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精品18篇)
没人替你坚强
2024-02-04 05:18:38
五年级
写景

乌镇(1)

今天,我、妈妈和外婆一起去乌镇游玩,大概做了三个小时的车才到达乌镇。

刚一下车,我就发现,乌镇的大门看上去非常壮观,我想里面肯定很美。我迫不及待地跑了进去。走进乌镇,走在那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街上,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乡民,就会让人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那儿的房子都很古老,房子与房子之间不是小巷就是河流,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小桥流水,悠悠船歌,走上那古老的石桥,就仿佛我身在那古老的时代,再也没有那刺耳的噪音和漫天的灰尘环绕,我心想:如果我生活在这千年古镇里,那该有多么惬意啊!踏上小船随着船夫滑动船桨,小船也跟着摇摆起来,一阵阵清风吹过,令人心旷神怡,让我真的舍不得下船了!

逛了那么久,我们买了乌镇最著名的特产——姑嫂饼,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姑嫂饼,哇!它油而不腻、酥而不散、即香又糯、还有一丝丝甜甜的味道!

这次来乌镇太令我难忘了!


乌镇(2)

夜深惊鸣蝉,夜静适安眠,

端午游水乡,漫步西栅间。

游船行水面,歌声踏河岸,

席坐木船上,左右晃无常。

夜游灯阑珊,似繁星镶嵌,

镜湖泛微波,月色印细浪。

雨过暑热褪,凉意袭脸面,

坐立河道边,美景尽收眼。

微风拂草过,花瓣飘零落,

杨柳翩然舞,睡莲浮幽动。

茶楼万家户,酒阁群集边,

客舍星罗布,食肆落其间。

手扶桥栏杆,俯身静凝望,

惟愿时光慢,待我悠悠赏。

踱步出栅园,思绪犹万千,

梦里回园间,独坐小河边。


乌镇(3)

暑假里,妈妈带我来到了美丽的江南水乡乌镇,从上海出发开车2个小时就到了,我们先到了酒店入住,放下身上的一些物品,在酒店里查阅了一下乌镇的地图,了解到乌镇分为东栅和西栅两个景点,酒店的服务员建议我们先从东栅开始游玩,晚上再去西栅看夜景,准备就绪,我们轻装上阵出发了。

东栅分别有一条商业街和一条景区街,我们先逛了商业街,那里有许多的小吃和商店,我们经过了一家卖平衡木蜻蜓的商店,我看见了一个用竹子做成的小蜻蜓,它的头尖尖的,架在立装上,我把它拿起来,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轻轻地放到我的食指尖上,竹蜻蜓居然不会掉下来,还跟着风动轻盈地舞动起来,好神奇啊!妈妈说,这是因为工匠师傅把蜻蜓的两个翅膀做到了平衡,才能有这样的效果。我心想:师傅叔叔的手太巧了,真佩服。我太喜欢这个蜻蜓了,所以就和妈妈商量,买了下来留作纪念,妈妈愉快地答应了。我们在东栅很有人气的小饭店吃了当地特色的菜肴,然后回到酒店,避开了中午最热的时间,打算凉爽一点再出发去下一个景点西栅。

太阳西下,我们又出发了,来到了乌镇的西栅,在这段景点中,我认识了两位著名的艺术家。首先,是茅盾先生的故居。茅盾先生原名沈德鸿,他生于浙江乌镇,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我走进他的故居时,发现他家的房子好大呀!让我感觉非常惊讶的是茅盾先生的家里居然有上课的教室,茅盾先生在家里上学吗?于是我仔细看了一下房子的简介,原来茅盾先生家里原先非常富有,可以请老师来家里教学,所以那时他们家自己的私塾,在他年少的时候,他在自家的书房里看了一百本的书籍,天啊,太厉害了。参观完茅盾先生的故居,我感叹先生真是一位非常勤奋的文学家,他在抗日期间,发表了很多文学作品,为了保护自己他曾换过几十个笔名,我十分敬佩他。

乌镇大剧院坐落在西栅景区里,整个大剧院远远望去,像极了江南水乡独有的乌篷船,剧院四周围由小河围绕,河上停靠着一艘艘乌篷船,非常应景。在乌镇大剧院对面,就是我认识的另外一位乌镇著名的艺术家—木心先生的博物馆,木心先生1927年出生在乌镇,本名孙璞,早起一直在上海求学毕业于上海美术学校,木心先生在“文革”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在他被囚禁的那段日子里,他创作了66篇作品。在馆内有许许多多他的作品和随手书写,后来他开始画画,但是他画画得方式非常特别,他用刷子来画,用墨汁来涂抹画板,然后再覆盖白纸,掀开后剩余的墨汁若影若现的留存在地板上,就成了一副山水画,真是神奇。木心先生晚年回到了乌镇,收学徒传授画画技巧。他还会作曲,随时在纸上记录他的创作。

乌镇的夜晚也非常漂亮,小桥流水,在霓虹灯的映照下万分热闹,人群熙熙攘攘,逛着手工艺商店,吃着江南特色小吃,油凳子、桂花糕、酥糖,走在石头路上,我喜欢乌镇。


乌镇(4)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乌镇。
乌镇,像许多江南小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狭窄河道,有傍水而筑的朴实民居,有乌蓬船悠悠地在小河上荡过,有巷子深处升起的袅袅炊烟,有农妇在通向河道的石阶上浣洗……而不同于其他的江南小镇,乌镇少了一些商业气息,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气息,这源于那里的景,那里的人,那里的文化。
小桥。乌镇的桥不算多,但已足够独特。走过蜿蜒的石子路,绕过许多弯道,眼前,出现了一座桥,虽然有些大,却也是一块一块用石头砌起来的,一样结实,一样美观,一样真实。再看看桥头的石刻字,得知它叫“逢源双桥”。这是河道的第一座桥,所以叫逢源。穿过弄堂,走过一户户人家,便看见了一座小桥,这座桥就是江南古镇所特有的石拱桥,精心雕琢,显得立体的花纹使人心怡,站在石拱桥上,可以看到船夫摇着桨徜徉于碧水中,一脸泰然。这就是乌镇的桥,大的给人豁然,小的则给人舒心。乌镇如果没有这些桥,肯定没有这般精致,没有这般古朴,没有这番意境,就像一幅精美的画少了修饰。乌镇的桥不多,但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妙趣横生。
流水。水,永远是江南古镇的主题。悠悠流淌着的是傍河居民的生活主线,水承载着他们的希望,承载着他们的淳朴流向更远的地方。这里的水,碧绿碧绿,这里的人,清清澈澈。我们坐上了乌蓬船,船慢慢地游荡开来,船夫站在船尾,熟练地摆动着桨,荡开一阵阵涟漪,船左右摇摆着向前荡着,左右房舍似乎也在摇摆着,倚在扶手上,随着船摇摆着,突然感觉,好像一下子摆脱了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融入了一片安宁祥和的小镇生活中了,这里的一切,随着水流慢慢飘荡着,远方,成片的杨柳随风摇摆,是惬意,是安逸。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向往威尼斯,因为那里是水城,因为水给人以安逸,当水成为城市的主命脉的时候,人们就真的慢下步子来了,也许这是一种回归,生活方式的回归。乌镇的水,就是这样,这样的水,孕育出了水一样的人。
人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镇,养出了一方淳朴善良之人。穿过深深的弄堂,路过许多人家,他们似乎从不被游客们打扰,依然各自生活着,悠闲地生活着。有人敲着木鱼,说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也许是在祷告吧,有人则在自家园子里种菜,不时地,有小狗会跑到路当中,抓抓痒,作揖,或是,就呆在路当中,不走了。还有八哥见人就说“你好”,逗得游客不时称赞。这番生活情趣,不得不令人向往。我甚至想,这里,是不是许多中国文人被贬官之后的世外桃源呢。
文化。乌镇除了有秀美的风景,和蔼可亲的人,不可或缺的,是它的文化。文化始终是使一个古镇永远吸引人的力量,有了文化,古镇彩绘分外夺目,才会将其深邃展现在人们面前,才会让人们来读懂它。走进一个个小小的门洞,里面无不是一种精髓的文化。我走进江南百床馆,里面陈列着从明代到近代的床,上至皇帝御用之床,下至普通百姓之床,这是床的发展,也是历史,这些床的雕刻都十分讲究,一看便知是能工巧匠一刀一刀精心雕琢而成,想来现在的床虽然大而舒适,缺少了一番心血,少了一种工艺,也少了一种文化,一种木雕文化。这种床,保留在乌镇,也成为乌镇的文化瑰宝。再走过一段高高低低的石板路,穿过狭小的巷子,就是蓝印花布的作坊,大大的园子里挂着长长的布条,等着晒干。蓝印花布是江南的特色,也几乎成了它的象征,小而精细的花纹透出的是一种细致,蓝色衬出的是一种古朴。看雪白的布经过能工巧匠地改变成了美丽的蓝印花布,不得不感叹乌镇人的手巧,也许这种手艺只有在乌镇才看得到,因为这里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这种文化的传承,这种风格,是属于乌镇的,是属于江南古镇的,因为只有在这里,穿着蓝印花布的衣裳,坐在河边看过往的乌蓬船,才是和谐。乌镇除了有这些工艺外,还出了一位文人——茅盾。他的《子夜》、《春蚕》、《霜叶红似二月花》都是闻名遐迩的作品,他的故居依然透着一股文化的气息,墙上挂着“有志竟成”的字样,那应该他的座右铭吧,书桌上,简洁地放着几本书,书页早已泛黄,他的学识,见解却不会发黄,而是愈陈愈精。茅盾故居的布置非常简单,会客室里只有两把椅子,一张桌子,也许,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也许中国许多文人都是这样,过着清贫简单的生活,正是这种清贫,正是这种生活,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君子”,这让我想到了鲁迅,看过他的三味书屋,一样俭朴,一样充满文化气息,只是鲁迅还有一个百草园,可供闲暇用。而茅盾,所有的时间都在书里了。走出茅盾故居,再往前,便看到了保存尚好的当铺,推开有石狮子的大门,转过几个弯,就到了当铺,一个大大的“当”字写在墙上。跨过高高的门槛,站在水泥地上,交换物品的窗口很高很高,窗口也很小,别的地方都用木条弄成小孔状,这样奇奇怪怪地结构听说是为了防止斗殴,以便公平交易。看来古时候人也懂得经济理财。从旁边的小门可以绕到当铺里的工作人员坐的地方,踩在石库门般的地板上,可以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还有回音,登上三节楼梯,坐在木凳子上,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视角转到旁边的墙上,那里是一块板,上面是一些可以活动的字块,就像拼图一样。古人就通过他们来记住人们当物品的时间与期限,古人就用这样的方法代替了现在的电脑,也够聪明的。这就是古时候最常见的交易方式,现在像这样保留下来的当铺也不多了。乌镇就有幸将其保留了下来,也不失为一种经济文化。
于是,多元的文化,乌镇都保留了下来,并且,多年来,人们已经把这些文化与乌镇,这个江南古镇联系起来了。乌镇的文化是值得人们去寻觅的,因为这是我们的文化遗产。
走出乌镇,已经很晚了,让我不能忘却的,是这里的古色古香,是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更重要的,是这里不可替代的文化。
再见,乌镇。我还会来的。


乌镇(5)

乌镇给我的印象是幽静淡雅,古风悠然。

这个经典的江南水乡古镇位于浙江桐乡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天意注定了她与生具来的淳朴秀丽,古镇从未经受过战火的蹂躏。任风云变幻,时光荏苒,至今依然展示着小桥流水,茶香琴韵,竹露蕉雨,美仑美奂的绝代风华。

粉墙黛瓦的民居极具特色,或深宅大院,或简易木屋,高低错落,参差不齐,看似随心所欲的布局却极具精巧而和谐的美感,似一位胸有成竹的水墨画家将线条的粗细刚柔,墨色的浓淡干湿,点.线.面的结合信手泼洒,把中国画中的远.中.近景表现的恰到好处。斑驳的墙皮和稍显破旧的屋檐诉说着岁月的风雨,狭窄的石板路被多少来去匆匆的红尘客踏得光滑而低凹,唐朝的银杏古树和百年的南天竹记载着年代的遥远。

在曲折蜿蜒的小巷中行走,会发现这是一个文化积淀特别厚重的地方:修真观.立志书院,百床馆.钱币馆及多处大官大商大家的故居,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展示着曾经的辉煌。

偶进一处宅邸,气派的门楼和上面的砖雕匾额及花饰,纹理依然清晰秀美,院内的结构精巧别致,仍能显示出主人当年的显赫和儒雅。不必说正堂的大气和雕梁画栋,单就一处连接后院的过道,也处理的非常讲究,自成一景:白色的墙上前后两个月亮门,过道从门中穿过,门的两侧用青砖砌成扇形的小窗,透过小窗,前后院的风景尽收眼底,青砖铺就的地面平整而洁净,角落里一棵棕色的树,树干弧线一样划向天空,抬头望去,硕大而茂密的树冠像一把巨型绿伞遮住了宅院多半的风雨。

乌镇养育的名人众多,导游指着一处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介绍说,文学巨匠茅盾当年就出生在楼上的第四间房里。我想:在这样一个物华天宝的“灵地”走出来茅盾这样的“人杰”也不足为怪了。

在曲径通幽的小巷里偶能遇到几家制作蜡染.木雕.“姑嫂饼”的作坊。古老的蜡染工艺被一代代传承下来,蓝色和白色巧妙组合的图案,显示出民间手工艺特有的魅力,尤其是那种渲染的效果,朦胧虚幻中像幽蓝的湖面上漂浮的缕缕晨雾---

据说镇上的年轻人都去镇外新的地方居住了,不知是有意的安排还是故土难离,古镇上多半是老人在悠闲的重复着轮回的日子,固守着祖辈留下来的老屋,坐拥这道浑然天成的风景。苍苍的白发和佝偻的身影,伴着古色古香的小镇,犹如一首典雅的谣琴,弹奏着和谐的韵律。

最能体现水乡风情的要数穿过乌镇的那条小河。

这个风姿绰约的地方,是古镇的点睛之笔。水与镇相融,桥与街相通。

这是一条不宽的河,清澈的河水不知从哪里来流向哪里去,河面上弥漫着淡淡的水雾,乌蓬船在河面上漂泊,头戴毡帽的船工轻松的摇着浆,乌蓬下的船舱里偶而飘出乡间女子别具韵味的江南小调,船头几只懒散的水鸭在惬意的迷着眼睛,在做别人猜不懂的梦。半圆的石拱桥架在小河上,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轮波动的圆月,乌蓬船在圆月中划过,船上的人不知道自己成了画中的风景。

在这里,以河成街,两岸星罗棋布的商铺当铺,酒肆茶楼仍能显示出当年的繁华与歌舞升平。房屋沿河势而建,有几处房屋从岸边建到了河面上,伸手便可汲到清澈河水,青石板砌成的台阶一步步伸向水中。随着这条水街的弯曲,房屋也若隐若现,在圆圆的石桥下向远处蜿蜒的延伸,想不出幽静的古镇深处还有多少水上人家--。几株生长在岸边的垂柳也不甘寂寞,从房屋的间隙中弯下腰来,伸出长长的柳丝垂饮河畔的清露,远远望去,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添加了几抹翠绿。

细心的导游告诉我们:乌镇的街巷仿佛像扑朔迷离的棋盘,陌生人容易走失,但只有找到这条风情万种的小河,搭上乌蓬船,便可穿过石桥顺流而下来到进镇的地方--转船湾。

想远古雅士:邀风流骚客,聚临河水阁,凭栏对酌,诗酒风月。低吟浅唱,共鸣琴瑟。远观落日,畅舒豪情。近望炊烟,笑谈古今--。

乌镇是一部书,一部文化厚重内涵丰富而文笔细腻的史书。

乌镇是一首诗,一首灵感涌动柔情似水而清新隽永的情诗。

乌镇是一只歌,一只历经沧桑唱响千年而久经不衰的老歌。

乌镇是一幅画,一幅浓淡相宜雅俗共赏而意境深远的水墨风景画。

走进乌镇,剥掉虚伪抛弃世俗,坦荡展露着人性的真诚和残缺的心灵。

走出乌镇,宠辱皆忘雄英姿发,恣意澎湃着精神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

乌镇,我魂牵梦绕的一方圣地。


乌镇(6)

走进乌镇,染布坊里那一匹匹凌空而降的蓝色印花染布,瞬间就把我们拽进了古老的岁月。朴素淡雅的蓝色印花染布,随风轻摆,拂去了我们旅途的疲惫,也拂去了夏日的燥热。

走出染布坊,纵横交错的小巷旁,那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小屋;一扇扇精美的雕花窗;一盏盏古色古韵的雾灯……让我们不由得放慢了脚步,细细聆听时间的回声。摸着斑驳的蓝墙,我倚墙而立,一个回首,“咔嚓”一声,被爸爸定格在相机里,也定格在永远的记忆里。

大步向前,红火热闹的喜庆堂,清幽古朴的邵明书院,原汁原味的老邮局和老照相馆,令人目不暇接,婉转细腻的越剧像我们深情吟唱着似水的流年……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贯穿着整个乌镇,河上大大小小的石拱桥千姿百态。看,那两条直角相临,互为犄角。站在哪边桥上,都可以欣赏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乡古韵。这号称“桥景一绝”的“桥里桥”果然名不虚传!

登上河边的小茶楼,我们倚窗而坐,泡一壶青碧鲜香的龙井茶,品一口甜软糯香的定胜糕。闲情幽幽而生。窗外一条条乌篷船缓缓驶来,平静的河面多了几痕淡淡的波印。一时兴起的船工,哼起江南小调。小桥穿过桥洞,渐渐远去。而小调却萦绕耳旁,久久不散。

“青石绿柳窗花,小桥流水人家”如蓝印花染布的乌镇,就这样深深的印染在我的心里。


乌镇(7)

江南四大名镇之一的乌镇位于浙江嘉兴桐乡市,近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乌镇曾名乌墩和青墩,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真正呈现了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古镇的历史风貌。

白天的乌镇是一番热闹的景象,来来往往的人们,穿梭在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的古镇中,古朴的石板巷里还不时的传来一阵阵“老冰棍、老冰棍”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的声音。就连小鸟也悠闲的生活在这里,有的在筑温暖小窝,有的正飞来飞去给孩子们捉虫吃,还有的正在追寻自己的幸福,行人穿梭,它们也不疾不惊。

乌镇中间的河水正在注视着这一切,它望着云卷云舒的天空、来往的人们、掠过的小鸟,把他们画在了自己的衣服上。一阵微风吹来,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倒映的美景瞬间有了婀娜的舞姿。

接着,太阳要落山了,它把最后的红光奉献给了乌镇,把小镇上白墙、河水都染成了红色,水天共成一色,慢慢地就连最后的一点红光也消失了。乌镇逐渐亮起灯来,起初是一两盏,渐渐地越来越多的灯都亮了起来。整个世界仿佛变成了灯的海洋。吃过晚饭,只见每家每户都坐在门口望着五颜六色地河水,聊着在这一天当中发生的趣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满是一片幸福的景象。河水聆听着人们幸福,也情不自禁得弹奏起悠扬的乐曲……

夜深了,人们安静地躺在床上,听着古镇哼唱的摇篮曲。渐渐地,整个小镇的小桥、流水、人家全都进入了梦乡。

啊!多美的乌镇,多美的河水!


乌镇(8)

五一假期,我们全家都到乌镇去玩。为了更好地了解乌镇的景点特色和历史人物,爸爸特地请了一位导游,让她给我们讲述乌镇的故事。

我们进了大门往前走,只见里面黑瓦白墙,绿树红花,自己仿佛在画中游一样。导游姐姐先领我们去了百床馆,走到里面,导游姐姐对我们说:“江南百床馆里展示的床有近百张,这些床各式各样,有的床上雕刻得很精致,有的床是用黄杨木制成的……每个床上都可以挂蚊帐,在床的旁边分别有四进床:一道脱鞋,二道脱衣服,三道放马桶,四道上床睡觉。也有三进床,二进床,零进床。每张床都有丰厚的生活内涵,或求平安、或求多嗣,这就是古老中国人的心愿,也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一次清晰地展现,其中左边那张床是镇馆之宝——清代的拔步千工床。”我看着那精美的花纹,不禁感叹:“多神奇的床啊,竟有这么多的图案!”

我正在欣赏各式风格的木床,导游姐姐催我们游览下一个景点,我只好从人群里挤了出去,跟着导游姐姐来到了蓝印花布馆。一进门就看见一个庞然大物——9米长的竹竿上挂着长长的蓝色花纹的布。导游姐姐轻轻拿着布,对我们介绍说:“这种染料,是从一种叫蓼蓝草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植物染料,很环保。它耐洗耐晒,不易掉色,也很牢固,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我看看花布,它是蓝底白花,做工很精细。阳光下,像自家新买的窗帘,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有的孩子在里面与家人玩着躲猫猫,乐呵极了。

随后我们又游览了江南民俗馆。跨过门槛就看见有两个人站在那一动不动,我想:这两个叔叔是被定身了吗?怎么一动不动呢?我上前去探个究竟:原来这两个人是假的,是用石膏做成的石膏像。他们站在这里是展现当年的情景:坐在柜台里的是掌柜,站在里面的是账房先生,在外面的是伙计。在我们的左边,有一位老奶奶,她正在做鞋底。在她的旁边有一位很年轻的姐姐,她正在刺绣。她们都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做着,不受外人的打扰。再向里走,我们看见了古时候的旗袍,颜色很朴素,它们被穿在塑料模特身上。

走出民俗馆,我看见有几个老爷爷正在悠闲地在下象棋;孩子们在旁边无忧无虑地玩着,他们的母亲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受点伤。乌镇人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呀。

最后导游姐姐引导我们来到了现代革命文学家茅盾的故居。我从屋里的碑文里看到茅盾于1896年7月4日出生,他在这里度过童年生活。茅盾在这里上了私塾,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深远,以至于他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我非常敬佩这位伟大的母亲,在那个年代培养这样优秀的人才。

虽然今天腿有些酸,但是让我了解到了更多的历史故事,以及古代的习俗。多美丽的乌镇啊!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再次来游玩。


乌镇(9)

总算是盼到了去乌镇游玩的这一天,要知道我从小学一直到现在,学校都没有组织出去过一次。不过尽管这一天玩得很开心,但是真的超级累,我都在那感叹着:我今天感觉仿佛把我一年走的路都走完了。当然其中也有许多难忘的事情。

最难忘的是在和老师在木心的故居分别之后了,我们和女生队就开始分道扬镳了,我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刚刚还好好的一下子就谁也不认识谁一样各走各的,不过呢分开也好就我们几个男生乐的轻松;专注于完成任务的我们便开始大步走向最后一个任务点——茅盾故居。但是呢,事情并不总那么一帆风顺,徐康这个铁头娃突然要上厕所,我们当然是不让他上啊。于是他便一直忍,直到故居找到并参观完,不得不说这铁头娃的忍耐力真是好啊。完了之后队长董姚嘉便带着徐康去入口处的厕所了,因为只有出口和入口处才有厕所。这下子我不由得抱怨了一下:“徐康这个铁头娃也真是,早不上晚不上非要现在。”“就是”许张翀不由得附和一句。这时有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联系他们,俩人都没法打电话,麻烦了!也多亏了朱一帆,他发现了这个问题,结果我们5个又多跑了一趟,去找人,真是又累又麻烦。还有是在中途我买了份凉皮,要了我10块钱,真贵,量还没有平时的多,而且我付的钱还不是我一个人吃,真是亏大了呀。

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终于可以去吃午饭了,我们一开始是打算去吃肯德基的,后来还是去了一个饭馆吃的。一共7个人,点了大概六个菜,中途还发现了齐老师,把老师叫了上来。吃完后七个人凑钱,原本是每个人30的,由于勾宾宾没有零钱,就拿了张100,直接给花了。这把我们都逗到了,一下子100就没了。

这就是我在乌镇的美好回忆。


乌镇(10)

夏日炎炎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乌镇玩。

我们到了乌镇,我看到可以坐船,然后我就说我要坐船,妈妈不做,爸爸陪我坐,后来爸爸买好了票,和妈妈约好在乌镇中间碰面后,然后我就兴奋地冲上了船。

船慢慢的往终点上驶去,船是用木头做出来的,船上有四把扇子,供客人扇风乘凉,船的桨边使用木头做成的,船从河中间驶过,我们边欣赏两岸边拍照,在船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到了终点。我根本不想下船,可是又必须下船,我不情愿的下船了。

我们刚下船第一景点就是关羽庙,我走到里面看了一下,里面有一座巨大的关羽的雕像。关羽手拿着青龙偃月刀,另外一只手摸着自己长长的胡子,看起来很神气。

我们要去和妈妈汇合,我们走了大约10分钟看见了妈妈。妈妈见到我们后就提议去志愿者之家休息一会,我和爸爸都同意,我们在前往志愿者之家的路上累了,中途休息了一下,休息的地方是座桥。我们买了根冰棒方嘴里,冰凉冰凉。这里的冰棒和城里面的冰棒完全不一样,这里的冰棒是小小的,是薄荷味的,吃起来很不错。

休息完之后,我们继续前往志愿者之家,大约走了五到十分钟我们就到了志愿者之家。

我们在志愿者之家给手机,ipad充电,爸爸还看了会书。休息了大约1小时,然后我们就去吃饭,乌镇李的晚饭非常好吃。有鱼,有羊肉,还有我最爱吃的土豆丝。我们吃完后,就前往乌将军庙,爸爸说乌镇就是因为乌将军,可惜我们到乌将军庙时,已经关门了。

没多久,田渐渐的黑了我们决定找一个地方看乌镇的夜景,我们看到好多人手里端着一个发光的杯子里面装着饮料,冒着青烟。我看了后特别喜欢兵和爸妈说我也想要,之后我们就去买了Z杯,我们坐在河边上,边欣赏夜景,边喝着饮料,惬意得很。喝完饮料后发现原来是属下边有灯,地下还有一个按钮,按一下就关,在按一下又亮了。我们玩得很开心,看完夜景之后就驾马回嘉兴了。我心里想着,嘴里念叨着,我还会继续来看你的,乌镇,因为你美不胜收。

再见了,美丽的乌镇。


乌镇(11)

我的家乡在江南水乡乌镇,那里风景优美,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

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乌镇的西栅。进入西栅景区必须先坐船,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乌蓬船。船开动了,只看见船夫在船头慢慢地摇摆着船桨,船身微微地摇晃起来,原本平静的水面荡漾了起来。这里的水特别清,两岸的树木隐约地倒映在水面上,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微风吹过,树叶摇摆着身子随风舞动,就像是一个穿着绿色衣裳的小姑娘在那翩翩起舞。这时小鱼也成群结队欢快地游了过来,还调皮地吐了个泡泡,好像正在和我们打招呼。而小鸟呢?好像正在树梢上叫着:“妈妈!妈妈!我们饿了。”我正看得入迷时,船就靠岸了。

刚下船我就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感觉自己好像穿越了历史来到了另一个年代。到处都是白墙黑瓦的房子,铺满了石板的小路,还有好多大大小小的巷子,蜿蜒曲折,细长得似乎看不到尽头一样,宁静而又深远。这里有着三十多座精致的小桥,每座小桥据说都有着一个故事。走在桥上,只看见乌篷船无声无息地穿梭在小河中,两岸的老屋依水而建,高低错落,连绵不绝,难怪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这里还有好多景点可以让我们参观,有昭明书院、茅盾纪念馆、老邮局、蓝印花布作坊、三白酒作坊等等。这里的小吃也是数不胜数,有臭豆腐、姑嫂饼、定胜糕、麦芽糖、葱酱豆腐干等等,说得我都快流口水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五彩缤纷的灯光亮了起来,使整个古朴的小镇更加漂亮而又神秘了!


乌镇(12)

十月一日,我和小伙伴们到乌镇玩。乌镇果然是名不虚传的水乡,一下车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一条弯弯的小河把乌镇分成了两半。小河里一只只弯弯的小船飘荡在河面上,只见船头的艄公划着桨,带我们在水上穿行。路边的摊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精美的瓷器,有刻上字的南瓜,还有传统的蓝印花布民族服装……夜晚,我们坐着小船,小船摇摇晃晃的,一会儿往左斜,一会儿往右斜。河边,柳树上的柳枝轻轻拂过小河,像是一把梳子正在帮美丽的姑娘梳辫子。

到了宾馆,我发现我们住的竟然是六合院,顿时,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再来说说乌镇的美食,红烧羊肉皮香肉嫩,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最重要的是,乌镇的鱼是一分为二的,它把鱼的肚子从中切开,一盘就变成了两瓣鱼。鱼一上来我和小伙伴们就抢着眼珠子吃,最后眼珠子滑到了地上,一个也没有吃到。

乌镇的街道上虽然很脏,宾馆也不怎么样,但是它让我感受到了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体,还有与大城市不一样的生活。


乌镇(13)

今天清晨,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乌镇游玩。听说她是一座有着千年底蕴的古镇,也是江南四大古镇之一。一路上,我如一个好奇宝宝般向“百度”妈妈问这问那,弄得妈妈不耐烦地说:“等一下自己去一探究竟嘛!”我尽管好奇,也只得抑制脑袋里一个接一个冒出来的疑问。

“哇,这儿小桥流水人家,果然是风景如画!”闻名不如亲见,宁静中的水乡是那么的温柔多姿。当阳光洒向大地,客栈、酒家纷纷打开了大门,三三两两的游人陆续而来。

街市皆依河道,傍水而建的房屋独特而精致,水阁河埠密布两岸,又以桥连街,和桥房屋融为一体,一派典型的水乡风情,所以她又有了“枕水之乡”的美誉。

我们行走在巷中巷,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墙上茂密的爬山虎,苍翠欲滴,占据整个西栅的十几堵墙,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乌镇的水清澈见底,犹如一块绿色的翡翠。水中鱼虾成群,自由自在地嬉戏。还可以从这座桥的桥洞看到了那座桥,这就是所谓的“桥里桥”吧!远处有乌篷船慢慢划来,船桨搅碎了水中的倒影,平静的水面泛起粼粼波光。

我们踏着青石板路,穿街走巷,不时地进出参观。见识了布染坊,望着那一批批悬挂在高架上,迎风飘扬的五彩布料,不禁赞叹它的神奇,不愧是“丝绸之府啊”!走进了那些富贵之家、官宦之家、书香门第、昭明书院、邮局、西栅书场,仿若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古代。最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是“三寸金莲馆”,说是缠足艺术,古代人也太奇怪,为什么不让自己的脚长大啊?走完了这些地方,我仿佛翻开了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乌镇还是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的故乡,他写的《林家铺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他的众多文学作品丰富了家乡的文化生活,给美丽的乌镇增添了一份灵气。

游览了乌镇,使我流连忘返,直感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乌镇(14)

今年暑假,妈妈学校工作很多,所以,我们没有出去旅游。在家里,我翻起相册,又想起去年游玩的乌镇。

乌镇的房静静地停在水中。一个个古老的房屋似乎在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游客们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匆匆而过,给这个古老的小镇带来一丝丝现代的气息。

乌镇的水静静地围绕着小镇。小木船在河中漫漫地摇啊摇,船夫轻声地哼着民谣,小曲在河上轻轻地飘荡。

乌镇的酒坊静静地在小镇的深处飘香。几条木椅、几张木桌、一面酒旗使人再次感到乌镇古老的气息,我们都记住了酒坊的名字——高公生酒坊。

乌镇令人难忘的地方太多:林家铺子、矛盾故居、蓝印花作坊……

虽然过去了一年,我对乌镇仍然忘不了。


乌镇(15)

我早就听说乌镇是一个鱼米之乡,而且那里还有我国的文学巨匠——茅盾。在这个十一黄金周,我终于能大开眼界了。

到那里,我们首先去了百床馆,那里的床真是无所不有:兄弟床、小姐床、姐妹床,还有那镇馆之宝——清代的千工床。为什么说它是千工床呢?原来是一个木匠用一千天的时间完成的。他雕刻的惟妙惟肖,图案栩栩如生。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财神湾,这里的船只特别多,因为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船,为什么把这条河称为财神湾呢?我询问导游后,才知道,这附近有一个木雕的财神庙,庙里有一个和真人般大小的财神爷。然后就把这条河取名财神湾。

接着,我们又去了江南第一木雕馆,那里的木雕五花八门,让人眼前焕然一亮,其中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那两根粗壮的柱子,一个刻着一条龙,另一根则刻着一条凤。它们叫做龙凤呈祥柱。

来到乌镇,茅盾故居是非看不可的,走进茅盾故居,就闻到了一阵阵墨的清香,怪不得是文学巨匠呢?一走进茅盾的房间,就会看到一幅幅朴素而美丽的画,黑瓦白墙,这里到处洋溢着古老的书香气息。

我们走了一圈了,该看的都已经看了,唯有高杆船没去了,距离高杆船表演的时间快到了,我们火速的赶到表演现场,只见一个身穿白衣白裤的当地人,迅速的爬上几十米搞得竹竿,导游说:“在乌镇的习俗中,高杆船就是其中的一样,需要一个身穿白衣白裤的爬上去,爬的越高,代表今年的收获就越多。”只见那人在高高的竹竿顶上表演着各种各样的高难度动作。

虽然是小小的一天,但是让我学到了许多。体会了很多!


乌镇(16)

乌镇是我去过的最美丽的小镇。那里干净的街道,整洁的店铺,还有那清澈的河水和乌篷船上的摇橹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乌镇,首先感受到的便是“小桥流水人家”。镇里有三十多座小桥,可以说是“百步一桥”。房子都是用特殊的木材建在水中,清清的流水拥抱着每家每户,我置身其中,也体会了一次“枕水人家”的生活。

走在干净的街道上,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路参观乌镇的民俗馆、染坊和酿酒的作坊,就似乎坐上了时光倒流的飞船,感受着古人日常的点点滴滴。

由远及近的乌篷船上,传来摇橹人嘹亮的歌声。我迫不及待地跳上了船,随着船儿悠悠地摇晃,领略水乡的优美风景。

美丽的乌镇真是让我流连忘返啊!


乌镇(17)

星期四,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在这个好日子里,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在颠簸中前往美丽的水乡——乌镇。

在经过几小时的颠簸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乌镇。我们来到宾馆,将行李放进房间后,便前往著名的东栅景区。我们坐着公交车不过几分钟就到了,我们买好票便进去游玩。在东栅里出来热闹的集市便是拳船了。我们在拳船表演开始前早早地来到了这儿。表演者穿着黄衣,手持大刀,一会儿把大刀转得虎虎生风,一会儿又拿得大刀横劈竖砍。表演的精彩让我们不禁地鼓起掌来。还有一位表演拿着棍子把棍子舞得密不透风,尽管他在途中失误了一次,但我们还是为他的精彩演出而鼓掌。

我们看完了拳船便离开了东栅,又乘坐公交车来到了西栅。

在西栅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夜晚的灯会了。在夜晚,西栅的古建筑射出一束束绚丽的亮光,街上的游客拿着一盏盏灯笼在游玩着。我们来到远处的铁丝撑起的灯笼前,这些灯笼合起来便是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的故事。这些灯笼真是活灵活现,就好像真的有孙悟空从石头中蹦出并大闹天宫,最后保护唐僧取西经成为斗战圣佛。

在把灯会全部欣赏完之后,我们便疲倦地走回了宾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睡着。

第二天,早晨。我们去桐乡这个繁华的城市逛了一圈,便缓缓地离开了乌镇这个美丽的水乡。


乌镇(18)

你们见过在水上建的房子吗?你们亲眼目睹过纺织的全过程吗?如果没有,那就跟我去古老的乌镇逛一逛,你就知道了。

走进乌镇,你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乌镇最具特色的就属房子了。有的居民把木桩或石柱打入河床中,架上横梁,搭上木板,建起“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上游”的水阁。水面上倒映着“水阁”那美丽的倒影,就像水中的一幅美丽的画卷。

当你漫步在岸边的石子路上的时候,你会亲眼目睹到织布的全过程。一位阿姨或一位老婆婆坐在纺织机前,手中拿着一根梭子,把梭子在织布机上穿过来,穿过去;把一个像架子的东西一上一下地来回地拉,然后再把它推回原来的位置。不一会儿,一块布就织成了。她们把织好的布拿到染坊里面,把这块没有颜色的布给染上花色,变得丰富多彩,再搭到室外的架子上晾干,一块完整的花布就顺利完工了。

乌镇真是一座奇特的小镇,它不仅记载着古老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还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呢!我越来越喜欢乌镇了,不知道你们是否心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