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精编17篇)
天生我才必有用
2023-10-31 08:14:29
高二
其他

不一定(1)

世间百态,我们用双眼来感知生活。目之所及,是我们认知的第一份印象。

你敢确信着,你的所见吗?

曾有一个太太抱怨对面太太很懒惰,说人家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发现不是对面的衣服洗不干净,而是自家的窗户脏了。

我们用双眼去发现,去探索,可是更多的时候,我们也因为双眼而蒙蔽,而盲目。太太看见了“脏的衣服”只会去想着人家衣服洗不干净却不会注意自己的窗子上的污渍,她所见的与其“事实”并不相符。可见,眼见不一定为实。

有时候,一朵花开不一定代表着春天早已降临,一场绒雪不一定说明冬天未曾远去。我们所感知的,所见的,不一定是世间的根本之理,受到蒙蔽的时候,盲目的人们也无法看清本质。更多的时候,还是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放眼看世界。哪怕是对面的人、物,就算是再近处的一处景象,也要仔细的看看,不要因为自我而蒙蔽。

人们总是说,眼见为实:可是,当你看见并不真实的一面时,仍然相信这四个字似乎就不是真正的“眼见为实”了。

孔子曾领其弟子诸游列国。一次,在他们最艰辛的时候,有人给了他们一袋小米,他们只得用其做粥。孔子大弟子——颜回,在煮粥的时候就无意看见有脏东西落进了锅里,他立即用手抓了出来,沾上了米粒的东西弃之实在可惜,颜回只得将其吃下。而后一幕,恰巧让孔子看见,孔子觉得对其失望。而后,当事情澄清的时候,孔子也不禁感叹,自己亲眼所见的却也不是真实的,何必非去坚信“眼见为实”呢。有时,眼见的才是盲目的。

你相信自己的眼睛吗?眼睛不会自己构造虚幻,可是所见至此,你怎知看见的就是事件本质所发生的。眼睛不一定为实,想的也许是假的。我们无法去改变我们看见的,因为那是必然的,可是,我们也不能完全相信我们看见的,我们用心去辨别,去感知。

不能不相信所见的东西,却也不能只信看见的事物。你看见的表面不一定与本质完全相符,也不要为此而不忠信于眼睛。万千世界,我们无法知晓每一件事,但是相信的也不止是各自的一双眼。

眼见不一定为实!


不一定(2)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在寻找美,美,不一定要很高贵,很奢华,有时候,朴素、真实其实也是一种美,一种不被人关注或直接说被淡忘的美,那究竟什么是美呢?有的人会认为长得漂亮文雅、家里有钱有地位、气质高贵就是一种美,我想你错了,美,重要的不是外表那些虚伪的掩饰,而是内心深处最朴实、最纯真的一份感动。


不一定(3)

以前,我认为“爱”要说出来,不说出来,就并不是真的爱。

不过,现在我长大了,知道了“爱”也可以从一个人平常的生活中,做的一切也可以让人感受到爱你。

以前,听到广告里说“爱爸爸,不一定要说出来。”听了这句话,让我疑惑不解。如果,你不对爸爸说,不把他它说出来,谁会知道你爱爸爸。有时候,爸爸检查我的作业,发现我有的地方粗心错了,就把我骂一两句,还有时用手敲敲我的脑袋,我以为爸爸并不爱我,其实我错了。

上个星期六,老师要我们交画。我想不出画什么,只好去请教爸爸,可爸爸却说:老师要求你画什么你就画什么!不知道!打开电脑,又继续玩他的去了。这使我更加“讨厌”爸爸了,心想:爸爸并不关心我。可是后来爸爸叫我,我不耐烦地走到爸爸身边说:“找我有什么事啊?”爸爸在网上找到了一张画,题材特别相似。爸爸在稿纸上构图了一下,便要我自己去画。看到这一幕,我开始恨自己,为什么会想到爸爸不关心我?

今天早上,因为天气变冷,奶奶要我加衣。我待在家里并不冷,便不耐烦的说“不冷,我走了。”便关上了门。一出门,一阵寒风吹来,我打了个颤。我是最不喜欢“走三步,退两步。”我出了门就不会再回去。心想:到了教室一定不会冷了。学校教室当然没有感觉到冷。第一节课刚下,同学们正在做操。这时,我看到窗外走来了一个熟悉的背影,那是奶奶。奶奶是怕我冷,给我送衣的。我穿好衣后,奶奶走了。穿着奶奶送来的衣服,感到了一阵温暖,再也没有了寒意。

奶奶、爸爸都没有对我说爱我。可是,我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体会到了他们是爱我的。

“爱”不一定要说出来。你可以从别人为你做的一切中体会得到。我懂得了这一点,我似乎长大了。


不一定(4)

看着镜子前的自己,不出色的相貌,平平的气质、平平的身材、平平才华……唉!我羡慕那些女孩,为什么上帝对我这么不公呢?

我呆呆地看着那些女孩出尽风头,能歌善舞的女孩能在舞台上划下一条绚丽的彩虹;矫健的女孩能在运动会上以班级光荣;演讲的比赛时,口才好的女孩能在比赛时滔滔不绝;爱武术的女孩能在武术馆里尽情发挥,一展才华……而我,却只能呆呆地看着,只能做一个忠实的观众,只能在角落里鼓掌,只能在一边大喊“加油”,只能在人群里发愣……学校里的女孩是不是都是天生的演员?

我开始思索我到底哪里比别人好一点了?是书法?可书法比我好的人还多,是美术?可美术我也只是瞎画画没用什么功夫,是学习?这不可能,我学习严重偏科虽文科好了点,但是理科差的没话说。我发现我毫无特长,作为一个女孩,我既不亭亭玉立,也不才华横溢,还不心灵手巧,我会做什么呢?我失望极了!越想越糊涂,我似乎对一切失去了信心,语文也考砸了,英语也说不流畅了,这有给我增加了许多压力,我不停地想,不停地想:我生来就是当摆设的吗?即使当摆设也是一个不好看的摆设,肯定没人看。我是不是生来就是为那些出色的作品当铺垫呢?我陷入了想象,陷入了普通自卑的淤泥中无法自拔。

在一次意外中我去了一个名胜景点,这里的环境是在跟我太不配了,我简直成了这幅画卷上的黑点。“先生,小姐,你看这是现在刚做好的,很可爱呢!”“诶,女士这个小猫很配您呢!买一个吧!”我顺着声音过去,是一个灰头灰脸的女孩子,衣服也破破的,可能是卖累了,或许她要吃中饭了,只见她拿出几张已经脏掉的干饼,很艰难的咽下去,吃完后,喝了点水,有大喊大卖:“买陶泥吗?你好,你看……”我被她深深打动了,我没想到还有比我更要平凡的女孩,但是,她们都像一棵室外的花朵,他们为自己的人生拼搏着打拼着,我是不是该挣扎着爬出淤泥呢?

女孩生来都多种多样:深沉的女孩像一潭好深好深的潭水;活泼的女孩像一柔好柔的柳;智慧的女孩象一颗好亮好亮的星星;漂亮的女孩像一道美丽的彩虹;柔弱的女孩像一条好绵好绵的丝带;坚强的女孩像一朵毫不畏惧的花朵……

我不会在自卑了,我只要活好自己,活出自己的生活,即便再不出色也会开开心心,何必磕得头破血流去争取一个位子,一个名分,只要好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不就行了吗?你做好了,在老师的心目中你就是好孩子,虽然不如牡丹芍药般,但是,在大家在老师心目中已经成立了一个形象,一个榜样,一个好学生的标志了!

为什么这个世界会美丽?为什么女孩会可爱?因为女孩都像世界上的五彩缤纷的花。假如只有百合牡丹芍药玫瑰,这个世界有多么单调呀!世界还会五彩缤纷吗?虽然我很平凡,很普通,向路边的野花一样,但我同样也是女孩中的一员,也能打扮这个世界!

女孩不一定要很出色,不一定要很漂亮,不一定要散发万丈光芒,在我眼里,只要是女孩就都会“美丽”!谁说一定要“漂亮”女孩?

六年级:沈鑫乐


不一定(5)

谁都知道金子有华美的外表,阳光下它能反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闪光的东西都是金子。一块小石头,一片碎玻璃,甚至一个白色的塑料袋在阳光下都能闪光。然而,只要我们走近一瞧,便可知道它们不是金子。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凡事不能只看外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拥有美丽外表的东西不一定都好。人们在看到罂栗花那饱满充实的花朵,红得像火一样的颜色时,都不能不被它的美丽所折服。可只要了解它的人便都知道,这般美丽的花儿竟是制造毒品的原料。由于它的存在,才有让人胆寒的毒品,才使得世界上许多人家破人亡、痛不欲生。罂栗花是美丽的,可我们千万不能被它的外表所迷惑而去亲近它。由此可见,外表美丽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同理,有着丑陋外表的东西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和氏壁是一块曾让秦始皇愿以十五城换之的宝玉。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块美丽的宝玉从前竟是一块灰不溜秋的石头呢?为了证实它,它的主人甚至被砍断了手脚。可宝玉终归是宝玉。在几经磨难之后,终于显出了自己的本色,成了众所周知的宝物。可见,凡事都不能只看它的外表,而要看它的本质。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看事物是这样,看人也是这样。假使现在有一位矮个子、大脑袋、扁鼻子、脸上还有几粒麻子的人现在你眼前,你一定会嗤之以鼻:真丑!但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就是这么一位其貌不扬的人。人们并没有因为他外表的丑陋而鄙视他。相反,每当有人提起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时,都会肃然起敬,原因不仅在于他写了那么多首胎炙人口的作品,更因为他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一颗为人类服务的善良之心,一颗像金子一样闪光的心!相反,倘若一个人外表衣冠楚楚,风流促仪,但内心却丑恶无比,甚至损人利己,人们对他自然是厌恶。因为人们喜欢的是内心善良的人、具有内在美的人。

可见,我们无论对人还是对事物,都不能只看外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


不一定(6)

温暖,不一定是语言。

可以是,一杯暖暖的牛奶;

可以是,一个善意的微笑;

可以是,一个温柔的眼神;

可以是,一个轻轻地拥抱;

可以是,一个温柔的吻;

可以是,一束漂亮的花;

可以是,一件薄薄的衣服;

可以是,一次帮助他人;

可以是,一双手;

可以是,一块小小的蛋糕;

可以是,一本本子;

可以是,一片树林;

可以是,一个惊喜;

………………

温暖,不一定是语言。

可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东西,事情。

却足以温暖人心……


不一定(7)

在生活中,“套子”几乎无处不在,从班里的班规、校里的校规到社会的法律,这些无形的“套子”无一不约束着我们,我们总是呼吁要追求自由,打破枷锁,可一味地追求自由就一定正确吗?这不禁使我掩卷深思。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曾认为:如果两个质量不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一定是质量重的铁球先着地。千百年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奉为真理。文艺复兴时代,一位年轻的科学家勇敢的提出质疑,面对众人们的嘲笑与不屑,毅然登上比萨斜塔,用铁的事实推翻了这个错误的观念。他一生勇于追求真理,从不墨守陈规、畏惧权势,为牛顿的划时代成就奠定了基石。他就是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可是我们真的应该一味的挣脱这些旧观念的套子吗?我想不是的,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汽车之所以能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有条不紊的行驶,是因为有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法规的约束,学生之所以能在学校中卓越成长,是因为有校规校纪的约束,我们每个人能安居乐业的生活在社会中是因为有法律法规的约束,那么我们对于这些套子也应该极力的挣脱吗?我想不是的。有一位行为艺术家在街头办了这样一个活动,他坐在椅子上,桌子上有许多的道具,参加活动的每个人都可以对他做任何事,不用负法律责任,刚开始有的人在她的脸上乱涂口红,到后来行为更恶劣,有的人开始用胶带缠住他的身体,开始拿刀划破他的皮肤。

可见,每个人心里都有阴暗的一面,如果没有法律,道德的约束,那么心里的魔鬼便会吞噬整个自我。试想,没有约束的社会,杀人放火都不需要负任何责任,那么这个社会是多么的可怕,有人可能会说,我自己可以约束好自己,但是永远别低估一个人内心的黑暗,所以我们都需要法律,道德的约束,因为只有在这种约束下,我们才能和平安宁的生活。

破茧不一定成蝶,挣脱桎梏后,迎来的也未必就是光明,对于那些陈旧的古老的,不合理的约束,我们应该极力地去挣脱,去追求所想要的自由,可如果去挣脱法律和道德,那么剩下的便是无底的深渊,足以将你吞噬的深渊……


不一定(8)

早晨。我刚起床就听见妈妈和奶奶在交头接耳。

“把小狗卖了吧!我看也没地方养了。”

“我赞同!可是那鬼丫头……”

“没关系,交给我吧!”

……

我的心开始怦怦直跳。小狗可是陪伴了我两三年的好伙伴呀!不行,不行!我绝对不能让小狗被卖掉!

“我坚决不干!”我跳出来喊道。

“鬼丫头?你都听见了?”

“是的!我无论如何都不会让小狗被卖掉的!”我坚定地喊道。

“你爱小狗吗?”妈妈问。

“爱!”我脱口而出。

“那么,你就应该为小狗想想。到了暑假,我们各回各的老家,小狗该怎么办呢?谁来给它东西吃呢?”

“这……”我犹豫了。

“与其让它在家里活生生地被饿死,倒不如卖到别人家去,让别人好好地照顾它。”

“呃……我……赞同……”我垂头丧气地说。

“你长大了。”

我明白:爱,不一定要占有!


不一定(9)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印度的一位摔跤手。他因生活所需,只能把奥运会获得冠军的任务寄托给他未来的男孩。

可惜,他的妻子一连给他生了四个女儿,让他的梦想彻底破灭,后来在得知大、二女儿把男孩打哭了之后,他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开始对女儿们训练体能。

看到这里,我十分诧异:这样不是要把一个女孩活生生训练成一个女汉子吗?这个爸爸是不是做得有点不称职!他的女儿们当然也这么想,曾想过偷懒,但没成功,头发还被剪得像男孩子一样短。

我想她们应该很羡慕别人家的女孩吧,被家人视为掌上明珠,整天打扮地像公主一样美美的,还不用每天高强度的运动,那,才叫生活。可惜魔鬼爸爸是不会允许她们的。同时我也很纳闷,别的女儿在爸爸眼里都是疼不够,爱不尽,可是为什么这个爸爸却总是“折磨”自己的女儿呢?

后来,她们偷偷去参加一个印度女子的婚礼,听到那个女子的诉说,他们才知道,按照风俗印度女子一到十四岁就被嫁为人妇,而且之前与自己的丈夫一直素未谋面。这时,她们才知道父亲的苦衷,只有她们通过摔跤成为了世界冠军后,才不会被印度的规矩束缚,像其他女孩一样身不由己地成为别人的妻子,只配做家里的杂活,一辈子都出不了头。她们这才番然醒悟,坚持刻苦训练,继承父亲的愿望,成为了世界冠军。

爱,不一定是要万般呵护的宠爱,有时,明智的爱会带给孩子更多的好处。全天下的家长们,请按照自己的方式爱孩子吧。也许,孩子会质疑你,但是等他们长大了,一定会更加感谢你!


不一定(10)

上述材料,让我想到时下有一句流行语,叫“距离产生美”而我却不这么认为。两者之间因为距离的存在,相互的感知就会变得模糊,甚至产生错觉。这何来“美”之一说呢?因此,若要寻求真美,必得靠近审察,必得亲力亲为。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古人这句话实在精妙。它告诉我们只有近距离地亲身体验才能把握规律,只有零距离地亲身接触才能寻得真谛。是的,古往今来,大凡取得伟大成就的人,肯定脚踏实地,肯定实事求是,肯定因地制宜;而不是好高骛远,想入非非,华而不实,追求所谓梦幻般的“距离”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年轻时就喜欢与昆虫等打交道。有时候为了观察蚂蚁,甚至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人们都说这个人疯了,同伴也不拿他当正常人看待。可是他后来却完成了旁人望其项背的生物名著《昆虫记》,弥补了生物学史上的空白。再说达尔文,为了完成《物种起源》一书,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全球考察。著书时遇到一个不明确的现象,他不是凭借记忆猜测,也不是捏造事实,而是再去亲自调查取证,从而写出了这部杰作。

法布尔,达尔文正是因为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因为这种科学严谨的态度,才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永恒的美丽。

相反,因为“距离”给我们带来许多遗憾的实例却太多了。比如中外扬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只知道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却很难准确地知道李冰父子在几千年前是如何完成这项伟大工程的,因为我们无法穿越时空的距离回到当时的情景,去了解当时的建设情况,更无法明晰地打听到当初建设时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时空拉开了我们与古人的距离,也阻隔了我们的认知视线。

所以,我们不必盲目追求距离,更重要的在于做好眼前的事。“感动中国”被称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诗史”每年被评选出来的人物都有一个很大的共性:他们用行动诠释爱的真谛,用行动弘扬责任的价值,用行动衡量承诺的份量。“感动中国”之所以感动中国,我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立足本职岗位,用真情真义去传递一个正能量。也许正因为如此,如今社会上流行一种“接地气”的说法。接地气不就是要我们脚踏实地,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吗?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只有迈开步子,把脚下的距离一步步地缩小,才能真正地发现美,也才能真正地创造美。因为人们处于遥远的地方,是看不见一棵在地平线上努力生长的小草的。


不一定(11)

不一定要努力。只要你快乐,这也是你学习,生活的一种努力!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能够问心无愧的对别人说出“我生活得很快乐,因为我不努力,我没有心”又有几个呢!轻松地生活是大家的梦想,但是想轻松的生活的话我们就得先努力,如何做到不努力也能轻松快乐的生活呢!我想这也是现在为人父母的家长们对自己的孩子所希望的吧!当然还有我们这些学生了。

不一定要努力。我也可以生活得快乐,不是我有很好的家庭,而是我有很好的秘籍。我很聪明,但是我不喜欢,我也不爱动脑,因为这很累,我累了就想睡觉。这也是广大学生的借口。我知道自己有很好的思维,头脑……好的方面,但是现在的社会不喜欢我这样的人,多说少做。

我不想改,不是因为我懒,而是我这样生活得很轻松,你们可能会说我现在还小,不知道到人们的辛苦,而在旁边乱发言。说实话,如果我做起事来,我可以做得比别人好,可是我没有这个权利,也没这个心。我只想做一个特别的人,只要自己开心的同时我身边的人也要开心,因为这样我就很难被人忘记,“那你也可以做一个非常有名的人啊!”有人是这么对我说的。“可是做名人很累啊!”我是这么回答的。

我不想我的学习成绩很好,因为这样一点也不好玩,想努力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刺激感和挑战性。在班里做一个“浑水摸鱼”的机灵鬼也不错啊!让别人来猜猜你在想什么

“如果人人想我一样的话,那世界就完了,”有人一定会这么想。可是如果我们这么想的话就不同了:古代的贪官是怎么来的?还不是想生活得更好才成为贪官的。如果他们像我一样“清风明月,平淡即美”的话,那我们的中国历史,又会有多少的假案冤案?

我并不是真的胸无大志,相反我有时也会“尽志无悔,笑看风云”还会“凡事求真,言必由衷”是不是看不懂我呢!就像我也看不懂机子身边的人样的。我们都很公平。


不一定(12)

在树林的尽头,住着两只可爱的小白兔,一只是兔妈妈,一只是兔宝宝。

一天清早,绵绵细雨过后,空气十分新鲜,太阳公公刚露出了笑脸。兔妈妈就喊兔宝宝赶快起床,兔妈妈笑着说:“今天天气特别好,我带你去采蘑茹,好不好?”

兔宝宝一听去采蘑菇,顿时来了精神,从床上一跃而起,穿好衣服,准备去采蘑茹。

阳光沐浴着大地,好像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

兔宝宝一蹦一跳地跟着妈妈来到了树林里,“宝宝,来跟妈妈学采蘑茹。”兔妈妈说。“好嘞!今天的饭菜肯定最香了。”兔宝宝边回答边动起手来。

忽然,兔宝宝兴奋地叫起:“妈妈快看,这里有几个五颜六色的蘑茹,一定最好吃。”兔宝宝正准备摘了放到篮子里。

“宝宝!宝宝!这种蘑茹不能采!”兔妈妈忙阻止兔宝宝。“为什么不能采?这么漂亮的蘑菇,不采多可惜呀!”兔宝宝不解地问。

“其实,彩色的蘑菇是有毒的,吃了后果不堪没想,我们不能被它美丽的外表所迷惑。”兔妈妈意味深长地说。

兔宝宝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美丽的外表只是诱惑人的,我可不能被它迷惑,以后我一定要认真跟您学习辨别毒蘑茹的方法。”

兔妈妈慈爱地抚摸着兔宝宝的头,欣慰地笑了。


不一定(13)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在寻找美,美,不一定要很高贵,很奢华,有时候,朴素、真实其实也是一种美,一种不被人关注或直接说被淡忘的美,那究竟什么是美呢?有的人会认为长得漂亮文雅、家里有钱有地位、气质高贵就是一种美,我想你错了,美,重要的不是外表那些虚伪的掩饰,而是内心深处最朴实、最纯真的一份感动。

六年级:刘晓溪


不一定(14)

人生就像一场戏,从你出生的那一刻就拉开了序幕,它不同于别的戏,一旦上演就没有重演的机会。

生与死,人固有一死,这就是结果。那过程呢?人生短短几十年,又有多少人领悟生命的真谛。有人整日酗酒,将生死置之度外;有人酒后驾车,不尊重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侮辱了别人的生命;还有人无视法律,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永远抹不掉的污点。这些人浪费了你此生的生命。而有人就用宽容,善良,纯洁的心去对待人世间一切的人,事,物,感受生命的价值。

曾经我有听到一个将近临死的人说过:“我虽然只活了短短十几年,不及其他人长,但我领悟的不他们多,它很美好,很真实,我来到这个世上也没浪费。”人生的旅途千条万条,每一条都是自己能选择的,但选择需要勇气。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我现在后悔了,要是在给我一次机会。”“早知道,我就。”每个不理解生命的人。给他几百次,几千次机会结果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一张草稿,写错了就可以擦掉的,相反一点下笔都是一出抹不掉的恢记。在人生上,要三思而后行,小心谨慎走好没一步。

“生命苦短,但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不要虚度生命,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也不枉你此生的到来。


不一定(15)

开卷不一定有益

开卷有益,顾名思义:就是打开书本就会对自己带来益处。读书,它会让你了解那些身边遥远的事物,会让你了解世界、星球、宇宙,会让你懂得人文、历史、自然以及和人类相关的'一切。

这就是“开卷”带给人们的益处。但是再仔细一推敲,这种说法又有点含混笼统。原因有四:其一,世界上既有真、善、美,又有假、恶、丑,书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好坏不分,选择了坏书则会使我们变坏。例如有些同学看凶杀、黄色之类书刊,手不释卷的,一旦走火入魔,便会无心上课。长期下去,就荒废了学业,有很多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开卷有益吗?其二:就是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各类书籍琳琅满目,可以说是要什么书有什么书,真是书海茫茫啊!如果毫无目的地读来读去,到头来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毫无收益罢了。其三:就是不加思考地读书,如果只是拿着本书空读,不去体会文字的含义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去记一记优美词句,就算你读书真的“破万卷”,也只不过是个书橱罢了。其四:就是读一些闲书,例如看笑话书,如果读多了,只是在浪费时间。

由以上看来,“开卷也未必有益”。但只要我们在“开”好“卷”,读好书的基础上,勤奋读书,积极开动大脑,就一定会使你终生受益无穷。


不一定(16)

今天,我在上网时,发现了一篇很短的文章,只有二百来字,却很精炼。

然而,回复的人都说:“短!太短了!”

我真搞不懂,写的短,就代表写得不好?太绝对了吧?写的短的文章,并不能表示它就不好,也许,在这篇短小的文字之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也许,就在这篇短短的几句话语中,蕴藏着文学的瑰宝呢,一篇好的文章,总有它出彩的地方。

相反,有些文章写的很长,可以达到上千字,但说了半天,也没有讲出个道道来,变得啰嗦、拖泥带水,让人觉得十分杂乱,没有条理。

当然,我是鼓励我们小学生写长文章的,爸爸常说:“小学生就要尽可能写长篇大论,而长大了,要学会尽量缩短,把文章的语言压缩得精炼、优美、耐人寻味……”

文章的好坏与否,是按内容来判断的,而不是以字数的多寡来确定的。


不一定(17)

在小时候父母经常会问我很多的问题,最多的就是你想成为谁?一个什么样的人?那时我还天真我只知道和好字挂钩就是好的,所以我说我要做好人。父亲微笑着对我说,孩子好人可不是那么好做的,你现在还小等长大了就明白了。我那时很讨厌别人说我年龄小,现在想想的确是幼稚。当时我对爸爸说:“好人有什么难做的,我会做给你看的。”于是励志做一个好人,这算是我年少时幼稚的理想吧。

后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不断的想,人生的希望是什么?是你在登山时好心人的一瓶水?是你终身难忘的绝迹逢生时刻?还是……,我认为都不是。所谓希望应该是内心中利刃无法刺透的一面墙,它是坚定性格中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走向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陷入迷茫徒劳无获,它就是目标。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都过着安逸的生活,安逸久了,曾经的追求也就消失了。追求也就没有了,理想也就渐行渐远了吧。但我认为,年轻人不应该如此。

现在,我逐渐长大了。晚上经常会经常思考很多事情。在一次次思考中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话。那就是,我们正值青春年华,上天赋予我们青春,就是为了让我们痛快地去拼去闯,如果不拼一次,不逼自己一把,怎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是另一种模样?所以不要等到许多年后,悔恨错过该奋斗的岁月,一定要敢拼敢闯,只有努力过才不会存有遗憾。这才是年轻的我们该有的心态。

有时,当你挥霍青春,虚度青春时,当你已成年,还在靠父母吃饭时,当你整天不思进取无所事事时,当你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渺茫时,你要对自己说一句,“从现在开始,抛弃所有杂念,立下目标,去追求,去奋斗,去超越吧!无论结果如何只要努力过就一定是值得的”。(指导教师:卢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