这是妈妈中学的毕业留言册,每一页都有一张黑白的照片和简简单单的几句留言,“最喜欢你为班级办的黑板报,喜欢你的字迹和插图”“希望二十年后的你还是那么爱笑爱唱歌”“时光飞逝,留不住的是岁月,留得下的是回忆”落款都是1990年的6月。

每张照片中的笑脸,每个有温度的笔迹,都让泛黄的本子鲜活了起来。当年的宣传委员——爱画画的妈妈在页角总会画上几笔:扬帆的小舟,飞翔的鸽子,流泪的蜡烛还有寂寞的篮球架……常常还在本子上细心地贴上一片落叶:绿色的冬青叶,红色的五角枫,金色的银杏叶。翻着翻着,那落叶由黄变绿,满满飞舞,仿佛回到了青青校园,一个拿着彩色粉笔的女生,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一笔一划划地凝神作画。

听妈妈说过,她小时候最喜欢收集的东西是邮票糖纸和树叶。邮票可以看见世界,糖纸可以留住童年,而树叶则是春秋寒暑的时光故事。直到现在,她还喜欢散步的时候,捡几片落叶当书签。这树叶要先洗后煮,吸干水分放到玻璃台板下压着,等几日,才能得到一片薄如蝉翼,脉络清晰,平平整整的树叶书签。阳光下每一片叶子都是一只蝴蝶,小巧如翅膀,经络分明如血管经脉。

小时候,我总不耐烦这样的等待,原来,我是不懂得这里面的回忆,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草一木总关情啊!

我走出书房,对着正在熨衣服的妈妈说,“妈妈,快到25周年同学聚会的日子啦,你也去吧!”妈妈捋了捋额头的碎发,望向窗外的大树,笑了……


一枝一叶一世界(3)

一枝。一叶。一世界

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说春色出墙来“一叶落而知秋,一叶勃而知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

万物都应从最细小的东西坐起。出世的孩子,他应做的是学习哭;高考的学生应做的是学习考试的规则……

没有一枝就没有一叶,没有一叶,就没有世界。昨夜的梦想永远少不了那一枝一叶,少不了那位老师少不了那位同学!

没有一枝,就没有一叶。没有一叶就没有世界。今日的成功永远少不了那一针一线。

没有一枝,就没有一叶,没有一叶就没有世界,正如一个花圆无枝。无叶,无蝴蝶,这样一个荒凉的地方有何趣味呢?

每当看见电视中的那一幕我的心,总是不停的颤动,一个孩子,端着一盆水,亲切的说:“妈妈,洗脚!”这些字里行间中,无非蕴藏着两个字“母爱”

每当我看见电视剧中的那一刻,我的心总是不停的抖动,一位位辛勤的老师在灯下备考,一位位学生在灯下温习……

一枝。一叶。一世界,世间万物都应从最细小的事物做起!!!


一枝一叶一世界(4)

小时看通俗小说,得道之士比如吕洞宾之流出场,常吟两句定场诗曰: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后来知道,他的诗中便有“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的句子。若是佛门的高僧,则常吟: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乾坤。气魄大得紧。 小时懵懂,理解为高僧仙长法力高强,能把世界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或者一粒沙子上。好比《西游记》里的小妖,真的认为孙行者那只葫芦能装天,心里羡慕煞。

这是我所作出的最原始的解读。

后来学唯物主义,有过念头:是不是说,世界这棵大树,是数不清的枝叶构成的?一枝一叶虽然渺小,但共同构成了大千世界。——这话虽不错,但这是另一个道理。一枝一叶一世界,和“一粒粟中藏世界”,是异曲同工,是谈“藏”,而不是构建。“藏”字当做蕴藏解,隐着“容纳”的意思。庄子说,蜗牛角上有两个国家争斗不休;胡司令唱: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 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俩国家之于蜗角,胡传奎之于水缸,才叫作藏。

佛说的更明确:纳大千于一芥子。一个米粒大的地方,能够容纳一个完整的世界。

要从物质角度去理解,很简单:这不可能。要容纳整个世界,就得一个地球。一片树叶就只是一片树叶,顶多藏些细菌和尘土。

幸好,我们还有个博大的精神世界。

从传播学的角度,一片树叶可就不是一片树叶了。它是丰富的信息的载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它的飘落,能够推断季节的变换;它如果被压在地下,成为化石,便成了至宝,可以推断地球的运动、当时的气候、植物的进化;如果,它被夹在一本借来的书中一起还给书的主人,那么,它本身可能就是一首隐晦的情诗。

我们使用010101的二进位编码,可以把整个大英博物馆的内容放进一个小小的磁盘中,那么,从理论上说,把整个世界的信息承载上一片叶子上,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它承载的是一个蕴藏丰富信息的世界。

这并不是唯一的解释。这片叶子,如果是出现在审美领域内,它有多大的魔力呢?

苏曼殊有诗:“终日寻春不见春,莽鞋踏破垄头云。归来却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而 在钱钟书眼中,一座老座钟“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在诗眼看来,一朵小花之中,便蕴藏了整个春天。一座钟表,便容纳了人类的丰富情感。李香君的桃花扇,宝二爷的通灵玉,也是这样的小花和座钟,兴亡世变、悲欢离合、尽在其中。别小瞧了一沙一石,诗人投射上情感和美,放在诗腹中酝酿、烹煮,绣口一张——沙不是沙,石也不是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它容纳了波澜壮阔的人类情感,它是半个盛唐,它是整个世界——如S·H·E所唱:手不是手,它是温柔的宇宙。

这片树叶,如果出现在哲学和思辩的层面呢?回过头来看,那些高僧和仙长,可是研究传播学,或者搞艺术的么?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埂古的问题始终高悬在人类的头顶,我们无从解答,却没有放弃过探寻。

一开始的探索,是从具像中发现抽象。如禅宗所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人们以为,道在虚无飘渺间,在高远幽冥处。深山藏古寺,绝处有高人。但这个见解,层次是低的。高人不见得必须在深山,平地亦可得道。更高的层次似乎是,见山仍是山,见水还是水。

佛在灵山说法,说是说法,却不说话。只拈起一只花,示诸众人。众弟子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他悟了道,传了佛的衣钵。

宇宙间的奥秘,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杨朱说,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遂千载万年,背上小气鬼的骂名。然而,他毕竟不是葛朗台。但他想表达的是,对为了整体而可以损伤个体的警惕。一根汗毛,代表着一个个的人。

据说,持戒森严的僧人即便喝水时,也要持咒:佛观一碗水,四万八千虫;如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一碗水虽浅,但里边有芸芸众生。

道在何处?在一举一动,在一颦一笑,在日常琐务上,在寻常事物中。饥来吃饭困来眠,就是修道。庄子甚至说,道在矢溺。可到厕所中寻。

见秋毫之生,格致流年暗转,察一叶之茂,体味生机涌动,观一花之开,印证无上菩提。世界在何处?且于一枝一叶上观。


一枝一叶一世界(5)

小时看通俗小说,得道之士比如吕洞宾之流出场,常吟两句定场诗曰: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后来知道,他的诗中便有“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的句子。若是佛门的高僧,则常吟: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乾坤。气魄大得紧。

小时懵懂,理解为高僧仙长法力高强,能把世界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或者一粒沙子上。好比《西游记》里的小妖,真的认为孙行者那只葫芦能装天,心里羡慕煞。

这是我所作出的最原始的解读。

后来学唯物主义,有过念头:是不是说,世界这棵大树,是数不清的枝叶构成的?一枝一叶虽然渺小,但共同构成了大千世界。——这话虽不错,但这是另一个道理。一枝一叶一世界,和“一粒粟中藏世界”,是异曲同工,是谈“藏”,而不是构建。“藏”字当做蕴藏解,隐着“容纳”的意思。庄子说,蜗牛角上有两个国家争斗不休;胡司令唱: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 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俩国家之于蜗角,胡传奎之于水缸,才叫作藏。

佛说的更明确:纳大千于一芥子。一个米粒大的地方,能够容纳一个完整的世界。

要从物质角度去理解,很简单:这不可能。要容纳整个世界,就得一个地球。一片树叶就只是一片树叶,顶多藏些细菌和尘土。

幸好,我们还有个博大的精神世界。

从传播学的角度,一片树叶可就不是一片树叶了。它是丰富的信息的载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它的飘落,能够推断季节的变换;它如果被压在地下,成为化石,便成了至宝,可以推断地球的运动、当时的气候、植物的进化;如果,它被夹在一本借来的书中一起还给书的主人,那么,它本身可能就是一首隐晦的情诗。

我们使用010101的二进位编码,可以把整个大英博物馆的内容放进一个小小的磁盘中,那么,从理论上说,把整个世界的信息承载上一片叶子上,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它承载的是一个蕴藏丰富信息的世界。

这并不是唯一的解释。这片叶子,如果是出现在审美领域内,它有多大的魔力呢?

苏曼殊有诗:“终日寻春不见春,莽鞋踏破垄头云。归来却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而 在钱钟书眼中,一座老座钟“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在诗眼看来,一朵小花之中,便蕴藏了整个春天。一座钟表,便容纳了人类的丰富情感。李香君的桃花扇,宝二爷的通灵玉,也是这样的小花和座钟,兴亡世变、悲欢离合、尽在其中。别小瞧了一沙一石,诗人投射上情感和美,放在诗腹中酝酿、烹煮,绣口一张——沙不是沙,石也不是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它容纳了波澜壮阔的人类情感,它是半个盛唐,它是整个世界——如S·H·E所唱:手不是手,它是温柔的宇宙。

这片树叶,如果出现在哲学和思辩的层面呢?回过头来看,那些高僧和仙长,可是研究传播学,或者搞艺术的么?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埂古的问题始终高悬在人类的头顶,我们无从解答,却没有放弃过探寻。

一开始的探索,是从具像中发现抽象。如禅宗所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人们以为,道在虚无飘渺间,在高远幽冥处。深山藏古寺,绝处有高人。但这个见解,层次是低的。高人不见得必须在深山,平地亦可得道。更高的层次似乎是,见山仍是山,见水还是水。

佛在灵山说法,说是说法,却不说话。只拈起一只花,示诸众人。众弟子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他悟了道,传了佛的衣钵。

宇宙间的奥秘,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杨朱说,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遂千载万年,背上小气鬼的骂名。然而,他毕竟不是葛朗台。但他想表达的是,对为了整体而可以损伤个体的警惕。一根汗毛,代表着一个个的人。

据说,持戒森严的僧人即便喝水时,也要持咒:佛观一碗水,四万八千虫;如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一碗水虽浅,但里边有芸芸众生。

道在何处?在一举一动,在一颦一笑,在日常琐务上,在寻常事物中。饥来吃饭困来眠,就是修道。庄子甚至说,道在矢溺。可到厕所中寻。

见秋毫之生,格致流年暗转,察一叶之茂,体味生机涌动,观一花之开,印证无上菩提。世界在何处?且于一枝一叶上观。(作者:李智勇)


一枝一叶一世界(6)

自然的色彩是什么?我问花儿,她说:“是像我一样炽热的红色,最热切的血,对生命的热诚与执着。”

我问草儿,他说:“是像我一样鲜活的绿,少年般最旺盛的活力,白昼中对梦想的追求。”

我问霓虹,她说:“是像我一样斑斓的色彩,最耀眼的颜色的混合体,对美好的向往与奋进。”

我问小水珠,它说:“是无色的,是所有的色彩,是无私与奉献。”

对了!是无色。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就因为它是透明的。自然,万物各有其色彩,一滴水能代表她的所有色彩。“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知春。”“见一斑而知其豹”,大千世界的缩影往往体现在微小事物中,生活是多么广阔,在微小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便可悟出它的真理。

“孩子在地里洗澡,父亲在地里流汗,爷爷在地里埋葬。”这首诗以一家农民的劳动生活为背景,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民生活的悲惨,深沉的历史记忆也浓缩在这几句诗里面,意境深远。古诗也是如此,诗中丰富的哲理往往从一棵草、一枝花、一弯月等小事物体现出来。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加利略从教堂顶上油灯链条的摇摆发现了自然节奏规律的原则;爱因斯坦“e=mc2”公式更能反映出深奥的科学能量定论;文章也往往是这样,从生活的一个角度,说明一个大道理。中国文化正如一个大世界,一个大整体,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我们用餐时使用的筷子,姿势好,让人看出你有教养,夹得也多。如果说拿筷子的姿势是我们怎样获得中国文化的途径,那么夹菜的多少就是我们获得中国文化的多少,这是筷子的引申,中国文化的抽象。传承中国文化要靠我们的师长,而怎样得到、得多少,就要靠我们怎样去接受、去体会了。

细节决定大局。一位女员工,由于一时疏忽,在装备火箭的过程中,一根头发掉在里面,但她毫无察觉,火箭起飞时,因那根头发引发爆炸,造成严重的损失。还有一个例子: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生与一家公司签了一个项目的合同,可他做了一半就不做了,使剩下来的项目无人接手,给公司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还使一些清华人才来这家公司应聘时不被录取。当一个人代表一个团体时,他的成功于否,就牵系着整个集体的命运。由于一人的毁约,使清华的名誉受损,这不也反映了这个道理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成就大局,需要把每个细节都把握好。

无限往往在有限中,不只一个人看过苹果落地,不只李白、杜甫诗中的景物在他们的世界里,正可谓是“一枝·一叶·一世界”,要有所创造,就请在平凡的事物悟出道理。


一枝一叶一世界(7)

一枝,一叶,一世界

2005高考文题(浙江)

话题作文      —— 一枝,一叶,一世界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历史似巨轮,永不止步。岁月似潮汐,涤荡着历史留下的痕迹。以那些曾经的辉煌无声地阐释,人生的真谛。

一个梦,一个圣人的命运。

当他缓缓地吐出最后一口气,当他不得不将眼睛永远地紧闭,当时间无情的将他从世上抹去,年少的梦想,亦随风而去。他要辅佐幼帝登基,他要成为千古圣人,然而,《出师表》上的豪言壮语,六出祁山的雄心勃勃,都如残花散去……

幼时未完的梦想,使他想起了那生活过许久的茅庐,样子在脑海中早已模糊,书童、哥哥、玄德,……也许,他本不该出山,他应该在他的茅庐里继续与哥哥隐居,过平淡却安稳的日子。也许,对他来说,梦想,终只是梦想而已。

原来,一个梦想便可以改变一个人生。

一曲歌,一个英雄的背影。

当他把沉重的利刃举在颈边小学生作文 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当他消逝在滚滚东去的流水,当鲜血染红的碧蓝的天,英雄哀喊,乌骓悲鸣。他要完成千秋伟业,他要将“项羽”之字永刻在帝王的史册上。然而,四面楚歌涌过脑海,曾经拔剑举鼎的豪迈瞬间化作无奈。

一曲楚歌,使他回忆起每一次征战、每一次庆功、每一次意气风发。他的世界在如丝细雨中黯淡了色彩。

原来,一首歌便可以解读一场命运。

四个字,一个永不凋零的神话。

当他被丞相以“莫须有”的`罪名拿下,当他不得不忍受痛苦的拷打,当刽子手的尖刀将他的头颅残忍地砍下,不禁又想起了背脊上的它——精忠报国。他要抗金南下,他要信守对母亲的誓言,永保国家。然而,朝廷间的尔虞我诈,使他无法再现当初的意气风发……

背脊之字,使他回忆起幼时的苦练,回忆起征伐的胜利,回忆起每次上殿受封的欢喜。他的生命,在政治的重压下,无奈的凋零。

精忠报国——为了它,他将身家置于度外,慷慨就义,别无怨言,留下千古美名。

原来,一个信念,可以使一切黑暗而闻之色变。

一个梦想,一曲楚歌,背脊之字,一段历史……都可以从中解读一个人的一场命运甚至整个人生。也正如唐宗李世民所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大千世界中的一景一物,都诉说着人生的真谛。但这人生的真谛,也许就在被我们所忽视的细节里。

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其实我们又何必盲目的追索生命的真谛,他就存于世间万物里。只是匆忙的我们早已忘记了古人“小中见大”的明训。看似渺小,却不一定渺小,看似卑微却不一定卑微。

一枝,一叶,无上的境界;一枝,一叶,一世界!


一枝一叶一世界(8)

禅语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粒沙也是世界的缩影,一滴露同样能折射太阳的光芒。于寻常细微之处,感受大千世界别有洞天;于有限之中,感受无限生命意蕴悠长。

核舟物语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曾经送魏学伊一核舟。“盖大苏泛赤壁云。”舟中窗、窗边字、船头人、人手珠皆细致精巧传神,随着魏学伊娓娓道来,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魏学伊观察精细、体物入微,让人读其文如见其物,让人深深折服于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倘若没有魏学伊细致的观察,又怎能感受到小小核舟中的另一个世界呢?

诗画圣境

正值菊黄蟹肥的季节,想起了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从来欣赏陶潜的坚毅和泰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又佳,飞鸟相与还。”一幅闲适恣意的隐居生活萦绕眼前。都说“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的确,陶潜一隐隐出了个流芳百世。《饮酒》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份超脱世俗的淡定。南山下的半亩方园俨然是个纤尘不染的世外桃源。

而当日本动漫摄制组将镜头推向大龙猫在寂静的夜里为女孩们催长出的参天大树时,推向千寻穿越人神之界,坚定向前,不再回头的脚步时,推向山神兽漫步走出来,脚下默默绽放出的鲜花时……我们都能感受到宫奇骏内心单纯、坚韧以及一个从未泯灭的童心,感受到梦想不曾熄灭,世界依然充满希望……。

陶潜于平淡的田园生活中感受一份只属于自己的闲适,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宫奇骏则在漫画中描绘着属于自己的希望世界,也濡染了一颗又一颗的童心。

书香流韵

的确,我们常常匍匐于仓颉搭建的城脚下,震撼于文字打动人心的力量。一部红楼梦,四大家族血泪史,曹霑给我们展现的又何止宝黛爱情悲剧?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表现的又何止是葛朗台的吝啬,书中揭露的更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缩影。《红楼梦》寓示了封建社会的必然走向灭亡,《欧也妮葛朗台》则揭露了法国在那个时代背后的浮夸与纸醉金迷。

留心处处皆学问。从寻常细微处观察事物,才能体会事物的本质;从寻常细微处体味生活,才能更好的感受生活的意味。请感受这一枝一叶所搭建的宏大世界吧!


一枝一叶一世界(9)

小时看通俗小说,得道之士比如吕洞宾之流出场,常吟两句定场诗曰: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后来知道,他的诗中便有"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的句子。若是佛门的高僧,则常吟: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乾坤。气魄大得紧。

小时懵懂,理解为高僧仙长法力高强,能把世界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或者一粒沙子上。好比《西游记》里的小妖,真的认为孙行者那只葫芦能装天,心里羡慕煞。

这是我所作出的最原始的解读。

后来学唯物主义,有过念头:是不是说,世界这棵大树,是数不清的枝叶构成的?一枝一叶虽然渺小,但共同构成了大千世界。--这话虽不错,但这是另一个道理。一枝一叶一世界,和"一粒粟中藏世界",是异曲同工,是谈"藏",而不是构建。"藏"字当做蕴藏解,隐着"容纳"的意思。庄子说,蜗牛角上有两个国家争斗不休;胡司令唱: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俩国家之于蜗角,胡传奎之于水缸,才叫作藏。

佛说的更明确:纳大千于一芥子。一个米粒大的地方,能够容纳一个完整的世界。

要从物质角度去理解,很简单:这不可能。要容纳整个世界,就得一个地球。一片树叶就只是一片树叶,顶多藏些细菌和尘土。幸好,我们还有个博大的精神世界。

从传播学的角度,一片树叶可就不是一片树叶了。它是丰富的信息的载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它的飘落,能够推断季节的变换;它如果被压在地下,成为化石,便成了至宝,可以推断地球的运动、当时的气候、植物的进化;如果,它被夹在一本借来的书中一起还给书的主人,那么,它本身可能就是一首隐晦的情诗。

我们使用010101的二进位编码,可以把整个大英博物馆的'内容放进一个小小的磁盘中,那么,从理论上说,把整个世界的信息承载上一片叶子上,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它承载的是一个蕴藏丰富信息的世界。

这并不是唯一的解释。这片叶子,如果是出现在审美领域内,它有多大的魔力呢?

苏曼殊有诗:"终日寻春不见春,莽鞋踏破垄头云。归来却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而 在钱钟书眼中,一座老座钟"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在诗眼看来,一朵小花之中,便蕴藏了整个春天。一座钟表,便容纳了人类的丰富情感。李香君的桃花扇,宝二爷的通灵玉,也是这样的小花和座钟,兴亡世变、悲欢离合、尽在其中。别小瞧了一沙一石,诗人投射上情感和美,放在诗腹中酝酿、烹煮,绣口一张--沙不是沙,石也不是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它容纳了波澜壮阔的人类情感,它是半个盛唐,它是整个世界--如S·H·E所唱:手不是手,它是温柔的宇宙。

这片树叶,如果出现在哲学和思辩的层面呢?回过头来看,那些高僧和仙长,可是研究传播学,或者搞艺术的么?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埂古的问题始终高悬在人类的头顶,我们无从解答,却没有放弃过探寻。

一开始的探索,是从具像中发现抽象。如禅宗所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人们以为,道在虚无飘渺间,在高远幽冥处。深山藏古寺,绝处有高人。但这个见解,层次是低的。高人不见得必须在深山,平地亦可得道。更高的层次似乎是,见山仍是山,见水还是水。

佛在灵山说法,说是说法,却不说话。只拈起一只花,示诸众人。众弟子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他悟了道,传了佛的衣钵。

宇宙间的奥秘,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杨朱说,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遂千载万年,背上小气鬼的骂名。然而,他毕竟不是葛朗台。但他想表达的是,对为了整体而可以损伤个体的警惕。一根汗毛,代表着一个个的人。

据说,持戒森严的僧人即便喝水时,也要持咒:佛观一碗水,四万八千虫;如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一碗水虽浅,但里边有芸芸众生。

道在何处?在一举一动,在一颦一笑,在日常琐务上,在寻常事物中。饥来吃饭困来眠,就是修道。庄子甚至说,道在矢溺。可到厕所中寻。

秋毫之生,格致流年暗转,察一叶之茂,体味生机涌动,观一花之开,印证无上菩提。世界在何处?且于一枝一叶上观。


一枝一叶一世界(10)

小时看通俗小说,得道之士比如吕洞宾之流出场,常吟两句定场诗曰: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后来知道,他的诗中便有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的句子。若是佛门的高僧,则常吟: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乾坤。气魄大得紧。

小时懵懂,理解为高僧仙长法力高强,能把世界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或者一粒沙子上。好比《西游记》里的小妖,真的认为孙行者那只葫芦能装天,心里羡慕煞。

这是我所作出的最原始的`解读。

后来学唯物主义,有过念头:是不是说,世界这棵大树,是数不清的枝叶构成的?一枝一叶虽然渺小,但共同构成了大千世界。——这话虽不错,但这是另一个道理。一枝一叶一世界,和一粒粟中藏世界,是异曲同工,是谈藏,而不是构建。藏字当做蕴藏解,隐着容纳的意思。庄子说,蜗牛角上有两个国家争斗不休;胡司令唱: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俩国家之于蜗角,胡传奎之于水缸,才叫作藏。

佛说的更明确:纳大千于一芥子。一个米粒大的地方,能够容纳一个完整的世界。

要从物质角度去理解,很简单:这不可能。要容纳整个世界,就得一个地球。一片树叶就只是一片树叶,顶多藏些细菌和尘土。幸好,我们还有个博大的精神世界。

从传播学的角度,一片树叶可就不是一片树叶了。它是丰富的信息的载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它的飘落,能够推断季节的变换;它如果被压在地下,成为化石,便成了至宝,可以推断地球的运动、当时的气候、植物的进化;如果,它被夹在一本借来的书中一起还给书的主人,那么,它本身可能就是一首隐晦的情诗。


一枝一叶一世界(11)

小时看通俗小说,得道之士比如吕洞宾之流出场,常吟两句定场诗曰: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后来知道,他的诗中便有"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的句子。若是佛门的高僧,则常吟: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乾坤。气魄大得紧。

小时懵懂,理解为高僧仙长法力高强,能把世界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或者一粒沙子上。好比《西游记》里的小妖,真的认为孙行者那只葫芦能装天,心里羡慕煞。

这是我所作出的最原始的解读。

后来学唯物主义,有过念头:是不是说,世界这棵大树,是数不清的枝叶构成的?一枝一叶虽然渺小,但共同构成了大千世界。--这话虽不错,但这是另一个道理。一枝一叶一世界,和"一粒粟中藏世界",是异曲同工,是谈"藏",而不是构建。"藏"字当做蕴藏解,隐着"容纳"的意思。庄子说,蜗牛角上有两个国家争斗不休;胡司令唱: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俩国家之于蜗角,胡传奎之于水缸,才叫作藏。

佛说的更明确:纳大千于一芥子。一个米粒大的地方,能够容纳一个完整的世界。

要从物质角度去理解,很简单:这不可能。要容纳整个世界,就得一个地球。一片树叶就只是一片树叶,顶多藏些细菌和尘土。幸好,我们还有个博大的精神世界。

从传播学的角度,一片树叶可就不是一片树叶了。它是丰富的信息的载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它的飘落,能够推断季节的变换;它如果被压在地下,成为化石,便成了至宝,可以推断地球的运动、当时的气候、植物的进化;如果,它被夹在一本借来的书中一起还给书的主人,那么,它本身可能就是一首隐晦的情诗。

我们使用010101的二进位编码,可以把整个大英博物馆的内容放进一个小小的磁盘中,那么,从理论上说,把整个世界的信息承载上一片叶子上,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它承载的是一个蕴藏丰富信息的世界。

这并不是唯一的解释。这片叶子,如果是出现在审美领域内,它有多大的魔力呢?

苏曼殊有诗:"终日寻春不见春,莽鞋踏破垄头云。归来却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而 在钱钟书眼中,一座老座钟"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在诗眼看来,一朵小花之中,便蕴藏了整个春天。一座钟表,便容纳了人类的丰富情感。李香君的桃花扇,宝二爷的通灵玉,也是这样的小花和座钟,兴亡世变、悲欢离合、尽在其中。别小瞧了一沙一石,诗人投射上情感和美,放在诗腹中酝酿、烹煮,绣口一张--沙不是沙,石也不是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它容纳了波澜壮阔的.人类情感,它是半个盛唐,它是整个世界--如S·H·E所唱:手不是手,它是温柔的宇宙。

这片树叶,如果出现在哲学和思辩的层面呢?回过头来看,那些高僧和仙长,可是研究传播学,或者搞艺术的么?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埂古的问题始终高悬在人类的头顶,我们无从解答,却没有放弃过探寻。

一开始的探索,是从具像中发现抽象。如禅宗所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人们以为,道在虚无飘渺间,在高远幽冥处。深山藏古寺,绝处有高人。但这个见解,层次是低的。高人不见得必须在深山,平地亦可得道。更高的层次似乎是,见山仍是山,见水还是水。

佛在灵山说法,说是说法,却不说话。只拈起一只花,示诸众人。众弟子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他悟了道,传了佛的衣钵。

宇宙间的奥秘,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杨朱说,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遂千载万年,背上小气鬼的骂名。然而,他毕竟不是葛朗台。但他想表达的是,对为了整体而可以损伤个体的警惕。一根汗毛,代表着一个个的人。

据说,持戒森严的僧人即便喝水时,也要持咒:佛观一碗水,四万八千虫;如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一碗水虽浅,但里边有芸芸众生。

道在何处?在一举一动,在一颦一笑,在日常琐务上,在寻常事物中。饥来吃饭困来眠,就是修道。庄子甚至说,道在矢溺。可到厕所中寻。

秋毫之生,格致流年暗转,察一叶之茂,体味生机涌动,观一花之开,印证无上菩提。世界在何处?且于一枝一叶上观。


一枝一叶一世界(12)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枝一叶一世界1200字-高一作文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病床上,梁思成目不转睛地看着手、徽设计的图纸,一张一张地在他炽诚的心扉黯然掠过,传递给了伫立在他旁边的那个不假思索的女人。

“唉!还是没有令我满意的方案。徽因,你说如何是好?”间不容发的着急瞬时间将周围的空气凝固了,仿佛令人窒息,可是却没有因此压抑了她的思想,“我认为红色加点麦穗不就代表、特征了吗?”就是因为她的一席话,也定型了国徽的金红麦穗。

倘若你问林徽因不是和金岳霖徐志摩两位藕断丝连的红尘人物吗?一代才女当涂建筑是难以置信的。我想说那你便错了。“绝顶聪明的小姐”只是把诗歌的儿女情长当做游戏,然而“聪慧绝伦的艺术家”才是她的真实身份——、第一位女性建筑家。

流亡的1937年夏天,她和丈夫只身前往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目光聚焦到这里——出发的这一天清晨,太阳跃上地平线后正缓缓升起,鸡鸣狗叫在小山村躁动,他俩也赶着小毛驴向视线的尽头奔去:这次无论多么艰难,花的时间再长非得找到那座宝塔不可!她攥紧了拳头,时间仿佛日光一般,束束紫外线愈发强烈,时间过得就越快,直到时光老人将那一束束金黄收回了深蓝的天空。

天黑了,视线却越发清晰——“在暗紫色的背景上有一颗闪光的宝石”,步伐渐渐放慢。知道他们停在了附近群山环抱的一座木塔。“迄今仅存的最高最大的应县木塔,就是它啊!徽因,终于被我们找到了!”思成难掩心中的欣喜,边铿锵有力地说着一边拉着林环视“这黑色的巨人”,欣喜若狂的两人,让人看了无限的感动!

她说“四月天是爱是暖”,然而这一刻,四月天的希冀是宝塔,是天真庄严,赋予她了一位建筑家辛苦遭逢后的喜悦。

这一天的山西之行总算没有白费,在黑暗的肆虐中,他们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紧张的勘测:应县木塔,由地面到塔尖高……于是烙印在了她的、的心中。

可是,就是她这样幸运的人总会招来别人的艳羡和嫉妒。未等第二天亮,报纸便发表了冰心对其抨击:太太客厅不顾国事只顾玩文字游戏!于是,非常不满的她灵机一动送谢一坛山西陈醋:哼!冰先生这么爱吃醋,不妨我送你一大坛罢!瞧,我们徽因真是智慧。她是一贫如洗,重病缠身的模样,可是她却“孤傲”地留在了祖国,跋山涉水地古建考察。“咬定青山不放松”正是她的真实。她是方为人上,呕心沥血的样子,在创作国徽时期与思成不断地绘图、试做、讨论、修改,完成后竟因病重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正是她的真实。

林徽因,在我们眼里已经不再是那个一笑一娉婷的女子,她对建筑的追求,对国家的忠诚,扣好了人生的一粒重要纽扣:建筑才女。


一枝一叶一世界(13)

一朵花该凋谢它就会凋谢,一片叶该飘落它就会飘落,没有什么力量能够留住它。时间的万事万物,一切皆因缘而定。缘起则生,缘尽则灭。

生存的压力,使得芸芸众生各有劳苦烦恼。要么为名利苦,要么为情感而苦,要么为病痛而苦,没有不苦的人。如果一定要说不苦之人的话,那么此人一定是有超凡的智慧,善于苦中作乐,懂得用诗情画意去淡化苦。

如果是秋风乍起,落叶飘飞的季节,走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这时的你,不要感叹秋的悲凉,二要看到几分宁静的事宜,想想一场春雨过后,这里又将会满目生机弯腰拾起几枚银杏叶,你会发现,这些淡黄色的银杏叶,像一把小伞,撑上它,为自己的心灵遮风挡雨……

无论怎样的境遇,都不要抱怨自己的所失,而应感激自己的所得。只有心存感激,才会善待一切,才会有平和的心境。

我的彻悟如果是源自一种迷乱,那么,我的种种迷乱不就只是因为一种彻悟?

在一回首间,才发现,原来,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要使周围的人都对我满意而已。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和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中途,才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时兴的涵义,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太多的人喜欢把一切都分成段落,每一个段落都斩钉截铁地宣告落幕。而世间有多少无法落幕的盼望,有多少关注多少心思在幕落之后也不会停止。

世界给了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不能浪费这份权利。我可以敞开心扉,闭上双目怡然自乐地深呼吸,吸进大自然的气息,吸进往昔的流金岁月。

一枝一叶一世界,一粒沙里头有你也有我,一滴水里有你也有我。


一枝一叶一世界(14)

2005 浙江高考作文题 话题作文: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说春色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 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题材诗歌除外。

李智勇

小时看通俗小说,得道之士比如吕洞宾之流出场,常吟两句定场诗曰: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后来知道,他的诗中便有“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的句子。若是佛门的高僧,则常吟: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乾坤。气魄大得紧。

小时懵懂,理解为高僧仙长法力高强,能把世界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或者一粒沙子上。好比《西游记》里的小妖,真的认为孙行者那只葫芦能装天,心里羡慕煞。

这是我所作出的最原始的解读。

后来学唯物主义,有过念头:是不是说,世界这棵大树,是数不清的枝叶构成的?一枝一叶虽然渺小,但共同构成了大千世界。——这话虽不错,但这是另一个道理。一枝一叶一世界,和“一粒粟中藏世界”,是异曲同工,是谈“藏”,而不是构建。“藏”字当做蕴藏解,隐着“容纳”的意思。庄子说,蜗牛角上有两个国家争斗不休;胡司令唱: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 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俩国家之于蜗角,胡传奎之于水缸,才叫作藏。

佛说的更明确:纳大千于一芥子。一个米粒大的地方,能够容纳一个完整的世界。

要从物质角度去理解,很简单:这不可能。要容纳整个世界,就得一个地球。一片树叶就只是一片树叶,顶多藏些细菌和尘土。

幸好,我们还有个博大的精神世界。

从传播学的角度,一片树叶可就不是一片树叶了。它是丰富的信息的载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它的飘落,能够推断季节的变换;它如果被压在地下,成为化石,便成了至宝,可以推断地球的运动、当时的气候、植物的进化;如果,它被夹在一本借来的书中一起还给书的主人,那么,它本身可能就是一首隐晦的情诗。

我们使用010101 的二进位编码,可以把整个大英博物馆的内容放进一个小小的磁盘中,那么,从理论上说,把整个世界的信息承载上一片叶子上,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它承载的是一个蕴藏丰富信息的世界。

这并不是唯一的解释。这片叶子,如果是出现在审美领域内,它有多大的魔力呢?

苏曼殊有诗:“终日寻春不见春,莽鞋踏破垄头云。归来却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而 在钱钟书眼中,一座老座钟“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在诗眼看来,一朵小花之中,便蕴藏了整个春天。一座钟表,便容纳了人类的丰富情感。李香君的桃花扇,宝二爷的通灵玉,也是这样的小花和座钟,兴亡世变、悲欢离合、尽在其中。别小瞧了一沙一石,诗人投射上情感和美,放在诗腹中酝酿、烹煮,绣口一张——沙不是沙,石也不是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它容纳了波澜壮阔的人类情感,它是半个盛唐,它是整个世界——如S·H·E 所唱:手不是手,它是温柔的宇宙。

这片树叶,如果出现在哲学和思辩的层面呢?回过头来看,那些高僧和仙长,可是研究传播学,或者搞艺术的么?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埂古的问题始终高悬在人类的头顶,我们无从解答,却没有放弃过探寻。

一开始的探索,是从具像中发现抽象。如禅宗所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人们以为,道在虚无飘渺间,在高远幽冥处。深山藏古寺,绝处有高人。但这个见解,层次是低的。高人不见得必须在深山,平地亦可得道。更高的层次似乎是,见山仍是山,见水还是水。

佛在灵山说法,说是说法,却不说话。只拈起一只花,示诸众人。众弟子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他悟了道,传了佛的衣钵。

宇宙间的奥秘,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杨朱说,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遂千载万年,背上小气鬼的骂名。然而,他毕竟不是葛朗台。但他想表达的是,对为了整体而可以损伤个体的警惕。一根汗毛,代表着一个个的人。

据说,持戒森严的僧人即便喝水时,也要持咒:佛观一碗水,四万八千虫;如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一碗水虽浅,但里边有芸芸众生。

道在何处?在一举一动,在一颦一笑,在日常琐务上,在寻常事物中。饥来吃饭困来眠,就是修道。庄子甚至说,道在矢溺。可到厕所中寻。

见秋毫之生,格致流年暗转,察一叶之茂,体味生机涌动,观一花之开,印证无上菩提。世界在何处?且于一枝一叶上观。(作者:李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