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赤壁(合集5篇)
天际又比高
2023-12-21 09:26:38
初中
日记

游赤壁(1)

我来问你们一个问题吧!在黄州有一个绿荫深深、百花盛开、竹林幽静的地方,来到那儿价佛走进了仙境般,这是哪儿?这就是东坡赤壁,下面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传说中发生赤壁之战的地方吧!

一进赤壁,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赤红的崖壁,这就是为什么这里叫“赤壁”的缘故了。

再往前走,就到了一条林荫小道,微风轻轻地吹着,两旁的大树长得非常茂密,这样幽静的地方,在这个炎炎夏日,让人非常惬意。

沿着小路就到了快哉亭,这“快哉亭”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北宋元丰六年,贬谪黄州的清河人张怀民在这建造一亭,以便观大江景色,苏东坡于欣喜中将其名之为“快哉亨”,苏东坡的词中写过“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我坐在快哉亭里,吹着微风,喝着水,让人神清气爽,还有歌声在山间荡漾着,让人非常爽快。

我跟同学蹦蹦跳跳地来到了雪堂,雪堂门口种了许多竹子,竹林深深,异常清幽,随着竹林就来到了雪堂里面,这里面放着苏东坡的雕像,我才知道这是苏东坡曾经住过的地方,再往里走,就看到老人们在练武功,这些老人们日子过得真舍服啊!虽然他们的年龄很大,但他们依然坚持不懈的练武功。你们知道“雪堂”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吗?据说是苏东坡刚来到黄州没有房子住,所以他造了一个草屋,苏东坡刚造完,就下了一场大雪,苏东坡就称它为“雪堂。

赤壁探幽这么快结束了,我在心里默默地说:赤壁我爱你,我还会再来的!赤壁真让我恋恋不舍啊!


游赤壁(2)

今天是大年初三,我和好朋友一家从武汉出发,前往赤壁。

其实大家也看过《赤壁》这部影片吧!没错,我就是去了当时三国赤壁这个地方,我们就要去那里的古战场,去好好领略当时三国战时的气氛。

从武汉开车到赤壁市,只要三个多小时。我还未去时就兴奋极了,听说那里有当时打仗时遗留下来的古战场,我很早就把电影《赤壁》全部看完了,早就想看看当时的战场,走走八卦阵,领略各种计谋,感受三国的硝烟味道。

到了古战场,我们先看到了大门左侧是孔明桥,直对着我们的是一个大门,上面刻着“三国赤壁”。我们走进大门,到了一棵大树面前,这可不是一般的树,这是那时庞统亲自栽下的银杏树,据说也是至今为止唯一见证了赤壁大战的活的生物。这棵树已经是千年老树,十分宝贵。

接下来,我们又到了诸葛庙。这附近也就是孔明借东风的地方。我们进了孔明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残留的牌子,这个足以证明当时孔明就是在这里借东风的。庙里分别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四位大将的铜像,我们在这里了拜了拜,祈求平安。

走出孔明庙,我们又来到了周瑜的塑像前,我还与这位大将合了个影,准备回学校时带给同学们看看。

我走下楼梯,终于来到了“赤壁”这两个大字前。来到江边,我不由地发出赞叹声,赤壁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景色又那么迷人,我也很想在这里扎营住下呀!我不禁想起了当时三国战场上打打杀杀的那惊心动魄的场面,硝烟弥漫,不时传出大吼声,真是令人怀古呀!

“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真的如同诗中写的那般,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赤壁,但是心,早已飞往那三国时期的战场了,早就与滔滔江水融为一体了。


游赤壁(3)

4月18日

星期五

今天我真高兴,我们二年级所有的师生去赤壁公园春游。一路上,大家欢歌笑语,我们开心地唱:“走走!走走走!我们大家手拉手。走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

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赤壁公园。一进门走过一座小桥,看到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石像,他昂着头,手里拿着一本书,仿佛在豪放地吟着诗词呢!

石像四周,是一片片翠绿的竹林,还有高大的树、碧绿的小草、五颜六色的鲜花。

石像后,是东坡赤壁。东坡赤壁位于龙王山东面的山坡上。是倚山而建的古代建筑。

我们走进了东坡赤壁,先来到了二赋堂,汤老师指着墙上的草图和文字轻快地说:“谁会读上面的字?”“我!”“我!”同学们争着回答。这些文字是苏东坡写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顺着石阶往下走,我们又来到了睡仙亭。传说苏东坡和他的朋友喝酒喝醉了,就躺在这张石床上。后来人们把这儿叫睡仙亭。

接着,我们又去了放龟亭。一眼望去,亭下是一条长长的河!河里有几个石龟,像是刚被人放下水的。

河里的许多小船,有的像天鹅,有的像兔子,还有的像公鸡。人们划着小船。兴高采烈地游玩。

走出东坡赤壁,汤老师说:“我们去照相吧!”全班同学一齐喊:“一、二、三、茄子!”一张张可爱、开心的笑脸像鲜花在春天开放。

玩累了,我们狼吞虎咽地吃着各种各样的美食,浑身来劲了,又各自玩游戏。正玩得开心,汤老师亲切地提醒我们该回家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赤壁公园。


游赤壁(4)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游三国赤壁古战场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赤壁,自古以来便是诸多文人墨客所叹咏的地方,有不少千古绝唱留在了这里让我们魂牵梦绕。如今有了机会,自然要前去一览古战场风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寨门,上面的牌子写着“三国赤壁古战场”几个大字。上面那每一个凸凹不平的纹路,都透露出一股浓浓的历史气息,仿佛可以穿越历史,让人处在那迎面扑来的战火气息中。一场战争就这样出现在了脑海中,仿佛自己亲身经历了一样。一切都是那样历历在目:雄姿英发的周瑜,羽扇纶巾的卧龙……一下子全部浮现在眼前,自己也仿佛成为了一名守城将士,捍卫着自己的家园。

我们便沿着楼梯往上走。过了楼梯,我们便来到了凤雏先生当年的隐居之所——凤雏庵。凤雏庵前,千年的银杏树撑着它巨大的伞盖,仿佛在吸引人们前来聆听历史的'故事:从庞统献连环计,到诸葛亮七星坛借东风,最后到火烧赤壁。

为了纪念当年周瑜大败曹操,人们用大理石雕出了一位“周大都督”矗立在江岸上,5米以上的石雕突出了他的雄伟。岸的下方,长江水浩浩荡荡,不断打击着岸上的巨岩,又向东冲去,直到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与天一起化为那无尽的蔚蓝。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巨岩上又刻有“赤壁”二字,那赤色的字仿佛是用火烧灼而成的。让我想到古代那通天的战火,想到那被血与火染红的那片天空,想到黄盖奋不顾身地把干柴草送往敌方舰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如梦似画的江山,当时到底孕育了多少豪杰?

一路上,我们仿佛回到了古代,见到了真正的战场。那杀声震天的场景,向东流逝的长江,面对冲来的百万雄兵,一切都如梦似幻。感谢古战场,让我回到了那充满豪放的古代,与诸豪杰谈笑风生,感受古代战场的魅力。


游赤壁(5)

苏东坡游赤壁的历史典故

司马光执政后,把宋神宗贬谪的许多大臣都召回朝廷,其中有两个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轼(音shì)和苏辙(音zhé)。

苏轼兄弟俩,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二十岁刚出头的那年,他的父亲苏洵带着他和苏辙到京城去考进士。主考官欧阳修,正在注意从考生中物色有才华的人。第一场考试下来,他在阅卷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高兴得拍案叫好。

考卷是密封的,上面没有考生的名字。欧阳修心里想,能写出这样精采的文章,一定是一个文坛能手。京城里有点名气的文人,欧阳修多少了解一点,这篇文章究竟是谁写的呢?他猜想了半晌,觉得从文章的风格看,很可能是他的门生曾巩。他本来想把这篇文章评为第一名,但是曾巩是他门生,评得高了,怕人们说他偏袒,就把它评为第二。

直到发榜的那天,欧阳修才知道,那个写精采文章的不是曾巩,却是刚到京城的青年考生苏轼。

苏轼考取以后,照例要去拜见主考老师欧阳修。欧阳修跟他谈了一阵子,觉得他气度大方,才华出众,打心眼里喜欢。苏轼走了以后,欧阳修跟他的老同事梅尧臣说:“像这样出众的人才的确难得,我真应该让他高出一头呢!”(成语“出人头地”就是这样来的。)

欧阳修这番话一传出去,一些读书人听了都不服气。京城里这样多的人才,难道比不上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后来,大家读到苏轼才气横溢的诗歌和文章,才不得不服输。

苏轼出了名,他的弟弟、十九岁的苏辙也在同年考取了进士,他们的父亲苏洵的高兴劲儿就不用说了。但是苏洵另外有一番感触。原来苏洵也是个擅长散文的人。他在少年时期,没认真读书,到二十七岁那年,看到别人一个个都上进了,才发个狠劲读书。过了一年,考进士没考中,回到家里,一气之下把他过去写的文章,一把火烧了,从头学起,果然进步很大。

这回,他带儿子到了京城,眼看儿子年轻轻的都考中了,怎么不感慨呢。他听说欧阳修是最重视文才的,就把他几年来写的二十多篇文章托人送给欧阳修,请欧阳修指教。欧阳修一看,苏洵的文章文笔老练,别具风格,就向宰相韩琦推荐,韩琦也很赞赏。后来,没经过考试,破格把苏洵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

这样,苏家父子三人在当时京城中都出了名。后来,人们把他们父子三人合起来称做“三苏”。

王安石实行新法的时候,苏洵已经死了。苏辙在王安石手下干过事,后来,因为跟王安石合不来,被降了职到外地去了。苏轼主动要求外调,先后当过杭州、湖州(今浙江吴兴)等地方的刺史。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提倡生产,做了一些对人民生活有益的事。

后来,苏轼在湖州看到了地方豪强官吏的横行霸道,很不满意,写了一些诗,讽刺这些事。没想到这些诗传到京城,几个反对苏轼的官僚从苏轼的诗文里摘出几句话,诬陷苏轼诽谤朝廷,大逆不道。他们撤了苏轼的职,把他押解到东京,关在大狱里,想把他处死。

苏轼在牢监里足足被关了一百天,受尽折磨。后来,因为实在算不上什么大罪,宋神宗才下令把他释放,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

苏轼到了黄州,挂了个小小的空头官衔,实际上过着流放的生活。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靠朋友的帮助,弄到一块地,自己耕种起来。他还亲自整理场地,在东边山坡上盖了一间屋。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号,叫东坡居士。后来,人们常把苏轼叫做苏东坡。

苏轼在政治上失意的日子里,常常游览山水,写作诗歌,抒发他的心情。有一次,他打听到长江边有个名胜古迹叫做赤壁,就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里,约了几个朋友,乘着小船到赤壁去游览。在那里,他想起三国时期曹操和周瑜大战的情景,触景生情,十分感慨。回来以后,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赤壁赋》。

苏轼不但是写散文和写诗的能手,而且在词的写作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写的词,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豪放风格。在游赤壁之后,他又写了一首《念奴娇》(词牌名)词的上半首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掠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但是他在地理上却出了一个不小的差错。原来黄州的赤壁并不是周瑜火烧曹军的地方。三国的赤壁在现在武汉的上游,而黄州却在武汉下游。不过,黄州的赤壁却因为苏轼这一个差错出了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大文学家,就称它为“东坡赤壁”。